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职分析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职分析报告1
尊敬的领导:
新春伊始,面临就业与人才流动,又是一年一度的离职高峰期,我司截止 3月1日离职员工达13人之多(不含手续待办员工),离职率14%。离职员工中在职时间(服务年限)2-3个月的占33%,4-6个月的占17%,9-11个月的占50%。现分析如下:
一、 离职原因:
1)、离职员工中23%因为薪资待遇福利方面提出辞呈,随着物价指数的不断攀高,宁波地区薪资待遇、福利在南北发展差距逐步拉小的情况下,已失去原来的高薪竞争优势,而在宁波整个行业薪资待遇水平下,我司薪资待遇优势也不明显,内部和外界导致现在从业者心态比较浮躁,考虑事情也比较现实。薪资福利待遇是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2)、23%因为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不健全,与预期发展期望出现偏差而另谋发展。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管理理念从生产转向服务需要一个过渡,相关配套制度也需要摸索着建立和完善,因此出现制度政策朝令夕改、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需要行政规范的无章可循而领导口头处理等现象。使员工没有归属感、责任心,忠诚度普遍不高。
3)、另外23%离职员工多数是异地打工,一方面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比如:客户经理之前从事品牌电脑硬件设施代理销售,转做综合布线、智能弱电工程项目营销,短期内没业绩不适应,在异地(上海等地)、回归原行业另寻工作,或返乡(诸如籍贯安徽员工)现象。这一部分员工择业缺乏慎重考虑,或职场新人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
4)、另外23%原因呈现多样化,比如,身体不适、业绩不达标,在本职岗位上缺乏职业素养和评判标准,与上级领导无法建立一致性,工作衔接上缺少沟通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职场人要随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
二、 改善措施与建议:
1)、精简人员,组织机构扁平化发展。公司成立评估诊断小组针对各职能部门、岗位分配进行评估,精简机构、繁冗岗位的设置,典型案例则是体验中心客服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兼职,消除了之前客服人员在没有客户来访情况下的闲置浪费,与品牌营销中心商务合并,更好的使讲解服务趋向商务营销。另外,精简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一些岗位职责合并之后一人多兼,适当把薪资提高。比如,员工反映岗位工作分配不尽合理,不难发现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半个人的事”,也有“拿1个人的工资做2个人的事”。希望可以平衡一点,这样也能尽可能的留下一些本不愿意离开公司的人才。诸如一些保洁物业也可以外包形式操作,以减少劳资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原因发现中高层在宏观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专业度欠缺,人岗匹配出现空档断层现象,安排工作不系统、不细节,导致用人/工作不饱和、超负荷。组织扁平化发展,本着“关键职能岗位设置满足它,可有可无不必要的设置与支出坚决砍掉”,一来减少中间层人资成本,二来高层领导更直观下面层级管理,而层级的增加会把优秀的人才束缚在森严的等级制度里面,培养不出伟大的将军。
2)、薪酬合理化,绩效结构化。针对薪资待遇这一块,公司应尽快建立适应自己发展情况、符合财政支付能力、社会基准水平和行情的薪酬体系,针对薪酬体系与标准参考要落实、确定,不含糊、不随意,更不因主管喜好而定论,让员工薪资制定有据可循。落实宽带薪酬,结合宁波市各行业每年工资水平参照表、最低工资标准等适当加薪以提高员工生活福利保障,尤其是公司工龄长的骨干核心员工。同时,用结构化薪酬的绩效来平衡员工收入与公司支出:提高高薪核心骨干的浮动工资所占薪酬比重,这样企业可以有效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调控员工的实际收入,在结构化、可调整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下达到高绩效、高收益。让员工工作业绩、绩效、年终福利奖金等有依据可循。
3)、行政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坚决杜绝制度流程“头脑风暴”、“朝令夕改”的现象,树立公司制度权威性。对此,通过员工(以中高层讨论提案为主、征求员工意见)民主参与、决议,集思广益完善《员工手册》,集合公司所有行政(固定资产、车辆管理、考勤休假)、人事(录用报到等)、财务报销、采购等制度流程,一本通吃,公文发布以供内部员工须知使用。用员工反馈的原话则是“在《劳动法》和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公司应该有明确的合理化的规章制度,应广泛征求部门中高层领导的相关意见,结合公司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出台规范化的制度,更应该让员工清楚自己应享有的`待遇与应尽的责任”。流程与制度随着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适时修缮。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比较艰巨,我们*公司虽然有着工厂十几年的管理经验积淀,但是,作为服务型企业,于外界市场、于公司创建者、于任职员工,*公司是全新的,要建立员工归属感、忠诚度高、和谐高效的团队则是需要上下力量都要发动。首先,基于行政与人事角度上的考虑,在满足合理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构造精神乐园,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也必须有强力的精神支柱。当前迫于社会现实压力,“舍弃一切与君打天下”的革命精神渐进走远。企业很难,股东很难、职业管理者很难,但人的狭隘性决定员工不可能不私心为己,往往是基于物质基础满足后思考精神文化,要想让一群“蜗居、蚁居、天天挤公交”的打工者有家的感觉,“画饼充饥”行不通,必须有实实在的饼,即使“饼”不足够大,但要合理分配。或者有强大的能够实现的精神激励与斗志愿景。行政管理要从细节着手,“小恩小惠亦能收效最大化”,利用工作餐、空调、防暑福利费、生日蛋糕等实现小投资大收效,“加班不给钱,规定不调休,请假照常扣”一类的抱怨用人性化的角度理解,细节改善、感化员工,员工会“投李报桃”。借用韦尔奇《WINNING》里一句话:奖牌和公众的吹捧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没有钱这些东西的影响会逊色不少。
4)、把展示给员工的“平台”再清晰,提供实实在在的学习机会。我司员工普遍年轻。正值学习提高阶段,员工渴望工作能更加充实,也希望公司提供学习机会。但目前我们品牌营销业绩有待突破,无论是项目还是产品,员工自主开发挖掘客户能力有待提高的前提下,公司要加大足够支持力度与给予资源。没有项目做,工程服务中心一些员工就会闲置浪费,迟迟没有实践性、实质性的东西学到,势必造成人员流动。
“在对某件事情有争执时,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思考”。企业管理与用人亦是如此,通过同理心换位思考,不难发现优秀的组织往往有优秀的管理。以上是我近期对离职分析及员工意见合理化反馈收集的总结,也希望*总能倾听到基层员工最真实的想法。请领导收阅回执。
人力资源部
离职分析报告2
中国的酒店业,在近20年历史的旅游业市场的深度开发下,发展迅速,一座座国际连锁酒店,如香格里拉、洲际、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在内陆不断发展扩建,截至目前,中国的星级酒店已达1390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达5248家。奥运之后,北京、青岛等奥运伙伴城市的旅游前景无限广阔;但与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紧缺,面临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愿从事此行业的人员逐日减少,使同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酒店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级管理人才缺乏、员工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热情度,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今年劳动法的出台,使员工流动率又有提高,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大专生,也不愿要本科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图为“某五星级酒店员工的文化程度调查表”
文化程度 比例
研究生 0.00%
大学本科 10.57%
大学专科 32.58%
中专 15.42%
职业高中 13.34%
普通高中 14.90%
初中文化 12.82%
小学文化 0.35%
合计 100.00%
