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书笔记

2022-06-09 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皮囊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皮囊读书笔记1

  支撑形形色色的皮囊在人世间行走的是不同的出身,阅历和思想。这本书从阿太的故事着手,看到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时,深受触动。再到后面的阿小,文展,厚朴等人时,或多或少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我们自己身上或者朋友、同学的身上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不同思想支撑着不同的皮囊走向不同的人生方向,我们披着这幅皮囊做过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吗?悔恨自己选择度过少年,青年的方式吗?未来的你,如何利用你的思想支撑自己的皮囊,走向何方?

  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人对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感触,虽然此书的后半部分不如前面精彩,但此书值得多读几遍!

皮囊读书笔记2

  借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三天读完此书,相似出生境地一步步并入城市生活的我好像过电影般硬生生的回到童年待过的乡村,学校,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快速的在脑海中闪过,这期间也有对过往的种种质疑,追忆,探究和假设。

  反复又把我带到那个从小酷爱读书,急于借此了解世界,和自己内心对话的影子前,似乎过去的这些年都白过了,如同作者一样,到现在都没明白我究竟要怎样的生活,怎样回答我直面的人生,总感觉被现实的世界拖着在蹒跚躅行,突然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会莫名的焦虑和愤怒疑惑无奈!不得不说,文中对于人物内心的独白雕琢的务实而细腻,是我喜欢的风格,潜意识中享受于此的同时也在将其归于自己语言的储备库中,想想哪天自己也能以这样的笔触描述活生生的自己及逝去的日子,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皮囊读书笔记3

  少年不经事,那时的我目光总会停留在那些有曼妙身材的美女或帅气逼人的男生身上,当然谁见了美女、帅哥春心荡漾,这也很正常。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越经岁月沉淀,越发现最好看的皮囊也不如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1、

  姑姑家的表哥阿浩娶到了全村最漂亮的女孩莹露。那女孩丹凤眼、笔直高挺的鼻梁、有一张红润的樱桃小口、身材高挑苗条、皮肤白晰、左脸颊那个迷人的小酒窝,谁见谁瞪直眼。

  可以说所有赞美的语言,都不能形容她的美!结婚那天,我被表嫂的美貌打动了 ,围着她转,“表嫂、表嫂”的叫她,她羞涩的答应着。

  婚礼过后再见到表嫂是另一年的春节,平常大家各忙各的,只有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才有时间聚聚。

  漂亮的表嫂已经产下一个大胖儿子,产后的她身材看上去虽稍微发福一些,倒更显女人的韵味,脸色红润有光泽,脸上的肌肤像刚剥了皮的鸡蛋,吹弹可破。

  趁表嫂在给孩子喂奶,我嘻皮笑脸的上前轻轻掐了一下表嫂的脸,感觉这脸能掐出水来。“嘻嘻”!表嫂真的太诱人了!

  不过,这美好的感觉没过多久就让我改观了。表嫂给孩子喂奶喂睡熟后,就和我们几个来姑姑家玩的表姐妹聊天。

  一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她满嘴爆粗让我瞪目结舌:“卧靠,你们知不知道,我算瞎了眼,嫁了你们这个窝囊废表哥。什么破中学老师,每个月就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就这点工资是我收入的零头,我让他辞职到我公司上班,他不愿意,还跟我僵,整整一个灌了铅的书呆子。我真是悔不该当初,当初那么多条件比他好的追求者不要,偏偏上了他的贼船。”

  我听了这话,表嫂光辉的形象瞬间倒塌,心想:咋这么粗鲁,可惜这一身皮囊。

  后来,姑姑偷偷的告诉我,表嫂可难待候了。全家把她像祖奶奶的供着,好吃好喝让她先上,除了生孩子、喂奶的活让她自己干,别的活她基本不干。但她就不领情,想骂谁就骂谁,想给谁看脸色就给谁看脸色。有时全家人好好在吃饭,也不知谁说错了一句话,她立马甩筷子走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姑姑说,等孙子大一些,就和他们分家,不想住一起了,太受气,这媳妇一点教养也没有,也不知她爹妈怎么教的?当初你表哥非她不娶,说她长得好看。现在倒好,这后悔药可是无处可买。她后悔我们还后悔呢!

