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2022-11-09 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

  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二、巩固拓展成果,有序推进工作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三、突出衔接重点,接续落实政策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3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19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19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4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5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6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永和乡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

  (一)落实责任不打折扣当前,我乡结合“两联一进”和“大走访、大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走访群众,加强各项惠民政策宣传以及继续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一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做到脱贫摘帽后,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不摘;二是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到人”的扶贫要求,进一步压实压紧帮扶、驻村干部责任,要求帮扶责任人及时更新户档资料;三是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力度,持续深化驻村工作队责任,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要求。四是扎实开展“1+n”帮扶力量暨“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每月召开联席会,落实联席会责任要求,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二)驻村帮扶持续推进一是结合“两联一进”、“大走访”活动,全覆盖入户走访贫困户评定脱贫质量,对脱贫质量不高的已脱贫户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党政一把手”走遍贫困村、贫困户的方案方针,我乡8个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各自负责村的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走访,乡党委书记对我乡149户贫困户中的120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走访,剩余的28户进行电话交流走访,其中联合村的高小林目前联系不上,已安排帮扶责任人与村书记、主任负责联系并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三)就业帮扶促农增收为切实提高永和乡脱贫户、群众增收,使他们收入能够稳定、不返贫,永和乡积极动员各村组织群众和脱贫户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招聘会,同时将现场招聘会引进永和乡。我乡组织50人次到黄埔大酒店参加现场招聘会。

  (四)项目建设方面目前,我乡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项目有2个。其中,永和乡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现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按照县级领导的要求需要对项目规划内容进行从新编制。草坡村壮大集体经济100万项目,即札挞藏家农家乐打造,编制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县上,由县上上报州上审核。涉农整合项目已全面开工,并在7月底前完成。乡村振兴工作: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要求,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村庄洁美行动,对全乡7个村村寨内外环境卫生,河道、道路沿线垃圾进行了大清理,同时将卫生保洁工作责任压实给村两委;按照村容村貌整治,对有碍观瞻,丧失功能的建筑物进行拆除,目前草坡村、斜坡村、联合村已全面按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要求,对房屋进行撤除,并对村内空地进行绿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落实力度有所弱化。部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到村开展工作的次数少,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未将“大走访”、“大调研”及“两联一进”做实,落实力度较弱。

  (二)个别人员内生动力还需加强。我乡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政策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贫困户还存在,要钱要物,对扶贫工作产生了依赖性,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三)老龄户中收入问题亟待解决。永和乡贫困户中因年龄超过65岁而不能担任生态护林员的,在此次清理过程中共有21户38人其中五保户4户4人。这些户生态护林员岗位取消后收入骤减,从而影响脱贫质量,给我乡的脱贫攻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社会矛盾。

  (四)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目前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但是资金未拨付无法支付前期费用和项目进度款。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从新编制方案时间紧、难度大,对项目按期完成的进度将有所推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脱贫攻坚方面一是落实政策强宣传,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了解联系户的所求所需和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做好脱贫攻坚政策的解释,加强脱贫攻坚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强化就业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脱贫户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确保收入稳定。二是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核实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指标达标情况,对照20xx年最新指标情况逐户核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不达标的情况及时梳理、因户施策、对标补短,防止出现返贫。三是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细化措施,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得到落实。四是对标省、州、县相关文件,继续做好档案资料规范整理,档案资料及时更新。

  (二)乡村振兴方面一是结合我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示范村建设详规,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全力发展优势产业(花椒种植)、打造我乡的特色产业。二是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统筹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制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具体行动计划,全面配套添置污水处理站、水源地保护、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垃圾清运车等收集设施,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乡运的办法,实现增点扩面。三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抓手,积极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民宿示范打造等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各村突出优势发展乡村特殊产业,鼓励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积极投身到乡村发展创业中,拓宽可持续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7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年初,中央、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分别下发了“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目标、措施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高阳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县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及示范区建设工作

  制定下发《高阳县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搞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办)、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①1+5规划体系编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高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委托第三方制定,5个方案由相应的部门承接,正在制定中。

  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情况。选定高阳县庞口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我县的示范区,已经制定工作方案,先期对南庞口村、北庞口村进行了大范围环境整治,下一步将对村内街道、村民活动广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①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今年是厕所革命攻坚年,省安排专项资金643万元,县级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3月份,到廊坊、文安、任丘的厕具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厕具质量、价格等。5月7日,组织相关人员去涿州、曲阳考察学习农村厕所改造有关事宜,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我县2019年农村旱厕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厕具进行政府采购招标,施工建设与安装以乡镇、村为主体进行招投标,资金采取先建后补形式。6月12日,邀请省卫健委丁战辉处长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村改厕工作培训会,6月17日,省、市就改厕工作召开调度会,我县被定为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要逐步提高),要求各县结合实际调整改厕任务数,我县根据改厕资金情况给市里报的调整数是8000座,待省里开常委会后下发各县。目前,正在进行厕具招投标。招标完成后,在白洋淀上游1公里范围内的39个村整村推进改厕工作。

  ②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高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先后召开3次会议 ,动员全县党员干部搞好村庄清洁行动,目前脏乱差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美好。

  ③高速沿线集中整治工作。高阳县高速沿线涉及3个乡镇,5个村庄,分别是西演镇北辛庄村,庞家佐乡大兴庄村、北归还村,庞口镇安庄村、北柳庄村。经多次督查,要求有关乡镇进行整改,并建立台账。目前,庞口镇安庄村、庞佐乡大兴庄村对村里坑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恢复了坑塘原貌。

  三是农业产业化工作

  ①完成对13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按时完成上年年填报表工作。

  ②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为2019年创新型农业企业申报工作。

  ③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9年度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工作。

  ④高阳县硕丰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河北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

  ⑤新增辛立庄葡萄种植、魏庄蚂蚱养殖“一村一品”示范经济村建设,发展规模经济,巩固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⑥今年我们主动和市、县统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把更多的企业列入农业产业化统计范畴,力争今年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

  ①稳步推进农村改厕施工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任务目标。

  ②9月底,基本完成164个村村庄清洁行动“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③继续加强对13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较好地完成下半年填报表工作。争取培树2-3家市级龙头企业。

  ④赵官佐、莘桥、东赵堡3个中心村积极完善开工前的各项手续,争取10月份开工建设。

  三、剖析瓶颈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高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成效显著,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是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有许多在外务工和在县城打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是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四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意见建议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①加快补齐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把道路、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通信、物流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

  ②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支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帮扶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农民投入资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好。

  ③依法简化项目程序。相关职能部门加大项目手续办理方面的工作支持、业务指导,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

  二是搞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

  ①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城镇带动战略。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市辐射乡村的城乡融合体。

  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思想。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新增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对于经营主体无力经营或利益不大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整合权更多的下放给镇街。

  ③统筹乡村产业布局,确立适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优先及重点产业。建立科学的产业发展保护体系,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政策项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当地资源禀赋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产业,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的作法。

  三是尊重市场规律,明确政府职责。全方位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政府职责,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①科学制定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包括调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十九大精神相适应的新政策等,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确,通过政策这个指挥棒,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问题。

