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召寺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召寺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几天的草原观光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一定让诸位体味了无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制品,也一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各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世界。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悠久。
〔前往大召的途中〕
对于呼和浩特市“青城”的别称,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遍布绿色,满目青翠,风景秀丽;但是对于塞外名城的呼和浩特来说,召庙更是到处可见,虽然比不上号称“庙宇之都”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那样多,但我们呼和浩特也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说法。清朝时期有人用“庙宇林立”、“殿宇雄壮”、“比拟佛国”来形容这里的召庙之多。所以,美丽的呼和浩特又有了“召城”之美誉。而其中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就当数大召,它甚至可与呼和浩特的前身“归化城”相提并论。
十六世纪时,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阿勒坦汗信奉格鲁派藏传佛教(即黄教)。为了迎接三世到内蒙古地区传播宗教,根据1578年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的许愿,阿勒坦汗于1579年(明万历七年)在呼和浩特修建起了当时蒙古地区第一座黄教召庙,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召(蒙古语称藏传佛教寺庙为召),明朝万历皇帝赐名“弘慈寺”;又因为寺内供奉银制的释迦牟尼坐像,民间也曾俗称银佛寺,也就是我们现在汉语所说的大召。1586年,三世索南嘉措曾在这里传法讲经。大召是格鲁派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的第一座正规寺庙,一度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
1632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追击蒙古林丹汗到达呼和浩特地区时曾驻跸大召。1640年(清崇德五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令扩建大召,并赐给大召满、汉、蒙三种文字的“无量寺”寺额。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宗教和政治地位都极高的召庙里,却没有活佛,原因是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游览中,大家可以细心地寻找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大召在历史上既有无比的辉煌和灿烂,也经历过可怕的灾难和破坏。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召的喇嘛曾经在召中的粉壁上添绘佛像,由于绘工粗劣,破坏了它原有的朴素的建筑风格。据呼和浩特史书记载,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时,大召已经日益破旧,连佛像壁画都已经剥落不全。后经过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日伪沦陷时期,大召又连续遭到了几次大的破坏,到解放前夕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解放后的1959年,为迎接十世班禅大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大召,给召内安装了电灯,并且把大召正殿前与召庙无关的设置一律迁置别处,此后召内才恢复了昔日的风貌,后来又经过几次大型的修葺和整理,这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型召庙,才能够以今天这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
〔在大召山门前〕
此刻所处的新扩建的大召广场的正北方便是大召的正门,在它的中央位置我们首先看见的便是三开门的山门,两旁是被称作东、西仓的大门,向北依次为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问楼,稍候我们将一一游览。
现在首先请大家随我抬头向上看,在山门正中檐下悬挂有一块横匾,上书“九边第一泉”,顶端还有“古无量寺”字样。这块木匾长约3.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笔势如飞,是呼和浩特名匾之一。相传这块匾系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大召扎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四百多家商户集体向大召敬献的。匾文由呼和浩特三大商
