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七: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感悟:学生掌握知识不仅仅是目的,而应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必须手段及工具。教学的最高技巧在于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要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即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一: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感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用强迫的方式逼着学生“就范”,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二:让学生们把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感悟: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真实的操作体验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尽量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在美国,东敲西打学校的口号是:想,做,修补(Think,Make,Tinker),因为相信儿童在动手操作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学到无可取代的经验和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会遇到设计的想法无法落实,碰到各种困难,但学校的氛围就是鼓励试错,以很积极的心态看待困境,允许孩子以“玩的心态”面对各种不顺利。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自有惊喜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四: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只有亲近书本,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职业的幸福,拥有诗意的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二十八: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感悟: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三十三: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感悟: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三十六: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他们把教科书里的教材一块一块地背诵下来,为的是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识一块一块地“倒出来”给教师看,得到一个分数。这种随意识记的“肥大症”,简直是要把人变成傻瓜。
感悟: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
以提升记忆力为出发点的教育传统,在今天面临极大的挑战,教育必须改变,从原本以记忆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建立联系为主的教学,加强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原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网状式结构框架,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著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RobertE.Slavin)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中学老师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用几秒钟的时间记忆这些信息。然后,这个老师向学生提问:“想象一下某个同学能在3秒钟时间内全部记忆住上面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你们如何评价这个同学”。一个学生回答道:“这是一个天才”,另外一个同学反驳:“会发疯的”。这个老师同意第2个同学的观点:“如果你的头脑中塞满了这些无用的垃圾,你将变成一个头号的傻瓜。就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它关注重要信息,摒弃不重要的信息,并且利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决定其重要与否。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
教育心理学不反对记忆,是反对完全不能理解的记忆;教育心理学也不反对作业,相反还应该做家庭作业。但是,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高效的,这样的知识能协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四十六: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感悟:教育日记能促进教师进行思考,积累经验教训。把已做的工作进行反思、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方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更好的办法,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也可以提醒自己赶快多读书,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教育教学认识上有一个新的高度。教育日记的确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2
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1、哪怕学生不理解你,你也要一如既往地处于与学生对话的状态。
2、对付一些怪学生,老师应该有一些怪方法。
3、做老师的人有时候是需要教育绝招的。
4、他们多么像鲁迅追求的形象————一个勇者,孤独的前行!
5、好的教师可能处于要被校长赶走的边缘状态。
6、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对他的学生没有感觉,他会过的非常辛苦。
7、一个真正卓越的老师,他不可能被他的学生超越、很难超越。
8、我们做教师的人,至少有一个底线,你要守住。这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说话算话。
9、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灾难,都会带来一次身心的成长。
10、鲁迅的话“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两眼下视黄泉,满脸装出死相。”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
1、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
2、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3、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话化。
4、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
5、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
6、有一种资源,它是老师自己个人的智慧。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资源。
7、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就是精神流浪,不断地突围,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向,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远方。
8、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9、一个好老师,他首先必须事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
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
1、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2、基廷老师的话:“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3、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4、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激情和浪漫。
5、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但是没有了尊严。
6、人是容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待在一起,他会感染你的。
7、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
8、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就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就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9、挣扎对人是有好处的。(天蛾出茧)
10、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11、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及时反馈,通过及时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