同时,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饭店管理者的难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饭店业的生产过程即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人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最为关键的是人员流动较大,对于酒店这样一个服务性行业来说,非常不利于服务质量的稳定,流动过大,同时亦不利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而酒店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个服务质量不能保障的酒店,如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凭借什么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
二、人员流动的利与弊
人员流动是一个酒店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和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员流动有利有弊,我们必须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个人员几乎不流动的企业容易产生很多痼疾,比如员工非常容易产生懒惰心理,企业会缺少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过去的国有企业铁饭碗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新员工的进入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新的思想,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
但是人员流动比率控制不当,流动过于频繁,流动率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亦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企业首先要为较高的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买单,员工培养出来以后企业却留不住,转而受聘于其他竞争对手,让自己的企业只是成为其他企业的人员培训基地,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合理控制人员流动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至关重要。要做到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比率,必须对人员流动的规律、流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流动的规律、了解离职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三、浅析酒店业员工离职的一般规律
以下调查分析,是基于多年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尤其是以青岛市某五星级酒店的离职情况作为样本展开统计分析的。该星级酒店已经成立10余年,是一家老牌单体型酒店,在职员工600余人,该酒店在青岛高星级酒店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酒店的数据作为样本,对青岛市酒店行业离职情况统计具有代表性意义。
(一)离职的月份周期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一
某星级酒店07/08全年离职率对比统计
月份 离职人数 (含实习生) 离职率 (含实习生)% 离职人数 (不含实习生) 离职率 (不含实习生)%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1月 13 20 2.18% 3.22% 10 11 1.89% 1.96%
2月 15 32 2.56% 5.34% 11 16 2.12% 2.88%
3月 24 24 3.90% 4.01% 18 18 3.41% 3.22%
4月 31 28 5.10% 4.67% 21 24 3.99% 4.32%
5月 20 21 3.32% 3.51% 17 18 3.25% 3.27%
6月 26 29 4.35% 4.78% 23 25 4.47% 4.60%
7月 28 52 4.33% 8.37% 14 19 2.66% 3.43%
8月 30 39 4.84% 6.48% 10 27 1.92% 4.95%
9月 47 35 8.03% 5.83% 16 25 3.08% 4.59%
10月 29 21 5.09% 3.57% 27 14 5.35% 2.60%
11月 24 25 4.16% 4.15% 22 20 4.41% 3.74%
12月 24 19 4.25% 3.15% 11 13 2.20% 2.43%
平均 26 29 4.34% 4.76% 17 19 3.23% 3.50%
通过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对青岛市某星级酒店多年离职数据的统计发现,四月份(3.99%、4.32%)、六月份(4.60%、4.47%)、十一月份(3.74%、4.41%)员工离职的流动率普遍高于全年平均离职率。
1. 四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由于春节过后,年度双薪及员工福利已发放,此时就业机会较多,员工跃跃欲试。
2. 六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一般新员工以一年为一个适应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劳动合同大多数一年一签。大多数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选择6月份就业的比较多,就业刚一年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而且对基层岗位的基本技能已经驾轻就熟,容易对现有的工作丧失热情,所以最为容易离职,导致六月份出现离职高峰。
3. 十一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受应届毕业生的影响,十一月份,用人单位在各大招聘市场开展的招聘会较多,就业机会相对比集中,促使对现有工作不满的员工尝试寻找更为理想的工作。
了解企业员工离职的周期规律对企业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应对人员离职高峰有较大帮助。
(二)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二
某星级酒店07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少于3个月 4 2 4 5 5 6 13 16 10 6 7 8 8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 10 22 11 11 6 11 5 8 10 9 6 4 113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 3 4 5 6 6 12 30 10 9 2 7 2 96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 0 1 2 2 1 0 2 4 1 2 1 1 17
等于或大于5年 3 3 2 4 3 0 2 1 5 2 4 4 33
大于10年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0 32 24 28 21 29 52 39 35 21 25 19 345
表格三
某星级酒店08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少于3个月 5 0 2 6 2 6 7 3 1 3 5 6 4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 4 10 14 12 8 10 14 4 40 5 9 14 144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 2 2 6 6 6 8 3 20 3 9 5 0 70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 1 3 2 3 2 2 2 3 1 6 2 1 28
等于或大于5年 1 0 0 3 1 0 1 0 2 4 3 3 18
大于10年 0 0 0 1 1 0 1 0 0 2 0 0 5
合计 13 15 24 31 20 26 28 30 47 29 24 24 311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的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最高,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工作的稳定性,所以离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与之相比,工作不满三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较大,尤其是工作不满1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最大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对现有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客房、餐饮、前厅等面客服务岗位的离职比率高
表格四
某星级酒店2008年各部离职数据统计
部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平均
餐饮部 4 4 3 6 6 8 7 2 2 12 4 10 54 5
