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的心得体会

2024-06-20

有关审计工作的心得体会

  篇一:审计工作心得

  转眼间从事财务审计工作三年了,既漫长又短暂。当我感慨时间转瞬即逝的时候,回想三年的经历又有着数不清的故事。非常感谢曾经带我做项目的审计经理,都是我的恩师,这是我走出大学后得到的最大财富。现在我就仅有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

  财务审计是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单是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语言交流能力、人员协调能力、辩证逻辑分析能力、行业趋势以及经济形式的分析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全靠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1、原来没有的业务凭空捏造(虚假收入、收益等)

  2、业务真实但会计处理有误(藏利润、成本等)

  3、有业务而不记录(账外物资等)

  所有的财务报表错报漏报均是这三类中的某一个,或者混合使用。我就按顺序逐一介绍一下。

  审计风险1我简称为“无中生有”。这是三种风险里最可怕的,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是最高的。我知道跳水比赛每个动作都有难度系数,目前我见到最高是3.8这个值,那么对付“无中生有”这类风险需要的难度系数应该是7.6。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无中生有”包含两个分支:

  1.1判断哪些业务可能是无中生有;1.2是证明它们是无中生有。我将其定位为高难度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这类风险所涉及的业务对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阴谋。既然是阴谋,可想而知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查不出来漏洞的。假如一个企业存在无中生有现象,那么我们查看的原始单据可能是伪造的,合同可能是假的,发函询证也都串通一气,因此这是一个高智商对抗“游戏”。

  先说一下1.1这个分支,该环节的判断可不是凭感觉,因为一旦错了,损失的是耗费相当大的资源来证明这个结论,也就是1.2环节。我们的审计工作可不是爱迪生做灯丝实验那样,证明这个假设错误也是成功,爱迪生有的是时间换N种材料实验,而我们需要的是在现有时间内找到无中生有业务,找不到就是审计失败。因此1.1的判断至关重要。

  再解释一下1.2环节,前面我说过1.2环节的证明不是传统方法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被审计公司会对我们惯用的手法予以防备,显然再走老路必然会落入圈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计可施了。这里需要审计人员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授予3.8的难度系数不为过。那么到底如何证明呢,其实还是有方法的。由于我资历尚浅,姑且和大家探讨一下我的一种思路。任何一种谎言与阴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总是在人们的常规思路上掩饰的完美无瑕,却总会在不起眼的地方露出马脚。问题的关键就是审计人员如何找到这个不起眼的漏洞,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逻辑学给了我们这把钥匙。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我们只需掌握传统逻辑就足够了。再把目光回到我们1.1环节得出的判断上,1.2中我们首先需要对1.1的判断得出N种逻辑推理。任何一种现象的发生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能够尽可能多的分析出这些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然后与现实中的情况核对,如果截然相反,恭喜你已经找到狐狸尾巴了。

  譬如一个企业收入比去年增加很多,我们怀疑有虚假成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收入增长可能有哪些连锁反应。这里有个秘笈,就是尽量分析出间接相关的连锁反应。

  (1)这个企业的人员工资与去年相比须有较大提高。因为收入大额增加必然会使工人的工作量增大,才能得到更大的产出,才有可能被销售出去。那么事实上工资是否有较大增长呢,如果没有的话工人一定有怨言,不妨去找工人做个访谈来证实一下。

  (2)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需要运费,那么运费一定会有相应的增长,不妨核对一下运费实际数并追查一下原始单据和相应的银行对账单。

  (3)还会有许多间接相关的可能,需要审计的人员的逻辑推理与辩证,我相信这个证明过程就会明朗了。

  对于审计风险1(包含1.1和1.2)的内容在07年的审计准则中大量引入了重视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导向审计。当然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更广,它不旦包含如何识别无中生有风险,还包括判断审计重点在风险类别1、2和3的哪个层面上。

  审计风险2是我们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最常发现的问题,也是工作经验较少的朋友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同仁们。可以说这是会计理论知识层面的问题,很多人

  因为没有较强的会计功底而对它望而却步,其实大可不必,要想解决掉它也是有捷径的。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审计风险2应该关注的重点。

