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报告

2023-02-01 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调研报告1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xx年,xx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xx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xx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xx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xx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xx年,xx镇xx村与中粮米业xx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xx万元。xx镇xx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xx镇xx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xx镇xx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xx镇xx村从20xx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xx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xx万亩。20xx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xx镇xx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xx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xx镇xx村从20xx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xx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xx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xx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xx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xx村地处偏远,是xx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xx年底,xx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3.进取意识弱。从群众方面来看,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确,名义上是归村内集体成员所有,但长期由村委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有、人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经济调研报告2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体。主动顺XX市化需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破除土地和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楼宇经济对城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XX区作为温州现代化的核心区域,随着城市东扩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楼宇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土地要素的制约更要求我们把发展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区政协经济组委员把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在调研视察、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镇(功能区)、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区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各类楼宇资源150多幢,其中纯商务楼宇45幢,总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51家,从业人员14406人次,工商注册总资本达146亿元。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4幢(20xx年曾经达到6幢),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24幢,共创税13.67亿元,税源归XX区支配的为4.48亿元。目前全区重点跟踪的已建楼宇项目37个,包括已形成规模的财富中心大厦、华盟广场、国信大厦、发展大厦、中通大厦以及重点关注的恒隆商务广场、工人文化宫大厦、华跃大厦等招商类楼宇项目。在建项目4个,包括鹿城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18万方)、置信广场(楼宇商业面积约8.5万方)等;计划建设项目20多个,主要包括滨江cbd区域的城市综合体(开发用地面积23.7万方,建筑面积77.9万方)。

  (二)建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楼宇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XX区楼宇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区发改、经贸、财政、建设、国税、地税、工商、规划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小组,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协调机构,联席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楼宇经济工作协调会,进行沟通信息,商讨制定楼宇政策,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注重对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引导。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开展楼宇经济发展调研考察活动,借鉴杭州等地有关楼宇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拓宽视野,精心谋划楼宇经济发展思路。三是推广楼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我区的税收“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基本上已建立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楼六员八人”,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证照代办等全方位服务。

  (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

  20xx年以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XX区楼宇经济工作实施意见》、《XX区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奖励暂行办法》、《XX区楼宇经济发展产业导向目录》和20xx年新出台的《XX区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区星级商务楼宇评定工作实施意见》等一些列政策文件,对楼宇开发、招商、企业入驻和楼宇管理等方面给予跟踪服务和进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有力的推进我区楼宇经济发展。20xx年创建了楼宇服务中心楼宇信息库,全面反映全区45幢楼宇信息情况,为楼宇招商和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基础。

  (四)有力推进了一批重点楼宇项目

  近年来,我区通过积极帮助招商主体拓宽引资渠道,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办理工商证照、税收申报等手续,加强协调,为入驻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推进了财富中心大厦、万鹰国际服饰创意园、华盟广场、恒隆商务广场等一批重点楼宇项目,促使企业落户我区。为我区楼宇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客观基础,定位好发展模式。

  二、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商务楼宇刚刚起步,楼宇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中心城区和先进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在发展规模、功能配套、发展层次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特色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区商务楼宇产权分散,管理主体多元,有业主自行管理、有物业管理、有分层业主受聘管理等,直接导致楼宇企业入驻率低、产业层次低、关联度低,现有楼宇结构难以形成特色的具有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的楼宇,不能适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端化、集聚化、项目化发展服务业经济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

  二是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受滞约。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商务楼硬件严重滞后,配套环境亟待改善,部分商务楼在开发时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交通、停车、电梯、市容卫生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需求影响着楼宇经济的`发展;商务楼宇的职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及物业管理能力不高,影响整体商务楼宇的档次,难以吸引具有产业引领的企业入驻。

  三是税收占比不高影响发展能动性。楼宇经济对于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即抓“税源经济”的关键点。目前,我市实行的是市与区条块结合的税收征管模式,将一些上规模、有实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税收归口市级管理,而为这些企业提供楼宇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义务则由我区承担,形成了财权与事权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和开展工作的灵活性。从我区45座在运营的楼宇看,税收贡献比重较低,去年楼宇经济共创税13.67亿元,税源归XX区支配的为4.48亿元,仅占30%左右,楼宇经济作为培植税源经济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招商氛围不浓,与主城区地位不匹配。一方面,我区楼宇经济的氛围尚未正式形成,各部门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模糊,认为楼宇经济只是办公楼的出租或销售,是“出租经济”“房产经济”。另一方面,街镇作为楼宇经济的主战场,由于要应对大量的社会管理事物,对发展楼宇经济的精力投入不足。

  五是政策奖励不够到位。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尽管我区已出台了《XX区扶持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扶持政策,因其扶持面不广,力度不高,尤其是对引导楼宇经济有序集聚发展,推进楼宇招商,调动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性和入驻企业创税奖励等方面的政策较为欠缺。如奖励资金的发放手续繁琐,受益条件不明确,发放时限过长,有的长达2年,个别街镇还无端干涉奖励资金的使用,奖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受制约。特别是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相比,财政扶持力度明显较弱且政策制定导向性不足,对于吸引优质企业入驻楼宇,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区正处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机遇,需要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做法,进一步制订完善自身的政策措施对顺利开展我区楼宇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三、加快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对策建议

  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金融、贸易、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高度空间集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如信息产业、住宿餐饮、教育文体、公共管理等产业,这就必然会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快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要立足我区实际,用前瞻的眼光,宏观的视野,开放的思维研究和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使楼宇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经济形态,成为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撑。

  (一)调整楼宇结构 突出特色品牌。要强化楼宇产业定位,着力拓展产业立体发展,努力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特色。一是要找准特色定位。结合我区产业特色,科学规划选址定点、楼宇设计、产业布局、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统一布局楼宇经济功能区块,明确楼宇的特色功能定位。全力打造楼宇经济高端区,促进创意、软件、金融、电子商务等同类业态相对集聚。二是要培育特色楼宇。以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产业作为主力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特色楼宇。深入推进“退二进三”城市有机更新,引导楼宇产业有机更新。打造并打响特色楼宇。

  (二)盘活存量改善基础设施。要加大楼宇资源的整合盘活力度,为楼宇的持续发展建构优质平台。一是要做足增量。统筹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新增楼宇快建优用。全面开展老久楼宇、旧厂房、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扩容楼宇资源空间。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挖掘行政事业单位的楼宇资源,高效利用好有限的楼宇资源。二是要做活存量。切实改造提升停车、电梯配置和内部装修等物业品质,努力解决部分楼宇没有“买点”的尴尬。鼓励企业依据楼宇定位和市场需求。采取自筹、联营、入股等筹措资金,对楼宇的房屋立面、配套设施、内部环境进行有机更新,提升楼宇的档次和品质。着力改善楼宇周边市容环境、交通设施和停车状况,完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三是进一步扩大楼宇经济容量。将商住楼纳入楼宇经济管理,有效引导商住楼宇的健康发展。

