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局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工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生态、现代、幸福”浦口新定位,抢抓跨江发展的新机遇,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企业节地提效,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两化融合,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全区工业和信息化总体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指标均按照时序进度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1、工业经济规模平稳增长。今年以来,行政区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到6月份,全区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7亿,完成年计划的 50.4%,同比增长21.9%;实现工业增加值8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3%,同比增长32%;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总额34亿,完成年计划的50.5%,同比增长30.2%。
2、软件与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上半年,行政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达10.3亿元,同比增长56.5%,完成年目标的51%,从业人员数达到9500人,双软认定企业数达到9家。新兴产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8.4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38.3亿元,同比增长40.4%;新材料实现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29.3%;智能电网产业实现总产值59.4亿万元,同比增长30.8%,轨道交通产业实现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0.3%。
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1-6月份,预计行政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0.3%,同比增长20.4%。列入市计划的45个产业升级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21个,新建项目17个,储备项目7个;总投资额358.2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97.3亿元,上半年预计完成55.4亿元,完成投资的60%;新建项目已开工13个,开工率达76.5%。
4、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预计1-6月份,行政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0.176吨标煤;能耗总量控制在8.84万吨标煤以内,同比下降22.2%,完成年初制定的时序进度目标;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1台以上,比年初制定的6月底目标超额完成3台;预计至6月底,关停7家“三高两低”企业,淘汰1家企业落后设备,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8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经济运行监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制定全年工业经济发展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月,每月初对镇街、开发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指标任务。
二是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建立重点企业监测体系,选取31家重点企业作为监测对象,定期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市场行情、发展情况及行业状况,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为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经济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建立2013年至2015年新增规企培育名录库,对纳入培育计划的企业长期进行跟踪,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组织昱莹羽毛、老山制药等企业参加“江苏省产品万里行合肥展销会”,帮助解决展位紧张难题,支持企业拓展市场。
2、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一是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4个文件,对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镇街、开发区及相关部门责任和推进时间节点,每月联合区督查办、质监和环保等部门深入镇街、开发区及企业,督查工作落实情况。
二是加强节能服务指导。召开节能政策法规培训班,强化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节能意识。多次邀请市节能中心、中燃公司等部门专家座谈,了解燃煤锅炉改造的方式、成本及技术,编印“燃煤锅炉改造工作注意事项”,推荐锅炉生产企业、施工单位名单,供改造企业自主选择。组织镇街、企业赴南京同仁堂和发尔士公司参观学习燃煤锅炉改造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加快燃煤锅炉改造。
三是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察,重点推进信宁建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尽快投产使用,加快实施华舜铝轮毂公司热加工生产线改造、东爵有机硅公司生胶生产线及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久吾高科公司、埃德法和理工水夫等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淘汰海螺水泥直径2.2米磨机2台(套),淘汰东爵有机硅落后生产线2条,淘汰兴宇坐标锉床、国铁铸造等企业落后设备,推进45家企业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3、加强工业投资管理,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协助做好了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九天高科产业园、宝迪食品、雨润科研总部等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146.8亿元。编制了13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市长挂图作战”进度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上汽搬迁项目已列入了市政府专题协调项目,走“土地点供”解决项目用地难题。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重点项目。经过认真梳理和筛选,确认45个产业升级重点项目,编印了《2013年XX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投资项目简介》和《XX区2013年工业重点项目简介》,定期到项目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三是调研竣工项目投产情况。梳理出2010-2012年的工业固投竣工项目,调查项目的投产情况,对比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全区工业固投的发展趋势,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是加强技改投资服务。主动深入技改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辅导企业做好技改相关工作,积极协助久吾高科、天印科技等企业申请省市技改政策扶持,上半年共为企业办理技术改造备案项目9个。
4、注重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工业发展需求。
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节地提效工作推进力度,召开全区节地提效工作专题会议,印发了《XX区工业企业节地提效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低效和闲置土地盘活三年目标和工作路线。组织镇街、开发区梳理节地提效企业名单,并逐一进行核实、认定,制定“一企一策”推进措施,研究制定考核验收办法。
