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川的导游词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的导游词1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现在我带领大家来游览剑门蜀道上的一处奇特景观——窦圊山。展现在我们面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就是蜀中奇山窦圊山。窦圊山以险、奇名闻天下。其实窦圊山并不高,海拔高度仅1140米,由于它地处龙门山脉及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从成都平原往北行,经过德阳、绵阳的浅丘、低山地带,就进入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江彰平原(俗称中坝),窦圊山在江彰平原的边缘腾空而起,直耸云宵,山虽不高,却有险峻、奇特之胜。窦圊山为典型的砾岩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丹赤如霞,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少年时代的李白在游览窦圊山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句,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窦圊山的神韵。
窦圊山有五绝:李白的诗,于佑任题字,宋代飞天藏,铁索飞渡,高山滑翔。圊山五绝使窦圊山显示了对游客强大的吸引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一领略到。
朋友们,前面就是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通天道。通天道长513米,806级石梯,垂直高差63米,俊俏满洒,直指云端。抬眼望去,两巨石矗立如门,那就是天门。在天门之上窦圊山峰相对而立,更是天上蓬莱仙境了。在天音亭小事休憩,可闻天籁之音。走过单檐歇山式的天音亭,来到位于山腰的前寨门。寨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乡绅欧某为躲避清军和李永和、蓝朝鼎义军之间的战争而建。整个寨门由条百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气势雄壮。现存寨门高2.45米,宽2米,门额横书福地仙关,两边对联日:地籍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
穿过寨门,沿着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条百小路漫步而上,在路右边的绝壁上刻有云岩剖石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因此处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岩;剖石是清代窦圊山云岩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开山修路,建庙有功,其徒孙为纪念他曾塑法像于此。现存云岩二字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人段莹书写?剖石二字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赵晋书写。转身向山下望去,涪江浩浩荡荡,穿于葱绿的原野之间,田野平畴,风光如画,顿感心旷神怡。
转过云岩剖石,便来到了胜迹重辉景区。景区内有百味皇林、回仙亭、白云松风亭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百味皇林共有223尊帝王塑像,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是精美的民间雕塑艺术品。信步廊中,数千年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为纪念卖圊山的开山鼻祖窦真人,特建回仙亭,让游客缅怀古人。置身于深山幽林之中,你的身心就回到了自然。为感受这松林的涛声、大山的灵气,请上前面的白云松风亭,听阵阵的迎客松涛声。走过皇帝林,就来到了浪桥,过浪桥是件惊险刺激的事儿,但你只要坚信桥是坚固的,就可信步而过。站在桥上,下面是绿地毯般的灌木丛,四周是松林和白云,让你感到你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眼晴都清亮起来了。
经鳞池夜月景区,便来到了云岩寺山门前。在山门前有一白皮松风亭,白皮松(或称白松)也称得上圊山一绝,主要生长在山腰百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花纹美丽,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是名贵的观赏树,历经500多年仍然生气勃勃,龙钟挺拔,可称圊山活化石。
镇山铁桅,位于云岩寺山门前,云岩寺主持瑞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56年)建立,左右各一根,高11米,生铁铸造,中空,直径29厘米,俨然玉柱可擎天,在桅杆高8米处各有一无底铁斗,呈方形,左斗铸国泰民安,右铸风调雨顺。
飞仙亭。位于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方丈木禅为纪念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而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1985年重建。窦子明系唐代彰明县(现江袖市)主簿,传说他弃官隐居于此,日日炼丹,后羽化成仙,飞升而去。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窦圊山的得名也与窦子明有关。
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圊山三峰,座北朝南位于山脊之上,临崖负山,极有气势。云岩寺古号云岩观,位于窦圊山中部,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又是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古寺建筑群,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云岩寺山门面宽三间呈八字型,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前柱础刻石狮,木柱上有雕花雀替,撑弓、落罩,上雕花纹和人像,屋脊翼角造型别致,琉璃瓦屋面,显得富丽堂皇。当心简装林门为通道,左右次间原塑有白马两匹,有马排子别各,门上施爪柱,悬立匾,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手迹云岩寺金光闪闪,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峰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武殿,为云岩寺第二重建筑,因原塑有关羽和文昌而得名。殿宇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左右各重建亭式钟楼、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四方共立八柱,有座栏,楼内各置铁钟、皮鼓。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内塑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正面为雕花六合门,上刻道教八仙人物图案,雕花格纹、球纹等。殿两边为百砖墙,殿内地面铺方砖,上为木质顶棚、装木板,板上原作壁画,乃明代遗物。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塑四大天王。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殿前有百条梯步,百梯中为百质浮雕盘龙王道。西侧修记事碑亭。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气势雄伟。前廊柱上设装饰斗拱,安龙象云雀赞。殿正面装六合门,上雕龙纹。殿中设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侧侍阿兰、迪叶,两旁塑十八罗汉。
飞天藏,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飞天藏在飞天藏殿内,是窦圊山精华所在。飞天藏,又名星辰车,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而建造的。建造格式为: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架木枋,构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藏身高10。3米,直径7。2米,可由人推运转。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外,上部还有精美的天宫楼阁。下檐平座处斗拱密促,结构繁复,制作异常精巧;其叶板上的木雕花卉,上下檐及八面板壁上木雕人像,风格细腻,恬垫朴实,极富内心表现,甚为生动。阑额、镂空牙帐、付阶檐柱上的沥粉,典雅富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在大雄殿的东西两侧有东禅堂、甫岳殿等,其后有三清殿、玉皇殿等道观建筑。
从云岩寺的宸经楼左侧出门,途经李白读书台、通幽、别有天,我们可以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到达东岳峰顶,一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丹霞地貌的真实面目。
好不容易上了东岳峰顶,大家看到的是东岳殿,站在超然亭中,极目远眺,江彰平原温柔地躺在众山之中,静如处子。清江、盘江如练,农舍点缀在葱绿的原野中;江彰平原扼守四川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北方中原与西南巴蜀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聚散中心之一。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哺育了许多驰名世界的历史文人、高士: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文学家、科学家杨大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先驱王佑木;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等。同时也是我国道教名著封神演义创作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