  先与朋友们探讨一下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譬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每学一个单元讲一个语法点,从初中到大学贯穿始末。然后学生脑子里一头雾水,似乎语法有成千上万条。但经过专业的语法老师的归纳串讲后却变得通俗易懂,按照词性(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等等分别讲解,从整体了解局部,从常规认识特例。原来语法完全可以两天学完。那么会计呢,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很多人曾一度受课本的影响而走进误区。所有的教材几乎都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科目顺序逐个讲解,学完后都被教材中所述的上百种业务分录搞得晕头转向。在遇到一向业务后我们所想到的不外乎是书上哪个地方有这个例子,借贷方各自应该是什么科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完全被束缚在教材上了。因为现实中有很多业务是教材上没有的,不是因为这种业务太新颖、太特殊以至于没有予以规范,而是因为教材不屑得归纳。

  例如这样一个分录: Dr: 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 1,000.00 $

  Cr: 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 1,000.00 $

  请问朋友们会如何理解呢?我想书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出处,但类似于这样的分录却广泛的存在于被审计公司的财务处理中。如果我们已被书本束缚的话,在碰到这类情况时就会被客户的老会计忽悠的晕头转向。针对上面例子的分录可能会是以下的情况:

  a. 客户做的重分类调整;

  b. 客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清单上有同一公司,从而引起的对冲;

  c. 客户隐藏成本费用,将其暂时放入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

  d. 客户隐藏收入,将其暂时放入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

  对于a和b的情况是正常的,由于难度系数太低,因此教材中不讲了,我也不再啰嗦。但如果是c和d的情况就出问题了,因此企业就是通过这些小得不起眼的分录达到了粉饰其财务报表的目的。

  言归正传,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以应对这些问题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习会计处理的精髓。对于会计学的精髓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2.1 借方发生额不是资产就是成本费用,贷方发生额不是负债就是收入。这是在不考虑调账、冲销以及结转分录的基础上所反应的真实经济实质。当然这条大家再清楚不过了,但往往最熟悉的东西却是容易被我们淡忘的。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不仅需要知道2.1这条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更需要学会利用2.1的变型——资产与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负债与收入物划分是否合理。在任何一项业务的会计记录中都会涉及这个问题。被审计公司也正是利用故意划分错误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前面列举的例子中的c和d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如何在没有高深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去发现这些审计风险呢,方法很简单,抓住这项业务的实质。只有我认识到了这项业务的经济实质,是费用还是资产,是负债还是收入就会迎刃而解。不妨拿资产和费用来说,所谓费用就是归属于当期的费用,换句话说它的支出是为了换取当期的收益,对以后没有直接影响。而资产的支出则能够换取以后多期的收益。 说到这里我需要对资产重新下个定义。通常我们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时总是立足于它的来源和特征。比如我们给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有固定价值且可以可靠计量的有形资产。这样的定义的好处是很直观,但却不利于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我们对固定资产按照它的归宿来下定义,可以这样来定义:有待日后费用化的经济支出。这样一来固定资产存在的价值才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不仅是固定资产,所有资产的真实用途都属于这个范畴。存货的减少相应的结转了成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少是因为折旧的计提记入了相应成本,货币资金和往来款的减少除了归还负债都是因为支付了相应成本费用。投资的减少也会因转让后记入相应成本。因此把握住了这个划分规则后再来认识一项业务的经济实质,再加上我们的分析,被审计再打这张“乱划分”牌就不管用了。

  2.2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权责发生制、重要性、谨慎性、一贯性原则。

  说起这四个基本原则就好比英语学习中的语法一样。所有业务的分录设计都是围绕它们来规范的。通常我们总是在埋头学习每一项业务应该如何借贷,业务成百上千,岂不是越学头越大。但如果回过头想想,我们学习的每一笔业务都是在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会计学的基本原理。那么我们的会计教材完全可以只分四章,即第一章权责发生制、第二章重要性、第三章

  谨慎性和第四章一贯性原则,然后只需把书上的业务按照这四项原则重新归类。我想这样的教材会更容易我们举一反三,更快的掌握所有业务。

  对于审计风险2我也只能归纳这么多了。总体来说它容易掌握,只是通常会把刚入行的朋友们困惑一把。但只要抓住了会计的这两条精髓还是能在比较快的时间内拿下这一关的。 审计风险3又回到了审计学的层面上。这个风险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3.1被审计公司故意不记录,蓄意隐瞒;3.2由于工作疏忽或者业务量太大没有来得及记录。

