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读书笔记

2022-06-15 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这样教数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日,我经朋友介绍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从那一节节课堂实录中看到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华老师教学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时时体现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活动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渗透数学研究的态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努力着。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1,教(学)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教(学);3,怎么做;4,为什么这么做。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但往往是我们思考的少,追问的少,没有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真应该反省了。

  华老师也是乐观的人,乐观的面对挑战。书中有一段谈到华老师,因为忙,在周三的时候摔破了头,缝了六针,周六还要到外地上课。李烈校长都为他担心,课还能上否?他没有被困难所阻,而是积极的应对,不断思考自己的课该如何上。在周五乘飞机时还想出了上中括号一课的精彩开场白与结束语。对照自己的教学真是非常的惭愧,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从未主动努力过,把锻炼当作困难与任务,于是能躲就躲,不能躲也会找借口,能逃避就尽可能的逃避,实在逃不过,只好硬着头皮上!唉,真是不应该!

  整本书中可以看出华老师专业素养造诣非常的深。他说到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多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华老师每次备课,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废寝忘食。

  读书笔记虽然写完了,但《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带给大家的收获不仅改变着我们,更把这份收获变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孩子们!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03-18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06-14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范文03-25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推荐05-09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范文11-11

我是这样教数学的读后感范文11-10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5篇)04-15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1100字10-23

《小学数学这样教》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