  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重点是在项目审批、权利下放、土地流转、农业保险、融资保、用地用水用电、减轻企业负担、绿色通道等方面,规范部门职责,防止不作为。同时,更要防止添乱添堵的乱作为。

  ③加大重点产业的组织保障。建立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队伍、技术队伍,健全网络,配齐人员,保障经费。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9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1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统筹兼顾,科学推进。

  1、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2、乡村人才振兴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

  3、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还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

  4、乡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乡村组织振兴

  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2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xx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二、主要做法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00,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xx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

  (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xx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3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10万头,冻配改良黄牛20040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

  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

  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x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x人次。

  三、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x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四、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近年来,随着x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五、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5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xxxx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xxx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x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xxxxx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xx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xxx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x名、每个村配x—x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xxxx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xx%,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xxx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xx%。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xx%。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重要战略配置。支持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金融业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义务的政治责任,也是金融业势头、势头、发展空间、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会。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xx市为例,在深入调查全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xx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完善的过程,以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建立了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助的多样性、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xx年xx月底,全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xx发展银行)x个、商业性金融机构(xx银行、xx银行)x个、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xx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xx个。

  经过xx多年的改革和发展,xx市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供应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土地条件,推出惠农惠民一系列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便利高效的信用服务。例如,农行联合贷款通、邮政储蓄银行小微易贷款、农信社(农商行)乡村振兴贷款、工行网络贷款通、建设税易贷款等产品,有效发挥金融在农业领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有力支持春耕准备耕、粮食生产和储蓄制度改革、水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截至20xx年x月底,全市农业贷款馀额xxx.xx亿元,比20xx年底增加xx.x亿元,增加xx.xx%。十三五期间,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投入能力不断提高,农业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农业企业和农民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

  一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不断推进。20xx年以来,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联合社量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xx〕xx号)的要求,xx市分4次完成了x家农业信社改革农业商业银行的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管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xx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中国农业银行xx市县二级分公司相继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关农的职能界限,对推进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是农村抵押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解决农村抵押不足,20xx年xx县、xx县被xx省列为林权抵押业务发展的重点县。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两权等抵押范围扩大,为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四)农村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xx年x月底,全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站xxx台、ATM机xx台、POS机xxx台、农村人均持卡量x.xx台。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中心分行深入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全市收集农户信用信息xx.xx万户,占所有农户数量的xx%。信用户xx.xx万户,信用村xxx个,信用乡镇xx个,占全市xxx个乡镇xx.x%。xxxx年,全市共享x.x万户农户享受无抵押、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金额达x.x亿元,平均利率达x.xx%,为农户节省约约xxx万元。三是有效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人民银行每年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情况,20xx年度全市评估a级机构x家、b级机构xx家、c级机构x家。同时,继续加强现场访问投诉咨询者的访问和xxxx投诉咨询电话的及时处理。20xx年xxxxx投诉xx。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xx市中心分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扶贫、民间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一是确保人总公司新设的两个直达实体工具落地效果。为了应对新冠肺炎流行的不利影响,xx中支灵活运用普惠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问题。截至xxxx年xx月底,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x.xx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额x.xx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延期激励资金xxx.xx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二是有效落实存款准备金政策。xxxx年x次方向性下降,增加法人金融机构贷款资金xx亿元xxxxx年x次下降存款准备率x.x个百分点,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约x.xx亿元,有效提高法人金融机构的信用投入能力。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运用不断加强。xxxx年以来,全市人民银行累计投入支农(包括扶贫)再融资资金xx.xx亿元(包括展期),xxxx年xx月底,全市支农(包括扶贫)再融资馀额xx.xx亿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三农、扶贫、民间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金融发挥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站少。辖内农村地区广泛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农业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金融机构布局和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性低。目前xx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为xxx个,远低于xxx个行政村。二是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再加上交通不便,农村信网络建设普遍落后,信号差、网速慢、收费高、用户体验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金融发挥作用支撑不足。

  xx市位于滇中腹地,属于传统农业大市。从农村产业来看,主要是烟草、蔬菜、养殖,农业领导企业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足。从层面上看,绝大多数农产品归属于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态农业以采摘、休闲和旅游为主,少用于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同时,农村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竞争激烈。产业发展不强,金融资源支持不足,难以有效落地。

  (3)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金融发挥作用动力不足。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融资担保公司x家,由于县域一级尚未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很难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求。二是农业保险的广度、深度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抵押贷款多用于农产品的栽培和收购,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迅速转变为银行的信用风险。xxxx年,xx市人均投保密度xxx.xx元、投保深度x.xx%,分别低于全省(人均投保密度xxx元、投保深度x.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国(人均投保密度xxx元、投保深度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三是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目前,xx市仍有县市未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即使已建立的县市,贷款也难以补偿。以扶贫小额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底,全市扶贫小额贷款余额xx.xx亿元,出现不良贷款xxxx万元,但只有x.x万元实现代偿,代偿率x.xx%,风险收益不对等限制了金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四是尽职免责制度未有效执行。目前,各种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和执行职务免责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职务免责证明过程和材料复杂,职务免责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和发挥作用。xx市内某商业银行共有员工xxx人以上,仅xxx年就对xxxx人负责,给予xxx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xxx万元,平均每人负责x.x次,罚款xxx元。另一家商业银行成立近xx年,历史上只有x人免责。在终身追究责任的背景下,信用者害怕信用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缺乏农村产权补助政策,缺乏金融发挥作用的平台。

  两权抵押贷款试验符合县域经济主体的资源和银行贷款条件,融资主体可以利用林权、农房等资源作为抵押申请贷款,但与农村产权相关的辅助政策尚未出台,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平台不足,确认权不容易,评价不足,风险突出,运营流程不顺利,参与机构权分类不明确,抵押贷款发行工作受到制约。以武定县农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底,试点近x年来,武定县农房授权率仅为xx.xx%,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为x.xx%,高于全市不良贷款率x.xx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经济金融互惠发展。

  一是根据土地条件,结合xx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区优势和资源特点,选择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如xx县特色芒果、xx县冬早蔬菜、xx县xx壮鸡、xx县xx猪),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建设,加强与高中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换,提高种类养殖科技含量,推进农村产业差异化发展、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在培育农村产业、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各种人才回归农村,使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发展才能的舞台。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两权交易平台,依托房地产登记中心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为实现抵押、抵押、转让、银行贷款抵押处置、抵押权实现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性能。实行农业贷款新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加大农业信用投入。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xx县市全权复盖,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农业支出力度,稳步提高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供应,切实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担保服务。

  (二)从监督水平上加强激励引导,调整优化审查机制。

  一是支持和促进产业链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中征信贷款服务平台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对接运用,融合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信用,破解小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难题,为上下游不一样主体提供链式金融服务。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及时给予商业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农信政策引导效果评估,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三是推进惠农、民间支付产品创新。立足农村地区大众支付需求,扩大政府电子支付平台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垄断面,推进支付资源全国人民共享,实现数据多跑,大众少跑。四是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督政策。县域一定比例存款符合当地贷款审查标准的,贷款投资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追加农业再贷款额,适当浮动农业再贷款利率。适度提高农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实行农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监督审查要求。

