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学语文教师研修班学习小结范文
伴着浓浓的秋意,带着满腹期待,我走进了国际大都市——上海,继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意义重大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1”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来,总结短短的十五天学习培训的点点滴滴,不由地感慨万千……仍记得抵达培训住宿点时上海师大的老师、助教们的热情接待、妥善安排,仍记得开班仪式上专家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但是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与全国各地学员共度的15天时间,其中有苦、有乐……经过十五天的培训,带给我的是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明确了研修方向,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潜力无限,快乐无限。不虚此行。
一、珍惜机会,学习勤奋。
此次能荣幸地来到上海与各位同行们一起学习、交流,我万分自豪。所以很珍惜此次的学习提高机会。对上海师大的各项制度都严格的遵守,对专家们的讲座,我都认真的记录。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聆听了11位专家的12个讲座分别是:张民选教授的《上海市PISA阅读测试分析》,丁炜副教授的《网络数据库使用导引BB平台课程学习导引》,吴忠豪教授的《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外国作文教学扫描》,唐懋龙 特级教师的《语文常规课教学》,徐家良特级教师的《文本细读与教材分析》,谢利民 教授的《教学论视野的课堂教学》,李学斌 文学博士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儿童文学素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峦研究员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吴立岗教授的《作文教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丁炜副教授,博士的《微格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吴念阳教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各个专家的讲座都是那么地精彩,都从精湛的教学理论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 “从教教材走向教语文”,这一主题使我感受颇深,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回顾我的教学经历,就是在一篇一篇的教课文,课文教完了,学期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而是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较多的时间用在了分析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上,最终会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语文课究竟怎样教?教什么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而教?报告中启示着:语文课不是简单的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而是要跳出课文来教语文,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放时间让孩子们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累语言,让阅读教学去加大语言理解感悟与内化运用的力度,其中,老师要把课文语言作为孩子们学习的第一对象,让学生学会用课文语言去规范,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例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听完他的讲座,许多困惑许久的问题,似乎都豁然开朗了。虽然不敢说,回到学校自己一定会变得如何的不同,但是起码现在觉得语文教学的方向明晰了,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美丽转身。
三、课堂展示,催我反思。
特级教师贾志敏和王崧舟的两堂课展示都是那么可贵!一位纵横教坛50余年,一位领军教坛新生代。两个人的个性不一样,对教材的理解角度、教学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体现了两人的教学风格迥异。贾教师已73岁了,却站着给我们上了三个多小时的课。课堂上的他,依然精神矍烁,依然风趣幽默,依然智慧机敏。他给我们展示的是五年级作文教学《改写小小说》,是一堂基于阅读的习作教学。课堂中,贾老师借助《恶魔约翰》、《两本小学课本》和《烛心》三篇微型小说,从读好、读准题目开始(就是在读“小说”二字及读三个题目这个环节,也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功夫,指导得相当到位),然后转入到三篇微型小说的理解与学习。在对文本理解的这个环节,他处理得相当精、妙!如在《恶魔约翰》的学习中,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说约翰是恶魔的5个理由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作答。这个过程中,他注重的是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学生逐个说明理由后,老师又让学生把所有的理由连起来进行说话训练。接下来,他用同样的方法借助另外两篇微型小说的,引导、训练学生说话,说完整的话、说清楚的话。
期间,他对理解“入土这安”、及 “支使”与“指使”两者的区分引导更是入木三分,让人折服。在对“笃、笃、笃”这一象声词的理解过程中,更是直观、形象。他先让学生敲自己的桌子体会,然后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去示范敲自家的门(重敲),妈妈不在家时(又急又重地敲)及敲邻居家门(轻敲,表示礼貌),授予学生“敲门的艺术”——一种做人的修养!接下来,他巧妙地将《烛心》这篇小说进行人物换位,将小男孩换成“我”(原文中的“我”指阿姨,现在换成小男孩),指导学生进行小小说改写——改写成一般记事的文章。他从拟好题目、指导重组内容(期间教师相机点评)、学生习作(花20分钟,500字)、当堂点评(生读,教师相机点评)……在他的堂课中并没有采用什么新奇的招式,连一张普通的课件也没有,一件简单的教具也没有,只有一篇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他自己曾声明:我是一位老人,老人上老课。
这是一堂课老吗?不是的,看似朴素的一堂课却告诉我们语文就是一门教学生说话、写话的教学,用文章做例子,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课堂上的一个个环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一板一眼。所呈现的就是“先要教而后不教”的教学。我认为我们的课就应该这样上,上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这是一堂真实的常态课。王崧舟教师他利用自己的诗意语言给我们上了《望月》一课,他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无论教材解读、流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还是课堂的节奏、教师的语言,堪称完美!可以说,王老师将诗意语文演绎到了极致。课上王老师紧紧围绕一个“月”字展开,引导学生读出的三层次不同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和着背景音乐,在回环复沓、余音绕梁的诵读中,让学生在江中月品味千江月水千江月风景,将听课师生带到一个江月交融的美丽画面;接着是“诗中月”,找出文章中描写月的诗句,发诗句中的动词为切入点,在诵读与品评中体验诗中月中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妙处,让人在诗中月中留连忘返;最后,又依拓文本,引领孩子们去找寻梦幻般的心中月。
在心中月中感受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神奇! 更有绝妙的是,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江中月是通过观察的现在的“月”,具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是通过回忆的过去的“月”,具有诗歌的味道;而心中月则是通过想象的将来的“月”,体味的是一种童话的味道。真让我们体验到了“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解读境界。在文序和文法的解读上,王老师也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写景——望月还是月;二是写事——望月不是月;三是交融——望月还是月,并以此展开教学,主干突显,极具教学的张力。继而,老师通过名家描写月的片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贾平凹的《月迹》、斯妤的《小窗日记》),进行赏析,借助写月的词、短语:“月亮”、“月丝”、“月圈”、“安祥”、“如流水一般”等指导学生现场写自己印象中的月……在《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的讲座中,以《长城》为例,他从“结构”、“章法”、“语言”、“基调”、“顺序”、“手法”、“长城”“奇迹”、“图腾”、“主题”十方面去全面剖析,细致、精致至完美境界!这种对文本解读的秘妙就像生病了到正规医院看病,医生首先要让病人做各项检查,最终才确定病情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才能较快而又准确的解读教材,也才能把握好教学目标。
四、团队合作,自我提升。
专题行动研究是本次研修的一个亮点。整个行动的过程是:个人教学设计交流(确定小组上课人选)→分组打磨教学设计→分组试教(选拔上课人选)→分组打磨教学设计→大组上课→评课研讨,具有“重行动研究”、“重实践参与”、“ 重团队协作”、“ 重网络交流”、“重成果评价”的特点,通过了“三次设计、两次打磨”式的专题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碰撞、专家引领的过程。活动开始,首先由授课教师详细地介绍了教学设想,并重点阐述了存在的疑惑,接着到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发言,重点研讨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流程的设计,最后根据专家的指导,小组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对于每篇课文的教学策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思路、方法、设计。
教学设计的打磨过程,是一个观点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很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激烈的争论和共同的研讨中,我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巨大的提升。
五、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 相关推荐
【大小学语文教师研修班学习小结】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的工作小结范文03-19
小学教师实习小结范文03-19
教师个人的工作小结03-20
小学的教导工作小结03-20
教师自我小结范文模板03-20
小学安全工作小结精选模板03-19
个人学教活动学习小结范文推荐03-20
中青班学习小结报告(精选6篇)09-21
教师个人工作小结范文03-20
2023年护士实习小结教师评语范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