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达利画展感想

2022-05-17

参观达利画展感想

  画展观后感篇一:达利画展观后感

  在苏州美术馆筹建中,迎来了第一位重量级西方艺术大师“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达利版画与雕塑大型系列展,该展于2月25日至3月17日在苏州美术馆新馆地下室展 厅展出。展品中百幅《神曲》系列版画是首次在国内完整展出。

  我闻讯后,一直想去参观,因为我对这位大师的作品深感兴趣,因为他的超现实主义,把人类心中的潜意识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我于3月12日下午前去参观。

  展厅不算太大,四周布置的全是达利为《神曲》所画的插图,达利1954年应意大利政府邀请为但丁《神曲》创作100幅画。画中表现了达利对但丁《神曲》独特、超脱和疯狂的想象和诠释。《神曲》分三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部分33曲,加上序曲,共100曲。达利用4年完成。作品问世后轰动但丁研究界。

  这是中间有部分达利的雕塑作品,此次还展出10件雕塑,包括《扭曲的基督》、《立体派天使》、《崇高的时刻》等著名青铜作品。,站在这些作品前,真的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萨 尔 瓦 多 ·达 利(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达利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细节真实、组合荒谬。他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影响至深,迷恋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身上诱发幻觉以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真实。表现到画面上,

  即“大不真实小真实”。特立独行的达利也因此成为20世纪最伟大也最饱受争议的艺术家之一。

  一个天赋极佳的艺术家在某一领域登峰造极之后就想着攀登新的高峰了。达利的绘画技巧早在二十多岁时已经无可挑剔,所以他超越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而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可是旗帜很快被撤销了,因为达利同志的政治觉悟不但没有相应提高,还从年轻时的激进分子慢慢蜕变,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达利拒绝支持任何一个政治团体,又有人批评达利在二战全面展开后逃离了危难中的法国转而到美国去寻求安逸生活,战后回到故乡他和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和睦相处,在左派居多的艺术界同行眼里达利显然成了一个体制内艺术家。达利越来越对科学、哲学和宗教感兴趣,诸如透视原理,相对论,原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等。达利的很多作品中出现了双重影像,也就是画中有画。在画展中有《奴隶市场》,我一再经人点拨,还是只看到了奴隶市场的人,看不出伏尔泰的人头隐藏在画中,我站的距离太近,看晕了。回家后在报纸上又看到这幅画才辨认出伏尔泰的老人头,可报纸上的画太小了,我又险些忽略了老人的眼部隐藏着两个女人。至于伏尔泰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还是别费劲去挖掘记忆了,这部分没能永恒。

  这个画展对于我们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无价的财富,足以使我们在艺术世界找清方向,树立心中目标。

  画展观后感篇二:美术展览观后感

  应宜宾市教育局邀请,我校由李校长带队参加了宜宾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国农村艺术实验县西片推进交流会”美术作品展,我校派出5名老师到宜宾市六中参与此次活动。体育馆内很多学校的作品一一陈列在这,展现出乡村学校艺术的发展。也给我们此行的老师很多感慨,总体感悟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性。美术是反映生活的表现载体,虽然反映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宣泄,但最终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艺术反映生活,并反作用与上层建筑,现实主义应是艺术发展最基本的尊则,至于各种变现手法都是从这个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完全脱离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的作品是惨白的,毫无生命力的。

  第二,创作手法多样性。从画展本身来看就具有多样性特点,,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变现手法均有呈现;有的以水墨为主的中国画,也有油画(国外大多是一种古典写实的样式完成的,而这次的创作使用了现代甚至后现代的眼光和思路、手法)。有的思路甚至是我们学校所没有想到的。在表现方式上既有现实主义也有超现实主义。可谓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第三,美术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也是当代美术家汲取了整个美术史的养料,前人的创作经验丰富自己的表现方法。对作品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手法,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结合史料有作者独特的体验,体现了美术创新的最基本规律,给人留下永久的回味。

  我校农村美术课程的改革不容乐观,进展缓慢,似乎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的理念无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推进的步伐。我们农村美术教育主要存在:

  (一) 农村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 农村学校美术老师队伍力量十分薄弱

  (三) 农村学生贫乏的美术知识影响课堂教学

  (四) 农村学生学具短缺无法教学

  如何解决我校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美育功能。美术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普及教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不仅有着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必须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主”“副”科之分。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其次要群策群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一方面,现有的美术教师应通过培训、进修,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农村,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以填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空白。

  最后,应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美术教育,重视学生的学具问题,为学生学习美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成效。

  杉木树小学校

  画展观后感篇三:观书画展有感

  观“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有感

  今天,我们天台岗小学组织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参加,有区作家协会代表、妇联主席、作家及企业书法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才11岁。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穿着雨衣有序来到操场,听着嘉宾们谈着自己对画画的感想和体会,我感触很多。当11岁的小作家雷淼淼带着她的作品“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的书法上台时,同学们不禁抱以热烈的掌声,当她说完写这幅字画的

  经历后,同学们再一次将掌声送给了她,真了不起,如此小的年龄竟能完成如此优秀的作品,真让人赞叹不已。随着主持人一声“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正式开始,我们便开始参观女作家们的作品,看着这些飘逸潇洒的书法、挥毫泼洒的作画,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我印象最深的是万小怡的《嬉水图》,水中的两只鸳鸯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戏水时的嬉笑声。丁华老师的扇形作品很有特点,花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但她把背景涂成深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衬托出花的鲜艳。罗心琴老师的作品是《刺花烂漫》,画的枝干有浓有淡,有干有枯,无比美丽。

  看完这次画展,我感叹这些艺术家精湛技术的同时,更敬佩的是他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信念。现在的人们,忙于生活,忙于功名利禄,已经逐渐淡忘了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接过“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榜样,将中

  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我知道,要想达到大师们的造诣,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为了理想,我会努力,会奋斗,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

  • 相关推荐

【参观达利画展感想】相关文章:

参观画展教学设计范文06-20

参观小学感想07-22

参观旅游后的感想07-10

参观185团的感想07-10

海尔参观感想06-27

参观故宫后的感想06-21

关于参观感想范文07-10

参观小学的感想怎么写07-10

设计学院参观感想07-22

参观福利院感想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