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2022-06-17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1

  第一单元娃娃乐

  教学内容

  学唱《板凳龙》。

  学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学唱《阿西里西》。

  学唱《比一比》、活动“赛歌会”。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民族民间童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谣不同的音乐风格。

  2.通过音乐活动和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活动(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现自我,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3.通过节奏游戏活动,认识四种节奏拍击符号的标志,初步感知和分辨几种简单的节奏型。

  (二)具体要求

  通过演唱、朗读、看图、做游戏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演唱、朗读、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内心听觉,感受音乐的进行与停顿。

  学唱歌曲《板凳龙》、《比一比》、《溜溜歌》,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了解领唱和齐唱这几种不同的表演方式。通过音乐游戏,树立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在于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在心里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地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地表现音乐。

  本单元的难点: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

  3、录音带或CD4、节奏卡片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板凳龙》教学目标:

  l、跟着老师学唱《板凳龙》。

  2、了解瑶族舞蹈.教材分析:

  歌曲《板凳龙》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首先,由听赏导入,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在听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拍击或模仿教材插图提供的'动作图,边听边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音乐、熟悉歌曲。表演时,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跺脚、踏步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通过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歌曲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板凳龙”的认识。由于歌曲旋律简单,可以要求学生模唱旋律,这时要突出对休止符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跟着琴声演唱。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D

  1234|31|55|5—|56

  54

  小花猫在门口喵喵喵,小山羊在

  31|22|2—|1234|31|66

  |6—

  树下咩咩咩,小鸭子在河里嘎嘎嘎,

  5654|31|22|1—||小青蛙在水里呱呱呱。要求:能正确的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新课教学

  (一)节奏练习。

  (二)教师朗诵歌曲《板凳龙》。

  l教师朗诵,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跟着老师念节奏。

  2教师将歌曲中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朗诵,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

  3学生单独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游戏。

  1、学生跟教师学念后半段节奏,并加上手的动作。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动作说明(图示见教材):

  图1右手胸前按掌,左手左上方托掌,双腿并拢弯曲。接着往左跳一步,送左胯,头抬起,看左上方。

  图2双手放胯旁,压腕,双腿并拢弯曲。接着往右跳一步,送右胯,头右侧,看右下方。

  图3双手握拳,提腕,双腿弯曲扎马步。图标说明(图标见教材):

  “□”表示拍手,“

  (五)表演

  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

  2、了解领演唱形式.教材分析:

  《溜溜歌》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贵州苗族民歌,由五小节构成一段体结构。乐曲短小、精巧,节奏规整、旋律流畅,近似于口语的旋律进行,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极富童谣的风格。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采用同头换尾、乐句对仗的手法,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一唱一和、摇头晃脑地演唱的生动情景。歌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词曲结合紧密,易于学生学唱和背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的歌曲。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D

  1234|31|55|5—|56

  54

  小花猫在门口喵喵喵,小山羊在

  31|22|2—|1234|31|66

  |6—

  树下咩咩咩,小鸭子在河里嘎嘎嘎,

  5654|31|22|1—||小青蛙在水里呱呱呱。要求:能正确的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一)复习歌曲《板凳龙》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溜溜歌》。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歌曲作简单描述。

  2、教师放录音示范,学生跟着音乐轻生哼唱。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初步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

  2、复习2/4、3/4拍的节奏。

  3、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把握好每小节的重拍。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学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说起唱歌都常来》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先让我们和老朋友见见面吧!(板书2/4、3/4)一起打个招呼。谁来说一说2/4和3/4的特点。(指名说)

  二、节奏练习:你们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强弱吗?一起来试一试好吗?2/4右脚踩强拍,左脚踩弱拍。3/4右脚踩一下拍,左脚踩两下弱拍。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

  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拍带入歌曲当中,孩子们听好啦!

  2、感受歌曲

  请孩子们边听边打打拍子。

  3、生按节奏读歌词

  4、跟琴唱歌

  5、跟录音唱

  6、突出强拍的音

  7、师指导感情唱

  8、完整唱

  四、创编歌词

  五、下课

  第二课时《久不唱歌忘记歌》

  一、复习全班齐唱《说起唱歌都常来》

  二、导入同学们都听过绕口令吗?谁来读一读?侯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不过同学们要先来读一读这段绕口令,才能更好的听懂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师带读歌词,(绕口令)

  2、录音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唱这首歌的?听完这首歌有怎样的感觉?(稍快、愉快的)

  3、跟琴唱

  你们可以唱一唱吗?