  (三)从银行层面来说,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有关免责制度。探索制定行业统一的免责操作细则,制定更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建立尽职免责担保制度,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第三方仲裁机构,基层金融机构信用负责人被追究时有上诉途径。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重点,商业银行网站、ATM、OS机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通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探索设立乡村金融宣传员,开展“金融夜校”进乡村活动,对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就防范金融诈骗、惠农金融产品、手机银行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了解金融、熟悉金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减少失信行为。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7

  11月25日,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农业银行福州分行在福州举行“深化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签约仪式,双方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充分发挥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职能部门作用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国家队作用,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推动福州市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

  今后五年,农业银行福州分行将为福州市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新增贷款投放500亿元以上,其中乡村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贷款300亿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贷款200亿元以上,全力满足福州市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

  一、政银合作,共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xx年,福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千亿元大关,全市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2000亿元,32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含交易额)918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农业银行福州分行提出了“要有更高远的政治站位、更深厚的三农情怀、更有效的顶层设计、更精细的行动计划、更接地气的金融助力、更先进的数据赋能”六项遵循,并出台了《福州分行关于20xx年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快“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县域支行营业网点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

  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农业银行福州分行深化合作,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机制,既是农业农村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农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双方将积极整合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资源和农行系统金融资源,紧密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提质增效;重点支持纳入省市级以上政府规划、具有稳定经营现金流、还款和担保有保障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村镇,加大对数字乡村、特色村镇、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5年500亿元,金融“活水”润乡村

  今年10月,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与农业银行福州分行两级行联动,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福州分行行长王城英表示,农业银行福州分行将把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与贯彻落实农总行提出的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发展定位”相结合,以本次签约合作为契机,着力、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方式,重点在农村普惠金融、特色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省市级重点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领域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后五年向福州市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新增贷款投放500亿元以上,其中乡村建设项目和重点产业贷款300亿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贷款200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客户全部纳入支持范围,确保做到应贷尽贷。

  倾斜政策资源,创新产品服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县域贷款、涉农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水平。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出好产品、好服务。

  加强科技赋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农村资产资源管理、农村资金核算等服务,助力“智慧乡村”建设。

  三、“农”字当头,服务延伸“海角天涯”

  位于福州“海角天涯”的连江县苔菉镇茭南村,从昔日的小渔村摇身变成今日的网红村。

  20xx年之前,靠海吃海的茭南村村民大多从事渔业捕捞和相关产业,如今茭南村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凭借自然“颜值”和生态“气质”出众的平流尾地质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还入选福建首批海岸公园,去年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农业银行连江支行充分发挥金融资源优势,支持茭南村实现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向110户渔民提供了1757万元信贷资金,为泰源船业、恒盛实业等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近期还支持平流尾地质公园旅游智慧停车场建设,以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水平。

  现场,农业银行连江支行与茭南村签订了银村共建合作协议。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助力当地渔业特色产业、虾米加工业、观光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服务不止步,从田间地头到“海角天涯”。支持茭南村这座小村庄实现大发展,只是农业银行福州分行深耕“三农”、服务“三农”的一个剪影。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福州分行行长王城英介绍,农业银行福州分行近55%的营业网点和近1300名员工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在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优势,有利于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

  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作为“农”字当头的国有大行,农业银行福州分行始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主线,全面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截至今年10月末,农行福州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440.01亿元,比年初增加27.87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6.61亿元,比年初增加7.95亿元;“惠农e贷”业务共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和22个特色农业产业,共发放“惠农e贷”资金97.4亿元,比年初增加31.91亿元,服务农户超过1.8万户,覆盖全市131个乡镇和89%的行政村。

  下一步,农业银行福州分行与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将以本次银政合作为起点,共同深化金融服务,聚焦重点领域,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福州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出力添彩。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8

  一、基本情况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投放涉农贷款11854万元,覆盖各类涉农客户1000余户,涉农贷款结余43193万元,较年初新增3942万元,增幅达到10%,同比多增1756万元。

  截止6月30日,我行本年创业担保贷款投放22笔515万,业务开办以来已累积投放10911万,带动就业人数近1500余人,为解决我县各类人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难题,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一、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今年以来,xx银行xx县支行围绕“农民增收、农村更美、农业更强”,持续加大辖内“三农”贷款资金投放。同时,为了既适应县域和农村市场上客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情况,又有效控制风险,增加第二还款来源,我们推出了农/商户保证贷款、农信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亲情贷等产品,服务对象主要为县域内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等经济主体。通过对这些客户发放贷款,不仅支持了他们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而且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完善基础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下沉服务重心,目前我行运用在乡下网点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合理制定机构网点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县域机构网点,延伸服务网络;并在去年加强了物理网点建设,加强网点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我行还积极推广“极速贷”、“E捷贷”、“移动展业”等线上产品,有效提升了农户办贷体验。另外,我行还积极推进“信用村”创建工作,深化“银村”合作,实现“整村授信”,村民凭信用即可获得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金融可获得性。

  三、积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深入推进第二轮“大众创业惠民工程”及助力乡村振兴等主体策划活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宣传营销力度,加强联合人社等职能部门的宣传,提升群众对创业担保贷款知晓率。在有效服务更多创业人群,保证创业经营者从“无业”到“有业”的同时,用一揽子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缓解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保证粮食安全,助力粮食生产。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收购,我行对种粮大户、粮站、粮食收购商等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助粮贷,金额高、手续简便;同时,我行主动和粮食局、农业农村局的职能部门合作,开展推介会和企业走访,在今年开展的夏粮收购活动中我行投放助粮贷2620万元,同比多增775万元。

  五、践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扶贫小额贷款投放的主办行之一,xx银行紧跟县委、县政府步伐,积极响应发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号召,致力金融扶贫,简化调查和审批流程,切实做到应贷尽贷,确保今年扶贫贷款户数及金额均不低于去年。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19

  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新亮点,有效促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在引领城乡消费内需、重塑产业结构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县商务局以电商助农为主抓手,全力抓好电商助农的各项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经验做法

  (一)深耕农村电商

  利用“农粮驿站”平台,将固镇县分散的农产品在县级运营中心集中后,统一对接市场销售。通过网络把分散的一家一户小生产和全国大市场连接起来,村里最常见的农产品烤鸭蛋、五彩花生、绿豆皮、生态大米等农产品通过网络变成“网红”产品。“农粮驿站”建立了村户企联动的利益联结,通过对户内产业整合、产业提升、包装升级、品牌培育等方式,带动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家庭作坊发展,小农户的家庭生产已经成为“农粮驿站”电商平台的货源生产线,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打造固镇县区域公共品牌“皖美固香”,并入驻垓下遗址游客中心,通过“旅游+农产品”,进一步推广宣传固镇特色农产品,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网货品牌。