  如果是3.1的情况,就类似于审计风险1操作方法。审计风险1我称之为无中生有,那么3.1恰恰相反就是有中生无了。事物总是有正有反,好比有了九阳真经就必然会生出个九阴真经。如果真的是3.1有中生无这种情形的话,也是相当不容易对付的,方法同审计风险1,只不过是逆其道而行之罢了。

  如果是3.2的情况,这就很简单了,只需要按照审计学所说的从原始资料追查到记账凭证就可以发现此类审计风险。

  这就是我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一点心得体会,由于经验过少,只是笼统介绍一下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人常说老会计很吃香,就像老中医似的,那么我认为老审计人员也是这样的。这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职业,我相信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是不需要看凭证的,他只需将财务报表做个多种对比分析,逻辑分析,再结合经济形式、背景资料就可以得出审计结论了。老中医不就是观其色、听其声、把其脉便知病矣。要想成为这种境界需要我们阅历无数,不断钻研,我相信我们这批入行不久的80后们,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沿着前辈们的足迹还会再创辉煌!

  篇二:审计工作心得体会

  踏入审计的大门,不知不觉快二年多了。回想刚刚走上这个岗位时,心里着实有点儿忐忑不安,我这个在财会岗位工作近二十年的“老会计”,不知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经过二年多来的学习与工作实践,我当初的担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渐淡化。记得第一次去搞一个专项审计项目,面对一大堆的凭证和帐簿,我茫然了:总账与明细账总金额相符,资产负债表平衡得好好的。那该从哪里去找破绽呢?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通过反复查阅有关被审计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则》等资料凭证,我发现一笔四万多元的资金该做专项资金收入,而被审计单位却把这笔资金隐藏在“暂存款”科目中。经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确是想隐瞒这笔资金以弥补单位经费不足。我们追回了这笔资金,将其归回原渠道并让其调整有关会计科目,做到专款专用。

  通过这次的审计实战操作,我查到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对审计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审计工作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过去的记账、算帐、报账的层面上,而是更高层次的经济监督管理;从事审计工作,不仅要有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有关的法律、政策法规,还应当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专业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

  审计工作是辛苦的。审计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每审一个项目,先要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看帐、翻阅凭证,以便寻找问题的蜘丝马迹;甚至晚上睡在床上还要为白天的工作而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有时为了查找一个证据,顶着烈日,不畏路途遥远、磨破脚,回到单位,还要整理一大堆材料,写审计报告。为了写好一个审计报告,需要反复推敲,查阅大量资料,修改好几遍直到材料立卷、归档。

  审计工作肩负的责任重大,稍不留神,贪赃枉法分子就会从你的眼皮底下逃窜,国家利益就要受到侵蚀。而这些,只有靠平时工作的细致、业务的精湛、工作的责任心、不间断的学习,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记得保尔.柯察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想我应该带着这样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度过一段充实的、美丽的审计人生。

  篇三:审计人员工作心得体会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审计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会议精神,一如既往地贯彻和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学校教育工作为中心,结合内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我校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学校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全年共开展各项审计40xxxx项,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在深化学校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真正起到了"经济卫士"和"参谋助手"的作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校审计处被评为2002年度新乡市内审工作先进单位,两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一.基础建设

  2018年是我校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校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xxxx(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校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校后勤集*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校经验,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校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校校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体利益而致学校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校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校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参与各项招投标工程及政府采购

  随着学校改革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及学校物资采购工作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物资采购工作,审计处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共参与招投标项目及物资采购项目11xxxx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5xxxx份,涉及金额近千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3xxxx万元,规范了学校物资采购行为,维护了学校的经济利益。

  六.具体审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好内审工作,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审计工作深入的开展。

  1.开展决算审计2项,通过对200*年度学校财务决算和工会经费决算情况进行审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预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篇四:事务所审计工作心得

  转眼间从事财务审计工作四年了,既漫长又短暂。当我感慨时间转瞬即逝的时候,回想三年的经历又有着数不清的故事。非常感谢曾经带我做项目的审计经理,都是我的恩师,这是我走出大学后得到的最大财富。现在我就仅有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

