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中心半年工作总结

2020-09-25

社会福利中心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及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201x年上半年区社会福利中心秉着“亲民、惠民”的理念,以建设“和谐罗湖,幸福罗湖”为目标,不断完善养老护理、康复医疗、社会捐助、慈善超市和紧急避险等“五位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有力推动了我区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中心荣获中心团支部荣获团省委授予的“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一、2018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亲情关爱,创造优质养老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意识,细心呵护老人。目前中心入住老人285人,其中生活能力完全丧失的瘫、残、病重老人190位,占全部入住老人人数的67%,护理工作十分繁重。护理部以“老人为本”,全心全意做好老人服务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干净、卫生、无异味,保证入住老人穿着整洁、整齐、保暖。护理员每天坚持给老人翻身按摩,及时帮尿床老人清洁、更换衣物,定时给老人喂水,天冷时帮老人添衣加被,防寒保暖。卧床老人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及时拍背促排痰,至今老人没有发生褥疮或罹患皮肤病。在与老人朝夕相处中,护理员跟老人培养了亲人般的感情,倾听老人心声,为老人读报、讲故事,经常陪伴老人散步、聊天及帮助老人外出购物等等。护理员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累积,在护理过程中非常注重沟通技巧,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整体形象,凭借孜孜不倦的努力创造了中心和老人、员工和家属和谐、共赢的美好局面。

  饮食服务个性化,力求众口皆调。后勤部坚持工作细致化,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将烹饪技术方法科学化,将膳食的搭配精细化。为满足老人的不同要求,对老人实行个性化服务。厨房现有13个饭煲,每餐把各楼层老人的饭菜按硬、软、烂不同程度分开煮,咸淡也按老人的习惯分开调味。每逢周一有盐水鱼、淡水鱼等,每逢周二有清凉煲鸡、姜丝鱼头汤等。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及不同的时节,变换烹调手法和菜色。北方老人每餐加有包点面食、昏迷老人配置有营养米糊、瘦肉稀饭等,认真调配病号餐,保证了鼻饲老人的营养需要。为寿星老人准备生日贺卡、长寿面、红鸡蛋等庆祝礼物。严把质量关,购买食品力求做到物美价廉,食品来源可追溯、三餐留样,食品监管做到每日三次对厨房、饭堂及餐具、厨具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零失误”。

  丰富老人文娱生活,加强心理关爱。中心不断加强老人的心理关爱,每周二组织老人集体活动,除歌唱表演、知识讲座、电影观赏、游戏竞猜等内容,还经常组织新颖的节目,如举办老人时装表演、配乐诗朗诵、智力运动会等,深得老人喜欢。每周四“老年文艺队”坚持学唱歌、跳舞,大部分老人坚持背歌词,锻炼记忆力。护理部还在每个季度准备特色菜肴,装扮生活区,为过生日的老人举办温馨感人的庆生会。4月,在18位医生、护士及护理员陪同照顾下,中心组织35位入住老人前往仙湖植物园踏青,让老人有机会欣赏到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开拓视野,促进身心健康。此外,中心还举办“和社工一起学习快乐—abc理性情绪”、“特别的故事属于特别的你—人生回顾理论”等系列主题活动,深受老人的喜爱。中心入住老人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民管会)上半年召开2次会议,主要商讨 201x年发展规划、二期工程进展、养医结合的养老工作、部分特护老人收费标准调整等事宜,并就老人关心的伙食、医疗等问题及时布置相关部门做好改进工作,形成了入住老人自我关爱、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性机制。

