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2024-06-06

养成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计划,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达到的目标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做到有计划,首先要成为时间的主人。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鲁迅先生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究竟怎样利用这24小时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和伟人,都不会虚度年华,他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而不少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常常发现不了时间的存在,形成不了时间的概念,他们眼中的半个小时不过是一段很短的时间,浪费一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自己人生有计划,并坚持执行计划,才能获得一生的成功,否则,只能是毫无目的的尝试,做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成绩: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儿子到15岁了,鲁班觉得应该教儿子掌握谋生的本领了。

  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就送儿子去学农活。只干了一年,儿子就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儿子说:“种田太累。”

  第二年,鲁班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说想去学织布。鲁班又送儿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他:“为什么又不干了?”儿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

  鲁班问儿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儿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儿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张班当学徒。不料,儿子又只干了一年,就不干了。鲁班问他:“又怎么了?”儿子说:“师傅要求太严,活儿太苦,师傅也太狠了。我不干了。”

  鲁班听了,严肃地对儿子说:“不严,不苦,不狠,你能学出手艺吗?你既然什么都不想干,那么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别吃饭了,因为你不爱种田;从今天起你就别穿衣服了,因为你不爱织布;从今天起,你就从这屋子里搬出去,因为你不想当木匠。”

  儿子听了,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了。这时,只见鲁班从屋顶棚上取出一箱子他使用过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都磨出深深的凹,斧刃都磨平了牙。他对儿子说:“要学到手艺,就得刻苦地去练,不下苦功夫,什么也学不成。”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鲁班又拿出三把新斧子,郑重地交给儿子说:“拿去。三把斧子,斧把儿磨不出凹,刃儿磨不到顶,就别来见我。”

  儿子提着三把斧子,又回到师傅张班那里。通过勤学苦练,儿子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工匠,掌握了谋生的本领。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计划可以使自己的各种事情安排得比较合理、避免冲突、劳逸结合、相对松弛有度。对学生而言,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要学习得心应手,就需要良好的计划。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从时间段看,首先要有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如果有的学科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为什么要强调按计划完成的习惯呢?原因有三个,一是生活的秩序为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设定目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就可以将一个人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位置。二是不断“完成”,逐渐形成习惯后,可以不断增强自信心。人一旦有了扎扎实实的自信心,就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因为自信心是人格的核心。三是“完成”可以不断激发学习潜能,潜能只有在从容不迫的情况下不期而至。

  • 相关推荐

【养成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相关文章:

好习惯养成计划范文(精选9篇)07-02

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总结(精选12篇)07-17

大班第一学期的工作计划计划03-13

胎教日程计划06-08

经典阅读的活动计划02-22

美国留学计划06-27

计划的概念与作用11-30

冬训计划范文04-07

美甲店全年经营计划12-25

爱国守法计划总结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