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远程研修观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
在这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取以“……”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xxx老师的一节英语新授(复习)课,现将自己的观课状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取的观察视角是:……,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推荐、课堂细节)
注意: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x年级下册x单元,主要讲授、训练……,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多种多样,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潜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潜力。
2、该教师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料。
3、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用心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4、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资料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用心利用声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学习带给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6、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B、课堂气氛营造
1、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取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潜力。
3、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用心性,使他们持续了高度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一样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4、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资料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对话练习主角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学习方式超多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C、师生双边活动
1、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潜力,到达了多元培养目标。
2、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3、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资料,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资料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潜力。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1、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潜力做好了前提铺垫。
2、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潜力,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3、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潜力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具体。为学生带给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潜力。
活动不仅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设计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潜力、思维潜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5、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E、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歌曲、游戏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带给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用心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潜力。
3、营造用心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对话,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F、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1、问题设计时思考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到达“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3、教师能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大大提高了问的效度。
4、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取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5、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潜力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6、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教学中,教师注意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问题解决全面、透彻。加强学生了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了记忆印迹,
(三)教学推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一件东西,也会有瑕疵,个人感觉xxx老师的这节课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在那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更灵活多样一些。
2、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3、还应在课堂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
4、师生双边活动中,还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在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成中,在处理好语言知识与潜力的基础上,还应势利导,强化情感教育。
6、在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中,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训练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三、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通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务必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用心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用心性。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忙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潜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第四,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尽可能多地思考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第五,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语言交际潜力培养在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潜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这种潜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潜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忙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今后,我将通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用心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2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来我校听课,三种课型各听了一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地理组成员也跟随鲁老师听了三节课,并听取鲁老师评课,收获甚多。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课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课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师们的课与原来所听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
老师的形象、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节课中,根据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恰当教学情境,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败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
3、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贺贵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真正把教材当作了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教材顺序。
4、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留下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老师“讲”的时间在减少,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间,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效率提高。
5、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
刘洋的复习课上,能够在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讲方法、理思路、归纳模式和规律,有讲有练,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懂学透一个区域可以面对全世界的任何区域,实属不易。
教研室鲁老师听过课之后,提出建议,把预习的环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讨论和回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插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两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
通过一整天的时间,我主要聆听了朱红甫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几位名师执教的几节精彩纷呈的课。这次听课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会诗,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们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齐读、范读、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节奏,小声品出诗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忱,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词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声断而气连的古诗词朗读让人回味无穷;声情并茂的情境朗读更是把学生带回了作者的时代;生动有趣的吟诗更是平添了学诗词的乐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读出了诗词的`隽永的意境,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驰骋想象,引领学生翱翔于古诗词的天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想象,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们沈锡云校长所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让孩子们想象每逢佳节,作者王维会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别想家?还让孩子们想象在重阳节的时候,家乡的兄弟们会对远方的王维说些什么……从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进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家乡亲人对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营造意境,让诗意在音乐和画面中流淌
以朱红甫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为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简约的课件,诗意的解读,丰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媪的幸福,在体会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古诗词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启迪,自然而然就对古诗词感兴趣。
