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2024-11-01 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xx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xx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XX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县城XX%,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XX%,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瞄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20.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20.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23.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26.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次问卷调查存在问卷调查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今后工作室会继续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2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时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适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作业布置,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特进行本次调查,现将调查事情汇报如下:

  (一)学生调查事情

  1、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也是比较喜欢语文作业的。

  调查显示:70%的学生是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的,20%的学生谈别上喜别喜欢,10%的学生别喜欢。70%的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95%的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后是感到恢的。

  2、对语文作业态度比较端正,作业质量明显上升。

  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这作业很少,40%的学生认为作业适量,89%的学生能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作业,61%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30%的学生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当学生碰到难题时,35%的学生和同学合作,35%的学生咨询老师或家长,15%的学生自己立解决,5%的学生放弃。可见不少同学是任务观点,但至少并别是由他人逼、压着做,而认为是自己的任务了。同时全力以赴做完作业并能及时纠错,直接导致了作业质量的上升。

  3、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意见

  调查显示:60%学生最别喜幌师布置的'作文,觉得写作文难,30%的学生别喜欢练习册,觉得练习册有点难,对老师如今布置作业的方式55%的学生中意,25%的学生认为过得去,说明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还有待改进。55%的学生喜幌师统一布置作业,如此便于交流讨论解决难题,便于纠错。15%的学生想要分层布置作业,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别完或做别出部分作业。学生希翼的作业方式40%的学生希翼是作业中无作文,70%的学生希翼是经历性作业。10%的学生无所谓。

  4、学生对老师作业批改的意见

  5、学生别能完成作业的原因

  (二)教师调查事情

  1、学生学习语文的事情

  8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程度浓厚,完成语文作业的事情却是普通,别太好,90%的教师认为学生完成最好的作业是词句训练等基础性作业。

  2、教师布置作业事情

  99%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在半小时以内,80%的教师间或布置家庭作业,20%的教师有想过分层布置作业但并没有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普通基本上布置的书面作业。

  3、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能够改进,但须加工作量

  30%的老师布置作业前熟悉题目,对难题做以辅导,能突显效果。40%的教师认为练习册有点难,但也别是很难,不过现在的学生浮躁,完成作业时别耐心看题、读题,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差,亟待提高。20%的老师布置写作前有所辅导,文题也能联系日子实际。

  此次调查发觉,学生多基本上特别喜欢语文的,但老师觉得学生的语文学得普通并别是很好,说明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没有达成共识,学生爱好语文,但学得又别太好,说明教师教的行为方面依然存在咨询题。经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理解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也看到教师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有待改进,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寻到了突破口,使我们看到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质量的希翼。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3

  一、调查的原因

  为了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搜集研究资料,找到现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低效、无效等现象,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和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调查。

  教师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经调查发现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占据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50%-60%。如何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提问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调查的方法与策略

  编制《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一),《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调查》(问卷二),《教师、学生心目中的课堂提问》(问卷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表》,《课堂教学提问对教师的谈调查》。对语文教师的随堂课、公开课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我们对52名学生进行了以上学生问卷,对6名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对10名语文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课堂提问的谈,为最限度的保持调查的原生态,学生问卷不写姓名,且问卷前鼓励学生填写最真实的感受;课堂观察前也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三、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问卷的统计显示: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23%,兴趣一般的77%;2.感觉老师提问次数正好的62%,感觉老师提问太多没有时间思考的38%;3.希望老师提的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77%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思考后才能回答的23%;4.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加以赞扬35%,赞扬并点评32%,不太赞扬也不点评33%;5.当学生回答出错时,老师打断学生发言,及时纠正错误26%,立即请他人回答46%,延长等待时间,期待学生自我修正20%,在你回答后,请他人评价你的回答,并提出修改意见9%;6.语文老师提问面向全班学生的33%,向成绩好的同学提问的次数多于向成绩查的同学提问的次数67%;7.老师的提问难易适当32%,问题太难,很少有人会28%,问题简单家都会40%;8.老师提出问题后,采用个别答35%,齐答46% ,优等生插嘴答19%;9.老师提问后积极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16% ,提问后发现学生总不举手回答就自己答38%,提问后没留思考的时间就喊学生回答46%。