二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步伐。召开电网规划编制专题布置会,协调解决编制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规划方案预计6月底完成初稿。加强电网重点工程推进,深入施工现场,督办工程进展情况。截止目前:220kv城南河输变电工程主体工程即将封顶,预计7月中旬全部完工;110kv城南河线路工程18个桩基已完成4个;110kv团结变输变电工程已平整好场地,开始桩基施工,原线路施工矛盾事项已解决,线路施工正常开展。提前介入有序用电的保供工作,协调解决了九思高科、东嘉船厂等企业的电力供应问题。
三是协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别在星甸街道、工大科技产业园组织召开两次“走进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帮助30家企业与银行展开对接。截止目前,已实现授信880万元,正在办理的700万元,还有3家企业进入意向合作阶段。
5、紧抓各类专项整治,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三高两低”整治工作。深入整治企业内部,对“三高两低”企业进行摸底,认真拟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主动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
二是推动造船企业安全发展。迅速应对,及时做好敏感时期造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22”三友船厂事故以及“4·22”昌盛船厂事故发生后,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事故处理调查,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后企业才可复工。同时迅速采取措施,对所有未停产船厂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累计发现安全隐患90多条,要求企业签字确认立即整改。组织开展重大节日造船行业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现场管理及安全台账,共发现安全问题43条,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是全面推进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专项整治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涉化企业分级别排查工作,确认我区重点整治对象和范围,组织安监、环保、质监、工商对化工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制定了整改方案。
四是有序开展其他行业管理工作。对26家煤炭经营企业资格进行年检审核,其中24家企业合格,2家企业基本合格;组织禁化武企业参加全市禁化武履约工作会议及业务培训,明确2013年禁化武工作重点;认真开展行业准入有关工作,对我区建筑防水卷材行业、玻璃纤维制造行业进行了摸排筛选。
6、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上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13类政策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包括新兴产业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引导、中小企业扶持、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两化融合示范、智能电网示范、技术中心扶持、产业基地建设等,共审核指导了71家企业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是建立分类引导信息库。梳理全区企业基本情况,建立了企业创新能力库、新兴产业信息库、软件企业经济运行库,明确了行业分类和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建立了“样本”监测分析机制。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在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部署2013年企业升级主要工作任务,分解下达了“千企升级”和软件信息业工作内容及任务目标。根据区政府组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助推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积极深入企业展开调研,提出措施建议,加快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注重现场管理提升。组织先声东元、老山药业、三乐电子等27家企业实施现场管理提升工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南京智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负责指导企业完成现场管理达标提升。
五是强化基层发展指导。根据镇街分类考核安排,牵头先进制造业镇街考核的数据扎口工作,经过充分的沟通协调,保证了沿江街道获得进位奖。开展“发展乡镇企业富民”工作,制定了推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四项活动。对列入高铁沿线的工矿企业、园区进行督促检查,完成了京沪高铁沿线的环境整治任务。
六是加强基层、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分别召开软件统计、技术中心建设、两化融合等业务培训会议,组织企业参加了“企业国际化化经营”、“海关进出口政策”、“重大市政及新兴产业投资”、“节能政策法规”等培训讲座,上半年共培训140余人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上半年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生态、现代、幸福”新浦口的要求相比,我们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当前国内工业经济处于温和复苏阶段,生产、效益、投资等各项经济数据都释放出较为积极的回升信号。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长期经济增长预期仍不明确,加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不可预计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国内经济整体回暖基础仍不牢固,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二是企业成本不断上涨。用工成本、融资成本、节能环保等综合成本的大幅增长,不断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据调查,企业的银行贷款综合费用普遍达到15%-20%,用工成本较去年同期提高了约20%。从区内来看,工业企业的用地成本和节能环保的门槛都在逐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经济发展。三是投入产出质量不高。从2010-2012年重点项目投入产出情况来看,全区19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的仅有51个,大多数项目在建或建成没有投产。51个竣工投产项目中,有7个项目为基础设施或办公用房建设项目,没有产出效益,近一半竣工投产项目是技改、搬迁项目,新建竣工投产项目仅有23个。获得土地指标的62个工业项目,实际竣工投产13个,2012年亩均税收仅7.1万元,相比省、市对新竣工项目亩均税收20万元的产出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四是规划调整使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开发区隧道片区及顶山、江浦等部分镇街由于受到城市规划调整的影响,部分企业技改投资项目审批被限制,拟搬迁企业的去向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三桥、桥林等片区的上汽、雨润、宝迪、合众思壮、九天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都处于在建过程中,投产达效还需要一段时间,导致短期内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质增效”总目标,紧扣区政府1号文件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江北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力度,强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工业节能绿色发展,优化企业引导服务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