四、有目的地写,固化知识,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写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刘永霞老师所执教的《观书有感》,她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了小练笔,即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美丽方塘。通过写的过程,教师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练笔,既使教师抛出的知识有了落脚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五、文字迁移,诗词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在品诗诵美的同时,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刘永霞老师在课堂结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这就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课外古诗词。
这次的听课对我的启发和触动很大。在那些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首首古诗词仿佛回到了它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充满灵性而富有诗情画意。真所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次,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老师引导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去上古诗词的话,必能把古诗词的枯燥教学局面扭转,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乐于背诵古诗词。语文教学正像是这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教师们的优秀更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3
新课程课改已拉开帷幕,xx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看完之后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新变化、新问题、新成果、新课标都有了明确的解答与对策,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担忧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认真落实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任务。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他是否贴切及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他是否具体及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次,具有可操作性。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景,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
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习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及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不断研磨,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实现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立足点。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李姐内化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拥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的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我们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4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 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 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5
通过本次研修,我认真观摩了几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的课堂利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教学内容,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和交流的平台。他们的课堂普遍都是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从中学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一节课都非常成功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一、合作探究,激活认知。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他们这些课基本都体现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乐于竞争合作的能力。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思维活跃。使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人人参与,学会交流,营造高效的课堂。
二、鼓励欣赏,收获成功。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更要多欣赏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要把赞赏的目光和语言化为涓涓细流,灌注到每个教学细节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精神愉悦,情绪高涨。这几堂课老师们让肯定和赞扬的声音贯穿了整个课堂,如:Good、Verygood、Great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只有老师们真心地走近学生,真情地欣赏学生,才能积极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的良好氛围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示范练习,巩固新知。
每个活动进行初始,老师的示范和指令非常的清晰。同时老师也利用情景示范,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环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了解了推荐的方法和相关语言,开始在小组内相互展示,然后再推荐给全班学生,最后交流分享,使“读书”成为了这节课的主旋律,从而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这样,通过新颖活泼的训练,让学生亲自参与语言实践,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拓展知识,开拓视野。
几位老师都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情感体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绘本教学以独特的文图形式吸引着所有孩子的目光,但怎样去引导学生阅读就成了我们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几位老师以创新的阅读教学形式成功的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更解开了无数的英语教师困惑,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能。
总之,通过研修,我们开阔了视野,有了学习动力和目标。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6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整节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听完这一节课,我的收获也满满,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教学亮点:
文中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重点句段,培养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有方法的回顾,有方法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然后指导把这几个画面连起来,即组合画面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画重点句子,思考感悟安静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畅所欲言,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发表对句子的体会。王老师正是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掌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关注细节生成,培养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中,王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从课题入手抓住 “触摸” 这一个词,引导学生理解、感知。当学生回答不够自信的时候,她会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课堂中,她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
二、教学建议:
对教学重点中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而王老师的课堂朗读指导较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需要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通过范读、指导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对学习也是一种指导。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7
朱琪老师执教的课例《白鹅》在四2班开课。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较活跃。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感
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和吃相的特点。发现低中高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参与讨论问题,达预期的目标。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流,体会鹅叫声高傲。从鹅见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引导学生感受鹅吃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每个小组的成员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效果较好。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8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通过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
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b=1.…,a与b都是无理数,但a+b=2.…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案例:在人教版二十四章第四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笔者提早一天叫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圆锥模型,上课时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出圆锥的侧面积吗?能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经过约2分钟的时间,笔者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展平成一个扇形,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又问:“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积?”“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大多数学生齐答。一小部分学生欣然一笑,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又过约1分钟,有一学生高兴地喊:“老师我知道了:其实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剪开的扇形面积S圆锥侧面积=S扇形面积=”,“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老师我的是S圆锥侧面积=rl”,“我觉得是S圆锥侧面积=πrl”,“我认为是S圆锥侧面积=πl”学生抢着答。大概过了五分钟后,我叫各种答案的代表站起来解释。“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得到S圆锥侧面积=”“能解释n、R各代表什么吗?”“n指扇形圆心角的度数,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样,但得到S圆锥侧面积=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长,r是扇形的半径。”“我的方法也一样,但得出的S圆锥侧面积=πrl,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l是圆锥的母线。”“我得到得S圆锥侧面积=πr,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h是圆锥的高。”“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作为公式该选哪个呢?为什么?”“第四种,求圆锥的侧面积,就该已知圆锥的相关量,而第三种虽然也已知圆锥的相关量,但比第三种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三种作为公式。”笔者笑着为他鼓起掌。接着,教室里掌声一片。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又开始了。本次研修我共有三节观评课,分别是万峰厚老师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张龙龙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和姚南南老师的《湖心亭看雪》。看完后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丰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下面就张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谈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人教部编版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五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阿来第三次来丽江受当地政府的邀请,为中小学生写的有关丽江的散文。作者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串起了丽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文章恰似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形成到汇入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构思之巧妙令人赞叹。