  4、师指导唱

  5、全班完整唱

  四、下课

  第三课时《茉莉花》

  一、导入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音乐创新活动——民歌新唱

  1、让学生回忆一些经典老歌,在民歌节上的新唱形式,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2、让学生讨论,如果要改编《茉莉花》的演唱风格可以改成哪些形式的。

  3、分组选择改编的风格

  4、分组展示。

  四、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唱天谣》

  一、导入

  1、播放《唱天谣》同学们猜猜是什么样的乐器伴奏的?

  2、介绍天琴: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就是用天琴来伴奏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捅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壮族的风俗——歌圩。两个不同的壮系及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天琴的外形和音色进行介绍,天琴是百越壮中最古老的三种乐器之一。

  2、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还有哪些乐器伴奏的?(脚铃)

  对!我们壮族的姑娘小伙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你能模仿一下弹天琴和摇脚铃的样子吗?来,让我们跟着音乐(一小段音乐)

  4、这是首多声部歌曲还是单声部的?

  5、同学们,弹起天琴跳着愉快的舞步一起加入到热闹的歌圩中吧!(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下课

  第五课时《千年万代不断歌》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3

  第一单元《趣味歌》

  本单元安排六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跺跺脚》

  第二课时:《跺跺脚》

  第三课时:《唱首山歌给哪猜》

  第四课时:《梭着梭着梭着跳》

  第五课时:《会变长短的音符》.

  第一课时:《跺跺脚》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初步感知、体验拍打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两种音型节奏。

  教学难点:

  如何拍准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和前十六后八分音符两种音型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瑶族同胞跳舞的图片。

  师:你认识这是什么民族吗?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瑶族,去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2、出示练习曲::

  2—∣2—∣5626∣552:‖5520‖

  (哎)脚板跺得星满天,星满天。XXXXXX∣XXXXXX∣XXXX∣XXX0:‖XXX0‖

  跺跺脚,跺跺脚,跺跺脚,跺跺脚,(哟哟哟哟)跺跺脚(哟)跺跺脚(塞)。师指导练习。(为歌曲教学铺垫)

  师生合作,体验欢快的舞蹈场面。

  3、引出新课。(板书:跺跺脚)

  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他们愉快的心情。(初听歌曲)

  谈谈你对歌曲的音乐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一块儿把曲子听一听,看看谁能发现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在这个春节里过得怎样呀?你们是如何来度过这个春节的?(学生回答)师:在侗族,他们又是怎样来欢庆这个充满着喜庆的节日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2、聆听《跺跺脚》

  听完歌曲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拍手、跺脚。(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得时候请你注意歌曲中强弱标记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

  在侗族,他们最喜欢吹奏什么乐器?你能表演一下吗?(芦笙)(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个民族喜庆的气氛吧!让我们一同跳起《跺跺脚》。

  3、完成练习。

  把练习中的第一和第二声部分别按节奏念一念。

  分声部练习。老师和你们进行配合,一起来感受一下两个声部的音乐效果吧。

  (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念第二声部,然后交换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两个声部的音乐感受。)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

  4、跟着歌曲音乐拍手、跺脚。

  5、跟着教师的钢琴旋律把歌词有节奏地唱读。

  6、注意歌曲当中有强弱标记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

  7、师完整的示范唱。

  8、跟录音一起演唱。

  9、师生一起手拉手围成圆圈,跟着歌曲唱起来、跳起来,注意歌曲当中的强弱变化。

  10、全班边唱边跳。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块儿走进侗家,了解了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我们国家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拿手的本领,等着我们的小朋友去发现,去创造。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课时《唱首山歌给哪猜》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贵州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趣味。

  2、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熟悉旋律并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旋律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播放《跺跺脚》)

  二、导入:

  师:大家再仔细听一听,老师一会放的这首歌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播放歌曲《唱首山歌给哪猜》。

  师:这首歌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或听过哪些歌也是一问一答的?(引导学生说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二年级《盘歌》)

  《唱山歌》这首歌曲原来是谁唱的'?(生:刘三姐)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来对歌。我看今天谁能成为这节课的小歌仙。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贵州的山歌。板书《唱首山歌给哪猜》

  三、新课教学:

  今天,老师把广西的民歌带到我们的课堂上,还把一首贵州的民歌也带到了课堂上,让我们听听他们在干什么?