  教师提问的课堂(随堂课)观察显示:有效问题22%,低效问题53%,无效问题35%;识记型理解型问题占35%和44%,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只占56%;问题过易的36%,过难的32%,笼统含糊或不了了之的44%;老师提问后立即叫学生回答的47%,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的23%,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适时点拨后回答的30%;教师提问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的25%,会的就举手回答的43%,优等生回答问题占87%。

  从调查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提问显示: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要难易适中,要有不同的类型,问题要清晰明了,不要包含复杂术语,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择促进教学的问题,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问题。

  从对教师的谈调查显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不容乐观,其表现在:课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只照顾部分优等生,不顾多数学生,提问没有针对性,广泛、盲目,经常会用“对不对”“好不好”等无效提问,有时问题提出前半句,后半句让学生跟着作答,牵着学生走,平淡无味。

  从对语文教师的谈调查、《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教师、学生心目中的提问》调查的统计与分析来看,当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中值得我秘注的问题有:

  1.提问盲目随意。

  教师提问随意性,一堂课多则二几十个问题,少则十几个问题,没有计划性、针对性。有的老师甚至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学生说到什么就问什么,脚踩西瓜皮,一路问到底,认为只要自己能问,学生能答就好。这种漫无目的的提问往往与教学目标无关,脱离课堂,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问题频繁琐碎。

  教师提问的数量多,学生思考的`机会少,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稍有受阻,教师就急于公布答案,一堂课问题一个接一个,最终是该读的书没读透,该掌握的知识没掌握。

  提问重复嗦,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强调,生怕学生没听到。特别是老师提问题后,下面没有同学举手或只有几个同学举手时,不到两秒,老师会加重语气再重复一遍问题,有时甚至重复多遍。这样琐碎频繁的提问既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又让学生的学习疲于应付,失去自我。

  3.问题难易不当。

  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观察,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基本上是识记型和理解型的,几乎是低层次问题的重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低水平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毫无疑问,这样的问题是不能够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缺乏思考性,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之,有的老师提问太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提问看起来老师的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的提问,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形式内容单一。

  提问形式内容单一。观察发现:提问形式一般都是老师问,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提问内容一般都守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型问题,探究、应用、拓展性问题涉及较少。

  提问的对象固定。很多老师都偏爱于优生,因此课上回答问题的都是那几个学习宠儿,而且是每次都是他们轮流回答,有些优等生一节课回答十几次,而部分普通学生一堂一次发言也轮不到,这种现象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也可以看到。似乎上课的只有老师和那几个优生,而其他的同学都成了旁观者。

  5.忽视问题情境。

  从课堂观察来看,不少教师不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缺少置疑和认知的激发,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或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或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提问的有效性。

  6.缺乏有效评价。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缺乏积极灵活的评价引导,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有的一味肯定,无原则的赞美,即使学生回答有错也没有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还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来要求学生,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很好的引导和启发,忽视学生在问题解决时的“生成”性。这样,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思与建议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上述问题产生并广泛存在呢?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教材缺乏研究,课堂提问缺少精心科学的预设;对学生缺乏研究,课堂提问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评价缺乏研究,质疑问难缺失过程的开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学情的生成性。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为要实现有效提问,避免无效提问,以促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精心设计,注重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重科学性

  教师应在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认知实际提问,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一般说,问题要求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完全一致,学生仅凭记忆就可以解答,则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之,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上没有联系,复思考构建仍无从回答的,则太难。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新颖别致,注重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4.循循善诱,注重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因势利导,注重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6.正确评价,注重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思考和回答问题。

  8.推陈出新,注重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因此,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参考书设计的提问,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设置富有开放性、创造性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问题精当,师生互动,交流充分,迷津点窍,思维活跃,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有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4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调查对象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调查方法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内容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六调查问卷原因分析。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 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 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 A经常, 16人选择了 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 A查工具书 ,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 A会,7人选择了 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从以下调查问卷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如:3.你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5人选择D。认为以上都有。

  5.你一般在何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有17人选择了每天安排,15人选择了双休日,5人选择了放长假。

  8.你认为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C随学校安排

  有34人认为非常必要,1人认为没必要3人随学校安排。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要求能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部分学生在周内和上学期间都有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1. 课外阅读书籍无选择,随意性强.