12、徐悲鸿“致广大而尽精微。”暗喻整体教学。
13、简单就是好的;越简单,越好;最简单,最好。
14、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
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1、发呆是人的权利,有时候人就需要发呆。
2、我们需要像台湾的龙应台那样,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不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被动状态,然后孩子就会有自信。
3、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孩子过民主生活。
4、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5、我所理解的教师管理智慧:第一,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
2、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
3、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
4、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惜。
5、尼采: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的全部期待。
6、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没有希望了。
7、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拜师—阅读—进修)
1、阅读是最好的朋友,一个朋友可能会背叛你,书本却永远不会背叛你。阅读是最好的旅游,是最好的出差,它是精神的出差、文化的出轨。
2、让自己有欢乐感: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3、读一本书,像遇到一位朋友,真正的感情往往会经历挫折,甚至经历某种冲突。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3
1、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的投入并且吧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
2、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
3、所谓的死胡同不过是一条街的拐角,走出这个拐角,又是一片海阔天空了。
4、快乐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清晰明确,不至于被一些失望、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引起的盲点所遮掩,快乐就像戴在心灵上的一副眼镜,能让你透过迷雾般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5、不是世界亏欠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亏欠了自己因为我们不停地对自己说一些消极的东西让自己无法积极地面对生活。
6、每一天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一天有24小时,在这24小时了,你可能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分给你忙碌的工作,但一定不要忘记留给自己10分钟用来放松,用来思考生活的真谛。
7、快乐要懂得换位思考——人们发现,别人的负担并不比自己的轻,甚至比自己的还要重,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先丢掉负担的地点,重新拾回自己的负担。
8、辩论是一时的,朋友却是永远的,花朵早晚都会凋谢,留下的余香却能长存心底。
9、快乐处世法——谦卑,不要吹嘘,对别人耐心一点,榜样胜过说教。
10、快乐就是抓住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未来的还在未来,我们能掌握的只有现在,而现在的时光也如沙漏般一点一滴的溜走,每一份每一秒都是我们现在人生里最黄金的时刻,你可能听腻了这句话: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但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个人感想
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股票有肯能跌,工作有可能被炒鱿鱼,多年的恋人可能会分手。但这都是生活的一面。生活还有另一面,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当它掉在地上,你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只有当你把它捡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另一面。
快乐只需几只一句话:活在当下!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那么你会发现,工作的效率会高起来,生活的节奏会慢下来,而你自己,会快乐起来!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4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8、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9、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20、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2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3、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5、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26、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7、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28、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9、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5
从此篇开始,鄙人打算用博客来记录自己的读书历程,望能坚持并自勉。
以下内容是鄙人在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的点滴小结,以便自己能够加深理解,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观。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观”————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追求教学效率是二十年来所有教学模式探索的最终目标。
语文教学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呢?衡量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判断的依据:
1、教学效果。以学生的成绩水准作为判断的.依据。
2、教学效率。学习效果与学习时间和教学代价之比
3、教学吸引力。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愿、动机、毅力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要想使语文课堂有高效率,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和方法得当。教学目标决定着语文教学的内容,取决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认识,教学方法取决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对正确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
魏书生到底如何提供语文课堂的效率呢?
首先,魏书生对什么是语文这一问题看得透彻。学语文就是读懂课文(字词句篇),达到模仿课文写法的目的,并且知道与课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语修逻常);学语文还要会听说读写,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来锻炼这四种语文能力。总之,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观就是先学好课文,然后进行语文训练。
在魏书生看来,每一篇课文就是语文知识点的载体,围绕每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出用来提高学生能力的试题。怎样设计试题,魏书生又引导学生创建了一套打败教科书的办法。
打败的方法是:对教材按照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建立语文知识树;教给学生读一类文章的方法;教给学生划分文中层次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分析写作特点的方法。将这些板块纳入数目化的管理系统,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进行自觉学习。
魏书生老师对课文后的习题十分重视,强调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后的练习题。因为这些练习题体现了学习的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上,魏书生为学习建立了自学自教自测的管理系统,不留不交作业只作自评,不写写日记,不改学生自评互评,不考试学生自己出卷,不批卷学生按答案互评,95年后,魏书生彻底不教课,学生按教参自教自学。
在课堂上,魏书生力争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都能进入教师的角色去备课设计教案思考并讲课。
魏书生的课有这样几种:
1、教导学生纳入法制轨道的课;
2、读一类文章的方法等归类知识“交钥匙”的课;
3、朗读或评述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拓展阅读课;