号之一大盛魁的帐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桢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这种写法称为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5个,半大字4个,小字长达149字,史料价值也很高,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说到这“九边第一泉”,是就大召牌楼南边的玉(御)泉井而言。历史上,明朝以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北方九处军事重镇为“九边”。这“九边第一泉”的意思也就是说归化城之玉泉井,在九边一线众多的泉水中是居于首位的。据说“九边”其它地区的饮用水,矾含量较高,喝来苦涩难咽,走遍“九边”,唯有玉(御)泉井水清冽甘美。因此,城中百姓争相来取水饮用,民间甚至有该井水能去百病之说。该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南为井神庙,把井区分为两部分:内一眼,外八眼。井神庙北端现存的一对青石旗杆上刻有“源泉常混混”的字样。过去在归化城的景致当中,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一则,就是指此处而言。
关于此泉,民间也曾有这样的传说:清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大召南边。当时正值炎炎夏日,康熙的大军人困马乏,找不到水源解渴。正在此时,康熙的坐骑突然振鬃长鸣,奋蹄刨地,顿时一股泉水奔涌而出,解了康熙大军之急。于是,此泉便被称为“御泉”,解放后才更名为玉泉。
〔天王殿〕
四大天王在民间俗称四大金刚,是佛教王国里名气最大的神将。他们四位居天王殿中享受供奉,其名称及形象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门。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保持佛法。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广目”意为随时观察世界,保护人民。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持神鼠—银鼠,“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北方多闻天王在印度神话中又是财富之神,故其在四大天王中信徒最多。在中国的寺庙里,四大天王不仅形象被彻底汉化,且都是中国古代武将打扮,并被赋予独特的寓意,即“风调雨顺”,暗示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反映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菩提过殿〕
在菩提过殿前的西面配殿里供奉的是无量佛,东侧配殿中供奉的是长寿佛。这里所说的无量佛和长寿佛都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藏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有两个化身,一为“无量光”,一为“无量寿”,其左胁侍为观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中国民间最被人们信奉的佛之一。佛教信徒经常念诵的“南无(nāmō)阿弥陀佛”,指的就是阿弥陀佛。“南无”有“致敬”、“归命”之意,整句的意思是“礼敬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诵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表示一心皈依于阿弥陀佛。在佛教中认为这句话中包含着众生一心信仰阿弥陀佛的信心和阿弥陀佛愿救助众生的神奇效用。西方为日落之地,象征万物归宿,佛教中以西方为亡灵之妙境。如果信仰者长期诵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后便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许多游人香客都到此殿中来祈求长寿和平安。
在东殿中,我们看到的是药师佛的供像。说到药师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佛教中的横三世佛。
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塑像的排列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左侧,阿弥陀佛居右侧,这里就是按照这种方式供奉的。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药师琉璃光佛、大医王、医王善逝,能治众生贪、嗔、痴诸多病症。其典型形象为左手持一个内可盛甘露的钵,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持一药丸(造像时多仅仅以手势表示,并不塑出钵和药丸),或持法轮象征佛之说法如法轮常转不息。他在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游客们一般也向他祈求消灾延寿。
