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1
一、基本情况
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引导我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十大新型优势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扶持产业集群和核心企业发展,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和建立技术创新机构,支持重点区域、工业园区重点项目,支持“互联网+”行动的宣传、教育培训和产业扶持而设立的专项引导资金。
为加快推动益阳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2021年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重点安排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类项目、5G+工业互联网平台类项目。
2.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益阳市2021年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益办〔2021〕4号)中明确的十大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
3.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类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生产规模、资源节约、工业节能、污染防治、军民融合、疫情防控等方面有重大提升,或具有示范作用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4.其它类项目:具有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服务能力,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或培训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实施产业振兴具有重大示范作用的项目技改、疫情防控、产业扶贫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
二、绩效目标
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益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技改投入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第一推动力。在严重的疫情形势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2家;按照打造“135”工程升级版要求,实现园区固定资产投资445.86亿元,园区新开工新建项目133个(目标值120)、新投产新建项目120个(目标值110),全面完成了2021年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
三、实施情况
(一)2021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来源
1.市级财政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951.95万元。2021年,按照专项资金缩减15%的要求,市级财政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度为2351.95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51.95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其中财政统筹预留400万元税收奖励,余额为1951.95万元。
2.省真抓实干奖励资金350万元。2020年度省真抓实干奖励资金500万元,其中已支付区县(市)工信局150万元,可用于项目安排的资金余额350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2301.95万元。
(二)2021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1.奖励资金、工作经费等各项共支出1130.36万元
安排2020年度奖励资金957万元。包括:工业企业奖励569万元,园区目标管理评价奖励234万元,“三型两网”建设先进单位奖励90万元,2021年“创客中国”益阳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奖励64万元。
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73.36万元。包括:省“两上三化”推进会21.92万元,第十三届西安食品博览会17.6万元,全市新型工业化工作经费30万元,税收完工奖补评审费33.84万元,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费用70万元。
2.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1171.59万元
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1171.59万元涉及数字经济类项目、工业新型优势产业链项目、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类项目及其他类项目共四大类,支持全市8个区县(市)61家企业61个项目。
按照区县(市)分:
(1)高新区共支持13家企业13个项目,支持金额26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22.19%。
(2)赫山区共支持14家企业14个项目,支持金额26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22.19%。
(3)资阳区共支持12家企业12个项目,支持金额24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20.48%。
(4)沅江市共支持6家企业6个项目,支持金额10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8.54%。
(5)桃江县共支持4家企业4个项目,支持金额75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6.4%。
(6)南县共支持3家企业3个项目,支持金额6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的5.12%。
(7)安化县共支持6家企业6个项目,支持金额116.59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9.95%。
(8)大通湖区共支持1家企业1个项目,支持金额20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1.71%。
(9)市直共支持2个项目,支持金额40万元占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3.41%。
按照产业类别分:
(1)数字经济类项目。共支持15家企业15个项目,支持金额295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25.18%。
(2)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支持11家企业11个项目,支持金额215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18.35%。
(3)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类项目。共支持22家企业22个项目,支持金额405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34.57%。
(4)其他类项目。共支持13家企业13个项目,支持金额256.59万元,占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资金的21.9%。其中①公共服务平台或培训机构类,支持5家单位5个项目,支持金额100万元;②乡村振兴类,支持8家企业8个项目,支持金额156.59万元。
(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我们所做的工作:
1.健全相关制度。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市工信局,负责日常工作)。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制定了《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工信局印发了《项目申报与管理办法》《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专家评审规定》《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管理廉政纪律规定》等,明确了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子项目申报条件、评审程序、资金分配标准、项目绩效管理及后期管理等相关工作等。
2.严格申报程序
(1)申报。根据《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益财企〔2017〕(125号)、《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项目申报与管理办法〉的通知》(益工信〔2019〕2号)文件,市工信局党组会议研究了项目安排原则、项目申报范围、项目申报条件;在征求市财政局意见确定安排方案后,报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同意;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两局联合召开会议进行部署。项目由区县(市)工信、财政联合组织,两部门联合进行初审,并出具申报资料真实性承诺函后,由两部门联合行文申报,分别报市工信局和市财政局。
