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范文
篇一:读书报告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前,我也想问一句“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因为自己对马克思了解不多,所以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心头,通过一学期的马原课,我对马克思的世界观和一些基本理论有了一些认识。这本书进一步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去思考并明白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自己应该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
从这本书中,我首先了解到了当前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和否定,通过伊格尔顿的阐述,我对这些否定和批判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可以说马克思的理论的确触及了资本主义者——当今社会主流人群的利益,因而这些批判是情有可原的,但同时也是无知和无理的。
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思想者,被严重的曲解了,许多人咬文嚼字的揣测马克思的意思,并予以嘲笑和反驳,他们不了解马克思,只是一味的想把马克思给否定掉,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就有了存在的基础,不能不说这是批判者的历史局限和认知局限。下面是我自己对一些批判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吗?不少身边的人都说感觉不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而资本主义者也在模糊着阶级界限,用所谓的民主来模糊人们的阶级存在感。马克思主义不存在了么?当然存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不迷恋过去也不幻想未来的方式。阶级依然是存在的,工人和资本家的平等体现在地位上,在生产方式和收益方式上,这种根本的差别是改变不了的,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就必然适用,城市中的富豪和贫民窟这么强烈的对比,怎么能被所谓民主给掩盖?阶级不是由态度决定的,而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冷静而客观的人,会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
有人批判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我想说的是,社会革命不是恐怖主义。恐怖只是资本主义者自己的感受,社会革命诚然要经过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但革命是手段,不是目的,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是为了消灭阶级差异,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期间必然有斗争,但绝非恐怖。对于社会主义政府的集权和独裁,我认为是受历史局限,比如当年的苏联,经济基础薄弱,要建立和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必须调动起全体人民搞建设,如果本来国家相当富足,就不会有资本主义者所谓的独裁和暴政,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而是在经济相对贫困的时候不适合发展为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之梦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身边很多同学,即使在学习了马克思相关理论之后,还是认为共产主义是无稽之谈,是马克思空想出来的乌托邦之梦。马克思作为唯物主义者,从不拿未来说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资本主义发展变化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新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在马克思看来,重要的不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而是历史的、唯物的来看待和解决现实矛盾,为人们指引合理的方向,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是马克思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正如马克思说那些革命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
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的越是高级,人们就越容易被社会财富增加的表象所迷惑。诚然,资本主义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并且反对政治专制、支持并扩大民主,这是其不可泯灭的历史功绩。而这成就的背后,是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将其真实的不平等掩藏在它的背后,中国先哲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跟以前相比,资本集中度更高了,富人掌握了大多数社会资源,而赤贫和无产者的人数每个小时都在激增。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社会进步的成果被少数人掌握,这样的进步意义又有多大呢?在西方世界大肆鼓吹民主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不能被麻痹,养尊处优的富人当然喜欢民主,但对于占大多数的穷人来说,从生活最基本的资源上面,民主根本无从谈起。这也是资本主义终将被人们抛弃的原因。
对于马克思的批判很多,将来也肯定会源源不断。但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是一些知识分子的信口开河。是的,任何人都能发表观点,都能批判别人的观点。所以我们更需要甄别和智慧。由于知识分子不需要像砌砖工那样劳作,那他们的思想是很可能缺乏实践基础,这正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思想与实践都不可脱离现实基础,轻浮任性的自由不值得追求。
说到底,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我认为首要的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使得马克思无比现实和客观,他能冷静的洞察社会和历史,把握其中的规律并作出科学预见。他对资本主义、对阶级、对人性、对未来的认知都是超越时代的,我想没有人敢公开地和马克思比一下在这方面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因为马克思站在历史的高度。
虽然马克思正在遭受着很大的曲解,但是历史的发展会证明一切。
篇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用他睿智的目光为世界描绘了未来。然而前世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推崇和认可,甚至被大众误读曲解。直到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开始受到广泛质疑。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通过犀利而充分的论证反驳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正确的认识,有力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对西方最常见的十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反驳。反驳的十个观点分别为: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伊格尔顿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想找医生,病好了就赶紧摆脱。医生深知这一点,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资本主义的病情不会被永远治愈,伊格尔顿说,新的全球政治经济危机又开始召唤马克思大夫的幽灵了。即便资本主义好了伤疤忘了痛也改变不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这个事实。
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只是资本主义存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使人们得以忘记它过去的黑暗和恐怖。马克思没有患上资本主义的健忘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体制尚处于萌芽期。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可实施的,只是看你如何正确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所发表的很多重要观点都不是他的首创,同时,马克思也本人对社会主义动地是个什么样子也没下定论,只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合乎情理的推究。根本没有强调什么历史铁律冒犯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如果真是宿命论,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还要为政治斗争而大声疾呼呢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是无论如何都会来的,我们只需坐等社会主义到来就好了。 马克思认为未来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就连自由主义者也相信死亡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作为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而为人们指引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正是马克思和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未来并不是对现在的补充,未来的种子是埋在现在的土壤里的。这并不是说这种可能的未来一定会出现。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种特定的现在会排除很多未来的可能性。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极端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文明,还因为物质的生产将最终决定文明的性质。没有物质生产也就没有文明。政治不过是经济的反映。对于马克思而言,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某种模糊的理想状态。我们首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并且具有形体的存在。其他的或可能的属性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事实。意识是人类自身和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写道,人性是由物质世界“确定的”,因为只有跟物质世界进行接触,我们才能利用自己的力量,证实物质世界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感官自身就是积极地与现实接触的一种形式。它们是人类长期与物质世界互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阶级之于马克思,就如同德行之于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你感觉如何”,而是“你在做什么”。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马克思之所以赋予工人阶级如此大的重要性,原因之一在于,他认为工人阶级是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传播者。社会的阶级是客观的,只有深入了解每个阶级,才能确保社会井然有序。