西殿中,迎接我们的是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天神,佛教也采用这种说法,把他们定为护持佛法的神。为首的是大黑天。大黑天在梵语中被称为“摩诃迦罗”,在蒙古语中被称为“麻哈噶拉”,用汉语直译就是“大黑天”。藏密认为他是大日如来降服恶魔时所现的忿怒相。因为以灰涂身,身呈青黑色,所以称为大黑天或大黑神。大黑天形象虽然凶恶恐怖,但他“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因而,他受到广泛的供奉,认为奉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同时他又是施福神,能“使人授与世间富贵,乃至官位爵禄”。这一位是吉祥天母。蒙古语沿用了藏语名称,称之为“班达拉姆”。藏传佛教认为她是救度佛母转世,保护佛教、普度众生的善良、吉祥女神。吉祥天母的形象有两种:和平像和凶猛像。这尊像就是她的凶猛像,肤色青蓝,红发猬立,上有小骷髅五个,头发顶上有半月和孔雀毛;右边耳边上饰有小狮子,象征听经;左耳挂着小蛇,意思是忿怒,腰挂帐簿专门记载人们所做的恶事,恶事做多了就要受到剥皮的处置;左手拿着专门对付阿修罗的骷髅棒,右手端着盛满鲜血的骷髅碗,身后披人皮。据说这张人皮是她亲生儿子的,象征着她大义灭亲,谁敢破坏佛法决不宽容。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恶的神。她的坐骑被称为“骡子天王”,这是一头屁股上生了一只眼睛的黄骡子。骡子的缰绳是毒蛇,下面血海汹涌,象征吉祥天母闯过了天、地、海三界,是佛教最殊胜的护法神。
〔经堂〕
经堂前的西配殿中供奉的是集密佛,东配殿中供奉的则是胜乐佛。
下面我们即将走进的便是大召的经堂,它的正上方檐下并排悬挂着释迦牟尼生平画像十二块,用石色彩绘而成,画工精细。它的左边墙壁上绘制有“六道轮回图”。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幼小时因无力自理、自卫而痛苦;青年时因堕入情欲而痛苦;老年时因无力自食、精神颓废而痛苦。因此,“虚幻”是万物之本源。认为众生灵应该包括人类和一切动物以及鬼怪等,继而将众生分为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六道,此六道中,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又称“三恶道”、“三涂”。《六道轮回图》的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圆轮,它由一只大乌龟所抓执。
画面的中心圆中,画着一只鸡、一条蛇和一头猪,分别代表贪、嗔、痴三毒,说明六道轮回的根本因缘在此。
在画面的右上方也有代表四圣谛的“图说”:道谛,有很多修行人驾着祥云走向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宏伟宫殿;灭谛,画着释迦牟尼佛用右手指着日、月,表示离苦得乐的灭谛清净。整个经堂面积共552平方米,高14米,由38根露明的柱子支撑,墙壁上绘有经典的佛教传说故事。中间正对着我们的便是喇嘛们诵经的地方。这些是喇嘛诵经时所用的器具,有大小鼓、大小号、铙、大小钹、锣、海螺、笙、管、唢呐、摇铃、碰铃、叮叮当、钹鱼共计16种。最北面既有靠背又有扶手的座位,在大召被改成“帝庙”前是呼图克图活佛的坐椅,以后就变成了空位,意思是为康熙或他之后的清朝皇帝准备的听经龙位。西边坐本召扎萨克喇嘛,东边坐达喇嘛。下边的绺子(最多时达到八绺)下也由固定职位的喇嘛就座,以后才是小喇嘛的座位。
游览了这么久,我想大家也一定发现:大召有好多的历史、文物、传说、故事都和康熙这位皇帝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呼和浩特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康熙微服敬香大召寺”的故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天,康熙再一次出塞西征,于是便利用这段时间对漠南蒙古各部进行视察。在他逗留呼和浩特期间,听说大召是此地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召庙,所以他决定要到大召敬香。
康熙在大召前买了哈达和香火等供品,便向大召走去。一位十几岁的小喇嘛见有香客进来,便上前施礼。随后,把香客引进天王殿,一边走一边介绍。
康熙敬完佛,小喇嘛便引他到东厢房里用茶。康熙走进厢房,只见一白发白须的老喇嘛盘坐屋内,二目微闭,手捻念珠,口中念念有词。
小喇嘛上前施礼,说:“师父,有香客来了!”老喇嘛睁眼观看,只见香客年过四旬,一表人才,五官端正,双目有神,神韵十足,举止大方,更显得庄重威严,便对客人说:“老衲自幼学得少许本领:能够前算五百祖,后测三代亲。打卦算命不偏点滴,测字兆祥没差分厘,不信,客官你可写上一字让我一测。”
康熙一听也来了兴趣,心想:“我倒要看看这老喇嘛有多大的本事。”于是手指蘸着茶水,在小桌上写了一个“卜”字。
老喇嘛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个卜字不寻常,听我细细说端详:竖笔上边粗来下边长,像把令箭有力量;这一点儿,很吉祥,一颗金印镇四方——莫非你是安北将军来禅房?”康熙微微一笑,摆手否认。
老喇嘛又说:“请客官再写一字,让我猜猜。”
康熙随手在小桌上又写了一个大大的“一”字。不料,老喇嘛立马就地跪倒,连声请罪说:“老衲一时眼拙,没有认出圣上驾到,请我主恕罪!”康熙不禁一愣,急忙问道:“老佛爷,你怎么知道我是皇上呢?”老喇嘛说道:“此一字,真宏大:人有它大,天没它大;竖起来顶天立地,横过来一统天下。万众归一心,一字千斤价。起笔收笔含神韵,不是天子是陛下。”
康熙哈哈大笑,称老活佛是得道的高僧!并解下身上的一块银质的腰牌作为赏赐。从此,大召里有了康熙皇帝的腰牌——皇帝“万岁龙牌”供奉于大殿之上。于是,大召便一跃成为“帝庙”。
大召的经堂和佛殿是连为一体的,中间设有隔扇和木门槛,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佛的圣殿,聆听佛的心语,来洗涤我们世俗的心灵!
