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声声慢的精彩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1】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的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2】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叠字运用,大胆创新,倍受人们赞赏。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细致地描绘了她痛定思痛时“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心理过程。“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种寻觅,只能使她更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肃条的秋景,寒气袭人,愁情倍增。“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写词人的内心感受,是“冷冷清清”的加深与继续,悲伤愁苦无以复加,接下来的五句,是对愁情的具体叙述与描写。
“乍暧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使人无法适应。只好借“三杯两盏淡酒”来御寒浇愁,然而,又哪能抵挡得住那阵阵袭来的晚风呢?经历那么多的变故,几番折腾,终日忧愁满腹,郁郁寡欢,身体无法承受气候的变化。本想喝酒御寒,借杯中之物来消解心中块垒,殊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给人带来的却是无限的沧桑与苦涩,内心无边的悲怆,在寒冷的人生旅途中反添了更多的忧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渲染悲凉凄苦的气氛,中国古代文人对季节的更替,景物的变迁非常敏感,所谓“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李清照触景伤情,仰望南飞的`大雁,无限感慨,雁叫声声心欲碎,自然联想到“鸿雁传书”,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丈夫已去世,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词的下片,李清照给读者勾画了一幅感伤的秋景图,满含了词人的家园之思,漂零之感。“满地黄花堆积。”“黄花”即菊花,落花遍地,狼籍不堪,一片调零,破败的景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枯落,不值得去采摘。读者听到了词人凄苦的心声,看到了词人那憔悴感伤衰老的容颜。此时此景,只有人菊相吊,茕茕孑立,是何等的冷漠萧条,孤单伤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进了一个孤寡夫人的惨痛哀伤,这两句诗在上面所描写的种种令人伤心的感受后,一个不幸着的哀叹。她寻觅无主,心神残凄,加之深秋风寒,淡酒难御,望雁过而怀旧事,见残菊更起新愁,这样的境遇,一个人守在窗前,如何能挨到天黑呢?前人的评论极赞赏这两句,说是“借用淡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彭孙遹《金粟词话》)。“黑” 字是个险韵,很难押,此处用得很自然稳妥。
“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声声慢》一词将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一是铺叙手法的运用,而是叠字的运用。词人通过铺叙“淡酒”、“雁”、“黄花”、“梧桐”、“ 细雨”等这些富有特征意义的景物,通过一组接一组的叠字连用(十四个叠字),把内心感情层层深入地渲染和烘托出来,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3】
作者在应该明白点题的末句居然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此时心情,决不是一个愁字说得尽的。既然如此,其内心深处到底纠结着什么?能说得尽的应该是哪一个字呢?事关作品主题认知,这实在是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那么,就让我们顺着作品情感前行的线索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看是不是能有点收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动作、一情景、一心态,把一个凄苦得六神无主、近乎神经质的主人公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特别是一连几个迭词的使用,不光带来了语言的节奏美,更以形象化的动作、肖像感强化了情感表现效果。你看,主人公忽儿往前、忽儿往后,忽儿往左、忽儿往右,像是很急迫,又像是漫不经心,就在那儿找啊找,找来找去。她在找什么?我们暂时不得而知,甚至觉得连她自己也未必说得上来,但就是要找,一直找。然而,无论找到哪里,她看到的,都是一样冷清的世界,孤寂而压抑。或许她知道要找什么,但一定是没找到。于是,找来找去,所得到的,只有加倍的凄凉!寥寥数语,不仅刻划出一个人物形象,更让一种凄凉的氛围在我们的眼前弥漫开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句,是前面凄凉氛围的进一步渲染。
天气忽冷忽热,身体特别难以调养。所谓“淡酒”不敌急风者,即为难调养的具体写照。好好的酒当然不会无故变淡,淡,感觉耳,原因是风太急了——作者不过欲借此反衬风之急也。
要之,写风之急、天之冷,表象耳,写心境才是目的。与开头三句直接写凄凉不同,此处将凄凉之感寓秋风之中,借景抒情是也。
当我们心底对作者凄凉感来由的疑问陡然而起时,下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雁者,信使也;“旧时相识”者,向之信使也。“雁过”者,向之信使今过门而不入,无信来也。从前丈夫外出,虽有思念之苦,但总有书信带来些许慰藉,更有日后团聚的希望;而今国破家亡,流落异乡。更兼丈夫已死,连书信不会来了,更不会再有团聚。因而,作者写雁,实为写其沉重、长久的孤独、寂寞,写其心境凄凉的原因。
心境凄凉不可怕,怕的是无法排遣,更怕动辄被无限加码。今天的主人公恐怕正好遭遇这种不幸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描绘的是望花而悲凉益甚情景。“有谁堪摘”,意为受不了赏花的苦。菊花满地,是赏花的好时节;赏花,乐事也,怎么成了痛苦呢?“如今”一词道出了事情的微妙:因为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从前夫妻出双入对,和美甜蜜,出门赏菊自然其乐无穷。而今花虽照开,但人却不在了,望之徒增无穷的痛苦,何乐之有?
本为乐事,却成助推愁苦之物,这种赏玩,谁还敢去,谁受得了?
注意:“摘”者,赏玩也;“有谁堪摘”者,自身难以承受,并非无人受得了。
然人不出门招惹黄花,黄花却顾自推窗而入,闯入眼帘,逼你去想过去的甜蜜、幸福,让人情可以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道出了主人公于时光面前苦等苦熬的痛苦心境。
时光的步履有多慢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啊!
想想吧,败残的梧桐叶上,雨滴声撞击着耳膜。零星的,长一下短一下的声音,空洞、沉闷。撞击的是耳膜,刺激的心境。于痛苦的煎熬来说,这雨滴不啻雪上加霜。更可怕的是,这声音这么刺激着你,你好不容易熬过了白天,夜晚怎么过啊?如果因之不能入眠,那淒清、孤寂的夜晚,岂不是比白天更要难熬!
更可怕是的,明天呢?后天呢?还有,更远的将来呢?
正遭受的,已可怕如此;将遭受的,会更可怕——日益加重,好转无望。日子该怎么过?以后的路怎么走?这恐怕就是主人公失魂落魄地“寻觅”的东西,即作品的中心:
无法可想,度日如年的痛苦。
寻觅没有结果,主人公当然只能以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惨绝叹息作罢!
【声声慢的精彩赏析】相关文章:
声声慢辛弃疾赏析10-28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02-03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04-14
从军行王昌龄的精彩赏析11-07
湖心亭看雪的精彩赏析11-03
声声慢作文03-29
李清照的声声慢翻译11-17
语文课文《燕子》精彩片断赏析12-30
《滕王阁序》精彩语句赏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