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并购市场的报告
篇一:20**年中国并购市场报告
概述|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5233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4496起,披露交易规模3328.51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7.15%、21.35%、5.72%,并购数量和并购规模均为近7年来最高。从具体完成交易来看,制造业、能源及矿业、金融行业和食品饮料业居前。从并购类型来看,20**年借壳上市宣布案例达24起,总披露金额达177.79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71.43%、508.20%。与此同时,在国内IPO退出渠道收紧的背景下,PE机构逐渐更加青睐并购退出。
20**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规模增长明显
20**年在国内IPO窗口关闭的背景下以及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等并购鼓励政策频出的刺激下,促使20**年达到近7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最大值,中国并购市场繁荣程度可见一斑。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5233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4496起,披露交易规模3328.51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7.15%、21.35%、5.72%,并购数量和并购规模均为近7年来最高。2007年至今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其中20**年增势较为明显,交易规模由2007年1050.7亿美元增至20**年的3328.51亿美元,累计增幅达216.79%;
本年度重大进行中交易案例中,能源及矿业频现巨额交易,其中中石油的几起出境宣布交易规模巨大,格外引人注目。1月21日,中石油拟500亿美元收购埃森克美孚在伊拉克油田项目;3月15日,中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团宣布拟42.1亿美元收购埃尼集团(Eni SpA)全资子公司埃尼东非28.57%的股权,从而间接获得其在莫桑比克4区块项目20%的权益;6月29日,中石油计划50亿美元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Kashagan油田8.33%的股份,此外8月15日,中铝矿业国际即将聘请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为收购矿业和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斯特拉塔在秘鲁的一座铜矿的交易提供顾问服务,这笔交易的价值可能在50亿美元左右。这几笔交易若能够成功,将成为中海油成功购得尼克森后我国能源行业又一重大出境收购案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业的巨大需求,以及国资背景企业其充足的资金支持及政策扶持,是促使能源及矿业频现巨额海外收购的主要原因。
此外,20**年手游并购相当活跃,其中7月17日,掌趣科技发布停盘公告,拟收购手机游戏开发商北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价为17.39亿元;7月19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国内最早专注于提供移动增值服务和移动网络游戏开发与运营服务的企业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交易金额达6.72亿元;8月23日天舟文化,将采用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斥资12.54亿元收购北京神奇时代网络有限公司100%股权(见表1)。
20**年完成交易规模继20**年之后再次出现下滑,但从整体来看2007年至今,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规模及案例数量基本呈现增长态势,交易规模从2007年781.5亿美元增至20**年1338.8亿美元,其中20**年达到近7年交易规模最高值1538.9亿美元,案例数量在2010年达到近7年最高值4365起。20**年交易完成规模降至1338.8亿美元,同比下降7.2%,交易案例数量为2071起,同比下降32.01%,平均交易规模为7783.72万美元,同比升39.57%。相比较活跃的宣布交易,完成交易规模整体略低,主要源于大型并购交易从宣布到完成所需时间较长具有滞后性,以及部分交易的失败(见图2)。
本年度中国并购市场重大完成交易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全球性能源公司尼克森全部股权的交易,该笔交易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现金收购中最大的一笔。中海油表示,这一交易将使公司增加约30%的净探明储量和约20%的净产量,还将带来在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方面的经验,并将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及资源储备,加强在加拿大、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的业务,并进入资源丰富的英国北海地区,成为资源配置均衡、在世界主要油气产区均占据重要地位的全球性油气勘探和生产公司。
5月29日,双汇国际宣布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商美国Smithfield,本次交易全部以现金支付,其中47亿美元支付收购价款,并承担后者24亿美元的债务,收购完成后Smithfield将实现私有化,9月27日,交易完成。本次交易无疑是20**年海外并购的焦点,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并购。双汇董事长万隆在宣布这宗交易时说,双方在并购后能够通过从美国进口高质量的肉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对猪肉不断攀升的需求,还能够继续服务于美国和全球市场。显然,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是一次强强联合,对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产生重大影影响。
6月18日,蒙牛乳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雅士利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其中张氏国际和凯雷分别持股51.3%和24%。8月15日,蒙牛出资111.89亿港元成功获得雅士利89.82%股份,交易顺利完成,创下国内乳业规模第一并购案。
7月16日,百度宣布与网龙网络签署谅解备忘录,拟19亿美元收购网龙网络旗下91无线网络100%股权,8月14日,百度与91无线正式签署收购协议,10月1日,该笔交易顺利完成,91无线将成为百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独立运营。该笔交易涉及规模巨大,也因此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交易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见表2)。