〔大雄宝殿〕
在我们游览的过程中,有的游客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喇嘛和和尚有什么区别?其实“喇嘛”二字系藏语的译音,是中对僧侣的尊称,汉语为“上师”的意思。作为藏传佛教僧人的喇嘛与我国内地的汉传佛教僧人的和尚都是奉释迦牟尼为鼻祖,因此他们同属于佛教僧侣,民间也有“喇嘛和尚不分家”之说。
整个大雄宝殿的面积为520平方米,内高17米。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许多佛教中著名的金刚、菩萨和佛。下面我就按照佛教中佛的级别给大家一一介绍:首先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佛教中著名的竖三世佛,它是指代表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种时空世界的佛。因为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居其左侧,未来佛弥勒佛居其右侧。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亦称“世尊”、“大雄”,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必然供奉。释迦是种族名称,牟尼意为明珠,比喻圣人。释迦牟尼即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他的原名是乔达摩·悉达多,其父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南部与印度边境接近的提罗拉科特)的国王。相传,释迦牟尼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遂舍弃王族生活,到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从“数论”先驱学禅定。后至尼连禅河附近林中独修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一米,身形消瘦,犹若枯木。后来,他又到菩提伽耶著名的菩提树下进行禅定,苦苦思索解脱之道,终于大彻大悟。当时他35岁。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了长达45年的说法传教生涯,直到80岁涅盘。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释迦牟尼坐像,就是大召建寺时精心铸造的银像。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三世应邀来到呼和浩特,在土默特部为其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主持了我们这尊银佛的“开光法会”。从此以后,大召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召庙。关于燃灯佛,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传说释迦牟尼过去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而被预言,将在九十一劫后成佛。但由于时间上既早,辈分上也高,因此被称为过去佛。就弥勒佛而言,弥勒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慈氏”,这是佛教的菩萨名,跟佛还差着一等。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侍立一旁听法。释迦预言,弥勒将继承自己的佛位,称作未来佛,是佛陀的法定接班人。弥勒成佛前称为弥勒菩萨。作为未来佛的弥勒,其正统的塑像是印度式的。这种弥勒像十分庄严肃穆,眼观鼻,鼻观心,超凡脱俗,摒弃七情六欲,凝神入定,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这种塑像在大雄宝殿里是最常见的。在中国有许多寺院的天王殿里所供奉的那位坦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大胖和尚,就是在我国民间有很大的影响的“大肚弥勒佛”。但是在正统的佛法中,他不是弥勒真身,传说是弥勒的化身。在我国的历史上实有其人,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事实上,佛教中所说的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的弥勒与中国的布袋和尚契此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两侧供奉的白度母和绿度母,据说最早是西藏人民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而供的。
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两边站立的八大菩萨:西侧的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大势至、观音、地藏),东侧是印度的四大菩萨(虚空藏、除盖障、弥勒、普贤)。由于弥勒我们已经有过介绍,这里我们就带大家了解其他几位。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志,分别对应文殊、观音、普贤、地藏。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地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宗喀巴的铜塑像领略到家喻户晓的宗喀巴大师的风采。宗喀巴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始人,本名为罗桑札巴,公元1357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方。因为这一地区在吐蕃(bō)时期被称为“宗喀”,故他被尊称为宗喀巴。他的父亲是元末的官员,当他三岁的时候,噶玛噶举派的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应元顺帝的邀请去大都,途经塔尔寺地方,他的父亲就带他去和乳必多吉相见,乳必多吉见他气宇非凡,因此给他授了近事戒,赐法名贡噶宁布,他八岁时在甲琼寺正式出家,受沙弥戒,开始学习多种显密教法。16岁进入西藏,进一步学习各派的显密教法。从1400年到1409年的近10年中,宗喀巴开始著书立说,在总结藏传佛教诸派思想的基础上独创出了自己的一套佛教思想体系,为宗教改革建立了理论基础。后来,宗喀巴在拉萨东50里旺古尔山旁创建了甘丹寺。所以格鲁派又称甘丹派,是依寺立名的一种形式。至此,一个以宗喀巴为首的新教派——格鲁派逐渐形成了。据说,西藏佛教的后弘期,喇钦·贡巴饶赛曾把自己的一顶黄帽送给他,并且说“汝戴此帽,可忆念我”,于是,当宗喀巴见藏地戒律被废弛后,就依照古代的范例,改戴桃形尖顶的黄色僧帽,以示戒律重兴,故此派亦被称为黄帽派。后人便由此称其派为黄教。、班禅均为其宗喀巴两支嫡系传人。