  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他们在干什么?

  那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

  1、感受旋律。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轻轻地唱。

  2、跟节奏朗读歌词。

  3、随音乐默唱歌词。

  5、轻唱。

  6、创编。这首歌曲它是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的?(一问一答)

  现在老师想听听同学们自己来编创一段。(学生编创。)

  四、拓展、评价:

  师:你还能为歌曲填词吗?自由组合讨论一下。

  生讨论,填写歌词。师检查。

  读一读同学填的歌词,学生互评。

  小结:少数民族的山歌都是来源于生活,(出示几位同学的作业)象这几个小朋友就写得不错,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看看我们身边的事或者周围的环境,把歌词再改一改,下节课我们再看看谁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梭着梭着梭着跳》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知音符的长短,突出民族的特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更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以歌会友,用歌声来表达情意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听赏《梭着梭着梭着跳》

  1、初听。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少数人民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吧。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傈僳族的儿歌《梭着梭着梭着跳》。让我们静静的听听,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见了,你能在歌曲里找到答案吗?

  你能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上一小段吗?

  2、复听。

  在我们的歌曲中,有一个音从高音跳到低,又从低跳到高,你能听出来吗?请你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

  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唱一唱。

  3、完整听

  让我们合着录音机唱唱吧。

  二、听赏《小三姐和小画眉对歌》

  听完了傈僳族的儿歌,我们再倒刘三姐的家乡去看一看吧!

  在刘三姐的家乡,有千千万万个小三姐,他们会唱好多好多的歌,连画眉鸟也唱不过他们,不信你们听听。

  你们知道他们在长什么吗?

  那我想听听你们的歌声,你们能唱上一段吗?

  接下来,我们来个互动,请你根据书上的要求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旋律补充完整,看谁写的旋律最好听。

  三、创作。

  谁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呢?(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们觉得他创作得怎么样啊?

  四、作品展示。

  五、小结

  第四课时《会变长短的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把感性的经验再次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分辨声音的长短。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听辨声音的长短中找出音符长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了一个会变长短的音符,让我们再一次来回忆一下吧!(复习上学期所学知识。)

  1)全音符:我是老大,瞧,我有一条长尾巴!你们数数,我能唱几拍?

  A、你能想到什么声音像全音符这样能唱得很长?

  B、教学生划拍、拍一拍

  C、学生唱一唱

  2)二分音符:大家好!我是老二。我也有一条小尾巴,但是没有全音符的长。你们数数,我能唱几拍?

  A、你能想到什么声音像二分音符这样能唱得很长?

  B、学生模仿

  C、学生划拍、拍一拍

  3)四分音符:我是老三——叫四分音符。我可没有尾巴,你们记住我了吗?

  A、四分音符唱一拍,学生划拍

  B、学生读由四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4)八分音符:我最小!读的时候也最短!

  A、观察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由什么区别?

  B、生举例

  C、生拍一拍

  三、新课教学

  1、认识十六分音符

  我们都知道八分音符是一拍唱几个音?(2个)

  请你观察老师,老师在一拍之内唱了几各音?(唱十六分音符)

  像这样一拍内唱四个音的我们把它称作十六分音符,现在老师请你们和老师练习一次。

  2、认识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音符

  老师再把他们重新组合一下(板书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你们听听老师再读的时候那两个音读得快些?

  3、找伙伴

  现在,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找朋友的小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贴出音符卡片)

  1)将音符按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2)边拍边唱各组合的音符。

  3)请学生区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并读一读。

  4)让学生用七个音自由组合,看谁做得快。

  5)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各音符间的相互联系。

  四、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简单了解ABCA的曲式。

  [活动准备]

  1、《春天来了》、《春之歌》音带、春天的大背景图,剪出好多小图片(太阳、云朵、小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柳树叶、迎春花、蜜蜂、蝴蝶)春天仙子的服装及装饰物(柳叶、花)

  2、彩纸、色卡纸、亮光纸、塑料纸、硬纸板、木棒、各种瓶(饮料瓶、玻璃瓶等)

  3、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带、水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春天来了》做动作进教室

  2、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很棒。春天来了,万物苏醒,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多美啊!(课件)

