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2024-10-21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导学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中国说》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1

  导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 、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3、体会排比句和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导学重点:

  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学难点:

  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导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二、检查预学情况,朗读熟悉课文

  1、朗读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明晰句子的节奏

  3、板书句子翻译

  三、 朗读探究课文

  方法:逐段朗读探究法

  (一) 学习第一段

  1、找到中心句并翻译。

  2、明确此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思考:是怎样提出的?

  3、小结: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二段:论证老年与少年的不同性格,(并以此比拟国之老少。)

  括号内容较难概括,需引导学生找关键句理解

  2、 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

  老年人 常思既往 留恋心 保守 永旧

  照例 如 夕照 瘠牛

  多忧虑 灰心 怯懦 苟且 灭世界

  常厌事 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 常思将来 希望心 进取 日新

  破格 如 朝阳

  好行乐 盛气 豪壮 冒险 造世界

  常喜事 一切事无不可为 乳虎

  3、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和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与肯定,目的何在?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三)学习第三段

  1、教师 朗读

  2、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背诵

  3、找出作者赞美少年中国的语句,大声朗读

  (用四字句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及其英姿和光辉灿烂的前程。其中用了八种象征和比喻,用自然界的种种物象烘托。句式整齐,行文酣畅淋漓,热情奔放,语调高昂,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1) 赏析比喻象征的'作用。

  示例:“红日初生,其道大光。”这句话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2) 背诵文句

  4、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建设重任并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四、小结全文

  本文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奋发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表达了作者热切企盼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背诵第三段

  ①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李贺: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2

  [教学目的]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潜试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教学这节课,有以下两点做的不错:

  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过多,目的性不强,有的读后的评析不到位,显得为读而读,整堂课只是走马灯似的一味地读,应该让学生明白,读一次把诗歌内容和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说出来,同时再听一听别人的评价,这样理解和实践读,自己和别人理解的相互碰撞,才是学、思结合的好办法。因此,只是书声琅琅的课,亦未必是好课,必须辨证地看待读这一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高年级的读,更要体现它的思辨性,不能为读而读。

  2、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本文是本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做到了,但是在有感情等技巧方面没有达到。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和对少年中国的向往。

  二、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单。

  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张杰演唱《少年中国说》。

  (一)揭示课题,分享资料

  1.谈看完演唱《少年中国说》的体会,(预设:激情澎湃的)。指名读课题。

  2.介绍“说”这个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它表示“谈一谈,议一议”。

  拓展:“说”。还有很多的古文,如《爱莲说》、《捕蛇者说》,猜猜他们说的是什么?作者想说什么呢?

  齐读课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作者为什么写《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把“中国”称为“少年中国”?)

  3.课前搜集了资料,能不能根据资料简单地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称中国是“少年中国”呢?指名发言。

  4.教师补充出示写作背景资料,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称中国是“少年中国”。

  写作背景资料:《中国少年说》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欧洲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5.齐读课题。

  (二)朗读体验,感知内容

  1. 出示课文,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遍可以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畅。圈画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朗读第一自然段,读正确、读得有韵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目标读正确)。

  (2)怎么样才能读出韵味呢?出示第一段第一句划分节奏,自由试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为什么在“故”后面做停顿呢?解决“故”的意思(“故”的意思是“所以”,有“承接前文”的作用。)

  (4)指名读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围绕节奏感点评),整体朗读。

  (5)出示第一自然段。

  (6)学生试读,指名读朗(围绕节奏感点评)

  (7)男女生合作,男女生齐读第一句,再合作第二句。如男生读“少年智”女生接“则国智”。

  (8)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振兴中国的责任在少年,有什么样的少年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

  板书:少年 中国

  (9)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韵味。

  3.朗读第二自然段,读正确,读得有气势。

  (1)出示难读的词语,自读几遍,同桌互相纠正。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潜龙腾渊,“潜”注意念第二声

