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行动实施计划

2020-10-02

法治建设行动实施计划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法治建设行动的开展,依法治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县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普遍提高,宪法和法律权威得到普遍尊崇和维护,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各种社会活动逐步纳入法治轨道,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建设全过程,确保依法治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执政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3、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把法治建设贯彻于经济建设、政法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把依法治县与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和善安县有机结合,建立依法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4、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从实际出发,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分步骤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三、工作任务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科学界定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重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坚决杜绝行政审批“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2、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明确决策范围、权限,健全决策机构,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的框架内。

  3、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整合执法主体,开展相对集中执法权工作,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程序建设,细化执法流程。保障程序公正。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

  4、普法教育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实施普法规则,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依法维权,推动学法常态化。

  5、创新社会治理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行业守信自律,教育引导公民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6、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依法保障各类社会群体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民生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健康、休息等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诉求渠道。

  7、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正廉洁的执法队伍。

  四、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根据县法治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部门自身实际,明确了职责,强化了措施,并成立了以县人社局局长为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健全机制、强化宣传

  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情况通报、检查督办、纠错补漏等工作机制。加大法治建设宣传力度,动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努力营造深厚的舆论工作氛围,以确保法治建设全面、有效、深入推进。

  法治建设行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