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24-05-23 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相继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我们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边远山区粮食应急加工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边远山区缺粮农村,其中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边远山区农村大米应急加工基本情况等。这次共调研了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组,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总数的xx%。

  由于边远山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耕地少,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近年来,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为主,农户方便使用。由于缺粮,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

  二、当前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农村粮食应急加工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加工大米的更少。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三、解决边远山区粮食应急加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农民粮食应急加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和加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加工,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3、开发研制小型大米应急加工设施。根据主销区农户存粮量不大的实际,研制一种小型的大米应急加工设施,由财政补贴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费发放给边远山区缺粮农民用于加工储粮,以保证自然灾害期间的粮食供应。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和计划安排,9月份开始,多次深入涉粮企业围绕中心今后工作、粮食流通督导、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粮食流通督导工作的意义

  (一)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市场秩序,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越是粮食市场放开,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三)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督促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地报送粮食统计数据,可以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为保证粮食安全,制定粮食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一局空话;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达小康。

  二、粮食流通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给粮食流通督导带来一定的压力。粮食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良莠不齐,呈现出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等特点。一些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个体私营粮食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粮食流通督导难度。

  (二)粮食流通管理机制不完善。机构改革前,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粮食局负责。机构改革后,许可证办理由行政审批局负责、监督检查由市场监管局负责、督导服务由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负责。多方共管,导致存在无人问、无人管的尴尬局面。

  (三)粮食部门的人才储备滞后。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粮食部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在粮食流通角色转换中存在老思想、老观念,队目前的粮食流通督导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人员补充缺乏良性机制。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3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业投入的增加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粮食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生产的土地基础受到威胁。

  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灌溉需求。

  农业劳动力减少: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保障面临挑战。

  三、建议与对策

  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确保粮食生产的土地基础。

  推进节水农业:加大节水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四、结论

  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推动粮食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4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总产量和单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

  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对粮食生产有重要影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但过量使用也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粮食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推动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5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粮食生产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粮食生产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粮食比重逐步提高。

  粮食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市场化改革的推动,粮食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二、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

  然而,粮食生产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随着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土壤退化、水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提升粮食生产竞争力: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粮食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推动粮食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6

  一、引言

  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粮食生产现状

  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品种结构:我国粮食生产以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大豆、薯类等作物也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粮食生产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新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资源约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生产面临土地短缺的'困境。同时,水资源短缺也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市场风险: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明显。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预测市场走势,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四、建议与措施

  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大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强耕地质量提升,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改进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同时,推广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降低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同时,加强粮食储备和调控能力,稳定市场价格,降低农民市场风险。

  五、结论

  我国粮食生产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加强耕地保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报告通过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粮食生产特点

  规模化经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粮食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型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

  品质提升:消费者对粮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粮食生产更加注重品质提升。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粮食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理念在粮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措施,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

  生产成本高: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利润空间有限。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尽管粮食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这制约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

  市场信息不畅: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导致生产决策存在盲目性。同时,市场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同时,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装备。同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同时,发展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渠道和加工企业,提高粮食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我国粮食生产在规模化经营、品质提升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和完善市场体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8

  一、引言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报告旨在调研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趋势,为制定粮食生产政策提供参考。

  二、粮食生产现状

  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得益于科技进步、政策扶持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逐步向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品质得到提升。

  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粮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日益紧张,对粮食生产的压力不断增大。

  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受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四、发展趋势

  智能化、精细化生产:未来粮食生产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精细化,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绿色生态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粮食生产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产业链整合:粮食生产将向产业链整合方向发展,加强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衔接,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粮食生产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推动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粮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9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此粮食生产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与优势。本报告旨在调研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特色与优势,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供参考。

  二、北方地区粮食生产特色与优势

  优势品种: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机械化程度高: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适宜机械化作业。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规模化经营:北方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开展规模化经营。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益。

  三、南方地区粮食生产特色与优势

  优势品种: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主要水稻产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水稻品质优良。

  精耕细作: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农民在粮食生产中注重精耕细作,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粮食总产量。

  多元化经营:南方地区农业结构相对多样,农民在粮食生产的同时,还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不同的特色与优势,应根据区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10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贵州省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长期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基础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一、耕地资源潜力