  (三)推进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立足于调动开发商、入驻企业和所在地政府的积极性。一是理顺税源结构,打破市属、区属企业界限,实行属地统一征收、统一监管,分税种或按比例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入库的属地征收办法。二是出台楼宇经济专门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激励作用。政策要有力度,对楼宇建设、企业入驻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入驻企业和自主经营自建楼宇开发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政策要有门槛,可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按照开发面积或投入情况给予重奖重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通过“以奖代补”、“一企一策”等方式给予有力的财税扶持,以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在我区集聚。培养品牌楼宇,对楼宇出租率高、企业注册率高,楼宇纳税额高和物业管理好、经济质态优等特色楼宇的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政策要能调动积极性,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调动街道积极性,以形成楼宇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明确优惠政策,促进招商引资。一是创新招商机制,着力引进能量大、效益好、体现城市集聚、服务功能的境内外大公司。二是整合现有的优惠政策,积极推介宣传,充分展现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强化在建和建成楼宇的形象宣传,扩大我区功能特色的影响力。强化楼宇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管理。三是加强督察促进优惠政策确实落地,能让楼宇物业及时有效改进硬软件设施,以便留驻现有入驻企业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确保入驻率。

  (五)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要优化服务。积极探索楼宇管理的新途径,积极搭建涵盖政策宣传、企业登记、民政事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服务平台,及时为楼宇企业、企业员工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优化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简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流程,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立完整、动态的楼宇经济信息资料库,对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动态化、网络化管理。二是要优化机制。建立以街道为责任主体,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监管体系。建立全区楼宇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对楼宇资源现状分布、功能定位、经营主体、物管公司,入驻企业的产业结构、经营业态、税收归属,以及企业进出变动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监管。关于加快发展我区楼宇经济的调研报告

经济调研报告3

  如何有效引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工强县,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在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民间资本投资的现状

  到目前止,县民营资本投入办工业5491个,固定资产总额333925万元,解决劳动就业77274人,年产能力60亿元以上。调查发现,民间资本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民间资本投资呈现规模发展之势。投资的“热点”、“亮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创元工业园、陬市镇、热市镇1848高等级公路与319国道一带。全县28家非国有规模工业投资额达271433万元,占民营投资总额的80%以上。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12家,投资500万元的有8家,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家。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新建项目还有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拟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上千万元的丽源针织等项目。

  二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多元化。近年,县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多数的民营业主热衷于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承包、经商贩运、餐饮业等见效快、高回报的实业。桃花源盘龙村文凡初通过15年打工,在积攒资金的同时谋得当今世界领先的环保油漆制造技术与销售网络,于回家创办金固力油墨制造公司,产品主要用于环保印刷,给金鹏凹印当配角,为湖南首创。现已投资230万元,并高薪聘请3名专家,到8月止完成产值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1000万元,三年以后可达亿元以上。

  三是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相互推动。调查发现:区域民间资本投资愈兴旺、行业特征愈凸显,则民间借贷愈活跃。如菖蒲猪鬃加工群体目前有40多家生产厂家,均是近几年以老带新、大帮小凑、借力发展起来的。该猪鬃群体现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以上。在猪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民间借贷也应运发展,现已形成了3000万元左右的民间借贷规模。闲置的民间资本通过民间借贷进行间接投资,既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又有可观的投资回报,增加了税收,培植了财源。民间资本投资与民间借贷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民间资本投资的规模发展。

  四是民间资本投资的“引力”较强。近年来,借鉴外地经验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体制的不断理顺,民间资本投资得到快速增长。近两年来,县外资金到位15亿多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创元火电厂、投资8000万元的宗林木业、投资6000万元的杰新纺织、投资5000万元的水府食品、投资3000多万元的胜利化工厂以及创元铝业的5大配套项目、芙蓉泉酒厂等。全县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吸收本地民间资本近2亿元,如德江棉纺、裕东纺织、三力活塞环、明月油厂等。还有新建机械、京龙机械、电器导管、大叶茶业、万福糖业等民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加大了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打工回流、投资内移已成为民间投资的新趋势。全县仅去冬今春一下就新增了13家打工仔办的针织厂,为培植财源打下了基础。到8月底,已完成投资35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多个。

  二、民间资本的存量与动向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县的民间资本存量较大。到8月止,全县6家金融机构共有储蓄存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加4.47亿元,增长13.69万元。包括农发行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在累计收回5.75亿元贷款的同时累计发放贷款8.16亿元,实际新发生贷款只有2.41亿元,存贷相抵结余35.21亿元。存款中定期储蓄的比例近几年在下降,但仍占70%左右,约为26亿元。按金融部门掌握的情况,在26亿元的储蓄中,约有35%为养老防病之用,15%为子女读书之用,10%为购房、住房改造等改善居住条件之用。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储蓄不会被拿出来用于投资,剩余40%约10亿元才是真正意义的闲置资金,在外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可能转为投资资本。从储蓄拥有者的职业、身份来看,农民、下岗职工、大多数普通城镇居民,他们的存款数量不大且多为养老防病、子女读书等固定用途,难以启动,但他们中的一部分打工者的储蓄存款强势增长,投资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私营个体工商业主们的资金虽在金融部门的统计中也体现为储蓄,但这些资金实际已用于生产经营,无需启动;我们在前面分析的约10亿元真正意义上的闲置资金拥有者大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效益好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骨干。这部分人有相对丰厚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从客观条件上讲,他们的钱完成可以拿出来投资,但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象那些贫困群体有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必要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平静和安逸,去承担投资创业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但尽可能的多获得财富,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正常欲求,当这些富余资金的拥有者感到他作出某项投资的风险不大甚至是零风险时,或者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较小时,富余资金便有望转为投资资本。

  三、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望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储户占20%左右。我们也以问卷方式对本县1000名储户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将存款拿出来投资办实业、且须有前提条件的只有18%,低于全国水平的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四怕顾虑”与“三重障碍”:

  1、“四怕顾虑”:

  一怕担风险。问卷调查表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占1/3。他们担心的是项目不可靠、赚钱的把握性不大。他们认为:好的项目都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没什么好项目了,不如把钱存银行稳靠,钱存银行,虽利息不高,但有安全感。投资办厂就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实现它的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好机遇来了再说。

  二怕惹麻烦。持这种心态的人一般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且一般资本都不大,经不起折腾。但他们也有着投资兴业的冲动,也想展现一下自己的理财能力,但又怕市场风浪淹没,怕吃亏不讨好,不如“不打锣鼓图清闲”。这部分人仍在坐等观望,期盼发展环境更好。

  三怕政策变。即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怕树大招风。持这种心态的人约三分之一。

  四怕上当受骗。目前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不完善,少数企业代表陋习难改,随意践踏公司章程、随意处置公司财产、随意剥夺股东利益、随意挥霍股民资金,故小本经营者不敢合伙办大厂,担心法人吃股民,怕今后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辛苦工作几十年、节衣宿食积攒钱”的工薪阶层最怕上当受骗。

  2、“三重障碍”

