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24-03-20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绝密    考试结束前

语    文

命题 高三语文组  校对 李慧婉 胡宝升 施丽光 郑龙

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蓬蒿(hāo)     瓜葛(gě)    和稀泥(huò)  削足适履(xiāo)

B.包扎(zā)     稽首(qǐ)    黑黢黢(qū)     博闻强识(zhì)

C.倥偬(zǒng)     锃亮(zèng)    冠名权(guān)     日臻完善(zhēn)

D.歆羡(xīn)    友谊(yí)    一场舞(chǎng)   凤冠霞帔(pè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现代的中学生应当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遇真宫,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极有可能被永久湮没于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中。

C. 想想上一个假日经济的火爆场面,看看这一个假日经济的冷淡经营,这强烈的反差怎不让商家暗然神伤,让消费者摇头愧叹?

D. 在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规模较大质地良好的企业却完全可以作壁上观:它们获得的贷款利率可能不升反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当反贪干警进一步深挖案情、准备逮捕时,江岸区检察院竟然上演“捉放曹”,让嫌犯家属交500万放人。

B. 高三复习越来越深入,但有的同学仍很急躁,对许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C. 香港立法会经过决议,同意特区政府拨款1亿港元注入赈灾基金,为四川省政府提供捐助赈灾。

D. 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被告辩护律师指出,根据法院调查的事实和刑警队、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被告并不是在强制措施下交待自己罪行的。

B.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C.不仅火车票实名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票贩子的嚣张气焰,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D. 因应时势,许多“80后”、“90后”不得不放弃诸多浪漫想法,终日为“朝九晚五”程式化的工作奔忙,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累。

5.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8个字。(3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 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三点原因:     ▲      ,     ▲       ,         ▲         。

6. 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参照示例,在横线处填上简洁恰当的话。(4分)

狐狸:     ▲      (2分)  兔子:     ▲      (2分)

7.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请你就此发表看法,并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看法:               ▲              。(2分)

宣传标语:             ▲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子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理性实践”,是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完成了儒家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不将情感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相异的。如果说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则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和道家表面看来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D.庄子的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加深了儒家思想而与儒家一致。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与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

B.道家虽与儒家对立,但与之一起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方面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C.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孔子、孟子、荀子所走的儒学路线的基本特征。

D. “实践理性”是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难以作抽象的玄思。

10. 根据文意,请从世界观和审美兴趣两个方面简要概括儒道是如何“互补”的。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最后的山

[美]弗·拉塞尔

①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②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里,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然而,数里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我一定要这么干。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

③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④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⑤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⑥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⑦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钻进乱丛林子,披荆斩棘,终于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边。刚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山脚。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荡地浸在脉脉斜晖里。我跨过花岗岩,踏过草地,踩着麻叶绣球和笑靥花,急匆匆地朝山顶攀去。

⑧终于,气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顶上。头顶穹窿,脚下的山坚硬、实在。多少次,我远远地凝望,它是那样地缈缈忽忽,无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⑨然而,正当我站在山顶的当儿,山开始从我脚下滑走。正前方,几里林地外,我又看见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长的山;牛群在砍伐过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顶上树木葱茏。但我是绝不会再去攀登远方的那座山了,纵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长久的渴望。就在我举目凝望之时,我便感觉到,它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缅因州外,都会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随时随地都会有另一座山在等着我。于是,我幡然顿悟: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注]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

11.小说开头两段有哪些作用?(3分)

答:                              ▲     

12.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用四个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4分)

答:   ▲   、  ▲    、    ▲   、    ▲   。

13.赏析第四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答:                              ▲     

14.简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4分)

答:                              ▲     

15.作者笔下的山、登山有丰富的意蕴,蕴涵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意和现实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态度的理解。(5分)

答: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臣敢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闻之曰:“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伏于陈。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

且臣闻之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纣为天子,将率天下甲兵百万,左饮于淇溪,右饮于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与周武王为难。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钻龟筮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乃使其臣张孟谈。于是乃潜行而出,反知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复襄主之初。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与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者也。(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第一)                                                                                                                     

【注】此篇是韩非刚入秦时面见秦王时所上的奏折。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以凌三晋                      凌:侵犯

B.荆王亡走,东伏于陈              伏:归附

C.北破燕,中使韩魏                使:出使

D.大王诚听其说                    诚:如果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一组是(      )

A.随荆以兵,则荆可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而谋臣不为                      君子矜而不争

C.左饮于淇溪                      不能容于远近

D.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        以其无礼于晋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齐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则胜,攻则取,号令天下。齐国的济水、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但最后却因一次战斗失败而亡国。

B.秦国与楚国作战,大败楚国,可秦国的谋臣却没有把战争进行到底,而是引军后退,重新与楚人讲和。

C.在城池即将被攻破时,赵襄子通过占卜预测吉凶,并派张孟谈打破知伯和另外两国的约定,与两国军队联合打败知伯,知伯逃亡。

D.“节选”通过对各诸侯国之间战争关于胜负存亡的例证来论述秦国所具有的优势,突出“明赏罚”对于破坏合纵、兼并天下,成就霸业的作用。有理有据,思维严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的部分断句(3分)。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3分)