  财务审计是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它需要的不单是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语言交流能力、人员协调能力、辩证逻辑分析能力、行业趋势以及经济形式的分析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全靠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1、原来没有的业务凭空捏造(虚假收入、收益等)

  2、业务真实但会计处理有误(藏利润、成本等)

  3、有业务而不记录(账外物资等)

  所有的财务报表错报漏报均是这三类中的某一个,或者混合使用。我就按顺序逐一介绍一下。

  审计风险1我简称为“无中生有”。这是三种风险里最可怕的,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是最高的。我知道跳水比赛每个动作都有难度系数,目前我见到最高是

  3.8这个值,那么对付“无中生有”这类风险需要的难度系数应该是7.6。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无中生有”包含两个分支:

  1.1判断哪些业务可能是无中生有;1.2是证明它们是无中生有。我将其定位为高难度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这类风险所涉及的业务对象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阴谋。既然是阴谋,可想而知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查不出来漏洞的。假如一个企业存在无中生有现象,那么我们查看的原始单据可能是伪造的,合同可能是假的,发函询证也都串通一气,因此这是一个高智商对抗“游戏”。 先说一下1.1这个分支,该环节的判断可不是凭感觉,因为一旦错了,损失的是耗费相当大的资源来证明这个结论,也就是1.2环节。我们的审计工作可不是爱迪生做灯丝实验那样,证明这个假设错误也是成功,爱迪生有的是时间换N种材料实验,而我们需要的是在现有时间内找到无中生有业务,找不到就是审计失败。因此1.1的判断至关重要。

  再解释一下1.2环节,前面我说过1.2环节的证明不是传统方法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被审计公司会对我们惯用的手法予以防备,显然再走老路必然会落入圈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计可施了。这里需要审计人员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授予3.8的难度系数不为过。那么到底如何证明呢,其实还是有方法的。由于我资历尚浅,姑且和大家探讨一下我的一种思路。任何一种谎言与阴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它总是在人们的常规思路上掩饰的完美无瑕,却

  总会在不起眼的地方露出马脚。问题的关键就是审计人员如何找到这个不起眼的漏洞,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逻辑学给了我们这把钥匙。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我们只需掌握传统逻辑就足够了。再把目光回到我们1.1环节得出的判断上,在1.2中我们首先需要对1.1的判断得出N种逻辑推理。任何一种现象的发生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能够尽可能多的分析出这些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然后与现实中的情况核对,如果截然相反,恭喜你已经找到狐狸尾巴了。

  譬如一个企业收入比去年增加很多,我们怀疑有虚假成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收入增长可能有哪些连锁反应。这里有个秘笈,就是尽量分析出间接相关的连锁反应。(1)这个企业的人员工资与去年相比须有较大提高。因为收入大额增加必然会使工人的工作量增大,才能得到更大的产出,才有可能被销售出去。那么事实上工资是否有较大增长呢,如果没有的话工人一定有怨言,不妨去找工人做个访谈来证实一下。(2)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需要运费,那么运费一定会有相应的增长,不妨核对一下运费实际数并追查一下原始单据和相应的银行对账单。(3)、(4)??还会有许多间接相关的可能,需要审计的人员的逻辑推理与辩证,我相信这个证明过程就会明朗了。

  对于审计风险1(包含1.1和1.2)的内容在07年的审计准则中大量引入了重视程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导向审计。当然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更广,它不旦包含如何识别无中生有风险,还包括判断审计重点在风险类别1、2和3的哪个层面上。

  审计风险2是我们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最常发现的问题,也是工作经验较少的朋友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同仁们。可以说这是会计理论知识层面的问题,很多人因为没有较强的会计功底而对它望而却步,其实大可不必,要想解决掉它也是有捷径的。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审计风险2应该关注的重点。 先与朋友们探讨一下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譬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每学一个单元讲一个语法点,从初中到大学贯穿始末。然后学生脑子里一头雾水,似乎语法有成千上万条。但经过专业的语法老师的归纳串讲后却变得通俗易懂,按照词性(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等等分别讲解,从整体了解局部,从常规认识特例。原来语法完全可以两天学完。那么会计呢,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很多人曾一度受课本的影响而走进误区。所有的教材几乎都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科目顺序逐个讲解,学完后都被教材中所述的上百种业务分录搞得晕头转向。在遇到一向业务后我们所想到的不外乎是书上哪个地方有这个例子,借贷方各自应该是什么科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完全被束缚在教材上了。因为现实中有很多业务是教材上没有的,不是因为这种业务太新颖、太特殊以至于没有予以规范,而是因为教材不屑得归纳。