4、六步法示范课,主要供班里学生自教自学时模仿;
5、向听课教师展示课堂效率的观摩课。
下一篇将总结欧阳代娜老师的“美、巧、活、实”。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6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7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8
1.我坚定地认为,青少年中间发生的那些日益使社会感到不安的不良现象——酗酒、流氓行为、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等,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学时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而在毕业之后,这种精神生活的空虚、狭窄和局限性就更加严重起来了。现代人的生活每日每时都涉及到他的生存的最精细、最敏感的一些领域,这就要求他在这些领域里受到经常的、最细心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是采用最精细的手段——好的书籍、音乐、美术来进行的。如果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没有坚持进行这种细致的理智的情感的教育,那么任何对于酗酒、流氓行为、违法现象的斗争手段都将无济于事。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如果一个青年工人不能每天在业余时间里,面对一本好书坐上两三个小时,那我就无法设想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中间出现一批热爱书籍,把读书看得比从事其他(业余)活动都更加重要的怪人,那么,那些用其他的、似乎是强有力的手段也无法对付的问题就会逐渐消失。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5.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
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7.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8.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9.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0.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地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最完善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我们只把希望寄托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的话。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
11.我的理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儿童,特别是所有的少年和男女青年)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12.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领域。而偏偏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会遇到巨大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里,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13.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播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9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齐的成长事例。但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推荐,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比较,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比较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更愿意听到这样的语言。当然书中所说的不仅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读了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欣喜,也有太多的困惑。当我每一天读了一点点后,我会充满期盼,期望第二天的到来,我觉得我找到了恰当的和幼儿交流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想要尽快的用这些珍重的方法和孩子们快乐、平等、有效的共度在园的完美时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问题。书上看似简单的对话,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不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事情发生的情境不一样,书中的语言不可能生硬的`模仿。起先,我认为这些简单的语言很好“说”,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很难,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生活中很多说话的方式已经成为定性,想要改变很难,老师或是家人需要练习。其次,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生活只有一次,时刻只去不回,孩子们完美的童年亦如是。想要孩子们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他们,去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去发现他们的开心或是难过的瞬间。我们是师生,亦或是母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有时我们难免会不耐烦。但是你的一点点疏忽,都可能让你的孩子留下小小的“伤痛”。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能够和孩子们说一说,他们能够感受到你的难过,但请你不好以此为借口推开他们。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对于本书的领悟还不是很透彻。但是其中关于“学会赞赏孩子”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骄傲”,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赞赏的力量。
禾禾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幼儿,又是男孩子,相对别的幼儿而言,他各个方面潜质的发展都比较慢,加上他之前没有上过托班(托班下学期转来,但是由于经常生病,很少入园),对于幼儿园的生活适应性不是很强,不大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每一次吃饭都要老师喂,即便老师喂,他也不大吃,有时候吃几口就吐了。他的脾气很倔,只要他不想吃,便一口饭不会吃,无论老师怎样喂都不吃。由于他刚生下来就做过心脏病手术,老师也总是给予他个性的照顾。这学期开学后,他各方面潜质的发展都稍稍提高,但是吃饭仍需要老师喂。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师表扬了他,他很开心。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很愿意吃饭,虽然有是仍需要老师喂,但是速度快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每一天喂他吃饭的时候都会“悄悄地”表扬他。有一天我看见他用勺子大口的吃饭,我立刻走到他的身边称赞他,“我们禾禾吃饭越来越好了,都用勺子自己吃了是不是?”他笑着点了几下头,我伸出大拇指给了他一个“大拇哥”。我发现他不仅仅吃饭主动了,在别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老师主动笑眯眯的叫老师好,园里的老师都称赞我们班的“小不点”长大了。
看着禾禾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很开心,我意识到了“称赞”的力量。但是称赞并不只是用“你真棒!”、“很好”、“太好了!”等概括性的词语来评价幼儿的言行的。孩子们对于这样的词语并不受用,他们很可能认为你是在敷衍他。刚入园的时候,由于缺少实践经验,我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去称赞他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幼儿搭出好看的房子,我总会对他们说,“xx搭的真好!”起初孩子们还很开心。但是两三次后,孩子们就对我的称赞不给予回应了,有时只是没有表情的看我一眼,让我觉得很“尴尬”。对于孩子们这样的回应,我开始反思,是他们不在乎老师的称赞,还是对老师的称赞“麻木”了?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的称赞、表扬还是很在意,只是老师不恰当的“称赞”会让孩子产生怀疑,比如在搭积木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们搭得好,而没有指出好在哪里,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称赞,会产生怀疑“老师是在夸我吗?我搭的真好吗?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称赞会让他们“疲惫”。因此,我会练习如何有指向性的称赞孩子,我会在平时的活动中静静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然后去想一想该如何去称赞她,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称赞。
赞赏是完美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并且用心想要得到的,但是我也纠结过,徘徊过:称赞是又次数限制的么?要有怎样的度呢?
