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优秀教案

2024-05-20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北平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想北平优秀教案 1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想北平”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问题导学——研读文本——归纳总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巩固已学的生字和生词,了解作家生平,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最后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这版块的第一课,本专题重在家园情感与“根”意识的培养,是试图建立学生与家园的生命关联。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为不易了。老舍写“我的北平”,采用多种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北平最主要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老舍在文中表现出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其情缱绻,足以深深打动读者,因此,把分析北平主要特点及作者感情设计为教学重点之一。

  另外,本文前半部分写自己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热爱与思念,以抒发感情为主,学生不易深入体会;后半部分通过衬托的方法写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对北平的热爱,学生易于领会,因此,授课时决定由后半

  部分入手,调整授课顺序,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沿用“评点”之路,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不妨充分利用对话栏。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刚入校不久,也就意味着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一个人在外生活,因此他们对家园的感情还是很浓烈的,有一种特殊的含义。但是对于走读学生来说,这种情感的体会,也许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心智与经验的关系,即便是有这种家园之思的同学对于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的捕捉也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如何建构其学生的“同感”,并利用好这种感觉,是教学设计中值得思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能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二)、通过学习能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发掘作者描写思乡之情运用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出发抒写自我情感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体验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揣摩语句法、小组讨论法、问题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梦驼铃》,设置情境

  (一)、导入:

  思乡情结,打自人类第一次辗转他乡,便开始纠结。它似一位多愁善感的姑娘,牵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愫。从遥远的古代到时尚的现在,思乡情结一路款款走来。它始终伴在时间的左右,永远霸占着游子心中那一方神圣的净土。于是,千古文人墨客都拜倒在“乡愁”之下,他们或用诗,或用歌,或用文章表达着对故土的热爱。那些深情优美的旋律和文字,总是让我们感动不已。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一起体会他对北平所寄予的深情,看看他是怎样抒写、诠释他的思乡之情的。

  (二)、预习巩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廿七(niàn) 合(nián) 什海(shí chà)古(chà)车(shā) 菜(pǔ)果(fǔ)育(bǔ) 翅膀健(fǔ) 空(kuàng)子(jú)负(gū) 匀(tiáo)气(chuǎn) 急(tuān) 测(chuǎi) 栗(zhuì)

  (三)、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代表作有解放前创作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两部作品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因话剧《龙须沟》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四)、文本研习

  1、题解“想北平”

  作者以“想北平”为题,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朝思暮想、无比眷恋 ?

  明晰:“可是,我真爱北平”,“爱”是永恒的主题,爱之深,思之切。

  联系背景:老舍的《想北平》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一九三六年。当时老舍正在青岛的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而岌岌可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而写下了这篇散文。

  2、具体分析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中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舍先生这样爱着北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家速读文章第3—7段,概括作者对北平这有这样情怀的

  原因。

  明晰:第4—7小节 在老舍的眼里,中国的上海和天津不能与它相比,欧洲的伦敦和巴黎等城也与它不同,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它的布局“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而且能让人心中感到快乐与安适;它在布置匀调,人为中又显示着自然,给人以空闲和自由;特别是这个都城中的园林菜圃、花草瓜果,不仅使贫寒的老舍能够享受到物质上的“清福”,而且还使他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精神之乐。这样的一个“家”,多么可爱,又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惬意。可是它,它即将遭到倭寇的践踏,就要失去它原有的情调和“健康”,这又怎能不让人担心与痛心呢;所以,当老舍最后发出“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时候,我们不仅感到了作者感情的浓烈与急切,而且还看到了他心灵的颤栗与伤痛。那里有泪,也有血。

  (2)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回顾三小节内容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有落泪;或是对于某种感情,太珍视了,常常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

  想北平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二、教学设想: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活动,能在课后了解更多描写天涯游子孤独乡愁的诗文。

  3.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三、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四、教学难点

  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五、布置课前预习:

  1.了解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研习文本(15分钟):

  1、昨天我们布置了同学预习老舍的《想北平》,并试着根据前面板块的学习来做个评点。那我们先来看看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学生回答:4、5、6段。学生可能会答到第7段,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抒情段落,可暂时不作解释。

  2、好,请男生齐读第4、5段,女生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男生齐读,女生思考并回答。(可用文中词句回答:动中有静,安静而温和;在人为中显出自然)

  3、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一是比较(衬托),设置情景(比喻);二是具体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点评情况回答,“摇篮”的比喻、“温和的香片茶”)

  4、(过渡)刚才我们男生读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

  明确:朗读声音的感情不是装出来的,读的时候要有画面感。毕竟北平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积水潭也是老舍在北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那里的一石一水,一枝一叶都深含着他的情感。特别是后面小节里那些裹挟着最真挚的市民情感的田园都市物象,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都蕴

  含着老舍深情。

  下面就请女生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第6小节,男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女生齐读,男生概括回答。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个答案缺少了韵味——质朴自然,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5、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过渡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提示: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曾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而老舍本身也是一个恬淡平和的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迫害不堪忍辱而弃世)。

  三、评点文本(15分钟):

  6、正因为“北平”的这些好处,所以老舍先生在他羁居外地时就会时不时地想念起它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

  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再有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研究了,我们请同学们根据昨天的预习,先来交流一下各自的点评,看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学生交流评点内容,可以一段一段来,也可以三段一起来)

  第一节:

  ①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 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

  ③“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

  第二节:

  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

  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

  ③“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

  ④“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

  第三节:

  ①“真愿成为诗人??”——诗人是最会表达感情的,而我内心对北平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也

  许只有用诗的形式才能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杜鹃啼血”刻骨铭心。

  ②“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将对北平的爱形象化成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像图画一样色彩迷人,把爱的情感可感化

  ③“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像孩子与母亲,血浓于水的情谊

  ④“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我的内心已没有空间可以容纳其他地方 点评:准确到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7、小结:那么老舍是如何“想”北平的,这个问题解决没有?

