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精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精彩1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二、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xx乡建制于19xx年,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精彩2
根据市政协年度计划安排,市政协提案与社会法制委员会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以及各民主党派、界别活动小组、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等组成10个子课题调研组,于5月5日至6月10日,分别深入那大和白马井等镇进行调研,并赴省内海口、乐东等市县及贵州、云南两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先后召开5次座谈会和1次专题协商会议。谢雄峰主席和王凌融副主席亲自参加调研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外地学习等方式,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一是生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并实施了《xx市生态市规划》,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域,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xx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xx—20xx)》,在省级陆域生态红线划定的基础上,划定陆域生态红线平方公里,海洋生态红线平方公里。二是共抓大环保的格局基本确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一创两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出台了《20xx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行动计划》以及相关考评和奖惩暂行办法。市政府成立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由朱洪武市长亲自担任指挥长。环保部门牵头制定了《xx市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xx—20xx年)》和六个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三是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持续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建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拆除任务。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实施“河长制”,对全市23条主要河流进行分级管理;投入3191万元进行南茶河水污染治理,实现了南茶河水质优于省下达的Ⅳ类水质目标;启动472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动工建设2个镇墟污水处理厂。强化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和城区道路洒水降尘工作,全面完成了52座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完成了438家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完成了1389辆黄标车淘汰,完成了3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安装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完成退塘还湿250亩,修复三叶鱼藤危害的红树林199亩,完成造林绿化5688亩。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提出217个问题,已完成了215个问题整改,完成率为%。举一反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634件。四是生态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167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培育了2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社区,11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20xx年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目标要求和百姓宜居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和问题。
(一)规划政策设计不完善,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不强。
一是规划编制工作滞后。《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xx-20xx)》编制工作刚开始启动,目前仅完成了第一批材料的收集工作。而《xx市生态市规划》是20xx年编制的,在实施“多规合一”后,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行动计划执行效力不强。市政府虽然出台了“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但行动计划仅停留在环保部门执行层面,刚性约束力不强。三是生态环保政策不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健全,尚未建立部门和镇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以及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二)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多,各项指标与省定国定指标差距大。一是城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如那大城区雨污分流短期内很难实现,大量的雨水增加污水处理的压力;城区的非规划内如那大镇尖岭地区扩大的范围未纳入污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无法实现国定指标。二是水污染治理项目推进缓慢。市污水处理一厂、二厂提标改造工程、xx市污水三厂处理工程、13个镇3个农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资金仍未落实,镇墟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部分存在用地选址难的问题。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而我市共有275个行政村,目前只完成了17个行政村共8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率仅为6%。三是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不足。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0吨/日,但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规模仅280吨/日,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尚未开工建设,垃圾目前还是简单的焚烧填埋,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期难以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目标。四是园区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木棠工业园区和王五物流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三)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公路沿线土地违法违规易发多发。部分镇对打击“两违”重视不够,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建房规划报建政策落实不到位,超规划管控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自然村环卫保洁、垃圾清运不能常态化,还存在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海边垃圾存在边清理边反弹现象。个别镇对美丽乡村建设重视不够,对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未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村容村貌改善不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的文明意识不强。二是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农业种植面源农药肥料控制不强,没有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尚未真正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行动。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缺乏统一规划,粪污资源化利用停留在局部内部消化层面。海岸带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整改不彻底。城镇内河水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投入不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入海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村庄饮水存在安全隐患,南茶河、白马井溪和大江河水质不够稳定。三是对空气质量治理重视不够。甘蔗焚烧、烟花燃放、道路和施工扬尘等污染时有发生,特别是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污染程度较重。此外,随着华盛水泥、蓝岛等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四)各部门协同意识不强,共抓大环保的合力有待提高。一是有关部门和镇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乡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精神。二是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制度机制不健全。市政府虽然成立了以市长任指挥长的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但缺乏强有力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权威性的督查问责机制。如由于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之间、市直单位与镇政府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同联合办案和工作机制,导致农村“两违”打击不及时;沿海乡镇乱采滥挖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非法养殖、损坏山体、矿山和砖厂等部分废弃地修复尚未启动,海岸线的管控等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不到位等。三是生态环保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和监测机构建设、人员和设备还十分薄弱,而全市生态资源分别由农委、海洋、国土等部门实施行业性管理,由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弊端,缺乏统一监管体系和专业执法队伍,加上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真正担负起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还有差距。四是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普遍把生态环保看成是环保部门的事,企业主体意识不强,社会参与面不广,未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用最严格的举措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推动海南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一)坚持规划政策引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