  真情关怀暖人心,开拓创新上水平。201x年上半年中心组织接待了数百位来访参观者,接待多个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来访慰问。1月18日,区委书记倪泽望、区长贺海涛,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贾保安,副区长庄睿宁等区委、区政府领导慰问中心入住老人及工作人员,奉上节日慰问金、鲜花和新春祝福。4 月18日,区财政局副局长彭世平等领导一行在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炜陪同下赴中心走访调研并召开调研座谈会。5月10日下午,XX市XX区区委副书记任宝光、XX区政府副区长王维礼、XX区民政局局长许群、XX区老龄办主任王康千等一行14人组成的考察团在区政府副区长庄睿宁、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炜、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接待办主任陈小星等人陪同下赴区福利中心参观考察。各级领导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问候,对我中心的全面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成为我单位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响应区委区政府“创新开路,质量至上”的号召,中心今年启动iso9001质量认证工作。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可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为辖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二)养医结合,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中心于2010年4月成立罗湖老年护理院,购置500毫安x光机、24h动态心电、骨密度仪、b超机等医疗设备及康复器材一批,配备医护人员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位、中级职称5位、初级职称12位、护士23位。基本能够满足入住老人的医疗需求。护理院认真执行各项医保政策,完善医保工作制度,按医院规范试行运作,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责,完善药品采购和出入库管理,加大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根据院感相关要求,加强院感管理及自检自查,严格防控流行病、传染病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消毒室、处置室消毒隔离规范,至今无一例传染病例发生。护理院优质护理工作不断推进,基础护理,如:气切口护理、尿道口护理、老人自身清洁护理、老人床上清洁护理等得到卫人委专家赞杨。上半年基本实现工作“零误差”、医患“零矛盾”、医疗“零事故”。中心坚持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相结合,努力为老人、家属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以热诚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水平,优雅的生活环境,保证了老人在生活中感到干净、舒适、体面,在心理上感到安逸、幸福、有尊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入住老人及家属的欢迎。入住老人和家属对中心服务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中心已经成为辖区内老人安度晚年的首选颐养家园。

  (三)民生为本,二期工程紧锣密鼓建设

  按区委、区政府和区民政局要求,中心二期工程于2011年4月正式动工兴建,总投资10276万元,建设周期两年半。主要建设内容为:福利大厦建筑面积 21003平方米,为一栋地下2层,地上16层的高层建筑。共设702个床位,80个停车位。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主体桩基施工,塔楼底板施工,完成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封顶,2013年上半年工程全部完工。工程完工后,中心拥有床位数将达1000张,可实现市、区政府“十二五”民生规划中“2015年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40张的目标”,基本可满足我市、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罗湖的机构养老实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我区推动老年事业发展的亮丽品牌。

  (四)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养老服务队伍

  中心认真抓好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廉洁建设,要求做个善良的人,廉政、勤政、善政,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质量。青年节和护士节之际,中心团支部组织青年护士和医生在翠苑小区开展“关爱市民、服务社区”健康义诊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常规体检、养生保健咨询服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积极帮助弱势群体,为社区作贡献,向市民献爱心。通过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报告讲座、全体团员学习座谈会、拓展训练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中心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先进性,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模范。为让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入住老人服务的思想,坚持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请进来”和“请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服务水平。为了搞好中心的饭堂伙食,中心挑选有文化基础的员工,到劳动技能单位培训学习,先后有5人拿到了中、高级厨师证书。现已有100多名员工考取了全国护理员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比例超过60%。中心对表现突出的员工适当增加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时开展各种关爱劳务工活动,上调全体劳务工工资,组织业余活动,使员工感受到单位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五)加强管理,日常行政工作井然有序

  中心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按照分区管理制度和分级护理,领导坚持每天查房,每月进行两次三级查岗,每月召开一次总结大会,定期对班组和医护人员进行考评,保证科学有效管理。按照各部门工作职能,中心办公室制定了201x年工作任务分解,细分工作任务、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明确完成工作任务的限定时间。每月工作情况和次月工作计划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向区局汇报。同时,做好工资考核、人事管理、劳动纪律、计划生育等工作。2月,通过民主测评,按照德、能、勤、绩、廉,对中心19名在编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评出杨蔚、邢迎春、杨爱花3位优秀职工,其他为称职。今年5月起建立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启动房改住房补贴工作。做好会议通知和会务安排,中心文件材料、信息报送工作。负责好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保管、车辆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规范劳动纪律和考核制度,参照《XX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区福利中心考勤制度并于3月1日起贯彻执行上下班打卡制度。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来访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加强值班查房,加强大院和周边巡逻。做好绿化清洁和防疫消杀工作,同时协助领导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工作。财务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财经制度,增收节支,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当好领导的助手。在中心班子领导下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维持单位收支基本平衡。