  鳞爪飞扬:大型鸟兽的脚“zhǎo”,小型鸟兽的脚“zhuǎ”。

  干将发硎:比喻初展抱负或刚显露出才干

  地履其黄,关注“履”的写法,意思是“踩、踏”

  (2)指名朗读。

  (3)放到课文中自由读。

  (4)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5)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用富有朝气的'形象写出了作者心中少年中国宏伟的气象)

  板书:形象

  4. 师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赞美中国,赞美少年)

  板书:赞美

  5.配乐整体朗读整篇课文。

  (三)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 重点研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默读第一段,完成作业本第四大题第一小题。

  2. 理解第一段第二句话。

  (1)生交流,教师板书。(提醒:“则”的意思是“就是”;“自由”应该在规则之内)

  (2)你发现了什么?(语势有变化,内容层层递进,朗读时的感情也应该层层递进)

  (3)学生自由试读——指名朗读。(围绕朗读时情感应该层层递进进行评价)

  (4)出示预习单里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分别是什么意思?(胜过欧洲,在世界上崛起)

  作者为什么说要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呢?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解决疑难。

  出示1900年中国和欧洲对比图片和《辛丑条约》资料。

  学生随机说感受。

  (5)这样屈辱的条约多不胜数,所以梁启超发出呐喊“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师生齐声朗读。

  3.理解第一段第一句话。

  (1)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是多么密不可分,所以课文开篇说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齐读。

  (2)讨论:第一段的一二两句话是什么关系?

  (预设:第一句讲了振新中国的责任在少年身上,第二句讲了少年怎样中国就会怎样。)

  揭示:概括和分述的关系

  (3)整体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练笔拓展,深化感情

  1.总结:我少年强则中国强,百年前的呐喊,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百年来有多少年轻人以复兴中华为己任!

  出示资料:周恩来在12岁就立下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钱学森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质生化,坚持回国,投身于中国的航天事业;申怡菲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成为中国5G最年轻的开创者。

  2.小练笔,写一写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少年中国说》,并交流。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2.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潜”。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泻”等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渊”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胎、履”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

  日上两夫站,有水在前边。

  要猜这个字,看看水下面。(谜底:潜)

  同音字歌示例:

  泻:机械运进厂,卸货安装忙。厂长因腹泻,未能来道谢。

  形近字歌示例:

  胎:一对双胞胎,怡然去抬柴。勤劳不懈怠,贻赠老奶奶。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泻”的右边是“写”,不是“与”。

  “潜”的.“日”字略扁,托住“”。

  “胎”的左窄右宽,右上部略宽,整体要紧凑。

  “履”的“彳”,不要写成“亻”。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台:胎(胎儿)—抬(抬头)—治(治疗)

  (4)多音字。

  爪

  奇

  (5)重点词语释义。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

  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

  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绘出作者心中的中国。第2自然段: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第3自然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当起振兴祖国富强的责任。

  2.作者怎样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

  明确: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从字里行间中我读懂了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具体而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7

  教学目标

  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

  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

  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

  (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肯定不同。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学生记忆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在朗读之前先迅速默读第2自然段,并酝酿感情。在朗读时,声音要洪亮

  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重点字词:

  常思既往日新盛气怯懦苟且不同之大略国亦宜然

  3、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翻译部分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文句的把握程度。

  (1)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2)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3)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

  这段文字内容不难理解,所以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懂得。

  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从内容、表达、修辞等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的主要看法可能如下:

  (1)善于运用排比与对偶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论述文章观点,具有不可阻遏的气势。

  (2)在论证上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层层推理,步步深入,富有说服力。

  (3)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老年人与少年人进行对比,鲜明生动,说理透彻。

  6、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有关清朝末年仁人志士为中国觉醒而奔走的故事,并复述给父母或者同学听。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板块活动一:学生背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少年中国说(节选)》,虽然我们还没学习,已经背过的同学举手?