前厅部 0 0 3 2 7 2 2 0 4 6 7 2 26 2
管家部 4 4 7 6 2 9 5 4 5 6 7 8 52 4
行政办 0 0 3 0 0 1 0 2 0 0 1 1 6 1
人资部 0 0 1 0 0 0 0 1 1 1 1 0 4 0
保卫部 2 2 0 5 1 2 0 1 4 1 3 2 18 2
财务部 0 0 1 0 0 0 0 0 0 2 0 0 3 0
营销部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2 0
电脑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5 14
表格五
某星级酒店20xx年各部离职率统计
部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管家部 4.17% 4.35% 7.53% 6.59% 2.08% 9.78% 5.32% 4.26% 5.49% 6.90% 6.42% 7.69% 5.88%
保卫部 5.13% 5.41% 0.00% 13.51% 2.56% 5.26% 0.00% 2.63% 11.43% 2.78% 8.57% 5.56% 5.24%
前厅部 0.00% 0.00% 4.35% 2.90% 11.11% 3.17% 2.94% 0.00% 6.06% 9.23% 10.94% 3.12% 4.49%
餐饮部 2.58% 2.65% 1.90% 3.77% 3.85% 5.19% 4.46% 1.29% 1.25% 8.28% 2.02% 5.26% 3.54%
康乐部 0.00% 0.00% 12.50% 0.00% 0.00% 4.00% 0.00% 8.70% 0.00% 0.00% 3.13% 3.13% 2.62%
人资部 0.00% 0.00% 2.78% 0.00% 0.00% 0.00% 0.00% 2.94% 3.03% 3.13% 3.03% 2.94% 1.49%
财务部 0.00% 0.00% 3.1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45% 0.00% 0.00% 0.80%
营销部 0.00% 4.17% 0.00% 0.00% 4.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71%
工程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8% 2.13% 2.13% 0.53%
电脑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可以证明酒店行业不同部门的离职规律,一线面客部门如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程部等二线非面客部门。出现这种规律其实并不难理解,大多数人在择业方面明显存在求稳定的心理,加上中国人不愿抛头露面、伺候人的思想作怪,以及一线岗位的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促使面客部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二线部门。
四、浅析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
通过长期对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进行背景调查统计,该行业员工离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薪资水平太低,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要
虽然物价在快速上涨,但是酒店行业的总体工资水平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或小幅增长。1994年,青岛市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资是当时企业单位的3-5倍;而今,单体酒店员工级的平均工资却在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之下。当每月的固定收入满足不了家庭生活的需要或年轻一代的消费水平时,会促使他们选择薪资相对较高的工作。
(二)认为自己对企业的投入明显少于企业对自己的回报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旺季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对于从事酒店行业的员工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企业缺少必要的奖励机制或未按劳动法规定足额发放加班费,会大大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三)家庭的外在原因促使他们离职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汇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需要面对不同的生活问题。
年龄在45岁以上的员工,家中琐事繁杂,上有老、下有小,耗费的精力较多,根据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老人生病、孩子需要照顾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离职的主要因素。
另外,酒店行业女员工较多,女性在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服务性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往往不能让职业女性两者兼顾,当两者产生冲突时,她们的决定一般会倾向于家庭。
作为一个劳动比较密集的行业,酒店务工的外地年轻人较多,当此类人员在外工作一定年限以后,迫于父母的压力,会选择回父母的身边,回归家庭,结婚生子,促使他们离职。
(四)对目前的工作失去兴趣,得不到晋升,认为继续留在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
在离职员工规律统计调查中发现,工作1年—3年的员工容易离职,这一部分人群对企业归属感不够强,而且在目前的岗位上技能已经相对比较娴熟,如果企业缺少良好的培训机制,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再学习、发展的空间,会促使他们对目前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当他们发现没有晋升空间时,会毅然决然选择离职。
(五)不能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变革
新员工一般会经历一段组织承诺的震荡期,组织归属感非常低,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尚未达到一致,在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不能适应、认同新企业的文化及管理方式时,非常容易跳槽。
当一些老员工已经适应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当企业人员调整、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时,也会让一些老员工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管理方式变革也会成为促使一些老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六)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降低了合同期内员工离职的违约成本
2008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更加维护劳动者弱势群体的权益,将原来合同期内离职需要按照未履行的合同期限缴纳一定数量的违约金,更改为提前一个月无须缴纳违约金(需要赔偿特殊培训费用的人员除外),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离职风险和成本,从而使合同期内离职更加容易。
(七)80、90后的一代,择业范围更加广阔
面临21世纪更多的、充满诱惑力的机遇,年轻的一代向往更新鲜、刺激、舒适和高薪资、高福利的工作;外企、高档商厦、贸易公司等有着太多诱惑他们的理由。相比而言,酒店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高要求,三班倒的工作时间,餐饮部、客房部等部门的劳动强度,另80、90后们望而却步。有个调查很有趣:80后青年拒绝加班;90后青年拒绝上班。
(八)实习生、毕业生境外的劳务输出与实践
现今,面临较大的招聘危机及过高的人力成本,各个酒店纷纷与各大院校合作,招募大量的实习生,使得90年代学校找门路寻求酒店安排实习生,到近几年,酒店千方百计抢到合适的实习生源,真是今非昔比啊!
另外,新加坡、澳门、日本研修生的大量需求,使得学生们纷纷到境外实习、研修,去赚高薪、见世面,开阔眼界!
只有了解员工离职的规律和离职原因,才可以有效的帮助酒店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才可以进一步探寻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五、酒店业人才留用对策
人才留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人才留用是公司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酒店花费的诸如培训时间及投入、知识流失、消极员工的待岗,留不住关键人才的问题是我们的直接成本。这还不包括组织的间接费用诸如机会成本等。所以,留住人才对健康、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留住员工的法宝呢?
