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工作报告

2024-03-19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华北电力大学第六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大会的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学校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凝心聚力、锐意改革、真抓实干、实现突破,全面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加强从党委中心组到中层干部、教职员工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到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的延伸和拓展;扎实开展“学党规党章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有效结合学校多年开展的“一个支部一个目标,一个党员一个任务”活动,形成贯穿“党委目标、院系级党组织目标、党支部目标、党员任务”的目标任务体系,把“学党规党章做合格党员”落到实处。加强班子建设,配合教育部党组顺利完成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与校党委班子成员调整,启动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肃党纪党规,开展校内巡察,组织完成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工作财务审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直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建述职工作;加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创建活动,“成长1+1”项目荣获第四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一等奖。

  (二)编制完成并启动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深入研讨、广泛调研、分析论证、征求意见等起草过程及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党委常委会会议审查核定、教育部批复备案等程序,《华北电力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并启动实施。《规划》以一流学科为统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综合改革为保障,涵盖学校总体规划、专题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1+1+6+X)四个组成部分,确定了学校“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学校“十三五”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对于学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化改革、任务驱动、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开展多维度学科评价工作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工作目标,组织全校22个一级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与爱思唯尔公司合作进行优势学科评估: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文量排名全球第1位,被引次数排名全球第4位;电气工程学科发文量排名全球第19位,被引次数排名全球第46位。此外,在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我校工程学位列世界第114名、中国大陆高校第20名;在ARWU**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300名,其中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球第42位、国内第8位。

  (四)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崔翔荣获“首都劳动奖章”;王祥科入选2015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第三次入选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两个领域全球**年“高被引科学家”;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中国大学MOOC2014—2015优秀教师”1人;1名教师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名教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名教师入选“香江学者计划”,3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学校选派30多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校内7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五)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加强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全面修订、实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12个专业实施中央教育教学专业综合改革,4门课程完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2门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MOOC辅导员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项目;新增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及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高校”。

  教育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9项成果获河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获一等奖2项;21个项目获省部级教改立项,出版教材29部。学生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以及体育文化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突出:学生全年累计获得各类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48项,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0个;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河北省众创空间1个;首次获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均获优异成绩。3个团支部入选全国“活力团支部”,创新电1501班荣获北京市“十佳示范班集体”。

  (六)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实现新突破,科研经费合同额首次突破6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74项。作为牵头单位,首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荣获各类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9项,其中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3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861项,其中发明专利409项;学术论文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增长,科技论文、论文被引用次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居前列,1篇论文荣获2015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顺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质复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实习基地”及河北省“双创基地”。

  (七)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成立对外联络与合作部,统筹规划、协调、运作对外合作资源,不断拓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与张家口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华北电力大学张家口科教园区”;稳步推进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深化与能源电力企业合作,再次当选中电联副理事长单位;与中国国电集团共建“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同国网甘肃电力、天津电力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创新基金开源渠道和服务模式。

  国际合作与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及教师、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年留学生招生262人,比上年增长46%,学历生占比61%;教师出国交流访问达243人次,比上年增长30%;学生参加国际化学习和交流学生总人数达468人,比上年增长近20%;境外攻读硕博学位的学生达283人。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商务和科技援外项目,获得首批“一带一路”专项留学生奖学金,与境外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15项;与蒙古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中蒙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承办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和波兰技术大学校长联席会议校长论坛;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

  (八)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加强条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与高水平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安全平稳运行,财务状况良好;加强招标管理与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产业规范化管理,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扎实推进校园规划与建设,主楼A、G座、后勤服务楼主体竣工。成立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统筹规划、总体协调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安全”管控体系渐趋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巩固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和保卫工作扎实开展,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附属学校、医疗服务、图书文献、档案工作等各项工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里,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奉献、努力拼博,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创造了优良业绩,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感谢,特别向以刘吉臻老校长为代表的上一届行政班子成员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我们理应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勇于承担时代重任,积极加入到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行列中来。

  华北电力大学迄今已走过了将近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近六十年风雨沧桑路,正是建设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激励着几代华电人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推动着学校事业不断前进、走向辉煌。学校以能源电力学科为核心,建设了响应国家能源革命重大需求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行业紧密依托、共同发展的特色办学体制,这些都是我们在办学中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和积淀,学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具备了继续发展和向高位进一步提升的实力和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下一个甲子年学校将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学校每一个人面前的重大问题。“双一流”建设适时为我们提出了新时期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学校回应历史、把握当前以及展望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充分认识“双一流”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目前,“双一流”建设目标正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引发起改变现有高校格局的新一轮激烈竞争,这是一个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等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全面较量和比拼。对于华电来说,“双一流”建设既是重大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作好准备打一场艰苦卓绝的硬仗。

  从学校自身来看,我们的综合办学实力还不够强,在某些方面尚有薄弱的环节和明显的短板。学校优势学科较少,尤其缺少顶尖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机制、质量和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升,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仍然不够突出,学术大师和优秀人才的数量偏少,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等。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双一流”必须正视、改革和突破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在学科设置方面,学校的电、动等优势学科在国内著名高校中布局十分普遍;随着能源、环境问题在全球领域形成高度关注点,目前还有更多院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进军能源电力领域;不少发达地区以雄厚的实力和各种有力的政策、资源支持地方高校冲击一流学科,形成了日趋复杂、激烈和艰难的竞争格局。

  形势异常严峻,使命不容后退。我们必须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精神,付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只争朝夕的干劲,迎接这一重大机遇,承担这一历史重任,敢于担当,勇于争先,鼓足干劲,奋力拼博,坚决打赢“双一流”建设攻坚战!