  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他们选择的书籍对于自身的学习及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助,如《阿衰》,《查理九世》等,很少有人读经典的文学书籍。

  2. 课外阅读时不会记笔记,写感受

  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阅读书籍很多,但仍不会习作,理解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这说明孩子的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多少,也不会思当然阅读和写作提高较慢。

  3. 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

  4. 将阅读积累不能运用于习作中。

  学生们都有摘抄,摘抄的都是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时不会将阅读到的精华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摘抄成了摆设。

  调查小结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调查小结: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校语文教师已明显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不足。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定的策略。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推荐适合学生学段的课外书,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2.探索出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式。

  3.课外阅读时间的调配。

  首先,加力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自然就能自己挤时间阅读。

  其次,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让学困生也有一定时间阅读。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5

  一、调查背景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性,特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了[地区名称]的xx所小学,涵盖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包括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1. 课堂观察

  深入语文课堂,观察记录教师的提问行为、问题类型、提问时机、学生的回应情况等,共计观察xx节课。

  2. 教师访谈

  与xx名语文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他们对提问目的、策略、效果的看法以及在提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 学生问卷调查

  向xx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他们对教师提问的兴趣、理解程度、参与度以及对提问的期望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与分布

  1. 记忆性问题:占提问总数的xx%,多为对课文内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简单回顾,如“这个字怎么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等。这类问题学生回答准确率较高,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有限。

  2. 理解性问题:约占xx%,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语句含义的理解,如“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等。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需要一定的思考,但部分问题缺乏深度和启发性。

  3. 应用性问题:占比xx%,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根据课文内容,你能仿照写一句话吗?”“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这类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课堂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4. 分析性问题:比例为xx%,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如“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等。此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但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理解困难。

  5. 评价性问题:仅占提问总数的xx%,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如“你觉得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看法?”等。这类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较少。

  (二)教师提问的时机与频率

  1. 提问时机

  在导入新课时,约xx%的教师会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会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吗?”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展适时提问,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然而,部分教师在提问时机的把握上不够准确,有时会在学生还未充分思考或阅读相关内容时就提出问题,导致学生回答困难。

  在课堂小结时,约xx%的教师会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提升。

  2. 提问频率

  观察发现,平均每节课教师提问的次数在xx次左右。其中,低年级课堂提问次数相对较多,约为xx次;高年级课堂提问次数则相对较少,约为xx次。但提问频率并非越高越好,过多的提问会使学生忙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问题;而过少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应情况

  1. 参与度

  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总体参与度为xx%。其中,成绩较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参与度较高,约为xx%;而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较低,仅为xx%。此外,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中,学生对记忆性问题的参与度最高,达到xx%;对评价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分别为xx%和xx%。

  2. 回答准确率

  对于记忆性问题,学生的回答准确率较高,约为xx%;理解性问题的回答准确率为xx%左右;应用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的回答准确率则相对较低,分别为xx%和xx%。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即使经过思考也无法准确回答,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3. 回应方式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应方式主要有口头回答、书面回答和小组讨论后回答等。其中,口头回答是最常见的方式,约占xx%。在口头回答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生存在回答不完整、声音小、缺乏自信等问题。书面回答主要用于一些需要书写答案的问题,如仿写句子、阅读理解等。小组讨论后回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小组讨论效果不佳,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偏离主题等现象。

