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

2022-11-08 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1

  一、基本情况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投放涉农贷款11854万元,覆盖各类涉农客户1000余户,涉农贷款节余43193万元,较年初新增3942万元,增幅达到10%,同比多增1756万元。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创业担保贷款投放22笔515万,业务开办以来已累积投放10911万,带动就业人数近1500余人,为解决我县各类人员在创业进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难题,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一、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今年以来,xx银行xx县支行围绕"农民增收、农村更美、农业更强,持续加大辖内"三农贷款资金投放。同时,为了既适应县域和农村市场上客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又有效控制风险,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我们推出了农/商户保证贷款、农信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亲情贷等产品,服务关于象主要为县域内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经济主体。经过关于这些客户发放贷款,不仅支持了他们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完备基础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下沉服务重心,目前我行应用在乡下网点优势大举发展金融服务,合理制定机构网点发展计划,合理调整县域机构网点,延伸服务网络;并且在去年加强了物理网点建设,加强网点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我行还积极推广"极速贷、"E捷贷、"移动展业等线上产品,有效提升了农户办贷体验。另外,我行还积极推进"信用村创建工作,深化"银村合作,实现"整村授信,村民凭信用即可获得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金融可获得性。

  三、积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深入推进第二轮"大众创业惠民工程及助力乡村振兴等主体策划活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宣传营销力度,加强联合人社等职能部门的宣传,提升群众关于创业担保贷款知晓率。在有效服务更多创业人群,保证创业经营者从"无业到"有业的同时,用一揽子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缓解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保证粮食安全,助力粮食生产。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收购,我行关于种粮大户、粮站、粮食收购商等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助粮贷,金额高、手续简便;同时,我行主动和粮食局、农业农村局的职能部门合作,开展推介会和企业走访,在今年开展的夏粮收购活动中我行投放助粮贷2620万元,同比多增775万元。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2

  一、县域和三农金融服务现状

  20xx年,农行贵州省分行及农行安顺分行相继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行动方案》、《贵州省“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实施意见》及《乡村振兴e贷金融服务方案》等文件及政策,始终坚持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力度。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创新情况。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惠农e贷跑出加速度。一是加快重点产业信贷投放。重点支持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牛、紫云红薯、烟草等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投放烟农e贷18364万元,先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对烟农提供信用贷款、卷烟款发放等金融服务,得到安顺烟草公司高度认可。二是持续用好农行安顺分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金融服务方案》及《乡村振兴e贷金融服务方案》“两把菜刀”,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政银联动、金融助力、扶持发展、巩固脱贫”的原则,与市扶贫联合发文推广农行安顺分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推进,针对乡村幼儿园、卫生院及十二大特色产业发展等,持续加快信贷投放。三是强化特色产品创新。利用农行安顺分行创新产品“兵支书e贷”、“退役军人创业e贷”为投身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退役复原军人提供金融支撑。四是金融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大对美丽乡村示范点、景区周边等区域餐饮、住宿等行业支持力度,累计发放乡村旅游e贷2078笔、金额39095万元。

  (二)创新金融服务,善作善成,创新打造扶贫领域的“安顺样板”。“普定产业扶贫模式”案例先后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和总行金融扶贫典型案例汇编。同时,立足于安顺市9大特色农业产业,创新推出韭黄e贷、红薯e贷、乡村振兴e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扶贫小额e贷等惠农e贷子产品,以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模式,脱贫人口及普惠享受授权内最优惠方式给予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三)金融支持项目建设情况,围绕政府重点项目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银政合作关系。农行安顺分行将积极利用信贷政策积极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及投放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完成龙宫景区升级改造30000万元,紫云停车场12000万元,普定、关岭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融资等项目的投放工作。

  (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情况。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提供快速便捷金融服务,提升农行安顺分行农户金融服务能力,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行安顺分行以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当前服务“三农”的主要抓手,在飞跃发展的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农行安顺分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措施作为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农行安顺分行将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给予农户金融便利。二是做好金融服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农行安顺分行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乡入户、返乡农民工金融服务宣传等宣传活动,并要求各营业机构结合需求开展的各类宣传活动,做好“云闪付”支付宣传活动,在农村地区开展走商圈、走街区以及进乡村等活动。三是持续优化惠农通服务点,做好基础金融服务工作。通过对“惠农通服务点”升级改造和多样化功能的支持,多方面实现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惠农取款、转账、消费、惠农贷款发放、技能知识咨询等,更好更全面的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

  (五)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情况。在农村信用体系环境建设中,农行安顺分行积极加强与各乡镇政府的.合作和沟通,通过乡镇政府农业部门对当地基本情况的熟悉度以及村规民约等,根据农行安顺分行服务方案的要求由乡镇政府农业部门向农行安顺分行推荐信贷信用条件及信用等级较好的农户,农行安顺分行通过农户信息建档系统对客户进行评级授信,保留客户授信等级,建立档案。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农村地区产业发展,解决农户融资难等问题。