现在,我们看这两尊高1.45米的四世和五世的铜铸坐像,便可以解开我们对大召为什么没有活佛的疑惑。1588年初,在内蒙古地区传播佛教的三世索南嘉措圆寂。后经寻找,认定土默特部僧格都棱汗之孙(也就是阿勒坦汗的重孙)云丹嘉措为三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于十数年后接回西藏,成为四世。因其是蒙古族喇嘛,所以大召一直对其铜像进行供奉;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皇帝迎五世去北京。他从青海入内蒙占,途经呼和浩特时,就驻锡在大召后面的九间楼上,故大召从此又供奉了五世的铜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又应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呼图克图的奏请,将大召的殿顶全部改换为“二龙戏珠”、“猫头滴水”的黄色琉璃瓦(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黄色琉璃瓦每块值白银三钱,竣工后共用白银五千两,这在现在也可以算是重大工程);另外还在供奉佛像的正殿里供奉了一块皇帝“万岁龙牌”,从此大召便成为清朝的“帝庙”。并且在经堂中还设立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御座。此后,每年正月初一日,当时的绥远城将军,土默特都统等文武官员,都要来大召进香及朝拜皇帝“万岁龙牌”;平时官吏路经大召时,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适逢皇帝或皇后驾崩也要在这里举行集体的哭丧,这种制度一直被沿
大召寺导游词2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青城呼和浩特,我谨代表我们金冠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
我是本次您旅行途中的导游员,xxx,大家可以叫我xx或者x导。俗话说:千年修得同船渡。我特别高兴同时也感到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在这里相遇。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您玩的开心,玩的愉快,同时呢,您对我的服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您心情愉快了,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肯定。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师傅,王师傅,您别看王师傅看着年轻,王师傅的驾驶经验可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大家对我们这几天的行车安全尽可放心。行车安全王师傅替我们保证了,但是车内的卫生环境还是要靠大家去维护的,所以希望大家要爱护我们车内的环境,不要让我们的司机师傅太幸苦哦。
随着我们的大巴车不断前行,我们的旅程呢也正式的拉开序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呼和浩特的魅力所在。
红食有手扒肉和羊背子,习称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招待一般客人和自食,常以手扒肉为主食;宴请尊贵客人和喜庆宴会则摆羊背子,即摆整羊席。手扒肉,就是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用原汁煮熟,拿着刀子往下扒着吃。肉煮的时间不宜过长,表面熟了就可以捞出来吃。由于各地牧草品种不同,手扒肉的味道各异,常吃野韭菜和野葱的羊,其肉味最鲜美。1961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来内蒙古参观访问时,曾吃过手扒肉,食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华章: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宰净的全羊被熟练地切成许多块状,放进清水锅里炖煮。待羊肉在开水锅里“滚开”两次便离火起锅,将其盛进铜盆端上桌,顿时醇香的羊肉味溢满整个蒙古包。大家团团围坐,各持一把蒙古刀,津津有味地边割边吃。内蒙古的清炖羊肉不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羊肉的营养,而且羊肉也是原汁原味的醇香。这便是著名的内蒙古“红食”——手扒羊肉。
大家都知道内蒙古的羊肉香,却不知道这里的羊是用草原特产沙葱喂养的。沙葱不仅解了膻味,而且令羊肉更鲜美,口感更好,是绿色纯天然的草原调味品。1961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来内蒙古参观访问时,曾吃过手扒肉,食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华章: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既然羊肉这么好吃,相信大家都知道内蒙古的羊肉不仅煮着好吃,烤着吃更好吃。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据传,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民已经开始用火来烧食猎取整只野兽,大草原民族特定的游牧生活方式,使这种食用方法延续至今。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是成吉思汗接待王宫贵族,犒赏凯旋将士的顶级大餐。而今天远道而来的你们无疑是草原上的贵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坐在蒙古包里,喝着马奶酒,牧民将烤好的羊肉用刀割下递送到您的面前,还有美丽的蒙古族少女唱着敬酒歌为您敬酒;又或者,在蒙古包外、在夜幕下、在篝火旁,吃着烤全羊、喝着你自己最爱的啤酒,一边欣赏着蒙古族的歌舞,这是不是一件很美的事?