(2)评审。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组织进行专家评审,5位评审专家由机关纪委和人事科在市工信局专家库中临时抽取,机关纪委全程参与、监督专家评审工作。专家评审前,由机关有关业务科室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审核,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资料有明显缺陷的项目进行把关,不进入专家评审程序。
(3)确定。专家对每个项目评审打分,按项目类别根据项目得分情况,确定安排项目及资金安排额度。在重点考虑专家评审得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县(市)意见、落实市级领导有关批示、指示精神要求。
(4)公示。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分别对入围项目和资金计划进行公开公示。
(5)上报审批项目,拨付资金。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将入围项目和资金计划上报市人民政府,经批准后,市财政将项目资金拨付至各区县(市)财政部门,再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拨付至申报单位。
(三)严格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根据益阳市财政局、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益阳市商务局联合印发的《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益财企〔2017〕(125号)文件,严格要求各项目单位切实做到产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由各区县(市)负责进行监督。根据市工信局印发的《益阳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要求,我们在3月份对项目实施情况予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最后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区县(市)的申报项目委托区县(市)工信(科工、产科)局、财政局进行验收。
四、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根据《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益阳市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益财绩〔2020〕276号)文件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一)绩效评价目的。通过开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面了解、分析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督促项目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严格项目申报、评审、审批、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等程序。规范资金分配、使用及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益财绩(〔2020〕147号)文件要求,我们按下列步骤开展绩效评价:
1.前期准备。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评价实施方案、选取评价方式、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等,确定实施时间。
2.实施情况。我们对各项目单位报送的情况认真进行核查,开展现场评价和汇总分析,按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最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步骤:(1)召开座谈会。组织项目单位、财政部门、企业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听取该项目有关情况介绍。(2)收集核查资料。收集该项目资金相关政策文件和项目单位相关制度文件、资金拨付明细、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资料;核查相关制度是否完善,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程序是否合规,资金分配、使用是否合理,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情况。(3)现场查看。绩效评价工作覆盖全市8个区县(市),抽查23个项目单位进行了实地查看,调查走访。(4)形成评价报告。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结合现场评价情况,得出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结论
根据该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检查情况,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表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主要绩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自查、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价,去年我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均按预算、有关程序和要求进行申报、审批和使用,基本达到了预算安排、管理办法和领导所要求的目的和效果。
2.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重点支持各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扶持他们健康快速发展。
3.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大服务工业企业力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居全省第6位;新增规模企业达172家,总数达1336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3161.6亿元,同比增长14.3%。
4.扎实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益阳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奖励办法》,形成了“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评价”的调度机制,制定了《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完成税收30.2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45.9亿元,同比增长4.2%;新开工新建项目133个,新投产新建项目120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1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15家。
5.引导已初具集群雏形的产业通过大规模集聚,实现链群式发展。一是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群。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提高全市生态绿色食品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如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的小龙虾全产业链扩建项目,构建起“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二是工程机械产业链群。壮大现有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不断扩充工程机械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整机生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如湖南德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零部件加工智能改造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升生产工艺智能化,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形成行业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群。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如益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的5G天线印制电路板智能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提高了电子线路板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群。引进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引导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排灌泵站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提升了电力装备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定制化、自动化生产,促进了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五是生命健康制造产业链群。支持研发中医药产品、中医药功能食品及保健品的企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及中间体、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的优势企业。如湖南诺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200吨含中药精油复方提取物替代产品产业化项目,产品前景好,远销欧美国家。