  (六)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中心以创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单位为契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安全罗湖”这一中心任务,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中心层层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制,力求将安全预防工作做足、做细、做实,完善福利大厦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建设,完善预警、报警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了中心物业及入住老人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定期对单位消防安全、建筑工地安全等进行专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二是做好福利大厦和员工宿舍各项设施设备的管理、运行维护和工程改造,及时维修更新各项养老设施和员工宿舍生活设施,确保各项物业资源均得到正常、充分的使用。如,为方便老人家属探望入住老人以及应急工作所需,中心与市交委会东部交通局、罗湖交警大队经多次磋商协调,将位于中心路段主干道中间隔离护栏开启一个进出口;组织开展院容院貌大整治活动;4月份盘活中心物业,变更福民宾馆租赁方;5月10日,三楼老人活动室修缮工程于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竣工;对 19号员工宿舍的部分房间内部进行整修,包括修补漏水天花板、墙体粉刷、安装外墙防水设备等。三是不断完善福利大厦消防安全设施设备。购置、更新一大批灭火器、消火栓、水带、水枪和疏散指示灯等消防器材,增强中心消防应急能力。四是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定期聘请安监局、消防民警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预防、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邀请辖区消防警察在中心开展“四个能力”建设知识培训讲座。5月初,中心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结合单位实际工作组织实施。活动内容包括消防培训“一堂课”、观看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片、组织消防演练以及全面事故隐患排查及治理活动等。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灭火、逃生技能。

  (七)做好社会捐助接收和慈善超市工作

  区社会捐助接收管理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捐助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捐助接收网点建设、慈善超市工作规律,努力做好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为捐助人和受助者提供一个爱心平台。迄今为止,已协助区民政局在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共计设立了112个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现在全区已形成社会捐助管理服务中心三级网络(区、街道、社区工作站)。接收点设有方便接收的服务窗口,配备专人负责具体接收管理工作。建立账册,明细进出货物的库存、领取状况,完善货物进出仓库的手续,工作做到日常化、制度化。区捐助中心热线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并有专人负责接收社会捐助物品,对重点捐助单位做到电话预约,专人接待或上门服务。1-5月份,区捐助中心共接收各类物品23698件,整理打包22068件并第一时间转送市捐助中心。慈善超市在去年完成新店面搬迁和装修改造的基础上,将营业时间延至每每周一至周五,除发放大米、食用油等外,还向困难群众发放了牙刷、牙膏、香皂、毛巾、洗衣粉等物品。慈善超市切实把“群众得实惠”放在心上,拿出务实的行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中,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1-5月份,区慈善超市辖区低保户领取牙膏、牙刷、洗衣粉等生活日用品共计4686件,合计1109户,受益人数累计 1202人。

  去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民生创新和服务为主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转作风、提效率、提高行政执行力和为民服务水平,推动民政工作扎实、高效开展,其中,推出的一系列民生创新项目广受关注、好评,不仅营造了与基层群众和谐共振的良好氛围,也为我区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建设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实效。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新开路,质量至上,让罗湖更繁荣更文明更幸福”的总体目标,并根据泽望书记、海涛区长的指示,我局将继续大胆探索,努力加大民生创新力度,扎实推进更多惠及百姓的服务,努力在创新社会建设上有新进展,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有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效。现将我局今年拟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报告如下:

  (一)继续创新理念优化作风,深入社区深入基层,将“依法行政、亲民行政、惠民行政”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是继续以“依法行政、亲民行政、惠民行政” 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以“四个更”为指引做好工作。即要以更大的胸怀、更饱满的热情、更细心的关爱、更无私的帮扶带着真情实感做好各项民政服务工作。三是深入践行“三个情怀”,即感恩情怀、敬畏情怀、爱民情怀,俯下身来做社区民众的贴心人。四是继续扎实推进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接地气”、“增感情”,倾听群众沉没的声音,将具有我局特色的走访慰问和电话关爱制度推向深入。进一步拓展喝茶聊天沟通感情、定期与优抚对象、参战老兵座谈等工作形式,力求“多角度”、“多维度”倾听群众沉没的声音与诉求,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与服务对象交朋友,拉近“民”与“政”的距离,切实践行“民政”亲密相融。

