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一,《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成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二,于无疑处设疑,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几只大猫 "原是无疑之处;而"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 "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看似随意实则有意的一句话,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
三,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最新《猫》教学设计与反思03-20
《猫》教学设计说明02-09
《On the farm》的教学反思02-27
seasons教学反思01-17
《大海》教学反思02-26
新诗教学反思03-19
《母鸡》教学及反思02-18
新诗教学反思03-19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3-19
岳飞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