6.引导企业依托优势资源提质升级,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通过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从低端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益阳宏光铸造有限公司的铸造件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由传统的铸件生产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变。二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促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益阳西流气缸垫有限公司的年产500片气缸垫及10万件铸件产业化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气缸垫制造水平。
7.引导企业实现两化融合发展。一是通过推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如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集约型智能配用电与高效节能关键设备产业化项目,完成了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容、智能断路器的研发,并实现了产业化。二是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渗透融合,提高了农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如湖南洞庭湖蛋业食品有限公司的“互联网+农产品”系统建设项目,实现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8.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促进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如湖南信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了绿色发展。二是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如湖南成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回收设施提取改造项目,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9.引导企业不断优化产业乡村振兴项目,提高产业振兴水平。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奎溪镇白羊社区经济合作社的扶贫项目,项目实施后,通过“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农户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驻村振兴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获得市级考核先进。
10.引导园区创新发展理念,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该项目资金通过先进园区奖励、设立工业企业奖励、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等,激励各园区找准定位,推动融合协调发展;构建创新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激励企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力、绿色化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从而提升整体行业的科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益阳高新区获得2021年度省真抓实干(园区建设)表扬激励,桃江经开区获得2021年度省真抓实干(“双创”示范基地)表扬激励;长春经开区获得2020、2021年度“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南县经开区获评2021年度营商环境先进园区;省工信厅开展的2021年度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和决赛中,益阳电子电路板产业集群、沅江市船舶制造业集群初赛胜出(全省共13个),益阳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集群决赛胜出(全省共8个)。
六、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在支持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园区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过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更与兄弟市州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是没有形成增长机制,没有随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增长。
三是专项不专。由于规模不大,我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会议、调研、表彰奖励等方面较多,加上有时被切块到其它领域,因而对优势产业和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有限,难以真正起到扶持和引导的作用。
四是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预算执行慢,部分资金到年底才拨付到位;在使用上重数量、重拨付,轻质量效益等问题。
五是个别企业对项目资金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
七、下一步措施和办法
为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促进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开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改变为先进制造业发展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如何根据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其引导作用,今后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修改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资金安排、申报和审查、监督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
2.根据《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益政发〔2021〕8号)和《益阳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益财企〔2022〕30号)文件精神,严格确定的程序,加强对项目的审查。
3.加强监督和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取得实效。
八、建议和请求
为强化宏观调控手段,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全面提升全市工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实现工业可持续健康和倍增式跨越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要加强运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
二是建议加大对“五好”园区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强我市产业园区发展后劲。增设园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园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加强特色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2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做好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自评工作,临江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赵辰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运输科,负责组织、协调和自评工作,本着积极、认真、真实的原则,认真开展各项指标考核工作。
二、采取扣分制进行考核,自评分为196分
(一)制定本地推进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情况,自评分为满分30分。
