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乱象整治报告

2022-10-09 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乱象整治报告(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1

  为更好地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近几年来我市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调查了岩口镇6个村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铎山镇咸宜村土地开发项目、中连乡耸山村灾毁耕地复垦项目等9个土地整治项目,并在国土资源部门了解了有关土地整治的情况,查阅了相关资料,形成了如下的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土地整治情况及成效

  我市是一座典型的丘陵山区工矿城市,但因长时期、高强度、低效能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无疑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耗,我市10.542万亩耕地就有4.5万亩受采空区和地质灾害影响,耕地资源人均不足0.3亩,采空区土地的复垦和宜农荒地的开发整理问题日益凸现。近几年,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国土资源、财政部门积极主动与上级衔接,严格规范资金管理,成功实施多个中央、省、娄底市和市本级项目,完成建设规模面积1266.41公顷,新增耕地350.1公顷,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及其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目前,我市土地整治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式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

  (一)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市采空区域内生态环境,增加土地区复耕复种数量,缓解我市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我市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千方百计争取工程立项,多次向娄底市、省政府相关部门汇报我市采空区土地资源的损毁情况,多次邀请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我市实地考察论证,赢得了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先后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近百余项。

  (二)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有序推进,土地开发工作长足发展。我市土地整理工作始于2000年金竹山煤矿采空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每年都有新的项目施建。至今我市已竣工验收16个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累计投资2997.69万元,整治土地958.28公顷,新增耕地79.33公顷,当前在施建的土地综合整治复垦项目有3个。近几年,土地开发工作发展较快,在山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土资源部门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至今我市已竣工验收52个土地开发项目,总计开发土地308.13公顷,新增耕地270.77公顷,2013年度土地开发项目申报工作形势喜人,当前有38个土地开发项目正在立项申报中。

  (三)项目建设程序得到规范,工程质量逐步提高。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门较好地遵循了“三公开”制度,做到项目立项公开、项目实施方案公开、工程竣工验收公开;主动接受检察、监察部门对项目建设各腐败风险点的督察,确保了项目建设各环节的公开、透明,进一步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国土部门精心组织项目工程实施,始终做到领导到位、力量到位、措施到位、目标到位。做到统一规划,分区(项目小区)施工,按进度付款,对工作人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保证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顶严寒冒酷暑,始终坚持在项目工地检查指导,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四)社会效益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初步显现。我市对农村土地整治后“小田变大田”、田、水、路、林综合配套,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岩口镇金连村通过土地整治后实施农业综合种植,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作物长势喜人。铎山镇咸宜村的土地开发项目实施后,发展水果种植业,葡萄种植实现了一年挂果。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显现。对于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了270.77公顷用地指标,有利地支持了建设用地需要。

  二、开发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一是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大,特别是工矿用地破坏耕地现象突出。每年度全市因各项非农建设需征用耕地面积近千亩,而且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大量优质的耕地被征转为建设用地。加上我市工矿企业生产的尾矿砂、炉渣等废弃物通常未经环保处置就地随意堆放,占用耕地现象突出。耕地保护意识弱,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民建房随意占用农田,新建住宅后,旧宅基地没有拆除退还集体组织,造成土地极大的浪费;

  三是农村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农产品种植收入相对较低,国家粮食直补到户,我市农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四是干群认识不到位,工作阻力较大。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打破原有土地使用界限,需要占用村民土地或土地调整,但又不属于征地,没有补偿费用,许多群众担心土地收益减少,只顾眼前利益,在项目实施中阻工闹事,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配套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均来自上级项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又比较分散,未能整合利用。由于资金的短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抗灾能力弱。

  (三)项目选址难,矿区和“空心村”的土地整治难度大。

  一是矿山采空区面积大。我市作为工矿城市,矿采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塌陷、塘渠受损、地力下降、土地荒芜现象严重。经调查统计,我市矿山采空区面积约17466.67公顷,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矿区的土地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二是“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村民建房热衷于弃旧宅沿路建新房,大片旧宅院废弃,形成“空心村”,且点多面广,我市各乡镇均有分布;