                  ▲                    

(2)知伯率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4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1. 此词“疑是湖中别有天”中“疑”字很有表现力,既反映出湖水的   ▲   ,又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    ▲     。(2分) 

2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礼记·中庸》)

23.从第二则材料中可以看出,“道”存在于      ▲      。(2分)

24.孔子既说“无适也”,又说“不远人”,是不是矛盾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      ▲          。”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2)顾吾念之,         ▲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山隔送行,      ▲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故木受绳则直,      ▲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        。(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针对这对父子的表现,有人说:儿子这样做,其实挺好的,袜子怎么穿舒服确实只能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有人说,让孩子都这么做,那父母又如何教育孩子做事要合情合理呢?还有人认为,既尊重自我,又努力适应一定的规范,其实都值得重视。

以上的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种看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B [ A瓜葛(gé) 削(xuē)足适履  C冠名权(guàn) D友谊(yì)]

2.D  [ A礼义之邦-礼仪之邦BB湮没-淹没 C暗然-黯然,愧叹-喟叹]

3.A    [捉放曹,原指陈宫捉住曹操后将其放掉,后指执法者将犯法者逮捕后又将其违法释放。B“急躁”改为“浮躁”,“急躁”侧重于没有耐性,“浮躁”侧重于不踏实。C“经过”改为“通过”。“通过”是利用某种方式或手段来达到某个目的,或者有一个结果。 “经过”是说明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使情况发生变化或出现某个结果。例如:通过电脑,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这里不能用“经过”,因为这里强调方法、手段。)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阿瑟终于到达了上海。(这里不能用“通过”,因为这里强调事情的过程。)D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此处用“词不达意。”]

4.D   [A项句式杂糅,“根据……情况”和“从……情况看”两种说法杂糅;B项成分残缺,应在“返还问题”后加“的法律框架和原则” C项关联词与主语的语序不当,“火车票实名制”与“不仅”交换位置;“改变”与“现象”不搭配,改为“现状”]

5.参考答案:(1)缺核心技术(2)缺防范意识(3)缺法律保障。(每点1分,超过字数不得分。)

6. 参考答案:狐狸:如今干什么都得有靠山!  兔子: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条后路!(4分,每句2分。评分参考:内容和语言简洁各1分)

7.看法参考答案:这条消息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且不顾安全的交通现象,我们必须说“不”!(看法2分。评分参考:指出主要对象及特征1分,表明态度1分)

标语示例: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盲从丢了文明,违规害了自己/车辆猛于虎,生死一瞬间,横闯红灯怎可为?/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标语3分。评分参考:内容1分,修辞1分,总体语言表达1分)

8. D(以偏概全,应该是“部分思想”。B项老庄哲学发展至魏晋称为“玄学”,在本文中“抽象玄思”是相对于关注世俗人生来说的,从本文中也可以看出道家的“抽象玄思”的特点。如“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浪漫不羁的想象”都属于“抽象玄思”。)

9. D(“难以作抽象的玄思”原文“不作抽象的玄思”)

10. (1) 世界观上,儒家的入世、乐观进取和道家的出世、消极退避表面上是对立的,

但实际上刚好互相补充协调,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1分)

(2) 审美兴趣上,儒家以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1分)道家则以其对美和艺术是独立的认识,从内容到形式,冲击、解脱和否定了这种框架和束缚。(1分)(关键词:对立 协调 束缚或损害或破坏 冲击或解脱或否定)

11、答:(1)交代了有关事件的季节(时间)、地点、和背景;(2)写出山的瑰丽和动人,表达了我要登山的强烈愿望(写出登山的原因,山景的瑰丽和动人强烈地吸引着我前去登山,即可);(3)结构上为下文登山张本(做铺垫)。(3分,每点1分)

12、答:向往——惊奇——害怕——自豪。(4分,每点1分)

13、答:①描写了乱丛林里到处是藤草荆棘、蚊虫苍蝇的环境特点;②景物描写烘托出“我”举步维艰的形象;③以一组排比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出“我”不畏艰难、做事执着的形象(2分);(共4分,写出一点2分,二点4分。)

14.答:(1)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奇异景色;

(2)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

(3)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

(4)描绘多种颜色的小动物,更添小树林魔幻似的神秘色彩。(4分,答出点2分即得满分)

15、答:(1)“山”在文中具有隐喻、象征意义;“山”,象征人生的梦想;“登山”象征要勇于为自己的梦想尽力地追求和探索;(隐喻、象征指出一点即可,具体意义意对即可, 2分)

(3)“我”跌跌爬爬、历经艰辛的爬山过程,启示我们人生只有不断追求、不懈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奋斗,才能有收获和体悟;

(4)“人生没有最后的山”,更高更美的山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 启示人们高山之外还有高山,任何一座山都不是最后一座山,在人生奋进过程中要谨慎谦虚,心怀敬畏和谦卑;

(5)提醒我们追求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写出一点得1分,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6.C 使:役使,驱使