1.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10月28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1〕9号)文件,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人民满意的道路客运出行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附:文件1)
2.临江市交通局、临江市发展和改革局、临江市农业农村局、临江市商务局、临江市供销合作社于2021年9月16日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交运联发〔2021〕4号)文件,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农村物流体系,推动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全面推进我市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附:文件2)
3.建立了由市政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泉为组长,主管副市长张继华为副组长,市政府交通运输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住建局局长、城市执法局局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自然资源局局长、公安局政委和乡镇“一把手”书记为成员的临江市推进实施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临江市交通运输局,主任由赵辰局长担任,综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配合解决推进实施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出行的重大问题。(附:文件1)
4.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制定了《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全域公交”实施方案》(临交运发〔2021〕90号文件),明确了2021年至2024年总体目标,填写了《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情况调度表》,2021年计划完成3条改造,实际完成了4条客运班线改造,即临江至白山,桦树至白山,大湖至白山,临江至贾家营。(附:文件3,附调度表、线路备案表、线路许可)
(二)出台农村客运和客运站财政支持政策情况,自评分为满分20分。
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1〕9号)文件,在文件工作要求中,按照“社会可承受,企业可承载,财政可承担”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客运站和农村客运公益属性,建立财政兜底保障机制,推动客运站由经营服务向“经营服务+公益性服务”转变。临江市交通运输局、临江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临江市2019年度成品油价格补贴调减后的涨价补助资金统筹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临交运联发〔2021〕2号)文件,在文件中确定了7个方面退坡资金使用项目,即一是客运站和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补贴项目;二是用于客运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补贴项目;三是用于农村客运冷僻线路补贴项目;四是用于城市公交车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补贴项目;五是用于建制村“村村通”线路补贴项目;六是用于营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终端项目;七是用于农村客运线路许可未到期“全域公交”改造和支持春耕秋收等特殊时期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运营补贴项目。(附:文件1、文件4)
(三)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督导考核情况,自评分为满分15分。
1.将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到《临江市2021年度乡镇“聚焦双提十攻坚抓落实”季考实施办法》。(附:文件5)
2.临江市考核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临江市2021年度乡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的通知》(临考督办发〔2021〕3号)文件,建立了督导机制。
3.从2021年11月15日开始按照《吉林省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上报白山市交通运输局。
4.临江市交通运输局先后2次召集全交通改造相关单位,督导本地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附;会议记录、照片)
(四)政策解读情况,自评分为满分5分。
1.以临江市交通运输局名义制定了《道路运输行业维稳应急处置预案》(临交运发〔2021〕89号)文件,以解决在道路客运改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群体上访、停线、越级上访事件。(附:文件6)
2.临江市交通运输局先后3次组织运输企业及相关科室对《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吉林省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政办发﹝2021﹞23号)和《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明确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吉交运发﹝2021﹞249号)文件精神进行宣传培训。
3.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群体性信访事件。
(五)推进公交化改造情况,自评分为满分30分。
1.2021年6月份对临江市客运班线进行系统统计,即省际客运班线1条,市际客运班线5条,县际客运班线8条,县内客运班线11条。
2.制定了公交化改造计划。临江市交通运输局出台了《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全域公交”实施方案》(临交运发﹝2021﹞90号)文件,从2021年11月开始,对贾家营的1条县内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预计2022年改造5条,2023年改造2条,2024年改造3条,最终实现“全域公交”的目标。(附:文件3)
(六)推进定制客运服务情况,自评分为满分20分。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吉林省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吉政办发﹝2021﹞23号)文件要求,临江市政府印发了《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1﹞9号)文件,在《方案》中统筹推进定制客运服务工作,2021年实现临江至长春定制客运服务,从2022年开始逐步推动实施。(附:文件1、线路备案表、线路许可、道路运输证复印件及相关照片)
(七)村村通客车情况,自评分为满分10分。
临江市辖区内7个乡镇,70个建制村,现已100%实现通客车。
(八)加快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自评分满分30分。
临江市交通运输局6月份深入苇沙河镇对农村物流需求进行摸底调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临交运联发〔2021〕4号)文件,临江市3个乡镇街(大栗子、花山、六道沟)28个建制村利用现存的班车、公交车和乡镇客运站开通了客货邮融合发展。临江市吉龙公司制作了“畅畅行”软件,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全面惠及临江辖区内村民的生活,解决乡村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落后的问题,特开设农村客运物流。货物由村民放在每个村设定的代收点,由本村公交车前往收取,根据货物送达地点,车辆到达临江后,交付给公司中转人员,分拣完成后送至相应的长途客车上(根据实际情况,当日无法发走的,于次日送出)。长途客车将货物送达至终点站配送员处,配送员收取到货物后,当日将货物送至客户手中。
农村客运物流不仅方便了村民的货物流通,解决了农村季节性农副产品保鲜短、运输难、流通慢等问题,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还可以促进和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使广大农民能够像城市的人们一样,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农用物资、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等;还能让原本运营难以为继的农村客运车辆,增加新的效益点,重新焕发出活力。(附:文件2、相关照片、记录)
(九)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情况,自评分满分5分。
临江市公交行业到目前为止共更新车辆3辆,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宇通牌电动公交车,到12月末即将更新14辆公交车,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宇通牌电动公交车14辆,更新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附:行车证、营运证复印件)