  (三)全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日前,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双一流”建设的原则、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全面规定。按照文件精神,“双一流”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办法》指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办法》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遴选上,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师资队伍、国际交流等内涵建设方面有着高水平的要求。国家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实施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今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认定与攻坚之年。学校要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认真按照“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改革,加快建设。要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对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前沿,结合学校的基础和特色,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突出与行业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探索出一条具有华电特色的“双一流”的建设路径,精心设计我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确保“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围绕能源电力领域,重点建设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核心的链条式、金字塔结构的世界一流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打造“高峰”学科;强化特色优势学科和新兴能源学科的内涵建设,培育“高原”学科;加强通用工程类和文理基础类学科的条件建设,发展“支撑”学科;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全面提升“大电力”学科体系的整体水平。到2020年,使学校的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2030年,使学校的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四)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与保障“双一流”建设从根本上讲是发展的问题。要发展必须改革,而推进改革,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痼疾、难题和矛盾,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打通梗阻、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奠定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要通过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等来达到体制优化、组织模式与制度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切实增强“双一流”建设的内生力、驱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力。

  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党的领导、办学方向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先进队伍,使党员干部成为改革、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弘扬正气,充分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这支先进队伍的核心力量、主导作用、带动效应激发出来,以此为契机,全面调动起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形成,确保改革措施上行下达、通畅运行,全面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三、**年工作思路和主要工作

  (一)抢抓机遇、励精图治,确保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

  1。“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精心筹划和科学编制“双一流”总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确保我校顺利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全力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后续工作,确保电、动两大优势学科取得较好评估成绩;开展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的组织申报,确保博士点申报有所突破。

  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的突破。系统梳理人才培养的历史成绩,全面总结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强谋划、认真设计、精心凝练优秀教学改革成果,高质量完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前期准备工作,在确保获得北京市、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3。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取得突破。明确人才引进责任主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针对一批学科急需人才、海内外杰出人才及重点培育的优秀人才,做好定点培育、重点服务和全面支持;确保年度引进或培育长江学者、杰青等高层次人才2—3名。

  4。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取得新的突破。启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计划,提升“千万级”以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接能力和攻关能力。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突破100项;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国家级科技奖励组织申报工作,确保获得2项以上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5。对外合作交流取得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张家口科教园区建设项目,成立领导小组与工作团队,完成前期各项规划与准备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大学的国际化,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海外新建孔子学院设立的突破;留学生学历生招生规模突破300人;获批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或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6。办学资金筹措能力取得突破。积极落实各项收入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年度事业收入突破20亿,全面夯实财务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实现学校参股科技企业成功上市1—2家。

  (二)深化改革、革弊图新,力争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新形势下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修订本科专业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大力推动本科生优质课程、研究生百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卓越工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组建“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完善推免研究生招生机制;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加大力度推动形成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科教协同、校企联合、国际化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改革联动机制,提倡在一些院系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2。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体系,处理好引进与培育、发展与评价、激励与约束、考核与分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投身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高层次人才聘期管理、服务、考核体系;深入实施校内人才计划,重点培育一批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考核办法,拓宽教师发展通道,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约束作用;推行职员制改革,建立职务职级相结合的职员晋升发展通道;逐步完善校内收入分配办法和多元化用人用工模式;稳妥、有序的推进保险改革各项工作;探索管理重心下移,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标准制定、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院系更大的自主权,激发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深化科研组织及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围绕国家需求、优势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研究制定跨学院、跨学科和跨校区的创新团队组织和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实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以重大科研任务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加强科研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开放运行,建立科研基地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改革方案;大力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应用,成立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

  4。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加强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培训、地方交流、企业交流等多途径培养培训体系,完成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推进干部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干部分类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进干部问责机制,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和管理效能;加大院系考核力度,建立院系考核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分类管理、任期管理、目标管理、交流轮岗、学术回归等一系列干部制度。

  5。深化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华北电力大学章程》,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推动校部与校区的协同机制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机构改革,优化部门与机构设置,建设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能的、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推进教授治学,完成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换届工作,建立学校科协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若干专项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 相关推荐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酒店工作报告05-25

律师工作报告05-25

大学校长办公室的工作计划06-04

支教实践的工作报告06-18

怎么写工作报告05-20

后勤安全工作报告07-01

酒店每周的工作报告07-05

企业培训的工作报告07-07

医院半年工作报告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