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及答案

2022-06-11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及答案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箱箧(qiè) 豁然开朗 斟(zhēn)酌 大廷广众

B.荒谬(miǜ) 物竞天择 杀戮(lù) 事故人情

C.追溯(sǜ) 消声匿迹 诘(jié)问 荡然无存

D.琐屑(xiè) 因地制宜 愧怍(zuò) 张皇失措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九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B.在苏东坡975岁寿诞那天,三苏祠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完成了祭祀仪式。

C.《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D.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和滥杀动物。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5、下列各句都使用了否定的方式,表意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2分)

A.“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我并不认为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

B.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亿万人民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

D.难道老师和家长不要阻止学生或孩子躺着看书?

6、下面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和内容提取了四个关键词,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时间感”是速滑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化知觉,是对速度和节律的知觉。在“时间感”的复杂心理结构中,肌肉运动感觉是十分重要的参数。“时间感”的训练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比赛计划分别进行,要针对每个项目可以达到的最好成绩,确定每一分段距离上的滑跑步数,形成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从而准确估计时间,并通过想象训练加以强化。

A.时间感 速滑 知觉 速度和节律

B.时间感  速滑运动员  训练  肌肉运动感觉

C.时间感 心理结构 参数 肌肉运动感觉

D.时间感 速滑 参数 肌肉运动感觉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极写江南风景的柔媚、动人。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的亲人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D.词的下片用语简明,写春天刚过去,朋友就将南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运用了比喻和设问两种修辞手法,点明了别者所去之处是山清水秀之地。

B.一“横”一“聚”,不仅是写山水,而且隐含着词人送别友人时沉重的心情。

C.下阕点明了送别之意与送别季节,暗示别者是紧跟着春天的脚步而去的。

D.这首送别词一反悲春伤别之情,想象奇特,用词新鲜,风趣俏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流劫至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日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行县抚伤残,招溃散,久乃得还。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指挥曹能、柴成与同知比,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挟二人与俱,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而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皆死。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注释】①石和尚:名龙,成化元年(1465)与冯子龙数百人聚众起义,活动于汉水流域。②流劫:到处流窜行劫。③同知:明清时期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④比:和、亲。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B.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

C.指挥曹能、柴成与同知\比

D.贼\执欲降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遁( ) ②执( )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12、请概括短文里所记叙的王祯的主要事件。(2分)

13、短文里写同知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作用?(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① ,勿施于人

②万里赴戎机,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曹刿论战》中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许多人会借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里“ , ”这两句话里表达甘于清贫、不慕富贵的品节。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5分)

一百美元

①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②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

③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④“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⑤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⑥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

⑦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⑧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

⑨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⑩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

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15.简述“100美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16.用简洁的语言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奶奶”独立生活--( )--约翰发现钱增多的秘密--( )。

17.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情举一例加以分析。(3分)

18.为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奶奶”把钱丢在窗台上?(2分)

19.文末为什么镇长说“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2分)

20.试推断:小镇人帮助“奶奶”,为什么采取“无声”的方式?(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5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②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③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佬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于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④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⑤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枪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⑦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色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

⑧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得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诲,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21.对于阅读,作者有哪些感觉?这些感觉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启示?(6分)

2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4分)

23.试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24.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说说你对阅读的感觉。(3分)

阅读有些像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2分)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13日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罚点球。这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2)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航天员的评价。请从“责任”的角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的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2分)

(3)为了加强宣传“敢于面对,勇于担当” 的精神,学校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传诵。下面编好了开头,请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2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 ; , 。

26、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暗里想用刀子捅他,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把它扔向天空。斧子被扔出去后掉在了地上。禅师问:“你听到了天空喊疼的声音吗?”

那人说:“斧子没有伤到天空,怎么会疼呢?”

“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

那人不知怎么回答。

禅师继续说:“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那是天空很高远,很辽阔。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他的心灵。”

那人低头看了看地上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要求:把握材料主旨,自拟标题写作,不能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不能抄袭或套用!文章不要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

1.D“大廷广众”应为“大庭广众”。“ 事故人情”应为“世故人情”。“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2.C

3.B(A项缺主语。C项用词(关联词)不当。D项却宾语)。

4.A(空间顺序)

5.C

6.B

7.A

8.B

9.C

10.①逃跑。②假装

11.王祯被围困半日,误入烂泥之中,贼寇捉住他想让他投降,王祯大骂贼寇。

12. ①平定巫山贼寇。②平叛就义。

13.要点:衬托(1分)王祯的忠义(1分)。

14.①己所不欲。

②关山度若飞。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5.“100美元”是本文的线索(1分),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16.约翰发现“奶奶”的钱增多,产生疑惑;镇长说出小镇人帮助“奶奶”的原因。

17.朴实(答道“朴实”这一特点1分;举例1分;分析作用1分)。

18.说明了“奶奶”对人没有丝毫防备之心。

19.镇长认为,“奶奶”对别人的完全信任感动了小镇人(1分),帮助小镇人改善了社会风气,小镇上原有的坑蒙拐骗现象消失了(1分)。

20.小镇人或许怕“奶奶”拒绝接受帮助;或许怕伤及“奶奶”的自尊心;或许怕“奶奶”会因心存感激而活得更累(答出一点1分,共2分)。

21.①阅读的感觉有些像吃,带给人们精神的营养和享受。

②阅读的感觉有些像睡,带给人灵魂的共鸣和活力。

③阅读的感觉有些像搏斗,使人们增长智力、获得力量。

22.阅读是一种孤独。文章是在结尾部分归纳并提出论点的。

23.生动或比喻(1分),举例分析(1分)。

24.用比喻方法(1分),语句通顺(1分)。

25.(1)因为爱给了人们担当的勇气,高尚的职业操守唤起人们的责任感,高原的思想境界给人担当的力量;怯懦使人逃避责任,计较个人得失使人忽视团体利益。)

(2)在面对危难,选择担当的那一瞬,她变绽放成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作为一名球场老将,如此怯懦,不敢担当,是失职,也是对拜仁的亵渎。

(3)抚孤弱,是良知;报国家,分内事。

26.这是一道新材料题。从材料来看,可以确立的主题应是多角度的,如:心胸辽阔、精神高远……只要在材料的话题范围内就可。写作上,选材不加限制。文体上,可以记叙,可以议论。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及答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模拟卷07-03

一年级下语文期末模拟卷07-02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07-02

高三语文会考模拟考试总卷试卷06-05

学年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模拟卷重点学校卷06-08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模拟卷07-03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B卷)06-08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卷07-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A卷)06-08

一年级的语文复习卷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