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2024-08-04 笔记

听课笔记1

  课前谈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天堂)

  让学生就杭州(天堂)发表见解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三、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四、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五、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听课笔记2

  图片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是的,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生:我知道老舍被大家称为人民艺术家,原名叫舒庆春。

  师:看来对他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其实学过很多老舍的作品,你还记得吗?

  生:《母鸡》、《猫》、《骆驼祥子》、《草原》是老舍写的。

  师:你看,在我们小学阶段就要学那么多老舍的作品,由此,足以见得老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这样评价他,(出示)我想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了。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老舍的文字,一起走进他的——生:北京的春节。

  师:课前,咱们进行了预习,我来考考大家。这组词语谁会读?(出示)

  图片

  指名读,师:娴熟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做某样事情非常的熟练。

  师:非常熟练,就叫娴熟。“初旬”是什么意思?

  生:初旬应该就是某一个月的,前十天。

  师:对了,“旬”是一个时间单位,一旬是十天,那一个月就可以分成上中下三旬。上旬也就是这里说的“初旬”我们一起读:初旬。

  师:第二组词语,藏着很多多音字,谁会读?(指名读,并纠正读音,一起读)

  出示,第三组词,并指名读。

  师:非常棒,我要表扬xxx。这组词语呀,对于我们南方的同学来说特别难读,因为它每个后面都有一个儿化音,这是北方人习惯的。讲话方式经常会有一些儿化音,那我们南方人,讲话可能读这些就有点儿难读啦。(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然后全部一起读。)(5’30 ”)

  师:那把它们放到句子里,谁还会读?(出示,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图片

  师:真好,听大家的发音啊,感觉有点儿接近北京人啦,哎,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些儿话音去掉,读起来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我们合作着比比看好不好?我来读前面,同学们读没有儿化的句子。

  师:比过之后,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有儿化音的,读起来比较亲切。

  生:有儿化音的,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生:儿话音更符合北京人的习惯,也就说让我们觉得很有北京的味道。

  师:感觉像一个北京人在跟我们说话,听起来特别的亲切、自然。

  师出示:那么在文中啊,还有这样两个句子,谁会读?(指名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个两个句子里面,这两个词是我们平时我们不会用到的,这是北京的方言。那我们来猜猜看“老年间”是什么意思?

  图片

  生:以前,过往的意思。

  师:那“闲在”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闲在可能是清闲、悠闲的意思。

  师:你猜对了。用我们刚才对比读的方式,自己也比比看读一读,你觉得用上这些方言之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比较有北京味。

  师:我们感觉老舍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面对面的对着我们聊天儿呢,所以老舍在文章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北京的方言,使得他的语言听起来尤其的亲切自然,好像在面对面的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那么,在课文中,老舍娓娓道来的是一幅怎样的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呢?

  师:课前我们用这样的一个思维图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我现在展现的是xxx的思维图。

  图片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预习单,对照一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xxx已经概括的非常准确了,对吗?那也可以对照着你的,如果有漏了的,咱们在预学单上补一补。

  师:先把预学单收一收,放在旁边。同学们这幅图,请你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图片

  生:它是按着春节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我还发现通过从某个时间做的事情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件事情写的详略。

  师:那么我们读完课文之后,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哪几天是详写的?

  生: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写的最详细的,其他的大部分都是略写,寥寥几笔就可以带过。

  师: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这几天要详写?

  生:因为这几天是在北京过春节,最有特色的几天最能显出北京的春节的热闹的气氛,所以这几天要详写。

  师: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这几天尤为热闹,所以进行了详写。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一样能够反映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的,尽量详写,关系不大的,或者不太能反应的,我们要略写。只有做到了详略得当,才能够把重点突出出来。(14’20”)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先进入春节的第一天,就是——腊八。请同学们默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的,请在文中划出来开始。

  图片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的这一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从这句可以看出北京人的语言是十分有趣的。也可以看出,北京人说话的时候会带着一些俗语,说话有意思。

  师:你发现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俗语觉得很有趣,老舍的文字中常常会用到一些有意思的俗语。哎,你读到这个句子,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一句比较夸张,因为他说冻死寒鸦,就算特别特别冷,也不可能会冻死寒鸦。用上这句话就让我们觉得十分有趣有趣,而且那天的天气特别特别冷。

  生:我觉得这句很有意思:“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我觉得他用了夸张的手法。它只是一锅粥而已,而且只用了这这些材料中的那么一点,但是居然就说它是小型的产产农业产品展览会。

  师:老舍笔下的腊八粥我们来看是这样的。(出示)读一读这腊八粥什么感觉?