  提示: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回顾三小节内容即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我说不出”是因为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出来,说不出来是为了强调对北平爱之深,诉说很多还是为了表达对北平的爱。

  四、情感体验(15分钟)

  8、最后一小节的点评是我们同学昨天最感到头疼的地方,不知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了。这样吧,我们先请同学们听一段朗诵,然后再一起来说这个问题。

  听朗诵:《想北平》(6分钟),体会老舍语言的京味特点。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

  投影: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怎么读:没有悲,只有愁;没有恨,只有爱。

  9、课堂总结: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包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五、作业安排:

  1、学习与评价p62,1-7

  2、明代金圣叹评点才子书全集之水浒传为古往今来之伟作,我们不妨模仿古人评点老舍名作《想北平》。

  整理课上点评,结合笔记,小组合作,给全文作全面点评。

  3、选作:

  a课后搜集我国古典诗词中思家的作品。例如:李白《静夜思》《渡荆门送别》 杜甫《月

  夜》纳兰性德《长相思》等

  b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北平写家乡,那么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那些牵挂的人、景、物。

  想北平优秀教案 3

  「教学设想」

  《想北平》是一篇思乡散文,老舍通过朴实的语言,极其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北平的无限眷恋之情,深深打动读者。教学要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品味、体悟、思考“故乡”这一人文话题,进而感受作者浸透在文中的“细腻的情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结合本板块课文编制留出“对话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注重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创造对话氛围,努力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行生命对话,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重点难点」

  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评点的方法,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方法」

  评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渲染感情,导入本文

  课间播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营造气氛。

  PPT呈现歌词: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推荐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朗诵歌词)

  这是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中所引用的歌词,当年,这首歌曾风靡大江南北,感动亿万观众。作曲家谷建芬在谈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时说:“一个朋友去了国外,可一到异国,他就想家。在收到这封信时,他很激动,真的感到故土难离!在这种背景下,我创作了这首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情意。”

  是的,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根”总是深深扎在故土里。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看看我们的作家们是怎样表达对故土的.感情的?这一专题第一课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专题学习内容——思乡。

  (二)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句子一一画出来,并加以体味。

  明确:

  A、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C、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2、在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请大家用一个字来概括。

  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以是:真、爱、思、忧、想、愁、伤、诚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评点,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有理由即可;分析后,请学生尝试朗读这几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其中的“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初读课文,为后面评点作基础,同时引出“真”字,与后面的板书“细微之处见真情”形成呼应。

  (三)细读课文,涵泳品味,运用评点法进行赏析。

  刚才同学不仅找到了作者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并且也概括出了其中的情感。可是老舍却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作者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出来呢?如果有的话,他又是如何把它说出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评点文章的第二段。

  一起朗读第二段,进行示例性评点。

  读完这段文字,请我们同学想一想:作者对北平的爱表达了吗?他又是怎么表达出来呢?请你选择一处有感触地方进行评点。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间接表达方面去考虑。

  预设内容:

  1、语言上可以就语言风格或重要字词发表看法:独自微笑的“独自”……

  2、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对北平的情感:我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

  3、选材上是生活中一些细小材料:如塔影,蜻蜓……。

  小结:刚才同学从不同角度对本段进行评点,这其中有关键字词,重要细节,表现手法,文章情感,文章选材等方面,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北平真挚的情感。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是因为他写得很细致。

  [设计说明]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点,如何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向学生的点明我们之所以感受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深沉的爱,是因为作者在具体写作中写得很细致。

  下面,请同学再次阅读文章,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与体验。我们可以从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文章选材、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评点,可以与编者进行对话,可以与作者进行对话,也可以与老师进行对话;可以是肯定的,可以是质疑的。

  预设内容:

  1、语言上:可以就语言风格或重要字词发表看法。如“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的呢”中的“况且”和“呢”的使用……

  2、写法上: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体验、想法。如对比手法的应用:将北平与伦敦等城市进行比较……

  3、选材上:生活中一些细小材料,但是作者却写一些细下的东西,可见作者北平的了解。如“老酸枣”“小蝌蚪”“嫩蜻蜓”“泥点”“白霜”……

  总结并板书:刚才同学的评点得非常好,大处着眼,细处着笔,正因为作者对北平想得很“细”,让我们感受到写得很“真”,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北平那真挚的爱,真可谓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也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写出我想念的北平,那为什么老舍如此想念北平呢?

  附板书:

  细想

  细微之处见精神

  真

  北平

  老舍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深入文章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评点,从“细微”角度入手,结合自身实际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行评点,能评点出“自己”来。

  (四)介绍背景

  老舍如此的想念北平,要落泪了,为什么不回到北平呢?

