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评课稿

2022-06-20

三年级语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评课稿

  这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有效把握课型,丰实课堂呢?课堂上黎老师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了读书氛围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接着略读,圈划出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品读升情;之后又跳读课文,尝试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达到诵读迁移。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围绕“读”来展开,学生在充分而又直接的语言材料的接触实践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能力。

  二、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黎老师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先谈话交流了第7单元的主题,将本课放置在了单元主题的背景之下,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三、培养了积累习惯

  教育家叶老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中积累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的奠定,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点滴渗透。基于此,黎老师匠心独运,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随时积累,使积累成为习惯。如识记“使你感觉陌生的词语”,搜集“有关友谊的成语、古诗、名言等”,补充介绍救援武器的资料,尝试合理想象“救援队还会怎样做”的拓展活动等,无不时刻提醒学生要学会积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本着“培养习惯”展开,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有一点个人见解提出来与研究本课教学的同仁商榷: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提倡用事实说话,作者的观点就融在对事件的叙述当中。这篇通讯虽然也有抒情、议论,但也是融合在对事件的客观报道中的。黎老师如果能在读中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并注意将方法迁移,用于日常的阅读实践中,会使得这篇通讯报道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更加突出。但瑕不掩瑜,这仍是一节扎实、朴实、有实效的阅读课!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评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雷雨》评课稿(通用5篇)03-29

三年级《花钟》教师评课稿(精选10篇)09-14

二年级的写话评课稿03-22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的评课稿03-25

一节语文课三年级作文(精选28篇)05-11

开学第一课语文教案(精选20篇)08-31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05-07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精选11篇)12-07

三年级语文单元复习要点11-17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18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