  (二)创新模式,助力增收

  “电商企业+脱贫边缘户”模式。组织引导电商企业深入脱贫边缘镇村开展产销对接,与脱贫户签订购销协议,量身定制“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产前订单认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措施,解决了脱贫户边缘户“买难卖难”问题,实现企业发展、脱贫户增收“双赢”。全县电商企业帮扶代销贫困户鸭蛋、土鸡蛋、干豆角等农产品。绿鑫生态、志诚工艺品、争华羊业等多家电商企业通过企业务工、产品销售等形式,增加脱贫边缘户群众收入。

  “电商培训+脱贫户”模式。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制定年度电商培训计划,有计划的组织乡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脱贫户,系统开展电商基础、实操技能等课程,大幅提升镇村干部群众对电子商务新型产业的认知度,转变思想观念。并开展脱贫户专项电商培训班,培训200余人,积极带动脱贫户通过电商渠道实现增收。

  (三)带动产业发展

  建设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用此培育、孵化初创电商企业。通过开放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向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场地、设备设施、宽带网络、商务服务等基础条件和服务。

  不断完善电商产业园服务功能,实现软硬件配套建设,设置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推荐中心、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培训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摄影服务中心等,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自主研发出“固镇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极客云谷物流管理”两个平台,为企业提供精细化管理网络系统,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咨询、实时答疑、政策查询和物流管理等功能。

  二、工作成效

  一是我县摸索实践出具有固镇特色的《建立“农粮驿站”电商平台带动贫困户自有农副产品销售——安徽固镇电商扶贫实践模式》,成功入选国际减贫110个优秀扶贫案例。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体系。20xx年上半年利用“农粮驿站”平台有效帮助84户脱贫户销售蔬菜(大白菜、草莓、粉丝、干豆角等)15000余斤、蛋类(鸭蛋、土鸡蛋、鹌鹑蛋等)3860个,畜禽类多3500余斤,金额达8万余元 ,解决农村脱贫户的销售难题。

  二是开展电商助农活动,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农产品上行。帮助连城镇销售贝贝南瓜3550斤,石湖乡皇冠梨4016斤,新马桥镇秋月梨2910斤,刘集镇蜜薯10000斤,濠城镇金丝皇菊20000余朵,通过微信小程序帮助脱贫村石湖乡后马村、仲兴乡棠棣村、城关镇张桥村销售农产品红薯、豆角等实现增收84434元。县域农副产品得益于电商联通,销往全国各地。

  三是建立县域三级农村电商网络,通过规模化生产、技能化培训、品牌化加工、公司化网销促贫困户稳定可持续增收,走出了一条可推广的固镇县电商扶贫之路。利用“互联网+”销售架设了消费者直接采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桥梁”,自下而上打通了贫困户对接市场销售的瓶颈。“以购代捐”促家庭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贫困群众动力不足、致富技能较差和农产品品质落后的难题,通过线下体验,线上选购,送货上门的全方位服务,为市民带来便利,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0

  一、A农村电商实践探索

  A立足自身特点,围绕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创新农村电子商务“1+3+x”模式:“1”是指突出农村电商之一核心引擎;“3”是指以“木器家具、劳保用品、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柱;“x”是指以产业链条拉长延伸集聚众多上下游企业,从而构建起“全产业裂变”的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产业增能、企业增效、百姓增收。创新“农村电商+木器家具”模式,拉长优势产业链条。A木器家具制造产业发达,拥有等实木、弯曲木家具加工企业87家,木工机械、包装等配套企业35家,是中国北方家具出口产业基地、B家具名镇和B省木器家具产业第一镇。A以做强木器家具优势产业为切入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引导木器家具企业打开线上市场的发展方向。A组建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广泛调动了企业参加电商运营的积极性,打破了木器家具产业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局面,拓展了木器家具产业的国内市场,有力推动了木器家具产业抢占网络市场先机。经过多方努力,截至目前,A已有60余家木器家具企业建立网上商城或者依托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建立电商旗舰店,占家具企业总数的70%。

  创新“农村电商+劳保模式”,大力提升特色产业链条。劳保产业是A的'特色产业,主要形成了以手套加工及挂胶深加工为主导,以鲁戈庄为中心辐射周边等地的产业集聚区,共有手套加工业户1000余家,自营出口企业22家,全自动电脑手套机10000余台,浸胶加工户120余户,浸胶生产线500多条,日加工手套1200多万双。劳保产业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加工厂为主,具有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特点,一旦销售链出现波动,会造成大量产品积存,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据此,A创新“农村电商+劳保模式”,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具有“六大”功能:产品展示、电商培训、创客培养、物流集散、技术支持、质量把控,承担全镇电商发展的综合服务保障功能,为农村电商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自20xx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通过电商知识普及、专题培训等方式,挖掘和培养电商人才70余名,培育电商经营户40家,其中23家为劳保加工业户,有效带动了劳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创新“农村电商+现代农业”模式,培育富民产业链条。A农业产业基础深厚,拥有马铃薯、娄敬西红柿、宋家芹菜等优质农业品牌,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量30万吨,是青岛商检局认可的全市首个马铃薯出口免检基地,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但是优质农产品主要出售给经销商,农户利润低,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为打响农产品品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A以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结合“智慧胶西”无线wifi全覆盖工程,实现全镇114村庄4G网络信号和光纤网络全覆盖;与顺丰、邮政、韵达、申通等8家物流公司合作,在镇电商服务中心设立集散站点;加快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新建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所11处,有效保障了胶西农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与淘宝、益农信息社合作,极大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增收。

  基于以上三种模式,A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裂变,以质变实现点的突破,以衍变实现线的延伸,以量变实现面的辐射,让电商更具创新力、竞争力,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力。

  二、发展农村电商的启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A依托自身产业发展,创新“1+3+x”模式,闯出了一条农村电商带动产业兴旺的路子。启示有三:一是树立电商思维,拓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空间。A注重用电商思维改造既有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企业重外贸不重内销、重线下不重线上的思想,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使更多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二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电商活力增添新动能。尽管劳保用品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传统低端产业,但A充分利用鲁戈庄劳保手套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传统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打造防护用品“线上产业带+线下产业园”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坚守创新发展理念,以电商新模式引领新产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地农村电商各有各的特点,A农村电商也有自己的特色,即重点围绕“木器家具、劳保用品、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初步探索出“1+3+x”农村电商模式,基于三种基本模式,衍生出更多新模式,催生新的产业。比如“农村电商+现代农业”模式,以此为枝干,已经衍生出马铃薯的顺丰精推模式、宋家芹菜的微商模式、娄敬西红柿的“互联网+旅游”销售模式等,促使农村电商与农产品优质品牌紧密结合、农村电商与乡村游紧密结合,初步实现了农村电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的共赢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