(十)政务服务效率情况,自评分为满分5分。
临江市道路客运业务今年共办理换发《道路运输证》6个,报停车辆数量10辆,复驶车辆数量9辆,年审车辆数量67辆,全部网上办理,且在“互联网+道路运政服务”系统中政务服务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在政务大厅交通窗口不存在业务拖延不办,更不存在吃、拿、卡、要现象。(附:政务大厅业务办理截图)
(十一)合理规划客运停靠站点网络布局,自评分为满分5分。
临江市交通运输局于2021年6月3日向临江自然资源局提交了《临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根据《吉林省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提出公交化改造首末站提供停靠场所,改造首末站场地。(附:上报申请)
(十二)安全生产情况,自评分为满分6分。
临江市吉龙公司设置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王萧龙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定期对客运驾驶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11次,按规定填写监控日志,发现违章和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整改,和复检形成闭环管理。按规定为公交化改造车辆和定制客运车辆配备安检、防疫设备,2021年客运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附:企业文件封皮照片)
(十三)动态监控情况,自评分为满分5分。
将以前城乡一体化13辆车和定制客运12辆车纳入企业动态监控平台监控和临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监管平台。(附:监控截图)
(十四)分级分类监管情况,自评分为满分4分。
在2021年度,临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3次分别对临江市胜境国旅和临江市吉龙公司进行“黑红黄绿”精准分类管理,到目前为止,所属道路客运企业处于“绿色”状态。(附:监控截图及说明)
(十五)电子客票应用情况,自评分为1分。
临江市口岸客运站目前采取线上和线下售票,定制客运12辆客车实现电子发票。
(十六)便利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情况,自评分为满分5分。
临江市口岸客运站通过设立老年人和残疾人专用通道、服务窗口等方式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化服务。(附:图片)
三、采取加分制进行考核,自评加分为24分
(一)全域公交建设情况,自评分为加5分。
临江市交通运输局根据《临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1〕9号)文件精神,制定了《临江市道路客运行业“全域公交”实施方案》(临交运发﹝2021﹞90号)文件,确定了临江市2021年至2024年“全域公交”发展目标。《白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白山市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白山政办发〔2021〕10号)文件中,确实以浑江区、临江市作为“全域公交”试点单位。(附:文件3、文件7)
(二)先行先试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和公交化改造情况,自评分为加8分。
临江市已于9月28日开通了临江至长春客运站、临江至长春火车站、临江至医大一院、临江至龙嘉机场4条定制客运。拟在12月份时临江至白山、桦树至白山、大湖至白山、临江至贾家营4条线路实行公交化改造。(附:行车证、营运证复印件)
(三)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情况,自评分为加10分。
临江市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工作从2018年开始随着“四好农村路”工作同步进行,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县级物流中心1个,乡镇级物流节点7个,建制村物流网点70个,建设比例达到临江市行政区域市、乡、村占比100%。(附:节点台账)
(四)智慧客运体系建设情况,自评分加分为1分。
临江市吉龙公司开发了“畅畅行”微信小程序,建立了公众号(changchangxing)向社会提供客运车辆、线路旅游、到站预测、购票等出行信息。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3
2020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中林业部门考核指标为林长制工作和林地(湿地)保有量,占总分中的4分。具体考核4个方面的内容:1、林长制工作完成情况;2、林地(湿地)保有量;3、林业建设性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和营造林计划任务完成情况);4、林业保护性指标完成情况(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现根据我区完成情况自评总结如下:
一、林长制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我区按照省、市林长办要求,在巩固2019年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先行先试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平台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打造,投入资金30万元建立了9平方米的大型显示屏,完善了平台指挥系统软件建设。同时,我区继续推进7866林长办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组林长办标准化建设。各级林长认真履职,区委书记下达总林长令,区级林长定期开展巡山活动;加强对生态护林员的监管,按照上级要求,提高护林员管护山场面积,将护林员人数由217人调减至127人,护林员月工资收入由500元提升至1000元,推动生态护林员认真履职,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提高护林员巡山出勤率和林业事件上报与查处率,发挥源头管理作用,推进森林资源长效保护管理机制建设。
此项工作我区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区森林督查案件查处率未达到上级要求,此项约扣分0.05分。
二、林地(湿地)保有量情况
1、林地保有量。2020年,经全区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暨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我区森林覆盖率46.7%,与上年的46.64%相比略有上升。全区森林蓄积量399.8668万立方米,与上年的401.0961万立方米相比基本持平;林地面积99578.5公顷,与上年的99601公 顷相比基本持平。
2、湿地保有量。我区湿地总面积11110.13公顷,2020年受保护湿地面积6719.36公顷、湿地保护率60.47%,与上年受保护湿地面积6678.01公顷、湿地保护率60.11 %相比,增长0.36%。
该项工作我区各项指标与去年相比总体基本持平。此项工作约扣分0.01分。
三、林业建设性指标完成情况
1、营造林计划任务完成情况。2020年,省下达我区年度营造林计划任务51000亩(人工造林7000亩、封山育林19000亩、退化林修复25000亩),我区全年共完成营造林面积53321.9亩,任务完成率达104.6%。其中:人工造林8421.9亩,封山育林19900亩,退化林修复25000亩。
2、森林四化完成情况。2020年,省下达我区森林四化建设任务5800亩(其中:人工造林1900亩,人工补植500亩,森林抚育3400亩),我区全年共完成森林四化面积6387.3万亩,占计划任务110.13%。其中:人工造林2385.1亩,人工补植600.7亩,森林抚育3401.5 亩。
该项工作我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此外2020年全市森林四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2020年全省营造林工作培训会在我区召开,2020年全省造林绿化暨生态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区的温泉镇白浒窑村的高产油茶园建设点作为全省现场会议参观点获得一致好评。
四、林业保护性指标完成情况
1、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20年,我区认真履行森林防火工作职责,加大森林防火宣传、野外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森林防火各项指标均在上级下达的指标范围之内。2020年,我区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疫,认真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工作,除治工作完成率达到上级要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野生动植物保护。2020年,我区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职责特别是全国人大《决定》要求,认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与监管,加强对市、区和乡村农贸市场、餐饮酒店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食用野生动物违法行为,按上级要求对全区禁食工人养殖野生动物全面退出,将上级退养野生动物的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养殖户手中,保护养殖户合法利益,推动养殖户稳定转产经营。
