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

2023-01-31 成语故事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典的成语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成语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说:“叫解狐去吧。”晋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们见了面彼此连招呼都不打,你怎么会推荐他到这样重要的地方当县令呢?”祁黄羊笑了笑,说:“您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因此,我就把我认为最合适的解狐推荐给您。”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结果解狐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和欢迎。

  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觉得谁可以胜任呢?”祁黄羊很诚恳地说:“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十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啊,你推荐自己的儿子,难道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啊。”晋平公于是就派祁午当了法官。祁午办事十分公正,处理案件果断公正,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连孔子都称赞说:“祁黄羊这样做很对,他推荐人,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不回避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真是大公无私呀!”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办事公道、顾全大局、毫无私心。

中国成语故事2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汉武帝便把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行为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众;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此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之后便老实多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栗,颤抖。

中国成语故事3

  【成语】: 刮目相看

  【拼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中国成语故事4

  像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比喻没有思想、无所作为的人。

  汉代有个学者叫任末。

  在他十四岁求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不怕山高路远,四处拜师。

  他每每说起,人如果不学习,那末怎么能够成功呢?

  平日,他常常依倚在树林下,用茅草编缀成小屋,削荆条为笔,割树取汁当墨,刻苦学习。到夜晚,他就以星月为光苦读,如果光线太暗,就绑一小捆儿麻蒿点着来给自己照明。每逢读到书上有特别契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就随手写到衣服上,记下当时的情景和心得。他的弟子们对他勤学的故事很喜欢了解,轮流拿干净衣服换他那些有题写内容的衣服。

  任末还坚持一条,不是圣人的.经典不读。

  在任末临去世的时候,他告诫弟子们说:“只要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他的精神和建树仍会长存人间;不学习没追求的人,虽然活着,也只能说是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罢了。”

中国成语故事5

  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延伸阅读:成语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wěi)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学习成语作用:

  第一,它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比如坐怀不乱这个成语就向我们讲述了柳下惠的故事:据《荀子.大略》载,相传,春秋时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鲁国的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 的正人君子。后来就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女之间相处时作风正派。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刻苦自励,最后强大起来,吴王勾践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耻下问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第二,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要沾沾自喜时,它告诫我们,荣辱不惊、更上一层楼、一步一个脚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而使我们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告诫我们: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穷且益坚。总之,有太多的成语饱含生活的哲理,学习和应用它,会培养我们平和的心态、洁净的心境,良好的修养。

中国成语故事6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道:“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还是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中国成语故事7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罪。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过失。

中国成语故事8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地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地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地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地朋友。

中国成语故事9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此刻宴乐饮酒自不必拘泥妇人之节。”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真是难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

  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争转败为胜。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人。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事业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场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中国成语故事10

  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

中国成语故事11

  州吁是卫国国君卫庄公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儿子,一贯依仗母亲的权势,胡作非为,无恶不做。可是卫国大夫石阞的儿子石厚却同州吁打得火热。两人臭味相投,游手好闲。石阞曾为此狠狠教训过儿子。

  后来卫庄公死了,卫植公继位。州吁见父王已死,哥哥继位心怀不满,就和石厚密谋杀死了卫桓公,夺取了王位。一夜之间,这个喜好酒色,不学无术的庸寸居然成为君生。

  事情传出以后,石阞知道自已的儿子也参与了这次政变,心里非常生气,但表画上却不动声色。由于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拥护州吁,干是州吁便找石厚商量对策。石厚想到父亲石阞深受本国百姓的`拥戴,就替州吁向父亲讨教巩固君位的办法。石阞想了想,对儿子说:“陈国的陈桓公治国有方,你可以陪同州吁去陈国访问一下。”石厚和州吁便诀定前往陈国。

  这时石阞马上给自已的好友,陈国的一位大臣写了一封信,说:“卫国国君州吁和他的亲信石厚就要到贵国来了,这二个人就是杀死我们国君的凶手,请您看在陈、卫两国的交情上为卫国的黎民百姓办件好事,等他们二人到你们那里的时候,把他们两个杀掉。”

  结果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便被抓了起来,但陈国方画觉得由陈国杀死卫国的国君不太合适,还是应该请卫国派人来治他们的罪。于是石阞又马上派卫国的两个人赶到陈国,就地杀死了州吁。当时很多人念石厚是石阞的儿子,想从轻发落。可石阞说:“这种不忠不孝之辈,不除掉,不足以平民愤,为了大义我不能念私情。”石厚在临刑前想见父亲一画,石阞唯恐动摇自已的决心,毅然地拒绝了。

  大义灭亲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中国成语故事12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中国成语故事13

  熟能生巧

  陈荛咨善射箭。有一天,他在场地上练习射箭,箭箭都射中了靶子,看的人们都一齐拍手叫好。只有一个卖油的老人,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表示他并不十分惊奇。

  陈荛咨见他这样轻视自己,便问这卖油的老人﹔”你也会射箭吗﹕”卖油老人回答道﹔”我不会射箭,不过,依我看,你虽然射得很好,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练就是了﹖”陈荛咨有点生气了,便说﹔”你不会射箭,又这么小看我,真是太不象话了﹖”老人说﹔”我是个卖油的,也从斟油上得了一点小经验,现在请你看一看吧﹖”

  卖油的老人把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下,把一个铜钱放在葫芦口上,然后用油勺子将油从钱孔里沥下去。油沥下许多,可是一点也没有沾在钱孔上。卖油的.老人笑着对陈荛咨说﹔”你看,这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从此以后,陈荛咨再不敢以善射箭而自负了。出自《归田录》

中国成语故事14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扬炫耀、故意以引起别人注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中国成语故事15

  车载斗量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傲慢地侮辱他,赵咨十分巧妙地回敬曹丕,使曹丕十分佩服他的.才能,问他东吴像他这样的人才多不多,他回答说可以车载斗量。

  【典故】遣都尉赵咨使魏。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裴松之注引《吴书》

  【释义】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用法】作谓语、定语;表示事物数量很多

  【近义词】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示例】举人、进士、我和表兄两家车载斗量,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东西。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中国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成语故事11-08

中国的成语故事05-25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8-25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1-24

中国成语故事(1)11-14

中国成语故事:守株待兔08-25

中国成语故事10则10-26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07-06

中国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08-25

中国的历史成语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