  胶州市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还需进一步推进,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层面,要全面履行好服务型政府职能。一是政府要明晰自己的定位,主要为电商平台、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做好公共服务,结合本地镇村固有的资源、产业、特色农产品制订好扶持政策,规范电商市场秩序,顺势作为,同时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在农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集散、技术支持、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功能,促使资源优化组合,降低物流成本,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提升农产品质量层面,要打造高端品质、国际标准、世界品牌的农产品。一是要大力扩展电商产品的品牌效应。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建立“二维码溯源+农户信用、监管+政府监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构建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让品质优良的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体现其真正价值。二是对电商产品要系统开发,推进农产品上行。胶州市拥有羊角椒、马铃薯、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红黄白黑”特色农产品品牌,对这些特色农产品品牌要精深培育,打造好品牌故事,讲清楚特色农产品的来龙去脉,提升用特殊的包装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标识,供电子商务创业者进行网销,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要,使农村的供给方和城市的需求方对接起来,满足消费者绿色、安全、特色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续彰显其品牌价值。

  基建层面,要加大投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全方位构筑起完整而开放的仓、配、客、售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支持邮政、快递物流企业等合并成立专门的农村物流服务公司,建立分拣中心,统一登记,集中送递,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二是多方式建设县域智慧物流网络平台,助推农村电商物流统一配送;多渠道整合县、乡、村三级物流供应链网络,扩大农村物流通达范围;多手段推动农村电商与智慧物流协同发展,提升物流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牵头在各乡镇建立物流集散仓库,避免各大快递公司各自为政耗费资源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成本,真正实现物流公司下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力打造农村“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从而系统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难题,最终使优质农产品尽快对接大市场。

  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层面,要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一是政府要制定出台有关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吸引本地外出经商能人、务工农民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对电商企业外部引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税费减免、子女就学、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对引进的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和创业团队出台专项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力度。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统筹规划人社、商务、教育等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健全互联网、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体系;同时以本地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培训基地为依托,汇集第三方培训机构,融合本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资源,搭建电商人才培训平台。三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同质化竞争激烈,这迫切需要引进电商高端人才。在品牌打造、高层次培训、园区和众创空间运营、大型活动策划等方面引进高端人才,形成电商发展的良好生态。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1

  根据市供销社安排布置,我们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供销综合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来抓,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建成县级xx电商创业园、镇级xx别院oto体验馆、xx电商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平台等一大批农村电子商务运用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逐步建形成,一批电商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培育电商主体。一是网店初具规模。今年新增电子商务网店182家,各类网店达943个,同比增71%,是20xx年的18倍,其中电子商务企业32家。二是销售持续增长。预计今年网络零售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全口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2.5亿元,同比增长7%,是20xx年的16倍。三是骨干企业引领。xx电商城、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网上销售过千万元,xx旅游网上销售3000万元。两家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引领众多网店发展,xx特产、xx、xx、xx文迪等30多家店铺年收入均过百万元,利润10—20万元。四是多元发展态势。我县的电子商务网店中,以农特产品销售为主,占35.7%,旅游饭店业为辅,占30.2%,工业品销售占25%,其它占9.1%,涉及建材、家具、服装、烟酒、果蔬、林特和旅游200余种产品,门类齐全。集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销售渠道,以对外购销为主,也有同城配送。

  县供销社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打造新的便民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83家。开通xx网累计达到50家。已完成申报确认网点83家,占全县应开通96家的62%。积极推行供销“建行xx通助农取款(结算)业务”,发行xx卡3048张,累计发放达到5201张,存款余额达到420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实现260万元,帮助农民完成办理小额贷款400笔,750万元。支取各种补贴、养老金等现金业务达到250万元,协助村级综合社实现农资、农副土特产、日用工业品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通过xx网及其他网络销售农副产品实现收入3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万元。

  (二)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分管商务工作人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夯实了工作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多次就电子商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入开展调研,全面部署工作。县政府发文成立电商发展基金,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出台电商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讨论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今年5月,邹主任参加县组织代表团,专程赴xx、xx、xx高新区学习考察,取得一定成效。10月10日,召开全县电商发展推进大会,县供销社就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发展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四大家领导出席,组织参会人员考察各级电商平台,县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有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三)广泛寻求合作。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落户xx,与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苏宁易购正式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苏宁易购xx赶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xx镇设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xx镇、xx镇镇级服务站,再改造升级村级服务社20家。力争20xx年开通村级电商平台达到70家。县政府与苏宁、京东和xx夷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搭建苏宁易购“中华特色·xx馆”。与“京东商城·xx馆”,一批网店免费上线。去年9月xx夷沃xx别院oto体验馆正式开馆。与xx众创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筹建电商创业园,即将开园,供销社将入股,参与成立供销哇果电商公司。引进武汉微小智能科技公司搭建微信电商平台,在xx镇开办“侬+e社”,全方位推进农村电商经济。积极跟踪阿里集团“千县万村”工程,开展多轮合作意向洽谈。根据淘宝“xx馆”和阿里“千县万村”产业带建设计划、要求和促进机制,积极研究探索“特色馆”创新运营模式,引导企业利用淘宝、天猫平台拓展市场,xx酒业、智慧果、棒子香菇、xx白茶等已上线运行,一批销售葡萄、蜂蜜、柑橘、家具、服装、磨料、腌菜的网店也陆续上线。

  (四)发展农村电商。全力整合农村电商资源。加快电商化进程。一是加快网店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群众,特别是特产丰富,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开设网店,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工业生产企业都积极探索网上销售,规上、限上企业网店基本普及。二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根据山区特点,把农村作为电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确立“拓市场、兴农村、惠民生、促生产”的工作思路,扎实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多形式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已创办83家,开通xx网50家,成功开展网上商务活动。邮政公司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和支付系统,推出邮乐网和邮掌柜,建成35个线下实体店和29个网络代购代销店。xx阳泉村72岁老奶奶xx利用邮掌柜网店,销售柑桔3万斤。三是引导电商走出去。依托当地产业特点和优势,加强店厂合作、店商合作,推进网店企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企业参加xx商贸物流展、华中电子商务展及农博会、食博会,xx、xx、xx农超、农电对接活动,与xxxx商会开展合作,使我县农特产品入驻xx市场,还组织企业赴本来生活网xx总部商洽合作事宜,我县xx眉豆、棒子蔬菜进入其网店销售。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组织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品质量认证,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五)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兴修通村水泥路170多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10千伏线路改造,实施13个省定贫困村改造任务,农村供电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积极推进宽带接入,实施“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推动通信网路化、宽带化、无线化,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1000/光缆进楼、100%光纤到户,所有行政村100%光缆覆盖、满足农村光纤到户的差异化服务,农村光纤到户率,无线wifi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全市处于领先。中心村建立了物流服务站。企业普遍认为基础建设好于其他地方。