3、自然保护地管理。2020年,我区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认真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依托华东规划院对全区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及时上报整合优化方案至省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待上级批复后认真实施。
4、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20年,我区按照省绿化委要求认真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及时上报全区古树名木档案资料,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建档保护。全区未发生非法破坏和移栽古树名木行为。
此项工作我区各项指标任务均已按要求完成。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4
一、全乡工作总体的推进情况。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1.动态监测:对因病、因灾、就业不稳定等因素存在
返贫致贫风险的416户农户采取医疗救助、民政救助等措施消除风险,对全乡农户按月进行动态监测,漏认定率为零。
2.项目管理及入库:我乡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共实施121
个,目前已全面竣工验收,对所形成的资产已全部完成了权属鉴定,分类建好台账,并将所有管理和监管权移交给权属部门;2021年我乡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部门论证等程序,全乡共计申报入库项目20个,待县级审定公告后入库。
3.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设:我乡2020年申报的东西部协作项目4个,涉及资金320万元,现已按照要求完成了验收,完善了项目档案资料。
4.扶贫小额信贷:严格防控金融风险,2021年以来通过催还、续贷、风险代偿等措施,2021年1-6月逾期率均低于1%,已制定代偿清收方案,按照目标完成时限,序时推进代偿清收工作。
5.系统动态工作:按时完成脱贫人口动态管理工作。
6.就业培训:按要求组织人员参加致富带头人培训,对培训人员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7.易地扶贫搬迁及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对易地搬迁农户
及其他农户进行监测,了解其就业动向,帮助其就业,使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所有农户吃穿不愁,教育、住房、医疗、饮水有保障,收入达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达到标准。
8.全面深化改革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1.绿色发展:林下经济任务、石漠化工程、补植补造及
国储林一期已全部完成,国储林二期土地流转完成30%,完成全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防火及涉林惠农工作持续推进。
2.环境保护:由我乡安监站牵头,各部门进行配合在
全乡范围进行巡排查,发现有污染情况立即进行了整治,现不存在污染情况。
(三)农业工作
1.农业工作:完成县下达粮食生产种植任务,完成玉米、
马铃薯、辣椒等蔬菜粮食保险入保工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13人次,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辖区动物免疫常年保持90%以上,抗体合格率70%以上,社员股权确认清晰,发证完成率65%,资料档案完成归档。
2.建房审批工作:由国土所、村建站、农业服务中心成
立巡查小组,对全乡农房建设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按照县级要求设立审批窗口,对审批成功的新建农房实施挂牌施工管理。
(四)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1.2021年全乡招商引资总任务9000万元,半年完成
1600万元;2021年固定资产总任务8900万元,半年完成入库2198万元。
(五)党建工作
1.坚持配强班子,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将优秀退役军人、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积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实践锻炼;不定期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积极摸底排查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学历提升需求,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积极配合县委组织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工作。
2.坚持支部领办,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按照组织部工作提示及临时工作安排全面组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高效运营、规范管理、统筹引领。
3.坚持共同富裕,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组织各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摸清资产底数,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夯实发展基础;鼓励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发展特色经济,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
4.坚持改革创新,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貌领导,织密建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组织探索完善村党组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的.改革临时任务。
(六)政法综治工作
1.对全乡辖区内毒品原植物种植进行了全面排查,无
毒品原植物种植,涉吸人员已全部录入系统,办理信访案件13件,处理矛盾纠纷8件。
(七)精神文明建设
1.利用周二、周五组织大扫除、“三个一元”、十户联动等活动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半年来制定换届选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宣传标语80余条,各村大喇叭每天进行早中晚3次播放。
(八)民政、教育及关爱帮扶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指导小组对孤
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困供养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帮扶,落实相关政策。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入学,无失学辍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足额发放,师德师风工作有序开展,特殊群体包保落实到位。
(九)武装及退役军人工作
1.武装工作:全乡兵役登记任务、民兵整组工作及武装部规范化建设任务已完成。
2.退役军人工作:乡及各村有办公阵地、办公设施及组
织机构,开展走访慰问,建立了相关台账。
(十)安全工作
1.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整治了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建筑施工等相关安全,成效明显。
二、好的经验及做法
1.利用周二、周五组织大扫除、“三个一元”、十户联动等活动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利用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村民小组等会议加强宣传,发动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存在的问题
1.扶贫小额信贷清收难度大。
2.乡条件落后,招商难度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500万元以上,乡镇500万元以上项目较少
3.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未到位。
五、下一步措施
1.加大对扶贫小额信贷的催收力度,做好扶贫小额信贷产业的监管。
2.继续加大对项目的跟踪监管,做好动态工作。
3.加大招商力度,主要在新型农业、林下经济、能源等方面进行招商;加大对接县直主管部门,力争新申报项目得到实施,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任务完成。
4.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进一步细化“四个留下”乡镇工作任务,严格对照任务清单,持续抓好本乡镇“四个留下”工作。
6.持续开展周二周五大扫除,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平台推进文明行动。
7.严格按照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及细则抓好落实各项工作。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5
一、2021年质量工作情况
(一)质量强县办工作推进情况。