  图片

  生:它里面的料很多,感觉很好吃。

  师:那我们来比较一下,你看,上面是老舍笔下的腊八粥,下面是我们的阅读链接中斯妤写的,过年的这些食物。你发现他们俩在写这些食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觉得老舍写的文章都是非常详细的,他用了括折号,括号等符号标注的,认为我们可能不会理解的地方,让我们读起来非常一读就懂。而斯妤的.那篇除夕看起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杂枣咸味年糕,非常不理解。

  师:写法不一样,老舍是把腊八粥这一种食物写的特别详细,而斯妤则向我们展现了多种食物。以此来衬托除夕的热闹,对吗?那同学们说腊八粥一读就懂。我们来看老舍是怎么把这复杂的腊八粥写清楚的呢?

  生:他本来是写着与各种干果,然后老舍在后面加了一个括号,他怕我们不知道各种干果里面有什么,然后用括号把里面的东西给列出来。

  师:是的,他用了几个很特别的符号,首先用破折号告诉我们有哪些材料,生怕咱们还不懂,于是再加了一个括号,读老舍的文字,经常会看到破折号和括号。他要把一件事讲的明明白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我们一读就懂,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朴实,但又非常的明白,不会故弄玄虚,所以一读就清楚了。

  师:然后,我们再来看这段文字,哪里让我们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生:他写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因为这时候是农业大丰收,农民就觉得自己丰收很自豪,让我感觉很有趣。

  师:一种很自豪的感觉,读出来了。当你读到自傲这个词语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人们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情在煮腊八粥?

  生:十分骄傲的心情,感觉这一锅粥里的东西都是自己拼搏了一年的战利品。

  图片

  师:所以熬着粥,脸上则带着一种自傲的表情。你看,多么生动,就这样一个词语就写出了我们煮腊八粥时的这种心情,一种喜庆热闹就出来了。

  师:老舍他自己这样说。(出示)

  图片

  他说,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你看,老舍的语言是非常亲切自然的,又是非常朴实明白的,他把这种语言称作俗白语言。就是我们读起来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的语言。但是在这样俗白的语言中,又藏着像我们刚才感受到的自傲这样的生动的语言,是不是?比如说刚才小米也讲到了这一句。“”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小米刚才觉得,很有意思,哪位同学也来聊聊,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生:因为农业产品展览会就是里面有很多的农业产品,他把这个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可以写出腊八粥里面的用料十分丰富。

  师:虽然粥很小,农业产品展览会感觉很大,两个好像差距特别大。但是刚才xxx帮我们分析啦,又好像特别巧妙,他们俩是有共同特点的,对不对?像这样出人意料的,但仔细想想,又好像特别巧妙的比喻。老舍称之为经道的比喻。他说没有比一个筋道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

  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老舍的作品。你还记得这些比喻句吗?(出示)

  图片

  你看,用来比喻的东西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但细细一品,好像这样的比喻又是最恰当、最恰当的,我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东西去比喻了,对吗?这就是老舍的筋道的比喻,所以在它俗白的语言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他语言的生动和有趣。

  师:同学们,老舍的俗白语言,首先体现在他语言的亲切自然和朴实明白上,但在这基础上,他又用他超高的语言功底,使得简简单单的文字却又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这才是真正的俗白。(24’25‘’)

  师:我们不妨再来看这段文字。(出示)

  图片

  生: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师:俗白语言就是在朴实中生动,在朴实中有色彩。带着对俗白语言这样的理解,我们来读课文的第二段,你能不能从他的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老舍的俗白语言体现在哪?

  生:“把蒜拌泡着,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前面说还要泡腊八蒜,后面还把怎么泡腊八蒜说了,就是很俗白。

  师:非常的清晰,我们一听就懂。

  生:“到年底蒜泡的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从这一段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这个腊八蒜是非常美味的,非常好吃的。知道了它的颜色,也知道了它的味道。

  师:是的,对我们南方孩子来说,腊八蒜见都没见过。但读了之后,我就知道了。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他朴实明白的语言。那生动你有感受到吗?