  (六)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整合物流资源。依托港口、交通和区位条件,利用物流配送资源,构建大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汇集物流服务企业与仓储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在社区、学校建立投递站,建立分拨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52个,乡级设立快递物流服务站,34个中心村建立了村级邮政快递便民服务站,物流主体达311家。二是促进资源共享。支持xx镇、xx镇、古夫镇网店业主成立网商协会,培育领军龙头企业,打造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淘宝“特色中国馆”、苏宁易购、xx赶场、京东商城、聚划算合作,按照标准化模式,统一开展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服务,引领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qq群、微信群,及时收集并整理发布信息,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快递、网络建设、经营中的协调,避免出现恶性竞争。xx金乐村2万斤夏橙滞销,憨农阂电商找到我们后,与电视台协调,7月11日,《垄上行》专题推介《买特产的大山姑娘》,并发起众筹,不到一个星期,500人参与,销售一万多斤。整合农村电商服务资源,依托村委会,将村通讯、信息、卫生、购物、缴费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启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商培训。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50余人专赴xx电商培训班以及阿里淘宝大学学习。组织xx、xx旅游、xx生态参加义乌国际电商大会、xx电子商务论坛等高层次培训会议;联合县移民局、县妇联在县职业高中开展为期30天库区百名青年网上创业专题培训;联合县农业局、智慧果公司邀请阿里、百度、xx爵妙公司专家针对蔬菜、果茶等大宗农产品网上销售进行培训;举办了企业负责人电子商务培训会,加强电子商务业务单位、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今年全县开展电商专题培训6场,培训510人次。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媒体资源,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发展氛围。县电子商务考察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促进思想解放,引起高度重视;县农业局通过广电、纸媒等向电商大力推介农特产品,开通xx农业信息网,宣传电商知识,将我县农特产品以及供求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发布,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电商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作为首要内容,开展信用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工商部门加大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欺诈行为。药监部门加强对网销食品的抽检力度。严密监控网络信息传播,及时查处虚假信息。

  二、主要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也在探索中前进。电子商务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是互联网在全县普及迅速,但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并不一致,思想认识不统一。对互联网是肯定的,对网络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有的担心发展不会长久,有的担心税收流失,有的担心冲击实体经济,电商经济的普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人才极为缺乏,懂电商的人才特别是电商配套发展的技能人才紧缺。农村有文化、有激情的青年都外出打工,留守人员素质偏低,推广电商困难。县乡工作力量不足,工作人员全为兼职,多为外行,难以发挥作用。

  三是电子商务网店多,电商企业少,还没有独立法人电商企业,急需举旗当帅的龙头企业。部分网店营运效果不佳,交易额不高,很多没有实质性交易,主要是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引领,县内平台多,发挥作用小。知名电商受利益驱动追随政策,扎堆电商示范县市,与我县合作不深,外来产品下行多,本土产品上行少。电子商务知识特别是基本技能普及不够,配套服务没跟上,网店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部分网店销售业绩平平。

  四是特产种类丰富品质出众,但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优质率不够。我县可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500余种,商品率低,电商率更低,没有形成为电商配套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的经营体系。

  五是物流仓储运输派送能力弱,管理松散、服务质量不高。全县注册物流主体311家,以个体为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主要为邮政和快递公司,属分支机构,缺乏本土龙头企业,物流成本高,邮递速度慢,服务能力弱。农村末端物流没人愿做。

  六是宽带网络与支付保障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宽,边远地方手机信号不畅。有的地方供电网急需改造升级。

  三、工作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电子商务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认识电商必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牛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我们的思维方一式、工作方式要主动适应,敞开双臂,接受新生事物,永立时代潮头。要树立机遇愈识,早抓早主动,不抓就被动,就会丧失机遇;要树立大电」商、电商大的理念,营造全国是我市场,我是全国市场的电商大市场,人坐xx,货卖全国,卖全国的货;要克服一抓就灵,短期见效的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坚持循序渐进,打持久战。

  (二)谋划长远发展。一是加强人才培训。组织多层次教育培训,整合多部门资源,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既要培训从业人员,也要培训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邀请高校、淘宝大学、苏宁等电商专家来兴讲学,组织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赴淘宝大学轮训。二是重视引进培育高级和适用技术人才,落实优惠待遇。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多层面、多形式宣传电子商务,普及电商知识。打造一批电商形象店,建好电商广告招牌、创意设计,全面展示电商形象,让电商入脑入心,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商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组建工作机构,选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专司电商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好幕府山政策,千方百计挤进国家、省级电商示范县,吸引知名电商企业落户。

  (四)培育电商主体。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待业青年、农材贫困尸开设网店,从事网上经营,销售特色产品。积极鼓励培育配套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技术、网站建设、创意设计、产品包装、营销展示的普及运用,营造优良电商生态,引进有影响一力的产品外销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的手段,发挥其在人才、资源、技术方面的作用,带动全县电商产业发展。

  (五)优化服务体系。依托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引领全县的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电商服务站,在市场、园区等也相应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组织,逐渐形成全方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六)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交通建设,把通村水泥路延伸到户,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建成高速畅通宽带网络,实现网络全覆盖。改善农村电网,保证供电质量。抓好村级末端物流建设,开通中心村物流配送点。

  (七)打造电商园区。适时启动电商园区建设,可利用回租闲置厂房,建设开发区孵化器的形式,为电商企业入驻提供支撑。整合电商资源,实现集约发展。成立引领全县的电商协会,集中抱团发展。支持企业投资打造物流、仓储、农产品分销平台,建成线上十线下电商展示销售中心。鼓励企业打造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电商平台。建立质量监督、品牌创建、和诚信监督平台。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宝贵文化财富。

  20xx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印发了《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今天和未来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在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接受了环球网专访,介绍非遗工坊的新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动向。

  非遗参与乡村振兴是应有之义

  “十三五”时期,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xx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原国务院扶贫办,在原国家级贫困县设立了近100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各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起草了《通知》,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部署。

  《通知》明确,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更名为非遗工坊,名称的变化显示的是工坊的功能和定位的拓宽,非遗工坊不仅是巩固脱贫成果,带动乡村地区人群就近、灵活就业的有效载体,还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通知》提出,“把非遗工坊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乡村是非遗生存发展的土壤,乡村振兴工作非遗不能缺席,非遗参与乡村振兴是应有之义。 非遗工坊能够直接让民众实实在在的受益,能够提升民众的自信。尤其是乡村留守的妇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益,切实提升了家庭地位,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传统工艺类非遗与人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工作实践中,乡村地区的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依托其所持有的技艺,通过生产劳动实现手艺价值,促进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从昔日一个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的“空心村”变成如今的网红“银匠村”,这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推动密不可分。通过政策的利好,让这些银匠回村开设自己的工坊,将非遗产品进行网上销售等等,在保护传承非遗的同时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也带动了麻料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良好的风气吸引了年青人回村,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新农村景象。

  乡村振兴需要从产业入手。如果没有产业,人是留不住的,其他的发展也会缺少支撑。因此,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是抓特色文化产业,而非遗工坊就是推动此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责任到县,打通工坊建设“最后一公里”

  《通知》提出非遗工坊建设要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以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为重点。明确将符合条件的非遗工坊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给予就业帮扶车间各项优惠政策。《通知》明确非遗工坊的认定责任落在县域,切实打通非遗工坊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县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地区,与非遗工坊建设的联系最直接,也最了解工坊建设相关工作的情况,因此将认定的权限放在县级能最高效的推动工作。“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会让更多非遗工坊带头人和从业者享受到就业帮扶车间各项优惠政策。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县级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比如,非遗工坊开展传统手工类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政策。比如,一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将可能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享受生活费的补贴。比如,符合条件的非遗工坊带头人可以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