  三是耕地资源少,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土地整治项目选址难。按照土地整治集中连片、追求规模效益的原则,耕地连片开发需要2000—3000亩,我市具备开发条件的土地基本上已实施了整治项目,很难找到达到立项条件的项目;

  四是部分土地可以实施整治项目,但土地没有实施集中流转,项目实施难度大;五是部分荒地国土资源部门想开发,但大多属于林业部门确定的宜林地,项目选址难。

  (四)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不到位,土地经济效益发挥不佳。

  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后期的管护按照有关规定,项目承包单位与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办、村签订了管护协议,明确了责任要求,但乡镇办和村无专人、无管护资金,沟、渠、路实际上没有管护,又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土地重新抛荒或改变用途现象多有出现,土地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岩口镇金星村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承包经营,因缺乏管理,菜地杂草丛生、鲜红的辣椒烂在地头、瓜果蔬菜熟透了无人采摘,项目后期管护有待加强。

  (五)工程招投标门槛低,工程监管难。据调查了解,我市目前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均由招投标代理公司代理,部分项目标的数额小、门槛低,报名参加投标的公司达三四十家之多,且存在围标、串标现象,部分中标者花费在招投标上的费用上万元,这些费用又转嫁到工程上,增加工程成本。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使用便宜的石灰粉代替河沙,减少工程成本牟取利润,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工程监管难。

  (六)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过低。

  一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比较重视土地平整设计与施工,但针对土壤改良和后期耕种管护工程规定欠缺;

  二是我市的整治项目大部分都属山区,有些地方路都没有修,很多施工材料都需人抬或者马背上山,但定额标准中对运输成本考虑不充足;

  三是定额人工工资过低,人工单价预算定额与实际差距大,预算定额标准人工工资在40—50元/天,而实际我市人工工资在100—160元/天。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节约用地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可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车巡回宣传,组织企业负责人和乡镇、村、组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配合。梳理废除招商引资政策中不合理的土地优惠政策,为我市土地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全民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的意识,扭转企业随意占地、圈地,村民建新房占旧宅基地的局面。

  (二)部门联动、强化责任,抓好土地整治工作。

  一是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对全市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范围。目前,耕地保护工作已纳入省、娄底市的绩效考核范围,我市虽然在年初与各乡镇办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但没有考核机制,效果不明显。应该参照上级的相关做法,出台具体的耕地保护考核细则,防止耕地抛荒,按照xx 大报告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地乡(镇办)、村、组的责任,加大乡村两级组织的耕地保护问责力度,加大对违法用地的处罚力度;

  二是部门联动,有效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成立政府领导挂帅,国土、财政、监察、农业、林业、水利、审计、检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部门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土地整治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土地整治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以适应土地整治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注重规划统领,积极争取项目。土地整治内容丰富,需要在全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并与村镇建设规划相衔接,根据规划积极争取项目。统筹结合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共同发展。

  (四)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要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加强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计成效”的总体要求,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林业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向项目区,充分发挥资金综合效益和叠加效应;我市的土地整治项目多,资金压力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精神,出台市本级《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耕种补助经费发放办法》,将耕种补助经费按规定纳入项目预算。

  (五)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妥善解决矿区和“空心村”的土地整治。

  一是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党的 xx 大 报告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集约化的农业经营体系,政府要逐步实施规模化的土地流转。我市可以采取由市经管局负责,国土资源部门和各乡镇办、村、组共同参与的形式,实施土地集中流转;要解决好土地细碎化经营的问题,通过租地耕作、农机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探索有利于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形式和办法。要因地制宜,鼓励和促进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承包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如:我市岩口、铎山的葡萄、杨梅产业远近闻名,这两个乡镇的土地综合整治、连片开发可发展葡萄、杨梅种植,通过农业开发公司的形式壮大发展,树立品牌;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奖励政策,对实现整乡和整村土地连片规模经营的,给予奖励,并在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予以倾斜,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

  二是强力推行“批新宅基地退旧宅基地”制度,减少“空心村”;

  三是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市、乡两级财政和矿区企业配套资金,共同抓好矿区土地复垦。

