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成语解释

2022-11-21 成语大全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道主的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汉字书写】

  东道主

  【汉语注音】

  dōng dào zhǔ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主人。

  【东道主的意思】

  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人,后泛指接待宾客的主人,也称东道主人。

  【东道主的近义词】

  东道主人、北道主人;

  【东道主的反义词】

  座上客;

  【东道主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经在国外流浪逃亡长达十九年,有一次在他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对他不理不睬。重耳回国即位当了晋文公以后,他联合秦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准备报这一己私仇。郑文公见大军逼近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这时大夫佚之狐献计道:“我国形势不容乐观,但如果能请烛之武前去请秦穆公退兵便能够有惊无险。”于是当晚便将烛之武送出城外到秦营中面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若是亡国,国土只能就近并入晋国的范围,这样晋国的势力就越来越强大了,秦国反而不如晋国了,秦王联合晋国灭郑国的行动实在是让人不解。郑国如果能够作为秦国的东道主,秦国的`达官贵人们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一定会尽好地主之谊,款待好秦国的贵宾,这样大大的方便秦国的外交出行。况且,晋国野心勃勃,他灭了郑国后势力继续扩张便会想往秦国方向扩张,还望秦王三思而行啊!”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大军消消撤退,晋文公见秦军退兵也便只好也班师回朝了。

  【东道主例句】

  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我那里地方儿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做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还要推我做社长。”

  张天翼《清明时节》:“谢老师老是干咳着,一面拿出东道主的派头来给对主倒茶,还问别人用过早点没有。”

  郭澄清《大刀记》第二十章:“宁安寨的人们,做为东道主,一面忙着欢送即将出征的子弟兵,还一面忙着接应、招待这些来自各个村庄的乡亲们。”

  【东道主造句】

  他是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东道主,我们每次到他家里他都忙得汗流浃背还陪我们侃侃而谈。

  在中国举办的每个赛事作为东道主中国都采用不拘一格的形式让参赛选手有回到安乐窝的感觉。

  东道主人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内乱逃亡到郑国的时候,郑国把城门关起来不让他进去。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便约会秦国出兵,共同攻打郑国。

  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的军队分别从函陵和汜南这两个地方向郑国进攻。郑文公听了大夫佚之狐的意见,派烛之武去劝说秦国退兵。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对他说:“秦、晋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必定会灭亡。如果灭掉郑国对你们有好处,我也就没有话可说了。现在你要越过晋国到郑国来占领一块土地作为自己的国土,你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有什么必要灭亡郑国而增加晋国的力量?晋国的力量强大了,相对而言秦国就弱了。如果你们从郑国撤兵,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 (原文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那么,郑国也可以供应秦国人旅行往来中所缺乏的东西,对你们也是毫无害处呀!晋国不讲信用,贪得无厌,这你也是知道的,如果他们灭了郑国,接着就会向西边扩张而侵犯秦国的利益。这种对秦国有害而对晋国有利的事情,希望您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值得去做。”

  秦穆公听了这番话,便与郑国订立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带着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守卫,自己带领大军回到秦国。晋国见秦国撤军,并和郑国建立联盟,不得不撤兵。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便把“东”称为“主方”,“西”称为客方,并把出钱请客的人称为“东道主人”或“东道主”、“东道”。

  成语典故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或“东道国”,典故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秦国在西方(今陕西),郑国在东方(今河南),晋国在秦郑之间(今山西)。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晋包围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说郑国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提供服务,而灭亡郑国对秦国无利有害。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舎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一般人们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东道主。 后“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东道主的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东道主的成语故事08-31

成语及解释11-02

关于春天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6-11

形容很多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2-28

瘠己肥人成语解释及成语接龙06-22

形容夏天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6-12

人模狗样成语解释02-25

成语及解释大全07-27

直木必伐成语解释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