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教学反思
关于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按照这一要求,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思路。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
小组讨论,首先要摆正探究学习中教师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教师要适时的“显”和“隐”,所谓“显”,就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适时加以点拨。所谓“隐”,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主动性发挥时,心甘情愿的让出“表演”舞台,敢于让学生自己探究创造。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有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有时要故作不知,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次,是让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目前,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问题或困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也应让学生参与。但从我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往往要按我设计的问题来参与讨论,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来进行。现代教学要求我们从教师主观、武断地控制教学节奏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习过程则是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过程,例如教学《峨眉道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提出许多疑问:为什么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为什么会感到愧疚等等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疑惑而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急需要有人帮助解惑,而我这时往往就充当这个“解惑人”,武断、主观的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致于教学效果欠佳,类似这些能深入到课堂内容深处,句子含义深刻,突出文章主题方面的问题,理应成为课堂学习中的讨论题,同时,正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而更能吸引学生去主动探究。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质疑的引导,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有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必将更加活跃,他们会和老师一起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他们的主体作用就会真正得到发挥。
二、关于把握讨论的恰当时机
为了使合作、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并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一般说来,在以下几种情况时比较适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一是在知识理解的关键处,即课文重点、难点处。二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或在相似的段落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归纳学法,然后运用学法指导学生自学,得出结论。三是在遇到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处,即课文的发散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散学生思维,力求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而我在教学中,经常性的滥用讨论教学,一些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这就使讨论、探究失去了意义。比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学生仅读了几记遍书,我便让学生讨论理解诗意,这是很不科学的。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还没有形成之前,他拿什么去讨论?仔细琢磨,应该让学生对照注释,查找资料理解大意之后,若有疑难再进行小组讨论,效果必定会好些。
三、关于讨论的时间及形式
我的教学中有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探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便很快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许多课堂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出现以上现象有其原因,如时间的不充足直接制约课堂探究学习的深入展开。而事实上,既然组织了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就应想方设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就只会流于形式了。而对探究学习的形式,我想不外乎有:全班探究、小组探究、同桌探究、好朋友或同观念探究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鼓励那些不爱发言或不敢发言的同学多说,同时允许探究出现不同结果,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百花齐放。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积极、合理、适时的运用探究学习,由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才能变“学会”为“会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 相关推荐
【小组讨论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