有一次,我们一个孩子的奶奶来对我说;“老师,这天下午你能给我们家淇淇发一个小贴画吗?我们家淇淇已经念了好几天了。”淇淇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爱她。她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或是小贴画,但是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以后,我开始思考要不好高频率的称赞她。一天早晨来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淇淇在滑梯上跑着,和小朋友撞在了一齐,摔倒在滑梯上,我看了看没有出现破了青了的状况,看着淇淇有点怕怕的眼神,我只说了句,“慢点哦”。中午吃饭前小朋友去洗完手,地下湿湿的,我提醒小朋友要慢慢走回教室,她跑了回去,我只是请她回来重走一遍,她便“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我想了想,是不是平时在幼儿园老师全是正面的称赞,她不能理解老师指出的不恰当的地方,是不是要进行挫折教育呢?于是在称赞幼儿的时候,我“故意”忽视了她。每当看到她渴望得到老师称赞的眼神的时候,我的心理也十分的纠结,她的确做的很好,我要继续忽视她么吗?在一次次的纠结中,我发现自己错了。正如大人们愿意得到别人的称赞一样,我们渴望别人称赞我们新买的裙子漂亮、新剪的头发好看一样,孩子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老师。每一个孩子都就应被称赞,他们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好都期望老师看见,而老师的称赞正是老师对他们的“反馈”。对于淇淇的这种状况是我做的不够好,由于淇淇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因此平时她有一点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都会假装没看见,正是老师这样的行为才让淇淇“哭”了。因此,对于幼儿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当及时给与回馈,不能应为她是乖乖女,就“放纵"她,这样对于别的幼儿不公平,对于她也不公平。老师的称赞或是指出幼儿不恰当的地方,都只是针对幼儿当下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幼儿本身。
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后,我开始了了一个计划:每一天一称赞。一个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称赞或许能让孩子兴奋一天或是好一阵子,我们不就应吝啬我们的称赞,孩子们每一天用他们甜美的微笑来温暖我的心灵,我也就应用我的眼睛去发现他们的美,用我的嘴巴去称赞他们,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带来一丝甜蜜。每一天对每一个幼儿进行称赞可能对于一个新老师有一点困难,但是我想发奋的一点一点的做好,也许从此刻开始,我一天只能关注到10个幼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仔细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细变化。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称赞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0
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1
1.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2.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意识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的把各种事物和现象连接起来线索。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从中揭示出某种新颖、出人意料的东西。
3.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都拿出来实验一番。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的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要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4.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
5.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明智、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的时间。学生本身也是赢得自由时间的重要助手。还有一个条件决定着有没有自由的时间,那就是作息制度。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之前的时间里完成。
6.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了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
7.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
8.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这里的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里的劳动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
9.智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等。
10.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报研究的态度。当学生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开始有积极的思考。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2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学习的革命》
感悟: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3
20xx年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一条裙子有几种搭配?学生猜的情况不一,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便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3种的搭配和4种的搭配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引出乱和不全。6种的展示之后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不乱和全。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处处有数学。
3、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
接着便让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是的,当一个老师挚爱教育,用生命上课,不但你感动,大家都会感动,用吴老师的话是“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留在集体中”,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关照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数学的模型。课上完,学生都有种不舍,别说是学生了,看到吴老师的离开,我都想流泪了,舍不得。