(一)做好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是指在员工准备离职或已经离职后,企业与员工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谈话聊天方式。其目的在于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便企业改进工作和维系与离职员工的良好关系。成功的离职面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为重要的还是挽留员工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收获。
1.维系双方关系:通过面谈,不仅可以融洽酒店与离职员工的关系,还可以起到挽留核心员工的作用,而对于酒店不想留住的员工,也可以通过离职面谈降低双方的敌对意识,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展示企业的大家风范。
2.预防不利行为:由于离职者的心态多半对公司不满,一旦离开后可能会有诋毁公司形象的情形发生,对于酒店形象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离职面谈还可以预防很多不利于公司的行为发生,至少可以舒缓员工对酒店的抱怨或敌对心态。
3.获得真实心声:通过面谈可以得到离职员工的意见反馈,人之将走,其言也真,这些临别之际的心声吐露和针砭之言,是直接、难得的访谈资料,往往都是企业的不足甚至阴暗面的曝光,有利于公司日后的改进和提高。
4.提升公司形象:通过面谈能传达出酒店重视员工意见的信息,无论对酒店内部还是外部而言,都是给公司的正面加分,而且还将酒店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精神通过离职员工带到别的企业,树立酒店以人为本的形象,此举对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大有益处。
5.放眼未来合作: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技能优秀、品行良好的员工还可以被重新聘用,为公司发挥作用。
离职面谈作为离职管理的关键环节,原则上应以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为主,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事专员或招聘专员;或者应确定不同级别的员工离职,由相对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离职约见。
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员工既已准备离职,其面谈过程中必定少了一些顾及,能够畅所欲言,所有的话题多会从内心讲出,这样有利于真正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员工心态,从而在挽留员工的同时,思考更好的改善办法;
第二,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亲自参与面谈,会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员工更会说真心话,吐心声。虽然员工的“真话”未必完全正确,企业也未必会完全当真,但对企业管理来说,必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管理人员亲自参与面谈,可体现出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即使员工离职之意已定,仍可通过面谈让员工对公司心存良好印象,这也是对企业文化的有效宣传。
(二)从员工入职的那一刻起,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从员工入职,酒店就应该为每一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方案,使其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招聘时,应该选择有潜质并热爱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按照其基本素质、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到合适的岗位,指定培训师,在学习岗位知识的同时,给予其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锻炼;如果达到了特定的考核指标并通过评审,可以提升到一定的职位,这样,通过不断的磨炼,将为酒店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酒店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海外培训经历,以此开阔其眼界、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其语言水平,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企业既留住了他们想要的人才,同时又促进了酒店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系统、专业的酒店知识、技能培训是留住优秀人才的砝码
员工技能、职业素质得不到提高,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因为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跨部门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酒店作为保持人员素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交叉培训有助于酒店更加有效的控制成本,在旅游旺季业务量突增或员工生病、休假以及顾客额外需求导致酒店内部出现工作缺位时,能够及时弥补。同时,还可以降低员工的跳槽率。一方面,员工喜欢培训所带来的挑战,减少了长期重复同样工作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使员工一专多能,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节约了劳动资本。
除多种知识内容的培训外,培训的方式方法亦很重要。在职员工的培训应利用多种形式引发员工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员工互动、角色扮演、实际观摩等。
(四)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茁壮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它是以价值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共同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制度和政策为导向的全体职工和企业领导的长期共识,良好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容性。能吸收和接纳不同酒店管理模式的精髓,容忍员工个性上的缺陷和不足。二是学习性。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进行学习,并创造新的经营管理与服务理念;三是战略性。要注重酒店服务的'长期效应,增强员工危机感;管理者应做员工的朋友,主动了解员工的困难和要求,并尽力帮助解决。使员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能感受到酒店的温暖。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估系统,使员工能够信服。
员工参与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视。所以作为管理者一旦确认自己已把合适的人选安排在合理的岗位上,就应该授予他一定的权力,为员工创造参与酒店管理的机会,满足其精神上高层次的需求。当员工与其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时,其社会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认识到他们对酒店很重要时,其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为自己的贡献而兴奋不已时,其自我实现需求得到了满足。酒店通过这种内部“员工参与”的激励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留住优秀人才。
(五) 让优秀的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预期
改变期望会让人们紧张不安、产生有害的压力。这些压力掠走了员工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并产生挫败感。我们并不提倡一成不变的工作,但是有一个明确的框架是必要的,在这个框架里人们清楚的知道他们被期待着怎么去工作。
(六) 员工受到的监管质量对人才留用很关键
人们离职更多的是为了离开经理、主管,而不是为了离开公司或者工作本身。监管人仅有善意、好心是不够的,从对员工的明确预期开始,监管人在人才留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监管人所做的任何能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事情都可以增加业绩。
(七) 员工在组织中有自由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你的组织能够广泛的征求意见,并拥有一个人人乐于提供反馈的环境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员工则可各抒己见、自由的批评、不断进步。如果不是的话,员工要么保持缄默要么感觉自己麻烦不断,直到他们离职。
(八)为优秀的员工创建一个才华得以施展的平台
一个充满热情的员工还希望在给定的工作岗位之外做出成绩。有多少人能做出成绩呢?你只需知道他们的能力、才华和经验慢慢的锻炼他们。
(九)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感知在人才留用中同样重要
比如,一位职员,毕业仅一、二年,工作六个月后就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加薪。这种消息在公司中是保密不了的。在疑问的阴影下,其他员工的士气必定受到影响。普通员工值得加薪吗?当然。但是,务必考虑这给其他员工带来的影响。
(十)员工从来没有感觉到高级主管知道他的离职
抽出时间认识新员工,了解他们的天赋、才干和技能,定期约见员工。你会得到更多信息,并在酒店运作中树立良好形象。帮助新员工让他们觉得自己受欢迎、受重视、有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
(十一)你的员工必须感受到回报、重视和尊重
这对人才留用的成功非常关键。经常说谢谢非常有效。货币报酬、奖金和礼物会让“谢谢”更升值。和工作成绩相联系的适当加薪,有利于留住员工,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
把这几个方面应用到你的组织中,既能留住你渴望的员工,又能吸引最好的人才。
六、现代人力资源应从“管理离职员工”上升到“员工离职管理”
(一)离职管理重在事前预防
面对职场精英们的离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许多企业现在都很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但一方面企业不能给员工一个恪守忠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在员工对忠诚的解读与过去那种一辈子只服务一家企业的形式上的忠诚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员工更多的忠诚于职业,而非企业,而且越是优秀的员工,对于职业的忠诚度就越远高于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越需要给他们一个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环境。所以,企业对于员工忠诚的理解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员工离职了,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而是换了另一个更适于他们成长的空间。
企业要从“管理员工离职”转变到“员工离职管理”上来。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二)从组织找原因,为离职定对策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职业倦怠、与上司或同事出现矛盾、工作压力大、个人或家庭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等。而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的预防核心员工的流失。
(三)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成为新员工离职的最大隐患
企业在招聘时,应向应聘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环境、政策及管理者的风格等,提出公司真实的期望,作出真实且可以实现的承诺,从而避免员工对公司抱有太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这并非向应聘者讲公司有哪些不足,而是在强调工作中积极面的同时,不刻意掩盖那些影响员工离职的消极因素。公司还可以鼓励内部提升和内部员工推荐人才,因为这些人已经了解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内容,把真实情况讲述给应聘者使其对公司的期望更加现实。