  (四)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与评价

  1. 反馈方式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方式主要有肯定表扬、重复答案、纠正错误、追问引导和鼓励启发等。其中,肯定表扬是最常用的反馈方式,约占xx%。教师通过表扬学生的回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然而,有些教师的表扬过于笼统,如“回答得很好”“非常棒”等,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重复答案和纠正错误的方式分别占xx%和xx%,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正确知识的记忆,但有时教师只是简单地重复或纠正,没有进一步解释原因,导致学生一知半解。追问引导和鼓励启发的方式运用相对较少,分别占xx%和xx%,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但部分教师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2. 评价内容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上,约占评价内容的xx%。对于学生回答中的思维过程、创新点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少,分别占xx%、xx%和xx%。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

  1. 提问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

  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占比较大,而应用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2. 提问时机把握不准确

  部分教师在提问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储备,导致提问时机不当。有时问题提出过早,学生还没有做好思考的准备;有时问题提出过晚,学生已经失去了思考的兴趣。此外,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 提问频率过高或过低

  过高的提问频率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问题,只能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容易养成思维惰性;而过低的提问频率则会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成绩较好、性格开朗的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参与度较高,而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参与度较低。这种不均衡的参与度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忽视,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5. 教师反馈与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教师在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和评价时,往往过于笼统和简单,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优点和不足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原因分析

  1.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问设计上,往往以知识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虑。

  2. 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不够深入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和情感教育因素,导致提问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全面,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问题,使得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教师提问技巧和策略的欠缺

  一些教师缺乏提问技巧和策略的培训,在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频率的控制、问题类型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不知道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等。

  4. 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加快教学进度,导致提问过程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也没有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的反馈和评价。

  5. 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课堂提问中的参与度。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因为自信心不足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提问。

  五、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一)优化提问类型,注重多样性

  1. 增加应用性、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的比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提问:“如果你是诸葛亮,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来借箭吗?为什么?”“你认为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记忆性和理解性问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分析性和评价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可以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对地球造成破坏?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1.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提问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在讲解课文重点和难点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当讲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节时,可以提问:“五壮士为什么要选择跳崖?他们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3. 在课堂小结时,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合理控制提问频率,保证学生思考时间

  1.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控制提问频率。一般来说,每节课提问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以xx - xx次为宜。在提问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避免学生因为时间紧张而仓促回答。

  2. 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可以适当延长提问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问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避免连续提问或频繁提问,让学生有喘息的机会。可以在提问之间穿插一些讲解、讨论或练习等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变化。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参与度

  1.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让他们先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见解,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即使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也要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五)加强教师反馈与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1.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尽快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以及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评价要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不能过于笼统和简单。例如,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可以表扬学生的思维方法或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答案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2. 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不仅要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创新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3.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互评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

  4. 结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问方式。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和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问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六、结论

  本次调查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类型与分布、时机与频率、学生的回应情况以及教师的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问类型单一、时机把握不准确、频率过高或过低、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教师反馈与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提问类型、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控制提问频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教师反馈与评价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6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占据课时较多,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针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调查,旨在找出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课堂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对象为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及学生,共发放教师问卷XX份,学生问卷XX份,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XX份和XX份。同时,我们还对部分语文教师的随堂课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提问现状

  (1)提问频率:调查显示,每节课教师平均提问次数高达XX次,导致问题琐碎、频繁,学生思考机会少。

  (2)提问内容:教师提问主要集中在识记型和理解型问题,缺乏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提问方式:教师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部分教师偏爱提问优生,忽视普通学生的参与。

  学生反馈

  (1)兴趣与参与度:52%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但仅有23.87%的学生经常被提问。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提问全体学生,增加自己的参与机会。

  (2)思考与回答:74%的学生认为老师提问次数适中,但13%的学生感觉提问太多,没有时间思考。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给予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

  (3)评价与期望:当学生回答正确时,仅有20%的老师会加以赞扬,39%的老师会赞扬并点评。学生希望老师在回答出错时能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正确答案。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提问盲目随意:部分教师提问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与教学目标无关。