吴老师报告中的一段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做好老师从读懂学生开始;做好老师从读懂教材开始;要做好老师还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踏实地练,好课是上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
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折服,把我们带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这是她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多年来,吴正宪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学生,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
走近名师,走进生命的课堂,我们的专业得到不断地成长,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快乐高品位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4
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部书,确实是因为这个书名很讨巧,我想借助它,强化我们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龙,是位特级教师,“教而优则仕”的虹口区教育局长——这种成长路径看似正常却已极为罕见。一名物理教师,一位教育局长,十年阅读500多本书,不容易,不简单。作者从中精选50本与教育相关的著作,辅以自己的读后感,向读者推荐原著的同时,也在推荐他的教育思想——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说这部书是杂粮,因为这部书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说它是细粮,因为这部书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育人精读后的精彩回放。在这个阅读的快餐时代,对于我们这样一批阅读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许是适合的。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堪称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遴选了10本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方面的著作,聚焦课堂和学生,奉献了不少智慧。
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意思是说,我们只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理解教育对象,走进他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喜欢、尊重)。
诀窍二:遵循教育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作者结合汉语的音乐性,论及朗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诀窍三:要时刻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道理很简单,作者以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为例,告诫我们,要完善自我,博闻强记,爱好广泛,将自己和学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师。
1、好电影是一本书。每一位老师(成人),都有自己关于电影的故事,也会有自己关于某部电影的故事,电影因其综合性的艺术特点,能够较为轻易地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教育价值不菲。
2、用电影建构学习共同体。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明显,填鸭式教学盛行。依托电影鉴赏,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回归人的教育。
3、懂鉴赏才能收获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在高二年级完整欣赏多达16部电影,把“看电影”当成教育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电影的教育功能,教师本身也成为电影艺术鉴赏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师遴选的16部好电影,多数值得我们向学生推荐。
4、发现身边的真善美。通过电影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真善美的情感,能够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个“放电影”的老师,是孩子的幸福。
1、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史沃普发现了培养想象力的办法:找到一条“丝线”。语文中培养的这种想象力,其实对历史学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学科是相通的,语文是学科之母。
2、教学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史沃普总结的三个力量:校长、任课教师和家长,很有道理。其中,家长是最被我们忽视的'因素。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对于我们,是一个路径,对于留守学生,是一个福音。
3、用爱谱写教育的传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无需讨论的话题。教育就是陪伴学生成长,和学生玩心眼是得不偿失的。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爱。
1、一个为人诚实的教师。迈考特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因为他是个诚实的老师。现实中,我们往往用说教的方式教学生诚实,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我们和学生真诚交往。
2、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技能方法已经足够庞杂,教育的创新多数为微创新。做一个个性化的老师,往往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当然,创新要有方向,个性要饱含正能量。
3、一个崇尚自由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像迈考特一样做到让学生获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内,让学生自信一些,开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1、建设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听过这部有关56号教室的书,56号教室一个教育的符号,一个“有教无类”的教育标签。雷夫艾斯奎斯的贡献不小,为一群弱势群体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家。