国际假日集团的创始人凯蒙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没有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就没有令顾客满意的享受环境。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入力资源是酒店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酒店业,唯有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企业想做大做强,不能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离职管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只要企业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人力成本,必能看到员工离职管理给企业的投资者们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总第264期, 2007年11月下半月;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3月;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4年11月。
离职分析报告3
离职调研报告
一、 总则
(一)适用范围
公司下属房产板块,具体包括工程部、预算部、招标办、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总经办、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本分析报告数据未包括商管公司。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各月份的人力资源报表。
2、计算方法
员工(月)年度离职率=(月)年度累计离职人数/(月)年度累计在岗人数*100%,其中,(月)年度在岗人数=(月)年初人数+(月)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二、 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序列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48人/(58人+75人)*100%=36.0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新开发项目启动,20xx年新进人员75人,比年初公司总人数增加了一倍,且本年度新进人员离职率为30.6%。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各月份离职率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低,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高趋势。其中,在1月、2月、5月、10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未超过4%,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1月、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第二,公司分别在本年度3月、9月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受此因素的影响,在4月、5月及10月的离职率呈现偏低的趋势。
同时,公司在3月、8月、9月及11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1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在3月份,本地区房地产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成都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其离职人数已远远超过1、2月份离职人数的总和。
第二,受公司内部各因素影响,公司在8月、9月两个月均表现出离职率再度上升的`趋势。在9月公司组织的大规模招聘,也受此因素的影响。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管理类、工程类、策划类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管理类包括人力行政中心、财务中心、招标办及总经办,工程类包括工程部、预算部,策划类包括产品研发中心、策划部。各岗位序列的(年度)
从数据上看,公司管理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程类、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策划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从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总监级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50%,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策划类总监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策划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成都房地产市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房地产行业薪资总体水平的80分位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飞森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但执行的效果不佳,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的随意性过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总监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集团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人力行政部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集团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第二、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中心负责人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第三,离职程序。人力行政中心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五、结论
一个稳定的、优秀的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报告希望引起公司领导对员工离职情况的高度重视。
离职分析报告4
一、离职率统计及范围
(一)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职能部门。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
2、通过对各岗位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分析数据来源
本分析报告涉及的离职数据均来自于公司20xx年员工离职报表。
2、计算方法
年度离职率=年度员工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员工离职人数)x100%
二、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xx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各岗位类别离职率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20xx年度总体离职率=年度离职人数68人/(86人+68人)x100%=4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因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新进人员161人,离职人员为154人,新进人员离职率为95%。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司20xx年全年离职员工总数为154人,平均每月离职12.8人。1-6月份离职人数为88人,占总离职率57%,7-12月份离职人数为66人,占总离职率为43%,其中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份离职人数为24人,占总体离职率15%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xx年上半年度离职率偏高,下半年度离职率较上半年低。其中12月至20xx年1月份这两月份的离职率占总离职率15%,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1、受临近春节影响多人辞职领取全额工资提前返乡。
2、公司因生产订单情况没有过多招聘普通员工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补充。
3、公司因生产订单减少,工人收入不高影响。
4、同时,公司在3月、4月、5月及6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本地区制造业人力需求数量明显上升,员工选择就业机会较多。受此因素的影响,20xx年公司上半年离职率明显偏高。
(二)各岗位所占年度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生产管理、工程、品质管理、文秘、销售、生产技术、一线员工等八个岗位类别,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
公司一线员工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高,总体离职率已超过正常流失率。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职能人员及员工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职能类人员及一线员工类两大部分,其中,职能类指生产管理、工程、品质管理、生产技术等。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职能类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xx年度生产管理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13人,占职能类离职率的26%,该部分离职人员中以PMC离职表现的尤为明显,以致出现资材部出现部门主管空缺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根据对本地区各岗位薪资水平的了解,预计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薪资水平属于中上左右。可见,出现离职率偏高的现象,与薪资因素关系不大。本报告认为,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公司管理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得到部门主管的及时帮助导致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
2、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
3、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离职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未有真正了解员工离职原因,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没有建立员工发展通道。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增加、工作技能的不断提高,但员工工资水平没有提高,新旧员工同处一样工资水平。员工对在公司内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而增加员工离职可能性。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瑞科公司在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员工没有归属感,公司缺少一批拥护、认同公司文化理念的老员工,没有一种老带新的局面,而导致新员工对公司发展没有清楚认识增加新员工离职可能性。
(四)奖惩制度不合理。公司在20xx年前没有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奖惩制度,部分员工抱怨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规定中,(特别是对品质事件)对奖励和惩罚的标准界定不明确,以致奖惩有随意性。第二,在执行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认为惩罚的力度过大,而奖励的力度过下,以致奖与惩不平衡,员工出现抱怨、不满情绪。
四、建议
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2个方面予以完善:
1、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划分职位级别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
2、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3、增加公司内部招聘,对中层管理人员,文秘类从内部招聘选拔。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人力行政部制定针对各部门管理人员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正常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
1、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作的职责。
2、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
3、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多组织面向员工有关技能提高方面和品质方面培训。
(三)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1、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行政部应定期统计公司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月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