  一是产业准入政策暨缺项目的障碍。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向国有经济倾斜的投资体制,使得民间资本在选择项目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进入具有较高预期投资收益的领域。即使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也是有限的。大量的企业只能挤在少数行业内相互恶性竞争,即使是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由于难以寻找新的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其投资意愿必然减退。

  二是缺乏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支持。长期以来,民间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比不高。国有商业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现在由于风险责任加大,对民企贷款需求的态度也就更加谨慎甚至消极。因此,政府提出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要求也就难以响应。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三农”经营服务也难担重任。至于直接融资、股票上市,门槛太高,审批程序复杂,民营业主只能是望洋兴叹。

  三是部门收费偏高、执收不规范、执法水平低的影响。收关系费、人情费,只收费不服务,轻收重罚,欲擒故纵的现象时有发生,老百姓提心吊胆,不敢投资。

  四、激活民间资本的几点建议

  要想让民间富余资本在兴工强县中充分涌动,应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思想禁锢,激发投资热情。在整个社会资金中,干部存款占有相当的比重,大都成为不流动的死钱,很难作为生产要素发挥扩大再生产、创造新财富的作用。激活民间资本,首先就应释放干部的'投资热情。其次是要调动民众投资办工业的积极性,要解决小富即安、求稳求安、怕这怕那的问题。要大力宣传一些不等不靠、大胆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和优惠政策,鼓励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上项目、当老板、挣大钱。

  第二,要科学制订规划,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民间资本合理投放的先导。要根据城内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扬长避短,制定一套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围绕工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筛选一批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可行性项目,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各种会议、资料向全社会公布,以便投资者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向。

  第三,要放宽投资准入,拓展民营领域。要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凡是国家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民间投资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参与各类工业项目新建、技改与其相关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凡民间资本投资办工厂,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政府采购、资质认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证照办理、收费标准、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应和其它所有制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重在兑现,不能朝令夕改。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平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集中精力谋发展,切实为民间投资者和现有民营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设创业平台,以公正、公平、平等、优惠的条件吸引民资入园兴业。又如,组织成立贷款担保公司或信贷担保中心,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个人创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多为改制民营,普遍先天不足,有时难免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通过信贷支持“输血”再造,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深化金融资本体制改革,通过建立投资咨询机构、服务代理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有效措施,引导民间“外溢”资本“回流”,启动大量的居民储蓄进行投资办工业。又如,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民营业主整体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知名度,更好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在二到三年内,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项目论证体系、咨询服务体系、民间投资体系,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融通、投资策划、择业引导、项目代理、企业管理、环境优化等必要的服务,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如何激活民资,培植财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试图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必须拿出超乎寻常的决心、勇气,付出大量精力、财力并施之以过硬的措施,方可望有所成。

经济调研报告4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亮点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顷,增长8.1%,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10.23%。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二)农产品基地建设顺利。各地注重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优势品牌,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芷江正在建设9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包括优质超级稻基地建设、优质柑桔原料加工基地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等;洪江区岩垅乡星火村形成了1400余亩的蔬菜基地,其中黑木耳基地占地38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农民工资达到了2100-3000元月;攸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3.4万亩,比去年净增加5700亩,同比增长4.5%;祁东县已建成和在建的蔬菜标准园达32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园5个,露地栽培蔬菜标准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6个,蔬菜生产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养殖业持续向上向好。通过询问规模养殖户了解到,生猪价格自3月底开始反弹,至9月下旬约为8.8-9元斤,出栏生猪头均盈利400元左右,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效益可观,预计此轮上涨行情可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回升,但大量散养户在此轮上涨行情到来前,扛不住长时间持续亏损纷纷暂时退出,由于受挫较大,养殖信心尚未恢复,多呈谨慎观望态势,生猪产能仍处于调整阶段。此外,特色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如茶陵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较多和农民养殖黄牛经验丰富的双重优势,开展本地特色黄牛养殖。由于茶陵黄牛以放牧为主,茶陵县林丰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繁育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养殖,并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是湖南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溆浦县政府每年初制定农机技术服务集团承包奖励办法,规定获奖条件,每年底由农机部门对各农机合作社进行考核,对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由县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芷江大力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例如,XX年芷江绿叶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油菜100多公斤亩,每亩收益达到了400多元。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一)蔬菜惠农政策不足。相比水稻生产有国家托市政策,蔬菜生产未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抗风险能力不强,且国家惠农政策不足。在调研湘潭县某蔬菜种植基地了解到,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且缺乏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XX年该基地的丝瓜严重滞销,种植户亏损严重。在洪江区岩垅乡星火村调研过程中,当地农民反映,当前蔬菜种植成本偏高,政府补贴力度不够。例如,一个蔬菜大棚的成本大概为5800元,其中大部分成本由农民自己承担,此外,当地被调查的农民称对省内相关的蔬菜惠农政策知晓率很低,甚至完全不知道。

  (二)粮食价格偏低。在芷江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农民反映今年玉米价格约为95元100斤,比去年价格降低了15元左右。价格偏低导致农民出售意愿下降,大量玉米囤积。在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几百亩的晓坪乡枇杷垠村,堆积在仓库的玉米也成为当地农民的最大问题。除玉米外,今年稻谷收购价格同样偏低。XX年中粮储早稻收购价格为135元100斤左右,而市场收购价格为xx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变化对生猪养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养殖亏损时间延长、亏损程度加深、养殖信心受到重创。今年3月底以来,猪价逐渐上涨,养殖户由转亏为盈到盈利颇丰,目前盈利空间仍然较大。但是,较大的盈利空间也隐藏了市场高风险,养殖户对此不无担心,因此,投资扩张养猪规模的'意愿不强。

  三、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一)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落实,强化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督查,确保已有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支持水利设施、大棚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邀请技术专家到村组、基地开展蔬菜专业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全省蔬菜种植水平。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向种菜能手、种植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经营,提升规模效益。

  (二)广泛拓展农产品销路。健全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农产品安全监督共管体系和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大力培育一批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的经营主体,如农产品协会,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网上平台、平价商店,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广大居民在家就能方便快捷的购买到经济实惠、新鲜名优农产品。

  (三)着力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制度和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可靠、系统完整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着力打造茶叶、粮油、果蔬、生鲜等大宗农产品电商平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四)多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产业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发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业,鼓励农民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增加收入。此外,在整合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

经济调研报告5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位于闽清县北部,距闽清县城32公里,闽江、外福铁路、316国道、123县道穿境而过,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口电厂及闽清县最大水力发电站安仁溪电站均建在境内。全境面积187。34平方公里,是闽清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和闽江北集贸旺镇,全镇山地面积2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2万亩,辖有22个行政村,5603户,20167人。近年以来,东桥镇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粮食生产方面,大力推广水稻优质杂交稻种植,良种覆盖率96%以上,20xx年粮食总产10506吨。在水果生产方面,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橄榄、无核雪柑、脐橙52号等,同时强化老果园的新技术改造,水果产量达3634吨。在食用菌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食用菌协会的带动下,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栽培秀珍菇500万袋,香菇350万袋,毛木耳300万袋,大球盖20万袋,金福菇、麒麟菇等150万袋,实现产值3100万元,并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市场体系。在畜牧业生产方面,家禽和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与前年基本持平。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近4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中低产田项目已通过验收。