  (2)问题频繁琐碎:教师提问数量多,导致学生思考机会少,疲于应付。

  (3)问题难易不当: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形式内容单一:提问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提问内容缺乏综合性和评价性。

  建议

  (1)明确提问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确保提问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2)优化提问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偏爱优生。

  (3)调整问题难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深奥。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回答问题。

  (4)重视问题情境: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优化提问方式、调整问题难度、重视问题情境等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7

  一、调查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教师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初中学校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随机抽取了几节语文课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回答情况。

  三、调查结果

  提问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提问类型以识记型、了解型问题为主,占比分别为52%和27%。而综合型、应用型和评价型问题相对较少,仅占21%。这导致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提问效果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有效问题占比45%,低效问题占比34%,无效问题占比21%。教师在提问后,有时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急于公布答案或叫其他学生回答,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学生参与度

  调查结果显示,仅19%的学生会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56%的学生会举手回答,而25%的学生则选择沉默或等待他人回答。此外,优等生回答问题的比例高达79%,而一般学生则相对较少。

  四、问题分析

  提问类型单一

  教师过于注重识记型和了解型问题的提问,导致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拓展性思维的培养。

  提问效果欠佳

  部分教师在提问后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提问方式过于笼统、含糊,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回答。

  学生参与度不均

  优等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而一般学生则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改进建议

  丰富提问类型

  教师应注重提问类型的多样性,增加综合型、应用型和评价型问题的比例,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拓展性思维。

  提高提问效果

  教师在提问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于公布答案或叫其他学生回答。同时,提问方式应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回答。

  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应关注一般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问题和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提问类型的多样性、提高提问效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8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找出课堂提问中的有效策略,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听课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某地区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及其学生,共抽取了30名语文教师和其所在班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内容涵盖教师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和教学特色,以及学生方面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三、调查结果

  教师提问的原则性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秉持坚定的原则,如针对性、递进性、适度性和预设性等。55%的教师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原则,而25%的教师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设计问题的类型

  70%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主要以封闭式提问为主,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快速得出答案。而只有30%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以开放性提问为主,这类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

  只有25%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课堂提问有强烈兴趣,而75%的教师认为学生兴趣一般或没有兴趣。在实际课堂中,学生一听到教师要提问,往往表现出紧张或逃避的态度。

  课堂提问的.效果

  仅有10%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效果表示满意,认为一般满意的占15%,而75%的教师因各种原因对提问效果不满。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未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四、存在的问题

  提问原则含混不清

  大多数教师在提问时没有明确的原则,导致问题的针对性和递进性不足,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问题开放性不强

  教师设计的问题多以封闭式为主,缺乏开放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兴趣点把握不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导致学生对提问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反馈不及时

  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未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五、改进对策

  明确提问原则

  教师应明确提问的原则,如针对性、递进性、适度性和预设性等,确保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掌握提问技巧

  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表述明确性,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及时反馈与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回答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结论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然而,当前语文课堂提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原则含混不清、问题开放性不强、学生兴趣点把握不准等。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提问原则,掌握提问技巧,激发学生兴趣,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9

  一、调查背景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了解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进一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设计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调查问卷》,面向全校语文教师发放,并随机选取部分班级进行课堂观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调查结果

  教师基本信息

  参与调查的教师共50名,其中男性教师15名,女性教师35名。教龄分布较为均匀,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20%,5-10年教龄的教师占30%,10-20年教龄的教师占30%,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20%。

  教师对有效提问的了解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表示对有效提问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90%的教师认为课堂有效提问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有效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堂提问的现状

  问题设计:60%的教师在备课阶段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中的每一个问题,但也有40%的教师表示只设计几个关于重难点的问题或课前临时准备。

  提问目的:70%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组织课堂教学和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的氛围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提问类型:识记型问题和了解型问题占比较大,分别为50%和30%,而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仅占20%。