2、离职面谈。对主动离职或公司辞退的员工,应以制度的方式规定直接上级和人力行政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起到了解离职真实原因及挽留优秀员工的目的。
3、离职程序。人力行政部制定明确的员工辞退、离职程序,避免部门负责人辞退员工的随意性。
离职分析报告5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员工离职申请书调查,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激情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分三种情况:
一是,依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是,依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可立马走人。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是,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还可依据第九十条的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2、所以,辞职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拒绝,当然,如果没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单位也会找你的麻烦,得不到补偿金不说,还会要你交违约金,不给你办离职手续,对你今后的就业会有麻烦。
3、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
4、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列举上述违法事项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请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足额支付拖欠的工资,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结清工作期间的工资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5、当然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到时即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走人。
6、通知书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由于本人的原因,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辞职,将于30天后离开单位,请单位做好接替工作,我会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请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特此通知
7、“通知”必须让单位签收,他不签就以挂号信或快递的方式送达,确保留下通知送达的证据。
离职分析报告6
我们首先从员工的离职原因分析:就心理而言有从众心理、求近心理、求奇心理等几十种;就方式而言有先离职再求职、先求职再离职、求职离职同步三种;就起因而言有压力、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等……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就必须从员工身上透露出的各种信息中条分缕析,做好降低离职率的工作。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的“不满意”进行主客观分析,尽量地为员工服务好。如员工普遍觉得上班路途远,就得从班车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克服克服”;又如发现员工间有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就不能“各打五十大板”或作为性格不合草率解决,否则这些矛盾就像定时炸弹,一旦爆炸,损害的最终是公司。总之,对员工要像呵护自己的皮肤一样,这不是迁就而是服务艺术。虽然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但作为一个企业,应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一、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
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交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而现在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三、为员工做好生涯规划。
问一个员工5年以后干什么,恐怕连总经理都不知道,那要员工盲目地在公司工作怎会有信心。
四、企业要时时反省。
员工的离职或多或少地与公司有关系,但有多少企业会反省并采取相应措施呢恰恰相反,大多数企业往往把矛盾转向员工,要求更多、管理更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五、强化挽留程序。
作为一个员工,他比较关心的是公司对他的重视程度。一些员工的离职是因为一时冲动等原因造成的,企业如果对他们很重视,多做挽留工作,是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的。
六、不能一味地留才、更要育才。
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值得,考虑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自己的发展前途、价值感等,因此企业要让员工感到有学不完的内容、干不完的活、总有有奔头的职位在等着他。
七、企业要看得远一些。
一些单位有工作时招人,没活干时炒人。怎么要求员工同甘共苦员工自然也要讲究“实惠”,效益好了在企业里干,效益不好了就跳槽。作为企业,应审时度势,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把员工当成复兴的最大财富。即使要裁员,也要把困难讲清楚,一旦形势好转依然把他们招回来。
1、辞职要合法理由非常重要,只要理由合法任何用人单位都不能拒绝,当然,如果没有合法的理由,不但不能走,你就是走了,单位也会找你的麻烦,得不到补偿金不说,还会要你交违约金,不给你办离职手续,对你今后的就业会有麻烦。
2、辞职理由建议你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来提出,这不但合法合规,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单位批准可以立马走人,他找不着你的叉,一般单位在这些问题上都会出错的。
3、所以你的辞职通知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都是合法的辞职理由。列举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按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现提出辞职。并请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4、当然也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批准,到时即可要求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走人。
5、通知书可以这样写:兹有某某部门某某,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由于本人的原因,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辞职,将于30天(3天)后离开单位,请单位做好接替工作,我会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工作移交,请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
离职分析报告7
一个公司员工的离职率越高,就意味着该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重置成本越高(一些跨国公司为控制人力成本,又符合其薪资政策,故在某一阶段对年资高的员工采取批量解职,招聘同一岗位的新员工起薪就较低,此现象例外)。但现在的一些公司往往是企业要留的他偏走,公司要他走的他偏要留。公司想知道哪些人走以便有所准备,要离职的员工的“地下工作”偏隐蔽。除正常的员工流动外,企业要控制员工离职率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经理现在面临的问题。降低员工流动率靠传统的“管、堵、压、拖”等办法已不灵了。那么怎样有效地控制员工离职率呢?
我们首先从员工的离职原因分析:就心理而言有从众心理、求近心理、求奇心理、慈善心理等几十种;就方式而言有先离职再求职、先求职再离职、求职离职同步三种;就起因而言有压力、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等……那么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从员工的各种信息中掌握有效信息来做好降低离职率的工作。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对员工的“不满意”进行主客观分析,尽量地为员工服务好。如员工普遍觉得上班路途远,就得从班车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员工“克服克服”,员工的“觉悟”不可能很高的;又如发现员工间有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各打五十大板”或作为性格不合草率解决,否则员工间的'矛盾就象一颗定时炸弹一爆炸,损害的最终是公司。因此,对员工要象呵护自己的皮肤一样,这不是迁就而是服务艺术。
虽然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但作为一个企业,应尽量地做到如下几点:
一、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本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现在这种现象已很少了。同理,现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四、员工的离职或多或少地与公司有关系,但有多少企业会反省并采取相应措施呢?恰恰相反,企业把矛盾转向员工,要求更多、管理更严,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如上海有一家科研机构,引进了十几个研究生,在引进时与每人签定了合同,其中有一条款规定,服务期是五年,员工每提早一年解除合同要赔偿2万元。在试用期四个月(共六个月)时,企业提出要重签合同,主要是其中的赔偿金额从原来的2万提高为4万元。被引进的研究生们意见极大。可想而知,那些研究生“捆绑式”的“改嫁”迟早一天会“离婚”。企业怎么想不到根据工作年限为引进的人才设置一个“五年计划”乃至“十年计划”,以各种“收获”满足引进人才的期望值,并以此来引导引进人才安心工作呢?
五、挽留程序。作为一个员工在企业,他较关心的一个因素是公司对他的重视程度。但对员工的离职与招聘企业投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做不到“好聚好散”,导致双方都不愉快。其实一些员工的离职是因为冲动、简单思维等原因造成的,企业通过挽留工作,是可以降低员工离职率的。
六、离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生产要素的分离,其破坏力是很大的。降低离职率可以提高士气、生产力、企业形象等,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但人才高消费、把人当成赚钱工具等,其出发点就不合情理,即使招聘得到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七、不能一味地留才,更要育才。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值得,考虑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自己的发展前途、价值感等,因此企业要让员工有学不完的内容、有干不完的活、有奔头的职位在等他。
八、企业要看得远一些。一些单位有工作时招人,没活干时炒人。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怎么要求员工同甘共苦?怎么要求员工有凝聚力、向心力?员工也很讲究“实惠主义”,效益好了在企业里混,效益不好了,就跳槽,对企业一点没“感情”。作为企业,应审时度势,越是在困难时越要把员工当成复兴的最大财富。即使要裁员,也要把困难将清楚,一旦形式好转依然把他们招回来。
离职分析报告8
1.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要求分析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能及时发现异常数据。敏感性来源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有非常清晰的理解,看到一个数据,能迅速想到各种关联,并迅速判断背后可能的原因。比如,有次我去找一位财务经理,她刚拿到新一期的合并报表初稿,翻完立马跟旁边的报表会计说:这两个数是要匹配的,去看下是不是汇总错了;还有这个,明显比上个月高出太多,再核对下。再比如说,看到当期毛利率降低,至少想到三个影响因素:成本增加、售价降低,高毛利产品卖少了。
那怎样的数据属于异常数据?很简单:
与预定目标对比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生大的波动;
关键指标(比率或KPI)不在正常范围;
2.业务分析
业务分析是要透过数据再深入去理清数据背后的业务原因,发现流程中可能的问题点。比如,毛利率下降,明细数据反映出来最大影响来自售价,那就要延伸看价格为什么下降?是因为到了季度末所以业务员大量冲业绩采用了降价销售?那么这个价格是否在控制范围?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定价策略?降价带来了多大的销量增加?这个数据以后是否有参考意义?