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革命通常伴随着暴力和混乱的图景。这与我们意识中温和、渐进形象的社会改革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许多改革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和平。一场革命通常需要长期的酝酿,最终也许历经百年才能实现目标。如果说歪曲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斯大林式国家,极端的资本主义则孕育了法西斯国家。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保卫现存社会秩序,管束试图改变它秩序的人。如果这种秩序天生就含有不公正性,那么国家也会相应地出现不公正。马克思寻求并试图终结的正是这种不公正。实际上,马克思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大力量。
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试图给第三世界的解放运动提供更具建设性的东西,而不是用本国的资产阶级替代外国资产阶级来统治。马克思主义的目光也并没有囿于民族这一范围,而是带有一种更加国际主义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不仅为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支持,还坚决否定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为它们指明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通过阅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我们进一步从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只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社会的发展,帮助我们纠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中的诸多不足。
篇三:《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创立了这个理论体系。
马克思是对的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同时,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世界全球化,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改革,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冲击,这其中不仅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还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质疑。质疑的声音来自政府,也来自人民。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深入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却因为媒体中一些偏激的言论而对这个理论产生过质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针对西当代反马克思的十个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对资本主义全面彻底的揭露,同时声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我想,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之前,一定要先认识它,抛开我们心中对它的偏见,去了解马克思所主张的生产方式,社会模式,最终目标等。当我们对这个理论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我们就会理解其中藏深层次的东西,也就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了。
书中提到了当代反马克思的一些,归根结底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过时?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作者对这十个观点的反驳:
1、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当其所想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它便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革,曾经的问题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时代也终将过去。
然而,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对立,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发展,二者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
2、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还有些道理,但一旦实践起来会造成惨痛的后果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许多人会想到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
然而,第一,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在社会总财富本就不多的时候,根本没办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以使所有人都受益。第二,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国际性。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求有掌握高水平技能、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民主的习惯。
3、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条重要的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中一条就是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的不断交替。马克思认为正是阶级斗争不断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他将阶级斗争
和生产方式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在马克思看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本身就是解放生产力的一部分。
4、 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
如果没有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也许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完美的社会,
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这时候我们就会提出问题,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这样看来马克思对未来的天真想法不切实际。
产生这一看法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
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而为人们指引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正是马克思和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如果要使这种希望超越无聊的幻想,就应该采取行动让那个令人心动的美好未来成为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眼下的现实入手。而这正是唯物主义的体现。
5、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又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
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然而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不能被硬塞进一个刻板的单一框架中。
事实上,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文明,物质的生产将最终决定文明的性质。有人曾说过:在市
场社会中,经济活动决定——有时还支配着——整个社会。”
6、 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
这些人所说的唯物主义者是指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
为意识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者。而马克思主义完全无视人性中那些最可贵的东西,将人简化为被动地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