  (六)加强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提高土地经济效益。随着我市土地整治项目的全面铺开,后期管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要高度重视后期管护工作,将管护工作纳入耕地保护范畴,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加强管护制度建设,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建立管护队伍。可采取以市政府为主导、乡村为主体的工作机制,采用专业管护、集体管护、协会管护、义务管护等多种方法加强管护,确保管护实施到位。以项目新增地收入为主,努力争取国家投入,地方适当补充,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管护资金和投入问题。

  (七)抓好项目招投标工作,加强工程监管。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招投标具体实施办法。加强对投标报名人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单位才能投标;将土地整治项目纳入国土资源部门的网上招、拍、挂系统,防止“地下”交易;严格依法办事,打击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围标、串标等行为,对出现此类行为的公司,取消参加我市土地整治项目的竞标资格;

  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管,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实行项目资金使用全程跟踪审计制度,建立由监察、检察等部门参与的风险防控共同责任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合理确定预算定额;定期检查土地整治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打造土地整治民心工程。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2

  在国家部委及地方政策合力的推动下,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探索推动土地整治与多种要素的综合跨界融合,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用综合性手段进行整治。经总结提炼,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运作思路和关键点如下:

  项目策划是通过调研收集基础信息,分析土地资源及利用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区域内土地综合整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关规划、制定整治实施方案。一般由政府主导,拟参与企业可为政府提供调研、规划及方案编制等技术服务。

  全面调查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同步调查农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项用地需求,以及乡镇(街道)、村班子执行能力和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

  备选项目的选择以统筹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等问题为出发点,以打造试点区域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落脚点。从落地的角度,应当具备一定财政资金保障能力、工作基础好的项目。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依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规划实施的平台和手段。

  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就应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空间布局等。乡镇的定位,避免雷同;对于详细规划要注意明确发展的空间边界,并基于此确定各项指标;对于专项规划要注意边界清晰、项目明确。

  涉及的村庄必须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明确组织管理、实施时序、项目安排、资金估算和投资来源等。

  在规划完成后,应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各类子项目安排、资金概算、进度计划、保障措施等,将整治 任务、指标和布局落地上图、具体到地块。

  工作目标任务: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各类子项目安排: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资金概算: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进度计划:

  (一)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可能形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例如耕地的面积增加和质量提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腾退建设用地对乡村建设的影响等等。

  (二)对项目实施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措施以及后续管护措施等。

  (四)项目监管措施:阐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及验收标准和程序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常涉及的整治范围较大、项目类型较多、投资规模较大,政府应多元化的渠道开展资金筹划和投融资规划,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社会资金、村民资金。

  财政资金是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包括国家或地方政府每年预算安排的土地整理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田水利、危旧房改造、电力通信燃气等相关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发挥聚合效应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资金筹措的重要渠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支持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筹集支农资金,支持“三农”事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支撑作用。经营宗旨是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业务清晰、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目前,农发行有现代农业园区贷款、农村土地整治贷款、整体城镇化建设贷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等多个贷款产品可用于土地综合整治相关项目。

  国开行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开发银行现代农业贷款是指以“四化同步”、粮食安全、农业对外合作、“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导向,与符合开发银行准入标准的各类型主体合作开展的中长期或短期贷款。贷款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牧、渔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仓储。

  企业是最活跃的投资主体,对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系统性梳理,可筛选适于采取PPP/特许经营模式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鼓励社会资本采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让社会资本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村民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受益人,可通过政府来进行组织和协调,策划一些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参与建设、参与效益分红的一些项目,例如可引导农户在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下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由该村集体组织负责对项目资金的投入与运转。

  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在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时通常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共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成果。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财政实力、业主需求与意见,企业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模式主要包括EPC 模式、BOT模式(PPP/特许经营)、TCS模式等。

  EPC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工程总承包模式,指受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项目整体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工作,最后将项目整体移交给业主的模式。此模式下政府负责解决建设资金,企业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指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企业承担全域土壤整治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运营期限内,企业获得运营收益,以此收回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回报。约定期限结束后,企业将项目整体无偿移交给业主。此模式下,项目资金由社会投资人承担,政府负责项目规划、协调、监督等工作。

