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欢迎词的人越来越多,按照惯例和程序,在节庆活动开幕式上,常常要由一位东道主方面的要员向来宾敬致一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为了让您在写欢迎词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旅游导游欢迎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广西旅游导游欢迎词1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这百里漓江,依据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景区
第一景区:桂林市区至黄牛峡。两岸奇峰林立,城镇、农村、田园错落分布,景观多样,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构成了画卷的开头部分。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第二景区:黄牛峡至水落村。夹岸石山连绵不断,奇峰围峦映带,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构成画卷的主体部份。主要景点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岩幽府、半边渡、鲤鱼挂壁、浪石风光、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青峰倒影、兴坪佳境等。诸多景点中,冠岩水府、九马画山、兴坪佳境最令人兴奋,令人陶醉。
第三景区:水落村至阳朔。两岸土岭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庄、渔村随处可见,给画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园色彩。
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同时漓江有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
中游景点
望夫石望夫石右岸山上有两个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着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传说是一对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搁浅,船上斗来吃完,上山看有无船来好求救,结果没有等到,双双化为石头。
草坪船到草坪,但见两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葱翠。在漓江的整个游程中,这里算得是观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见两岸疏林如画,山村炊烟处处,风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船浪过处,又如卷动的山水画卷。若逢阴雨天气,“烟云绕万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岩左岸一山,似古时紫金冠,山脚有岩洞,为地下河出口,一脉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岩》诗道:“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头何处来?”经岩溶地质研究所运用示踪学的原理,在冠岩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头。
鲤鱼挂壁在杨堤看前方悬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条红鲤鱼的图形,巨鲤像在溯江而上,名鲤鱼挂壁。
绣山过了冠岩,山石色彩多样,红、黄、赭、绿交错,色彩斑斓,如织似绣,名绣山。
仙人推磨在海豹山旁边,有座小山,顶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称为仙人推磨。
半边渡右岸峭壁如削,无法筑路,人们在岸边摆渡往来。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垂河渡半边。
桃源赏月右岸桃源村,前拥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争艳。村后月亮山顶有个大圆洞,如月挂山头,富有诗情画意,此景名桃源赏月。这便是伟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个洞。
鼓椎山左岸边有两块圆形巨石,大者曰锣,小者曰鼓;右岸两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锣锤山,一名鼓棍山。此处叫锣鼓滩。
杨堤村后一山两峰,形似倒挂的羊蹄,当地谐其音,地名称为杨堤。杨堤景色很美,为乡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码头。
鸡笼山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圆,像是南方的竹编鸡笼。还开有一个门,名鸡笼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鸡往回赶。
童子拜观音左前方有许多山峰,中间一个尖峰,形似观音菩萨,名观音峰;在观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对观音低头朝拜。卓笔峰右岸临水处,有一小尖峰,均匀直立,极像大毛笔,名卓笔峰。
八仙过江右岸八个山头,光头大肚的象铁拐李,铁拐李旁边是曹国舅,曹国舅下来戴帽的是何仙姑,还有韩湘子、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名八仙过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将军,名将军升帐。漓江风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将军们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广西旅游导游欢迎词2
桂林市象山景区位于城市中心,它包括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三座山相距不过二三千米,濒临漓江,半枕陆地,半沉江流,山水相依,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加之千年的开发游览,早已成为一方旅游胜地,远近文明。
早在隋唐时期,桂林城中诸山就留下了古人寻芳览胜的足迹,吟咏赞美的诗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更是出现过车马为之堵塞的游览盛况,那满山遍布的摩崖石刻造像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在宋代桂林环城游览水系中,三座名山更是重要节点,古人或由此乘舟,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岩水洞,扫叶烹茶,把酒临风,览山水之色,探岩洞之奇。时移世易,沧海桑田,许多盛极一时的名山沉寂了,但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三座名山游览之胜却千年不衰。我们是否还记得,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桂林山水的集体记忆,或者说高度概括是什么?回答是“三山两洞一条江”。与古人的文雅情趣相比,这样的归纳或许过于直白,但它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桂林山水的含义并主导着桂林的旅游,其中的“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三山”中的'象鼻山位于桂林城南的漓江西滨,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是桂林城的象征,桂林的城徽即以象鼻山为标志,也简称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亿6千万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山形孤拔陡峭,岩石古苍。在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轮明月静浮水上,形成著名的“象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于一体,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千古题材,是游人至桂的必游之地。
“三山”中的伏波山位于桂林城中心东北部,孤峰突起,海拔213米,半枕陆地,半插漓江。山体高出平地63米,陡然直立,如刀劈斧削一般,尤其是临江一面,给人以壁立千仞之感。漓江流经此地,被山体阻挡,形成巨大的汇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制服波涛之意,称其为伏波山。而民间传说伏波山的得名则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
“三山”中的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由三亿六千七百万年前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石质坚硬,岩层呈薄层、中厚层及厚层状,一层层堆叠起来,如同堆缎叠锦,唐代文学家元晦因“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因而将其命名为叠彩山。
天生丽质的桂林经过了世纪之交的城市大建设,触目皆景,一桥一路,一花一树,一江一湖,皆有可观。加之桂林旅游圈的景点开发,桂林的旅游景观更是异彩纷呈,早已不是一句话能概括,更不是“三山两洞一条江”所能涵盖。但当我们历数桂林的观光景致时,我们发现,桂林的“三山两洞一条江”仍然是桂林旅游线路的轴心。备受世人瞩目、独具桂林特色的两江四湖景区,更是将三座名山纳入了它的范围,漓江从象鼻山到叠彩山段游程更是两江四湖游览、尤其是夜游的高潮和重点。
【广西旅游导游欢迎词】相关文章:
2.广西旅游导游词
3.广西旅游导游词
6.广西旅游的导游词
7.南旅游导游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