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9-03 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区民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力求从各方面建立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缺点和不足。xx年8月,以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到各街道、社区及相关养老机构做如下调研。

  一、xx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我区辖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3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5800人,约占户籍人口的11%,60-69周岁的老年人18616人,占老年人口的52% ,70-79周岁的老年人12530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89周岁的老年人4178人,占老年人口的11.7% ;90岁以上高龄老人222人,占老年人总数0.62%。全区失能老人420余人,空巢老人543人,共占老人人口比例3%。据测算,全区老年人口以大约以每年3.54%左右的速度递增。

  二、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一)城市养老服务现状。

  1、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目前,xx区城市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主要是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全区现有33支志愿者服务队共计478余人为城市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的居家入户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仅xx年就开展各项服务活动500余次。开展的服务活动包括治安巡防、医疗急救、家庭防盗、法律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其中,做的较好的服务活动为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每周都要定期到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家人又疏于照顾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除了为老人打扫家居卫生、洗衣做饭、购买日用品等常规服务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老人交各种生活杂费、理发,在重大节日表演一些简单的文化节目让老人体会到节日的气氛,不致感觉孤单。除志愿者服务外,各街道办事处也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例如二马路街道办事处开展的“六卡”服务中的睦邻卡、党员活动卡就是为了密切联系辖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而设计的,这项服务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直认可,并为孤寡老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2、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我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外,还包括了社区日间照料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建设与应用。

  xx年,我区新打造了千米社区南山社区、福悦湾社区、社保社区,这三个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上不同程度的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南山社区日间照料室、图书室面积分别增加到100平方米,日间照料室新增床位3张,图书室新增各类为老服务图书上千册,工作人员还专门配置了老花镜、扩大镜,方便老年人阅读;福悦湾社区日间照料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分三个房间一个是休闲娱乐室,配置了彩电、沙发、茶几、报纸、老年人阅读的杂志,一个是保健室,配置了保健椅、足疗仪,一个是休息室,配置了六张床,4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配有6套沙发及手工制作桌,专供老年人写字、绘画使用,文体活动室100平方米,弥补了该社区没有室内活动室的空白;社保社区除配有日间照料室、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外还另建有30平方米的配餐室和40平方米的小食堂。目前,我区共有10个社区建立了日间照料室,为在社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日间休息和午间用餐的服务场所。有8个社区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及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社区帮助建立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队伍有近20个,除了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外,还组织他们参加市区各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并多次获得好评。

  3、养老机构建设情况。目前,我区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14家可提供770张床位。包括12家城市民办老年公寓(一个瘫痪公寓),一个是由xx区政府xx年新建的xx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双鸭山市xx区矿建路中段东侧,由原东升小学教学楼改造,总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xx平方米,主体3层,房间75间,每个房间30平方米,共有床位105张,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医务室、保健房、多功能厅、教育培训室等附属设施,是我区首家集医疗、康复、养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一个是安邦乡政府建立的安邦乡敬老院。位于生态园路,占地面积20xx平方米,拥有床位70个,有入住老人34人。

  (二)农村养老现状

  我区安邦乡共有人口2.149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有1852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8.6%。其中,60—69周岁老人有1198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64.7%,70—79周岁的老人有476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25.7%,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89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10.2%。我区农村养老服务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在安邦乡敬老院集中供养一些五保户、“三无”老人外,多数老年人采取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式养老。各村屯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情况也不理想,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照顾工作基本由村委会承担。

  (三)制定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及投入情况。

  近年来,我区制定了《关于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民办养老机构清理整顿的通知》、《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省市下发的养老服务有关政策也基本进行了落实,每年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投入的经费达到了10万元以上,对老年人室外活动场所的绿化及环境卫生进行了治理;打造社区日间照料室10个,购置床铺60余套;购买、修补老年人活动器材50余套。

  三、养老服务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财政投入少,资金来源单一,养老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通常有五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五是家庭投入(购买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仅依靠着政府投入支撑,其他几方面的投入基本没有,这就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缓慢。

  (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主要是文体活动和一些家政服务,单一的方式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的专门服务机构基本没有,为老人提供卫生洗涤和买菜做饭的服务属于稀缺项目,大多数老年人希望社区设立为老人服务的专门机构就近提供服务。

  (三)社区没有配置职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大,从事老龄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理应按照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扩充。事实上,所有社区均没有专设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服务基本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本来工作人员就少,工作繁琐,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社区,基本上都是把下岗职工(以女工为主)的“40、50”人员组织起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她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类的护理工作,对一些对要求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无法胜任。

  (四)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

  我区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需求约为3000个左右,目前,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5个,拥有床位299个,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无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伺机而起,因为这些养老机构伙食差、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大,近年来,发生多起老人和养老机构的纠纷案件,甚至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到位,出现因火灾致人死亡的案件。

  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与投入的金额仍然偏低,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表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样有利于带动其他方面的资金自然融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寻求各方支持来筹措资金,大中型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业者,甚至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筹措资金的渠道,应可能的汇集各方面力量来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平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应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由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应给予区政府一定的招人自主权,招聘专人在各级相关部门负责养老服务工作,区一级的民政局专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督办指导作用,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领导。各街道设立养老服务站,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街道下属的社区设具体的养老工作站、医疗服务站等,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具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中通过考试方式录取若干业务骨干,负责具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关爱、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类型的养老服务。

  以上是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提升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趋执的发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增强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力争把我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为xx区乃至双鸭山市的民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

  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xx、xx、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年5月2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xx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截至xx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1595张,60岁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数30.5张。具体做法为:

  1、强化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之一。xx年印发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从土地落实、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并明确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民办养老机构可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相同的土地政策,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对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认真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了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统筹推进大健康发展战略,将医养结合、农旅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抓手,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到新型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中,着力推进和努力打造“足不出户养老、上门服务养老”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2、积极开发养老项目,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5家,养老床位5607张。二是强化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91所,率先在全省实现敬老院的全覆盖。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农村幸福院176所,xx年省老龄办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观摩会。四是着力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初步形成一种“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社会氛围,今年省老龄办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现场观摩会。

  3、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xx社区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实现老年人前院看病、后院养老的目标。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养老服务从床位看,农村多、城市少;从性质上看,公办多,民办少;从规格上看,中低端多、高端少;从经营模式上看,单一养老多,医护结合、农旅养结合少。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由民政部门主管,但涉及部门多、层面多,养老服务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如在民政内部具有养老服务职能的有老龄委办、社会救助局、社会福利科三个部门负责,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机制不活。对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如根据国家有关养老服务政策规定,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养老机构建设不够规范。一是配套设施简陋。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没有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许多农村敬老院房间内无独立的卫生间,大部分农村敬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除了政府兜底部分,很难吸引社会老人入住。二是全市规模较大的敬老院缺乏必要的人员接送、物资采购等业务用车。

  3、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专业化管护人员缺乏。如盘县柏果镇敬老院入住率已达70%,但管护人员只有11人,且现有管理、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标准、规范的护理程序。二是管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如六枝特区许多通过招考进入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被乡镇政府抽调到其他岗位。三是养老服务严重缺乏社会工作者和自愿者(全市持证社工43人,其中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不足20人)。四是全市境内没有一家养老机构取得消防合格证审批手续,制约对养老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