  1、严格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发展。认真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使现有70%耕地用于种粮,奠定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2、加强以水利建设和实施坡改梯工程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贵州是个喀斯特的山区省份,基本农田建设普遍薄弱,保灌面积小。而形成中低产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占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业田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是构建粮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万亩,以每亩新增粮食100公斤计,至20xx年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3、我省自1991年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12年累计实施912万亩,使近50万亩坡耕地变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计增产粮食160.9万吨。今后我省将继续实施坡改梯,以现在的速度,至20xx年可使粮食总产增加80万吨以上。

  4、加强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结合进行“瘦变肥、薄变厚、坡变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广等高带状种植、绿肥聚垅、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单产可提高近50%。按全省计划每年改造50万亩的进程,至20xx年累计可改造中低产耕地300万亩,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

  5、加强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贵州农业发展要根本解决长远的粮食问题,有效地增强粮食发展后劲,必须树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观点,合理开发“四荒”耕地。从现在起至20xx年,若以20个土地大县,每县垦复3万亩,40余个中等县,每县垦复1万亩,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与废弃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万亩左右,使粮食总产可至少增加约24万吨。

  二、生态条件潜力

  贵州虽然地处高原,但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气候较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为农业综合开发与粮食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农业部xx年《中国南方粮食结构优化研究》资料,认为贵州生态气候条件对粮食总量的近、中期理论预测,其粮食总产潜力为1468.7万吨,潜力指数为43.16%。这些都说明贵州在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条件、提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复种指数,粮食总产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64.4万吨。

  三、生产条件潜力

  1、开发冬季农业,利用冬闲耕地扩大复种面积。目前,贵州夏粮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约仍有500万亩冬闲田土的影响。近期除保留少数冬水田、囤水田之外,应采取大力发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较短,利于茬口衔接的马铃薯、大麦和多种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粮产量,又利于缓解粮菜争地与人畜争粮的矛盾。若减少一半的冬闲田土用于种粮,使夏粮总产比重可提高近4个百分点,即可增产粮食约45万吨。

  2、利用秋粮收后的时空,增种一季晚秋粮食作物。从贵州农作物生长普遍两季有余、三季不足,或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气候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晚秋时空季节的光热水土资源,大种晚秋作物,发展秋洋芋、秋红苕、秋荞等100万亩,按亩产100公斤,即可增加粮食10万吨。

  3、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粮食产量。旱地可利用作间套多熟制,扩大两熟与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积,至少可利用占旱地20%以上面积扩大粮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并有水源保证的面积,约有200万亩,采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100公斤左右。为此,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区域,加强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粮食的潜力可达30万吨以上。

  四、科学技术潜力

  1、加快粮食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种粮效益。针对贵州立体农业明显,生态类型多样,栽培水平悬殊较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用与搭配“丰、优、抗”兼备的品种,做到品种对路,熟期配套,布局合理,进一步为提高单产打下基础。贵州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采取更换和更新粮食作物品种在多项增产技术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坚持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点适用技术示范带动下,广泛推广的保温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叶龄摸试、半旱式栽培、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改制复种、分带轮作、与综合防治病虫鼠害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调整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麦作物生产,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是贵州四大主体作物,对确保粮食稳定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突出抓好四大主体作物生产结构调整中,应把玉米和马铃薯的生产与加工产业化,作为粮食发展的新举措:

  一是在确保稻谷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把约计200万亩“三年两不收”的望天田,通过“水路不通走旱路”,用于扩种杂交玉米,其玉米单产可比种水稻稳定增长10—20%;

  二是在旱地分带轮作中,无论采取何种分带种植方式,都应考虑玉米单产水平不能下降;

  三是在旱地扩大间套种植方式中,应努力扩大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并在热条件较好的区域,不断扩大二季马铃薯的面积;四是要加强四大作物“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主导作物品种培育、筛选、更新和提纯。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04-21

县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7-07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02-18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08-09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精选7篇)10-11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6篇02-18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7篇08-09

粮食生产调研报告(7篇)08-09

关于粮食生产潜力调研报告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