  二是招商引资有较大突破。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xx年有4个项目投产和实施:三霸水泥膏已投资400万元,多种新产品正投放福州等地适应性使用;福闽工艺品已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厂房6500平方米,已投产;富森竹业投资200多万元,20xx年实现产值550万元,提升为规模以上企业;深圳表业回归工程已开始基建。

  三是经济发展实现稳步增长。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增长47。8%;农业总产值1。24亿元,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万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46万美元,增长386%;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增长10。4%。20xx年1—9月份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数3。18亿元的75%;工业总产值437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7137万元的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1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4586万元的66 %,;农业总产值8474 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2106万元的70 %;地方财政收入8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03万元的78 %;内资到资82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670万元的123%;固定资产投资248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5630万元的44 %,其中300万元以上完成 20xx万元,占全年任务数1000万元的202%。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东桥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为: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经济规模、总量依然偏小,产业规模不够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缺乏,经济运行整体效益不高,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二是少数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四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闯劲和拼劲不足。五是发展不够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等。

  三、发展对策

  下一阶段,东桥镇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做好经济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工业项目带动和农村稳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壮大食用菌、水果、畜牧、林竹、蔬菜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在今年的“四个百万袋基地”的带动辐射下,明年总量要达到1600万袋以上,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灯塔、须弥山等商标成为名优产品品牌,大力开拓市场,把品牌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一村一品、一村数品”,以规模化推进产业化,确保增值增收。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科技兴农,以质量求效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民稳定的购销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支农信贷能力。积极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和城镇有序转移,努力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渠道。

  2、推进工业化进程。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主导思想,把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

  化进程作为东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战略跨跃。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艺品、钟表等产业集群。大力促进东桥表业回归工程,全力做好神龙表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形成新的规模化产业。要优化发展平台,积极推进沿江工业集中区建设,真正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载体,产业集聚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促进福晶软磁、福闽商贸、闽华食品、三霸水泥、富森竹业等已落户企业的增资扩产,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内地要突出发展龙标制衣等劳动密集型、环保型企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给更多的家庭妇女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同时,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放眼市场,主动出击,以诚感商,促进更多的'企业来镇投资办厂,更多的项目落地,壮大工业企业规模和工业经济总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努力形成一批拥有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实施质量品牌工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创一批名牌产品,提高工业发展整体水平。

  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镇中心开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方面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在2—3年内,对全镇大部份灌溉渠道和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对重要防洪堤进行建设维修,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旱涝保收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收。二是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推进集镇中心区建设。结合过洋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关键性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建成农贸市场、加油站,明年要建成信用社新营业大楼、建成新镇政府办公楼、东桥文化服务综合楼、东桥交通客运站。并使集镇新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三是加大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力度。通过上级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完善村(居)的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争取各村(居)要建成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个以上体育活动设施(场所),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建设。以整房治散建文明小区、整路治脏建配套设施、整水治臭现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整三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五是实施“大交通”战略。争取明年内对沿123县道镇境内路段全部进行路面硬化改造,建成南洋公路;加大对村庄、小区进行路面硬化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六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对新桥等地质灾害区群众实施救灾搬迁。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民政救助体系,深入开展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关心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福利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障等福利保障制度,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经济调研报告6

  一、调研情况及选题考虑

  10月9日,我到了围绕“如何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美丽经济”进行了走访调查。召开了3个座谈会,访谈了12位群众。同时,我还前往了农业农村局,咨询并查找了一些资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首要前提和要求,因此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发挥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我的选题是《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0xx年以来,我县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0多个,建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家,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益型经营组织和农业经济联合体达1100多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4家。种植花卉苗木2万亩,中药材4万亩,茶叶6万亩,果木林22万亩,油茶22万亩,特色水果0.4万亩,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形成了以特色水果、彩色花卉、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并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6个。

  三、走访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查找到了一些不足

  一是产业优势不够突出。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农业收益低,现有3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里面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的较多,从事精深加工者较少。二是科技创新不够活跃。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缺少精深加工的技术和设备,只能维持在低层次的农产品初加工层面上,加工层次低下,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三是中介组织不够完善。我县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四是利益联结不够牢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多数是按合同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属于松散型关系,缺少健全的履约保障机制,双方很难自行建立稳定的、有信用的合作关系,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

  四、改进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考

  通过走访调查中的座谈、询问群众及我自己的思考,我建议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有:一是突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现有企业的改造升级力度,采取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组团发展。二是突出园区建设,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布局,按照“培育一批、壮大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区集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向“精、特、深”方向发展。立足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加强园区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突出体制创新,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推广农业产业化多种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联动型、基地带动型等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态势。引导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基地,对接一个合作社,打造一个优势品牌。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好已经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规范交易程序、开展各类涉农产权流转交易的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和鉴证等服务,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面经营权、经营性集体资产租赁权和农村集体林权流转进入市场交易,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通。五是突出服务保障,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股票上市、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得到实惠。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对主导产业带动能力强、产品出口带动能力强、直接带动农民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本支持。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技术升级补贴和品牌培育奖励等。

经济调研报告7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4、8.2、4.4个百分点。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8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xx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69千公顷,同比下降14.1%;全年粮食产量54.76万吨,同比同比增长0.37%,其中:秋粮产量28.64万吨,同比增长

  1.92%。油料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6%;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0.3%;养殖水产品产量9.36万吨,同比增长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xx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7.7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9.8%,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

  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

  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

  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

  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调研报告8

  敦煌市苏州镇是城郊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要求,通过对我镇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苏州镇的基本情况

  苏州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有沙州镇,西有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有敦齐公路开发区,北有黄曲乡。敦煌市主干道阳关路东西交叉,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现辖齐家桥、高太保、魏家桥、苏州寺、板桥、武威寺、贺州堡、孟家桥、杨家堡、姚家沟等10个行政村,5783户,21000人。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预计达到4.2亿元,农业总产值3.09亿元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核心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措施,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城郊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一是在跳出农业、抓农业方面,虽然已经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但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的研究并不全面,仍然存在协调性不强、统筹规划不足的问题。受发展空间、思路、投入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还停留在追求单位产出和单位效益的层面,综合运用生产、管理、销售和流通手段来提高产出效益的实用方法不多。由于受到基地、规模、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发展不够均衡。农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跳出苏州,整合全市力量,汇集全市资源自用,没有大的进步。第二,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虽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如何组织农民、如何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的研究还不到位,还存在专业化程度低、支持力度小等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加强合作意识,有效克服小家庭和小户独力经营的生产方式,提高面对市场、进入市场、控制市场、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走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是当前的推动。“三农”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方面,虽然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但对如何加强管理、如何调动基层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的研究仍不深入,仍存在基础工作薄弱、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多数基层干部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心态和工作模式上。在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一些农村干部仍处于等待思想、发呆的状态,思想观念亟待转变,促进发展和谐的能力亟待提高。第四,在建立和完善新农村管理体制方面,虽然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新管理体制的配套性、长效性和激励性的研究还不全面,还存在体制不完善、机制不活跃等问题。