  4、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我市目前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群体的3.4%。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十三五”末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20000张,目前仅有各类床位11595张,床位缺口近9000张。二是居家养老基础薄弱。社区老年活动平台建设不足,公益性养老用房相对紧张,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5、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尽管我市加大床位补贴力度,在省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补贴3000元,由于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来咨询的多,真正洽谈的少,追求政策支持的多,诚心投入的少,目前没有一家民办养老综合机构落地建设,全市民营养老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3%左右,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数。

  二、外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及经验

  (一)组织保障有力,财政投入力度大。xx、xx、杭州等地的养老服务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兼任,明确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本级财政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年1200元。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为市县按2:8补助3000元,运营补贴为每床每年市县按2:8补助200元。

  (二)运行机制统一,部门配合紧密。明确由一家单位(民政局或老龄委)牵头总负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其他成员单位在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开展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例如:发改部门优先审查立项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养老服务各类补贴,住建部门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人资社保部门全力组织所需的人才培训等。这样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统一、政令畅通、各尽其职、成效明显。

  (三)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xx、xx、杭州等地积极与国内养老服务专家团队合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养老床位从普通型向护理型床位转变。目前,上述地方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50%以上,(我市提出在20xx年底前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30%),护理型床位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更为周到、专业、全面的照护。

  (四)政策创制力度极大,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养老政策文件,许多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面。如xx市率先提出“9064”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资金(首期财政注入5000万元),同时财政专门设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按每个老人26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预算)。通过政府引导并支持民办运营“虚拟养老院”。建设居家养老指导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人提供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工、专业组织等为老人提供服务主体(xx市持有社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6000余人,仅一个社区内就有11名社工固定服务),基本实现“9064”目标(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解决了老龄群体中占主导地位90%的老人的需求。

  (五)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力雄厚。为使养老服务有承接主体,由财政专门对养老专业人才进行补贴。例如:设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对学习相关专业后从事养老服务管理或护理职位满一年的,根据学历不同给予2万至4万不等的补贴)、持证补贴(对持有养老护理执业资格证书且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根据等级每月由财政给予200元到800元不等的补贴)和社保补贴(对从事养老管理和护理的,其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补贴充足,吸引、稳定大量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三、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监管养老服务建设,并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眼大局,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敢于担当。需要整改完善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后,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消防合格证的办理),避免因不作为或慢作为,对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制约。二是建立统一的部门运行管理机制,将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监管,更好的发挥各类养老机构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以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精准发力。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助老服务建设。结合我市“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云”,构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三是将福彩公益金和其他财政用于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向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倾斜,统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四是可建立养老服务基金,首期基金可从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方面注入,并建立稳定的补充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解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五是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六盘水实际,制定出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养老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制度,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等专业学习,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稳定养老服务队伍,鼓励长期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二是加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宣传、引导、培育和登记管理,培养壮大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

  一是着力推进公建民营模式,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民间力量管理经营。

  二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鼓励资助力度, 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

  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大力发展我市休闲度假养老服务业。四是民政、财政部门扩大政府补贴的覆盖面,让更多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总体规划。根据我市老龄人口数量增长和养老需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各级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做到公益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和利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场地等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发展老年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

  第十党代表小组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社会养老、扶贫济困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各区县、街道、社区、农村及群众家庭开展调研,听取基层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民政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征集到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35条。党小组结合调研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对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讨论和梳理,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xx市辖3区1县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41个乡镇街办、70个社区、543个村,总人口84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老龄化程度均高于全国(14.3%)、全省(14.61%)平均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具有xx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规划目标制定科学合理。我市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xx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xx—xx年)》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计划“十二五”末,市、区县各建设1所示范性养老机构,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到30‰,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乡镇、街办、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村,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到40‰奠定基础。为确保《规划》和《实施意见》的顺利实施,印发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养老服务业推进工作小组的通知》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解落实xx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xx—xx年)工作任务的通知》,以加强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形成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分类推进。自xx年起,我市按照“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发展目标,在居家养老方面:于xx年投入220万元,建成覆盖全市城乡老年人的xx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开通965668服务热线和xx服务网络;引入陕西省巾帼依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注册了“xx市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xx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的运营和政府援助对象的服务。在社区养老方面: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示范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红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邻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结合实际,利用陕煤化实业公司、铜富公司闲置场所改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截止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15个,覆盖率已达21.4%;建成农村幸福院188个,覆盖率已达34.6%。在机构养老方面:已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1个(区县中心敬老院4个、乡镇敬老院4个、公办社会福利机构2个、光荣院1个)。目前,全市建成养老床位3698张,老年人养老床位拥有率达到27.39‰,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三)养老服务保障政策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农村幸福院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章制度》、《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办法》等,不断规范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落实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同时,在全省首家探索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出台了《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及运营奖励办法(试行)》、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培训长效机制等,为养老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虽然我市已建成的11个养老机构均为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一些机构已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但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民政部测算核定,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建设需7.5万元,而省、市文件明确社会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补助标准为新建、改扩建每张床位分别一次性补助3000、2000元,与投资悬殊较大,吸引力不够。

  (二)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全市8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数594张,入住五保对象164人,入住率仅为28%。建成运营的188个幸福院虽然都已投入使用,但因受农业生产季节的影响,农闲时效果较好,农忙时,活动人数较少。运营的2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作用发挥较好,不论是社区运营还是社会组织运营,每个机构平均每年运行费用约20万左右,主要是用于服务人员、厨师工资、水电、取暖等方面费用支出。由于没有运营补贴,运行艰难。

  (三)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主体不明确。中、省、市有关文件均提出在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对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但均未明确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主体。已建成小区难以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场地,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限期达标非常困难。

  三、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形势紧迫,任重道远。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把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贯彻落实《xx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力度,着力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发挥政府的托底作用;其他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政府要落实好《实施意见》确定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补助政策,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根据我市财力增长状况,逐年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建议出台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政策,特别是社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政策,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二)拓展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模式。根据国家各部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35号)精神及相关文件,严格落实《xx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主体,加大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落实力度和已建成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限期改造的力度,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有保障。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开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全力推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建设用地优惠、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参与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养老服务机构网络,解决全市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

  (三)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保障政策。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做好我市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建设,覆盖到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切实降低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运行风险;加大政府对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探索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及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政策,逐步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管理,切实减轻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负担。

  (四)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监管机制,指导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入住率和使用率;完善养老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科学、准确反映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建立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度,逐步提高养老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要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定价机制,依法确定适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范围。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4

  过去一年,我中心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养老中心发展机遇,推进落实各项养老工作任务。

  一、中心规划

  1、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

  2、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3、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

  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

  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4、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10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5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3、员工培训,建设队伍

  新康养老服务中心与长沙市阳光新青年职业技术学校于20xx年10月30日起,按教学大纲实施,实行全日制养老护理员培训,组织了46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120个课时统一专业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95%通过考核,统一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为给所服务的老人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工作做好充分的人员储备工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摸底调查,分类建档

  中心与开福区九个街道签定了合作协议,与各社区达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对开福区符合标准的244位老人进行了统一上门摸底,分类建档。其中76位老人因拆迁、死亡等原因造成无法提供服务,另14位老人因不在家等原因待继续跟进,对其余156位老人签署了服务协议,并对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实际困难等作了全面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汇总,登记分类归档。低保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将作为我们重点服务对象;在摸底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负责,详细对第一个老人讲解了居家养老服务性质以及中心的基本情况,绝大部分老人对我人们的服务表示期待。在摸底服务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老人亲属、邻居等多方面资源,了解老人平时生活习性,为以后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签署协议,服务提供