再来看一个案例:A公司主营基建项目,给移动建基站,季度末做分析时发现,怎么利润那么高!赶紧呼唤业务,一问才知道,100个基站,已经建成了90个,项目经理完工进度上反馈的也是90个,理所当然地,财务就确认了90%的收入,这对吗?看起来很对,可事实上,100个基建,这90个不是在无人区就是在城市边沿,施工成本很低,剩下的.10个全是城市中心商业区,施工周期最长,成本也最高。
还有一个案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析报告中反映,当期产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是什么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原料质量整体下降导致产出率降低;能源耗用对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原料收购总量对比上年下降,分摊的单位固定成本增加。在这三个因素中,哪项是需要经营分析会上需要重点注意并提出改善建议的?短期看显然只有能耗是企业可以改善的,因为原料在收购开始几乎就已成既定事实,想要改善也只有在来年下功夫。
所以说,业务分析首先需要财务的核算口径能真实反应业务,然后需要发现数据异常背后的业务逻辑,最后是要能分辨出什么是可控的,并作为重点跟进和改善。
3.分析方法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难点在于确定与谁比较,通常会选择这样一些维度:与目标对比,与同期对比、与行业平均或行业标杆对比、与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如果是集团企业,子公司间横向比较也很常用。那比较什么呢?通常是要选取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的关键KPI指标有关的数据,比如:单位产品成本、产品质量。
比率分析:最重要的是理解比率所对应的经济含义,以及指标健康的波动范围。
趋势分析:通常用作定性分析,通过变动的性质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如果您是第一次做一份分析报告,把这些点考虑到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当然,还离不开您对公司状态的了解。然后就是要整理成一份漂亮的PPT再加上阐述,这大概才是最难的环节。
离职分析报告9
天士力集团,其前身是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6日。市场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及东南亚、欧洲、南美、非洲部分国家。
公司现有员工2438人,科技人员比例为5、**%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为6、8%销售人员所占比例为50、8%,产业人员所占比例为37、4%。(见附表1公司员工现状)公司员工中学历逐年上升,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员工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研究院尤为明显,形成了以一批博士、硕士为核心的公司研发队伍,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员工无论从学历、年龄结构,还是从能力上都渐呈合理。(见附表2公司高学历员工分布状况)
从公司1999至今的情况看,公司员工的流动率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合理的流动状态:每年进入公司的员工较多,同时,有少量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公司,寻求自己的发展。为了把握公司员工流动的趋势,尽量减少公司的优秀员工流失,定期进行员工流动状况分析是有必要的。
离职员工结构分析
1、员工离职状况
从20xx年01月01日至20xx年06月30日,共有33名文员以上的员工离职,其中男员工为22名,占总数的67%,女员工11名,占总数的33%;离职员工在公司平均工作时间为20个月左右,工作时间在20个月以内离职的员工为20人,占离职总人数的60、6%,其中工作不到12个月的员工为16人,占离职总人数的48、5%;离职员工较多的两个部门分别为:广告公司(5人)和人力资源部(4人),共占离职总人数的27%;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员工为11人,占总数的33%,社会招聘员工为22人,占总数的67%;离职员工中包括两名硕士和一名博士。
2、离职现状分析
从员工离职现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男性员工的流动率较女性员工要高,男员工的离职率(67%)为女员工离职率(33%)的两倍;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公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社会招聘员工的离职率(67%)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33%),约为毕业生的两倍;高学历的员工忠诚度较高,员工离职人数较少;新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不如老员工的忠诚度高,老员工较新员工稳定;员工离职主要集中在来公司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中,占离职总人数的48、5%,主要原因有四:没有做好员工选拔工作,导致部分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进入了本公司,造成部分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或不能适应本公司的工作环境或企业文化;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比较少,许多员工必须离开公司攻读学位,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公司招聘时,没有如实告诉员工公司的真实情况,造成少量新员工的预期和现实条件不符合,这既有新员工自身定位上的原因,又有公司主观上的原因;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较少,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纵向比较,公司员工的`流动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流动率仅为2、1%左右,比上一年的2、6%有所下降,和社会总体流动率(约为5%)相比,公司的员工离职率是比较低的,员工离职原因呈现多样化的趋向。通过对离职员工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员工离职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少数员工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被辞退,其中3人因此离职,这对于一个组织维持运转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个数字相对是比较低的,反映了公司员工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公司有较强的能力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
原因二:部分员工因不适应本职工作而被辞退或主动辞职。其中包括工作技能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的;不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还有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导致离职的;
原因三:部分员工因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而准备参加考研究生考试或因继续攻读学位,但公司不能提供此类条件造成了这些员工的离职;
原因四:部分员工出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不想长期在一个公司工作,希望通过换公司寻求新的发展,从而离开公司;
原因五:部分员工因公司提供的条件不能达到个人对工作、收入的预期而离开公司,或者认为公司的内部选拔力度太小,在公司不太有可能晋升机会,去其他公司寻求个人发展空间;
原因六:还有少数员工因家庭原因造成了离职。
公司采用的人才政策
公司领导根据对外部咨询专家对离职员工所做的分析,广泛听取了公司员工和专家的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公司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挽留人才,员工与公司同发展的目的:
1、加强员工选拔的力度。把好选拔员工的关口是预防员工离职的基础,公司不仅要从备选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考察其是否适合应聘岗位,而且聘请人事测评专家参与员工招聘,对员工的个性特征、发展潜力以及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能力、气质类型、认同感上选择最适合公司的员工。同时,考虑到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的稳定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大了校园招聘的力度。
2、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选送员工进修。公司领导认识到,作为成长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据了公司员工的主导地位,无论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培训工作。首先,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某著名外资公司的原培训经理,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变革;其次,培训内容更加丰富,既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也涉及公司管理、员工基本素质等的培训。培训方式既聘请有专长的公司员工或外部专家进行公司内部培训,也采用和大学、培训公司联合培养的方式,甚至采用委托培养方式培养在职硕士、博士,满足有这种需求的优秀员工的需要。这种方式满足许多优秀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适度关心员工。公司有一部分优秀员工确实是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离职,公司领导努力从生活上关心员工,进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员工最关心的薪资体系、福利体系和培训选拔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受到了员工的好评,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4、外部招聘与内部选拔相结合。公司认识到,外部招聘可以选拔有相应经验的优秀员工,只需少量培训就可以担负起重任,满足了近年来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如果作为员工选拔的惟一方式的话必然会引起老员工的不满。根据离职员工的现状分析,发现外部招聘员工的离职率是较高的,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性发展,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员工的士气。
离职分析报告10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与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一般是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知识型员工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
2.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为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3.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因此,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制于物化条件的约束。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5.劳动成果难于衡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和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并且劳动成果的形成通常非一人所为,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努力。因此,劳动成果一般难于衡量。
6.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由于知识型员工有能力接受新工作和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二、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
员工离职是企业中的普遍现象,无论何企业、何行业、何规模、何所有制和何时,员工离职的现象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
1.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个人原因分析