  再后来,漂亮的表嫂出了绯闻,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削减。再见时,她的美貌已不让人心动。

  皮囊再美,终究只是皮囊。

  2、

  曾看过一档求助类综艺节目,男嘉宾求助主持人,他从来都没有看过自己的女朋友素颜,就算是去三亚旅游男嘉宾特地蹲点,但是最后还是没有看到女朋友的真正面容。

  主持人问如果你的女朋友素颜很丑,你还爱她吗?

  男嘉宾说,我爱的是她的善良和温柔,还有懂事。就是丑,我也爱她。

  主持人请出了他的女朋友,化妆的她看起来是个清秀小家碧玉型的女孩。

  她说出了不肯卸妆的原因,小时候人家说她丑,而父母也都不帮她。长大后学习工作也有人因她长得不好看而攻击她,所以她从小就因为长相的原因也很自卑,从小也很懂事。后来在化妆中找到了自信。

  说完原因之后,工作人员找到女孩的父母,父母其实并没嫌弃她,而且都觉得她长得很清秀很好看。

  而男孩也说我爱你不仅仅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的懂事,你的温柔和善良。

  最后女孩卸了妆,其实也没有她说的那么难看,而且很有古典风格。男嘉宾和她手牵手的走下台,一脸深情。

  其实好看的皮囊让人喜欢,但是有趣、懂事的灵魂更让人喜欢。

  3、

  有趣会不会让你很浅薄,何为有趣?

  有趣就是,当别人和你聊天时,不会觉得你很庸俗,也不会觉得你很毒舌。

  很多人总会用一句:没有办法,我这人说话很耿直。

  乐嘉在《性格色彩学》里把人的性格分为:红、蓝、黄、绿四种性格色彩。其中红色性格色彩的人,说话耿直,性格直爽,可却很容易得罪人。每一个颜色的性格色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物极必反,大黄、大红也不行,人要学会红蓝相间,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有趣便是相处上,能让彼此轻松自在;有趣也是灵魂上,彼此能够相溶以沫。过于耿直,过于直爽也会伤害与你交往的朋友。

  有趣就是你曾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不同的风景。当你与别人交流时,不会显得浅薄弯酸,咄咄逼人。

  有趣的人,总会有着不同的思想和经历让人痴迷。在她们的思想里,总是积极向上,不会轻易满足现有的状态。与人聊天时,会让人觉得谦虚谨慎,轻松自在。

  4、

  有趣不止是,在文字与心灵的区别,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而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美貌让人喜欢,有趣让人痴迷。有趣的灵魂,总会吸引有趣的人。

  我有个离了异的姐妹,和她出来吃饭,她说她老公找好了。

  我先是恭喜她,而后问她是不是她心目中的一类,她说并不是,我问那为什么会选择在一起。

  她说:“因为他对我好,他不帅不高,但是他爱我很多。”

  或许有的人工作很好,很富有,但是爱和尊重远比物质上的富有要重要的多。

  一见钟情看脸蛋,长期共处看性格,一生相守看人品……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天要卸下所有。

  真诚对待,刻意的说和做,太累,做自己,才是对,你的开心你的沮丧你的荣耀你的失败他都喜欢,那就没错了。

  有趣的人,总会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尊重喜欢自己梦想的人。

  你的人生有限,不要苟且而活,与有趣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乐趣。

皮囊读书笔记4

  《皮囊》像是纪实文学,写作者和周围比较亲近的人,读的过程还是很震撼和感慨的。蔡崇达善于观察人,挖掘和思考皮囊表面背后的人心,下笔比较狠,不虚伪,不做作,用最准确锋利的词汇去形容人性最本质的美丽与丑陋。这种深挖也包括对他自己。这里有非常冷酷,不近人情,话糙理不糙的阿太;有面子胜于一切的母亲的“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有文弱书生的作者和满口脏话,江湖老大,后瘫痪任性如孩子的父亲之间细腻柔情的父子情深;有重症病房里渴望生命,与死神角力的凝重,与机智幽默轻松(读的时候笑出声)的反差,以及圣诞节夜空绽放的最温情的礼花;有作者发小、同学的故事,各种为梦想的期许,与命运的抗争……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物都烙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题目是《皮囊》,作者更多的是在写皮囊里偶尔发出亮光的灵魂(心)。—小青龟