1、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目标管理。围绕主要经济指标、重大项目建设、节能降耗等目标任务,加大组织协调指导,强化目标考核管理,进一步增强指标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二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召开重点监测点企业会议,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召开镇街、开发区经济运行分析会,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和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正确研判我区工业经济运行走势。
三是加强电力组织调度。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调度,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电矛盾。加大电网专顶规划编制的协调工作,力促8月底之前完成规划的专家评审工作。推进电网重点工程建设,督促城南河、团结变电站按时投入运行,推进明发变、华城变按时开工建设。开展“平安电力”创建工作,督促开展电力设施隐患防范、排查、治理工作,减少外破事故。
2、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一是以节地提效为重心。根据时序进度要求,督促指导各镇街、开发区推进节地提效工作,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企业,协调国土、环保、税务、安监、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倒逼企业提质增效、盘活土地。年底组织对各镇街、开发区任务完成情况实施逐企验收,并依此开展专项考核工作,以确保全区盘活3000亩土地的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加强对全区45个产业升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指导,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工业项目评价机制,严格项目准入,预防产生新的节地提效企业。
三是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机制,拓展项目管理链。一方面向管理链的上端延伸,梳理摸排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和计划,特别是节地提效企业的技改,有重点、有秩序地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工作,并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和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向管理链的下端延伸,建立项目备案后的跟踪和评价机制,筛选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列入产业升级项目库,并在各类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
3、突出产业优化,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电力装备产业加速发展。根据区组团推进新兴产业工作要求,进一步梳理区内电力装备企业,研究制定我区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企业的扶持培育机制,做强产业链。推进行业协会、产业平台建设,聚合社会各界资源要素,助推电力装备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指标任务的跟踪推进。继续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产业、企业升级等各项重点指标和工作的跟踪推进,严格按照全年任务目标时序进度进行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区内企业参展第九届中国(南京)软件博览会,制定详细的参展方案和计划,并做好区内活动宣传、览会参观的组织工作。严格筛选,预排企业名单,支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企业参加vcpe活动,指导企业充分运用资本力量、投资机构成长壮大。
4、强化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绿色发展。
一是加强节能监管。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和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的督查力度,做到月月有督查、有落实、有进展,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31台燃煤锅炉改造任务,全年能耗总量控制在16.3万吨标煤以内。
二是强化重点企业节能。总结企业节能工作经验,推动2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加强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45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目标。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对化工、水泥行业的落后产能进行梳理,对砖瓦企业进行整治排查,敦促镇街、开发区促进各自辖区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督促企业做好淘汰设备的报废、核销等手续,年底前淘汰国铁铸造、兴宇、立业变压器等企业落后设备24台套。
四是认真开展企业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化工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对危害大、污染严重的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关停,确保我区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任务的圆满完成。继续推进“三高两低”整治工作,在做好上半年4家企业验收的基础之上,做好下半年2家企业验收资料的收集工作。
5、优化企业服务,打造创业投资优质环境。
一是有针对性的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继续举办两到三场“走进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对接”系列活动,为银行与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平台,切实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是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素质。围绕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和转型,以提高基础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实施“7s”现场管理为载体,以健全管理制度为抓手,从解决薄弱环节入手,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意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力争将27家企业打造成现场管理的标杆企业。
三是引导企业创新争优。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对创新发展的示范表率企业,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宣传推广其创业创新经验,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切实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四是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级中心的服务作用,加快形成全区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尽快将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使之成为政企沟通、企业交流的平台。同时,积极培育镇街园区的服务机构建设服务平台。