首先,知识型员工喜欢学习的这种个性特征使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他们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所以他们会通过企业间流动这种途径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其次,知识型员工往往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当组织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相冲突时,这类员工往往会选择离开。
再次,工作和竞争压力过大、厌倦目前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也是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因而这类知识型员工也会选择主动离开转到其他企业。
最后,在生活中,知识型员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住房、子女教育、侍奉老人和夫妻两地分居等,为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类知识型员工也会选择离职。
2.知识型员工主动离职的企业原因分析
首先,没有把员工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知识型员工渴望通过工作来充分展现个人才智,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将员工安排在一个不适合的岗位上,那么员工的智慧就不能发挥出来,就不能享受工作给其带来的成就感,就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导致员工主动离职寻求发展。
其次,接受培训与教育的机会不多也会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知识型员工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希望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以实现自身增值。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那么就很难在此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就会考虑离职寻找另一家企业。
再次,不合理的薪酬与福利也会造成员工主动离职。经济收益对每一个知识型员工来说也同样重要。虽然说报酬对知识型员工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非常关注由报酬所体现出来的公平性,高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果薪酬与福利不合理,那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大多数知识型员工会考虑离职。
再次,不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会导致员工主动离职。绩效考核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发展,如果绩效考核体系本身不科学,那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就不可能合理。用不合理的结果来评价员工过去的成绩,员工心中肯定会有怨言,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更有甚者干脆离职。
最后,企业没有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也会导致员工主动离职。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企业就应该处理好双方的劳动关系。如果在上岗之前没有处理好劳动关系或者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承诺的兑现,那么员工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同时企业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员工的利益没有保障,那么员工就感觉工作不稳定,没有踏实与安全感,当然更别提成就感与自身价值的实现了。因此,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就不能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会导致员工的主动离职。
三、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对策分析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不能离开人,因为其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人。因此,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头等大事。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对策。
1.实施有效的招聘
不成功的人员招聘是以后员工主动离职的隐患。找到合适的人如果放到不合适的岗位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都是不成功的招聘。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如果我们实施有效的人员招聘,为企业挑选适合其发展的优秀员工,而且人岗匹配,适岗适人,那么对员工主动离职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对众多的求职者进行甄别,挑选出符合企业发展和需要的人,并且还应当保证这种甄别和挑选具有相应的有效性。
2.注重培训与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注重培训与教育将会成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此,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而且企业应将培训与教育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以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成为企业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3.合理的薪酬与福利
薪酬与福利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要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因为员工会将所得报酬与自己的付出、同事以及外部市场进行比较,如果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地区行业薪酬水平相吻合,那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种不公平感将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并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主动离职的现象。所以,合理的薪酬与福利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一种公平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因此,合理的薪酬与福利不仅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难以衡量,因而对知识型员工要进行正确的考评。注重知识型员工的人格和价值,承认知识型员工的劳动和业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绩效考核结果是加薪、人事调整和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劳动特点,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为企业所用。
5.处理好员工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环境
知识型员工综合素质较高,工作选择流动性大,为维护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利益,企业应处理好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免以后给企业的经营和员工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企业处理好与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企业只有理顺好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经营与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从而稳定员工队伍!
离职分析报告11
针对“如何与自动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的课题,本公司综合部课题小组各成员积极参与研究,历时一个月多月终于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展总体情况
1、20xx年12月第2周——设定目标,1)建立员工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2)总结离职面谈方法及技巧
2、20xx年12月第2周——现状调查。通过对标杆企业的离职面谈程序及技巧的研究,对本公司的离职面谈现状进行调查。
3、20xx年12月第3周——原因分析。提交公司现状分析内容。
4、20xx年12月第4周——建立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
5、20xx年01月第2周——完成标准化程序修正并提交分析报告
二、离职面谈现状调查结果
根据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管理者对直接下属的离职人员几乎都进行离职面谈,人事部门对90%的离职人员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说明离职面谈虽然在整个hr工作特别是在离职管理中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和员工进行很好的沟通,难以从离职面谈中提取有效信息等使得“离职面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从调查数据上显示,面临的所有困难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离职员工所说与所想的不相符”,共20人,占80%,其次是“面谈技巧掌握不够”(9人占36%)、“离职员工不愿配合”(8人占32%)和“改进意见无法实施”(7人占28%)。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难以从离职面谈中提取有效信息等使得“离职面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措施
离职面谈承载着管理者对它的众多期望,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却面临着种种的困难,需要在离职面谈中加以改善才能更好的.面对,更应该对公司的用人环境进行改善:
1、补救和预防行动。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良好的互动渠道,员工的想法和工作中的意见能够及时接收和疏导处理,形成良性正面的工作氛围。同时改善员工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等。
2、战略性改进。以员工为导向、给员工授权或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改进流程等。以员工为导向、欣赏员工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与赏识,管理者必须学习如何去了解员工的喜好、试着去满足员工个人的期望,对员工的表现给予肯定。“授权”对今日工作环境而言,毫无疑问的是留住优秀人才重要的策略。为了对员工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管理者必须设法让员工有能力独当一面,并且避免对员工事事干预、控制的事情发生。
3、建立离职面谈标准化程序。
4、对管理层人员进行面谈相关知识的培训。
员工离职意味着他的一个职业生涯告一段落,另一个新的职业生涯即将开始。此时,企业如果能够出面对其既往生涯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评价,对其新的职业生涯进行必要合理建议,那么对离职员工来说将是莫大的安慰,也是企业对员工个人发展负责任的表现。因此,离职面谈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既是对离职员工的抚慰或挽留,又是对在职员工的心理安慰,减少员工的离职给在职员工带来心理波动。企业绝不应该把员工离职面谈看作是一种包袱或例行公事,而应该高度重视,并纳入员工关系管理体系之内,使员工离职后仍然能够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
【离职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离职预警分析报告09-10
离职分析报告02-01
离职分析报告01-19
公司员工离职分析报告11-13
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调查报告范文09-14
银行离职报告-离职报告12-20
柜员离职报告-离职报告12-20
简单的离职报告-离职报告12-20
公司的离职报告-离职报告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