  (二)完善设计、拓宽范围、丰富内容,进一步深化“精神民生”。以“精神民生”为切入点破题社会建设,不仅深受各界欢迎,也初步成为我区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精神民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精神民生工作推向新高潮、新高度。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围绕公共利益、社会关怀、社会公益等进一步研究和做好物质民生、精神民生、社会民生的关系结构,探索三者之间有效衔接的制度和机制。对“精神民生”进行统一部署,提前谋划,确定 “精神民生”未来几年行动规划;探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尝试建立精神民生的资源动员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二是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范围,将“精神民生”推向深入。在现有的XX区心理关爱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培育更多的心理关爱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平台作用、带动作用;拓展心理关爱工作的层次,在有序推进心理关爱进社区的同时,开展心理关爱进家庭、进企业、走近白领等系列专项活动;引入一些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活动,让社区的居民也充分参与进来;进一步发挥志愿者、义工的优势,吸纳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确保心理关爱工作“质量并进”;调动多方力量,构建起覆盖面广、服务专业、群众喜爱的完善的心理关爱支持体系。

  (三)深化与丰富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切实惠及更多困难群众。穗明副书记在公益服务现场会上指出,罗湖创新开发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体现了“理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的三大创新,并号召全市各区向XX区学习。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在规范化、标准化、适度个性化上下功夫,确保这一项目落到实处,落地生根,从而充分发挥出该项目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加强项目管理,设立项目规范化流程,并在每个街道成立两个项目规范化运作示范点,从规范化和标准化入手抓好项目质量;注重适度个性化,特别是针对“新罗湖人”密集的社区,结合“新罗湖人”的需要,切实做好困难“新罗湖人”的帮扶和关爱工作;二是完善项目评估与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考评,并注重以社区百姓的评价和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否为社区居民所接受作为考评重点;三是丰富项目内容,继续开发一批符合居民需求,具有一定专业性,内涵更丰富,层次更高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建议从区的层面发文,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加强组织,严格管理,切实按两个文件的要求推进。

  (四)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预选供应商”机制。要逐渐将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必须拥有一批可以担当重任的社会组织。因此,我们建议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预选供应商”机制,有重点地培育社会建设领域的.社会组织,分门别类地建立供应商库,制定社会组织预选供应商参与项目的范围、程序和要求,同时社会组织适当引进市一级以及香港等地优秀社会组织参与竞争,让社会组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五)开通社会组织服务网,打造社会组织信息化平台。社会组织服务网是社会组织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是政府掌握社会组织动态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实现社会组织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社会组织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多渠道地收集社会组织的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社会组织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去年下半年,我局探索开发了“XX区社会组织服务网”,目前,我们正在对网站进行测试、修改和完善。接下来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XX区社会组织服务网信息化平台的启用运作,从而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动态监管。

  (六)开创“网络慈善”,丰富慈善内涵,实现“人人慈善,天天慈善”。建立慈善事业信息公开平台,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好网络平台弘扬善举、传递爱心、增加慈善透明度。联合相关部门在XX区社区家园网开通“luoohu慈心善行”版块,向社会大众公布我区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特别是“一帮一”结对帮扶中已成功结对的帮扶名单、待结对帮扶者、爱心企业或个人的先进事迹等(这里也充分考虑了隐私以及私密性),并将相关救助办法一并向社会公示,使有需要的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确保信息更对称、救助更及时;借助“网络慈善”这一新形式,普及慈善文化和理念,突破传统慈善救助效率相对较低、救助人群有限等瓶颈,汇聚辖区每位普通居民的力量,大大丰富慈善的实现方式和慈善内涵,实现“人人慈善、天天慈善”。同时,对救助信息真实性、救助资金的保障和利用、善款去向、救助过程等予以重点监管。