2、创造适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让学生确立做事标准,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用经济管理方式运营班级,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为适应规则做准备。
3、锤炼育人的课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惯坏了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雷夫先生用创新的课程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书中列举的教学方式很有借鉴意义,如让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倾听学生;根据反馈主动调整教学策略等。
2、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好故事:幼儿会背系鞋带的口诀,但不会系鞋带。教师不仅要关心教学进度,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给学生话语权、提问权。优秀教师不仅教知识,更让学生接受心灵洗涤。
3、让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课堂的意义在于:互动、合作。高质量的学习问题,造就高质量的课堂互动。高科技将助推课堂的高效率。
1、设定高的学习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杜绝退出”!不要让孩子养成逃避的习惯。
2、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又一个好故事:好的教练往往都不是出身于高水平运动员。直觉和顿悟不属于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让“思维可视化”。课堂上的教师要勤走动,以便掌控整个教室。
3、创建和谐课堂文化。五大原则:训练、管理、控制、影响、参与,都是课堂教学的实用技术。
1、防止暴力。语言暴力,如骂人和训话,侵犯隐私,质问,归结起来都属于:教师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励。鼓励的功用:让学生有安全感;鼓励的技巧:鼓励的同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学会倾听。倾听技巧:全神贯注,看着对方,聆听内心的声音。培养倾听能力的一个做法:复述。
4、拒绝伪善。教师要讲真话,不讲假话,不听假话,才不会培养学生善于迎合的恶习。
1、寻找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生,讲求对症下药。教育期待钟老师对待卓同学的方式:细心、方法科学。
2、做好“病情”反复的心理准备。教育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钟老师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耐心、不放弃。
3、关注“问题生”身心发展的新动态。钟老师借助“情窦初开”这件事,让人眼前一亮。
4、构建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信任不易,和“问题生”相互信任更难。钟老师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亮点,不歧视,不放弃。
1、联络簿的作用。类似我们常常提倡的“周记本”,使师生加强沟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师能够将它利用好,有的老师限于自己的批语不够丰富,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层次的沟通。又一个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见,不轻易下结论,坦诚沟通。
3、当孩子的“放大镜”。一系列小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优秀特质,鼓励并保持,缺点则加以引导和改变。
4、体验大人的工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体现。有了换位和角色体验,能够收获学生的理解,感动,以及态度的转变。
读完第一辑,有几个深刻的体会。第一,教育是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艰辛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静静地阅读,是一种享受。第四,任务驱动,永远都有用。阅读也是这样的,一开始需要一点压力。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5
偶然拜读一篇文章《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感触颇深。
文章中有人说:生教育的气,是 “蛋白质”(混蛋、白痴、神经质)按这个逻辑推算,生幼儿教育的气,纯粹是“傻瓜加笨蛋”。本人就曾做过近20多年的“傻瓜加笨蛋”。
追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人事编制有多种,又因我们市商业幼儿园是新建园所,所以在招聘职工时,除管理岗位是从商业各单位抽调的部分正式工外,老师全部是从任教3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选拨。
记得当时报名74人,我们均要通过严格的五项全能考试及多项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局领导走访调查本人家庭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情况,一并合格才能被录用。
虽然当时签的只是临时合同,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如获至宝,加之当时年轻,工作充满激情,可谓活力四射。可以说,我们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的将青春奉献在那个美好的年代。回想当时,怀揣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
我们上进心都特强,工作非常卖力。领导抓住我们性格特点,用各种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即每周都有相应的比赛项目,各种活动排的满满当当。那时的学前教育比不得现在专业,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园少孩子多,所以,我曾带过多时90,少则60多个以上孩子的班级。
操前和课后整队,是最头痛的一课。因为队伍太长,任凭你喊哑嗓子“小朋友看谁站得快站得齐,看哪个小朋友站得好,请后面对齐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等等”,可后面的孩子就是不买账,所以每次整队都像急红了眼的兔子来回窜,嘴里不住的念叨,上肢还要不停的摆弄看不齐队的孩子。挨到周末,嗓子撂挑子,任你怎么用力,声音就是藏在喉咙不出来,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言以表……
在日臻完善的工作制度中,我园有一成文规定:每月一次优质课评选。即便是在我们备考山东省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时,这项规定也还是雷打不动。况且,那时的教学观摩,不像现在带上10多个孩子即可,而是全额参与。既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秩序,为了达到此效果,每次观摩前都要到其他班级演练,积蓄真正观摩时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即便做足了观摩前的所有准备,偶尔也掉掉链子,每当遇到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时,曾寝食难安的郁闷心情会持续多日…….