  例如这样一个分录: Dr: 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 1,000.00 $ Cr: 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 1,000.00 $

  请问朋友们会如何理解呢?我想书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出处,但类似于这样的分录却广泛的存在于被审计公司的财务处理中。如果我们已被书本束缚的话,在碰到这类情况时就会被客户的老会计忽悠的晕头转向。针对上面例子的分录可能会是以下的情况:

  a. 客户做的重分类调整;

  b. 客户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清单上有同一公司,从而引起的对冲; c. 客户隐藏成本费用,将其暂时放入应收账款or其他应收款;

  d. 客户隐藏收入,将其暂时放入应付账款or其他应付款。

  对于a和b的情况是正常的,由于难度系数太低,因此教材中不讲了,我也不再啰嗦。但如果是c和d的情况就出问题了,因此企业就是通过这些小得不起眼的分录达到了粉饰其财务报表的目的。

  言归正传,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会计知识以应对这些问题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习会计处理的精髓。对于会计学的精髓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2.1借方发生额不是资产就是成本费用,贷方发生额不是负债就是收入。这是在不考虑调账、冲销以及结转分录的基础上所反应的真实经济实质。当然这条大家再清楚不过了,但往往最熟悉的东西却是容易被我们淡忘的。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我们不仅需要知道2.1这条真理,在我们的工作中更需要学会利用2.1的变型——资产与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负债与收入物划分是否合理。在任何一项业务的会计记录中都会涉及这个问题。被审计公司也正是利用故意划分错误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前面列举的例子中的c和d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如何在没有高深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去发现这些审计风险呢,方法很简单,抓住这项业务的实质。只有我认识到了这项业务的经济实质,是费用还是资产,是负债还是收入就会迎刃而解。不妨拿资产和费用来说,所谓费用就是归属于当期的费用,换句话说它的支出是为了换取当期的收益,对以后没有直接影响。而资产的支出则能够换取以后多期的收益。

  说到这里我需要对资产重新下个定义。通常我们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时总是立足于它的来源和特征。比如我们给固定资产是这样定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有固定价值且可以可靠计量的有形资产。这样的定义的好处是很直观,但却不利于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我们对固定资产按照它的归宿来下定义,可以这样来定义:有待日后费用化的经济支出。这样一来固定资产存在的价值才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不仅是固定资产,所有资产的真实用途都属于这个范畴。存货的减少相应的结转了成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少是因为折旧的计提记入了相应成本,货币资金和往来款的减少除了归还负债都是因为支付了相应成本费用。投资的减少也会因转让后记入相应成本。因此把握住了这个划分规则后再来认识一项业务的经济实质,再加上我们的分析,被审计再打这张“乱划分”牌就不管用了。

  2.2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权责发生制、重要性、谨慎性、一贯性原则。

  说起这四个基本原则就好比英语学习中的语法一样。所有业务的分录设计都是围绕它们来规范的。通常我们总是在埋头学习每一项业务应该如何借贷,业务成百上千,岂不是越学头越大。但如果回过头想想,我们学习的每一笔业务都是在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会计学的基本原理。那么我们的会计教材完全可以只分四章,即第一章权责发生制、第二章重要性、第三章谨慎性和第四章一贯性原则,然后只需把书上的业务按照这四项原则重新归类。我想这样的教材会更容易我们举一反三,更快的掌握所有业务。

  对于审计风险2我也只能归纳这么多了。总体来说它容易掌握,只是通常会把刚入行的朋友们困惑一把。但只要抓住了会计的这两条精髓还是能在比较快的时间内拿下这一关的。

  审计风险3又回到了审计学的层面上。这个风险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3.1被审计公司故意不记录,蓄意隐瞒;3.2由于工作疏忽或者业务量太大没有来得及记录。

