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课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2022-06-10

六年级下册《课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计划课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课件、小黑板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时抓住以下两点:

  1、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楚,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比较典型的范例。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课文的提纲。

  2、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转基因技术这种高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这种表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在科学名词术语上进行过多的解释,只要求学生找出这样的语言,通过朗读、感悟,说出自己在这样的表达方法中读懂了什么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读生字词语及课文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四、布置作业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1、听写词语:

  发号施令 水土不服

  供不应求 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1、听写词语

  温故知新巩固词语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小组交流。

  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观察课本插图

  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思考: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 、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介绍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作业设计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 )可支 和平(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 ),有的管( ),有的管( )……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

  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 )。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 )“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 )。

  3、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4、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12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课种瓜得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剥豆》教学反思02-06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14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24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03-29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03-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09-13

关于习作课的教学流程设计(通用11篇)12-20

音乐课《龙的传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04-24

五年级音乐下册《北国之声》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