当时没现在的方便条件,没现成舞蹈带,所有的文艺节目都要自己编排,特别是创编舞蹈时,还要包括涉及到的场景、音乐、动作、道具等等,可谓心力交瘁。每到“六一”和“新年”前夕,根本用不着领导催促加班,即便是晚上也要在家重复听音乐编动作。家门关的再严,音乐声夹杂着踢踢踏踏的响声也能在整个楼道回荡,每当这时,邻居们都熟知“六一”或“新年”又来了。还好,那时我们幼儿园创编的舞蹈在全市首屈一指,岂不知荣誉里洒下了多少老师和孩子们汗水……所以,非常的羡慕现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庆“六一”过“元旦”活动。
还有,每个学期的集体舞比赛,更是给繁复的工作雪上加霜。当时的教育观念不同,对各种比赛要求甚严,即便是集体舞也要跳出花样,比赛规则更是面面俱到:从孩子的精神面貌、动作创编、服装、队形变换、动作协调性到整齐程度,都非常挑剔,加之孩子多,队形变换快,动作要求做到家,因此,每到集体舞训练,教师玩命的教,孩子拼命的学,其中的辛苦无与伦比。
幸好,那个年代的家长虽学历不高,但素质很好,任教那么多年,无与一家长有怨,回想这是当时的唯一幸运……
据实,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工作压力又大,特别爱生气,包括和自己生气、和孩子生气、和比赛生气、和比赛中所出的状况生气,总有生不完的气……
细细回味,当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但不可否认的是:心中有爱。
只不过 “爱”被压力抨击在心底深处,无法呈现。
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再多的'奖状和证书也填补不了当年无暇将爱心全部呈现的空白。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酸甜苦辣咸交融如下愚见:有益的比赛实能让老师从中获益,但,比赛过于频繁,会使“动力”变“重力”,使教师在日趋的竞争中“变笨变傻”……
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调离原单位,并从一线教师撤离到档案室。面对现在年轻的老师,羡慕她们的聪慧,喜欢她们的单纯,欣赏她们的才气……但,不知何故,工作中很难寻觅我们当年那种不怕苦和不怕输的胆量和魄力,许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追求不同吧……
其实,想想,还有比和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更幸福的?
如果来生我还能选择这份职业
我:绝不再生幼儿教育的气
也不做“傻瓜加笨蛋”型老师
更不会将名次和荣誉看得那么重
我会把挤压在心底的那份爱全部呈现给所有的孩子们。
再回首,稍纵即逝的20多年历程已成为幼教生涯中一道不太靓丽的风景,但,足够我在偶尔的小憩后踽行欣赏。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6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3、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4、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6、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7、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8、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10、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11、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2、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3、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4、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5、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感悟: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1、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
本书反复强调教师服饰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重要,特别强调教师服饰的细节,衣服破损、纽扣的缺少、内衣外露、穿超短裙、无袖衫、低胸衣、薄紧身衣、戴大耳环、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服饰。容易对我们这些青春萌动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下造成误导,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眼中会大大折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发现有极少数教师就很不注重这一点,穿衣随随便便,很不注重个人形象,望这些教师自觉改正。
2、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
书中说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之中,不进行自我成长的规划。这些对教师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摆正心态,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师的规划可分为自我专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等不同的类型。我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注意这点,没有给自己制定人生规划,从本学期起,我要制定一个规划,完成自己的宏伟目标。让自己的教学和生活充满阳光和色彩。
3、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
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宽容表明这位教师宽宏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计较;表明他有涵养、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当然教师的宽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宽容不是纵容,宽松不是放松。纵容是对学生错误和缺点无原则的放纵,任其发展,不加约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并不等于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宽容学生不等于不批评学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批评。一切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都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伤害,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宽容的老师。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7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8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下面是我写的读书笔记:
本书中的问题、案例、分析都是教师教育的范例。掌握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老师和家长方面,这本书教老师如何更好地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与家长沟通,让家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使双方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育儿很难,但很重要。家长总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玩玩而已。有些家长早上想睡觉的时候很晚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重视幼儿园教育。当老师有时间单独与家长沟通时,也要经常与家长和学校召开沟通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家长和老师继续保持相同的教育理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更快地改变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几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中来。
作为每一个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人格是我们的幼儿教师。要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非常重要,并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才能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双方的交流中抓住机会,如何在不经意的交谈中自然捕捉到父母的声音。艺术地向家长宣传和引导教保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的一些困难?我觉得应该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和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和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9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八卷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感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惬意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行事因为教师有时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修养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高度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我们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为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众所周知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战略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他们人性最深层的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中学教师教师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振奋他向着成功之路连续不断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我爱你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工作。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赏心悦目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认知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所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会,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赞扬和赞扬夸奖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并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要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你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学问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体育比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谈起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下决心了事物的趋向最终走向。学生的高速成长应该是学生学员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弟弟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嘲讽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精神力量,于是不时警示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让,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有名气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大力推进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还使从而以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家长不够聪明,埋怨好心不致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底下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小王子,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布齐,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乱石的心情双目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醛亚胺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当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跃动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肉体。