1、加快规划修编工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尽快编制《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鉴于规划编制具有时效性,建议编制三年(20xx-20xx)或五年(20xx-20xx)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在规划中,要注重源头上解决污染防治问题,重点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要培育壮大节能清洁环保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业,结合省规划布局,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和配套的种苗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规划,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以生态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2、构建目标责任体系,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市、镇两级和各部门目标责任、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保障措施。强化考核评价,将生态保护、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重要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多规合一”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的部署,定期对我市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执行情况的开展检查督查。
3、强化生态规划的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发挥“多规合一”引领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指导、管控作用,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在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和《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及国家法规相关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利用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更好的引导市场、汇集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建立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录,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我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沿海岸带生态林补偿机制。
(二)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1、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要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环保部门要项目、对接财政金融部门要融资,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2、积极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要围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内外的环保科技,提升环境治理技术水平。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通过推广PPP等模式,选择真正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建设领先水平的环保设施。
3、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建设村庄排污管网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并解决好一些行政村建而不用的问题。加快做好项目建设环评和用地征收等前期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场扩容工程,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聚。
(三)强化六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1、严厉打击“两违”建筑。建立全面防控新增“两违”责任体系,健全市、镇、村干部负责包村小组的网格化巡查报告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追究防控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零增长、减存量”。同时严格执行农村建房规划报建,加强农村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不超过3层、高度不超过12米。
2、全面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大人流密集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全覆盖。以农村沼气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彻底改变农村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开展海岸线清洁行动,下大力气整治沿海随意乱倒垃圾问题。
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争取用一年时间解决所有自然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松涛水库(xx片区)生态环保工作,在松涛水库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站、保护区立碑定界和物理隔离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防治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对水源地的污染。开展沿河积存生活垃圾打捞清理,全面整治各类污染源,坚决遏制集中式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直排入河入海行为。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益,实施中水回用,用于道路冲洗和园林绿化等。
4、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突出抓好造纸、水泥、橡胶、制糖、砖厂、石场等行业企业排污的治理,对这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排污许可和指标管控。扎实开展扬尘、露天烧烤、稻秆和甘蔗叶露天焚烧等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快规划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出台《xx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规定燃放条件数量和划定禁止燃放区域,加强烟花爆竹销售源头的管控。
5、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完成土壤污染摸排和监控布点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控制和缩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利用奖补手段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用地土壤酸化防控,确保20xx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总体提高。加快畜禽和水产养殖排污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的推进,推广生态养殖大循环、种养结合中循环、自我消化小循环模式。
6、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行动。完善生态资源管护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加快恢复生态保护红线区、林区、湿地和沿海防护林带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继续实施绿化宝岛行动,开展景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交通干线以及石场砖厂废弃地、非法采砂和灾毁林地等复绿工程。利用蓝色港湾整治项目资金,加快环新英湾环境的整治和自然岸线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红树林、海湾入海口的海洋生态系统。
(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大环保的强大合力。
1、建立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议成立xx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突破既往组织机构仅由政府部门组成的格局,增加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
2、完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环境共治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要召开两次工作情况通报会和一次考核评价会。强化指挥部作战调度职能,定期举行相关部门的调度会议,沟通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环保突出问题,坚持一个问题制订一个联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每个问题都由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统分结合、整体联动。比如明确“海洋滩涂违规养殖”治理工作由海洋渔业局负总责,海洋渔业局制订具体联合整治方案经指挥部批准后,其他各部门要无条件服从和配合。
3、梳理法律政策规章,研究解决疑难杂症。清理各类环保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中需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章,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立规、有例循例的原则,由主要责任部门负责梳理并提出。对于特殊问题确实很难制定规定的,由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一题一策”并编成案例,以后类似问题参照处理,实现“有例循例”,防止执法中出现“推诿扯皮”。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机结合,加大环境保护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创新开展党政联合督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行动,增加明察暗访频次,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职责,压实属地环保责任。建立大环保的监督机制,采取环境执法与行政监察相结合,对重点环境问题采取挂牌督办。实行问责和奖励相结合。建议市政府设立环保奖励资金,实行责任和奖惩“一对一”挂钩。严格考核问责,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设立黄红牌警告和惩戒机制倒逼各职能部门主动担责。压实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和严惩重罚制度。完善生态环保举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建立环保社会监督员制度,推动环保责任落到实处。
5、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执法力量,强化业务培训,建设更具权威的专业执法队伍,增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合力。实行乡镇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建立起“无死角、无漏洞、无缝隙”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借鉴贵阳的先进经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和监测预警预报应急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妥善应对环境风险。
6、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小区业委会的自治功能,定期组织环保主题公益活动。职能部门要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大型环保执法主题宣传活动,并设立环境污染问题曝光平台,开展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人翁意识和监督意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生态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引导市民自觉**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包装物、塑料餐具,减少“白色污染”。
- 相关推荐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精彩】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04-06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调研报告07-07
生态调研报告范文08-26
乡村生态调研报告02-08
环境保护调研报告05-17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7-08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06-29
生态文明乡村调研报告04-03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