17.B 而”都是转折。(A连词,那么/副词,却是;  C介词,把/表被动;D介词,在/介词,因为;)

18.C 知伯被活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的部分断句。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每断对2处给1分)

20.(1)既然这样,那么,这一举就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共3分。得分点:然则、是、朝)

(2)智伯统率三家大军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决晋水而灌城三月,城快要攻破了。(共4分。得分点:决、拔、状语后置)

21.平静清澈   陶醉之态(意对即可)

22.参考答案一

整首词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2分)

上片上片写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描绘载酒游湖热闹欢乐场面。

下片写酒后俯视湖中,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饮酒游湖之乐和洒脱情怀。(3分)

参考答案二

整首词运用了衬托手法。(2分)上片写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衬托词人的饮酒之乐。下片写酒后俯视湖水,衬托醉后的观湖之乐。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饮酒游湖之乐和洒脱情怀。(3分)

参考答案三

整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2分)实写画船、美酒、管弦,微风,波光,行云,湖水……虚写饮酒游湖之乐与洒脱情怀。(3分)

【得分点】(1)写出表现手法2分;结合上下片内容分析,有内容,有感情,给3分。上下片分析内容,综合整首词感情,给3分。

(2)写出表现手法2分;内容结合不到位,或只有上片或下片内容分析,给2分或1分。

(3)不从词的整体考虑表现手法,如借代,给1分;结合内容,给1分。

23.道在人身上 或道在生活之中

24. 不矛盾。“道不远人”,指的是中庸之道接近生活,存在于人身上,是就中庸的内涵而言。(1分)“无适”,是“不亲近哪个人”的意思,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之,不走极端”之意,是具体的做法(1分)。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而总是不偏离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的。(1分)

25.(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4)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26.略作文:(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1、论语翻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

2、文言翻译

我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南面打败楚军,东面攻灭宋王,西面迫使秦国顺服,北面击败燕国,居中役使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则胜,攻则取,号令天下。齐国的济水、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濒于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况且我听说这样的话;“砍树不要留根,不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鄂都,占领洞庭、五洛、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在东面的陈城苟且设防。当此之时,用兵追歼楚军,就可占领楚国;既可占领楚国,楚民就足以归我所有,楚地就足以归我所用,向东面可进而削弱齐、燕,在中原可进而侵凌韩、赵、魏。果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可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重新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统帅东方各国向西来和秦国作对。这的确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了。

 况且我还听说:“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能谨慎地遵循治理的原则,就可以得到天下。”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殷纣做天子,率领天下百万大军,左饮淇水,右饮洹水,淇水为之干枯而洹水为之不流,用如此浩大的阵容来和周武王作战。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干,开战一天,就灭掉了殷纣的国家,活捉了纣王本人,占据他的领土而领有他的人民,天下没有谁同情他。智伯统率三家大军攻打晋阳的赵襄子,决晋水而灌城三月,城快要攻破了,襄子通过卜筮占卦来推测利害吉凶,看哪一家军队可以投降。然后派出他的臣子张孟谈,于是张孟谈偷跑出城,推翻智伯的三家盟约,争取到两家的军队来一同反攻智伯,活捉了智伯本人,恢复了襄主当初的势力。如今秦国领土截长补短,方圆数千里,名师有数十百万之众。秦国的法令赏罚严明,地理位置有利,天下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的。凭这些攻取天下,可以兼并占有天下。

我冒死盼望见到大王,论说用来破坏天下合纵,攻取赵国,灭掉韩国,使楚、魏前来臣服,让齐燕前来投靠,进而成就霸王的名声,叫四邻诸侯向秦朝拜的策略。大王果真听取我的策略,一举而天下合纵不能离散,赵不能攻取,韩不能灭亡,楚、魏不能臣服,齐、燕不来投靠,霸王之名不能成就,四邻诸侯不来朝拜的话,大王杀了我向全国巡行示众,以此作为替王谋划不能尽忠的人的前诫。

■■           ■                                                                                                                                                                                                                                                                                                                                                                                                                                                                                          ■■          ■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     试场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装--------------------订--------------------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纸   座位号

21.(2分)                            

22.(5分)



                        

23.(2分)

24.(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

(2)                      ,

(3)                      ,

(4)                      ,

(5)                      ,

26.作文(60分)

11.(3分)

                                                 

12.(4分)                            

13.(4分)




14.(4分)


     

15.(5分)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日而破纣之

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20.(1)

                         (3分)

(2)

                             (4分)



21.(4分)(1)




姓名       ▲   ▲    ▲     ▲     ▲

贴条形码区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部分必须儾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选 择 题

5.(3分)

























6.(4分)狐狸:                               兔子:                   

7.(5分) 看法:


标语:

10.(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缺 考 标 记     (填涂说明: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左边缺考标记


选择题(27分)

非选 择 题(123分)

选 择 题(27分)

  • 相关推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相关文章: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07-09

普通高等学校在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育理论论文03-30

隋朝的统一教案05-19

歌唱中声区的统一论文07-27

多样与统一教案范文08-06

期中语文考试感想07-08

广西普通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批投档分数线(征集)05-04

统一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06-08

小学语文《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