大召寺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大召寺导游词4
大召,蒙古语称为“伊克召”,汉语意为“大庙”的意思。它坐落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是内蒙古地区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召寺始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1580年建成,由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与其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因此,也被称为“阿勒坦汗庙”明代皇帝赐名为“弘慈寺”。1586年,阿勒坦汗的长子邀请索南加措来为弘慈寺里供奉的纯银佛像释迦牟尼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并驻锡在召内的九间楼,从此,召内的银佛身价百倍,因此,大召寺也被称为“银佛寺”。
最后,清太宗皇太极命土默特部重新修葺,并重新赐名为“无量寺”,到了清康熙年间,将大召扩建,并将大召殿顶改铺黄琉璃瓦及团龙瓦当(猫头),殿内供有“皇帝万岁”龙牌,并设有“皇帝宝座”,因此大召被尊称为“帝庙”。
现在请大家抬头向上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书有“九边第一泉”字样的牌匾。“九边第一泉”指的是对面的玉泉井,请大家回头看,关于玉泉井还有一个美丽传说。话说康熙当年远征噶尔丹凯旋而归,来到归化城,也就是现在的旧城,人马在大召门前休息。当时正值天气炎热,人困马乏,口渴难奈,正在焦急之时,康熙的坐骑奋蹄刨坑,蹄落之处涌出一股泉水,从此泉水长流不绝。人们用巨石将它砌成一口井,并叫它“御泉井”,又因为泉水清澈甘甜,久而久之便有了“玉泉”之说。
以前当地居民家里都有两口水缸,一口盛玉泉井的井水,专供饮用,而另一口盛普通井水,作为洗漱之用。不论谁家来客,首先都要敬用玉泉井水泡的茶,妇女生完孩子也要吃井水熬的粥。解放后有勘测队分析,鉴定水质优良。但是到了1982年,由于呼和浩特地下水位下降,玉泉井枯竭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三个门,就是大召寺的山门了,也被人们叫做三门,中间这道就是我们要通过的这道门被叫做“空门“,佛家常说的遁入空门,就是说的这道门。左右两边分别叫“无作门”和“无相门”。
大召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汉藏结合式,沿中轴线建有山门、牌楼、东西配殿等,布局是“伽蓝七堂式”,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
四大天王殿: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四大天王殿了,四大天王常被人们称为“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分别镇守四方,他们手中的法器“宝剑、琵琶、混元伞、紫金龙”取谐音为“风、调、雨、顺”。
天王殿:现在大家往地面上看,有许多圆圈。大家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每年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的喇嘛都要举行“跳恰木”的活动,其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了防止在跳的时候出错,就在地上画了圆圈。大家再看前边的两根旗杆,这两根旗杆被称为“晾佛杆”,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未来佛”,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时,要在佛像前举行法会,众僧颂经祈祷,演奏法乐,到会信徒顶礼膜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晾佛既能让百姓瞻仰佛尊,淋浴佛恩,又能使佛像防止虫蛀。
菩提过殿:大家请看这幅画,它的题目叫做“古月明楼”,是关于康熙微服私访的一段传说。大家看,这位穿红袍子的客官就是康熙,话说康熙爷当年脱掉龙袍,微服私访来到归化城,一天来到当地最有名的酒家——月明楼,酒足饭饱以后一摸兜发现情况不妙,没带银子,他是皇帝啊,平时都是前呼后拥,根本不用带钱。于是他来找店主安三泰(大家看凶神恶煞的这位)好言好语的商量,安三泰在当城也是名人,是以敲诈勒索出名的。他早就看到康熙衣着华丽,就要狠狠敲他一笔,于是扬言不交出八两三钱银子就要剥他的衣服扣他的马。这八两三钱摆明了就是敲诈,正当康熙处于危难时,一个善良的小堂倌——刘三挺身而出,他早就看不惯安三泰的丑恶嘴脸,于是说“你不要为难这个客倌,我愿意用我一年的工钱替他付饭钱”。安三泰一使眼色,两个账房先生一算,小刘三一年的工钱正好是八两三钱。这样小刘三替康熙解了围,同时也被扫地出门了。康熙回到京城后下令逮捕安三泰,为民除害。同时与刘三结为兄弟,封他为三品官,小刘三不识字,康熙让他不用上班照拿工钱就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还是要多多行善。清代的一位画家把这个传说描绘成画,有大大小小110个人物,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原画是用孔雀翎毛和马鬃编绘而成的,珍藏在内蒙古博物馆里。
大召寺全景图:各位游客,现在来大召的全景图。它是1999年大召的全休喇嘛精心描绘的。大召建成于1580年,比呼和浩特还要早一年,建成后明皇帝赐名“弘慈寺”,大召一直是内蒙古地区召庙之首。到了清代,皇太极追击蒙古部的末代皇帝林丹汗路过大召,他知道大召寺对于蒙古民众有很高的号召力,为了扩大影响,皇太极就住到了大召寺,同时赐名“无量寺”。