  中心于12月份开始正式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对开福区内九个街道共服务106位符合无偿服务标准的孤寡、三无老人,服务时间共计1654.5小时。

  中心对老人主要提供的服务为:精神慰藉、康复保健、个人照顾、送餐服务、家居清洁、家电维修、康乐活动等。有部分老人因健康问题严重,如长年卧病在床,服务很有挑战;老人聋哑,不方便沟通;老人精神不正常,工作人员被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但是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社区、街道的配合下,努力克服困难,为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提供让老人满意的.服务,真正做到我们中心一直为之努力的服务宗旨“让老人有尊严有保障地生活”。

  四年以来本人能够认真参加院里组织的学习及各项政治活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三年里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工作上,四年来我的工作岗位是为老人服务。每天按照服务护理人员职责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班从未出现迟到早退现象。遵守院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以老人为本,心系老人,情注老人,时刻牢记为老人服务的宗旨,并将爱心、热心、耐心、事业心运用到平常各项服务当中。

  我所从事的是服务和护理老人工作。每天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单床铺。对患病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喂水喂饭、擦洗身体、倒屎倒尿,定期为老人洗澡理发,还要负责每月的大扫除。在日常工作中,从来不怕脏和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平时我还经常和老人谈心,交流,及时了解老人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和同事们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不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三)四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平淡,把舍得付出,默默无闻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从来不拿老人的东西,做到不利养老院形象的事不做,不利养老院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养老院的形象。

  (四)在工作中本人还有很多不足,有时和个别老人说话语气有些重。在今后工作中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总之四年以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和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深信,有县委县政府和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都会在发展中逐步得以解决。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我们福利中心办成全县甚至全市关爱老人的基地,使之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所,推动五保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上述工作原则,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那个养老院工作做得更好,让社会满意,让老人家属放心。

  20xx年,在单位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我始终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领会其科学内涵,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温家宝的各项重要会议讲话,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学习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会议的有关文件,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活动。

  经过半年来接个月的学习和积累,我逐渐熟悉了各项工作,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有所锻炼和提高,能够积极做好办公室日常事务。按照领导的安排,做好各方面的基础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事务。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无迟到早退、旷到现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做到腿勤、口勤、笔勤,工作中勤奋务实,按照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业务工作。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今后能够更好的完成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参与效能建设工作。认真开展效能建设工作,参加了各项效能建设工作会议,参与完成了效能绩效自评,效能档案的准备,效能建设工作的综述、总结及整改意见。

  三是参与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四是做好会议工作。认真做好每一次会议记录,并且参与了各项会议的会务工作。

  五是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查找不足:

  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虽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继续下功夫。二是在工作中存在浮躁、粗心等缺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向领导请教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工作水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助推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县政协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11个镇村、3个社区,走访了县民政局、卫健局等相关单位,对全县敬老院、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一)全县老龄人口现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增速快,。截至20xx年12月底,我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近6.5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其中:60-64周岁老年人1.8万人,65-69周岁老年人1.6万人,70-79周岁老年人2.2万人,80-89周岁0.75万人,90-99周岁700多人,百岁老人13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五保)2000人。

  (二)养老服务体系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发展社会养老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全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政策,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榆政发〔20xx〕13号)等文件精神,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15个镇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对“五保”老人实行免费医疗。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及高龄补贴等惠民政策,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积极投入,着力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新(改、扩)建了1所中心敬老院,3所区域敬老院,1所“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安置农村特困老人1000多人。全县建成农村幸福院180所,运营的120所,累计服务老人3000多名;在城区建成名州镇上郡路、东街、文化路、朝阳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服务老人800多人。投资150万元在朝阳路社区新建老年人服务中心1个,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午休和生活用品代售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帮助。

  3.创新思路,多渠道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从20xx年底起,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城区7个社区、3个城中村及城郊24个自然村的5000多位老年人购买了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呼叫上门服务。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新建田庄养老服务中心1个,配备床位24张夕阳红养老院1个,配备床位80张。

  4.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66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55人。全县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80796人,其中60周岁以上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为61160人,5433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被列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干部职工参保人数为1957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6997人。

  二、当前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县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养老能力减弱,社会养老任务加重。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大部分子女不能专门留在父母身边对老人进行周全的日常照料,“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老已成为发展中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养老机构运行单一,补充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全县敬老院总体上规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目前,入住敬老院的主要是“城市特困”、“农村特困”等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如中心敬老院设计床位150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70人;义合区域敬老院设计床位65个,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35人;两个民办养老机构田庄养老服务中心和夕阳红养老院入住不到50人;新建并运营的3个区域敬老院为我县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备床位888张,集中安置人员865人,长期入住人员240多人。二是敬老院的设施、设备仅能为老人提供吃、住和日常看护等基本服务,生活比较单一,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服务还不到位。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市场运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互助幸福院缺乏运行资金支撑,幸福院在运营过程中每年支出水、电、暖、数字电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约为3-5万元,而市、县财政给每所幸福院每年补助运营资金2万元,剩余资金依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捐赠或集资,很多幸福院因资金不足只能低成本运营,有的为节省成本时关时开,给群众带来了很大不便。五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运行困难,社区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没有专项的养老服务工作经费。因此,完全依靠社区自筹资金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基本上不能实现。六是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刚刚在区域敬老院实施,起步晚,水平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服务能力不强。

  (三)社会养老氛围不浓,爱老敬老宣传不到位。在调研中,提到养老的问题时大多数群众干部都能侃侃而谈,但是真正坐下来思考,行动上推进,口头上宣传的很少,养老问题依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一是对养老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群众对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动性。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优待政策宣传不到位,创业氛围不浓。很多企业家近年来只看重了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很少有人动心思参与养老事业。三是传统养老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新型养老模式宣传不到位。据业内人士介绍,就我县目前敬老院的水平,即使腾出一部分床位用于其他群众的有偿养老服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住进来。

  (四)宏观政策执行不力,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20xx年至今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养老服务业新政策,涵盖了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规划布局、设施用地、融资政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而我县跟进不力,没有形成合力,也未见到有关贯彻文件。再如榆林市两办出台的《榆林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榆办发[20xx]46号),我县也未见相关文件落实。

  (五)农村养老基础薄弱,留守老人养老压力大。虽然近年来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并运营幸福院老年餐桌,日托型“朝至夕归”养老模式已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亮点,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更大,目前农村幸福院覆盖面小,还存在主体关系不顺、管理职责不明,运行体系有堵点,服务供给不到位等问题。

  (六)养老从业人员不足,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一是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养老护理员是每天负责老人吃喝拉撒的下等工作,许多中青年人都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目前我县敬老院服务群体近400人,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仅有50人,缺口很大。二是养老专业人员匮乏。现有服务人员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学历为初中以下,且绝大多数未经专业护理培训,专业执业人员寥寥无几。加之养老护理员面临的压力和风险诸多,待遇却较低,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三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缺乏相互配合和协作发展的纽带。四是缺乏规范培训。政府、社会、部门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业人才规范培训少,且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操现象,缺少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关怀等专业规范培训。