  三、关于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发展目标,走郊区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郊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休闲、生态、观光、观光农业、名优农产品积极开展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种相关招商活动,以有限的资源做好精细农业。

  2、充分利用城郊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蔬菜、畜禽等副食品,振兴第三产业,形成城乡新型产业结构和城郊农村经济体系。

  3、以城带乡,以乡促城。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现实,我们应该引导农民向城市聚集,以“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为目标,借鉴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整治村庄面貌,以城带村,以城带村,实现城郊农村城镇化和城郊农民市民化,使城郊农村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农村品牌效应

  1、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在种植结构上创造特色。随着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扩大。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花卉农业和农业度假区已成为发展城郊经济的捷径。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特色农业。

  2、坚持在发展中有特色,在特色中有差异,在差异中创造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特色餐饮等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促进城郊特色农业发展。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城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把农业作为产业和项目,实现企业经营、产业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3)加快我市郊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镇不断总结提炼,在发展城郊经济中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按照“科学布局、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齐家桥、魏家桥、板桥等郊区村庄发展以居住、商业、娱乐、餐饮为主的商业服务,促进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齐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的酒店式公寓及配套设施,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居住服务区和劳动力市场。二是依托当河海关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齐家桥村和高太保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和采摘园为重点的农业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和东格铁路过境,依托铁路货运码头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和物流中心为重点的仓储物流配送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辟城镇“四纵四横”交通网络,构建“四纵四横”产业框架。

  第一、一些建议

  一是加大全市农业资源的科学整合利用。通过优化全市农业生产力布局,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全面整合全市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力量,建立产业联动机制,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全市形成了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制定全市新农村人才建设规划。通过实施提高新型农民素质战略和城市人才服务农村战略,加快城市农村实用人才、涉农专业人才和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品牌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经济调研报告9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2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规上工业423.8亿元,下降9.1%。规上工业增加值96.1亿元,下降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下降7.5%,全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下降12.3%。出口7.9亿美元,下降36.3%。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生产逐渐回暖,开台率不断上升。从工业用电看,我市1-2月工业用电量为26.7亿瓩时,同比下降5.03%,增幅比上月回升了8.3个百分点。2月当月用电比1月增长3.4%,同比增长6.6%。3月上旬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从企业开工和设备利用情况看,全市重点监测的33家工业企业中,至3月上旬有19家企业生产(设备)综合能力发挥正常,有13家企业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2.价格低位运行,生产量升产值降。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螺纹钢产量比上月增长6%,东海粮油食用植物油产量比上月增长15%,华昌集团复合肥产量比上月增长5%,攀华集团彩涂板的产量比上月翻番,33家企业中仅张铜集团、其元集团和三林法兰3家企业产量比上月下降。由于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重点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但产值却持续走低,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接近半成份额的冶金行业中,沙钢集团螺纹钢2月均价为31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50元/吨;板材2月均价为33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00-300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下跌25%左右。同时由于钢材是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下跌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成品设备的价格,我市机械制造企业(马尼托瓦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爱博纳集团等企业)2月产值和销售只有同期的`一半。

  3.销售基本稳定,效益未明显提高。前2个月销售生产基本同步,产销率达98.5%。由于市场需求仍较疲弱,大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企业盈利能力未有明显好转。1-2月,实现利税24.71亿元,同比下降42.2 %;实现利润10.89亿元,同比下降58.6%。

  4.货币政策显现,流动资金较宽裕。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蔓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据份额最大,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2.7%,存贷比由年初的70.6%提升至74.4%。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流动资金基本正常和充裕的有23家,占70%,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沙钢集团:整体运行较为正常。1-2月份共生产铁185.07万吨,粗钢236.92万吨,成品钢材244.28万吨,除粗钢产量略有下降外,铁和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和4.1%。本月矿石、废钢等原燃料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而随着节后钢材市场库存的上升,下游需求却未明显放大,钢材产品价格在2月份由以前的小幅上升而出现回落,至月末,部分产品如螺纹钢、热卷板的价格已跌至去年末水平,不含税价低于3000元/吨。预计后期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波动。由于市场形势相当严峻,部分产品国内外价格已出现倒挂,企业计划于3月10日对热卷板实施停产大修,而大盘卷生产线亦将进行换品种改造。当前,产品出口形势仍较严峻,新增出口订单较少。2月份出口交货值不到1亿,比1月份减少2亿多,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永钢集团:生产运行正常,2月螺纹钢产销量高于上月,线材产销量略低于上月,总体钢材产销量基本与上月相当,由于钢材市场继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比上月有所降低,但因前期的高价原材料已消化,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联合铜业:企业原料采购依然紧张,2条生产线继续停产,剩余3条生产线基本开足,而电解铜价格至月末仍在28000元/吨左右的低位波动,因此,2月份企业的产销基本保持1月份水平。由于电解铜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产销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攀华集团:运行良好,生产线基本发挥正常,彩涂板、冷轧板的产销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镀锌卷板的销售亦好于去年。因此虽然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企业产销同比保持了较好增长。

  东海粮油: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目前已基本开足,精炼油价格比一月份略有回落,本月销售基本保持上月水平,由于目前油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销售收入出现较大脱幅。

  华芳集团:2月4日企业正式上班,当天开台率超过90%,目前基本已开足,尤其是棉纺,由于销售形势较好,机台都已开足,因此2月份产销情况明显好于一月份,而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因此二月份实现销售7.2个亿,比上月增加了2.6亿。

  骏马集团:生产较为正常,帘子布及钢帘线产出逐步提高,节后设备基本开足,至3月份,帘子布月产出将达8500吨左右,钢帘线在3500吨左右。2月份帘子布产品平均价格与1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产销额也低于上月水平。

  华昌集团:二月份生产形势较好,基本全部开足,产出量亦较高,1-2月份纯碱、氯化铵、尿素、复合肥等主要产品产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由于生产天数减少,加上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仍然处于低位,本月产出基本与上月相当,销售有所上升。受价格因素影响,产销总量同比略有脱幅,盈利能力下降。

  四、当前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价格低位波动,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去年四季度后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至今未有大的改变,主要产品钢材、食油等的价格在上月略有回升的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依然低迷,本月再次下跌,继续维持着较低价位。如沙钢集团的螺纹钢、热卷板等产品,月末价格已不到3000元/吨(不含税),低于年初水平,产品利润空间大大减小。浦项的不锈钢产品,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下跌后,基本处于下跌通道,目前价格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持续回落。化工行业的华昌集团,其主要产品纯碱1-2月平均价格为919元/吨,去年同期达到1585元/吨,而生产成本却有一定上升,致使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

