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2024-03-25 地理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东半球地区》的延展和深入,是学生具体了解本区某个发达国家的宏观印象形成处。本节教材按总分结构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教材第一部分为欧洲西部总述,后三部分即为第一部分陈述原因。在本节教材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计划协助学生学习第一和第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和“繁荣的旅游业”。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首先介绍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并主要以“欧盟”为载体,展示欧洲西部的多个发达国家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举足重轻地位,同时引发学生去深入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侧重对欧洲西部经济现状进行整体介绍,为后面分析本区经济发达的原因作好铺垫。

  “繁荣的旅游业”重点介绍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属的国家,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意识,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这部分内容是对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经济实力强盛”的解释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和城市,理解国际组织“欧盟”的重要作用,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和高额的旅游收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地理学科素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为:欧洲西部的位置、欧盟的成员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国际比较组织陌生,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等诸多因素,确定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建立欧盟的好处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活动”较多,如果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单独设立“知识传授”和“活动认知”等环节,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将教材第一部分的两个活动分解到对欧盟成员国的了解和经济地位的认识中;同时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顺序,即提前学习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二、说教学方式

  1、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确定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

  欣赏法: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大量欧洲西部的风光图片与音乐片段,目的是创设教学氛围;

  讨论法:课堂教学拓展问题“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对学生个体来说,有一定难度,展开小范围讨论目的是力求教学难点。

  2、学法

  合作学习:本课时正文内容偏少,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都融入了教材的活动和图表中,学生个体对提炼教材活动和图表信息的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欠缺,在寻找欧盟成员国、分析欧盟经济地位和识记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等环节都有互帮互助的需要。

  三、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1、“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目的: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教学氛围

  2、“欧洲西部政区图”目的:说明本区位置及欧盟的成员国

  3、“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目的: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4、“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次图”目的:强调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

  5、“欧洲西部旅游风光图片”目的:展示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

  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表”目的:强调欧洲西部旅游收入高

  7、“宜宾旅游风光部分图片”目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

  8、“积分榜”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激励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听一听”: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2、“说一说”:组织学生简谈日常生活中对“欧洲西部”的已有了解;

  学习新课:

  3、“找一找”:查图,描述本区海陆位置,了解欧盟成员国的名称和分布;

  4、“议一议”:讨论“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

  5、“比一比”: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6、“看一看”:欣赏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收入;

  总结新课:

  7、“试一试”:组织学生简述新知;

  巩固练习:

  8、“做一做”:

  课后练习;

  9、“猜一猜”:地理谜语。

  机动安排:

  10、欣赏“宜宾风光”。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2

  中学地理“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地理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思;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地理“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

  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

  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

  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

  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

  ④注意时间限制。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二是,气候与农业。在本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熟知欧洲西部是一个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又能成为下节课介绍其工业、旅游业及欧盟组织的切入点,同时,能为学生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观念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其主要的国家首都;能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的能力;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经济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主要国家首都。

  2、难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特色建筑和秀丽风光的图片,音乐为《西班牙斗牛曲》和斗牛视频,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形式导入,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共有三个题。学生通过阅读、读图完成第一题填空题,了解到本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然后再仔细读图,找出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的.位置,并指出哪些是岛国、半岛国、临海国及内陆国,从而加深对国家位置的记忆。最后,总结第三题本地区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设计意图:欧洲西部范围位置及其主要国家首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借助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趣味阅读。

  学生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袖珍国。教师借助幻灯片出示袖珍国和临邑县的相关图片,图上有数据标注,通过对比更能直观感受最小国家,并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了解特色国家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

  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

  本区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法国梵蒂冈

  小结目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难点。

  2、气候与农业(设计三大环节)

  环节一:小组讨论。

  为什么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学生会说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所以最关键一点教师说明:气候是影响农业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找各组代表发言,既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又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环节二:合作探究。

  这里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采用独特的方法,解除学生认为“难”的顾虑。主要采用填空的形式、抢答的模式,在头脑中形成固有模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设计意图:降低学习的难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与总结。

  环节三:小结。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

  2、了解风笛、萧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风笛。

  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

  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

  (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六、总结

  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 5

  一、教学内容:

  所授内容在第十六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延续着课改实验教材中西方音乐学习的线索。

  (一)音乐片段欣赏作品:

  1、莫斯科郊外地晚上

  2、瑞士轻音乐

  3、重归苏连托

  4、苏格兰风笛

  (二)教材音乐欣赏作品:

  1、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2、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

  3、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桑塔露琪亚》、《阿,朋友》

  4、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二、学生现状:

  本教学方案施教的班级为初二年级实验班,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比较全面、有良好地学习方法、多数学生对音乐学习有兴趣、学习习惯较为自觉和学习态度较为端正。有个别的学生以上的学习状态不佳,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多从音乐入手,更多吸引学生。如本教学方案在教学引入环节中,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欣赏,考察和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目前所有的知识信息量,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最初环节抓住学生。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一)各国音乐片段欣赏,拓展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音乐作品的储备量及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认识程度。

  (二)感受、体验《伏尔加船夫曲》、《到留声湖去》、《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阿,朋友》的音乐情绪与风格,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知识。

  (三)能把握不同作品的特点,并可随歌曲模唱,其中《友谊地久天长》或《桑塔露琪亚》,要求学生用正确地发声音方法,用自然而有控制的声音演唱其中的一首作品,并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欧洲四国的民歌,学习各国民歌的音乐要素及风格特点,并针对意大利的音乐可以展开拓展性学习。

  (二)教学难点:欧洲四国民歌在本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欣赏这几首作品能了解到这四国民歌的特点,并能得出自己所学内容的领会。如俄罗斯的民歌与社会现时生活紧密相联,历史厚重;瑞士民歌从民间生活中来,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意大利民歌,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作品广泛,艺术性强,有世界最为杰出的歌唱家;苏格兰民歌来源于生活,从人的内心发出的音乐。学生通过这节课能达到以上领会,即教学的难点就被突破。

  五、理论根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力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方法:

  体验法、模仿法、探究法、合作法、综合法

  八、教学手段:

  课件、钢琴、多媒体设备

  九、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首先从(预测学生)对欧洲已有的音乐欣赏程度之手,安排对即将要学习的音乐,开启欧洲民族音乐之旅的“特快列车”。围绕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游览”四个国家的民歌,在聆听参与欣赏和模唱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国家的民歌的风格特点,通过音乐了解国家的民族风情。仿佛师生就是一个爱乐的旅行团队,我们共同将同共到达这四个目的地。

  欧洲四个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欣赏

  1、莫斯科郊外地晚上

  2、瑞士轻音乐

  3、重归苏连托

  4、苏格兰风笛

  (二)教学环节

  1、第一站来到的是:俄罗斯,赏析作品为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欣赏全曲,知识点要明确,由学生做出对作品在音乐要素方面的判断。包括:节拍、调式、速度、演唱形式、力度、情绪表现、音乐形象等。

  2、第二站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音乐情绪上与第一站有极大的不同,欣赏作品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欢快活跃的情绪,可随课堂效果安排一到二次的复听,同时随音乐模唱,主要模唱是衬词部分,教师提示学生要控制音量,衬词用“啦”来演唱。

  3、第三站来了,意大利,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学生会有所了解,先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思考并回答。说出你了解到的意大利代表音乐人物、代表音乐作品、代表音乐体裁均可。课堂中有代表性地学习三首作品、《桑塔露琪亚》、《阿,朋友》。《我的太阳》主要欣赏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精彩演唱,后引出世界三大男高音乐最辉煌的演出场面,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其中《桑塔露琪亚》一首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意大利民歌,课堂中直接安排学生,随教材听音乐演唱或由老师伴奏集体演唱这首意大利民歌。意大利民歌《阿,朋友》,它是在一部电影中广为流传的,运用课件完成对这首民歌的认知。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欣赏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精彩演唱,后引出世界三大男高音乐最辉煌的演出场面,引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4、欧洲民族音乐之旅最后一站是苏格兰,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学生最熟悉的歌曲结束本课的教学。在演唱过程中,由教师用钢琴伴奏并范唱,师生共同演唱此作品,要求声音的控制及情感的投入,用歌声传达对音乐的喜爱,用歌声歌唱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总结:我们领略了欧洲各民族音乐,从中我们也得到了启迪“音乐无国界,友谊永长存”。我们的音乐之旅的列车将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

  板书设计:

  欧洲民族音乐之旅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瑞士民歌——《到留声湖去》

  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阿,朋友》

  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说课稿11-0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欧洲西部》说课稿07-14

中学地理欧洲西部教学设计07-02

欧洲西部的教学反思01-28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09-10

关于欧洲西部的教案05-19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07-02

欧洲西部地形以什么为主05-28

欧洲西部国家和居民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