  培养优秀带头人,带动更多乡村走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非遗是活态传承的,传承者是重中之重。《通知》提出,培养优秀带头人。推动将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培育成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早在20xx年,非遗司就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研培计划,利用高校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重点帮助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在研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甚至零技能的乡村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传承群体是培训的重要对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把一项技能从头到尾地教给贫困地区的民众,从而帮助他们通过技能实现就业。

  截至20xx年底,各地累计举办各类研培班近1000期,培训学员3.8万余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共覆盖传承人群超过10万人次,提高了传承人群的传承发展活力,也充分调动了脱贫地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涌现出了很多另人印象深刻的优秀传承人,比如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青海省互助县土族盘绣传承人苏晓莉、贵州省松桃县苗绣传承人石丽平、四川省马边县彝族刺绣传承人乔进双梅,他们是非遗工坊带头人的优秀代表,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苏晓莉依托土族盘绣成立了非遗工坊,辐射带动当地4000余名农村妇女参与土族盘绣生产。石丽平依托松桃苗绣成立的非遗工坊,助力易地搬迁户在内的4000余人参与苗绣生产。乔进双梅依托彝族刺绣成立的合作社累计带动800余人通过彝绣生产实现年增收超过8000元。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将开展传承活动作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的最重要内容。非遗工坊在发挥带动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的同时,还要体现非遗保护的主责主业。在每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中,对于传承人所开展的传习工作有明确要求,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传承人把所持有的技艺传授给了多少有需要的民众。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融在血液里的,就像树木有了阳光雨露就能蓬勃生长。王晨阳表示,“我们要相信人民的创造力,非遗工坊带头人通过技能培训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而贫困户在参与非遗工坊生产的过程中也传承了传统的技艺,扩大了非遗项目的传承群体,这也是非遗工坊所独具的生命力。”

  “十四五”期间,非遗工坊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带头人,不仅在非遗保护传承上带头,也要在带动就业生产、管理经营非遗工坊方面带头。文化和旅游部鼓励各地探索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新路径、新方法,激励这些优秀带头人能够在乡村振兴中的发挥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推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十四五”时期,提升非遗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非遗蕴含的文化价值得到广泛传播,社会认同感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欣赏、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意愿日益强烈。《通知》中明确提出“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做好宣传推广”。

  推动非遗工坊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特别是脱贫地区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而产品销售是让传承人群通过参与生产实现收益的重要环节,所以要让非遗工坊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为非遗工坊搭建平台、拓展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

  在产品设计上,各地通过与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合作,为非遗工坊引入优质设计资源,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帮助非遗工坊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制订非遗工坊产品目录、支持各地开展线下销售活动、支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非遗工坊带头人、相关企业和单位拓展销售渠道,让广大传承人群的手艺价值得以实现,让脱贫地区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让更多非遗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20xx年“非遗购物节”将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举办,各参与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开展活动,让人民群众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记者了解到,文化和旅游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非遗工坊建设优秀案例评选和发布工作,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讲好非遗传承人和产品背后的故事,充分挖掘、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非遗工坊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工坊,为人类减贫目标贡献中国经验

  通过一个个非遗工坊的建设,实际上是推动了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传承的队伍当中来,这一方面扩大了非遗的传承群体,激发了他们传承的热情和创造的活力。另一方面,也通过非遗工坊促进了乡村地区文化与产业的双促进。这样的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发起了“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的试点活动,探索以文化为切入点助力世界遗产地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的路径。因此,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非遗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选取了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和赤水市作为试点地区,充分运用松桃苗绣和赤水竹编等传统技艺,帮助当地利用传统手工艺为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和残障人士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性别平等。经过3年的积极工作,松桃、赤水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已有数千名相关从业者从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获益,不仅增强了可持续生计能力,也提升了对本地区、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部分优秀实践和案例也被列入多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报告和国别报告中,为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减贫计划的作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目前,加入《公约》的一百八十个国家中有很多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也希望能够学习借鉴中国在非遗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愿意分享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方案,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帮助。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3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非遗工作者要从“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大责任观念,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乡村振兴行列之中,让新时代文物工作紧扣乡村发展振兴主题,做好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

  传承非遗文化,筑乡村振兴根基。近年以来,为继续加强黔东南的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黔东南发展旅游业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游客呈现出一个又一个多彩的旅游盛景。黔东南主要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上,给游客一种毫不违和的美感,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到黔东南的发展历史。

  如今来到黔东南观看文化遗产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些游客也将继续帮助宣传黔东南的文化,帮助黔东南的旅游业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向前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做实乡村主题。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可为乡村全面发展打下的重要文化基础。黔东南文化复兴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快保护,还可以利用黔东南乡村振兴的契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同时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去为传统文化保护助力,平衡传统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乡村文化遗产活化应用。

  活态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黔东南进一步制定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相关举措,在当地建设了民俗生态博物馆等,加强了对古建筑、古民居等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进一步确立了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文化保护的基本实施方法和做法。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本地群众和外来的旅客铭记黔东南的乡土文化和传承文化,还可以继续为中华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一份根基,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以创新的方式继续推动黔东南本土文化的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 篇24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20xx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区、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调研了1103个村、填报11979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广大农民意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宜居情况、乡风文明情况、乡村治理情况、民生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

  (一)“乡村振兴战略”知晓度高,深得百姓拥护

  调研显示,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民占全部受访农民的比重达到82.8%,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拥护。

  (二)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

  农民对乡村振兴5个方面的总要求充满美好向往,受访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占40.0%;其次是“产业兴旺”,占22.7%;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17.6%、13.8%和5.4%。

  (三)农民最急需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

  调研显示,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最关键因素,受访农民认为乡村振兴最急需的是资金,占64.6%,其次是人才,占52.3%,再次是技术,占50.8%。资金紧张、技术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

  (四)农民最希望培训的项目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调研发现,目前农业新品种数量多、种类繁,农机更新快,农民急需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在问及最想接受的培训项目时,58.4%的受访农民选择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五)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是医疗、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

  认为“医疗”是家庭最重负担的农民最多,占全部受访农民的26.5%,其次是“农业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分别占22.9%和20.0%。农村因留守人员中老人、儿童所占比重大,对医保、教育和生活生产扶持有较高的期待。

  (六)农民认可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受访农民最认可“道路变宽”,占66.1%;其次是“医疗更方便”,占49.8%;认可“房子变大”、“上学更容易”和“工作机会变多”的分别占29.4%、28.8%、21.9%。

  三、各地值得总结推广的做法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产业振兴

  1、突出地域特色

  20xx年文件发布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情和特色,积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精准灭荒。福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黑龙江、江苏等地实施农业质量提升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村脱贫攻坚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及农村基层党建工程等“振兴工程”,全面破解振兴乡村难的问题。

  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调研显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是各地共同抓手,已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东宁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大幅度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形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江苏培育“产业特色小镇”,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海南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绿色支柱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户增收途径,推进“旅游+农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重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三品一标”基地,做好山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促进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甘肃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建设、项目支撑、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农牧产品加工、戈壁生态休闲观光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3、发挥典型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