  2.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市经济总量提高。随着去年四季度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以来钢材、精炼食用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基本处于低位,如钢材,今年1-2月沙钢的钢材(不含浦项)平均价格为3425元/吨,而去年同期为4015元/吨,吨钢均价下跌590元,同比下降14.7%;永钢钢材价格下降更大,螺纹钢吨钢均价同比下降717元,线材下降957元/吨,仅沙钢本部(不含浦项)和永钢两个企业的钢材销售,因价格下跌因素,将影响全市工业销售增幅 3.34个百分点;还有食用油,平均价格下跌4000元/吨左右,也将影响全市销售增幅近1个百分点。另外,纯碱、硫酸等化工产品、玻璃等建材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而且同比都有一定跌幅,这都将影响全市工业总量的增长。

  3.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外贸出口拉动作用减弱。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自营出口额逐月下降,从去年8月份的12.7亿美元,下降至1月份的4.7亿美元、2月的3.2亿美元,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如顺德电子,主要承接外贸业务,受市场需求影响,业务订单减少,文具和电子都开台不足,企业员工轮流上班,预计此种情况下半年或有可能好转。

  4.经济增长下滑明显,企业开台不足订单少。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春节过后,部分企业虽已开工,但开台不足,如AAA轴承,因配套企业业务减少而致订单不足,企业只得按排有业务车间上班,其余休息;而圣达因也因去年下半年订单业务减少而今年生产开台率不到80%;再如海陆锅炉,因客户原因,延缓或取消的业务就有1个多亿,虽然目前业务充足,但下半年竞标合同已明显减少。富瑞锅炉,由于需求降低,5000万左右业务订单已取消,1.5亿合同暂缓执行,超低温阀门、低温气瓶的订单下降至原来的一半,对企业今年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中央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向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财政收入降幅趋缓,民生和支农投入继续增加,存贷款快速增长,消费价格继续回落,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将有所减轻。但总体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加大,经济止跌回升的特征尚不十分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持平存有一定难度。

经济调研报告10

  关于循环经济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外资企业,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经济开发区,下辖味精、黄原胶、动力、玉米油、鸡精五个车间和一个污水处理厂。现有资产总值2亿元,员工1000余人,形成年产黄原胶1万吨、味精7万吨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谷氨酸、味精、黄原胶销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银行信誉等级为AAA级。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和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我们公司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领导的同时,认真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循环经济,提高中水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污水处理厂建设300m3沼气柜一座,用于回收污水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沼气,既解决了污染大气的问题,又满足了家属院职工生活做饭之用,富裕的沼气通往动力车间作为锅炉的燃料,年节约煤炭1600多吨,可谓一举三得。

  2、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味精浓缩工段余热利用及冷凝水回收项目为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味精浓缩锅内味精长成后,通入压力0.33MPa温度280℃蒸汽对料夜间接加热,加热后的蒸汽冷凝水温度在88℃左右。原先这部分冷凝水直接同碳柱水一同送往污水处理厂,既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又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我们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充分利用了这一块余热和冷凝水。用浓缩锅出来的冷凝-1-

  水通过板式换热器来预热进入浓缩锅的料液,料液可由45℃可增至65℃。换热后的冷凝水降至65℃左右,这一部分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其中一大部分直接进入浓缩锅,另一部分进入中和罐。该项目总投资28.6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量544吨,去除其消耗支出后,预计年创造效益42万元。

  3、合理科学处置固体废物。我公司的生活垃圾由环卫所全部运往垃圾处理厂作无害处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作了如下处理:厌氧及好氧过程中生产的污泥进入沉降池进行沉淀,再通过专用泵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板框压滤机,由压滤机挤压出含有丰富有机物的泥饼,再将泥饼运动力车间焚烧,部分对外出售用作肥料。锅炉燃烧后的'炉渣经圆盘除渣机出渣,再由出渣皮带机运往渣场,炉渣、煤灰全部出售,用于制造水泥或建筑材料。黄原胶的副产物豆渣,全部出售,用作猪饲料。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4、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工作。山东公司自去年5月份开始实施清洁生产工作,首轮清洁生产共计投资43.5万元,实施的无/低费方案共计44个,中/高费方案一个,共取得经济效益158.39万元。20xx年6月X日,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工作验收。专家组对山东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本轮审核工作符合《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被专家组评定为优秀。我公司通过工艺技术改造、设备维护更新、企业内部挖潜、中水回收利用,年节标煤1100吨,减少废水排放118800m3同时,实施清洁生产后,大大减少废水及废气排放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现在正在实施下一轮清洁生产计划。

  5、加大治污投入,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减少排放总量。为实施

  清洁生产,再造蓝天碧水工程,我公着手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先后多次对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设备、工艺等技术改造和扩建。陆续上马污水处理设施及其它辅助设施,拥有6000立方米的厌氧罐3台,3000立方米的酸化池一座,标准沉降池2座。目前,有日处理低浓度废水能力达4000m3的总容积为17000m3的好氧池两座,日处理高浓度废水能力达3000m3的总容积为4700m3的厌氧发酵罐5个;废水处理能力、设施配置均超出了生产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容量,能够对黄原胶、味精废水进行深度处理。20xx年2月25日,临沂市环境保护局以临环函〖20xx〗108号对我公司黄原胶废水中水回用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了批复。20xx年3月12日,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临发改政务〖20xx〗93号文对我公司黄原胶废水中水回用项目进行批复立项。经过环境监测站的多次取样监测及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实现了生产过程中所有废水全部达标排放。20xx年8月15日,临沂市环境保护局以临环验〖20xx〗32号进行了验收。本中水回用工程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

  目前,处理后的污水化学氧需求量CODCr小于50mg/L;氨氮

  NH3-N小于5mg/L,PH值在6.5~7.5之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

  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xx)一级A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指标。我们将这种水用泵打回用水单位用于一般冷却,20xx年我们公司中水利用率达到了51%以上,用于系统冷却、冲罐及生产生活区冲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随着公司输水管网的逐步完善,我们的回用率将逐步提高,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理想目标。

  6、抓好源头控制,减轻污水处理负荷。通过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对生产的各个环

  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各生产车间的废水排放处皆安装流量表,以便准确计量排放的数量,作为奖罚的依据。这样一来,使废水污染物总量及废水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减量化。

  7、锅炉加装除尘和脱硫装置。动力车间锅炉在原来水膜除尘基础上增设脱硫塔对烟气脱硫,这一方案确定后,投入500万元资金对公司现有的3台35t/h、1台75t/h锅炉进行脱硫除尘及一系列设备及工艺改造。本脱硫工程共改造脱硫塔2台,新增脱硫塔2台。项目完成后,除尘效率达95%以上,烟气中的SO2控制在400mg/m3以下,

  烟尘控制在50mg/m3以下。同时,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一台套,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及社会的监督,实现二氧化硫及烟尘的达标排放,每年可减少SO2排放量1200吨。