  蔡崇达的《皮囊》,让我看到了一副似变而非变的皮囊和在皮囊下那些活脱脱的现实中的人和心。看到了那些为生计而挣扎的那代人(父亲、母亲为代表),以及为前途而奋斗的年轻人(蔡本人),他们的生活状况,爱恨离愁,生死观想,喜怒哀乐,幸福时光,怏怏不悦,夭矫婆娑,日夜罔替,点滴接连。真实,切身,肯綮,刻骨,铭心……—老兔子

皮囊读书笔记5

  “只有她,似乎是和疾病最不相干的人,不用担心要在她面前掩饰或者承受她的突然消失。而且她的坏脾气恰好是个优点,确保你不会很深地和她发生情感。”——题记

  一个人一生对生命的认知大概有三种。

  一种是无忧无虑,从不为寿命以及疾病担心的,这大概是在少年时期;一种是拼命工作,看见了生命的脆弱,便愿利用这生命的人,这大概是在中年时期;一种是太老太老或大病将衰时,已经与死亡有过真实的或梦境中的交汇的人。

  在少年蔡崇达的家庭里,这三种人都有了。

  蔡崇达肯定是那无忧无虑的少年,而母亲则是努力扛起生命拼搏的'人。她为之拼搏的目标是父亲,那交汇过死亡的父亲。

  这样一个家虽然有些不幸之处,但看起来十分温馨,似乎没有什么需要痛哭的地方,维持着这个家的是爱和信念。

  坚定向上的信念,让他们能团结互助,还有精力互相“演”着对方需要的角色。其实真相早已明了,从父亲患病的那一天开始这里有些东西就垮了,你以为他们是真的赞同着对方的决策吗?母亲是真的像从前一样在普通地工作并服侍父亲吗?他们真的不知道,真的是想不通父亲的离去么?他们是知道的,知道什么是徒劳,也知道对方的笑容里哪是真哪是假。

  他们为什么还在努力,这么维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答案是信念。而人的信念常常复杂到不知所踪,是各方面追求的愿望综合交错在起的一张网。

  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分类显得太过草率。

  蔡崇达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吗?母亲真的是那个坚强的发出亮光的人吗?

  因为父亲,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在重症病房里的蔡崇达,十分享受门诊大厅里嘈杂而且病菌弥漫的“人间味道”,是因为他无忧无虑?不。曾在乡间看见小镇上赶集的人群,挤攘在一起,不嫌脏,也放下以往的优雅,拿着刚削了一半的土豆寻找着熟人。这些每周一次从田野里各个村落相约赶来的人,多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只为拾起所谓人间烟火,感知自己仍然活着,仍然与世界有交往。而处在父亲病重期间的母亲,也往来于神祠灵庙之间,好像不能自食其力却流落街头的小孩,奔走着索要残食。可是,是什么样的食物?是送给柔弱者惯有的礼品——心安。

  为什么蔡崇达与母亲时而乐观坚强,时而努力寻找一点给软弱者的安慰?是为了生之乐趣吧。

  乐趣是一个不会长存的东西,许多心理学家说如果没有新意,再好玩的东西久了也会失去乐趣。

  我们不妨把希望与坚定向上的信念看作一种乐趣,之于生的乐趣。它当然会消逝,因为这些希望用在这个“生病”的家庭中,等于是一个已经剧透而且没有关卡看不见进展的游戏,它会慢慢变弱,最后在一场暴发中消失的。

  所以与其将维持这个家的功劳推与信念这个模糊的功臣,不如归结于生的乐趣。这时走时来,但给人无穷动力的宝物。

皮囊读书笔记6

  初见书名是带了有色眼镜的。然而读完前几篇,就着实理解了“皮囊”二字的内在含义,也明白了序中所说“不要在公共场合读它”的建议,因为是真的会控制不住,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流泪。