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触发学生情感展开教学,字里行间闪烁着诗意的魅力,寄寓了对丽江的赞美和深情。这堂课,张老师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文本、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花朵灿烂、果实丰硕”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张老师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张老师在舒缓的音乐《大美云南、秀色丽江》中,用充满深情的美语,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小水滴的游踪,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流,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微信,贯穿课堂始终,建微信群,晒朋友圈,设计群公告等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诗意的语言,丽江的魅力是文章的闪光点,于是张老师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微信去吸引学生,而且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设计书写少年情怀,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迁移,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但很遗憾,课堂中老师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设计中,张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特别注重采取激励措施,营造民主、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一起和文本实现多边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去认识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文本,在阅读鉴赏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综观整堂课,张老师引导学生以读贯穿始终,很好的完成了预设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学习的目标是具体细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学生经过一定行动,能够顺利实现目标。
2、问题预设形式简洁,内容的延伸度大,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答案各有特色,只要合理,均能成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带来成功感。
3、以微信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
4、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教师的语言充满语文特有的“美感”。
在点拨、评价环节有激励性、启发性。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有需进一步做好的方面:
1、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要进行归纳整理,落到实处。
2、学生的互助学习决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仅仅是几个人簇拥在一起,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学生也应该在倾听,在交流,在反思,在纠正,在质疑,这样的互助才是更有效的。自己应该在小组互助的有效性上做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
3、老师的指导与评价要更及时,更具体,更有价值。
4、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是太少,如果给学生展示机会与时间,他们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会更高。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9
年月日和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到清远市参加由广东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年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大会”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广东省韶关、珠海、梅州、清远等个地级市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听了专家的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小学部的张永华老师上一年级《左右》,张老师在课件里呈现卡丁车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张老师从卡丁车游戏,激发兴趣——联系自身,体验左右——游戏操作,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张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分辨左右之后,还编排了“左右操”,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张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上下楼梯、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动画,体会生活中左右的相对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张春娜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的问题情境。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从“羊羊们喜欢哪些球类运动?”——“怎样求平均每人拍多少个球?”——“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数?”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如李教授在点评时所讲:“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0
第四次参加省里组织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了。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与全省的教师们一块交流,一起成长。看到一篇篇那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相信,那字字珠玑凝聚的是老师们的努力与坚持。我看的越多,就越发自惭形秽起来。是啊,教师的水平与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太重要了。要想不误人子弟,就要不断学习。通过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懒”,培训督促我,让我不断进行反思与思考,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而可行的教学方法。远程研修让我烦躁的心沉静下来。我体会到,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开展,对我们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须博学多才。以前语文老师教过一轮教材之后,就可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现在选修教材很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之后,仅熟悉教材对语文老师来说远远不够应对目前教学的需要,老师应博览群书,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的把握语文教材。
二、须独立思考。选修课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能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而应不断更新观念,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善于思考的老师,才会培养出更多善于思考的学生。
三、须拓展补充。我们语文老师应勤于动手,围绕所开选修课程搜集资料,及时补充各种信息,通过扩展老师的视野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让我们成长,反思让我们进步。在远程研修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按时观摩学习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老师们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认真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尽可能多的阅读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班级简报和课程简报,对每一点感悟都作了认真的记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力争做到:
1、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在思想上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我们要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学生的独特性和教育的统一性应该是相互协调,不可偏废的,使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知识结构、独立个性的新人。
2、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的一种反馈,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导向的作用,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原因,调动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因此,应当建立一种合理的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学生。不能片面的强调成功和不足,也不能所有学生用同一个尺子衡量,要合理界定。
总之,远程研修虽已结束,但我获得理论后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虽然培训并没有为我扫清新课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却为我点亮了路灯。老师们深邃的智慧,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指点、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使我们深深的感动。参与研修的所有老师们真诚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
暑期远程研修旅程貌似即将接近尾声,观看了三节课例为我的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暑期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因为三节课带给我启发,也带给我反思。
饱满激情点燃学习之旅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个学习之旅,能够在旅途中一往直前,收获满满的定是那饱含热情前行的人。《树和喜鹊》的执教者,是一位低年级女教师,她的上课时的亲和力和饱满热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是满含热情的。无论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是对生字新词的识记和对文本的理解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学习本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会利用自己的匠心设计让学习旅程充满趣味,这一点值得我学习,也值得我时刻提醒自己,多一点用心,课堂会更有趣味。
别样的'思维让课堂大不同
《黄鹤楼送别》这堂课的执教者,将文章与出处古诗相结合,并结合古诗背景,去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厚谊,还引领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说,孩子们在学习中,走入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语文教学,我们不必条纹缕析,不必咬文嚼字,更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精髓,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习之旅处处有惊喜,有发现,这样的课堂才会与众不同,才会受学生欢迎,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
合宜的情感教育需巧思
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目标维度是情感价值观的导向,而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维度的目标,需要每个教师去巧妙构思。《灰椋鸟》的执教者,将这篇文本的学习与沈石溪的另一篇动物小说节选进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感受文本中蕴含的丰富动物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这不失为一种良策。语文课堂本应是致力于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理念的实践需要我们教师的巧思达成,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拓展阅读,可以补充视频影像,也可以进行联系实际的口语交际,总之,一定要紧扣中心,情境创设得宜,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节课例,风格各异,却都有我教学中需要借鉴之处,可以说令我收获满满。即将开学,愿带着感悟,投入新的教学实践之中去。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2
于6.31日我和袁艳艳老师在滨州三中听市级优质课,那时我抱着市级课总比县级课好的心态才去的,心想或许有的课还不如我讲的好,但通过这两天听课16节,让我对今年的数学优质课有很大的改观,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我感觉今年的数学优质课比上届讲课水平平高一筹!