经济调研报告11

  一、全镇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今年1—6月份,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437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1122万元的48.3 %,较上年同期增长36.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7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0000万元的48%,较上年同期增长42.5%,(规模以上企业中xx茧丝绸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1424万元,xx工贸公司6907 万元,xx水泥制品公司703 万元,xx胶合板厂8517万元,xx茧站1220 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 5600 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00 万元,完成全年任务26000万元的66.2 %,较上年增长308.5 %。完成财政收入 906.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630万元的55.6 %。

  (二)主要工业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骨干企业拉动力增强。20xx年,全镇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大部分保持增长,其中xx茧丝绸公司和xx胶合板厂产值同比增长超过70%,xx工贸公司、xx水泥制品公司和xx茧站的产值同比增长也都超过40%, 发展势头良好,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XX茧丝绸公司和XX工贸公司2个亿元企业实现利税403万元,占全镇利税额的30%,成为促进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重要动力。

  (三)今年规模工业稳步发展,运行态势良好。XX茧丝绸公司 20xx年产值已达2.9亿元,今年300万新建成了蚕茧储藏冷库,使公司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得到了保证,全年都能平稳生产,预计年总产将能提高20%,达到3.5亿元。XX工贸公司新生物质能源项目,以树枝、木薯杆、玉米杆等农作物作为原料,进行高温压缩,形成高能量的工业燃料用以替代燃煤,

  此项目不仅降低了该公司生产从成本,还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创收途径,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及时我镇将再增加一个规模以上企业。1—6月份我镇五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2.5%。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流动资金,企业融资困难。调查显示,我镇企业流动资金状况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提高存未准备金率、降低出口退税率、差别准备金率、再贷款浮息等收缩银根的政策,使企业资金供应明显紧张。在所调查企业里75%的企业属于资金紧张,充足和正常的分别只占8%和17%,其主要原因是贷款难(80%),其次是资金占用过多(12%),还有一引起其他原因(8%)。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裕直接影响到企业再生产循环能否顺利进行。

  (二)企业统计意识不强,报送统计数据不够规范。企业缺少专职统计人员,多数由会计、办公室人员兼任,忽视统计基础工作报表和台账极其不完善(包括:统计报表、统计台账、产品入库单、产品入库明细账、产值计算表、产品出库单、销售明细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电力缴费单)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别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缺报、迟报、拒报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往往少报产值、多报亏损,统计报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给全镇工业统计带来影响;

  三、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强力推进工业大力发展。当前全年只有4个月时间,完成工业发展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困难,必须强化监测调度,促进增产增效。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及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抓好优势企业增产,稳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围绕“调高、调优、调大”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建筑材料行业等产业。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大中小一齐上,各行各业一齐上,国有、民营、集体一齐上,激活内资、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投资一起抓,在全镇形成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良好局面。集中力量加强项目设计论证,搞好项目库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筛选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要加大传统产业的高附加值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设计、论证和争取力度。要集中精力抓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重点抓好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同时,要鼓励企业抓好中小项目建设,实施群体工程,真正形成全民办工业的态势,迅速扩大工业经济规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业发展项目和招商引资网络,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业专题招商活动,采取感情招商、亲情招商、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有效的方式,主动走出去搜寻项目源、信息源,积极引导配合投资公司以及科技人员来我镇创办、领办工业企业。

  (五)优化发展环境,保卫生态环境,为工业强镇、生态城郊提供保证。积极响应县委“建设工业强县 提升基础设施 打造生态威远”战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以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和推进工业化发展,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延长和拓展生产技术链,进而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实现工业节约、治污、增效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通过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带动和促进全区工业技术链、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彻底改变我镇工业发展的格局和走向。

经济调研报告12

  为推动清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有效破解既要守护青山绿水又要让群众增收致富两难之题,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桓仁、集安、通化,对林地中药材、林下山野菜归圃、经济果林及农产品深加工考察调研,并结合清原清山绿水资源优势,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学习考察调研情况

  桓仁、集安、通化将以人参为主的林地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了“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

  (一)注重林地经济综合开发,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桓仁以山参为主的林地药材面积达到63。85万亩,山参保护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县级首位。红松果材、大榛子、核桃楸干坚果经济林达100余万亩,桓仁山参、红松籽、大榛子、山核桃油、林蛙等多个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个山参品牌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获得“中国山参之乡”、“平欧杂交榛子专业乡”等荣誉称号。集安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边条参”唯一产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林地承包到户等政策,不断扩大林下参种植规模,经营模式由分散的小户、小规模向集中连片联营的大户、规模化转变。

  (二)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桓仁建设东北参茸城,成为东北地区的山参集散地。全县注册的有关山参企业332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辽宁省百强和民营明星企业4家。同仁堂、鹤年堂、天士力、上药集团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落户桓仁,进行加工和经销山参产品,建设山参种植基地。集安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交易额超过20亿元。通化快大产业园区计划投资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以上,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建设有人参特产商贸、仓储物流、研发检测、人参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和一个人参产业营销平台,研发出人参酒类、饮料类、化妆品、保健品等28类300多种产品,实现了人参产品及制品的电子交易、物流配送、融资贷款等全网络运营管理。

  (三)发挥经营主体作用,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集安鼓励各经营主体结合林下参种植基地发展森林旅游、林下参采挖园、山野菜采集、人参酒品饮等体验项目,建设民俗民宿、农家乐,推出人参鸡汤、高丽火盆等地道美食、休闲度假活动,举办人参主题大型活动。参观的清河镇德源特产种苗基地有林地面积500亩,开发种植芦笋、大叶芹、刺五加等各类山野菜32种,林下人参、黄芪、白芍等中药材16种,东北红豆杉、黄柏、寒富苹果苗木40种,林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吸引游客观光采摘,销售山野菜、中药材、盆栽及绿化苗木产品、种子、种苗,获得良好经济效益。通化县茂林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在承包流域养殖梅花鹿20xx余头,发展园参39000平,林下参2200亩,建设小型水库,养殖林蛙50万只,建设加工车间400平,生产梅花鹿茸、鹿血、鹿酒、山参、林蛙油等产品,年销售收入1186。5万元。

  二、我县区域特色产品开发存在的困境

  清原与桓仁、集安、通化相比,资源禀赋相近,多年前产业规模水平差距不大,近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滞后,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狭窄。鹿产品、龙胆草等深加工企业我们有过但都没有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失,导致所有产品都只能停留在卖初级产品的阶段,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商贸流通环节处于被动状态,林下参药材销售被吉林、桓仁客商主导,平地药材全县至今没有一处交易市场。

  二是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缺少系统研究指导我县优势产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过程中在引导工作上仍有所欠缺,大多数农民存在着不知道干些啥,怎么干的问题,所有生产、加工、销售都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的局面,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没有形成规模化。

  三是受天然林保护政策限制,缺少政策资金扶持。国家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权承包到户,但矛盾是林农发展林下参不经审批违法,审批又受天然林保护政策影响难以通过(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此外,林下开发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地方财政无力扶持,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20xx年国家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对经济林大榛子、刺嫩芽、果树等补贴300—600元/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0xx年至今,只有常规造林政策,补助100—200元/亩不等,林地经济发展放缓。