  提问频率:40%的`教师一节课会提问20-29次,30%的教师会提问30-39次,提问次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相对较少。

  提问对象:大部分教师表示会尽量面向全班同学提问,但也有部分教师更倾向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提问后等待时间:60%的教师会给学生1-2分钟的思考时间,但也有40%的教师表示等待时间不足1分钟。

  问题难易度:40%的教师认为提出的问题难度适中,但也有30%的教师认为问题过易,20%的教师认为问题过难。

  教师提问后的反馈

  评价方式:大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或浅层次点评,但也有少数教师表示不进行点评或仅以一两句鼓励学生表现的话带过。

  提问效果:7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提问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比较满意,但也有30%的教师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问题与分析

  提问盲目随意:部分教师在提问时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导致提问与教学目标脱节。

  问题频繁琐碎:一些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学生思考机会少,问题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导致学生学习疲于应付。

  问题难易不妥: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形式单一: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缺乏有效的评价: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缺乏主动灵活的评价引导,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加强问题设计: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中的每一个问题,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逻辑性。

  优化提问频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控制提问频率,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注重提问类型:教师应增加综合、应用和评价性问题的比例,减少识记型和了解型问题的数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提问形式: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加强评价引导: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加强问题设计、优化提问频率、注重提问类型、创新提问形式和加强评价引导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10

  一、调查背景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了解 XX 学校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性,特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方式、提问时机等方面的情况。

  2. 分析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影响。

  3. 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三、调查对象

  XX 学校语文教师及部分学生

  四、调查方法

  1. 课堂观察法

  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提问内容、提问方式、提问时机以及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情况。

  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分析教师提问对课堂氛围的影响。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份问卷。教师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对提问目的的认识、问题设计的依据、提问后的反馈方式等内容;学生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兴趣、认为提问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希望教师改进的方面等。

  对全校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

  3. 教师访谈法

  选取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课堂提问中的经验、困惑以及对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内容围绕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问策略等方面展开。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提问的现状

  1. 问题设计

  多数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但问题的类型较为单一,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如字词的读音、写法,课文内容的背诵等。而启发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部分问题的难度设置不合理,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存在。过难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不上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过易的问题则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提问方式

  教师在提问时,主要采用集体提问和个别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集体提问能够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但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个别提问能够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指导,但有时会忽略其他学生的参与。

  提问的语言表达较为简洁明了,但部分教师在提问时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语言,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提问时机

  大部分教师能够在讲解新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等环节适时提问,但也有一些教师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够准确,有时会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问题的情况下就要求回答,或者在学生讨论正热烈时突然打断提问,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和学习效果。

  4. 反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但反馈方式较为简单,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缺乏对学生回答的深入分析和引导。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部分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指导,导致学生可能会对提问产生畏惧心理。

  (二)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

  1. 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堂提问感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一些重复、单调的问题感到厌烦。学生普遍认为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思维发展

  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希望教师能够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一些学生表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参与度

  课堂观察发现,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但也有少数学生参与度较低,表现出不感兴趣或不敢回答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担心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或者对问题不理解而无法回答。

  (三)影响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1. 教师因素

  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问题的设计。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问题设计就可能偏离教学重点,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也对提问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给予有效的反馈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提问行为。一些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提问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不够。

  2. 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提问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影响提问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师提问的参与度。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就难以充分发挥教师提问的作用。

  3. 教学环境因素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设计问题和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有时可能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提问,影响问题的质量和学生的思考时间。

  班级规模较大也是影响教师提问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现,提问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成绩较好或表现积极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六、提高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一)优化问题设计

  1. 丰富问题类型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增加启发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的比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合理设置问题难度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将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 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将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提问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二)改进提问方式

  1. 多样化提问方式

  除了集体提问和个别提问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提问、抢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小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抢答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运用引导性语言

  在提问时,教师要运用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例如,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哪些方面来分析?”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可以设立专门的提问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学生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把握提问时机