  今天,春姑娘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请小朋友轻轻的闭上眼睛欣赏,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你有什么感觉?(优美、明朗)

  b、听这首曲子使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c、你想一想怎样表现出来?

  d、请小朋友给这首优美的曲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2、教师介绍曲子:

  老师也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春之歌》,这是一首无词歌,作者是门德尔松。

  结合观看课件(ABCA),再欣赏一遍乐曲,听一听可以分为几部分?(四部分ABCA)

  3、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春姑娘和小朋友手拉手来到草地上。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听音乐表演第一段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这段音乐掀起了高潮,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一起在花丛里绕着花飞舞。

  请小朋友们学一学,听音乐一起表演第二段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好像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这一段音乐比较婉转,原来是蜜蜂和蝴蝶出来了,大家都去追它们。

  请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听音乐表演第三段

  (4)欣赏第四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熟悉吗?它又回到了第一段,大家都一起在草地上、花丛里快乐的跳舞、游戏真快乐。

  请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听音乐表演第四段

  4、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随画面出现配乐解说词。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春风轻轻地吹着。绿油油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野花到处都是,漂亮极了!春姑娘和小朋友们手拉手一起来到草地上。

  (2)一群小动物也出来玩了,他们一起绕着花飞舞。

  (3)美丽的蝴蝶也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看!那只红蝴蝶真漂亮,春姑娘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追蝴蝶。

  (4)大家玩的

  越来越高兴了,一起在草地上、在花从中快乐的跳舞、游戏。

  5、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解说表演乐曲

  6、这么美的春天多让人陶醉啊!小朋友,你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呢?

  a 用漂亮的画笔把春天画出来;

  b 用彩纸把春天贴出来c用橡皮泥捏出来;

  d 用拼插插出春天的花;

  e 用废旧物品制作f制作春姑娘的衣服。

  让我们一起来布置美丽的春天吧!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画、贴、捏等方法创作春天景象的作品。(一边聆听音乐)

  三、结束部分: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找春天,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大家多开心。啊!在老师眼里你们就像是一群春天的小天使,可爱极了!让咱们一起听着春天的音乐,跳起来吧!

  2、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听音乐出教室,自然结束。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5

  教学目的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教学难点: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策略:

  1、 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区别并使用柔和、连贯与断顿、跳跃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小树叶》。

  2、能够根据音乐简单律动,并能创编动作。

  3、能够体验母子之间的情感。

  4、会用适合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小树叶》

  2、能根据音乐简单的律动并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

  1、歌曲第三乐句的节奏和歌词搭配7。 7 | 77 65 | 6。 1 |2 -|飘 呀 飘呀 飘向 哪里春 天 春天 我会回来

  2、歌曲情感的体现教学准备 课件 沙球 碰铃

  教学过程:

  生听着《秋天》的伴奏音乐走进教室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师

  度过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凉爽的秋天。秋天有哪些变化呢?(生自由)生:叶子开始变黄,秋风一吹,落下来,沙沙的声音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小树叶飘落下的样子么?师:你表现的真棒!我们一起来学学树叶随风轻轻飘落的'样子吧!(学习简单动作,为后面律动铺垫)“沙沙沙”,听,小树叶好像在说话,他遇到什么事情了?你们想知道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播放歌曲)

  三、新授

  (一)学唱歌曲第一节

  1、初听歌曲问:小树叶发生什么事情了呀?生: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出示歌词)

  2、有节奏的读出第一段歌词师:哦,原来是小树叶被秋风姐姐吹离了树妈妈的怀抱,你听的真仔细!小树叶离开妈妈,他会飘向哪里?心里会害怕么?我们帮树妈妈问问它,好不好?(好)小树叶是轻轻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也要轻声的问它。(师领学生: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师:跟着张老师一起来一遍(整段歌词朗读)师:小树叶离开妈妈了,妈妈心里担心呀,我们听听妈妈是以怎样的情绪来问小树叶的?

  3、复听歌曲,感受担心、害怕的情绪生:妈妈很温柔很小声的问小树叶,好像很伤心师:哦,妈妈担心小树叶会害怕,所以他说的又慢又轻,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树妈妈那样,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轻轻问问小树叶吧,(随音乐朗读歌词,再次感受情绪)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请坐。

  4、学唱第一段(以情带声,提醒学生心里害怕时的声音,声音连贯,优美。)师:树妈妈担心小树叶会害怕,你们也担心小树叶么?(担心)那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小树叶的关心吧!