  (六)金融支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情况。农行安顺分行持续构建“银行让利、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金融助推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链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模式。

  (七)金融支持农产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农行安顺分行持续推进普定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行安顺分行积极支持农村以信贷投放支持农村生产经营,为农村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八)金融助力“黔货出山”“安货出现”,扩大农产品销路情况。为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农行安顺分行积极强化通过掌上银行扶贫商场,消费扶贫及帮助扶贫等方式,为广大产品增加销路以实现农户增收。

  农行安顺分行现有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仍有一定不足,但现有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品、服务措施、信贷供给等基本能满足县域及三农需要的关键问题。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在现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目前各县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以落实抵押担保体系。一是实物抵押难以落实。各县区无法提供合法、有效、足值的抵押物,造成项目推进缓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减弱。二是贵州省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需要项目业主单位提供反担保,并收取融资担保费,增加了项目融资成本。三是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各县区农担公司出现净资产下降,应代偿未代偿金额增加等情况,不符合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各乡村振兴参与主体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四是政府增信机制下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模式,根据农行安顺分行制度规定,但实际情况中大部门县区难以落实。

  (二)县域日均存款持续为负,存贷比低,信贷规模受限。受目前各地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行安顺分行县域地区负债业务持续下降,存贷比过低,进一步影响农行安顺分行信贷规模和信贷供给,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上受阻。

  (三)不良贷款风险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影响降进一步显现,因疫情造成生产经营困难的客户进一步增多,风险逐渐暴露,农行安顺分行虽全力压降不良贷款风险管控,但农村地区不良信贷风险进一步凸显,农村信用环境问题不断显露。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建议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在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的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共同解决参与主体融资中存在的担保难、抵押难及担保机构准入难的问题。二是加强对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参与主体的能力培训,确保融资主体在财务数据、资产负债率、收入来源及还款能力上尽量符合金融机构要求。三是引导各乡村振兴参与主体提升自身管理能。例如将收入来源做实、做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按照相关规定采集相关发票,收入依据等。认真规范收入、支出渠道、路线,共同构造健康、高效的融资环境。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3

  乡村资金“喊渴”,基层金融服务供给难以到达“末梢”,农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并存。今年以来,富新镇积极推进十大微改革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抓金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立足“党建引领、资智赋能、政策到底、服务直达”四维模式,释放“党建+金融”叠加效应,促进金融与产业发展双向联动,开创政银村多赢局面。

  一、背景起因

  20xx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央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一20xx年)》等文件,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富新镇地势平坦,耕地众多,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急需金融活水、金融服务供给薄弱,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等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金融”制度,加大了金融支农力度,充实了经济发展血液,使金融“活水”精准注入到乡村振兴领域,切实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二、主要做法

  “背靠背”授信,备足群众致富马力。农村地区有较强的金融需求,但由于村民缺乏抵押物,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为此农商行富新支行特组建由该行业务骨干、村民小组长和德高望重的党员代表组成的背靠背授信评议小组,根据村民家庭生产经营情况、家境人品、社会评价以及有无不良嗜好等多个指标,“背靠背”打分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力求做到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根据评议分值给村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匹配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贷款需求,同时培养了村民的信用意识,20xx年富新支行评定并报送人行信用村3个,在富新掀起了“诚信”之风。自去年10月以来,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已对4个村实现“整村授信”覆盖工作,完成4000余户家庭的评级授信,授信金额达2亿元。

  “面对面”授课,深化金融服务内涵。积极发挥银行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共建作用,开展“大金融小课堂”系列活动,3位金融副书记每人对应负责4个村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巡回宣讲”。通过微党课形式开展普惠金融、涉农金融业务、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宣讲,以活泼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有效讲解。同时利用逢场天,走出课堂,走进群众,发放普惠金融知识系列读本和宣传折页,手把手向老年人传授手机银行等操作方法,扩大了金融知识在农村地区的受众面,切实提升了群众在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目前已开展巡回宣讲12场1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心连心”融入,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两大任务,认真落实“每周1天驻点、半年1次调度、挂职期间5件履职承诺”三大机制。镇党委建立金融干部人才档案,客观记录金融副书学习教育和工作经历,定期开展座谈讨论,跟踪掌握其挂职期间所需所想,了解工作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下步工作举措,用心用情为其挂职提供全面保障。金融副书记全身心融入镇村工作,积极参加支行与挂职党支部双重组织生活,列席挂职党支部重大产业发展议事,精准对接镇村发展需求,认真分析村镇建设、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乡村金融能人队伍培养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户贷款的模式创新及功能的拓展。现已对接12个村社区梳理出金融助力发展规划12项,拟为文永村、清狮村村分别预授信5000万元。

