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宋词

2021-04-11

  《忆秦娥·临高阁》的作者是李清照,也题作《忆秦娥·咏桐》,被选入《全宋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宋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忆秦娥·临高阁

  作者: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释】

  ①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亦用为军中报昏晓。

  ②西风:《全宋词》校:“案‘西风’二字原脱,据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一无名氏词补。”梧桐落:在古典诗词中,桐死、桐落既可指妻妾的丧亡,亦可指丧夫.此处以桐落喻明诚亡故。

  【赏析】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著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有图若此,难堪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捕捉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测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遭遇,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因为“伤心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若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因为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

  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如果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颤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痛苦和欢乐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服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给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强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表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寂寞已非一遭,很难判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

【《忆秦娥·临高阁》李清照宋词】相关文章: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翻译赏析08-31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高考阅读11-24

《浣溪沙》李清照宋词赏析09-29

《孤雁儿》李清照宋词鉴赏08-03

宋词一剪梅李清照11-08

李清照《如梦令》宋词改写09-30

宋词精选李清照一剪梅11-08

《永遇乐·元宵》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声声慢》12-04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念奴娇》12-04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李清照宋词 写雪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