  (七)以丰富创新“底线民生”为基础和重点,逐步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民生。在建设“更繁荣更文明更幸福罗湖”的理念指引下,立足民政实际,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切实保障好“底线民生”,并逐步探索建立普惠型民生,确保辖区群众都能温饱无忧、体面尊严地生活。要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以养老、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确保社会救助全覆盖、无盲点。本着真诚地为困难群众纾难解困的原则,把社会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大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帮扶,继续大胆创新,丰富“底线民生”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出更多帮扶辖区困难群众的新项目;健全财政投入、社会投资和慈善捐赠等多元保障机制,鼓励弱势群体开展自助和互助,在全社会倡导对弱势群体的接纳、关爱和保护意识;完善贫有所济、困有所帮、灾有所救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

  (八)强化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探索社区自治新路径。一是加强居委会的场所、人员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居委会在民主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能力;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形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良好机制;三是通过吸引社区 “多元互动参与”,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推动居委会在社区治理结构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四是进一步理顺居委会与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等关系,扩大社会参与面,增强人们的家园意识,在社区自治框架下大力发展服务性、互益性、公益性社会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共同投身社区建设与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再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让“社区是我家,建管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要真正调动最广泛的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探索通过居委会破冰建立“熟人社会”,改变目前的“陌生人”社会,从而增强社会建设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属性,不是唯发展而发展。

  (九)拟建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建设博士后创新基地。借鉴国家博士后制度,拟建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建设博士后创新基地,将我区对社会建设的专业研究需求与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资源实现对接,从而达到推进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共赢的目的,从而为我区社会建设装上引才的“助推器”和理论攻关的“加速器”,为我区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与人才支持;同时,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打造阳光民政、数字民政、高效民政。

  (十)积极创新发展养老事业,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社会化养老模式,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思路,加快建设我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举措和实招,探索实施“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提高“民办公助”的补贴标准,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我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形成政府提供基础性“底线养老”服务,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元化、服务水平专业化的社会养老体系。这个方面还需要区层面从民生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予以大力支持。二是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上岗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社会化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评估和管理,切实提升我区现有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三是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方面延伸。加快建设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理疗康复、营养配餐等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四是探索建立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居家养老与社区发展相得益彰。

  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幸福湖里”,紧贴“充分就业城区、全民社保城区、劳动关系和谐城区”工作主线,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能力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合力推进充分就业,全面完成就业培训任务

  全年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3322人,城镇困难对象再就业2225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 276.83%、288.96%;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技能鉴定938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3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1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87.36%、136.2%、280.25%。

  (一)全面开展就业服务。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继续实行企业外出招聘补贴、务工人员生活费补助等用工服务政策,全年兑现各类优惠政策补贴865.89万元。编印《xx区服务企业用工和人才就业相关政策》5000册,通过访企入户、网上公示等渠道广泛开展宣传。二是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全年认定灵活就业人员2232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4184.4万元,走访服务对象898 人,帮助470个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为594名就业困难人员兑现各类优惠政策。三是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抓住国投公司招聘停车位收费员、特运公交公司招聘公交车驾驶员时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290人;利用区机关及事业单位补充招考编外人员,促成辖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 425人。四是抓好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抓好社区基础建设、人员分类管理、岗位收集、就业援助和创业扶持等工作,创建达标充分就业社区30个。五是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发放“春风活动卡”、宣传挂历、扑克牌、光碟等各类宣传品15000多份,邮寄《致辖区企业负责人的一封信》8000多封,举办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围炉会,及时发放困难务工人员慰问金,有力营造“和谐厦门”务工环境。

  (二)深入开展技能培训。一是拓展培训项目。开设各类培训班65期,培训工种从美发、烹饪发展到人力资源管理、育婴师、cad制图等20多个项目。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禾山街道采取“街道+社区+指挥部”三位一体模式,举办人力资源管理员培训班,得到社会和培训人员一致认可,培训模式在全区得到推广。三是加大工作力度。湖里街道深入宣传发动,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殿前街道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培训和就业工作的暂行办法》,提高培训补助;江头街道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金山街道对参加培训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给予交通费用补贴,解决参训人员后顾之忧。四是落实创业培训。全年开设自主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320人,取得“1+1”创业培训证书276 人,55人实现自主创业,兑现创业奖励金12.3万元。