其实则不然,马克思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抽象的概念,对具体事物则满怀热情。在他看来,抽
象事物简单且毫无特色;唯有具体的事物,才是丰富、复杂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应该
是人类的真实属性,是物质的,并且具有形体的存在。我们的思想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由我们的身体需要所决定的物质必需。
7、 马克思主义过分注重阶级问题
自马克思写作的那个年代以来,社会阶级的图景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在我们生活的社会
中,阶级问题越来越没有意义。
可是,马克思所说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阶级的构成一直
在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身处体制内部,熟悉其运作,被体制组织成有技术和政治意识的 集体力量,虽为体制的成功运行不可或缺,却可以通过推翻现有体制获得实在利益的工阶级人,才有可能成功接管它,并本着为每个人谋利益的目的来运营它。而无产阶级才是最终体现。
8、 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
资本主义总说,马克思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他们认为,马克思
主义者的信条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算这个过程会带来无数牺牲也在所不惜。
然而,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改革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和平;一些社会
主义革命的过程反而相当平和。社会需要变革,为了变革有时的确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以获得更好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并不以暴力程度为标准来定义革命,也并不认为只有举国动荡才是革命应有
的状态。
9、 马克思主义会消除个人自由,导致独裁集权
在社会主义的世界里不存在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以专政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彻底
消除个人自由。
而马克思所希望的,是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能够消亡,同时他也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
大力量。
10、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激进运动的贡献已经微乎其微了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如女权,反殖民运动,环保主义。无论文化、性别、语言、身份以及种族问题,都离不开国家权力、物质不平等、劳动剥削、帝国主义掠夺、群体政治反抗以及革命改造。
书中有几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是否太过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会带来暴力吗?
1、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马克思主义者更像一名医生。在一般人眼里,医生都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虽然他们深知病人痊愈后自己就将失去价值,但他们还是尽心竭力地救治每一个病人。
那些说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了的人会说,如果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还有动乱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人说,如果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还有救死扶伤的医生,那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样可笑。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所以那些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马克思主义事业的人恰恰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医生难道只适用于瘟疫流行的时代吗?像医生一样的马克思主义者难道只适用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短暂的变革?还是为了持久的稳定?
很显然,医生的出现是为了拯救痛苦中的病人,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也是为了拯救黑暗中的社会。然而,马克思主义出现的最终目的决不仅仅是发动一次变革,而是为人们指引一条通向光明的美好的未来的路。变革之后的社会会有崭新的面貌,但是如果像一直维持美好的社会,还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引方向。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才不会犯曾经犯过的错,才不会让惨痛的历史重演。社会大变革时代终将过去,之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要义之所在。
其次,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过去了,那么接下来是什么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的时代吗?
纵观历史,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理论本身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弊端。如果任凭一种理论体系支配社会的发展,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惨重后果。这时候就需要各种理论相互作用,在不断的冲击中得到完善,在不断的改变中寻求真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可以这么说,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在短时间内,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三,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早已不是马克思当年描绘的那个样子了,如果不与时俱进,马克思的思想就会失去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的改变、完善,以达到一种平衡。资本主义者所看到的那个旧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却已经过去,但一个崭新的更加美好的新马克思主义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2、 马克思主义是否太过理想?
未来的种子是埋在现在的土壤里的。
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印象就是“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
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于是他们拿起人性的险恶进行攻击,他们说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马克思对未来的天真想法反映了他整体政治思想的荒谬与不切实际。其实这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拿未来说事,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对于更美好未来
的希望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声充满渴望的“如果……就好了”上面。如果要使这种希望超越幻想,就应该采取行动让美好未来成为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眼下的现实入手。
总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理想主义,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离美好的幻想差得太远。历史上,一提
到马克思主义,人们总会首先想到饥寒交迫的人民,日夜劳作的工人,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好的未来并不由社会的现状所决定。的确,社会的现状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并不决定最终的发展方向。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未来不一定出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它出现的可能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发展之路必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可能发生的变化的角度看待现实,就是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一步一步走向未来。
我们还应该正视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不现实
的。在社会总财富的不多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合理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达到人人受益的情形。在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也不能根本消除阶级划分,对财富的争夺终将造成社会阶级分化的复苏。二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这是冷静的唯物主义认识,而不是虔诚的理想主义。在这样一个国家间生产专业分工明确的世界里,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就无法利用它想要消除物质匮乏而必须依赖的全球性资源。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在此之前,我们要实事求是,竭力改善社会的现状,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正如一九六八年巴黎学生打出的那句惹眼的口号:“现实一点吧:我们要实现不可能之事!”