  “手拉手”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党建联动,探索打造“乡镇党委主导、支行与村社支部互动、农户积极参与”的“手拉手”共创模式。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研判,金融副书记根据我镇产业项目和资金需求情况,在“整村授信”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全镇重点项目、新型农业主体的'对接和支持力度,现已走访龙头企业3个、新型农业主体108户。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客户量身制定了“第一书记振兴贷”“蜀信e小额农贷”“红色信贷-成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等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建立快审低率机制,以农户家庭的信誉为保障,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所持股份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内快速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733户,金额21260万元。其中:为清狮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大米加工厂建设贷款20万元,为富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启示

  一是“提高认识”把握“党建+金融”工作要义。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金融信息不对称、农村群众获得感低等问题,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使命担当,凝聚改革合力,不断增强做好“党建+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体推进改革试点示范建设,打造综合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参与主体多方共赢、地方发展活力迸发、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综合效应。

  二是“党建联盟”凝聚“党建+金融”强大合力。扎实开展银行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着力推动“整村评级授信”、信用环境宣传打造。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镇村”联席会议,总结成效、发掘问题、共商举措,强化工作协作,找准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瞄准特色产业精准发力,确保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与金融资源高效精准对接,实现“1+1>2”的效果。银行在推动服务下沉、阵地前移、普惠升级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照职责分工,周密安排部署,开展好宣传,协助企业和群众用好用活普惠金融平台,使“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真正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

  三是“能力提升”激发“党建+金融”作用发挥。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优化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服务环境和金融产品服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等新型移动金融产品,让服务对象通过手机自助操作,实现申贷、用贷、还贷线上交易,全面弥补线下服务短板,享受到24小时全时段无障碍金融服务。在助力村级产业发展方面,要坚持服务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做实整村授信,缩短授信时间,创新开发信贷产品,采取联保、担保、抵押以及信用等方式,给予信贷支持。针对普通产业农户、种养大户或专合社等贷款需求,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等措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在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的同时,镇村也要加强对群众的信用教育,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群众向善向好,珍惜征信,全面增强农村社会的信用意识。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多方发力,开动脑筋,尤其是要借助金融的支持,依托金融的力量,在产业化提升、规模化拓展、品牌化引领、市场化增效上下功夫。我们将通过组织“牵线”、金融“搭台”、党群“唱戏”,充分发挥金融系统优势和挂职干部人才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强化基层党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切实加快富新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4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大力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把支持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省85%以上的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5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1/4左右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为促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至20__年12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407.2亿元,较年初净增64.9亿元,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今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2009.4亿元,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优化乡村振兴服务机制

  坚持乡村振兴资源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发放、服务优先满足,在经济资本配置、资金转移定价、薪酬费用安排、尽职免责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支持乡村振兴强大内生动力。一是制定信贷支持政策。紧扣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今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第一时间优化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细化了6个方面31条工作措施,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发放1万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专项贷款”目标,大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二是优化内部考核指标。优化了对辖内农商银行的综合考评制度,单列涉农信贷计划,重点加强对单户10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下贷款的考核。同时,将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贷款累放纳入综合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三是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按照“违规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明确了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尽职要求,只要勤勉尽职履行职责,即可按规定程序予以免责,同时适度放宽“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解除信贷工作人员后顾之忧,真正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内生动力,提升乡村振兴贷款投放积极性。

  二、扩大乡村振兴服务范围

  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下沉服务重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一是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围绕14个省级重点产业链,重点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对乡村振兴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全年累计发放现代农业发展贷款1618.1亿元,美丽乡村建设贷款220.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贷款49.2亿元,文明新风建设贷款11.2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在过渡期内,对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稳定脱贫作用明显的产业扶贫贷款,全省农商银行切实做到不随意抽贷、断贷。继续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确保应贷尽贷。至年末,累计发放巩固脱贫攻坚贷款贷款496.32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脱贫人口64.99万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51.51亿元,惠及34.34万户脱贫人口,余额和户数约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省农商银行实现了营业网点乡镇“全覆盖”,金融服务站“村村通”,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今年通过金融便民服务站办理助农交易971万笔,涉及金额46.2亿元。坚持普惠与智慧相结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线上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智能设备网点覆盖率达93%,并采取更有温度的服务措施,着力缩小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构建完善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方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提升乡村振兴服务水平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丰富支持乡村振兴的内涵,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一是丰富支农信贷产品体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形成了小额农贷、创业担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具有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传统优势产品。同时,根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特点,创新了民宿贷、文旅贷、电商贷、畜禽洁养贷等产品,在全省首发乡村振兴卡,配套提供“乡村振兴贷”专项产品,为持卡客户提供同类同档次八折利率优惠。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信贷大平台,推出了百福惠农网贷、惠农e贷等数字风控金融产品,健全了服务乡村振兴全覆盖的产品体系。二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整村推进、整村授信”为依托、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抓手的农村信用工程,充分利用村“两委”、驻村干部、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资源,以村为单位、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对象开展整村建档评级授信,实现“应授尽授”“能贷尽贷”。三是全面延伸乡村振兴服务。发扬“背包精神”,连续七年开展了扫村、扫街、扫户、扫园“四扫”服务,常态化举办了金融夜校、金融知识进万村活动,充分挖掘和主动满足各类客户金融需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共同富裕大局,事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局。在下一步工作中,省联社将继续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的使命担当,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全力以赴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