在这16节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例如邹平的长山一中的一个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并没有延续老的教学理念,而是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再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和2,从而进一步比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看出题设与结论是互逆的,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疑惑,并提出后面两个命题也是正确的问题,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于创新提出新的问题。老师不急于回答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答非常流畅、一气呵成、学生的假设是那样的正确,说理是那样的完美,老师不动声色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不得不叹服这位老师的策划是那样的详略得当,整个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也投入到讲课中去,当进行到某个环节时,我想下一个环节要是这样处理就好了,结果和我不谋而合,我的心情也溢于言表,特别是当她喊下课的那一刹那我都想站起来为她喝彩,上班这么长时间以来这是第一次听课这么入神。在此不得不让我想到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其次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惠民王晓涛老师的《不等式》,实话说她站在台上给人的感觉是长相平庸、貌不惊人,但随着课的进行,她在处理每一个环节时都是那么的细致,比如不等式的解集,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回答集合是什么含义,并及时的表扬了学生,然后通过查辞海再出示集合的含义,再进一步阐述了集合在数学上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引入集合这个概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集合这个概念而不是灌输给学生,通过听她的课还让我感受到她那丰厚的文学底蕴,非常有艺术性语言的表扬学生,使学生倍受鼓舞,学习劲头更大了,回答问题更积极了,他们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较之平时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两天时间,虽然听课非常劳累,但收获多。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特别是在发展尖子生方面要有所突破,如何用艺术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乐安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3
20xx年山东省远程研修中,幼儿园—“互联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程,有一个观评课课程。共三节课,分别是胡月月老师执教的大班艺术《苹果丰收》,于文慧老师执教的小班艺术《洗衣服》,王新老师执教的大班艺术《小精灵的魔法汤》。看完这三个课例的视频感触颇多,原来幼儿园的艺术课能上得如此精彩。我禁不住反复看了三遍,下面对照评课标准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目标设计准确,活动容量适当
这三节课,教师们对教材把握得很准确,设计的目标准确、具体,有层次,并且可观测,最重要的是目标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活动内容适当,时间安排合理。
二、精心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在设计教学活动室,三位老师精心设置了情境,让孩子进入到情境中,这样孩子们就有积极性了。例如在《苹果丰收》中,单纯的打击乐器是很枯燥、很乏味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老师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苹果丰收了,朵拉要来摘苹果。但是朵拉需要通过关卡,才可以达到苹果园,才能摘到苹果。她怎样才能去果园,摘到苹果呢?胡老师不仅设置了情景,而且用朵拉这样一个人物就把整堂课串了起来。孩子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再如在《小精灵的魔法汤》中,王老师将“小精灵制作魔法汤”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帮助孩子富有兴趣地反复倾听感受,富有创意地表达表现。王老师带领孩子做了三次魔法汤,从不成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4
从课前的1+1≠2有时也是正确的,到课堂中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呈现与分析,至最后刘老师再一次小结“以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看问题要学会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刘松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中不断地引领孩子们学会换个角度看分数,也在引领孩子要会用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角度一:认识分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从自然数想小数、分数延伸发展,由原来的绝对数值向相对数值拓宽。从认识表示数量与顺序的绝对值到认识表示相对数值的分数,相对于自然数而言,无疑是一次认识数中的质的飞跃。在课中刘老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起较好地探讨了分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
1、 两个角度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课堂上刘老师设计了多个情境来引领学生认识分数的相对性,如“给不同的图(3朵花、六朵花、九朵花)的2/3涂色,说说涂色的花各有几朵”并 讨论“为什么都是2/3,但是每幅图里涂色的花朵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再如呈现1/5与相应的三幅图不完整的图,来讨论单位“1”额数量等等。在学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相信他们在较好认识到分数的相对性;同一个分数因单位“1”的不同使得它所代表的数量多少也会不同。当然同一事物因相对的单位“1”不同而需要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分数的相对性这一非常抽象的本质特征也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得以深刻地认识与理解。
2、 从“率”到“量”的辨析中理解分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分数可以看做是除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分的结果和比的结果,以“具体数量”与“抽象的数”两种形态呈现,即分数的绝对数值和相对数值。对这一问题的辨析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刘老师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红绿两根丝带一样长,红丝带用去了1/2,绿丝带用去了1/2米,哪种丝带剩下的长?”在辨析的过程中,通过大于、等于、小于1米的三条线段的呈现与讨论,将1/2和1/2米作了一次又一次的对比。无论总长度怎么变化,但1/2米的长度始终不变,而1/2却会随着单位“1”的变化而变化。分数作为绝对值和相对值的存在通过一个情境中的多次对比得以不断清晰。分数既可以表示“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刘老师在教学中找准了对接点,在两种意义的沟通上作了巧妙地无缝衔接。