  PPT呈现:本文写于1936年,那个时候即将爆发抗日战争,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许多国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老舍也再所难免。这时的他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北平辗转于青岛、武汉、济南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岛所作。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生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设计说明]让学生知人论,深刻体会老舍眷乡怀土的赤子情怀。

  (五)结束语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这篇朴实无华的文章中却蕴含着作者最深最浓的真情,老舍笔下的北平是平凡的,然而又是亲切的,她像是一位母亲,又像是一位恋人,在乡愁作品的大海里,它以它的细致和真挚引发读者的共鸣,也赢得读者的青睐。

  想北平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文本相关的作家信息。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要他们具体说一篇散文美在何处却很难。因此,散文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题目是《想北平》,写作的主要材料是关于老北京的生活。因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早已对其有所了解。

  3、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不多,所以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可以通过本文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的文章,从中感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4、我校高一的学生大部分走读生,对“离家、故乡”切身的体会欠缺,对于老舍对北平的感情也许很难深入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引导的地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 】

  【导入】

  一、情境导入,走进作者。

  1、导入语: 老舍,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杰出作家、语言艺术大师。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论是在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平,领略文本的魅力。

  【讲授】教学过程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老舍写北平的一篇散文,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老舍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对北平的挚爱和眷恋。

  三、二读课文,品味研习

  1、下面我们重点研习这几小节,幻灯片——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人在这种环境中有怎样的心境呢?你能找出关键的语句赏析吗?(方法:抓关键词、关键句、总结概括)小组合作研习交流

  【明确】:环境动中有静? 踏实安逸

  布置匀调合理? 自由舒畅

  物产丰富新鲜? 自豪惬意

  生活贴近自然? 闲适享受(板书)。

  2、在描述北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说出依据来。

  【明确】:对比、衬托。和巴黎、美国、伦敦作对比,衬托北平的好,写出对北平的偏爱。

  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偏爱北平

  美国的橘子——北平带白霜的玉李

  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长城、天安门、故宫、圆明园、地坛等,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明确】:不是,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写作视角。板书:我的北平。(结合38页对话栏)老舍从小处落笔,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写的是最寻常的最平淡的事物:摸着老城墙;坐看小蝌蚪和嫩蜻蜓;品味温和的香片茶;不挤不偏,处处有空的街景;种满花儿的院落。这就是老舍眼中独一无二的北平。)他用这些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挚爱。

  四、三读课文,体味深情。

  1、【提问】: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凝”,本文的“神”就是作者对北平的深情,那么文中有正面描写作者对北平无限深情的段落吗?

  【明确】:主要集中在1——3节,别忘了还有第8节。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体味(幻灯片——作者是如何写他对北平的深情的?请你找出关键句品析。)小组合作交流

  A借景抒情。“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表达“我”和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

  B类比。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却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与深沉,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C用典。“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教师补充:古代有个叫杜宇的国王被人放逐到山中后,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的啼叫,并啼出了鲜血,用在这里写出了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浸”字写出了爱之刻骨铭心,“啼”字写出爱之酣畅淋漓。用典故“望帝啼鹃”更写出了对北平泪尽继之以血、矢志不渝、魂牵梦绕的深情。

  D直抒胸臆。“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时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表达了与北平血脉相连的关系。

  E反复。 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道尽。舒婷在《思念》一诗中写到: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颗眼泪。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是爱到极致往往难以表达。大爱无言啊。

  齐读第三小节,感受无法言说的深情。

  五、四读课文,点拨深化。

  1、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样收笔好在哪里?这句话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与热爱。作者爱北平,想北平,他说“要落泪了”,“想”北平“想”到“要落泪”,这是因“爱”而生的什么情感?

  明确:乡愁——思乡之情。触发“乡愁”的原因有很多,飘零在外的游子失意时会有(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得意时也会有(萧乾枣核一课)。老舍的“乡愁”有没有特别之处?老舍想念北平就回去呗,为什么不回呢?

  幻灯片——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1936年,你想到了什么?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回不去了,所以才更加的想念。作者作 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正如诗人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老舍对北平的感情想必也是如此。爱得深沉、爱的真切。

  老舍的乡愁真挚动人,让我们饱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要读的低沉、深情,带点沧桑感,读出思乡、忧国的感情。)

  六、课堂小结

  小结:本篇课文老舍用质朴、细腻的文字,从独特的视角“我的北平”,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从平凡事物入手,写出了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想北平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老舍对北平的爱,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让学生理解对比、类比的表现手法和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讲读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选材的方法与好处。

  教学方法:

  讲读教学、演示图片、播放歌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故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沃土,故乡是寄托我们灵魂的巢穴。当你身在故乡时,你正被幸福所包围;当你漂泊他乡时,你将被乡愁所缠绕。今天,让我们走进老舍,去体会老舍对故乡的挚爱深情。

  二、老舍简介:

  老舍,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所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描写北平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作。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大作家。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四、读准字音:

  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íchà)僻静(pì)韭菜

  (jiǔ)菜圃(pǔ)

  五、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第1-3段:表达作者爱北平。

  第4-7段:具体写北平的可爱之处。

  第8段:总写作者想北平。

  (二)、研读第一部分

  1、第1-3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2、怎样理解作者“爱北平而说不出”?