  (1)师模仿秋风“呼”哼唱旋律一遍,生学唱 注意情绪

  (2)分句学唱,处理难点

  (3)整体演唱

  5、律动第一段音乐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树叶动起来好不好?(好)还记得秋风是怎样吹的么?心里可害怕该怎么表示呢?(生上前创编动作)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张老师请碰铃的小朋友到前面来也给我们一起伴奏。

  (二)学唱歌曲第二节

  1、师范唱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他会害怕吗?听听张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注意张老师的情绪和声音,和前一段有什么不同(师范唱)生:情绪变的欢快了,声音响亮了师:从张老师的演唱中你感觉小树叶他害怕么?生:不害怕

  2、听第二段录音师:小树叶一点也不害怕,他非常的勇敢(引导说出勇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勇敢的小树叶是以怎样的话来回答妈妈的!(歌曲范唱)问:小树叶是怎样回答的?(引导说出“春天还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师:小树叶真是个勇敢、乐观的好孩子呀!你们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么?就让我们像小树叶那样,勇敢的、欢快的唱起来吧!(唱的时候声音跳跃一些)

  3、律动第二段音乐(让学生尝试自己来创编,哪怕是一个动作,勇敢的样子,沙沙的树叶飘落的动作,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把它们的动作组合起来。)师:小树叶真勇敢呀!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小树叶的勇敢?(生创编动作)师:小树叶说他会打扮树妈妈,张老师来当树妈妈,小朋友们是小树叶,你们会做个什么动作来打扮我呢?(生自编,统一动作)沙球的小朋友也一样,当作小树叶沙沙沙,给我们伴奏

  (三)整体演唱。

  1、分角色演唱,老师唱第一段,学生唱第二段,了解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师: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宝宝,这么关心妈妈,妈妈觉得好开心啊!就让我们完整的表现树妈妈和小树叶之间深厚的母子情吧!张老师当树妈妈来领唱第一段,小朋友齐唱第二段,记得唱出欢快跳跃的声音来哦。(提醒两段情绪的变化)。

  2、请一位学生来领唱,下面学生齐唱。师:我还想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领唱,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齐唱,我们来试试。

  3、完整演唱,加上律动。师:你们表演的真棒!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咱们来给它起个适合的名字吧。小树叶

  (四)表现师

  歌曲有了好听的名字,现在我们加上打击乐器,一起完整的来演唱一遍吧!

  (五)游戏“扫落叶”

  (六)拓展师

  秋天到了,外面的世界都发生着变化,不只是树叶变黄落下来,还有很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FLASH《秋天多么美》)师:秋天美不美?你们喜欢秋天么?(喜欢)

  四、小结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美丽的秋天,还认识了一片勇敢的小树叶,你们觉得小树叶可爱吗?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树叶一样,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一切,祝我们的小朋友快乐成长!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声,一起当一片小树叶,跟着张老师飞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吧!律动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8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2、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体验说、演唱、表演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乐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说、演唱、表演相结合。

  教学难点:

  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教学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谁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2、课件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你不想说点什么吗?你对三只小猪是怎么评价的?

  3、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教师:有只大灰狼总想吃这三只小猪,听听音乐中大灰狼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操作: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听音乐,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听出来音乐中大灰狼的形象?音乐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分辨大灰狼的声音,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与分辨不同情绪音乐的能力。】

  二、激情导学。

  1、板书课题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思考:

  面对凶恶的大灰狼,小猪们害怕了吗?他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哪只小猪做得好?

  3、学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师唱下来就可以。

  (2)练一练歌谣。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猪的'歌谣,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语气。边读边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

  (3)学生模仿说与演唱相结合。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三、角色体验。

  比一比,看谁说的语气恰当。

  1、你会模仿猪老大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2、你会模仿猪老二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3、你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一起自编动作并齐读。

  4、读三只小猪的歌谣并齐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不同的声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编,合作表演。

  1、师生共同设计、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演唱、表演的练习。

  3、分四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自我推荐扮演三只小猪,教师适时指导,要求说(配打击乐器)、演唱、表演、相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小猪们盖房子的不同动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体表演能力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五、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春天”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好和短暂。