  作为写过260万+字报道的记者,作者有着娴熟的写作技巧,但是在我看来丝毫不虚伪做作,相反却总是直击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说前半部分是带给我对亲情的回忆,后半部分则带给我更多的思考。说实话,在一口气读完《皮囊》的某篇文章后,我真的沉在那个世界里了。跑去厕所,靠着门,不愿出来,不愿见光,也不愿说话。心想:活着到底是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呢?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呢?当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我像作者一样,用“制高点”的眼光来审视身边的人、身边的世界,用一切可能的价值标准给他们一个评判;又或许我像文中的厚朴一样,对这个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和仰望,但却最终没敢放出自己的光芒。更多的,我应该是游走在这个世界的灵魂,了解人类的七情六欲和虚伪做作,不愿与任何一种所谓“流派”有一样的观点或瓜葛,只愿飘在半空,观察、嘲笑、羡慕和悲伤,然后转场离开。

皮囊读书笔记7

  生活需要一些无聊琐事来填充时间上的每一个间隙,像是树干里的一圈圈完整的年轮,新的记忆被包裹进来,旧的珍藏便更加充实。

  尽管我知道人是否觉得无聊,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当我开始意识到人是一种特别容易迷茫的动物时,时间已经不由分说地将我送入了新年的门槛。

  电影、音乐和文字是我生活中三样最乐于投入时间的爱好,在无聊的时候去看一部电影,去听半小时的歌单,或者去写上几笔小心思。我乐衷于去做这样的事,这能让我不再担心突如其来的无聊与孤寂。

  说来惭愧,去年一年正儿八经看完的纸质书几根手指头就能数的过来,这是需要做检讨的。

  之所以开始写读后感,是想要给自己安一扇除了电影之外的窗,窗口不需要太大,视野也不需要太辽阔。我只期望于这扇窗能够让我生活的节奏偶尔地慢下来,回过头去观察一些事,一些在我平凡的生活里极少发生的,又或者是发生过但被我粗心地忽略的事。

  我曾无比期待书里的角色,它们的人生结局并不一定是圆满的,但它们经历的过程却很充实。我也知道我们其实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只是需要轮到我们做出选择时,又不约而同地打起了退堂鼓。但我并不后悔以前所做的所有选择,每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同,对于生活的追求方向也不尽相同。

  我所期望的,是平安喜乐,很多理想更适合在面对流星雨和生日蛋糕时配合气氛许愿。谁都明白人生最大的艰难,不在于肉体的受苦,而在于精神上的修行。

  这种信仰在我阅读完蔡崇达先生的《皮囊》后便更加笃定了。

  人的故事一旦被写进书里,那种关乎生命热忱的仪式感便开始消磨了。除非是生平事迹,否则看到印刷出来的那字里行间的自己准会觉得疲惫和仿徨。那种被笔墨规则固定在纸张上的人生,是不会再有更多奇迹可以期待了。但仿徨之后更多的便是心安,多幸运啊,跌跌撞撞的人生终于可以安稳下来,无论好事还是坏事,统统包裹起来书写成文,捎带着一些情绪,轻轻地拂过读者的心头。

  若能博君一笑,便是分享中的一大乐事,若是把读者感动得哭了,那也是书中角色人生的友谊延续。

  《皮囊》里讲述了作者身边很多人的故事,像块石头一样坚硬的阿太,为了父亲为了这个家坚持要修建房子的母亲,与残疾的身躯不断作斗争的父亲,还有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厚朴,那些神明,那个深邃广阔的大海…

  原以为看一遍书,就能感同身受地过一遍书中人物的人生。现在看来,有太多的苦涩只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而有太多的喜悦只凭我们的一丝遐想,就能醉倒在那金黄色的阳光与麦浪中。

  书里的天空底下,都是生命的热忱气。珍惜我爱与爱我之人,关心我想与想我之人,便是一种大大的理想与追求。

皮囊读书笔记8

  初中的时候,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羡慕那些笔下妙语连珠的人。现在的我,喜欢阅读一些朴实的故事,用简单平和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感触娓娓道来。

  阿太的故事没有给我留下过深的印象,也许是太过于坚强了,让我敬而远之。

  母亲的房子对我的触动比较深刻,母亲对父亲没有言说的爱都隐藏在她对修建房子的坚持中,被人误会虚荣也好,被父亲埋怨也好,都不曾动摇她的信念,家是父亲的脸面,她争得是父亲的形象。

  我的神明朋友,虽然迷信居多,但也能深刻体会到亲人之间血溶于水的情。虽然作者不愿相信巫人的把戏,但还是忍不住大哭,一切都源于爱。

  对于香港阿小,天才文展,以及厚朴,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冷漠,也许是太过于认清现实,也许是太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作者在我心里是冷静的,成熟的,稳重的,也是冰冷的。