  如果是3.1的情况,就类似于审计风险1操作方法。审计风险1我称之为无中生有,那么3.1恰恰相反就是有中生无了。事物总是有正有反,好比有了九阳真经就必然会生出个九阴真经。如果真的是3.1有中生无这种情形的话,也是相当不容易对付的,方法同审计风险1,只不过是逆其道而行之罢了。

  如果是3.2的情况,这就很简单了,只需要按照审计学所说的从原始资料追查到记账凭证就可以发现此类审计风险。

  这就是我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一点心得体会,由于经验过少,只是笼统介绍一下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人常说老会计很吃香,就像老中医似的,那么我认为老审计人员也是这样的。这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职业,我相信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是不需要看凭证的,他只需将财务报表做个多种对比分析,逻辑分析,再结合经济形式、背景资料就可以得出审计结论了。老中医不就是观其色、听其声、把其脉便知病矣。要想成为这种境界需要我们阅历无数,不断钻研,我相信我们这批入行不久的80后们,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沿着前辈们的足迹还会再创辉煌!

  篇五:审计干部工作心得体会

  人的不断成长,是因为能不断认识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善待自我。我们审计干部要实现这四个自我,应当胸存“五颗心”。

  一是要有责任之心。我们每个人在家庭、单位、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家庭中要对家庭负责,不要做负心人,构建和谐家庭;在单位上要对自己承担岗位职责负责,不能做不负责任的人;在社会上,要负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责任,不应做违背社会责任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会被人看不起、遭人鄙视的。我们在工作中,岗位与责任同在,权力和义务并行。“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每个人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我们从事审计监督工作,《宪法》和《审计法》赋予了崇高的职责,寄托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要把我们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熔入到我们各自平凡的工作中,要十分珍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并以此来追求我们工作和事业的卓越。

  二是要有平常之二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就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对个人名利得失的态度,是判断一个人如何看待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检验。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审计干部,要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后面,要经受住考验。在名利面前心不为之动,手不为之伸,得到组织上的表彰和奖励时,不骄不纵,谦虚谨慎;在经济利益面前,不贪不占,守住底线。同时,应常怀一颗平常之心,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和失败,正确对待自己的成长进步,正确对待他人的进步和成功,炼就“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的境界。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平安是最大的快乐,乐观是最宝贵的财富。

  三是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一种心怀神圣的尊敬和惶恐。中国古代的人敬畏天地、神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今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追求理想的社会,但是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必须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职责、敬畏人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敬畏法纪就是奉公守法,不做超越法纪之事,要“知足并不知足,有为并不有为”,常走“斑马线”,莫碰“高压线”。自觉做到学法、懂法、知法、信法、守法而执法,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审计,依法从政,不能有任何超越法律、规避法律的侥幸心理,更不能利用手中的审计权力谋取私利。“畏法度者最快乐”,一个人心中有了法度,生成敬畏之心,便不会做狂悖的事,不会做违背法律、危害他人的事,自己的良心安稳,才会充分享受自由的快乐。

  四是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审计干部,感恩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洁,不蒙世俗之尘,增强人格力量。我们除了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外,还应当感谢组织的培养之恩,时代的惠顾之恩。我们每个干部的

  成长进步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同样不可缺少。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应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是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个人的力量再大,离开了组织这个集体也是极其有限的。我们感恩组织,就要真心诚意地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地履行工作职责,任劳任怨地做好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重托。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了建功立业、脱颖而出的机会。感恩时代,就应当怀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怀着一种历史选择的责任感、使命感,恪尽职守,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是要有仁爱之心。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要懂得欣赏他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级、朋友,都有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地方。“看人长处,可以相处”。许多事实证明,发自内心的欣赏比劈头盖脸的训斥更管用。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他人,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学会欣赏他人,用宽容代替苛求,用鼓励代替指责,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份温馨,我们的机关就会多一份和谐。

  • 相关推荐

【审计工作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审计工作年计划07-27

观看镜鉴的心得体会07-24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4-19

关于好家风的心得体会07-24

民生心得体会(精选13篇)06-15

三比三看的心得体会03-02

参观公司心得体会范文01-28

狱警军训心得体会201807-24

店长心得体会(精选12篇)08-05

观影片《焦裕禄》的心得体会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