  三、工作建议

  根据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养老氛围

  一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及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要加大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县群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要加大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全覆盖的目标。四是全县镇村(社区)要继续组织开展评选“敬老好儿女”、“尊老孝亲模范”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家庭和谐。五要积极组织初高中学生进社区开展爱老敬老活动,解决老年人家中卫生清洁等问题,掀起全民尊老爱老社会氛围。

  (二)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营监管模式

  一是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县公办敬老院承担着城市特困、农村特困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康复、托管等任务,发挥着托底保障与基础支撑作用。农村幸福院承担着农村留守孤寡老人吃饭等日间照料任务,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使分散供养的老年人能够自愿到敬老院、幸福院安度晚年。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通过免租金、提供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建民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权责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增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全县应建立光伏扶贫资金与农村困难建档立卡老人户居家养老协助机制,解决村级幸福院运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出台参与养老事业优惠优待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物业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事业,为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中安度晚年。四是继续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扩大城乡光彩智慧居家养老覆盖面。五是将城乡养老事业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中,结合扶贫集中安置房建设、危房改造项目、镇村闲置资产整合等,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六是加强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养老服务行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我县要抢抓机遇,在绥德县光彩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绥德县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对智慧养老的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做出明确规划,尽快建立更新全县老年人信息动态数据库,推进全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三)创新养老工作思路,多渠道发展养老事业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模式,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带动全县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充分挖掘农村闲置资源,利用闲置学校、房屋等设施,采取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单位帮一点的思路,将其改造成为幸福院,使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就近得到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入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服务,将农村幸福院进行资源整合,逐步转型提升为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三是镇政府积极引导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结合公益岗位开发,成立村老龄服务协会,组建老年人服务队,每天定时上门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住在家里安享晚年。四是充分利用各镇中心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加强对各村60岁以上老人日常护理、康复服务,缓解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同时建立老年人健康诊疗档案,做好预防保健干预,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因病支出负担,减轻养老支出费用。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医养合作共享机制

  在现有医养结合试点的基础上,继续鼓励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护理和康复资源,扩大“卫生服务+生活照料”养老模式覆盖面,实现双方深度融合,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消费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五)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

  一是抓职业培训。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培训规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抓专业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鼓励医疗机构的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进行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三是抓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养老机构和社区设置必要的公益岗位参与社区养老工作,力争在社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队伍。

  (六)优化公共养老服务,提高全县“适老化”水平

  县乡各单位应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主动开展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的服务应用,在车站、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建立“无码绿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改善“面对面”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一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四五”规划,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尽量将任务指标化,纳入县乡部门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各镇应将村级幸福院的运营管理纳入村干部工资绩效考核指标中,切实夯实村级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幸福院正常运转。二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规则,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三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认识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来部署的重大意义,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主体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政治情怀,全面完善和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

  根据工作安排,4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秀芳带领调研组,深入到百善、孙疃等镇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县政府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智慧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了一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镇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8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一)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全县还没有一所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部分镇、村没有老年活动场所,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21.9张,没有达到小康社会数据指标要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还很突出。

  (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我县各镇养老院、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临聘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能不高,均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薪酬待遇偏低、劳动强度较大,队伍不稳定。

  (三)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养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部分农村敬老院基本设施配置不齐、维护管理不到位,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便。养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缺乏。多数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仅能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关爱、紧急救援等体系建设不充分、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并落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认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系列办法,制定实施有关扶持政策,放大政策驱动效应,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力度,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学校、医院等资源,尽早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符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积极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成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养医结合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基本诊疗设备,配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方便大部分老人不出社区就能够享受到医疗康复、紧急照护等基本医护服务。加大力度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效形成合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注重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行业管理制度,针对我县实际,制定出台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和监督,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依托职业学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工资待遇和补贴奖励标准。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为老志愿服务。

  (四)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为有需求的其他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和个人利用空置房或空闲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等,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力度,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内完善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有效保障。加快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7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关于我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请予以审议。

  近年来,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全区养老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为5.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8%;60岁以上常住老龄人口数量为6.76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3%。目前,我区老年人口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xx年,全区老年人口将增长到8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20%。

  我区老龄化问题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二是预期寿命长;三是空巢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幅快。

  二、20xx年养老载体建设全面推进

  近年来,雨花养老工作始终坚持围绕落实好党和政府惠老政策托底保障职责,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突出抓好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组织培训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智慧养老初建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养老工作,年初我局在公益众创空间内建立了一个区级智慧养老信息中心,平台与市12349系统对接,拥有座席4个,专业工作人员5人,各种专业服务人员及社工共计130多人,加盟服务商20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电子呼叫器、老人定位手机等方式,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的信息流和实体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养老、医疗、信息咨询等上门服务。同时,对为老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监督。下一步我们将对平台的科学评估、呼叫服务、落地服务、定位和监督、对接共享等6大功能进一步的优化,力争将信息平台建成为我区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中心、集成中心、监管中心及指挥中心,让更多的雨花老人享受到“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全方位服务。

  (二)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不断扩大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区59个社区都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创办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厨房、助餐点等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服务多样的为老服务场所,其中主城区域已基本形成了10-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半径。20xx年新建4个省级日间照料中心,1个市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市4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中心厨房,10个社区助餐点。同时,整合现有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周边医疗资源推进养护型社区居家照料中心建设,引导专业护理服务进家庭,今年力争建成19个医护型社区综合居家护理中心。

  (三)养老载体建设全面推进

  养老服务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我区已建成养老机构18个,其中公办1家,民营17家,民营率94%,核定床位1728张(护理型床位1284张)。今年新增养老机构2家,分别是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和九如城失能康复中心,新增床位200张。同时,今年我区分别有2家养老机构(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南山园护理院)被市局评为4A级养老机构,4家养老机构(雨花新村敬老康复护理院、中船绿洲养老康复中心、梅山老年公寓、宁南温馨老年公寓)被市局评为3A级养老机构。至此,我区已全面实现高中低档配置齐全,覆盖城乡的机构养老新格局。

  (四)为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落实养老保障水平。今年8月下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xx﹞150号),对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低保标准的1.3-2倍不等,目前我局正在抓紧时间对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认定工作,力争本月底完成全区所有特困人员的认定以及第一批供养资金的.发放工作。落实尊老金制度,向全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600元不等尊老金,20xx年全区8022名80周岁以上老人共发放尊老金520万元。继续开展“福彩助老”活动,为全区社区、养老机构免费订阅《老年周报》20xx份。

  二是不断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继续降低门槛、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拓展服务,创新模式、完善功能,为全区60岁以上特困老人安装紧急呼叫器5157台,为585名高龄、独居、特困、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每月24小时居家养老上门照护服务。与专业组织合作,让康复走进社区、家庭、机构,为45名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开展居家康复、中医养生专业服务。

  三是加强基层老年组织建设。以组织培育激发养老事业活力,今年我们将成立区级养老服务业协会(目前协会正处在筹备阶段),充分发挥行业职能,建立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全方位培育孵化养老评估组织及不同类型的养老社会组织,特别是积极培育面向老年人的定位求助、健康监测、医疗服务等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带动提升全区养老服务组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加强老年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培训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营养配餐师和保健按摩师等专业人才200名。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技师护理员证书的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的奖励。积极落实《南京市养老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入职奖励暂行办法》(宁民福﹝20xx﹞94号)文件精神,对入职2年以上进入护理岗位的全日制毕业生,按照“本科以上奖补50000元,大专奖补40000元,中专奖补30000元,非全日制毕业生,按照全日制的70%奖补”的标准执行。