  (三)大力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一是深入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召开工作部署分析会4次,组织相关人员培训3次,制作服务卡和工作手册500多份,现场解决企业问题50多个,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交流会,建立了与重点企业沟通长效机制。二是开展好各类企业用工招聘活动。在枋湖客运中心启动“企业用工招聘月”活动,服务企业450家次,促成对接意向4200多人。街道固定招聘点积极开展招聘活动,为1000多家次企业解决用工4000多人。利用厦门人才网和湖里人力资源网平台,开展辖区企业人才网络交流,94家企业招聘 860人。组织辖区10多家大型企业赴江西招工。三是做好校企对接活动。组织63家企业参加校企对接会,促进企业与200多家学校对接合作,促成贵州钢绳职业技术院校与宸鸿科技对接,输送专业技术人才86名。

  (四)加快就业服务“两网化”建设。一是建立网格。根据现有社区行政区划设立网格,实行 “1+5+50”的三级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职责制度,实现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二是整合网络。依托现有“劳动力市场系统”基础数据库,整合“湖里人力资源网”等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管理网络。三是完善数据库。结合劳动保障系统、计生系统、派出所综治系统等资源,采用人工查询、入户和电话等形式,完成24万人次的入户调查,建立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数据库。

  二、统筹推进全民社保,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广

  截止201x年底,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1万人,新增2.6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 26.66万人,新增2.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4万人,新增2.7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41万人,新增2.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5.95 万人,新增2.68万人,各险种参保人数均比增10%以上。

  (一)积极办理新增社保项目。一是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区财政按每年每人最少 100元的缴费标准,为辖区46-60周岁符合条件居民代缴参保费,全年参保3508人、代缴45.2万元,参保率99.5%。二是做好养老、医疗保险补缴。开辟专门办事窗口,组建办理团队,接待咨询群众1700余人次,核定办理养老补缴682人、医疗补缴1749人。三是完善多层次医保。办理健康综合子账户2620户,7176人受益。门诊报销额度由1000元提至3000元,住院报销额度由4000元提至6000元,受理医疗报销2933人、报销经费 211.8万元。配合完成51家定点零售药店实地测量及31家定点医疗机构考核。

  (二)优化服务窗口建设。一是优化窗口设置。增设“值班主任”窗口,根据业务性质特点,将业务窗口调整为前台业务受理区和后台资料处理区,实现前台多项业务集中收件,后台资料分流审核处理,减少办事群众排队轮候时间。二是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完善投诉机制,业务须知、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监督电话上墙,办事表格、办事业务范本上网,方便群众一次性把业务办好。三是优化便民服务。设立党员服务示范专窗,添置服务满意度评价器、饮水机、物品寄存箱、免费复印等设施,方便群众办事。

  (三)做好社保日常业务开展。一是做好社保基金支付。生育保险支付5264笔 3634.4万元,工伤保险支付1449笔2240万元,农保退保1991人支付391.6万元,本市人员失业金申领2323人,外来员工失业金支付 93.5万元,办理职工养老退休392人,养老转移3625人,医疗转移1686人,制作社会保障卡8.34万张。二是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全年接到工伤确认申请1043件,认定工伤1028件,不予认定6件,撤诉9件。三是做好业务档案管理。规范整理完成业务档案2152卷,档案扫描16多万页,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验收评定为优秀。

  (四)做好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全年接收移交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2866人,比增 237%,目前实际管理15377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99.73%。一是做好节日走访慰问。春节发放慰问金126.81万元,走访慰问重病或特困退休人员488人;重阳节发放慰问金26.3万元,走访慰问困难退休人员133名。二是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组织开展登山、健身、游园、棋类比赛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45场,进一步丰富退休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及时跟踪服务。依托退管四级网络,采用实地走访和电话联系的方式定期和退休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生活动态,为退休人员排忧解难。三是加强异地管理。办理异地退休人员认证2210人次,对长期居住在异地的退休人员和抚恤人员,按居住地和年龄等自然情况进行细分,节日期间走访慰问长期居住在龙海、莆田、惠安的退休人员19人。