  生:这里写了蒜泡的色如翡翠。我从“色如翡翠”看出他的语言很生动。翡翠是非常精致的,精美的宝石,那么色如翡翠,一下子,我们就觉得这东西十分美味,十分好吃,很想尝一尝。

  师:比我们写颜色绿了,要好多了。这就是生动。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高醋”吗?可以猜一下。

  生:是用高汤泡的醋吗?

  师:所以啊,不是北京人可能就不太理解。高醋啊,在北京的一些饭馆里,为了区别桌上的醋和酱油,往往把醋放在高的瓶子里,酱油放在矮的瓶子里,所以北京就有高醋矮酱油的说法。你看,原来这里也藏着很有意思的北京的方言俗语。我们从这段文字中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舍俗白的语言特点。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生接读: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请同学们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看清楚上面的要求,先各自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受到老舍俗白语言特点的语句或语段。在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然后选择一处进行重点讨论,并记录讨论的结果。请组长组织组员开始学习讨论。

  图片

  师:我看讨论的声音渐渐轻下来了,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了吗?哪一组先来汇报你们学习的成果。

  生:我们找到的是第12自然段的第二至三句,“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她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玄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半像是办喜事,火赤而美丽。这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元宵节和除夕与大年初一进行了对比。因为我们知道除夕和大年初一也都是在这篇文章中详细写了的,肯定也都是很热闹的,但是元宵节呢,比他们两个还要好,这就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美丽。同时它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街上的热闹的景象比作是办喜事,这就让我们感到十分有画面感。

  师:这个部分,那你们组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第一句,用了一个括号,他说元宵,括号里面说汤圆。因为我们南方人都把他这个元宵叫做汤圆,所以,他如果说元宵的话,我们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一说或者叫汤圆的话,我们就知道了,原来元宵是汤圆。

  师:这么一个小细节对吧?生怕读者不明白,你看老舍的语言明白如画,但又是非常生动的,这就叫俗白的语言。还有吗?

  生:我们研究的是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写了货摊子卖的货,补充说明卖的东西,这样子更加详细,然后让人一目了然。第二句“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的更快一些。”他说让孩子们的心跳的更快一些,让人感到更加生动形象,其实就是让孩子们更开心。

  师:我们仿佛心跳也快了,就是激动。但老舍不说激动,他说让心跳的更快一些,多好的语言啊。继续还有吗?

  生:我们组研究的是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一句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过小年已经非常热闹了,然而他还说这是春节彩,也预示着春节也会更加热闹。

  师:而且说过小年是春节的彩排。就更能说明小年这一天,很重要。

  生:第二句: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相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老年间”、“一擦黑儿”这些俗语,就更能体现老舍这种切的感觉。

  师:老舍这样亲切的语言在给我们讲了一个春节的(习俗)。他在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小年这么一回事儿,原来是要送灶王,你看一读就懂,还有吗?

  生:第三句: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型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型。就是我们本来是不知道麦芽糖与江米糖大概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他后面解释糖型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让我们一读就能明白江米糖跟麦芽糖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师:是的,一读就懂,又不乏生动。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第四句: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就是这里他写为什么要买糖,糖买来之后有什么作用,我们就感觉非常的清楚。

  师:一读就懂,把这个习俗讲明白了。这组同学我觉得,完成的特别好,他们把这个语段读的特别的细,分析的特别透。再请一组吧。

  生:我们组选择研究的段落是第四段,儿化音的句子有很多。比如说,那个带有北京味的儿化音就有很多像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听起来就非常的亲切,非常的接地气,让人感觉老舍先生就在跟我们一起聊天一样。还有这一句,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对杂拌儿的喜爱,众所周知,饺子都是很好吃的,孩子们为了买杂拌儿,甚至可以牺牲吃饺子的机会,体现出了孩子非常喜欢吃杂拌儿。而老舍先生这这句话让我们一读就懂,表达的十分生动。我们南方人一般是不懂杂拌儿的,但是老舍先生就把杂拌儿什么做的也清清楚楚告诉我们,甚至把它的规格也说了,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当然第一次我读这个的时候不懂高级的没有皮。老舍先生可能也知道我们会不懂,然后就告诉我们普通的是用带皮的榛子,我心里就懂了这皮是什么意思,同时也体现出了老舍的语言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师:你对他的评价可真高。我觉得他就在展现自己是怎么来读这段文字的。读着老舍的文字,他其实像在跟老舍在对话。讲到这儿不懂,老舍马上给我补一句。就是用这样的补充说明的方式,老舍把文字写得清清楚楚。