在窦圊山北峰顶端的鲁班殿,是建修窦圊山寺庙的工匠为纪念鲁班、求其保佑所建。殿内供奉鲁班泥塑像,系清代雕塑,旧时工匠们每年都上山聚会纪念鲁班。
在窦圊山西峰的殿是窦真殿,传说为纪念开发窦圊山有功的窦真人而建,又传说是为祈祷能免除小孩子痘疹的窦真娘娘而建。内供奉赛真人、窦真娘娘及其长子三人塑像。檐角挂铁铃,内有铁质悬鱼,山风吹来叮当作响,如闻仙乐。
铁索桥,是连接东、西、北峰的唯一通道,历经260少多年雨淋雾罩,仍然不蚀不锈。离地50多米,是窦圊山一大奇观。最早为竹绳桥,唐代起,换为铁索桥,生铁铸造,桥体就是上下两根铁链,相距1米,上根较细,盈手可握;下根粗扁,呈鞋底状,供脚踏。解放前寺院有专人负责在左右摇晃的铁索上代香客到对面殿中进香。现在有经过训练的表演者在铁索上做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令游客闭目吸气,不忍卒睹,真是幻将铁索加飞桥,世路尘氛到此消。堪称华夏一绝。
过白鹤亭和栖鹤亭,是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大家可以多呼吸点难得的自然空气,马上就可以看到清秀的窦圊山驼峰叠翠了。
看到了驼峰叠翠,就来到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也是圊山一绝的团山滑翔。滑翔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简单易学、惊险刺激,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窦圊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滑翔运动特殊需要的气流和气候,是全国最佳滑翔运动场地之一,每年均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窦圊山滑翔俱乐部成功举办过全国滑翔比赛,有全国一流的教练和设备,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领略云在脚下走,风从身边过的奇特经历。
从索道来到山前的停车场,我们的旅程就结束了,其实窦圊山还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观看,坐索道上山也不致劳累。
欢迎大家再来窦圊山做客,祝大家旅途愉快!
四川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乐山大佛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0.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游客,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习俗。
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先抬头看看这个门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们身后边的这条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为避沫水之害所开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这块匾是咱们的文坛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题写的。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乐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么?也许游客朋友都会不加思索的说乐山大佛,对吧?是的。而咱们郭老却说了,能与乐山大佛媲美的只有乐山崖墓。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有搞头。所以说,来到乐山除了观大佛,还应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看我右手边这块碑文的记载就知道了。我左手边的这块石碑所记载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前面这块门匾上写的麻浩崖墓博物馆,是现代学者杨超所写的。
现在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这个墓群的内部结构。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马图仿制品,是根据墓里边的挽马图仿制的,它所表现的意义到了里面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到了麻浩1号崖墓。我们眼前的这块空地,是仿造现实生活修建的阴间生活庭院和花园。门上面有很多的画像石刻,雕刻技艺精湛绝伦,其功能是引导死者的魂魄,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以形魄归地为主要目的。同时,每幅图还表现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我们从左至右看一下,这里边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这幅荆轲刺秦王图。它反映的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来是西王母赐药图。
西王母是我们神化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是汉代人们心目中保佑长生不死、人丁兴旺的崇拜对象。图上西王母端坐中间,向许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药。能获得不死之药是梦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许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边的这幅图就是刚才大家进门时所看到的挽马图的蓝本。大家一定发现该图与一般的车马行列迥然不同,图里是一烈马被马夫用力拉缰,作者以非常简练的手法,刻画了马夫全神贯注控制烈马的神态和烈马桀骜不驯的雄姿,这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气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因此画气势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内。这幅图也许体现墓主人生前有喜爱猎骑名马的爱好吧。大家请抬头看,这座佛的雕像是整个墓室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它通高28厘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现的是安乐一切的意思。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右边所刻的是铺首,铺首一般刻在门梁、门框、门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驱邪,保护主人,门右手边有一手持扫把的妇人,这是告诉大家,如果要进门一定要先扫扫灰尘,干干净净,这也表现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现在进了内室,这里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阳宅而布置的阴宅。当时的人们对死亡、对遗体的认识是: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体归于土,所以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虽死犹生的生活。根据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专家们把墓制分为单式制、双式制。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墓地的尽头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对夫妻,象征一个小家庭,死者们就象继续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辈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个家族,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扩展。如果要容纳整个家族,那么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开辟成一个巨大的墓群。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个子稍高的客人朋友进来时总弯着腰,那是因为墓顶太低了。而进来之后,就宽畅多了,那是因为他们为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内高外低,还在地面凿出排水沟道。
请大家再跟我到墓外两边的陈列馆参观墓葬时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陶制品,唯一的复制品是这个读书佣。在崖墓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陪葬品的种类、组合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变化,大体上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柜里陈列的陶鸡、陶猪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猪、陶鸭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较多,因为汉代养狗之风很盛行,生时做为宠物,死后放在墓中用以预防盗贼。这里面最有观赏价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楼房,从楼房的富丽堂皇、重楼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
好,请大家在这里自由参观,参观完请在门口集中!
【四川的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8.四川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