20**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全局干部职工自始至终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本职工作,不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一年来,在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城乡统筹就业、全民创业促就业、就业援助、劳务输出、失业保险等就业民生方面;在强化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乡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劳动者市场就业竞争能力方面;在着力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手段,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方面;在抓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信息网络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就业率明显上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500人,完成目标任务2500人的100%。城镇就业率达到95.6%,完成比例的101%。困难群体“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240人,完成目标任务240人的100%。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16户,安置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4486人,完成目标任务4200的106.8%,其中省内转移1899人完成目标任务1680人的11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金蓝领工程”2908人,完成目标任务2800人的103.9%,创业培训502人,完成目标任务500人的100.4%。完成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47个,其中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75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72个。
(二)实施“技能培训行动”,劳动者素质有效提升。
多渠道、多途径,指导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72人,占计划3443人的103.7%;直接组织工业园区定向培训2988人,占计划2800人的106.7%,培训合格率达100%;完成创业培训502人,占市计划500人的100.4%,培训合格率达98%,创业成功率达68%;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培训1812人,占市计划1800人的100.7%,培训合格率95%,再就业率达81%。
(三)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困难群体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XX县就业援助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乡镇、街道、社区)的就业服务网络,方便群众需要,做到了只要愿意接受就业部门推荐工作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就能实现就业。
(四)实施“失业保险扩面行动”,保险覆盖面不断延伸。
全年组织参加失业保险14500人,其中新增扩面400人,占计划14100人的2.8%;征收失业保险费266万元,占市下达年计划255万元的104.3%;失业保险基金稽核资金到帐率达100%;失业保险金无违规违纪、挤占、挪用现象发生;当年,新增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9人,为49名下岗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9.4万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实施“现场招聘行动”,就业有了新门路。
全年举行用工现场招聘会2场,组织应聘者9100人次,签订意向性协议3160份,免费职业介绍1800人。
(六)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有效拉动了就业。
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金额401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数1850万元的217.2 %。其中:支持个人创业3579万元,支持个人创业贷款占总数的比例89.1%。新增担保基金80万元已全部到位。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9.9%。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政策宣传,促进就业工作
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宣传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着重宣传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市关于城乡统筹就业、培训、失业保险、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等的现行政策精神,准确宣传了文件精神实质,把利于老百姓的就业扶持政策与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完善和健全了就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突出了目标管理,细化了目标责任,强化了督促检查,注重了效果落实。在着重处理先行政策与新政策之间衔接的同时,我们及时掌握和研究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了就业服务工作向前发展。
结合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需要,发挥就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补贴和资金使用操作办法,严格各项补贴和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支付范围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先后组织制订了公益性岗位管理、职业介绍、小额贷款发放等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不紊地推进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一年来,为促进国有企业改制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退役军人就业,提升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及水平,落实丰府字[2010]126号文件精神,完成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47个,其中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75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72个;帮助525户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人员落实小额担保贷款3579万元,其中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48户, 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437户,10万元以上的40户;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的318个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帮助落实管理类、登记类和行政及服务性收费减免、税费减免政策;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4050”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450人,帮助其落实工作岗位。
(三)突出民生工程,改善百姓生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真正把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纳入重要工作内容,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县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向有关部门、乡镇下达责任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完善就业培训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年来,XX县就业局组织开展了syb创业培训17期,共培训502人,免费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学习,帮助他们增强了市场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为支持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县职业中专、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失业职工培训,同时把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了日常教育教学的范围,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今年以来,共培训失地农民3100余人,目前已经有2700多人被用人单位聘用。随着不断提高的服务水平和招商环境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企业落户XX县工业园区。劳动就业局通过加大职业介绍力度,春秋两季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了“民营企业招聘会”,共提供用工岗位3272个,方便了农民就地就业,使他们成了家门口挣钱的“乡村蓝领”,月收入平均在1000元左右。