  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他们组讲到的这个自然段里面其实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看原文,其实是这样写的。我把里面最大的不同用红色标注出来(大事)。这样的三件事是大事吗?就买点吃的,买点玩的算大事吗?老舍却说这是大事,生:这三件事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生:感觉他好像和我们小孩子一样。

  师:说到了我们心里,说到了孩子的心理,是这个意思吗?他懂孩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老人乐呵呵的看着孩子们在计划着怎么过年,也很生动有趣。

  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老舍的文字,我们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俗白的特点,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明白,但又不乏生动有趣,就像他说的那样——

  生: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师:就像作家曹郁评价的一样,他的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这就是老舍,这就是老舍的文字。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他俗白的语言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他笔下北京的春节,去看看北京孩子们的春节,是怎么样的?让我们在其中找一找北京孩子们过年的趣味。同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咱们过年的独特趣味,这节课咱们先上到这儿。

听课笔记3

  近期我阅读了《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一书这本书立足于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这一原点。丛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均来自于全国各地实验区的研究与实践。书中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激发着教师的热情聪明与信心。全书共分5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最后还展示了一组优秀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改革摸索阶段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目前一些名校在作经验交流时都谈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是推进教学质量的要害。对此本书中就这个问题阐述了实践中的问题摘录如下:

  1 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

  传统教研关注的重点是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很不够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念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这种教研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教师个体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视野狭窄心态封闭妨碍教师个体成长有必要对教研组织的结构重新构建使之产生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校的教研组织结构。

  2 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a 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赋予学校教研组的内涵。

  b 建立大学教研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a 采用反思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自我革新.模式是听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这与荷兰学者柯斯根提出的`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智不谋而合。

  b 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在读了这一章节之后对于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颇有同感.专家评课就是借助专家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教育的行为及其今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式.当教师在倾听过程中意识到该场景所蕴涵的理论在实际场景中的联系与应用方式时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就如我数学组在教研活动中就十分注重评课这一环节当资深老教师评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意识到的环节老教师却捕捉到了并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听得我们心服口服.如: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性适时收放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千万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其走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学生的诸多潜能均被扼杀.这就是学生学得过死思维局限的根源所在.经过老教师的评课之后.我们不仅知道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所以边进行学习此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

听课笔记4

  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背景,必要性

  (1)、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合格教师的专业标准

  (3)为职前职后培养提供目标参照

  (4)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5)在实际的考核录用方面、培养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6)完善中国教师标准中的基础文本

  二、研制遵从的原则

  1、教育专业化得时代要求

  2、要有较强的针对性,3、可行性、操作性

  4、关注现实情况,前瞻性和引领性

  三、思路和过程

  1、过程

  现状的调研国际比较测试形成阶段组建课题组修改文本讨论文本

  研讨会汇报情况、征求专家一线教师意见后来做进一步的修改,至20xx年11月通过

  四、标准的框架结构及其内容

  3个维度、13个领域、58个要求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

  1、小学生的发展知识2、学科知识3、教育教学知识4、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十六个字: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老师要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标准强调小学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性的培养与培训,概括得非常精练。所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学生为本。小学老师要尊重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和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小学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促进小学儿童活泼成长。教师面对的主要是学生,把学生教好是我们的职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师德为先。儿童需要成人的呵护与帮助也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德为做人之本,教师更

  要有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没有师德不配教育学生。

  能力为重。小学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实施你的教育教学策略,理论联系实践形成教

  育智慧

  终身学习。不断了解社会与教育的变革,做为一个人,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老师更

  该如此。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五个特点

  1、科学性2、规范性3、基础性,4、时代性5、实践性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认同自己的职业是个专业性的,对自己工作要严格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如同老师总结的一样,所有专业化的基础是专业标准。希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能引领更多的国培老师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老师。

听课笔记5

  快速阅读:

  1.意群阅读法,阅读速度一定要快,勇敢的省略,记住:看题时间要比看文时间长

  2.重点看文章的结构和态度,不关心内容,大胆取舍,该跳过的就跳过

  理论内容无用,观点涉及人物,谁在说,方法评价最重要。

  3.生词、词组:名词采用缩写;动词、形容词根据上下文推测含义

  4. TS和重点语言现象仔细阅读,其它略读或不读。不能理解的快速掠过,切记停留!!!

  5.看选项顺序:

  大写 最高级、唯一性 特殊疑问句

  若实在找不到,则蒙A或B。

  6.不要精读,不要回头读,不要试图记住细节,不必了解文章的.意思,速度一定要快,一定要作笔记,时间不够看首段和各段首句

  阅读中的删减

  a)所有论据都可以省略:例子,类比,比喻

  b)顺接关系

  c)冒号后,分号后,破折号后

听课笔记6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从小就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完《论语》后这句话又引起了我的感慨。很简单,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只能停滞不前。相信任何人都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但有多少人能切实体会到这两句话所包含的玄机呢?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2个字,就将学习方法的真谛明明白白地总结了出来。

  一个人,只是读书,学习,而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习,不深究读了书,学了习做什么用,怎么用。只停留在读懂书,而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那么,他也就会因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迷惘。

  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是去思考自己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怎样读书,怎么才能取得书中的真经,等到真的面对书时却懒得去读,去学习。这样的人,也只能永远停在原地。就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话本身作为例子来说吧。有多少人能解释它的意思,又有多少人在自己实际学习的时候真正想到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呢?恐怕任何人都能做到前者,但很少人曾经意识到,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这就是学而不思。学了这句话,也知道它的意思,在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却想不到去运用。这就是因为在学习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这句话还会有用处。更没有想过应该用在哪里,怎么去用。而实际上,这12个字,确确实实概括了学习的最最正确的.法则。

  孔子的确是圣人,虽然他所主张的某些东西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但也有些东西,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群体中都正确的真理。更重要的,他能用最最简洁朴实的语言来概括这些道理,让任何人都能弄懂它们。但悲哀的是,正因为这些东西太朴实了,反而让人们不太重视。可只要你仔细去想一想,这是圣人的话啊!肯定是因为它有着足够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圣人才会说出来。宋朝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现在看来,孔子短短12个字就可以解决天下人的学习方法问题,那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假设,如果让学生能按照老夫子的方法去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些呢?但很明显,有些人还没有体会到这12个字的真正伟大价值,不会运用它们啊。《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听课笔记7

  授课教师:xxx

  年级(班):六(2)班课时:

  科目:数学

  课题:《圆的周长》听课记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测量圆的周长

  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构成一个圆。

  4.小结。

  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3.认识圆周率。

  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指导阅读第63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1.完成第65页第1的第1题。

  2.完成第64页下面的“做一做”。

  5.看书质疑。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让学生动手操作去验证,去理解、探究出好的方法。

  2、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值得我学习。

  4、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有兴趣。

听课笔记8

  授课教师:xxx年级(班):四(2)班课时:

  科目:数学课题:《角的分类》听课记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用出示不同大小的.角,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尝试给角分类

  (2)认识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学生自学课本;并交流自学收获。

  教师边用活动角演示边讲解周角的好处。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4)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5)体验

  A.提问:三角尺上各有什么角?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什么角?

  B.折角

  c.自由活动:谁能用身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或平角?

  (6)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角分为哪几类?怎样的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1、复习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教学上利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3、练习的设计有梯度,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状况。

听课笔记9

  低年级语文中心组在仙林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这次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听曹老师讲《花瓣飘香》这一课的体会。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而曹老师的所上的这堂课也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曹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研读,她让自己被感动了,然后才能去打动孩子。在课堂上曹老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穿针引线,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通过读、思、议、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曹老师设计的拓展练习,尤为巧妙:教师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表演练习,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时,她们会说些什么?作者和她们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从而达到拓展延伸,深化主旨的作用。反映出曹老师扎实训练、拓展有度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曹老师始始终紧扣文章的主线——“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把学生带入文本重点,开展个性化阅读。学生通过交流、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走进文本深处,在学生充分触摸文本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深入到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认为学生们书读得还不够,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课文。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可以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其次,作为一位听者,我感到曹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不轻松,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问题的回答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课堂气氛较沉闷。

听课笔记10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 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卢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使卢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听课老师们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56÷X =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两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 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形如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还有 X÷1.1=3这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听课笔记11

  数学的学习:

