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

2022-06-26

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四篇

  篇一: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

  班会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为充分发挥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本学期,我校对班会课实行课程化管理。依据学期初德育工作计划,学校要求班主任按月围绕学校主题和班级实际情况,并结合当月有教育意义的日子,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主题班会,并且以课程的形式展开。十月份,我校派出出班主任代表参加了晋源区教委组织的“班会课程化”学习,并在本校对其他班主任进行了二级培训。根据会镇教委安排,我校在11月份,开展了全校班会公开课活动。以五年级为龙头,对每一个班级的班会课进行了公开听评课。其中,五年级的“我们讲节约”;六年级的“环保与我同行”;四年级的“感恩父母”,受到了全校班主任的一致好评。

  五年级主题班会

  趣味的表演

  六年级主题班会

  六年级 环保从我做起

  四年级感恩主题班会

  听课期间,学校领导深入班级,听取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及其他教师也积极前来观摩学习。主题班会使学生直接参与了主题活动,突出了学生参与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促进了学生正确科学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集体主义情感的形成。

  “班会课程化”展示观摩活动巩固了班会这个德育的主阵地,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展示了班主任的工作素质和班级的集体风貌,加强了班与班之间的德育活动交流,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篇二: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

  为了进一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班会 在素质教育和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太原市班会课程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班会课程化方案。

  一、 目标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平台,班级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班队会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和重要阵地。小学阶段让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一、选择主题

  根据太原市班会课程化评估标准制定班会课程化计划。

  1.由于学生年龄差异,认识理解也存在差异,班队会内容需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班队会主题。

  一、二年级可根据班级实际在班会课程教学指南第一章、节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三、四年级可根据班级实际在班会课程教学指南第二章、节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五、六年级可根据班级实际在班会课程教学指南第三章、节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2.结合班级实际在班队会活动中及时地、有机地渗透班队会课程教学指南中节日系列主题。

  二、班会课程会教学要求

  1.每周一节班(队)会,班会、队会隔周进行。

  2.做好班会课程化手册记录。

  3.大队部、教导处每月对各班班队会课程化手册进行检查记录。

  三、班会课程化手册的操作方法

  1.班主任做好班(队)会课程化计划。

  2.班(队)会课程化教学设计:

  中、高年级班会课程化手册、教师指导由学生记录。详细参考班会课程化教学设计范例

  低年级,班主任辅助作好记录,可插入学生准备的小资料粘贴在预案设计中。详细参考班会课程化教学设计范例

  四、班会课程化考核

  1.班会课程化按原则每周一次,班会、队会隔周开展,(特殊情况除外)。数量 以班队会课程化手册进行检查记录为准。

  2.结合班会课程化评估标准及实际情况对班队会记录评估。

  3.考核结果根据检查记录与评估与年终绩效挂钩,作为其中一项内容。

  篇三: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

  一、为了进一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班会在素质教育和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推进班会课程化计划: 加强道德品质培养与学生身心发展、认识发展、人格发展。

  1、在以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关注教育的整体性,因而要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德育课程加大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力度,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加强德育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整合;

  3、建立新型的德育课程教材体系,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办学特色,融合校园文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提高德育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4、在实施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班会课的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

  1、班会课不能是归纳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工作,然后再布置下一周的工作。

  2、以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主题班会可以以当前时政为题,以学生热点问题为题,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寓教于乐。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班会课的组织者应该具有“全民性”

  1、班会课不应该全是班主任来上

  2、科任老师教育也要参与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

  假如我们能在恰当的时机把班会课“送”给“需要”的科任老师上,就可取得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学生觉得你们之间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所说的话可信度更高,所做的事更像是真心帮忙,就会用心感悟你的一言一行。要知道,解除心理戒备是打开被教育者心扉,进行心理工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认为你并不是在利己思想的支配下,才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会产生与班主任不一样的感觉,觉得你是在做“份外”的事,你是“好人”。那么你以后的课,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很认真的听,你这科的作业就有可以很认真的完成。道理很简单,当学生对你的良苦用心与有益教诲有了感激之情后,他们就会觉得不念好这一科就对不起该科老师。

  3、班会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

  四、班会课的时间应该具有灵活性

  1、班会课不应该是问题汇总课,更不应该是积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算账课”。首先,现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积累一周,在量上说是很大的,集中教育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一下子涌出这么多问题,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是一个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应该化整为零,以天为单位,甚至以节为单位,做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掉。

  2、集中教育不具备时效性,有些问题应该是当场解决比较好,过后就不一定具有教育意义了。特别对错误的指正,等过了一周,当事人可能已经忘记了细节,或者忘记错在哪里了。更糟糕的是,因为你没有及时纠正这类错误,学生把它当作一种默认或者姑息,而“泡制”出第二个、第三个同类错误。

  3、把德育渗透于每一节教学课堂,每一次实践活动,则是德育工作载体的具体化,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时有、处处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一种思想工作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每一处的感觉,而没有班会课就是“说教课”、“自习课”的感觉。