从并购事件类型来看,20**年由于A股IPO长时间停滞,对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来说,借壳就成为较好的选择。此外,监管层对于借壳重组等并购重组大力支持,借壳上市的审批相对较快,因此使得一些拟上市企业,以及这些企业背后的VC/PE机构都希望能够通过借壳上市来解决融资问题。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年宣布借壳上市事件24起,同比增长71.43%;交易规模达177.79亿元,同比增长508.20 %。
篇二:20xx年并购报告
从购买增长到创造价值:20xx年并购报告(上)
导读20**年并购年景大好。总成交额飙升超过20%,接近2万亿美元。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就收购是否创造价值争论不休。我们的研究发现:进行收购的公司短期收入增长率高于不收购的公司,通常5年期内高出8.3%。公司收购越多,收入增长率越高。
20**年的一些好兆头,去年应验了:20**年并购年景大好。总成交额飙升超过20%,接近2万亿美元,多个行业、多家企业都呈现复苏趋势,各季度的交易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持续到2015年。2015年仅前半年总交易额便达到了20**年全年总交易额的65%,在能源、媒体、医疗保健、消费品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皆有影响巨大的大宗交易。
交易增长涉及多个行业,但其背后主要的驱动力是三大全球趋势:如日中天的高科技市场、企业设法适应自己所在行业的“新常态”、对创新的探求和整合。
趋势一:如日中天的高科技市场。炙手可热的高科技领域在交易额上增长最大,交易溢价最高。技术公司物色投资组合扩展,以期提升公司能力并扩大客户基础;而一些非技术公司也扩大业务范围,以期在高科技增长中分一杯羹。例如,谷歌在20**年完成了30宗交易,涉及多种技术——包括鸟巢实验室(Nest Labs,该公司制造家用HVAC中央空调控制器)和天空盒子影像(Skybox Imaging,卫星影像公司)。戴姆勒(Daimler)为提升技术能力而收购了Intelligent Apps(mytaxi母公司)和在迅速增长、有时又饱受争议的拼车行业与Uber竞争的RideScout。除了原本就不低的股价评估以外,高达31%的收购溢价说明高科技领域是20**年最红火的并购市场,增长是其共同主题。
趋势二:适应新常态。在能源和金融服务领域,公司通过并购来适应变化的环境。世界原油供给提升,以及波斯湾原油产出方和北美新兴的页岩油、水力压裂燃气开采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油价突然暴跌,能源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能
源公司须在每桶油单价40至70美元的新市场重新定位,现在已经不是每桶油100到120美元的时代了。20**年11月Halliburton公司和Baker Hughes公司的交易就是油气服务业的一个例子。Repsol收购Talisman Energy以及Encana收购Athlon Energy都是上游油气公司扩张生产基地的例子。
与此同时,自福岛事件之后,许多能源公司仍在继续艰难地寻找能够代替其高利润核能业务的其他业务。亚洲的两宗收购交易额均超过10亿美元,表明了可再生能源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印度的JSW Energy斥资16亿美元收购了两个水力发电项目。而在中国,武汉凯迪电力斥资11亿美元,收购了87个生物发电站、5个风力发电项目和3组水力发电设施。
私营公司一直对能源领域颇有热情,这次油价下跌,他们在能源方面的投资结果喜忧参半,却似乎没有退缩,反而越发活跃。我们期待交易活动保持强势,溢价保持弱势,与20**年水平相似即可。并购近似于能在当今世界幸存的企业用以扩张的工具。
金融服务业也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转变,原因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低利率还持续了一段时间。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并购向发现机遇的地方伸展触角。瑞典银行(Swedbank)收购了Sparbankenresund,组建了瑞典最大的储蓄银行。美国的几个收购方在20**年里将区域银行抢购一空。与此同时,通用电器等大公司决定放弃金融服务业务。虽然这些交易使得20**年并购量飙升,比20**年高出31%,但平均收购溢价下降了19%。
趋势三:对创新的探求和整合。在医疗保健、消费品、媒体、娱乐和电信业,许多公司通过并购寻求创新,而其他公司则追求规模的扩大和巩固市场地位。在制药业,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具体的研发形式——公司在一些小企业研发有潜力的新产品或新疗法的早期阶段将其收购。与此同时,希望产生销售协同效应的大型企业正在收购完成度更高的、适于推向市场的创新。例如,20**年8月罗氏同意斥资83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InterMune,后者研发针对肺部和纤维化疾病的药物。AbbVie斥资210亿美元收购Pharmacyclics,辉瑞花170亿美元收购Hospira,Valeant花110亿美元收购Salix,这几宗交易将这股潮流带进了2015年,并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这样的交易往往规模大、价格高而且非常复杂。但大企业需要产品来支持全球销售网络,而大企业的销售网络又能更好地将小公司研发的药品推向市场。所以价格和溢价高昂暂且不论,收购自有其显著的益处。
在成熟且竞争激烈的消费者零售领域,收购方如三得利(收购了Beam)、Tyson Foods(收购了Hillshire Brands)、百威英博(收购了Oriental Brewery)和Dollar Tree(收购了Family Dollar Stores)显然都认为购入现成的品牌不仅花费较少,而且比经营新兴品牌更为稳妥,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皆是如此。同样,媒体和电信公司如Charter Communications和Numericable也分别借着部分收购
时代华纳有线电视(Time Warner Cable)和Bouygues Telecom而寻求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原本可能更强劲
20**年的交易量原本可能会更强劲。这一年未遂的收购数量达到了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公开宣布的交易额中最终未能完成的占到了近四分之一,根本原因是大宗交易失败,如21世纪福克斯竞标时代华纳,辉瑞出价收购阿斯利康。事实上,有3宗总价值接近3000亿美元(20**年总交易额的15%)的交易最终未能完成。
交易失败率高的原因也许是,大宗交易原本就比规模较小的交易更为复杂、更难完成。大企业规模之大,往往能重塑行业格局,因此可能招致目标公司管理层的强烈反对和监管部门更严格的审查。时代华纳和阿斯利康的管理层和董事会都拒绝接受收购。时代华纳有线电视的管理层面对Charter提出的收购要求,提出了反垄断问题。而公众和政治界的强烈反对在两宗制药业收购(辉瑞收购阿斯利康,AbbVie收购Shire)的失败原因里分量不轻。而许多规模较小的收购则可顺利完成,没有遭到拒绝和反对的呼声。
讽刺的是,至少在20**年里,投资者可能也错失了在这些交易中双赢的机会。20**年收购方超额收益率均值为0.6%,被收购方公开的回报率是19%,这种并购中双方股东都获得了净增益的情况并不多见。长期的历史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并购多半对于被收购方股东有益,而收购方股东往往要亏钱。去年,BCG20**年投资者调查的受访者中有60%表示他们喜欢更激进的并购方式,而后来投资者们对并购交易的态度也证明了他们的热情。
公司该花钱换增长吗?