  这本书读起来不费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到六个小时,如果抛去思考的时间,也许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给我的感触却是最多的,每一句话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的映射出我自己的情况,所以更能打动我。

  时光的催促,家乡的建设,将我们的记忆一点点偷走,抹去,找不到祭奠旧时光的凭据,内心无所依托,空落落的难受。外出拼搏与陪伴父母之间的矛盾,与道不同而越走越远的儿时伙伴相顾无言的尴尬,都与我自身经历不谋而合。这本书写到了我的心坎里,我终于可以借由书中的文字准确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些事的真实感受。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书,不同的时间段领悟到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

皮囊读书笔记9

  放下《皮囊》这本书的第三天。

  我发现这类书的特点,它不似小说一般,开篇是无味冗长的人物铺垫,高潮全在后头。相反,这类书最精彩最打动人的反而是开头的那几章,《皮囊》是这样,正在读的《文化苦旅》也是这样。

  李敬泽给《皮囊》写的序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说的轻巧,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不明白自己的心,包括你我在内,都是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真正很少有人看得清自己。

  最喜欢的两章:《母亲的房子》和《我的神明朋友》。

  母亲的房子

  “我”的父亲残疾,瘫痪在床,需要医药费,“我”也即将大学,家里多了一笔开销,姐姐因为窘迫的家被男友质问“你家出得起多少嫁妆?”

  在这样的背景下,母亲坚持着“我要建房子”。

  后来,崭新的二层楼房建成了,但是这个家也透支得差不多了。那个时候,母亲甚至偷偷买了老鼠药,被一家之主的“我”拦了下来。

  那包药,第二周在父亲乱发脾气的时候就暴露了。我掏出来,大喊要不全家一起死了算了。全家人都愣住了。母亲抢过去,生气地瞪了我一下,又收进自己的兜里。

  接下来的日子,这个暴露的秘密反而成了一个很好的防线。每次家里发生些互相埋怨的事情,母亲会一声不吭地往楼上自己的房间走去,大家就都安静了。我知道,那刻,大家脑海里本来占满的怒气慢慢消退,是否真的要一起死,以及为彼此考虑的各种想法开始浮现。怨气也就这么消停了。

  这药反而医治了这个因残疾因贫穷而充满怒气和怨气的家庭。

  过了六年,“我”大三暑假的一个晚上,母亲问我“我们再建两层好不好?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我”不能说不。

  房子建到第四层后的第二年,父亲突然去世。然后再过了两年,家里遭遇拆迁,母亲仍问“我们还是把房子建完整好不好?”

  尽管家里的亲戚反对,母亲的想法还是在石木的堆砌下落成了。

  我也不明白,人真的争这么一口气有这么重要吗?与其拿着这笔钱建房子,为什么不规划得再长远一些,为今后的生活多做打算?

  房子虽然修建得气派,但是生活却更加拮据了。

  我开始恨书中这位母亲的任性,恨一家之主的“我”的无限包容,恨这些追求“爱慕虚荣”所做的无用功!

  “老家的房子最重要是门口那块奠基的石头,你介意这房子的建造者打的是你父亲的名字吗?”

  原来母亲并非任性,老家的房子,是当年父亲对母亲的许诺,尽管父亲病倒了,母亲也继承了父亲的意志,维护着父亲的体面。母亲承受了许多非议,拖着沉重的皮囊讨生活,内心却是热烈而平静。

  我突然也明白了阿太的那句话:“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母亲看得很透,她依照着自己的心过活,换做是我,别人的议论早已压过内心的声音。

  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即使我有一段时间里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我的神明朋友

  父亲的葬礼结束后,母亲梦到了父亲,她意外的笃定,“你父亲需要帮忙。”

  为了让父亲的灵能够上天堂,母亲为父亲求得“清罪”的办法——给一个神灵打下手,做义工。

  母亲也整整一个月都来镇海宫探视父亲。

  或许因为自己成长的环境与作者相同,很是理解母亲这种迷信的行为。总是要有所寄托的,即使神人两隔,母亲还是期盼着以某种方式暗示自己,父亲他可以过得很好。

  两篇文章,任性,迷信是母亲的皮囊,对父亲的爱是皮囊下跳动着的热忱的心。

  昨晚坐着从云霄回家的班车,看着车窗外一幕幕熟悉起来的景色,越长大,越是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惦念。厦门很好,但它不是我的家。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回家的冲动,像作者蔡崇达那样,总是想找着借口回家。