  1. 适时提问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思维出现困惑时,及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在课堂总结时,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避免打断学生思维

  在学生讨论或思考问题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讨论偏离了主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强行干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加强反馈评价

  1. 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以及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及时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多样化反馈方式

  反馈方式要多样化,除了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

  3.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回答,或者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为提问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依据。在课堂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分层提问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分层提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个别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教师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问题设计、提问和学生思考回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匆忙提问,影响教学效果。

  2. 优化班级规模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班级规模,尽量减少大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七、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 XX 学校语文课堂教师提问在问题设计、提问方式、提问时机、反馈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优化问题设计,改进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加强反馈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共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次调查结果能为 XX 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推动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11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观点及教学风格的粗浅认识,适用直观判断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调查的课致分类如下:

  1、 就课堂内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情况的直观映而言:教师讲课的时间在3540分钟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4%;学生活动时间在1015分钟的占26%,当堂练习正确率达85%以上的占12.3%;学生发言在58人的占49.4%;学生发言在10人次以上的占21%。如果将其归结为课堂的教学模式而言,演讲型的课占总调查课时的25%,演讲、对话型的课占40%,纯对话型的课占14.3%,混合型的课占10.3%,其它10%。

  2、 就一般课堂教学综合评估的四因素(内容讲解、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评价分类而言:内容讲解好的占18.1%,一般的占60.3%,差的占21.3%;好的课时占22.4%一般的占53.3%,差的占24.3%;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占22.4%,一般的占48.2%,差的占29.7%;好的课时占22.8%,一般的占44.1%,差的占33.1%;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占18.7%,一般的占60.3%,差的占21%;好的课时占21.4%,一般的占54.2%,差的占24.2%。

  3、 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20%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48%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2%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5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9%。

  4、 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 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8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2%,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7%。

  6、 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77.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22.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农村中学近76%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较难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脱节,导致学生高中段学习潜力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学教育质量较难提升。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单就课堂所映的现象而言,分析如下:

  1、 课堂教学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学密度太,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学容量不当,从初一起就一味地“瞄准”中考,盲目加深度、难度,甚至无限“拓宽”知识,超过学科教学纲的要求。

  2、 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由于这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纪律乱,学生厌学。

  3、 教学方法单一粗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体罚。

  4、 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看法。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缺乏及时的鼓励,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发展。

  5、 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抽问,中上等生回答占多数,公开课中的抽问,更与差生无缘。

  6、 缺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姿态。

  7、 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部分教师严守“师道尊严”,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守纪,认真听讲,不许“乱说乱动”。把量的精力花在指责学生“上课讲话”“不动脑筋”等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割裂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严重者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上课。

  三、几点对策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直接馈于教学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①、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学历层次。

  ②、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授课能力。

  ③、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的解题思路。

  ④、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将现代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能力。

  ⑤、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自身对特长的钻研。

  ⑥、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博览、博学。

  ⑧、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学生的考分情况。

  ⑨、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著书立说的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误区,对“传道、受业解惑”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注意其全面性、渗透性;必须要注意其深度、广度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而不能顾此及彼。因此,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此,对在岗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其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的定期测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师具有较强的“纲意识”“教材意识”“好课意识”“因材施教意识”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更不是流于一种内容。

  2、改进语文课堂管理的办法

  ①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切教育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的教育,只要它视学生发展为己任,就必须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求学权力,尊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体现师生平等原则,用理性感化学生,增进情感交流。

  ②有创造性组织课堂的能力,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策略千百万化,它也必须通过学的策略体现效果。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既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又重视知识的“精神”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③分层次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纳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学段衔接

  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思维的衔接。正圈理好知识衔接。这两者中,其教法、思维的衔接又最为重要。为此,应胆现有的中小学领导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强教师的吸引力

  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

  ③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树立“人和”的教育观点, 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06-29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范文06-21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02-2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02-27

学习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04-23

老师提问作文05-14

提问的礼仪12-27

老师今天提问你了吗03-2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调查报告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