  明确:说明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形容这种爱?

  明确: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把爱北平与爱母亲作类比。

  (三)、研读第二部分

  1、第4段说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复杂、有边际、动中有静。(演示图片)

  对比,巴黎太热闹、太空旷与北平有边际、动中有静形成对比。

  2、第5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布置匀调、自然。(演示图片)

  类比,把巴黎布置匀调还差点儿跟北平布置匀调作类比。

  3、第6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拟人。

  4、第7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使人接近自然。(演示图片)

  对比,把北平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跟伦敦的工厂成天冒烟作对比。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示例:故宫、天坛、地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潭柘寺、香山、天安门、八达岭长城等。(演示图片)

  5、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老舍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呢?

  明确:老舍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普通市民熟悉的事物来写,表达了北平的普通百姓热爱北平的感情,让读者体味北京人那种特殊的文化心态,感受有着悠久古老积淀的真实的北京。

  (四)、研读第三部分

  本文的结尾好在哪里?

  明确:与前文“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相照应,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忧虑国家、思念家乡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结尾段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六、内容归纳

  七、结束语:

  让我们聆听李谷一演唱的《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寄托对北京的爱,对家乡的爱吧!(播放歌曲《我最爱的还是北京》)

  想北平优秀教案 6

  一、目标:

  感悟什么叫“我的北平”及文章的立意写法

  二、重点难点:

  个人化的记忆写作,从平凡中见真情的私人写作及其表达手法;

  三、过程:

  一课时。

  1、演讲;点评,注意鼓励和避免伤害。

  2、激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的《想北平》。北平是老舍的故乡,在这篇散文中,老舍回忆了北平的一些事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北平的热爱。故乡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2006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就是以“北京的符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们今天套用一下,如果让你写我的故乡宁波,你会怎么写?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给自己的作文构思取个题目,并说说你将从哪个角度来写你的故乡宁波,从这个角度进去,你会写些宁波的什么?

  请学生谈构思,注意其立意角度及所写的事物风景等。总结这些事物的特点,是否和个人的记忆

  3、进入课文:

  刚才我们看了大家的一些构思。(评价)我们来看大作家老舍是怎么来写他的故乡北平的。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看看老舍写了些北平的什么东东,一二三四组分别看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问题:作者提到了北平的哪些事物或哪些方面,北平的这些事物或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在看课文前,我们先把一些字词落实一下:

  讨教(tǎojiào)、什(shí)、刹(chà)海、苇(wěi)叶、辜(gū)负、菜圃(pǔ)、廿(niàn)、黏(nián)合、湍(tuān)流、揣(chuǎi)测、揣(chuāi)在怀里。

  俊伟:清俊雄伟。

  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

  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4、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思考。

  一起看课文:

  (1)第四段:

  ①景物: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积水滩、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温和的'香片茶。

  ②特点:

  A、复杂而又有边际,让人感到亲切踏实(能使我摸着);——对比

  B、动中有静——比喻;

  (2)第五段:

  ①景物:胡同里的房子、院子、树、城楼、牌楼;

  ②方面:北平的布置;

  ③特点:

  A、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对比

  B、处处有自由空闲的空间;——直接叙述和描写;

  (3)第六段:

  ①景物:草花儿、牵牛、靠山竹、草茉莉、韭菜叶上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果子、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带着霜的玉李;

  ②方面:日常生活的情趣;

  ③特点:接近自然;——对比

  (4)第七段:

  ①景物:园林、菜圃、农村;

  ②方面:北平的城市布置(布局);

  ③特点:接近自然——对比;

  5、归纳总结:

  问:作者写到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的质感?和北平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对比一下。

  平凡,质朴,接近日常生活,更能承载个人的记忆和情感。

  引导到写作的立意上来:

  和老舍对比一下,自己构思准备写的宁波有什么不同?你是从哪个角度切入从而展开写作的?

  明确老舍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和景物入手。我们来看第一段,是如何考虑来写这篇散文的?

  看第一段:

  “我的北平”

  问:他的北平拥有哪些东西?

  问:这些东西都有什么特点?

  问: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些事物和景物来写?

  北平太大,我知道的太少。

  问:北京人都知道故宫,圆明园、地坛,为什么不写这些?好像还有两段文字没有看,我们看看是不是可以从这两段文字中找到这个问题的更多答案。

  看第二三段:

  我真爱北平,却几乎说不出来。几乎说不出说明还是可以说出来的。如果口号式的说出来有没有味道了?没有了。文人总喜欢借景干什么?托物什么?犹抱琵琶半遮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那么什么景什么物能够表达作者这种几乎无法言说的爱呢?

  大家回忆一下,最能够承载我们悲欢离合的记忆是什么?

  总是那些融入了我们深厚情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老舍在写《想北平》的时候呢,也自然地想到了那些承载着他深厚情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些事物已经融入了老舍的血液,原文是怎么说的?