  2.通过学唱《春天来了》,熟悉这一为世界共同喜爱的旋律。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3.通过看、听、唱、编等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布谷》。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请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新授歌曲《春天来了》。

  1.学生听范唱,回答问题。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首歌,你能听出歌曲的歌颂对象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

  2.用“啦”字哼唱全曲。师: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

  3.教授断音记号

  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唱整首歌曲的歌谱,注意断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舌尖的动作要敏捷轻巧。

  4.唱歌词。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学生思考后知道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再唱一唱。

  5.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在你跟我的琴声唱一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用连音法唱。 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体会情绪,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速度的'变换影响歌曲的情绪,只要符合歌颂的对象,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也可以改变一下速度,让一首歌曲唱出几种味道来。

  6.处理歌曲唱好歌曲。教师:刚才我们用的是连音唱法,要注意有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 学生指出标有跳音的地方不能连起来唱,

  教师:如果进行一下强弱处理歌曲将会更好听,唱唱看哪里强哪里弱?

  7.看书完整的演唱。注意强弱、断音和连音。

  师:用你的声音来营造一个美好的春天吧!

  二、创编旋律

  师:《春天来了》这首歌同学们唱得的真不错,春天姐姐非常高兴(多媒体出现春天姐姐微笑,舞蹈的样子)她还想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出示:你能用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编支春天的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就从“风儿吹,鸟儿唱”开始编吧!

  让我们先看看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你会读吗?

  1.(出示课件:花瓣里的节奏)带领生读节奏。

  2.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春天姐姐听了肯定会很高兴,你能把这些音符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

  3.(出示课件:花瓣里的音符)师范唱几句编好的旋律

  4.分小组交流,讨论,编完后,一起唱一唱

  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更新思维方式,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同学们可真行。这几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连老师都没想到。

  你看,春天姐姐听着同学们创作的旋律越来越高兴了。(出示课件)

  三、全课总结

  踏步走出教室,以《春天来了》作为背景音乐。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重点难点

  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演唱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要求:轻巧、有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新课谜语导入: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二)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

  ↘↗↘↗﹨↗﹨↗

  我的小鼓咚咚咚,

  ××××│×××│

  我的大鼓咚咚咚,

  ××××│×××│

  大鼓响来我跺脚

  ××××│×××│

  小鼓响来我拍肩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7.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例: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小结。

  师: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四、师生音乐再见!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11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十课歌曲《小拜年》。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各地过年民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初步学习传统礼仪。

  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了解中国民俗。

  教学难点: 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扇子、民族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律动、发声练习。

  三、欣赏《晚会》感受乐曲中的重拍子

  四、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锵 咚咚锵

  五、表演《小拜年》

  1、导入:

  (1)、师:像我们这样敲锣打鼓热闹的场面什么时候能见到?

  (过年过节、庆祝)。

  出示“年”

  (2)、师: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你知道的过年的风俗?(贴春联、吃饺子等)老师这还有一些全国各地的年俗,请大家看看。

  播放各地年俗。

  (3)、学习拜年传统礼仪。

  初一清早在家里给长辈拜年要跪下磕头,出门见到熟人等要深作揖,作揖时左手在上表示尊敬。

  (4)、师:过年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过年很有意思,很热闹。听,湖南的小朋友也来给大家拜年了,他们是怎么拜年的呢?大家仔细听。

  播放《小拜年》范唱初步感受,听后回答: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拜年的?

  生:欢快、热烈、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时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子。

  2、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花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3、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4、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跟老师学唱歌谱。

  (3)学生跟琴哼唱歌曲。

  (4)听琴填词。

  (5)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五、创编活动。

  1、学生分组用歌唱、打击乐器、扇子等表现过年的热闹气氛。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编创成果。

  六、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龙咚锵》、《春节序曲》等。

  七、小结下课。

  师: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最后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礼仪预祝听课的老师们新年快乐。

  学生集体向后转作揖,说:预祝老师新年好!再见下课。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 篇12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 相关推荐

【一年级音乐教案参考】相关文章:

《狼》教案参考(通用8篇)10-05

《秋水》教案参考(通用8篇)10-28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04-20

双语活动教案参考范文(精选6篇)03-15

橙子的教案参考内容(通用11篇)04-14

音乐教案(精选11篇)10-09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参考(精选10篇)09-20

《生命离不开水》教案参考(精选5篇)04-28

关于《我是苹果》教案设计的参考(精选12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