  诸如蔡崇达笔下的阿小,文展,厚朴,我们该用什么姿态去拥抱自己的人生,我仍然坚信着以前看到的一句话“你现在做的事是你当前必须做的事。”所以,不管我现在是否看清了自己,不管我现在是否规划了今后,我总是要先脑袋混混沌沌地过完今天,但不管如何,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体验阿小、文展、厚朴的生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蔡崇达。

  以上,自己非常不成熟的见解吧。如果有读过这本书的小伙伴,我们也可以交流交流呀!

  我发现,“微信读书”这个app真的巨好用!快来跟我一起读书吧!!!

皮囊读书笔记10

  说实在话,我很喜欢这本书,这算是我比较沉浸其中的一本书吧,目前除了茶花女之外。这本书是在车上听完的,觉得黑狗达能把一些些小事情传达的很现实,然后我总能体会出一些些感悟。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黑狗达在书中论述的两件事:

  一、黑狗达是农村长大的,他书中写过有这么一个隔壁屋的大他几岁的男孩,起初认识是因为黑狗达有一段时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猜他是因为对人生有点迷茫,不知道方向嘛,所以就遐想,啥也提不起兴趣),他妈妈就叫隔壁屋的小孩过来开导一下他,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隔壁屋的小孩子比较活泼嘛。隔壁屋的小孩对于黑狗达来说,算是一个对自己很有规划,看的很远的小孩,所以黑狗达当时算是很崇拜他,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也没有那么迷茫。那个小孩家里穷,读专科不用那么多钱,所以就准备高考的分数刚好卡在专科线,最后小男孩如愿以偿了,而后一年黑狗达选择上大学,最后的最后,黑狗达发展的很好,也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而那个小男孩却回到村里过上普通的生活。最令人扎心的是,每次黑狗达回家,在路上遇见他,跟他打招呼,他却装作没听见就走开了,呵呵,我觉得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觉得以前自己比黑狗达厉害,有理想,有抱负,最终黑狗达却比自己优秀,这就是比较所带来的失望,我有时候就在想,人为什么要相互比较,做好自己,朝着自己的方向,坚持努力下去不就很好吗?毕竟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啊!

  二、村里有一个小男孩a,爸妈因为去香港做包工头搞建筑赚了一点钱,a是家中的幼子,爸妈不想让他那么辛苦,故只带了a的哥哥去香港帮忙干活,后来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也准备将a接到香港读书,a也因此备受村里小孩的羡慕。

  首先,a总是有白的不能再白的白衬衫,书中还说了这么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村里小孩的羡慕啊!有些小孩子专门爬上a家里附近的电线杆,目的就是要看一下他的白衬衫,结果从电线杆摔了下来,好在以前的路都是泥路,不像是现在的水泥路呢。

  其次,a虽然备受羡慕,但是却不受村里小孩子的喜欢,a家里的长辈邀请黑狗达去玩,因为黑狗达的成绩在村里特别好,a也喜欢黑狗达,我觉得起初a可能以为黑狗达成绩好才配和他玩。慢慢的,黑狗达发现a总是想快点港化,总是想着香港人怎么样,怎么做,他也是要怎么做,怎么学习香港人,太过于要向香港靠近,其实反而对自己不好,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虽然a很快就要去香港了。后来,黑狗达怕自己再跟他来往,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如此急躁,果断尽量不和他来往,认真读书才是他一个农村小孩应该做的。可是就有这么一个小孩b屁颠屁颠的跟着a,真把自己当香港人,书也不好好念,天天学a,学习讲话,腔调等等,最后学坏了,不得不退学,后来,a被接去香港了,b也就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型,最后长大也成了渔夫,即使他拒绝这一职业,可是此时的他也没得选择了。

  最后,说说a吧,他去了香港不会说粤语,在学校也没啥朋友,最主要的是父亲因为做生意失败破了产,也因此住了院,家里卖了房子给父亲治病,a的哥哥却卷钱跑了,家里从此一蹶不振。而此刻的黑狗达却已经是有所名气的作家了,读到这里,我其实挺感慨的,当初大家的起点可能真的有所不同,但给自己一点时间,认清楚自己的处境,好好读书,几年之后,时间真的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

