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企鹅岛教学反思
近日,我做了一节小学语文第五册《登上企鹅岛》的公开课。课上我首先把学生在第一课时质疑的问题进行梳理,写在小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带着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于是我请孩子们自读了课文的3-7自然段,并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本课的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愿意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并让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能解决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学生读完之后回答:“能解决成年企鹅与小企鹅有什么区别,企鹅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于是我着重让学生理解“三十多厘米高”和“小猫那么大”以及“流线型”这些语句,并采用老师范读,学生再读,学生之间互相读的形式。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请学生们带着问题默读,当学生找到了三种企鹅和它们的特点之后,我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出这三种企鹅的特点,并采用了对比读和学生互评的方式。最后我请了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这三种企鹅向大家介绍自己,这时学生还对南极企鹅的种类做了课外补充。
对于5、6、7、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最后让学生把小企鹅是怎样长成成年企鹅的介绍给大家听。
总结全文时我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为结束语,并让学生观看了《登上企鹅岛》的录像带,学生们高兴极了,在观看过程中还发表着自己的评论。
上完课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 注重了学生的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段的阅读都有明确的解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感情朗读,朗读形式上多样化:自己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评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语感,从而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
2 注重了课外信息的融入。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写道: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学生质疑的问题中就有两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才能回答。而且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问学生:“除了书上的三种企鹅以外,你还知道企鹅岛上有哪些企鹅?”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的课外资料顺利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把信息使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十分自然,使教学十分生动。
在反思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 不善于用教学机智处理突发事件。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小场面,当我讲到帽带企鹅有什么特点时,学生马上能说出它的特点是有礼貌。这时一位漂亮的女同学高举起右手说:“老师,帽带企鹅还有一个名字呢?”我让她起来说。他马上兴奋的说道:“帽带儿企恶又叫南极企鹅,是阿德雷企鹅的近亲。”我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回答使我感到惊喜,但又不知如何去表扬她,于是我只说到:“你说得真好,请做。”回想起这一场面,我思考了许多。如果我当时在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想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他肯定会说从课外书中查到的,这时我再用欣赏的口吻表扬她:“你真会学习。”我想她得到这种评价肯定会难以忘怀,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 — 看课外书,增强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
2 学生说的欲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节课上学生收集了许许多多有关南极企鹅的资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那一双双小手总是高举着,十分踊跃,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看得出来他们还想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想着赶紧把教案“走下来”,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我想:如果在处理5、6、7自然段再简单些,可以用余下的时间让学上充分的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愿望。
以上是我在教学《登上企鹅岛》一课的所思所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借,扬长避短,上好语文课。
- 相关推荐
【登上企鹅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岛教学反思03-19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
赵州桥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