  “我所爱的北平……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它在我的血里,……是这个北平城所赐给的。”

  小结:所以什么老舍会选取这样一些事物和景物来写出他心中的北平,一是因为北平太大,他知道的太少。二是因为他爱北平太深,正因为爱得深,所以只有那些融入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是最真切和深刻的。就像有同学感受到的,哪怕是母亲的唠叨也是那么的亲切和温馨。

  插入讲作者简介等:

  老舍为什么会这么爱北平阿,因为他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正红旗。母亲马氏,贫苦出生,正黄旗,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全是写北京的。

  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

  插入讲私人写作:

  我们知道,老舍是一个文学大家,他所选取的借以表达他对北平的情感的却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非常生活化的细小事物,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一下这样的写作手法。作家方方在《我写小说:从内心出发》这样文章里提到,文学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你内心流淌的东西和你借以表达内心的外在形式是不是想符合。也就是沈从文先生所说的贴切,你所选用的意向所具有的特点正好和你的情感要相吻合。老舍在写《想北平》的时候他就发现,和他那种对北平的无法言说的爱相吻合的意象,也就是事物和景物不是宏伟的故宫,不是沧桑的圆明园,而是他每天都会浸泡在其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让我回首在大学里的往事,我会想起想思路上西风漫卷起的落叶,会想起初阳湖畔那些静静的立在早晨的睡眠,会想起在雨中散步时突然有人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而那些震天响的摇滚之夜,那些漫长又漫长的大会小会,我都已经不再记得了。那些令我们哭令我们笑的往往是一个个细小的瞬间。

  老舍在文章的末尾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情到深处只有人自知。老舍说,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所以他说要落泪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想北平优秀教案 7

  内容预览:

  《想北平》学案

  【课题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

  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 ),字( ),( )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曾因创作话剧( )而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 》。“一”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学习目标】

  1、理解感受作者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3、体味和学习老舍简练、俗白、纯净的语言。

  重点:赏析作者恰当选材和鲜明对比等写作手法。

  难点:作者对北平的感情的开掘。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爱北平

  宁静安适

  想北平 绘北平(对比) 布置匀调 刻骨铭心的爱

  物产丰富

  接近自然

  念北平

  【教学流程】

  一.未雨绸缪

  1.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3)体会感情。

  2.参考复习资料:网上查询了解作者情况或全解类资料

  3.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

  辜负( ) 菜圃( ) 粘贴( ) 粘合( ) 鲜嫩( ) 廿七( )

  匀调( ) 什刹海( ) 愧杀( ) 悠然( )

  二. 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1)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

  2)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的“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3)作者写北平,文中为什么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

  4)在课文第5自然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5)第⑷-⑺段,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6)说说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7)你喜欢作者笔下的北平吗?为什么?

  2.合作探究(兵教兵),展示成果

  1)对选材技巧的探索:请先说说你心中的北京;再看文中选取了哪些材料?然后分析这样选材的好处是什么?这些材料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较手法的探索:

  朗读课文4、5两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表示伦敦、巴黎、罗马等历史名城特征和北平之美的关键词句,再分析这样比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疑解疑:写出你的疑问,大家共同提高哦。

  4.平行训练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⑵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摘出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 )。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2)第一段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 )

  A、表转折 B、表插说 C、表意思的递进 D、表连接

  3)选文第二段介绍了北平的两个特点: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列句子包括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⑵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龙点睛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了《想北平》 一课的语言,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老舍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连寻常的蔬菜瓜果都带有了动人的光彩。我们也许对老舍其人其文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我们却进一步积累和掌握了品味散文语言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方法是一把把的钥匙,帮助我们去开启散文语言宝库的大门。

  想北平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品味课文的语言,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品出课文语言特有的情感和风味,积累掌握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灵活地品味语言,品味时如何唤起学生的主体体验。

  教学设想:

  1、根据单元训练目标(第三册第三单元)来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

  2、根据课外读物的特点,确立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3、本着让学生体验的原则,将背景知识对品味语言的作用放在课文的后半部分。

  4、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教师的的课堂用语尽量要文学性强一些。

  课堂流程

  师:我们一起来背诵两句诗,我说前半句,大家接后半句,露从今夜白——

  生(齐答):月是故乡明

  师:举头望明月——

  生(齐答):低头思故乡。

  师:从古到今,人民对故乡总怀着特殊的想念,那么老舍是怎么想北平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约5-——6分钟)

  老师板书:想:想念

  师:通过朗读,我们也许可以发现本文直接点明题意的语句是?

  生(一致而又非整齐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师:我们一起来将这一语句细细品味一遍。

  师: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围绕着黑板上的提示一起来议一议。

  品味语言:分析写法

  抓关键词

  朗读吟诵

  联系背景

  首先我们要注意语句中含有什么写法。写法含义很丰富。比方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有修辞手法;有其他手法。比如类比、比如用典故等;然后要注意寻找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不仅要追实词,还要注意虚词;而朗读吟诵则要贯 穿品味的始终。注意哪些词语要重读,并注意节奏和语气。

  师:我们一起来品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这句话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与热爱。想念、挚爱得怎样?哪几个词特别关键呢?