  一是围绕“翻一番”目标,以更大决心增量扩面。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确保“十四五”时期贷款投放、客户数量翻一番。计划“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万亿元以上;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基础客户增长一倍。二是立足“百千万”基础,以差异优势形成特色。以全省86家法人农商银行为主体,立足所在地的100个县市区,与地方经济同舟共济、同频共振。以全省2335个农商银行支行网点为载体,发挥覆盖乡村、社区、居民的资源优势,提供“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服务。以全省1.4万个金融服务点为依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助力乡村振兴实际行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聚力“大数据”支撑,以科技赋能创新服务。积极融入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大局,搭建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两大平台,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三类数据,拓展以大数据智能风控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5

  当前银行以“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利用网点和人员的优势,取得了在普惠金融工作上较好成绩,但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专业银行服务下沉的影响,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道路,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

  总体来说,我行普惠金融战略规划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和本地极具影响力品牌优势,以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让“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金融服务,成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在政府、百姓和企业中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本人认为,我行普惠金融战略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缴纳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等基础金融服务,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已建立起本宣城市最大的通存通兑网络,成为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为城乡居民搭建起了资金往来的绿色通道。同时高度重视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新农合”及相关抚恤金发放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与政府部门积极协作,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第二步是始终坚定做小做散的信贷投放理念。以我中心为例,将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将世界先进的ipc小额贷款技术和我行自身实践相结合,破解客户融资服务难题。在产品设计、队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同时各个网点借助金农信e贷这款极具市场优势的此类产品,在宣城本地市场做到率先抢占。

  第三步是利用好当前“亲邻银行”系统的优势,通过建档的这一途径,牢牢将客户的基层信息把握在手,掌握第一手的客户需求,并且积极对接政府平台,从大数据入手,获取客户多方面数据,在源头抢占客户,确保客户的资源不流失。

  具体到如何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加大普惠类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农业部印发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为指引,围绕各地特色优势行业,尤其是养殖、种植等行业,积极调整小额贷款产品要素,做好优势特色行业的小额贷款市场开发;

  积极对接扶贫办、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业务,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行“三农”业务拓展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在做好农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农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的对接,占得市场先机;

  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土地相关权利抵押贷款;

  通过“零售撬动批发,批发带动零售”的策略,优先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的金融服务工作,实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捆绑,最终打通农业产业链条;

  为企业设计好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做好农村商品流通的金融支持工作,以城市地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服务重点,开发专项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是创新产品与服务,构建大“三农”贷款产品研发推广体系。打造一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契合国家“三农”政策、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三农金融产品。加强与个人金融、公司业务的联动协作,为三农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建立以总行研发为主体,支行研发为补充,统分结合的“三农”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三农”产品快速研发平台。支行在总行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属地特色“三农”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四是加强对外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共青团、科协、个私协会商会、担保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合作,构建“银政”、“银协”、“银担”和“银企”合作平台,共担风险与成本,共同推进贷款业务的发展,共同做好对外宣传,扩大本行影响。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五是优化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紧紧围绕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目标,苦练内功,持续完善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好借好还”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始终对客户提供专业、便捷、可信赖的服务。通过与市场管理方、园区管理方、商圈管理方、大型核心企业等专业市场、核心企业建立综合服务参与战略联盟关系,做好集群开发,提高开发深度,积极打造“银企合作平台”。

  六是依托普惠金融中心,围绕城区个体工商户及社区客户群体,在房地产、汽车、旅游、教育等产业,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及业务模式创新。做好夜间银行服务,为城区客户提供延时服务。加强我行形象塑造,突出我行服务特色,提升我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是理念、是思想,更是一条明确的道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只有秉承服务群众的态度,持续深化金融产品改革、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回归本源,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才能让我行在践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相关文章:

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报告(通用7篇)11-14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02-14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11-21

振兴乡村情况报告11-03

乡村振兴探索报告11-04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11-04

乡村振兴报告(精选10篇)11-07

助力乡村振兴情况报告11-06

关于乡村振兴的报告范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