  一、学习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新课教学必须熟悉学生原有知识的起点,并对此进行梳理,为新课教学服务。

  二、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的。有时候必须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三角形面积这堂课,同桌合作,探讨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得出之间的关系,这里吴教授提到回到面积的原点进行教学,也许是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小方格的形式,1平方厘米这样的小方格)。

  三、学习是基于多元感观参与的`。结合心理学上的协同律,五觉。数学更应该重视视觉和触觉。

  四、学习是变式不断呈现,去总结一个规律的过程。结合三角形的高,提供丰富的变式,高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等等。

  五、学习是关注过程和方法的。

  六、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学了要用的,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举有价值的例子。如这堂课中的第二个例子,四个三角标志牌的面积。

  吴老师提到小学几何教学,对于三角形的研究是最完备,最全面,最充分的,各个要素,各个内涵和外延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到。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三角形教学在小学几何教学的地位。

  有效教学做到:

  一、有效果;

  二、有效率;

  三、有效益;

  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于学生的“三点”:

  一、学生的学习起点

  1、生活经验;

  2、直觉体验;

  3、学习积累;

  二、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错误表现)

  1、与直觉经验的不同之处;

  2、容易混淆之处;

  3、负迁移之处;

  三、学生的差异点

  1、起点差异;

  2、直觉差异;

  3、思维差异;

  半天的功夫,感受到吴老师的高瞻远瞩,给我们举了不少她身边经典例子,让我们受益匪浅。有效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不然,有效教学无从说起,成绩的提高也无从说起。

听课笔记12

  听课时间:

  10月29日听课班级:六年级教师:蔡国寿

  听课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找五名同学一人读一般,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体会“伯父”是一位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词,想想这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画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怀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边读边想,主要体会鲁迅先生不仅没有架子,而且体贴关心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从女佣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3、小结四、五段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

  板书:同情人民

  (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伯父”通过谈论《水浒传》了解了“我”读书囫囵吞枣,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给“我”两本书。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板书:关心学习

  (四)分角色朗读第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指导同学由词理解句子,学习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这种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作者“明白”的对吗?“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的语气。板书:憎恨敌人

  (五)朗读第一段

  鲁迅先生在世时,他为别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们是怎样悼念、爱戴他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什么事使“我”惊异?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惊异什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从三方面来找一找原因。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因“年纪还小”而产生的“惊异”。板书:深切怀念。

  (六)齐读全文,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听课笔记13

  这是徐老师第二次给我们上这节课,听了以后总体的感受:课很精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得很巧妙,特别是学习应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教者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对教材钻研的很深。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习热情。

  教者以《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导入观察,很富有启发性。先声夺人,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有眼睛的幸福,这样的幸福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看清了事物,同时也向孩子无声地灌输了盲人因为没有了眼睛,靠手摸,得出了同一个事物因为摸的点不同,会给人形成不同的印象。孩子学习的兴趣立即大增。

  二、利用图片实物的比对,巧妙地突破难点。

  教学主要内容时,先以孩子身边的事物照片观察,引导初步孩子明白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我们所见到的是不一样的。得出这一结论后,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观察小猴

  教者让孩子们分坐在猴子的'四边,并帖出了从四个方位拍摄的四个图,这一设计方便了孩子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表述,同时又让没有观察对的孩子有了一个比对的对象。再通过教者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得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观察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也不一样。

  因为有了上面的比对,不断地换位观察,孩子们在活动实践中很清楚地撑握了观察图的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分清一幅图的观察点,很轻松地解决了。

  光达到这一点还不够,教者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明白辨别的方法,还教给孩子们画图的方法。

  三、适宜的拓展,让孩子们再掀思维的热潮

  好的教学不仅能完成课本中的知识,如果能不失时宜地进行适度的拓展,那孩子们的思维就会得到激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学习内容。

  教者在本节课中,小结内容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样呢?抛出这个问题后,孩子们立刻讨论开了,并且比划着,说明着自己的理由。我想下课后,孩子们也会不断地思考的。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思考去观察世界,我想这应该是这节课最终的目标。

听课笔记14

  “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怎么教小学语文,我毫无经验,一片空白,想要尽快成长,而认真聆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显然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校园里一年的成长,听课是我吸取营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可我始终还觉得在校园大师们的课堂上,我似乎关注的东西不全,没能真正有效的听好课,降低了听课的效能。我一直在探寻究竟如何高效听好一堂课,放假时在书架上发现了《听课最需要什么—中外优秀教师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我如深山获宝,翻开细细品读,认真学习起来。