  师生共同:“落泪”。“真”。

  师:“落泪”表明这种想念是含泪动情的想念;“真”,表明这种想念程度之深;“呀”,这一表感叹的词,增强了抒情意味。使想念之情,显得亲切动人。那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一句话朗读出来呢?从节奏上,宜快些,快中有慢,“真想念北平呀”读得慢些,“落泪”与“真”重读。

  我们按照刚才的分析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这次朗读明显注意了重音与停顿,感情表达明显到位了。

  师: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品味本文语言特有的情味。自己挑一处最喜爱的语句进行品味

  全班同学开始静静地独自阅读寻找。过了一会,教者看到部分学生只看,未作笔录。

  师(提醒):为了避免发言时遗漏交流内容,每个同学要注意在需要评析的地方作记号和笔录。

  学生开始做记号。又过了1分多钟,看见有些同学只静静地看,不出声。

  师(继续提醒):“既是玩味又要朗读,所以就要出声,把脑中所想读出来。”

  大多数学生就出声朗诵。少量同学轻声朗读。全班差不多都在吟诵。

  又隔了大约2分钟。

  师:接下来四人一小组交流品味心得,定一个相对统一的语句,集思广益进一步品味。由专人记录,专人发言。并且试着把找那个句子读出来。

  学生按照要求四人一小组交流。师巡视。发现合作不够积极。

  师(继续提醒):等一会的发言是每组同学才智的集中体现。哪位同学擅长思考的,可以为你们的发言多出谋划策;哪位同学伶牙俐齿的,可以为你们的发言增添表述的魅力。我们比比看哪一组合作得好。

  全班有会意的轻笑,许多同学更投入地讨论,有些甚至跨小组讨论。有几组已经在确定哪个发言。

  又隔了大约4分钟。

  师:好,接着我们就请大家把品味的结果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1:我想说的是第二节“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一直到“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这句。我们组觉得,这句话在写法上是“借景抒情”——

  师(微笑插话):是“借景抒情”?

  生1(微笑):也有一点直接抒情,比如直接地说到 “思念”。主要是“借景抒情”。借助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和“玉泉山的塔影”两个景物,不,不,意象,来形象地表达对北平的思念。意思是“每一个”小的事物中都有与我密不可分的东西。这里的关键词是“每一个”,强调我和北平的关联到了“每一个”的地步。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粘合”,说明北平与我的联系非常非常紧密……(生1因找不出更合适的词语而困窘)

  师(微笑插话): 这里的“粘合”有“融合”的意思,表明北平与我血肉相连,北平的历史、风物深刻地影响了我。

  生1(微笑点头):是的是的。还有 一个关键词是“说不出”表明我的爱非常的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师(微笑插话):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说得很好。根据他的解说,你们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该组笑着推荐生2。生2起来朗读。语气深情,重音突出,感情真挚。

  师(点头微笑):读得真有感情。声音非常好听!你很有朗读天分,应该多读!我们继续交流,下面哪组来?

  生3:我们组讨论的是第三段第二句“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我们觉得在写法上是直接抒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种爱比喻成是由音乐和图画引起的爱。

  师(微笑插话):“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是怎样的爱?

  生3(迷眼遐思):一种悠悠、缓缓、沁人心脾又有点怅然若失的甜蜜的酸辛那样的感情…… 全体师生都会心地轻笑。

  生3(继续说):关键词有:“永远”“爱”。“永远道不出”表达我无比的痛苦之情。“爱”是本句的表达重点意思,所以重读。

  师:这句中的“啊”怎样读?

  生3(笑着):啊——

  因为他读得不够有味,大家大笑

  师:这个“啊”用气声,尽量少振动声带。示范朗读“啊”。好,我们请同学来读读看——目光巡视。

  该组推荐某女生。生4站起来朗读。有明显改观。

  师(微笑鼓励):读得不错,语感很好!我们接着讨论。下面哪组来说?(微笑着用目光巡视)

  生5:我们一组讨论的是第四段:“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这句话主要是通过把北平和巴黎、伦敦、罗马来对比,进而突出北平对我来说的重要性。虽然巴黎更近似北平,但要是我住在巴黎一定会象没有家那样的寂苦。

  师(插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品味这样的语言就要联系前后文,你看看后文有什么话与它是相关联的?

  生5:因为巴黎太热闹,空旷的地方又太旷,不象北平复杂里又有个边际。

  师:因此,老舍可以“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他在北平可以了无牵挂,北平简直就是他的精神家园。那么你刚才分析的这段文字连同后文的几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5:用陶醉依恋的语气来读。

  师(插话):语速呢?

  生5:要慢一些。

  师(亲切地):你来试一下?

  生5朗读。读得尚可。基本表现了他的理解

  师(微笑):还可以。感情处理还可以更深厚些,陶醉、留恋、皈依的感觉还可以表现得更充分些。我们继续交流——目光巡视。

  生6:我们组选择的是第六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这一句,“韭菜叶上还带泥点”说明蔬菜非常新鲜——

  师(插话):这节除了这句之外,你们还注意别的句子了么?

  生6:其实,从“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到“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一段文字都很好。就是太长了,不太好说——(众笑)

  师(笑):青菜摊子上为什么“红红绿绿的?”

  生6:可能有青菜还有西红柿什么的,或者胡萝卜什么的吧?

  师:“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这“白霜”与

  上文哪个词意相近?

  生6和众生一起:“泥点”

  师:说明——

  师生共同:新鲜!

  师:这“白霜儿”怎么读?下面还有个“哼!”怎么读?你来试试?

  生6读,因为是南方人,儿话读得不好,大家笑。老师示范。

  师:我们再请个同学来读“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句。这句中的“哼”,要读得轻蔑地,对自己家乡透着自豪的那种语气。

  学生笑着推荐一个男生来读,生7站起朗读。基本读出了感觉。“哼”读得尚可。教室里有轻声地笑。

  师(笑着问大家):怎样?还可以吧?