3、实施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我局严格按照县创办字[2010]13号文件的要求,为了切实做好全民创业工作,一是强化创业基地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街建设,宏恒花园创业示范街于9月19日启动,共有店铺166间,已出租使用91间;在县工业园内建筑面积达1.2万㎡的创业孵化基地基本建成,已入驻3户新创办的企业。积极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搞好服务,并力争使县工业园区列入2010年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园区。二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给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三是提供创业培训就业服务。扶持创业企业,做好就业培训,1-12月XX县已完成职业培训2688人。完善企业帮扶机制,今年以来,该县新创企业95户、新增个体户450个,党员、领导干部挂点帮扶新创业(个体工商户)826户。
4、积极打造平台,强化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目前,在各乡镇、工业园区共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个,每个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3-5名工作人员,配齐了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了1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实现了市、县、乡劳动保障网络联网。通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及时为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提供求职登记、职业咨询、培训申请、用工手续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的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公共职业介绍所职能作用,强化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加大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形成用工、求职、介绍综合信息服务网络。通过县电视台、公示栏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及时发布各类用工和劳务信息,开展现场招聘活动,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搭桥牵线。该县从今年开始每年定期召开春、秋两季工业企业用工招聘会,为企业招聘所需员工带来方便,同时也为城乡剩余劳动力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和清理劳动力中介组织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清理和整顿街头劳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劳务中介活动,有效净化了劳动力市场环境。
5、建立和完善困难人员援助服务体系。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就业援助接待登记、援助方法、援助实施结果制度;同时,广辟渠道,开发岗位,特别是采取腾岗、买岗、补助等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扎实实施 “就业促进行动”、“技能培训行动”、“就业救助援助行动”、“失业保险扩面行动”,收到了实质性效果。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就业提供了服务;对城镇户口的121个失业人员迁户提供了失业证明;对503人政策咨询者进行了政策宣传解释服务、服务率达100%;对45家用工企业进行了用工登记,并搜集就业岗位7200个;接待求职咨询1500人次;办理求职登记1200人;到9个社区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新失业的人员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入户家访;联合人事局、团县委、民政局、组织部等单位开展了“春风行动”。同时,结合实施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依托劳动保障部门再就业培训中心XX县总工会、职中、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转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能力。逐步从转变观念培训过渡到职业技能培训,并把二者有机结合,使广大返乡农民工既能从思想上提高对市场就业的理解和认识,又能使自身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拓宽了自主择业的领域,增加了实现就业再就业的机会。
6、大力开展“服务园区、促进就业、成就人才”对接活动。根据丰府字[2010]184号文件精神,我局紧紧围绕“服务园区、促进就业、成就人才”对接活动主题,打造形式多样的就业平台。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理论不放松。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动摇,强化促进就业的服务职能。加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有效地推动我县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创新促进就业的对接机制,在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对接上寻求突破,在加强园区企业用工与新成长劳动力之间的就业对接上寻求突破,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上寻求突破,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性岗位上寻求突破,增强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在规范用工行为,改善用工环境,提高职工收入,丰富企业文化上做文章,努力形成劳动者自由择业,市场调动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和谐劳动关系,截止到目前,我县已实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业对接130人,培训对接2608人,职业见习 55人;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用工对接61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与园区企业用工对接3169 人;困难群体、国企改革转岗分流人员与购买城乡基层公益性岗位对接347人;银企对接400人,金额390万元,有效的解决了我县园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7、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失业保险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收尽收,按时足额保障了发放。我们在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力度的同时,重点做好了参保单位的申报、核定费基、缴费效果、现场监督等环节的工作;着力强化了对参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的服务工作。为参保对象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各种政策咨询服务;逐步完善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记录。
20**年,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工作方针和参政议政、协调服务等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探索服务会员的新途径,促进了工商联工作的发展。