  高效地听课要带着“五心”,做到“四到”。

  “五心”即“留心”、“细心”、“虚心”、“耐心”及“研心”。

  反思自己以往的听课,这五心,我做到了“虚心”和“耐心”,需要加强的是“留心”和“细心”,缺乏的是“研心”。

  以往去听课,几乎是没有提前准备,甚至是上课铃响后才匆匆赶到,这样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缺乏书中提到的“留心”。“留心天下皆学问”以后再次去听课学习时,一定得提前预习,了解课堂涉及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知识,如果自己上课要如何准备。我想,只这样,才能在听课时多留心老师的课堂把握技巧,也易于思考和找出差距,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和不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而陷入被动听课的状态。

  听课中要全身心投入,既要仔细听,细心学,又要善于观察。以往我听课,注意了听,缺乏了对细节的观察。“听课处处需细心”,“要善于捕捉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眼神、手势,并且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对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 、道德思想情感的渗透。”回顾自己以往的'听课情景,我真的忽略的太多。以前好像只注意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了,看来,在以后的听课中,必须得转变角色,注重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如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调动课堂的方法等等。听课的学问还真不小啊!

  “四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会听。听教师教学设计,听学生发言表述,听师生课堂对话。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我们在听课时,要全程集中精力聆听,善于把课的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听,善于把师生对话联系起来听,善于把教材和设计联系起来听,要 “听”其然,更要“听”出所以然。

  “眼到”,即会看。看教师课堂机智,看学生学习状态,看双边教学互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课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课时要把课堂“尽收眼底”。看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学情态,看学生听课的状态,投入的程度,等等,而这些又往往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到”,即会记。记主要教学过程,记课堂精彩生成,记教学问题细节,记学生重点发言(包括精彩发言和“卡壳”发言)。一般而言,教师预设性的教学过程即教案是不需要逐字逐句记录的,因为可以课后索取得到,这样就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主要问题、重点环节,以及教学生成、学生活动等教案上没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内容上来。

  “心到”,即要思考。思考为什么授课教师要这样设计,思考教学问题如何改进,如思考果是我教会怎样设计和处理。听课若不加思考,那么可以说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和收益。思考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置身于教学的情境中来;也可以让自己从单纯关注授课教师如何教,进而联想到实际教学中的“我”会如何教。这,对于作为新教师的我,显然是听课中至关重要的。

  就是这样,边听边看又边想边记,“听、看、记、想”协调发展、联动推进。

  高效听课还需课后整理和反思。

  下课铃是一节课的终点,但听课工作却需继续进行,这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听课后,需及时整理课堂记录,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或是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在整理和思考中,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分析这节课的特点及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听课要带着“五心”,做到“四到”,并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这样才能最大量度地吸取到授课教师的课堂营养,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

听课笔记15

  授课教师:xxx

  课时:第二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听课记录

  一、设置情景,导入

  1、板书“秋天,”读词,谈话引入氛围。

  2、板书“北大荒”,读词,简介北大荒,设疑,那里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3、齐读课题,出示北大荒秋景图,学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识读。

  3、再读课文,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秋天?小组交流讨论。

  4、生自读描述天空一段,勾画出描述流云色彩的词,汇报。

  出示流云图,认识书中描述的色彩,并模仿说几个,指导朗读。

  5、出示小河,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理解小河之美,指导朗读。

  6、自学描述原野一段,找出描述的景物,并画出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指名回答原野的特点是什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模仿原野一段,围绕中心写几句话。

  三、教师总结

  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美

  原野热闹非凡

  1、教师谈话设疑激趣,利用展示北大荒秋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很好的利用了图画,让学生直观的认知理解,比讲解更有效。

  3、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方法。练习仿写,锻炼了学生的学以致用。

  4、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能很好的利用,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上变得直观而形象,

【听课笔记】相关文章:

听课笔记07-21

【优】听课笔记07-31

小学听课笔记06-30

听课笔记[热]07-22

听课笔记范文07-15

小学听课笔记范文06-30

听课笔记经典(15篇)08-03

【经典】听课笔记15篇08-04

听课笔记15篇(精)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