  2.请三名同学上台背诵展示。

  3.老师表扬并采访这三名同学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背诵过的。

  4.大家思考背诵这篇课文有没有好的方法?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板块活动二:积累生字新词,夯实基础知识

  1.本课生字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请把第二自然段朗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生字“泻、鳞、惶、翕、胎、硎、履、哉”,重点交流“翕、硎、履、哉”的意思,结合字义的理解再读有关句子,如“风尘翕张、皇皇”等。

  3.读田字格生字三遍,各组一个词,读给同桌听。

  4.师范写“试”“疆”,学生练写两遍。

  6.掌握多音字“爪”、“奇”。

  板块三:了解背景,理解内容

  1.了解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2.了解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3.了解“说”这种文体:“说”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是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表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比如《师说》、《爱莲说》、《少年中国说》等。

  4.梁启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一起来感知文章内容。

  板块四:一节一节学习,一句一句理解

  (一)学习第一节。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自由朗读这一段,思考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部分,怎么分?

  预设: 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部分讲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2.第一句中的“今日”指什么时候?

  预设:梁启超是于1900年写的《少年中国说》,“今日”就是指1900年前后。

  3.121年前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贫穷、落后、弱小、蒙昧

  4.我们再来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句话,你觉得梁启超在表达什么?

  预设:希望中国能够改变。-希望少年们能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5.看着下面这些关键词语,同学们能把这段话背下来吗? 三分钟背诵。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6. 梁启超写了八个分句,其实都是围绕少年与国的关系来写的。看着下面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少年( )则国 ( )

  7. 1900年,梁启超写了这样的文章,发出这样的呼声,这一百多年来有这样的优秀人物涌现出来吗?你铭记住了哪些人的名字?

  预设: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邓稼先 屠呦呦 袁隆平……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有责任吗?你打算怎样担负起这份责任呢?

  (二)学习第二节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大家齐读这段话,要读出气势和豪情。

  2.对照注释,说说这段话的意思。(逐句问答、核对)

  预设: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里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向的时间来看,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横向的空间来看,中国有辽阔的疆域。中国的前途像大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3. 这段话也可以分成两部分,怎么分?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前面这么多句子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我们的中国正是少年。正在蓬勃发展。句式也是差不多的。后面三句是总结,总写少年中国项天立地,地域广博,非常伟大。

  4.前面这些句子有很多共同点,请同学们再读,小组讨论。

  预设:每句话都是八个字。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押ang韵。(光、洋、扬、惶、张、皇、芒)

  预设:每句话都在用一种事物形容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红日、黄河、龙、虎、鹰隼、花、干将剑)

  预设:这些事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刚刚开始的状态。(初升、伏流、 潜龙、乳虎、试翼、初胎、发硎)

  预设:每句话里的事物都很有代表性,很有象征意义。(例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特别喜欢龙,在衣服上绣龙,在器物上刻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 . . . . )

  5.人家说我们是老大帝国,梁启超为什么说是“少年中国”呢?你们来猜猜。

  预设:梁启超在这一段最后一句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虽然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未来的日子更漫长。相对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还是“少年”。

  教师点拨:梁启超在原文里说过,虽然我们五千多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这片土地是属于封建诸侯的,是属于皇帝的,不是属于我们人民的,人民没有当家做主,所以他认为真正的国之开始,是从今日开始。 ——这样说是为中国、为当时的中国人鼓劲。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背诵这一段。

  7.同桌齐背诵这一段。五分钟。

  8.前后位互相检查背诵这一段。

  (三)学习第三节

  1.我们来看看梁启超是怎么结尾的呢?齐读。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想一想用今天的话怎么表达呢?

  预设: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他们的精神与胸襟将和祖国大地一样博大辽阔!

  3.一起背诵这句话,背出豪情和壮志。

  板块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梁启超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同时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知道了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也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都成为国之栋梁。

  2.作业:背熟全文;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工工整整抄写一遍课文。

  • 相关推荐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相关文章:

《故乡》的导学案02-14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03-20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

往事依依的导学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