  五是组织开展尊老助老活动。以“敬老月”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工作为抓手,落实老年优待政策,通过走访慰问高龄、生活困难、重病老人,举办庆祝老人节系列文艺演出,开展老年人志愿者、热心好人的评选等活动,为老人送温暖、送文艺、送健康,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

  六是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全面落实20xx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保障老年人各种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进社区、进养老机构、进老人家庭,扩大老年法律援助服务站覆盖面。全面实施“温暖空巢”、“舞动夕阳”等关爱项目,鼓励和支持老年群体组建老年文艺团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全区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广大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一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由于我区过去发展过程中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新建居住区要按每百户20-30平方米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居住区要按每百户15-20平方米标准调剂解决。未达标准的要限期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确保养老服务用房),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还不高,离市政府要求40%社区办公用房用于养老还有一定距离。

  二是为老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现有的养老机构不能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类型不尽合理,具备专业康复护理能力的养老机构偏少,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具备医疗资质的可以刷医保的全区只有4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助餐、卫生保洁、文化娱乐等较低层次的服务内容上,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特别是老年人在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方面的需求。

  三是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亟待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受土地使用规划和资金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关注多于行动”,多元投入机制有待真正形成。

  四是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少缺、年龄结构偏大,缺乏老年服务和医疗护理专业技能,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以市医护型社区综合居家护理中心建设试验区和市家庭养老床位工作试验区两项工作为抓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民政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制度创新,按照“标准化、多元化、规范化、专业化”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推进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系列办法,放大政策驱动效应,落实按人均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级规划建设好养老服务设施。会同区财政一道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区为老服务的资金支持补贴办法。

  二是开展精细化社区居家为老服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为老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中心厨房、配餐点、老年大学等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实行虚拟养老与实体组织服务相结合,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有效服务半径。为全区75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老人紧急呼叫器1500台,为700名高龄、独居、特困、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上门照护服务,对1412户特困独居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对12000名老人进行入户上门评估。

  三是通过医养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方面,着力推进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工作。新建4家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雨花新村仁和长者照顾之家、温馨养老中心、铁心桥乐成贤养老中心、景明佳园悦心养老照料之家)。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具有康复护理资质的专业养老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小行和怡照护养老中心的医养深度融合,协调宁南温馨老年公寓、板桥舒心养老院内设医务室建设。推广“好e家”预约就诊项目到社区、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就医陪诊、康复护理、居家照护等服务。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8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根据县老龄委今年工作安排,县老龄办会同县民政局对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实况汇总如下。

  一、全县老年工作及成效:

  xx年6月底,统计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53352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1%。其中,城市“三无”老年人248人,农村五保老年人5481人,老年优抚对象2500人,城乡空巢老年人约占10%。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43所,床位2327张,五保集中供应率达37%,老年人拥有床位率达千分之四十三。95.7%的老年人选择的是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形成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老为辅的为老服务格局。

  (一)老龄工作形成

  1、老龄工作组织健全。按《老年法》要求,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健全。分管副县长任老龄委主任,县民政局长任老龄委副主任兼县老龄办主任,建立了成员单位的协商机制,共同研究加强和发展老龄工作的具体措施。全县24个乡镇全部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县直16个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和24个乡镇民政办主任为老龄工作联络员。18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均有1名副书记分管老龄工作;56个基层老年协会均有1名主要村干担任会长或秘书长。形成老龄工作组织机制健全,打造了一支热爱老龄事业的工作队伍,为推动我县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老龄事业规划。县委、县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统筹谋划,将养老产业列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先后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岳西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岳西县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计划通过政府卖单、招商引资、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构建立足岳西、面向周边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蓝图,正在打造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养老基地。

  3、涉老法规普法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工作,把其列入“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县先后多次出台了老龄工作政策文件,县政府、人大先后多次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和专项督查。将每年10月定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月,在岳西周刊、岳西网、岳西电视台开辟专栏或专版进行广泛宣传。两年来,共翻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4080份,张贴宣传标语1880余幅,张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画图380幅,各级广播电台共播出稿件128篇,报道老龄工作先进典型16篇,大力宣传报道老年人奉献社会、发挥余热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儿媳”、“ 敬老十大孝星”、“ 敬老文明号”评比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营造了“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为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将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民生工程考核,并研究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机构养老建设步伐,自xx年实施民生工程敬老院建设以来,我县共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7所,新增床位1700张,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共投资425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780.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469.7万元。统一为院民配置了床、衣柜、桌子、被条、脸盆等生活用品;根据敬老院床位建制数按比例配置院民用液晶电视机、冰箱、消毒柜、洗衣机、太阳能等家用电器;为敬老院添置会议娱乐室桌椅、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话机以及餐厨用品,使敬老院建设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一大靓点,极大的改善了我县集中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居住环境,提高了我县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xx年,我县将拿出1—2个基础较好的乡镇敬老院部分床位对社会开放,积极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努力搭建符合我县实际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三)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老有所养”的工作要求,基本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慈善救助、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3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县所有的老龄人口。截止xx年6月份,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23.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领取待遇人数达4.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 225万元,发放率10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达5104人,近2年来,累计为1550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8800万元。逐步建立了随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机制,有效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的基本生活;全县共有373家企业13704名职工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12235人,参保缴费率达90%,且保障标准自xx年1月起,从月人均1358元提高到1512元。截止xx年6月份,累计为2959名企业离退休职工月发放412万元退休金。基本形成以满足基本生活为前提的养老保险格局。

  2、基本医疗保障。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各项老年医疗优惠政策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医疗保险全面覆盖。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和创新建立 “一站式”服务平台,近2年来,为3.2万人次城乡困难老年人实施了医疗救助,兑现医疗救助金305.3万元,老年人救助比例分别占30%和34%以上;地方离休干部、军队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公费医疗,实行全额报销;县医院、中医院和24个乡镇卫生院分别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年优先窗口,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予以优先救助;城乡老年人分别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槛费用实行分类减免,城镇老年职工、老年居民医疗保障实行全覆盖,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6 %以上,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建立了以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为主体、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2个村卫生室为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为全县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全县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工作。县医院和中医院均开设了老干部病床和老年家庭病床,专门为患有慢性病、老年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将县医院、中医院作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定点单位,特别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对老年人优先发证、优先检查、优先服务。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定期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重点为贫困老人、低保老人、五保老人和优抚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3、老年人社会救助加大了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xx年,全县城市低保保障人次达32621人次,其中保障老年人达8904人次,占总人次的27.3%,月人均补差由xx年的279元增加到现在的300元;农村低保对象24653人,其中老年人5361人,占总数的22%,人均供养月标准达到了132元,比xx年提高了27.7%。将248名城市“三无”老年人和5481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xx年的每人每年1776元提高到291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443元提高到1700元。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死亡失独家庭特别扶助制度,xx年,兑现全县2201名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资金214.2万元,兑现330名特扶对象特扶资金51万元。另外,县还将散居五保户等特殊困难老人优先纳入危改工程,并提高补偿标准,为危房老人优先安排保障住房,切实提高困难老人的居住安全。