密宗护法殿:现在大家随我进入密宗护法殿,各位也许发现,这些护法神都是多手多足、面目凶恶,他们所呈现的是愤怒象。面目凶恶并不代表本性如此,他们是在遇到妖魔时便会呈现出最凶恶的一面。中间供奉的这位造型奇特的就是“地藏王菩萨”,他80岁才在安徽九华山出家,进来后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门口这位“吉祥天母”,虽然她相貌丑陋,但她其实是位好女子,她每年三十晚上12:00——2:00间出来收一些挡财的小鬼。
药师佛殿:在看对面,东方药师佛殿,中间供的这位呢,就是药师佛了,每年农历初八上午九点,所有的喇嘛要为这位药师佛诵经,此时会有许多人到场祭拜,目的是为了让他保佑家人,身体健康,多福少病。现在大家可以去拜一下,为家人和自己祈福。
大雄宝殿:大家跨过门槛,跨过来就等于跨过了人生的一道坎,保佑以后平平安安。好,这个殿呢就完完整整得保留了大召的一切精华,因为“”时期这个殿被友谊服装厂当作了仓库,由军队看管,因此里面的佛珍品才保留到现在。现在大家先看一下正中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世佛释迦牟尼佛,是用重1.5吨的纯银打铸而成高3米,是“大召三绝之一”。大召寺因此还有另一个名字“银佛寺”。银佛的左侧是过去佛燃灯佛,据说他在成佛时世间光亮如昼。右侧是未来佛弥勒佛。据说释迦牟尼圆寂56亿7千万年后他才会降生到人间。这三尊佛像是按时空顺序排列的,因此被称为竖三世佛。再请大家看一下西北角上那尊,他就是将黄教传入内蒙地区的宗喀巴大师,他出生在青海的塔尔寺黄铜县,一生之中有十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班禅一世和??一世。那再看东北角上,那是被称为??三世活佛的索南加措,当时他来这里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并在内蒙古地区传教,他在圆寂时留下遗言,说他将转世在蒙古贵族家中。于是阿拉坦汗的曾孙云丹加措被认为第四世??,就是这尊,他是唯一一位蒙古族活佛,14岁被迎请到西藏坐床,28岁圆寂。因此它的下边还放有一张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照片。与它相对的是班禅四世的佛像,他曾来大召寺中讲经说法,所以也被供奉在此。他下面的照片分别是班禅九世和班禅十世。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这两根龙柱,这是大召的又一绝。龙雕高达十米,外面用金粉涂抹,内部是黄泥纸浆铸成,是明代留下来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大家再看墙壁上的壁画,是大召的又一绝,它是用天然石色描绘而成的,保存到现在还很清晰。前面的桌子叫“九龙供桌”是乾隆亲赐给大召的原物,第二件宝贝就是桌上的那个拿着一把小伞的“金财神爷赵公元帅”。大家在往上看,这8盏宫灯是当年康熙皇帝御赐的,叫做“珍珠八宝灯”,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用整块的檀香木镂空雕刻而成的,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最后大家来看一下这个龙牌,上面是用满文写的“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也是当年康熙帝赐给大召寺的,有了万岁金牌,大召的地位就更加尊贵了。
大召寺导游词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绿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早已不是诗人笔下的样子了。内蒙古现在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更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作为内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当然也不会落后啦!哦,难怪我从飞机上已经看不到青城“青”的影子了呢!原来那些老式的青色建筑已经大多被新式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或者是新式的高楼大厦数量已经远远多于青色的老式建筑吧?
不过,仔细再看,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城市,还是保持了许多蒙古特色。比如,呼和浩特的每一个商店的招牌或指示牌都是蒙汉对照的,上面是蒙古文(蒙古文很有趣,字的形状有点像羊肉串,它这个独特的形状正好可以让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与其它文字区分开来),中间是中文,有的下面还有英文;比如,在现代化的大厦中,总是不时会冒出一个有着圆圆蒙古包屋顶,顶上竖着标志性的成吉思汗军旗,墙上装饰着鹰或马的花纹的老式建筑;再比如,有些现代化的大厦也仍然选择青色的屋顶或青色的外墙装饰……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我这次来内蒙古旅游是想在草原上骑马、在大漠里骑骆驼的。可是,我怎么也不能把呼和浩特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与草原和大漠联系起来。呼和浩特这个迷一样的城市一开始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还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我期待着。
【关于大召寺导游词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大召寺导游词
5.喇嘛召导游词
8.大相国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