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成语解释

2022-12-23 成语大全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抱薪救火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抱薪救火成语解释 篇1

  【汉字书写】

  抱薪救火

  【汉语注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割地给秦国),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使火势更猛,多指无意的行为,主要用于消灭灾害和救急。

  【抱薪救火的意思】

  薪:柴火;拿着柴火去救火。比喻采取适得其反的方法企图去解决问题消灭灾害,其结果不仅不能奏效,还会使事态的灾害扩大。

  【抱薪救火的近义词】

  火上浇油、饮鸩止渴、把薪助火、泼油救火、适得其反、以火救火;

  【抱薪救火的反义词】

  曲突徒薪、根除祸患、雪中送炭、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连连遭受秦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安釐王即位后魏国仍然无力抵抗连连战败,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形势十分危急,秦国的军队已经直逼魏国的都城,公元前二七三年,秦国再一次向魏国发起进攻。安釐王十分焦急召来大臣们,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办法使秦国退兵。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大臣们一提起打仗就心惊胆战,谁也不敢主张“抵抗”二字。阵前已是急报频频,在这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以割让土地为代价请求秦王罢兵求和。当时有个一贯主张“合纵抗秦”叫苏代的谋士,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他对魏王说:“现在你虽然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能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只要你的土地还在,侵略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天土地没割完,秦军的进攻就不可能会停止。这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可是就算苏代说得再有道理,胆小的魏王只想暂时保住眼前的太平,还是按照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的土地割了大片给秦国。公元前二二五年,正如苏代所言,秦军果然又大举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国都大梁,黄河大堤被挖开整个都城被水淹没,最终魏国灭亡了。

  【抱薪救火例句】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且夫奸臣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宁.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妄动甲兵,此所谓抱薪救火也。”

  【抱薪救火造句】

  油烧着了却用水去灭火,那无异于抱薪救火,反而让火势得以不断的蔓延。

  你可能会以为抱薪救火是个可笑的行为,但生活中很多时侯你也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

  抱薪救火成语解释 篇2

  【汉字书写】

  抱薪救火

  【汉语注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释义】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薪,柴草。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语法结构】

  连动式

  【成语用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宾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含贬义。

  【近义词】

  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义词】

  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抱薪救火成语解释 篇3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魏国曾经多次受到秦国的进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国打败魏、赵、韩三国联军,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这种抱薪救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听苏代“联六国抗秦”的建议,终于被秦所灭。

  【出处】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成语示列】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抱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抱薪救火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抱薪救火成语造句06-11

成语故事:抱薪救火11-08

抱薪救火成语故事01-27

成语寓言故事《抱薪救火》10-09

成语故事:抱薪救火9篇11-08

精选英文成语故事:抱薪救火11-15

关于抱薪救火成语故事的文章09-23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通用6篇)09-22

成语及解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