  4、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一是逐步落实优待政策。通过办理发放《老年人优待证》,让老年人凭证享受重点优惠服务,至xx年6月底全县共发放老年优待证5366份,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对百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给予1200元高龄生活补贴。二是重视办理涉老案件。县司法部门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功能,对涉老案件实行“三优先”制度,设立“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合议庭,加大审理和执行力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和执行费用;一些基层法庭还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实行“电话预约立案”、“假日法庭”等便民措施,在推出涉老案件上门服务的同时,加大调解力度,成立案件速调组,邀请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参与庭审调解,调解成功率达95%,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88个,先后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1000多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民事代理案件200余件。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1、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问题,我县在充分利用现有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同时,通过民生工程、政策扶持和自筹等多种形式,不断建设和改善老年人服务设施。修建了24个乡镇文化站,80个社区(村)开辟了居民活动广场、活动器材室和图书室。县城有花果山、竹篙尖公园等老年娱乐活动场所,极大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创新推出了“时间储蓄、互帮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按就近便利原则,使老年人享受无偿、有偿、低偿的社区“时间储蓄”养老服务。xx年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工程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设床位100张,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县大别山老年颐养中心建设工作也正在抓紧筹备,一期工程的详规编制工作年底将全面完成。

  2、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全县319个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活跃,充分发挥了老同志老有所长的优势,积极引导老同志奉献余热,献计献策,“夕阳红”作用发挥显著,仅xx年就先后为青年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体达5万多人次;县老年大学开设有书法、绘画、文史、二胡、英语、保健、太极拳、音乐、舞蹈等课程22门,这些课程设置适合老年人特点,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学员由过去的不足30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创新成立了老年人文艺队、诗词学会、钓鱼协会、书画协会、秧歌队、腰鼓队等30多个文体组织,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促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县共举行大型文艺活动50次,如文艺晚会、文体表演、声乐比赛和老年人书画、摄影展各,参加这些文艺活动的老年人有1800人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另外,县直单位和乡镇先后组织100多次由老党员、老职工、老村干、老居民参加的县内外参观学习活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共沐改革发展春风,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3、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城建工程、园区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岳西实际,县直有关部门组织过去从事卫生、农业、科技、文化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先后到乡镇开展送科技下乡行动;组织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和美好乡村创建工作,引导支持老年人进行文艺创作,一批激情饱满、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活的业余作品应运而生,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平台。至xx年全县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已达3330人,他们在结对帮教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义务监督网吧和游戏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有的老年人还投身到以老助老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监督、邻里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等服务或活动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和社会尊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梦想相比,我县的养老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由于受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许多老年人把毕生积蓄用在子女身上,而子女成家后,精心构筑自己的“新巢”,不断“啃老”,导致一些老年人生活拮据。特别是部分农村老年人既不属于“五保”对象,也不是“低保”对象,但自身收入低,子女不尽孝,又不敢或不愿声张,生活过的极为艰难。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年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同时,我县已大量出现“421”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家庭养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二)对老龄化形势的认识不足。xx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达到了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到xx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4.8%。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城乡空巢老人数量将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日益凸显。但当前,社会有关方面对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尚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有关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交通以及税收扶持等养老优惠政策尚未得到真正落实。

  (三)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各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养老服务队伍缺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同时,由于护理工作责任重,收入不高等原因,即使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也不愿干护理工作,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等因素造成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和社区养老尚未起步。有的村居(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我县还是空白,主要是因投入大,回报迟缓,目前尚未出现不图回报而热衷于养老事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而且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有关鼓励、扶持、优惠政策滞后等问题,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引导到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

  (四)保障水平需提升。自从实行新农保、新农合、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政策只能保基本,不能保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依然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和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县级财政困难,难以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需求,子女晚辈培育负担也仍牵涉和影响着许多困难老人的生活,xx年,我县农民纯收入为5020元,基本只能解决家庭温饱和子女上学等需求,低收入成为农民养老和医疗的头号问题。

  另外,我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乡镇敬老院、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孤寡、失能、空巢老人养老的需求,还需继续加大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国养老三大模式中的社会养老为空白,全县上下还没有认识到社区在现行社会管理中承载的巨大能量,导致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即使部分社区(如城关地区的6个社区)存在空余用房,但由于社区经费困难,往往将原本可用于公益性用房的场所进行出租,不能满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服务需求。

  三、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经调研探讨分析后,根据我县《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协调沟通,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优待全面落实,社会服务不断改善,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各项老龄工作政策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力度,将其列入 “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政务、村(居)务公开栏等,开辟《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专栏、专版,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把握宣传重点,因地制宜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儿媳”、“敬老模范”、“ 敬老孝星”“ 敬老文明号”等形式多样的评比、宣传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来教育、激励子女和其他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和事,要开展批评、教育,对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将坚决依法予以打击,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个人的宣传力度,在全县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夯实基础服务设施

  1、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效应。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集孤老供养、孤儿养育、优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增加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托管和康复服务等项目,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带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扶持农村敬老院升级转型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在为“五保”老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为其他老人提供服务。

  2、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落实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参股(土地参股)、租赁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发挥岳西县生态、气候、旅游、健康食品等养生健身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岳西县打造成武汉、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的高端养老基地,将养老服务业培育成岳西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3、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社区建设规划,并充分考虑社区养老功能,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培训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其他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免费、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建设农村养老多元化模式。增加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组织、动员、引导农村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爱心人士无偿提供空置、富余房屋,或利用闲置村部、学校、厂房等进行改扩建,或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出资选择合适场地建设老年人照料中心,配备相应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康复室等。逐步建立资金补贴制度,对照料中心运行费用给予补助,探索建立适合养老服务运行的长效运营机制,着力解决运营资金瓶颈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9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平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平方米,尚缺XXXX平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六)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开展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教育,探索在XX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规划中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专业。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护理员队伍及服务老年人的家政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0

  根据工作安排,7月中旬至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钱军副主任带领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同志,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分别赴定海、普陀、岱山等县区开展调研,学习考察了上海浦东、江苏xx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实地察看了xx广华颐养院、xx百叶颐养院、岱山秀山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普陀展茅敬老院等相关养老服务场所,并就一些政策性强、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与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负责同志、基层养老机构管理者、大专院校专家座谈探讨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是全省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十一五”期间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年均超过1%的速度增长,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三位,明显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市老年人口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比例高。截至xx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8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36%,高出全省4.6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5.5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3.09万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8.69万人。二是增速快。近三年来,全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近1.4%,预计到xx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2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3%,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4万人左右。三是高龄化。xx年底,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3.0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3%,其中100周岁以上30人,到xx年全市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4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8%。四是独居多。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等趋向,全市独居、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目前我市独居空巢老人近9万人,失能、失智老人5560人,半失能、失智老人11358人。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的工作原则,立足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逐步完善“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内容涉及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优待救助等各方面。各级涉老服务管理协调部门出台制定了《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有力推进了机构养老服务的法制化、规范化。完善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全市1857名老龄、孤寡、空巢(独居)、失智失能老人得到了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政策支持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居家养老网络初步建立。创新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依托社区创办老年人日托站、养老院、托老所、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配餐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服务多样的为老服务场所,推行“20分钟服务圈”、“星光老年之家”等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为老年人提供“足不出社区、服务家庭化”的为老服务项目。加快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培育,目前全市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5960余人,全市有30%以上老人直接受益,共建立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25个,其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家,配送餐中心38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星光老年之家474家,日间照料床位1387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初步建立。