1.质量强县建设有效推进。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发展为建设的核心,成立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质量工作目标措施,不断加强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大力实施品牌、标准化战略,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动质量工作发展。
2.质量监管机制逐步健全。由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准入、监督抽查、执法打假、质量诚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方案,明确质量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质量工作得到有效保障,确保全县质量工作得到大幅度提升。
3.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完善质量考核机制、质量强县推进机制、计量基础发展机制,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质量工作教育,利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案例分析等多种报道形式,结合“315”、“质量月”、“安全生产月”“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节点,不继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工程、环保、服务质量提升机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二)质量工作总体情况。
1.产品质量完成情况。
(1)严抓疫情防控,聚焦民生保障,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平稳有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省、州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迅速应对,重点对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措施、口罩、消毒液、医用防护用品进行监管,同时保障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安全稳定,严厉打击哄抬物价、以次充好行为,确保全县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秩序的安全稳定。
(2)食品安全检测情况。完成农产品抽检任务80批次,对不合格批次产品,履行告知、确认、复检程序并进行核查处置。
(3)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积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压实部门主管和行业监管责任。按照2021年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和生产单位监督检查计划,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和大检查工作,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重点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目前已圆满完成日常检查任务,共检查78家次使用单位,特种设备189台次,检查期间发现问题4处,下达监察指令4份,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毕。
(4)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儿童用品、装饰材料等重点行业和消费品,强化风险监控和监管,做好民用煤、车用汽油、柴油质量监管,目前已抽检混开关、插座、成品油等品种。通过“质量月”宣传活动,利用LED屏、微信、公共媒介等形式,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700余份,开展对县内经销的电动车、玩具、消防器材及家用电器等“CCC”强制认证检查,共检查电动车经销户28家次、玩具经销商户10家次、电器经销户20家次,对商户经销商品标注的“CCC”工厂编号进行了核对,确保产品来源可溯,产品质量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5)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计量认证意识。对全县15家加油站、53台加油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未发现加油站有超检定周期使用的情况,未发现作弊行为,没有私换加油机编码器、流量测量变换器、计控主板的情况发生。同时,积极开展民生计量工作,建立完善各类计量器具管理档案,对眼镜配制场所、电子计价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登记造册。
(6)完善提升“12315”投诉举报服务能力。完善投诉受理制度,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共受理投诉3起,办结率达100%,消费者和经营者均表示满意。
(7)强化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深入贯彻落实“铁拳”行动。今年,办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等案件21件,罚没款10.64万元。
(8)严格贯彻反不正当竞争,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重点宣传新法中强化经营者义务和责任有关内容,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深入到企业、社区、乡镇大力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向社会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00余份,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普法咨询服务,以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营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农产品质量完成情况。
(1)严格按照《甘孜州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我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领导小组。一是逐一确定各项职责的责任人,保障实施方案的试行,制定并下发文件至各乡镇,由各乡(镇、场)负责人及培训农技员告知本乡镇涉及的生产经营主体并实施宣传、培训;乡镇牵头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符合文件要求的生产经营主体要签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二是组织执法及相关人员在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追溯系统、“三品一标”、农资打假、“两名单制度”宣传活动 ;三是开展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围绕农资打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认真开展以生产基地、种养殖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门店等开展农残检测抽样、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追根溯源,对产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和“两名单制度”通知书,责令整改,停止销售,集中无害化处理,并要求生产企业签订安全使用农药承诺书。
(2)截至2021年11月9日,全县共纳入追溯体系企业7家,纳入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生产经营主体1家,共开具合格证120张(其中由生产者自主打印、印刷的有115张,由部门印制发放的5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200吨,完成农安案件3起、农产品追溯管理监管批次300批次、农产品生产主体销售600批次。
3.工程质量完成情况。
(1)工程监督。2021年全年石渠县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及相关机构有资格人员未出现不良记录,在历次工程质量抽查中各责任主体及相关机构基本能按规定履行质量责任,无违规行为,施工质量基本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全年共计下发99份整改通知单,积极整改质量问题,确保石渠县项目工程质量。
(2)监理企业动态核查。2021年11月,采用“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县域内执业的13家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动态核查,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质量检查评分表》打分结果,石渠县13家工程监理单位均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履行监理相关职责,确保石渠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商混质量监督。2021年7月对全县商混站进行专项督查,对未取得相关资质的5家商混站进行了拆除,对甘孜州世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商混站的资质、环境保护、原材料管理、试验管理等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要求企业停产停业,确保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