角度二:从度量的维度认识分数
分数意义理解主要分为四个维度:比率、度量、运作和商。这四个维度中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度量。分数的度量即指可以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积。本节课中刘老师很好的引领学生们体验了“度量”这一分数的意义,感受到了分数单位的重要性。
1、从分数的产生来认识度量
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是基于日常生活中实际需要,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仅此而已吗?刘老师的课中将分数的.产生与度量很好地进行了结合。现场时光穿越回到远古时代,让学生用木棒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在分数产生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度量的意义,体会到了分数单位的重要性,也就能很好地进行有效地度量。分数单位的重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呈现。
2、从度量结果来认识分数的意义
从单位“1”的认识来认识分数单位,再把分数单位作为学生认识的另一个起点,重新构建对分数的认识。分数墙的构建过程中,从分数单位1/2、1/3、1/4到1/n,学生也学会了用更多元、更丰富的角度来客观地认识分数。就这样,刘老师利用分数单位,通过度量,来充分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很好地构建起分数认识的一个回路。
通过下图的梳理更是很清晰地认识到分数产生过程中几者之间必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角度三:从“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来认识分数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分数的教学一般都采用份数的定义,分数份数定义是学习分数的起点。但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商的定义体现了分数的本质,符合数系扩张的数学思想。
张奠宙先生在《分数的意义》一文中提到:这个用份数定义的分数,易学好懂,但其内涵却很局限,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分数是一个不同于自然数的新数,正整数a除以正整数b的商,记作a/b。整除时,结果是自然数;除不尽时,得到的商是分数。分数的本质意义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从分数产生的角度也渗透了分数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分数的产生还可以从内部找到解释,比如计算除法时,7÷7、6÷7、8÷7…….a÷b,都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使得分数的意义从单一走向完善。
相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换个角度看分数。分数依然是曾经学过的那个分数,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学生们还知道了分数是两个数的关系,是度量的结果,它是一个商等等。分数是简单的却是复杂的,分数是丰富的,也是灵动的。刘老师的课不仅让学生,也让在场的老师对于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引领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师必须首先具有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的课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他对于分数这一知识体系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只有具备了这份能力,才能引领学生的学习从浅显走向深刻,从单一走向多元,甚至是学会思维方式的转变,让与会的老师们叹服。
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一点印象特备深的一点就是刘老师的幽默。也可能是口音问题,在课堂中就好像易中天进了数学课堂,特殊的语音,有趣的语言,将每个学生和听课老师深深吸引。老师适时的幽默,学生适时的放松,思维的闸门才能如洪水般涌出。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5
捕捉细节,触摸真情;描写细节,表达真情;欣赏细节,感悟真情。文登新一中慈老师的作文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下面我从几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二从情境创设看:这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颇具特色,如激情创境,美图美语创境,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三从作文课特点观:执教者突出了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领悟,让学生在观看,写作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作文科教学的语文味。
四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执教者身上有很好的体现,那张《孝》的黑白色图画。那张《渴望》的图片,那张《生命》的震撼图片成为了不同角度领悟细节描写的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五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自己当堂的写作既消化了老师所见内容,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兴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课堂高效!
六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七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八课件的制作看:课件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图片的利用,内容的总结,方法的归纳等等,言简意赅,条理清楚,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十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十一晒课界面组织合理、信息完整、语言规范;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教学建议
第一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第二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立意、选材的能力,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的实践能力,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6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8-18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6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4-21
远程研修英语观课报告03-05
美术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2-04
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1-26
最新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5-29
美术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