  师:我们继续交流——谁来说?(微笑着用目光巡视)

  生8:我们一组说的是最后一节“象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这句话说明老舍很喜爱北平的一个原因,老舍从小出生贫苦,住在大杂院里头,一直就有浓厚的贫民意识。这句话关键词是“贫寒”“清福”。他在说自己是贫寒的人时并无自卑感,好象还很自豪似的。

  师生发出轻轻地笑声。

  师(提示):你说得真好!联系前文看看作者的选材,北平是皇城,可写的东西那么多!可他都选取了些哪些景物来写的呢?

  师生一起:“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草花儿”“青菜”“沙果”“玉梨”等等。

  师:作者爱的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家常事物,足见老舍的一颗平常心——平民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平常心!还有要说的同学吗?(微笑着用目光巡视)

  生9:我还想说说刚才说过的那一句:“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我觉得“白霜儿呀”用得好,体现出了老舍语言的北京地方特色,从这种京味儿很浓的语言上也可以看出他对北平的喜爱。还有那个“哼”,我觉得“哼”字还体现了老舍有一种孩童般的天真稚气。“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愧杀”充分表现出老舍对家乡的喜爱——应该是偏爱!

  师(用明亮的眼神鼓励他):说得太好了!我们品味语言就要这样去品,才品出味道来了!联系作者的生平、个性、风格,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也是方法之一。老舍是有孩童般的天真气的,也有很浓的京味儿语言,他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被后人称为“语言大师”。说到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品味语言,有时还要联系写作背景。本文写在1936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告急,北平告急,老舍此刻正在青岛,真是忧心如焚!想故国,恋旧都。赤子之心怎不如杜鹃啼血?所以这种“想念”实际上是潜意识里的“苦恋”,正如冰心女士所说的“潜意识地苦恋着北平”!

  接着我们四人小组继续用刚才品味的语句,看能否联系背景和老舍的生平进一步品出言外之意来,但要注意一点,不是每一句话都适合这么做的,不能牵强附会,不能庸俗化。

  学生继续讨论,看得出有学生有了新体会,声音逐渐大起来

  师:看来我们的品味又深入了一个层面,我们还有点时间,哪组同学能抓住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新发现?

  生10:我觉得联系着背景再看文章的话,那么那段写草花沙果的文字就有了新的意思。我觉得,那不但代表着老舍的一种平民意识,更体现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那种带着泥点的新鲜的蔬菜,带霜儿的瓜果,红红绿绿的菜摊子,都是老百姓和平安宁生活的象征。老舍怀念的是充满幸福平安的北平。

  师点头微笑:还有谁来说么?

  生11:我觉得老舍在文中体现了一种将要失去了家国的忧患感……比如那句“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杜鹃啼血是哀伤的表现,如果不是国难当头,老舍不会说得这样悲凉的。

  师(精神饱满地):今天我们一起合作着品味了《想北平》 一课的语言。老舍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连寻常的蔬菜瓜果都带有了动人的光彩。我们也许对老舍其人其文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我们却进一步积累和掌握了品味散文语言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方法是一把把的钥匙,帮助我们去开启散文语言宝库的大门。好,下课!

  想北平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

  教学重点:

  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8min)

  切入文题,直接导入。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

  【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

  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

  【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

  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而杜鹃鸟的啼叫声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又常用来表思乡之情,这里杜鹃啼血是用来表示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5min)

  前面说老舍的语言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实际上是指老舍的语言带有浓郁的北京话色彩,而北京话的鲜明特点就是儿化音与丰富的语气词,接下来,老师请两组同学(两组同桌,先自由后点名)朗读全文,希望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西西地品味出老舍这种丰富的语言特色

  三、点拨字词与词语辨析(到此,导学案前三部分内容结束)(5min)

  四、深入文本,讨论研习(25min)

  【问题一】请同学们先快速默读前三段,宏观上把握住作者的总体情感,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地对它加以探讨

  【明确】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原文)。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些什么?—交代作者写北平的视角,即“我的北平”(原文中的话),“范围上的那点,牛的一毛”—对话栏中说到“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作者就是想通过追忆这种为他所最熟悉、融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的北平来表现这种爱的

  【问题二】作者既然用“说不出”来定义他对北平的爱,那么第二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以母爱作类比来渲染这对北平的爱—“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这种类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么?这一类比形象且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

  【问题三】作者将对北平的爱与母爱进行了类比后,唯恐读者还不清楚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爱,所以作者在接下了文字中就试图向读者阐明他与北平的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想想看,作者认为他与北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用原文回答)

  【明确】血肉相连的关系。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而我们之所以对故乡怀有如此深深的眷恋,不正是因为我们从故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中看到了自己一路渐行走来的身影么?故乡不正是我们记忆的根,或归宿么?

  【小结】作者是如何层层渲染这对北平所无法言明的爱的?