  三、稳妥推进劳动维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x年劳动合同签订率97.2%,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4.8%,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100%。监察用人单位1922家次,办结举报投诉和信访转办案件932起,查处集体拖欠工资企业17家,清欠工资304.43万元,处理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63起,处罚严重违法企业9家。300人以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57.6%;接到劳动争议申诉案件664件,开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87份,立案处理577件,涉及劳动者2119人,涉及标的总额5538.22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受理52件。

  (一)加强劳资纠纷防控。一是完善劳资纠纷预警机制。制订《xx区开展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检查行动方案》,修订并通过《xx区处置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应急预案》和《欠薪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全年欠薪应急保障资金垫付67 万多元。二是提升基层防控能力。举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兼职人员及协管员业务培训班两期,基层直接排查上报矛盾纠纷隐患131起,调处简单劳资矛盾纠纷 172起。三是提高用工双方劳动保障法律意识。组织400多家企业人力资源干部参加法律法规培训,举办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咨询27场,走访用人单位3600 多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72万份,赠送法律法规书籍4000多套,有效提高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

  (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全面开展“清薪行动”。根据市统一安排开展“清薪行动”,自查自纠企业1800多家,派出5个检查组实地走访35个在建工地,开辟欠薪投诉举报绿色通道,查处涉及欠薪案件108起,追缴工资80.86万元。二是稳妥处置突发群体性劳资纠纷。实行“每周一报”和“要事快报”制度,并适时启动110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快速调处群体性突发事件。深入500多家企业开展劳资纠纷隐患专项排查,及时稳妥处理各类群体性劳资纠纷。三是全面清理非法中介活动。专项整治马垅、塘边等人力资源市场,清退马路违法招工单位52家次,责令停止非法职业活动11家次,行政处罚劳务派遣公司3家。四是深化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根据日常检查和“两网化”管理数据录入情况,每季组织通报讲评,建立“一企一档,一格一册”基础台帐,采集录入用人单位用工信息11677家,发放书面审查通知书3775份。

  (三)做好劳动争议调处。一是快速调解集体劳动争议。贯彻“快立”、“快审”、“快结” 方针,主动介入集体劳动争议,简化办案程序,加班加点,现场办案,多样化调解裁决集体劳动争议。二是发挥基层防控体系作用。委托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案情简单、争议较小的案件,定期通报辖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和用人单位信息,有针对性进行法律宣传和隐患排查。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221 件。三是构建立体调解网络。推动91家企业组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我区基本建立企业内部调解、街道调解、行业调解和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劳动争议立体调解格局。

  四、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劳动保障能力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政风行风建设与机关效能建设、依法行政有机结合,有效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开展。

  (一)加强行评监督。由区效能办、行评办指定的“四员”(即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代表、效能监督员),对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成果监督验收,把政风行风建设全过程置于行评代表和广大服务对象监督之下。

  (二)提高服务意识。一是抓好窗口服务。设立劳动保障投诉中心,为劳动者投诉提供一站式服务。不定期组织各服务窗口到区社保中心横向交流学习,带动窗口服务建设。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做好依法行政综合监察自查,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流程,将行政审批的承诺办理期限缩短到法定期限的40%,筛选明确“马上办”事项28项、“马上交办转办”事项7项,抓好厦门湖里人力资源网、公开栏、办事流程图、投诉箱等公开设施公示类载体建设。三是加强社区信息化服务。以就业“两网化”建设为基础,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社区居民在家就可享受职业介绍、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培训报名等服务。

  (三)加强作风建设。一是规范工作秩序。建立严格的督查体系,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每季度,召开区、街两级工作例会,强化业务跟踪督查;每月召开中层例会,分析工作重点难点;每周召开业务会,组织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以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效能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