  还有这本书的书名是皮囊,能让我想起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很多人会以为这句话出自这本书,其实这句话是王小波说的,记得哦!他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

皮囊读书笔记11

  韩寒在书的首页这样推荐,可是读完这本书这两种感受好像也都没有,一直在想《皮囊》的读书笔记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小J和我说她看完这本书,觉得最不喜欢的就是作者,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完倒是没有不喜欢作者感觉,可是却也有那么一点点压抑。

  这本书并不厚,文笔流畅,比较好读。最让人喜欢的应该还是本书前半部分描述的作者的阿太、父亲、母亲的部分。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

  后半部分写朋友,阿小、文展、厚朴,虽然每个故事故事都发生在作者生活中的不同阶段,但是每个故事又基本一致。他们都在作者成长的对立面,在作者成功扎根北京后,以一个看似成功者的角度,用只参与了朋友的那部分来审视他们的整个青春,这可能也是小J不喜欢的地方,也是我觉得整本书让我觉得压抑的地方。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精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我们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这是我这本书最喜欢的一段话。

皮囊读书笔记12

  读到厚朴时,我回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年少时那个不是打着青春谁不疯狂的旗帜,来挥霍自己短暂的青春岁月。

  在蔡崇达务实和紧张的,计算一天睡眠需要多少时间,打工需要多少时间,还有赚学分和实习,厚朴却在组建跆拳道社,舞蹈社,音乐团甚至幻想和女人在一起缠绵的幸福画面,他活在自己的想象的世界里。

  厚朴在遵从父亲告诉他一个故事,一个常青藤毕业生到某世界五百强企业面试,那企业的董事长问他,你大一干吗了?那学生回答,用功读书。大二呢?认真实习。大三呢?模拟现实试图创业。你挥霍过青春吗?没有。你发泄过荷尔蒙吗?没有。然后那董事长就叫那学生出去,说你还没真的生活过,所以你也不会好好工作,等补完人生的课再回来吧。

  他不觉得这是骗人的,而觉得是真的并且很认同,以至以这个为为例来挥霍自己的青春,从此越来越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开始不断的换女友,打架斗殴,活在空想的梦幻世界里不愿放低务实自己,以至黑狗达打电话让他劝劝厚朴时,他父亲却说,年轻就让他折腾吧!那一刻他知道,厚朴拥有这样的父亲,他是很难在改变了。

  在后面厚朴真的迷失自己告诉黑狗达,黑狗达告诉他他愿意他会想办法为他像校方说好话让他回归学校从新开始学习进而完成学业,但厚朴却觉得这是看不起他,让他耻辱,最终一步步在空想的世界里崩塌崩溃,到最后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

  这让我看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一句话有多重要,他有时候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轨迹,好比【人间失格】里的太宰治,他因为比目鱼的不愿坦白和坦诚,而是用高姿态告诉太宰治如果你好好听话,我会愿意帮助你的,而不是直接告诉太宰治如果你能去学校上学,你家里会承担你未来的生活费和学费,但他没有直接说明,导致在这里改变了太宰治未来的人生轨迹,厚朴也因为父亲常说的青春是需要拿来折腾的,从而改变了厚朴的一生。

  这是一本认清自己现状和认识自己内心的书籍,愿我们从这本书中看清自己,未来更有意义的感受生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二月寒,良言它会像指明灯一样,为前进的人照亮正确的人生方向,恶言同样也会把人拉像最深的地狱,更甚至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轨迹。

皮囊读书笔记13

  沉!这本书勾勒的父亲真实又沉重,包括其他人物。前面九章包括两个“阿小”扣除一个“神明”共九个人物的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父亲的形象是“懦弱又可爱,兢兢业业一辈子”;母亲的形象有时刚强,有时“慷慨”有时又无比“脆弱”;爱情的得而复失、生活的起起落落直到最后的死亡,“美丽”的形象是呐喊又无助;两个“阿小”的对比,角色的互换性十足,两个人物妥协于生活的方式,一个是得到“香港”,一个是得到“香港的幻想”,“阿小”的形象是“香港”;“文展”心门的敞开与闭合,不合时宜的负重前行,文展的形象是“唇”或者蠢;“厚朴”的五音不全,玩性十足,闯爷一枚,把有形无形的“hope”贯彻始终,厚朴的形象是“青春无敌也有敌”。其余两位,阿太和“圣诞节”朋友就按下不表吧。