修复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已经超越了现行体制的范围,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作为实事求是的人,要相信这个世界在总体上是可以大大改善的。
3、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怎样的唯物主义?
五感的培养,是之前所有历史的成果。
有些人说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为意识仅
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难道马克思主义会完全无视人性中那些最可贵的东西吗?马克思他只是着眼于具体的事物,而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抽象的概念而已。他没有否定精神的存在,也没有强调物质的唯一存在性,只不过在改变现实这一问题上,物质比精神更具有意义。
马克思主义围绕具体的事物展开,唯有具体的事物才是丰富的、复杂的,而抽象的事物简单
无用。相比其“世界是由何形成的”这类问题,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怎样改变现有世界”这类问题。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某种模糊的理想状态。我们首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并且具有形体的存在,其次才具有主观的、精神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强调了人类的能动性。无论人类还有什么别的属性,他们首先是能动的。
人类通过改变周围物质环境而实现自我的改造。我们的思想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
由我们的身体需要所决定的物质必需。不论我们有什么样的精神,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是物质的这一基础之上的。
人体就是一种物质客体,部分属于自然,部分属于历史。一方面,它有能力改变自身处境;
另一方面它也能把自然转变为自身的某种延伸。马克思探究感官本身源自何方。我们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我们拥有历史,因为我们是需要源源不断获取物质的生物。自然和历史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的需求卷入历史之中时,它们也在不断变化。在满足某种需要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又在创造新的需求。整个过程也不断塑造并完善着我们的感官生活。这更可以看出精神是从物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物质是一切的根本。
4、 马克思主义会带来暴力吗?
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正常’,我们通常都会忘记自己降生时所经历的痛苦和恐惧。
资本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们拒绝了温和渐进式的变革道路,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
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一小撮起义者揭竿而起,推翻旧政权并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大多数人。马克思主义者的信条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算这个过程会带来无数牺牲也在所不惜。
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断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国
家许多改革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和平。然而一些革命的过程反而相当平和。其实变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论是资本主义的变革,还是社会主义的变革,都是一样的。变革的温和还是暴力并不以指导变革的理论体系为转移,而是由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很多因素所决定的。
变革都需要一个开端,也需要一个过程。取政权只是朝夕之功,但整个社会传统、制度、情
感习惯的转变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府固然可以通过一纸政令强制工业社会主义化,可是仅靠立法是不可能让任何人的想法和行为截然不同于他们的祖辈的。人的变化只有通过长期教育和文化熏陶才能实现。在这个话题里,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开端。人们所说的暴力与否通常指的是变革的开端。以一场简单的起义还是一场凶残的战争,这其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然而一场革命通常需要长期的酝酿,最终也许历经百年才能实现目标。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可能发生的不好的危害,而将准备已经的变革扼杀在摇篮中,也不能因为没有信心在革新的路上一直向前,而拒绝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个开端是特定的条件所要求的,时候到了,我们就应该展开革命。或许在开始时会对一些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但要相信这一定会造福以后世世代代的人们。
认真拜读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这本书之后,我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开始慢慢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思想。我想,很多对马克思主义有偏见的人可能是像曾经的我一样,并没有了结果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所以造成了一些误解。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一些里的时候,一定要先去了解这一理论。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并且经历过实践考验的,还会不断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与发展的。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相关文章:
我为什么选择考研考研早计划03-20
名著读书报告3000字02-25
创意阶层的崛起读书报告02-16
简爱读书报告(通用19篇)04-24
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书报告02-08
哈姆雷特7000字英文读书报告02-27
关于读书报告的具体格式及要求04-23
大学生读书报告(精选6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