(4)检测报告质量监督。2021年4月对县域内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及开展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目前,现存一家检测机构“甘孜州昌禄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甘孜州分公司石渠县实验室)”,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人员、设备、检测数据真实性等进行全方位核查,严禁出现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
(5)目前全年受监工程35个,新建项目22个,续建项目13个,工程面积20.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工程2个,工程面积5.6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9个,工程面积14.79万平方米,市政工程4个,工程规模14339.24万元;竣工17个工程项目,涉及工程面积4.61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手续9个,工程受监督率100%,工程受监理率100%;共组织质量安全大检查4次,监理督查1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99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200余起。全县工程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全年无质量投诉事件,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4.服务质量完成情况。
(1)在2020年底我县启动嘛呢石刻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正在有序开展;在2021年初启动太阳湖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居·麦旁文化园创3A级景区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为迎检复核5个AAAA级旅游景区,完成5个4A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施设备采购,2021年3月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10月完成全域旅游招投标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2)全方位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并举,技术监控与实地巡查齐抓,教育引导与严格执法并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3月至12月共出动执法检查36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60余家、共下发了疫情紧急通知8次、发放了防疫防火宣传资料180余份、指导整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62处、约谈12家、关停期限整改1家。
5.环境质量完成情况。
(1)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我县空气质量为优良,优良率为100%,区域空气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强化工地治理,查处违规运渣车8台,查处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工地5个;强化砂场监管,联合水利国资公司对全县砂场开展两断三清工作,责令全县6家砂场停业整改,优化重组重新规划采砂点位,将点位减至4个,发放非道路机械环保标志105张,检查36个在建工地项目10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志的情况备案。
(2)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1至11月底,洛须镇温拖村金沙江、长须干玛乡雅砻江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羊涌河、口马木考河、鄂涌河、劳协曲河、各曲河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II类,达标率为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以及乡镇饮用水监测点位均达到II类,达标率均为100%。
(3)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全县汽修行业开展防渗措施及危废暂存间专项检查18次,责令8家汽修店完成车间及危废暂存间防渗整改,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协同第三方公司完成2个土壤监测点位的核定工作;与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的同时与办理单位和个人签订承诺书,确保全年未出现过土壤污染情况。
(4)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投入资金1106.3万元,实施石渠县建筑用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理任务49.26公顷,提升森林质量。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整体质量意识不强,“大协同”观念薄弱,经济社会发展规模、水平不高,对质量的理解片面,把“质量”片面地定义在工业品、药品、食品等行业范畴;二是石渠县地势偏远,海拔高,工作条件艰苦,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执法队伍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导致基层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等工作缺乏经验和理论基础工作开展缓慢;三是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严重滞后,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设施不够完备,利用追溯系统开具农产品合格证难度较大;四是地势偏远,海拔高不利于石渠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可持续发展,每年建设时间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注重工期、抢工期,导致工程项目偶尔存在质量瑕疵问题;五是质量教育、宣传力度不够,质量知识进校园、进乡镇未能很好地落实,质量宣传存在盲区和死角,“阵风”特点比较突出,宣传区域多以县城为主,农村较少涉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质量工作新格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议事功能,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建立政府质量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乡镇质量工作考核,将质量安全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将质量强县战略引向深入。
(二)抓好食品药品、农产品和重要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将涉及民生安全的食品药品、工程质量、农产品和重要消费品质量监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调查研究,对企业情况、主要特点、监管的重点难点,进行分类梳理,提高工作针对性,同时,开展风险研判、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坚持风险排查常态化,并及时收集质量舆情,注重从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巡查回访、群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反映的质量安全信息研判质量风险爆发点,细化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风险处置的科学化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抓好质量、标准、计量等基础性工作。推动标准化技术创新战略,发挥计量、认证认可作用,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企业提高质量的需要、企业检测手段的提升和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供计量技术。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自评报告(精选17篇)03-14
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01-12
民营经济发展自评报告08-26
小学绩效考核自查自评报告03-15
绩效考核自评总结03-28
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11-27
单位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精选13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