  ———机构养老规模初步形成。兴办公立养老机构,以市社会福利中心为重点的一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使用或已经开工建设。加快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xx年以来,我市共完成14家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改造。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规划立项、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民办养老机构,在水、电、气等方面给予优惠。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61家,总床位5324张,其中公办42家,床位4152张;民办7家699张;社区托老机构12家,床位47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26.8张,“市级示范、县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养老机构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老年权益保障得到落实。市政府及各级政府部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陆续出台文件,多方面明确老年人享受的优待待遇,从制度上保证老年优待适度普惠。“十一五”以来全市两次调整长寿保健金,其中百岁以上老年人高龄长寿金从原来的200元/月提高到500元/月。全面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工作,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城乡低保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7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年人中非失能和非失智的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特困残疾人、特困职工、享受国家定补精减职工、重点优抚对象,以及7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等城乡养老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加大养老服务经费投入,近三年来,市财政共安排19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952万元。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与xx群岛新区发展的实际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上缺乏政策有效支持,发展途径受到一定阻碍。

  (一)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由民政部门主管,但涉及到国土资源、财政规划、住房城建、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公安消防等诸多部门,涉及市、县(区)、乡镇、社区(渔农村)各层面,远非民政部门一家可抓好。目前,全市民政部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过少,力量有限,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往往是力不从心,尤其是管理体系上重上面轻基层,乡镇、社区从事养老管理工作的人员均为兼职。社会上民营企业有参与意愿,但实际投入不足。相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运行机制上是管理缺乏手段,协调缺乏效力,监督缺乏力度,服务缺乏合力。

  (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有待解决。目前,我市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群体的近3%。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十二五”末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6737张,而目前仅有5324张,床位缺口达近1400余张。按照《xx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的要求,到xx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9200张以上,还有3876张的建设任务。床位供需出现两极分化,城区、本岛、大岛、硬件设施好、管理服务优的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高,反之则低。定海、普陀、岱山城区和新城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而农村敬老院则有较多的空余床位。一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环境较差、功能不齐,远远不能适应老年人养老需求,造成真正有需求的老人不能入住到养老机构。

  (三)居家养老基础地位有待确立。一是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不足。大多数城乡社区投入养老服务的资金紧缺,运行经费难以保证,公益性养老用房比较紧张,挤不出足够空间承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所。二是居家服务功能内容单一。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目前由政府买单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困难、需要照顾的老人,而面向全社会老人的服务尚未全面打开;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三是居家养老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导致出现同住一个区域,甚至一个社区的老人享受不同的养老资源的情况。

  (四)社会养老服务队伍有待培育。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配备有限且专业水平低。目前,我市机构服务养老从业人员447人,从岗位职责和专业技能来看,大部分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管理、护理知识不具备,且从业人员数量少、待遇也不高。志愿服务队伍没有系统的组织管理平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组织化和规范化。我市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调研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统筹协作,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按照为全社会老年人服务的发展思路,制定全市养老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将养老工作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制定养老工作阶段性推进计划,明确养老建设规模和进度。充分发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由政府协调,民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规划、国土、老龄、社保、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如发改部门要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立项工作,民政部门要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面上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养老服务资金支撑,国土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用地保障,社保部门要做好养老服务与医保、社保的对接工作等。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效能考核,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巩固发展“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2、坚持科学谋划,推进政策体系建设。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推进的'原则,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制订完善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养老服务政策与办法,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政策引导方面,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财政性资金重点向渔农村养老服务倾斜。放宽行业准入,加强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行业监管和退出制度建设。正确引导有条件的卫生机构合理整合资源,创办护理养老机构,走医养结合之路。政府扶持方面,通过简化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专业性养老机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小额担保信贷、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轮驱动。

  3、坚持多元发展,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市情为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努力形成政府、市场、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对96%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服务,不低于4%的老人到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低于2%的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机构养老服务),科学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一要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运行经费投入,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支持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拓展老年服务项目,开发老年产品用品。二要加快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坚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的“托底”作用,重视孤岛、空巢居住老人的养老问题,通过实施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配套日间照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将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三要积极开拓民办养老服务。创新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探索“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等“快乐享老”高档养老商业经营模式,推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领域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集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临终关怀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养老护理院,为高龄、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护理或陪护,进一步提高这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坚持固本强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自身建设。一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制定和完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标准,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效果评估办法,定期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检查监管,将养老服务机构全面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二要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注重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储备,结合再就业工程、劳动力转移工程、岗位培训等,为养老机构提供一定素质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大力开发xx本地中职学校人才资源,通过选送培训、定向委培等形式,培养紧缺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和养老机构管理人才。发挥义工、慈善组织的作用,按照“就近、方便、自愿、关爱”原则,动员广大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鼓励开展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空巢、病残、失能老人结对“银龄互动”活动。在各类评先创优活动中适当考虑养老服务人员,集聚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正能量。三要推进科技助老、智慧助老服务水平。学习上海浦东“智慧养老”和江苏xx“虚拟养老院”经验,深化0我市“数字民生”工程,采取养老服务“一键通”、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开展一次全市老年人基本情况普查,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融合和衔接,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1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xx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2

  为进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助推和提高养老社会化程度,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法委于20xx年4-6月间对我市不同类型、各具代表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xx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XX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XX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三)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xx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xx年为80个,到目前为止已有7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设方式及规模。我市因建盖较早的城市老旧小区难以找到800平米的场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场地整合资源等方式进行建设,有的中心功能较为齐全,有的采取多点建设弥补或达到功能相对齐全。

  ——服务内容。目前根据我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在个别“中心”四项基本服务已得到拓展,如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关怀、养老机构外展、小家庭结对等服务。

  ——服务对象及方式。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具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低偿服务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有偿服务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

  我市积极探索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式,按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由政府全额负担运营经费的,如XX区长寿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结合“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招聘工作人员,成立至今已为12.9万人次提供服务,每年投入65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二是由集体经济承担运营经费的,如XX区中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3月,新建小区预留用地建盖,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为80余人提供康体娱乐活动。三是社会力量兴办、民营经济补贴。XX区916社区养老示范基地,成立于20xx年4月,由爱心企业家免费提供场地,成立至今已为3.6万人次提供服务,爱心企业每年提供运营经费120万元。四是大型工矿社区,由单位与社区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xx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与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相结合,成立至今已为3万人次提供服务,至今投入运营经费7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五是市妇联探索的“三工”协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市由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三者结合,由市妇联组织牵头,引入南鑫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社会工作者服务,招募志愿者参与,共同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和帮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xx年的“星光计划”,即20xx年之后的2-3年,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元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xx年的“163”计划,即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启动资金,建立“1个”老年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内的特困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患病老人,开展温情、援助、医疗、教育、康乐和维权“6项”服务,实行领导、标准和标识“3个”统一;第三阶段是当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即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2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资源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新路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区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实地走访与了解,截止20xx年3月,我市72个建成投入运营的“中心”,获得省、市、区三级财政拨付建设补助资金累计达490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见表五),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2300多万元、市级财政配套投入1600多万元、县(市)区级财政配套投入1000万元左右,为近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务。

  二、我市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各县(市)区之间呈现不均衡发展。二是各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撑,各职能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住建、专业人员培训、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推进。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三难”问题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选址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各级配套资金落实有困难。三是运营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服务项目有待扩充,充分发“中心”养老服务功能挥。由于“中心”的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心”建设的基本功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于缺乏宣传,虽然具有较为齐备的设施和配置,但呈现出服务量不饱和的状况,“中心”难以真正发挥养老服务的功能。