  1、写作视角:我的北平(作者对北平的追忆是为他所最熟悉的,自然凝聚着作者最深沉的情感)

  2、类比手法:将对北平的爱比作母亲的爱(为作者熟悉的北平,却道不出其中的爱,所以作者选择了以类比手法来传达自己对北平所拥有的那份不同寻常而又如此深沉的爱)

  3、阐明与北平的关系:血肉相连(作者又唯恐这种爱传达得还不够明晰,所以进一步阐明自己与北平的关系,以此确认自己对北平的爱不是虚无而缥缈的,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化在血液里的刻骨铭心的爱)

  【问题四】作者说,自己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作者已经饱含深情地渲染出了这种难以言明的爱了。那么,作者究竟是在爱北平的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4—7段,想想看,羁旅在青岛的作者追忆了北平的那些具体物象或特点来具体表现这种爱的`?简单点儿,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条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即每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北平(环境、布局、物产)的哪种特点?

  【明确】第四段(小组发言)

  1、“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感到寂苦”,家是温馨的,巴黎作为家会感到寂寞、苦恼。因为要么“太旷”,“太旷”了寂寞;要么“太热闹”,“太热闹”了苦恼。

  2、“使我能摸着──……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老舍用平平淡淡的语言描绘了城墙、水潭,水中蝌蚪,苇叶上的蜻蜓,却营造出极浓的环境氛围──安适。

  3、“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动中有静”,这句是老舍讲述安适的北平中的热闹。不像一般人那样,可能会写xx地方、xx地方热闹,但全城会处于闹和静的和谐之中,在这里他以动静相生的“太极拳”作比,是不是更加形象而富有文学魅力呢?

  第五段(小组发言)

  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使他们成为美景”

  这一段老舍写北京的布局怎么样?(原文中的话)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第六段(小组发言)“我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还不愧杀!”

  这一段老舍写北平的物产怎么样?丰富天然

  【小结】老舍通过写北平与巴黎等其它城市的比较,来凸显北平环境的自然温和,北平布局的人为中显出自然,北平物产的丰富天然,一句话就是通过对比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处处“自然”(板书)的偏爱之情。

  【补充1】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道不仅仅渗透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之中,而深深地印刻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补充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的主体段落4—7段,老舍处处是将其他城市与北平作了比较从而凸显出北平所独具有的特色的。那么,这种用类似的或有差别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便是衬托,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说得典雅点儿就是“烘云托月”,而运用衬托这种手法可以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的鲜明特点

  【末段】华兹华斯说:“诗是情感最强烈的流动”,那么散文作为一种用诗的语言写就的文体,在情感最真、最深而不可抑制的时候,便产生了令人分外震撼的感动,请同学们西西体会老舍的情感并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末段】读诗需要知人论世、需要以意逆志,我们对于文章的深层理解与把握也离不开这两种途径。同学们,这篇文章是老舍写于1936年日本肆虐中国的时候,那么作为历史遥代呼应的今天,在这依然特别的日子里,老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再次朗读最后一段,深刻地体悟一个饱含民族危亡之感的知识分子所具有那份对祖国的沉沉眷恋之情

  【艺术特色】

  1、京味儿语言。

  2、类比、对比的衬托手法。

  3、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导学案上“课后延伸”的两个问题与“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想北平优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和步骤:

  1、导入

  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

  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2、题解

  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

  (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

  (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

  (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

  (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

  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意,同时看看作者笔下的北平到底好在哪儿。(3)在文中划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要求每段的段意用四个字概括,四个字中还要用三个相同的字,那就是“北平”、“真”)

  板书:一、(1—3)真爱北平

  二、(4—7)北平真好

  三、(8)真想北平

  5、讲析第一段——真爱北平

  提问:

  (1)文章第一小节老是强调自己知道的北平太少,这与想北平有关系吗?(反衬下文对北平的感情的深)

  (2)第一小节中最令人感动的短语是什么?(“我的北平”)

  (3)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北平的真爱的?(A、多处说自己爱北平而无法用语言说出来;B、将爱北平与爱母亲相提并论;C、写北平赐予“我”知识、性格、脾气)

  (4)文章第三小节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句话中的“杜鹃”能不能换成“喜鹊”?为什么?(不能。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因为杜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归家之念。这里要表达的正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用“杜鹃”甚为恰当。喜鹊是报喜的,用在此处不妥)

  6、讲析第二段——北平真好

  提问:

  (1)北平到底好在哪儿?

  (2)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北平的好的?(对比)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北平的好的?

  板书:

  一好:杂而有边,动中有静(巴黎:旷而太闹)——气氛

  二好:匀调自然,不挤不僻(巴黎:好于伦敦、罗马,差于北平)——布局}(对比)

  三好:物产丰富,接近自然(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物产

  7、讲析第三段——真想北平

  提问:这个结尾仅一行文字,却很打动人,你认为这个结尾好在哪儿?

  ——照应第二小节的“我要落泪”;直抒胸臆,将感情推向高潮。

  8、语言欣赏

  前面读课文时要求大家边看边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把你划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欣赏它的理由。

  总结老舍本课语言的特点: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板书)

  9、2006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欣赏。

  10、口头作文:我的南通真好

  (这是本人申报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时在南通借班上课时的教案)

  • 相关推荐

【想北平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想北平》教案范例06-09

《想北平》精品教案06-16

《想北平》的教案设计06-09

想北平教案范文参考06-16

《想北平》老舍06-15

《想北平》老舍06-13

高中语文《想北平》教案08-26

最新《想北平》教案设计05-31

《想北平》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