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教学反思

2022-06-09

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教学反思范本

  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原本以为预设很充分,提前把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梳理了一遍。未曾想学生的想法与老师预设的就是不一样,在本课练习时遭遇了他们的有力阻击,他们另辟蹊径去思考,而且在那种题型的背景下初听起来似乎有些许道理,实属我所未料。题目是这样的:

  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4、18和12 (2)4、5、6和8

  第一位学生(郭海铭)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这四个数都是偶数,所以它们能组成比例。

  第二位学生(刘清)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奇数,所以它们不能组成比例。

  我的点评:四个数必须都是偶数才能组成比例吗?四个数中如果有一个是奇数就不能组成比例吗?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同意他俩的观点吗?

  (暂时的沉默)

  两位学生都是本班的聪明学生,却都局限在数的外在形式上,看它们是否为2的倍数,从奇数、偶数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没有从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看来学生的第一直觉与老师的预想(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不一致。而且经他们两个一说,还把部分学生的思维给牵向他们的思路去了。

  此刻,是选择老师直接点拨(请大家先把最大的数乘以最小的数,再把中间两数相乘,看积是否相等,然后再作出判断。)还是继续等待学生有正确的发现?我选择了等待。果然,一会儿有学生(顾佳萍)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我想到了把四个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乘,中间两个数相乘,如果乘积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我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思考判断的。第(1)题6、4、18和12,把184=72,126=72,所以184=126,写出比例是18︰6=12︰4;第(2)题4、5、6和8,把48=32,56=30,所以456,不能组成比例。看来她理解很透彻,已经能学以致用了。

  很聪明,思路清晰,方法正确,讲的非常好,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依据充分!

  我刚才也是这样想的!部分学生附和。

  我认为我说的还是对的!刘清坚持己见。

  在这个题目中,你的判断刚巧符合正确结论,但推及其它题目呢?似乎行不通吧?我提请他自我反思。

  他依然有一脸不服气,在思考怎么有力反驳我。我当时为了教学进度没有停留作继续解释。

  课后想想,我的做法有些不妥,一来其他学生也许会以为刘清的方法也行得通呢,二来也会影响刘清同学后面的听课效果,他卡壳在那里就听不下去了呀!这是一次失败的应对!如果当时我能给其一个明确的反例,不就可以消除他的错误观点了吗?比如我可以这样说:如果把6换成32/5或6.4,它们四个数不就可以组成比例了吗?(也许他还会反驳现在有了小数或分数了,而不是原来的整数了!)我还可以这样说:如果把5换成另一个奇数3,总符合你的三个偶数和一个奇数了吧,它们不照样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当时我能这样处理,课堂教学会更精彩,学生理解会更深刻,只是当时的处理不细腻、也不智慧!留下了遗憾。

  我们常说应对生成要灵动,可关键时刻还是拿捏不住,在应对时有些措手不及,免不了做些无效劳动,日后有必要更为深入地了解学情,真正沉下去,做好充分的预设再进入课堂才是教学之上策。

  • 相关推荐

【一次失败的应对带来的思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通用11篇)10-20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登山游戏》教学反思12-20

《汉字的发展》教学反思03-09

蜗牛的秘密教学反思04-01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5-31

《剥豆》教学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