  篇四: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四

  主题班会是高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思政工作者管理班级的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而当前的高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着自由化、形式主义倾向,主题内容不具体、没有中心思想、缺乏特色,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主题班会思政工作班级管理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思政工作者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班会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思政工作者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提高对主题班会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其自立自强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达到建设和谐班级体的目的,从而可以发扬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一、高校主题班会的现实状况

  俗话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而主题班会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手段之一,但高校主题班会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对主题班会的忽视

  现在的众多高校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扩大招收各个行业的学生,高校在提高学生数量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对自身素质建设和文化修养的要求。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也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建设的计划当中,但也只是做些表面文章,口头上说说而已,同时高校在对主题班会的落实上也缺乏任何的制度保障,所以高校从没有真正的把这个主题班会在校园中开展实施下去。

  2.思政工作者对主题班会的不重视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思政工作者教学任务繁重,对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将班级问题处理好即可,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召开主题班会,纵使召开也只是走形式、走过场而已,使主题班会失去了整体的规划,因而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讲的尴尬局面,使所要想达到的效果和教育目的相差甚远。又或者是主题班会成为思政工作者对学生的训斥课,思政工作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批评和指责,使整个主题班会失去了它的意义。

  3.高校学生自身对主题班会的排斥

  由于高校部分新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从那个培养少说话、多学习,不在乎表达才能、只注重学习能力的压抑氛围中解脱出来,认为

  自己和这个班集体无关,自己也不想听从别人的建议,也没有必要为此做出任何的改变。从而就出现了思政工作者在台上讲到慷慨激昂、滔滔不绝,而下面的学生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在下面玩手机、看课外书,甚至和其他同学聊天打闹,影响主题班会的顺利开展,使其最后的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二、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出发点

  高校整体联动,把主题班会像课程一样排入到学生的课程表当中,统一安排主题班会,通过课程化如何上好班会课,特别是如何能够很好的结合学生特点、学生思想动态、学校工作重点等方面的要求,提升班会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对高校管理学生有利

  为了促进高校学风思想建设的顺利进行,丰富校园文化,及时有效的将高校指导思想灌输给学生,高校可以借助主题班会这个有效的平台引导学生,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系统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来弥补高校素质教育的不足。

  2.对思政工作者的督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主题班会就是教育学生的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思政工作者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化,同时再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校级或年级的主题班会交流会和优秀主题班会的评选活动,或者是把主题班会的考核结果与年终班级奖励结果挂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杜绝了思政工作者应付差事做法的出现,更是激发和提高了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对高校学生的引导作用

  大学是一篇唯美的乐章,如何奏响这篇乐章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面前的问题。在大学里,学生们大多以班级、寝室为单位活动,而班会课程化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彼此之间的了解,对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是有利的。其次,通过课程化的主题班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进一步的思考,并制订一个清晰地人生计划,引导高校学生有计划、有意义、充实的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4.对思政工作者成长有利

  高校一部分思政工作者由于学生和行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上课,所以晋职称的基本课时成了问题。而主题班会课程化一方面规范了主题班会、同时又使课时得到解决,使思政工作者无后顾之忧,不用为课时东拼西凑的找课上,分散精力,不利于思政工作者专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建议

  1.实施主题班会课程化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高校除了在教学课程上保证主题班会的时间,还要思政工作者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上坚持科学性原则,针对高校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应设计出不同的班会主题,围绕班会主题科学性的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使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层次性,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达到教育性目的。因为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灵魂,每一个主题班会都应该有它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为了能够贯彻这项原则,思政工作者还要结合时事政策,适时地开展活动,使班会紧扣时代的脉搏,增强教育效果。同时主题班会的呈现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或讲述聆听,或研讨辩论,或表演品评。总之,实话实说,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使学生喜欢上主题班会。

  2.加强主题班会课程化的管理

  主题班会课程化的管理可分为思政工作者的管理和班委的管理两个层面,以学生为主,思政工作者为辅,思政工作者统一规划后,可交予班委发动学生主动选取主题,创新设计预案,甚至交由他们主持运行。在这个主题班会的策划主持过程中,即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又是锻炼他们综合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时候。在这个主题班会期间,思政工作者也应该做到始终到位,不缺席,同时在主题班会上把关,在资料上加以完善,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中去,只有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参与,高校主题班会才能健康的开展下去。

  总之,主题班会课程化可以切实提高主题班会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解决高校主题班会存在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玉珍.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作用.

  [2]赵学坤.积极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3]窦鑫,郝素珍,宋天富.如何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

  [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

  [5]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 相关推荐

【小学班会课程化总结】相关文章:

离散数学课程总结范文03-13

班会总结300字(通用9篇)04-01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精选8篇)06-21

《枣核》的课程教学反思(精选9篇)07-03

青春飞扬梦想起航班会总结优秀范文(精选11篇)11-08

《牛郎织女》课程教案设计(精选11篇)10-18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精选16篇)03-24

新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09-08

关于小学作文方法的总结09-14

网格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