  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整治工程建设计划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项目进行扶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苏徐州市全面建设县(区)级乡村振兴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先导镇,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建设“美丽鹊山”文化创意园示范项目,解决村民劳动就业,带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宣传,全面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江苏98%的受访村已在公共场所张贴环保宣传标识标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湖南华容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环保基金,制定了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农民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美化整治,提升乡村村容村貌

  浙江嘉兴市以美在“全域”为要求,实施“示范提质扩面”“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保护”“创业富民强村”全面提升行动,美丽乡村逐步迈向“面上美”“持久美”“内涵美”和“兴旺美”。江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黑龙江开展绿化香化、实施街路亮化、建有文化广场、建立管护队伍行动,有效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向面拓展、由表及里延伸,实现了农村环境管护长效化。云南西畴县实施大规模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深度产业开发,逐步让生态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绿色低碳,推进污染综合治理

  从调研情况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浙江嘉兴等地(市)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乡村格局。江西规范废物排放,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集中治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湖南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涌现出长沙县、攸县等一批农村环境治理先进典型。江苏大力推广以“减量化、精准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施肥技术,不断加大有机肥料推广使用力度,避免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的污染和影响。

  (三)弘扬传统,完善治理,推进文化振兴

  1、植根优秀传统文化

  安徽黄新庄村先后兴建了农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村民活动广场,传承了传统的狮子旱船和腰鼓表演,开展群众性的文体娱乐和联欢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浙江先后评选公布了两批55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6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65个省级民俗文化村、32个省级非遗主题小镇、70个传统戏剧之乡,这些保护基地和特色地区带动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

  2、树立乡村新风貌

  江西铜鼓县通过开设道德讲堂、民心讲堂以及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丧事简办、热心公益等文明新风。北京仙人洞村开展“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有很大改善,新时代的新农民正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3、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良好的治理环境,要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安徽萧县费村坚持法治、自治相结合,积极落实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开展工作,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民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江苏扬州市利民村“三治”融合着力打造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村干部、民情信息员、村民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四)促进增收,改善民生,实现“生活富裕”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调研显示,各地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四川成都市楠柳村通过拆园并园和土地流转,拓展了土地租金、房屋租赁、外出务工和自营收入等农民收入渠道。广东在市场化模式下,村民以土地、房屋形式参与文旅公司的合作经营,公司优先招聘村民,并对村民进行职业培训,实现村民的自我造血、自我升值。

  2、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调研显示,各地将民生工程视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纽带,从农民最迫切的医疗和养老需求着手,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山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都达到应参保人数的90%以上,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江苏徐州市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69个、示范村卫生室168个。新疆调查的18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有医疗诊所和卫生防疫人员,新农合投保率在80%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1、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仍严重不足

  调研显示,乡镇和行政村层面的集中供水、供气设施和垃圾集中处理只能覆盖部分住户。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的任务更重,部分农户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沟。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6.1%的村全部生活垃圾没有进行集中处理,82.6%的村全部生活污水没有进行集中处理。

  2、农村改厕任务艰巨

  调研显示,农村新一轮改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改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农户,由政府投资配套污水处理体系设备,农户投资完成本户厕所改造。

  3、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仍是短板

  在生产设施方面,各地反映最突出的就是水利灌溉问题,水利系统不健全,灌溉成本高,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在生活设施方面,农村的水、电、气、路、教育、文化和网络依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地区。

  (二)脱贫攻坚出现新问题需高度关注

  1、部分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

  调研显示,贫困户脱贫致富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少数贫困户吃惯了“救济粮”,花惯了“便宜钱”,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想着主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是将脱贫希望寄托于各级政府、帮扶部门和结对干部给钱给物。

  2、部分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存在意见

  贫困户享受“建房、看病、小孩读书、生产”等基本不花钱的帮扶措施,而处于贫困边缘的其他农户则享受不到政策的帮扶,越来越多的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产生不满,为基层干部推进脱贫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体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3、传统孝道文化受到冲击

  部分农户把老人分出去单独立户,且不赡养,找政府要求解决其“贫困户待遇”。这种状况呈现蔓延趋势,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孝老文化,开始成为基层政府抓“乡风文明”的难点。

  (三)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力不足

  1、资金不足

  乡村振兴千头万绪,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如安徽淮北市百善镇有200多个自然村,有效治理污水需要铺设排水管网,资金投入巨大,百善镇财政无力承担。

  2、人才匮乏

  调研显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与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年轻人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人,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

  3、贷款难办

  调研中不少省份反映,金融机构存在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安徽宿州市与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探索创新“政、银、担”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在全市推广“劝耕贷”模式,但宿州市种植户仍反映,“劝耕贷”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四)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

  1、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

  调研显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落后村,其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农村“两委”班子目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2、缺乏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

  目前村干部收入较低,普遍在1000~3000元/月,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此外,村干部政治和荣誉方面的待遇少,缺乏激励机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做村干部,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

  (五)部分领域融合发展不够

  1、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

  调研显示,目前“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不足,与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物流业融合不紧密。同时,农业产业链过短,农业研发能力弱,加工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多数地区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对接难

  调研显示,大多数贫困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业未能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农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得到充分提高。这些落后地区都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缺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等问题。

  3、城乡互联互通不顺畅

  目前,部分发达省份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与农村的双向互通打造绿色通道,推动着城乡产业经济圈发展。但当前城市优质资源下乡仍缺乏有效联结渠道和承接平台,支持鼓励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共赢”、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互通的承接平台。加快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现代农业、特色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小镇;以小城镇为中心加强村庄规划,引导适当集中居住,制定农村遗弃房屋处置政策,带动农民就近城镇化。

  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

  (二)以基层党组织和领头人为抓手,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1、提高基层组织能力

  建议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深入推进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2、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考虑乡村致富带头人合理的政治待遇需求,发挥好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农村发展“领头羊”的作用,打造稳定一支政治过硬、年富力强、扎根基层、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队伍。

  3、发挥乡贤作用

  产业项目的投资要按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民间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每个乡每个村都有乡贤,通过乡贤们的人脉、资源,对接产业项目,吸引产业资金回归乡村。

  4、培养和引进人才

  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培育成新型农民。财政设立专门的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在农闲季节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门培训。鼓励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出台技术人员离岗或在岗返乡创业、工商业者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的鼓励扶持政策。

  (三)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1、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从调研情况看,扶贫的根本还是在于扶志和扶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户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安全住房建设为抓手,因人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

  2、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扶贫能力

  调研显示,村集体经济强的村,贫困问题相对较少,村集体组织的强大能够弥补贫困户个人能力的不足。抓住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旅游业,建立合作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3、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监督

  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工作研讨报告(精选6篇)11-03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04-29

振兴乡村情况报告11-03

乡村振兴探索报告11-04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11-04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1-04

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04-29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研讨发言稿范文(通用9篇)10-31

乡村振兴战略研讨发言稿(精选5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