他们需要班主任的需要关心和认可,需要有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误杀了错误,也班主任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自我管理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社会阶层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能够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灵深处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说成自己的孩童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嘉许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说过不然:“虚无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热切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教师,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见识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近几年来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历年来规模最大、适用于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英语课程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很高的困惑。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高中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散文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真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使得:一棵树敲打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终身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社会变革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所——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脑脊液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提过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数学老师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身上人因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眼睛瞪着好奇的眼珠清点知识;把电子游戏这一人类最这种方式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次年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各式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壮阔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些许尘埃同样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任何事物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员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复杂性的重要性。坚信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并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细心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落日!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家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现代文明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处理课堂教学中曾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学生灵动的唯物主义火花不断迸发,全面性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道德教育最佳时机。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黄金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谢利谢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知识的及时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政府军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想念学生亲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遵行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感人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认作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20
我读了《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垂直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其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底下,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寻找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上用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医务人员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觉悟。一个精神富裕、集约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多样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做出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黯淡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迟至直到离自己最远的南端;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工作,把文化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社会在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第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教育性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聚焦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为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重要领域处理关键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全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专业化那么怎样有效实行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族群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智力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研究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另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幼儿教育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健康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更加认识到,不断提高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不断提高教职员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精。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长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二百多两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独一无二,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魔术师的崇敬翻阅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睡著太少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幼时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那么容易。就纯粹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所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境况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形式多样,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教师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的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从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越发开阔。面对学生没错我面对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第一种不错的'选择。
“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间隔、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解题。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
(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
(2)跨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强调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家长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恐惧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总之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详细具体琐碎因而学生不得要领。
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模式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电影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八种了我们三种技巧,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
1、让读书有望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顺从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
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感觉刘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读起文章来更感觉憨厚,似乎再听见报告一样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写书是的情景。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经营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英语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达致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更多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创造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当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菲律宾人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里头不能向小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变成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透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汲取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三四个方面。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2-28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4-27
精选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02-27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优秀06-07
读书笔记摘抄12-02
读书笔记摘抄02-21
匆匆读书笔记摘抄匆匆读书笔记摘抄+感悟06-12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文(精选35篇)07-04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通用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