  (五)社区功能不健全,社区内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撑在社区、根基在社区、服务对象在社区,需要社区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协作,需要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纳入整个社区的发展建设统一规划之中。但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现有社区资源还处于“分离”状态。一是社区内的基层组织未能实现有效联动。二是“中心”与小区物管没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社区内公共单位、组织拥有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引入不够。

  (六)“中心”责任主体要不够明确,助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中心”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二是助老服务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养老护理员紧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国际上一般都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3000美元的时候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XX市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昆明的重要意义,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责任感,结合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建立“政府投入主导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大格局;要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搭建平台、培育机构、典型示范、服务监管等途径,切实加强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

  (二)加快制定有利于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一是按照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抓紧对《XX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行修订,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写入地方性法规条例中。二是制定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需求,科学谋划、高位统筹,做顶层设计。三是市政府要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XX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学习借鉴省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阶段性要求,以及各职能单位的具体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心”的建设、运营,通过建立长效性的运行、管理、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强化市、(县)区两级老龄部门养老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强化县(市)区、街道(乡镇)两级政府为“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具体承建“中心”项目;强化街道(乡镇)、社区属地管理主体的责任,在“中心”项目建成后,交由社区、社会组织及企业等管理运营,由街道(乡镇)、社区负责日常监管。形成“条抓块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非营利性组织负责“中心”营运”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放开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小额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性较强的非营利性机构,尤其是社会工作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学习上海模式,建立公益招投标平台,设立养老服务专项,通过市场化的引入激发行业的活力,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制定“普惠+特惠”的政策,优先向需求最迫切的老年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80岁以上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的高龄老年人列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通过市场运作,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具有服务需求和一定经济能力的低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的公众化。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机制。老龄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且养老产业属于微利或无利行业,建议政府通过财政拨付、政策倾斜、税收减免等形式给予一定的扶持,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工资、日间照料床位、老年饭桌、场地租赁等方面给予补贴扶持。

  (四)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夯实居家养老的硬件基础。一是将“中心”建设纳入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进行考核。二是加强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心”建设用地纳入新建小区的建设规划,在开发时预留小区总面积的5%或8%,作为养老设施用地,规划、土地、住建、民政等部门要在立项、规划、用地、工程许可、小区命名等各个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对老旧小区硬件设施的修缮和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以改扩建的方式逐步加强“中心”硬件建设。三是加强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社区“两委”应重视和支持“中心”建设,加强老龄、民政、卫生、工青妇等基层组织的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和挖掘社区内公共单位的力量,调动小区物管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一是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管理体制,整合老龄办与市委老干局的资源,以适应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二是与“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相结合,参照社管综治“协管员”的方式,在每一个“中心”设立2-3个“助老员”的公益岗位。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与劳动就业部门配合,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心理学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实行“助老员”持证上岗和定期星级评定,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注重发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以老养老”、“银行式储蓄养老”,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低龄老年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六)加大宣传力度,引领社会化养老新风尚。社区居家养老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以新修订的《老年法》普法学习宣传为契机,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宣传,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强化“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养老服务事业的浓厚氛围。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集中宣传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背景、内涵和意义,通过对“中心”养老服务实际效果的提升和宣传,释放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正能量”,以提高社会关注度;要针对老年人做好细致的宣传讲解工作,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这一新型的养老方式,引领社会化养老的新风尚。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3

  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老科协20xx年活动安排,市老科协会长xx组织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于5月中旬围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市社会福利中心、xx区福利院、xx镇敬老院、xx养护院和xx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实施了《xx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市社会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23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所,农村敬老院93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8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总床位达到134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31张。三是加大了财力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投入近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3所;投资1.5亿元新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10元补助。四是加强了专业队伍技能培训。从20xx年起,先后安排80余名福利机构管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了管护能力和水平。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养老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达41.35万人,占比达16.1%,表明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特征有: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市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预计到20xx年,60周岁以上人口达43.74万人,以后将平均每年新增8000人左右,而且高龄人口增速加快。二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老龄化同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市在人均不足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物质基础还不够丰富,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逐步进入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中间代由于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致使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是明显的。比如,全社会对老龄社会的认识不足,各项应对工作措施滞后;各类养老机构发展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需要,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而农村敬老院床位则利用率很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步履艰难,基础十分薄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些民办机构由于审批门槛高,无法享受有关政策,未能正常运营;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服务质量较低等等,亟需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通过调研活动中所听、所看、所想,结合我们老同志自己体会和思考,就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养老事业的认识

  把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弘扬传承下去,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我国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战略,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加速了老龄化问题的显现。尤其是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历来处于全省先进地区,人口老龄化来得更早,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到来之后,尤其是421结构家庭增多,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由此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此要有足够的超前认识。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工作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出现一些社会悲剧,引发社会不稳定。人口老龄化是不断加深的过程,是老年群体年龄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深刻准确认识并顺应这个过程,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形势,跟进工作措施。根据财力状况,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扎实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完善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体系

  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是要根据我市老年人口发展速度、老年人结构变化情况,研判养老服务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确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服务范围及相关设施建设的功能定位,对政府责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快制定养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中、长期规划。二是规划要围绕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体现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三是要切合本地实际。根据全市及各县市区现有资源、老龄化趋势,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在城市按照省有关规定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农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公共资源,增加为老服务功能。四是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有关行业专家、社区负责人、老年人代表、群众代表表的意见建议,更多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五是养老规划制定后,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年度进展情况的评价体系,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三、把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前景广阔、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国家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认为,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突出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把居家养老作为当前养老体系建设突出的重点。调研中发现,希望居家养老的人群最多,最符合中国传统养老的.文化传承。国家提出“居家养老为基础”是符合实际的,应当把这一理念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当前,一是要按照省政府60号文件的要求,逐步完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二是要逐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准确掌握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情况。三是在社区内逐步立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社区养老机构要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心理服务等服务项目。四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方式上,可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面上推开。

  (二)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近几年公办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发展很快,但目前全市闲置率高达41.2%,xx区闲置率高达64%,对于已经形成的过剩资源,应考虑五保老人之外,适度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经营性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xx市近几年农村敬老院和市、县养老机构建设相对进展较快,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严重滞后。要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切实做到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定购买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所调研的xx市xx养护院,由于消防、规划、环保等环节未通过审批,无法正常运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专题调查研究,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得力管用的配套政策措施,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织,定期研究解决养老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形成民政、消防、卫生计生、规划、国土、住建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划要求目标管理,强化督办措施,持之以恒,有序推进。

  二是要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慈善组织支持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领域,为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争取上级支持。紧紧抓住中央把加快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新一轮定向加大投入的极好机遇,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

  四是要加强行业监管。健全养老服务业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为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指导,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五是要健全服务队伍。养老事业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要广开门路、引进吸收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队伍中,培养有爱心、能奉献、素质全面的服务队伍。保障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要逐步建立老年事业志愿者队伍。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4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XX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XX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XX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XX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XX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XX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XX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XX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XX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 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

  • 相关推荐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5-26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2-2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02-05

最新养老服务体系调研报告02-0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2篇02-0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5-18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12篇)02-0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通用6篇)11-1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精选6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