增长是股东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于高绩效企业,比如标普500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价值创造者而言,增长创造的价值两倍于利润或现金流增长。而多数公司并未搭上特定行业(如科技)迅猛发展的顺风车,就必须自行努力以求增长,面对成熟化和商品化(削弱优势)或颠覆性和客户行为改变(消减优势)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公司可否用钱购买增长方式?换句话说,热衷收购的企业是否比那些避免收购的企业增长更快?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就收购是否创造价值而争论不休。有一个数据频频被引用,差不多已经成了商界的拇指定律:在超过三分之二的情况下,收购毁灭价值,至少就短期而言是如此。参与我们2015年公司领导者并购调查的公司领导者们表示,就他们自己公司的情况而言确实如此。然而,收购对于增长影响的深度调查则更难于实施。我们的专有数据库中拥有自1990年以来4万多宗交易的材料,就这些材料研究其影响,我们提出了3个问题:
就长期而言,热衷收购的企业是否比不收购的企业增长更快?花钱换来短期收入
增长很简单,但在25年后看来,用于收购的资金产生的价值是否高于有机资本开支?
收购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可盈利的底线增长?花钱购买顶线增长这个任务
本身简单明了。但整合成本,实现能产生底线增长的协同效应,就要复杂得多了。 收购增长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
我们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所有考虑将收购作为增长战略一部分的企业拓宽眼界,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工业品、金融服务和媒体及电信等成熟行业的公司而言,本项研究尤其切身相关。这些行业近年来有机增长较低或完全没有,身处这些行业的公司更多地依赖收购增长,更有可能成为并购交易中的买方。医疗保健和技术等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中的公司则往往是卖方。
购买长期增长
可以想见,进行收购的公司短期收入增长率高于不收购的公司,通常5年期内高出8.3%。公司收购越多,收入增长率越高,5年里完成1到2宗收购的公司每年增长17%,完成5宗以上收购的公司增长率则为23%。为了较为全面地评估收购的相对长期影响,我们分析了10,395家公司自1990年至20**年这25年间每5年的综合平均收入增长率,得出约20.8万个数据点,其中37%是并购活动,63%是非并购活动。
较不明显的一个结论是,热衷收购的公司在长期(25年以上)而言也增长较快。自1990年至20**年,开展收购的公司每年增长率比那些投资于资本支出等非收购性增长的公司高出一个百分点,前者为每年6%,后者为每年5%。我们研究样本中,热衷收购的公司在25年后年收入平均多出9亿美元(在每年32.7亿美元的销售基础上)。
当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公司及其环境和决策。公司做出的投资决策有好有坏,收购也是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如果以收入增长为目标,收购可能是比有机资本支出更有效的实现途径——对那些有过成功并购经验的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利润增长
但已收购的增长产生的价值如何?让我们来看看盈利性。收购方购买了一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流及其收益。但随着时间而增长的EBITDA是一项更为复杂的任务。买卖双方各自的利润以及并购后整合(PMI)等较大的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的分析显示,不进行收购的公司EBITDA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相当,平均为9%。收购方EBITDA增长较快,平均为15%,而且所收购的公司越多,绝对收益越高(5年内收购5家以上公司的收购方收益增长率可高达22%)。
- 相关推荐
【并购市场的报告】相关文章:
茶馆经营现状的市场分析报告03-29
大厦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03-25
十三五期间中国林业市场运营态势报告03-19
电力市场营销部经理述职述廉报告范文03-19
关于县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02-19
展会市场调研的步骤总结05-30
市场部安全生产总结(精选19篇)08-07
跳蚤市场的策划书(通用12篇)11-21
清税报告和清算报告模板02-15
empb报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