一、20**年工作总结精心组织,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意见》的要求和部署,我会在20**年度结合工商联实际,围绕“发挥职能作用,打造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多次深入会员企业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恳谈会,听取群众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力争为全县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二、加强宣传,努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以会代学。通过召开和参加各种会议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XX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工商联“创先争优”民主生活会、工商联主席(会长)会、执委会等会议6次,参会学习人员达180余人次。二是加强会员企业员工教育。为了使会员企业能够经常性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我们利用开展“创先争优”民主生活会、民主肯谈会和到企业调研的机会,督促企业负责人加强对员工的学习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进行责任教育。为增强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引导、广大会员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鼓励会员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支持企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崭新社会形象。
三、围绕中心,做好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工作
一是在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知名度上做文章。为抓住机遇增加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打造企业形象品牌,我会对民营企业主动进行摸底推荐工作。认真组织了民营企业排序工作。在今年全市2011年民营企业排序中,我们向市排序办推荐57 家企业,其中17家进入全市民营企业综合排名50强,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二是积极为会员和企业会员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先后组织会员企业代表参加了县委召开的“迎新春话发展”茶话会和中秋茶话会,每次主席(会长)会、执委会均由一家会长企业承办,不但促进了了解,增强了交流,而且增进了友谊,建立了供求关系。三是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各种研讨会、培训会。8月份组织的“提升企业中层执行力”专题研讨会,对企业打造高效团队,强化内部管理,起到了很好辅导作用,得到会员企业的好评。四是充分利用简报、网页、会议等平台,及时向会员企业传达国家、省、市、县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国家产业政策,为会员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利用主席(会长)会和执委会结合国际、国内、省内经济发展现状,为企业做经济形势分析,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五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工商联发挥会员企业多,对外联系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通过努力, 2012年工商联机关完成招商引资实绩6000万元,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一个,并入园区,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会员企业自身投资和对外引资超过2亿元。
四、加强调研,为全县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一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努力为经济建设的大局服务。上半年开展的建立濉芜现代工业园全民创业调研得到县委、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所提建议都转化为县委、县政府建立濉芜现代工业园选址和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二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调研,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上打基础。为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联进一步为全县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帮助企业搭建好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了企业发展。三是围绕培养一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开展调研,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支队伍的政治要求、思想动态,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四是围绕工商联应当发挥的桥梁和助手作用问题开展调研,进一步拓展工商联工作的渠道。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履行职能的途径和方法,使各项工作积极、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这些工作的开展,既有效地发挥了工商联的桥梁和助手作用,又进一步拓展了工商联的工作渠道。
五、致富思源,引导民企积极回报社会
一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关爱员工,和谐双赢”活动,坚持企业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在和谐中健康发展。二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光彩事业。我会副主席李建国在多年连续资助贫困学生圆梦大学的基础上,今年又再次出资30万元;副会长皇孝利也出资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其他会员企业在他们的带动下也纷纷慷慨解囊,共筹资58.29万元帮助173多名家庭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三是组织引导广大会员企业踊跃投身到光彩事业中去,鼓励企业致富不忘乡邻,不忘困难群众,据不完全统计,会员企业当年向社会各种捐款,资助达80多万元。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进一步树立诚信理念,自觉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鼓励动员非公企业拓宽发展的领域,把投资目标和发展思路转向农业和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共赢。顺达集团、益农源饲料等企业先后到农村兴办了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鲁王、鲁南、华强等制粉企业纷纷与农户签订小麦供销协议,带动了农副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加强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二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全面完成了各项学习和创建任务。三是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我们按照“积极引导、妥善发展、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加强服务、动态管理”的方针,注重吸收了思想素质好、实力强、影响大、热心工商联工作的会员,年内我们共发展新会员120名。四是健全基层组织,今年韩村镇也建立了镇商会。截至目前我县已有九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商会。五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同时,我会经常组织干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意识,使工商联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基层商会组织职能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激发和有效指导。二是工商联人员编制太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联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深入企业调研还不够。四是为会员服务的领域不够宽,服务方式的灵活性也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使工商联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