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

2022-05-16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

  1.强弱规律

  ⑴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①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能力。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③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常用的方法

  ①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a.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b.单质的还原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减弱。

  c.离子的氧化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增强(铁为Fe2+)。如:Ag+>Hg2+>Fe3+>Cu2+>H+>Fe2+。

  ②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判断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 F2>Cl2>Br2>I2>S;

  还原性 S2— > I— > Br— > Cl— > F—。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反应条件或剧烈程度来判断

  a.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b.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c.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根据浓盐酸分别与KMnO4、MnO2、O2反应的条件分别为常温、加热、催化剂并加热,由反应条件可以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顺序为KMnO4 > MnO2 > O2。

  d.不同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现象越剧烈,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钠和钾分别与水反应时,钾更剧烈,所以还原性:K > Na

  ④根据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a.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b.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⑤某些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外界条件有关

  a.温度: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热的浓硫酸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b.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c.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2.相等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相等。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先后规律: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氧化剂)先把氧化性(还原性)强的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或氧化)。如把Cl2通入到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然后才氧化Br—。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大小顺序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各种物质的性质总结05-16

高中化学常考物质的颜色和形态总结06-01

一年级位置与顺序的知识点归纳07-21

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的知识点归纳07-03

物态变化归纳总结01-04

华山旅游总结归纳06-22

典型病例的归纳总结06-23

函数必考性质总结归纳06-07

二年级数学习题常见易错题归纳07-03

总结煎饼的常见做法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