  蔡走出一扇门又走进另一扇门,门里面“拓”出的风景真实的同时又极其凄凉。有对家的记忆,有对儿时的回忆,有对中学和大学的追忆,最后是对自己对命运的不断追问。这些追问有的答了,有的又没答,确实帮助读者发现了自己的内心,内心已经存在的东西。

皮囊读书笔记14

  从开始看不进去到后来一口气看完,还是书的魅力。很早之前就听各种人推荐皮囊这本书,却一直没来的及看,沉不下浮躁的心。昨天有幸翻开了这本,并通读全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并不是华丽的词藻才吸引读者,往往那种平淡而又真实的语言更为戳心。

  “皮囊有心”是的,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心醒着,皮囊就会被照亮。人们总是为了这副皮囊而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殊不知这副皮囊下的本心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人为了伺候皮囊而活着,凡事都要为自己的这副皮囊着想,而他人看到的,也只是这个人的皮囊而已。就像张美丽,我敬她是个奇女子,若不是小镇的舆论一次次将她推向风口浪尖,她不至于落的如此下场。活在这副皮囊之下,就注定了要有“人言可畏”的恐惧与压力感。世事弄人,自古与众不同的事物就会变成众矢之的。可叹可泣。

  其实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世人只看到了他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样子,而非真实的自己。皮囊之下,才是本心。为什么要被肉体束缚呢?在意世人的眼光从而导致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自己的奇特想法或许在别人眼中像“怪物”一样?其实不然,人们总是惯性的排斥和自己与众不同的事物出现,因为它打破了现有的平衡。不去接受新鲜事物,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这样的人注定一生平庸。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正如书里写的身边的朋友都一心想离开这个养育自己的小镇,去大城市生活。然而,大城市的喧嚣与小镇人的安逸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学着伪装,学着市侩,学着像大城市人一样生活,仿佛在证明自己,你看啊,我也是大城市的人了。一次次洗刷身上小镇的印记,其实就是在一次次的逃避那个真实的你。

  皮囊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别让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皮囊读书笔记15

  已经好久没有看一本书让我又画又写。

  让我这么血脉喷张。我种文学小说,我是排斥的,我好像不喜欢听这种故事,总觉得那种心理学,经济学,如何使人变得聪明,会说话,才是让自己变强的决胜法宝。我好像在厚朴的身上看到自己欲张狂妄的不可一世的理想,总觉得自己应该是放荡不羁,活得洒脱,与众不同的。然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那种总是被梦想膨胀撑大的自己心里有把秤,曾经内心也有一万种幻想出来的愿望和现实也很冲突。

  或许正是没有厚朴那样对内心欲望强烈的实现所抱有的决心,所以只能弱弱的放弃。在我这个年纪也很通熟的想要强调理想,就是以后怎么尽量赚到钱怎么能做出一番大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功利心,但是始终明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也在被现实一步步的磨平棱角,但也明白社会就是这样的。改变不了世界,所以只能改变自己。唯一觉得庆幸的是,作者想要珍惜的,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做。作者说的话让自己很有共鸣,不管是阿太说的,还是对于母亲对于父亲的强烈执着的爱,还是病房里人心与人心之间的隔阂,厚朴被幻想出来的欲望撑破的自己。还是阿小的逐利。张美丽的追求……都让我觉得生活很现实。

  同时也很有血有肉。在各自的皮囊里无处安放躁动不安的灵魂经过多少次的挣扎才会找到一种与社会现实的相处的模式。你我他都是。很值得自己思考。

【皮囊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皮囊》读书笔记04-24

《皮囊》读书笔记札记01-31

皮囊读书笔记范文03-27

《皮囊》读书笔记1000字09-15

皮囊读书笔记(通用7篇)11-22

《皮囊》读书笔记(精选10篇)12-04

《皮囊》读书笔记(精选12篇)12-17

皮囊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11-21

《皮囊》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08-16

有关《皮囊》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