  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相关建议

  与外市周边山区县比,清原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清原龙胆”是清原的明片,全国北龙胆销量82%来自我县。“清原马鹿”是我们历经30多年培育起来的自主品牌。“辽五味”“辽细辛”等都较早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我县野生归圃平地药材品种较多,规模已超过10万亩,获得“北药道地中药材中国第一县”称号。林下参也具备一定规模达到12万亩,其他产业都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现仍有100万亩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利用。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在如何利用好资源,把资源变成资本上做文章,是我们落实“五位一体”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我们应该总结、包装、宣传我们的区域特色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或鼓励引导本地企业转向利用本地资源加工方面来,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联合办厂,把资源、产品转化为商品,解决农民在销售方面后顾之忧。探索建设北药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可行性,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促进山区资源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森林经营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开发林下资源、发展重点产业的领导,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强化监督管理,实行依法治山治水。指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抓好荒地、林地、草地、小流域开发。合理调控森林郁闭度,对适合林下参种植要求的放宽到0。6—0。8之间,这样既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制定相关政策,避免滥砍乱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林地经济品种以及疫病防治的研发给予重视,退耕还林要引导鼓励农民多发展经济果林,避免满山全是红松林的单一树种。要对新品种试验研究进行立项,给予相应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生态工程、综合开发等政策,出台相关财政政策,重点用于种子种苗的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基地的建设、区域品牌宣传等方面。

  (三)注重产业文化发掘,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特色村庄,发展生态采摘、农家乐、民宿项目;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发中医药旅游,发展药浴、养生保健、地方特色药膳美食,形成特有文化;充分利用林下参、黄精、食用菌、马鹿、林蛙、柞蚕丝等特色产品,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土特产品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发展。

经济调研报告13

  **村位于**县**镇西部、**(颍)河畔,西与**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xx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经济调研报告14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经济调研报告15

  1-3季度,临港新城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特点分析

  洋山港对临港新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1-3季度,洋山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917万吨,货物装卸量1805万吨,集装箱量208万标箱。

  前三季度临港新城开发建设呈现如下特点:

  1、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同比增长4.7%。芦潮港镇完成投资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书院镇完成投资1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亿元,增长29.1%。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1-3季度临港新城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7.5亿元,为年计划33.5%。主城区加快完善一期道路与水系工程,继临港大道主城区段、护城环路主干道和橄榄路、茉莉路等5条次干道竣工后,加快G3、G31、D21等支路建设和6公里滴水湖湖岸结构、游船锚地施工,各项工程均顺利完成节点目标;产业区方面,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铁路中心站配套经10路、I6路、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一期工程竣工,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二期、南滩产业码头、深水港芦潮港辅助区等项目顺利完成节点目标,重装备区“四横四纵”骨干道路、闵联临港和物流园区市政道路抓紧施工,部分路段通车。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部分地段开工,两港大道二期、Y5道路、白玉兰大道改扩建即将启动。供排水、供电、天然气、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有所加快。三季度,泥城社区彭平路、泥城路、N3路建成,产业区DEX2W、DEX3路开工;芦潮港D3、E2、E22抓紧施工,万祥产业配套区宏祥路、万和路(南段)、万建路、殷家港等项目竣工;书院S3、Y61、老芦路开工建设。

  3、招商引资积极突破,产业项目落地加快

  1-3季度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为44740万美元,其中,合同外资11902万美元,占全年计划的37.2%,项目储备方面,储备电气起重机、池贝机床、西门子发电设备、东和恩泰、东航普惠等项目,涉及投资总额37.3亿元。

  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快落户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产业项目累计投资30.7亿元,为年计划的60%,成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的亮点。大型船用曲轴、电气核电设备、沪东重机厂房有望年底竣工。临港普洛斯一期、瓦锡兰和礼才物流顺利运营,同盛危险品仓库二期准备就绪,苏尔寿机械打桩开工,卡尔玛、卡特彼勒再制造正式开业。

  三季度,芦潮港配套产业区开园,至此临港四镇配套产业区已全部启动。芦潮港建材市场开业,书院现代农业发展区一期建成,积极筹划二期建设。万祥产业区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建成。

  4、功能性开发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框架开始构建

  1-3季度主城区加快功能性项目的推进。区行政中心地下工程施工基本结束,综合服务楼桩基工程完工,完成投资6882万元,为年计划34.4%。中国航海博物馆完成桩基,正进行局部降水与土方开挖,完成投资3324万元,为年计划41.6%。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等部分建筑完成结构施工,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完成投资54378万元,超额完成年计划。锦江之星商务酒店已完成一层主体施工。建设大厦、闵联大厦完工可批复,准备四季度开工。临港信息大楼、临港燃气大厦、区党校、区卫生公共中心签订入驻协议,海事局、洋山海事法院等口岸管理机构规划用地基本明确。西岛高星级酒店加快推进,与迪拜、美国X—NEO、日本QCZ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进入深度洽谈。产业区国际豪生酒店开业,物流技术中心、保税港管理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5、房产开发以安置房为主,动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3季度临港新城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其中各镇安置房投资13.5亿元,完成年计划40.9%,占房产开发总投资的90.6%。三季度,泥城、芦潮港经过前期充分准备,顺利完成了一期部分动迁安置房分配,其中,泥城分房1550套,芦潮港分房735套,其中泥城分房户中的一半已装修入住,使临港新城动迁安置工作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二、存在问题

  前三季度开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甚理想。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仅占第二季度完成额的53.4%,投资额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新开工项目较少,基础设施和动迁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如:西引河暂缓实施,大芦线航道、两港大道二期、重装备区“四横四纵”等项目的进度受到动迁和用地制约;白玉兰大道改造、Y8由于实施主体和建设方案变化等问题而延迟实施。

  二是城市整体功能开发有待加快。具体表现为招商引资中项目储备不多,产业支撑后劲不够;原计划滴水湖四幢商务楼宇中的两幢无法上马,滨海餐饮街、商品房推进不快,城市旅游娱乐设施缺乏,商业氛围和人气不足;四个分城区尚未形成城市要素集聚形态。

  三是动迁基地建设进度离年初目标有较大距离,要完成“年实现现房动迁”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困难。1-3季度,四镇动迁安置房投资 13.5亿元,实现年计划的40.9%,其中第三季度只完成投资2.7亿元。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各镇的三期房建设均未开工,既影响到临港新城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情况,更影响到明年实现现房安置的总体目标。从结构上看,泥城目前在外过渡4000余户,加上近期大芦线等工程拆迁,要实现明年现房安置的目标,任务更为艰巨。

【经济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调研报告04-04

民营经济企业调研报告11-07

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02-21

经济调研报告15篇02-01

经济调研报告(15篇)02-01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6-09

“夜经济”调研报告可选09-25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2-24

网络经济调研报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