  TCS模式(Technical Consultation Services)即技术咨询服务模式,指企业为业主提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端的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修复过程咨询、规划咨询、制定技术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服务、投融资咨询等。

  项目实施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工程建设方案、工程施工、项目验收。

  土地整治类子项目依据批复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制定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各子项目实施。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各子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实施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措施、资金来源与筹措、实施管理和制度保障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等。

  土地整治类子项目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管理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其他子项目按相关行业规定或程序落实本部门子项目施工,加强子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批复的建设目标。

  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完工后,相关子项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的要求实行工程验收。验收内容主要通常包括:项目规划设计、预算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完成工程数量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竣工结算、工程管护措施、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收益与土地整治后的增值收益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在政策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等等的流转收入;二是利用整治后土地发展高效的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通过农用地生产能力提高带来增值收益;三是土地整治后发展相关产业的收益,如通过旅游休闲、康养护理、教育科研等发展,增强乡镇的自我造血能力,获取经营收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乡村振兴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处于由浙江先行向全国推广的阶段,预计未来市场空间较大,从实施上看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前期准备工作较长,需要详细调研实际需求和群众意见,科学的'制定村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通过政府组织的论证;二是在资金层面需要统筹来自各个条线的政策资金、优惠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及村民资金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分散项目风险;三是在回报机制设计上需要结合当地财力来制定合作模式,从政策上落实土地指标交易收益、从市场上层面论证和落实产业发展收益。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3

  一、基本情况

  柯街镇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北至沙坝村峨头山坡脚,南至芒赖村,东上部以三八沟、橄榄沟为界,西以西大沟为界。东西宽

  8.13公里,南北长8.6公里。项目涉及沙坝、柯街、大地、芒赖等9个村,2万多村民,项目建设规模778.5公顷,项目建设投资1637万元,柯街项目区内共5个标段,在工程高峰期时有82个工组,1200多名工人上工。

  该项目于2009年12月28日启动,2010年4月30日竣工,历时120天。为了实施好建设项目,柯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建立各种制度,严抓工程质量,确保了整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柯街镇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改扩建三.八沟12.6公里,改扩建西大沟5.8公里,改扩建橄榄沟0.9公里;支砌排灌沟渠68条,39公里;建设生产道路19条10.27公里;坡改梯面积1600亩。

  二、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工程布局主要完善项目区内水利配套设施,同时做到田间道路布局合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产能运”,形成田、路、渠配套,打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耕地面积778.5公顷,现有耕地产出率较低,甘蔗产量平均4吨左右,香料烟亩产均为100公斤左右,种植水稻亩产量600公斤左右。

  (一)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稳产农田,农业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新增耕地面积24.1公顷,新增耕地率到

  3.1%,使耕地总面积达到802.6公顷,原有耕地耕作条件、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经过整理的土地保水、保土、保肥性能提高,使项目区土地的开发程度,利用程度和土地的产出率都到了极大的提高,耕地的产出率也

  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甘蔗亩产量从4吨提高到6吨左右,亩产值可增840元;香料烟亩产量从120公斤提高到140公斤,亩产值可增加360元;水稻单产60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亩产量增150公斤,亩产值可增330元。

  (二)社会效益可观。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节约了劳动力,合理配臵了灌溉渠系,提高了渠系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 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三)生态效益显著。项目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进行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排水不畅,雨季的洪水、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降低了土壤肥力,以致农业生产条件差。通过土地整治、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体系,使项目区的防洪排涝与抗旱能力得到实质性增强。提高了项目区耕地产出效果和土地利用率,将对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山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四)管护措施

  柯街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抓住管理维护工作不放松,各受益村以村为单位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把每一条沟、每一条路的管理责任明确到人,为确保该项目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4

  根据xxx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的通知要求,我局现将20xx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规划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实施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中使用项目的上报立项工作,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世界田园城市的建设,我局结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要求,按照“四性”、“九化”原则,对xxx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房建设项目出具初步选址意见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审查工作。今年通过我局方案审查的土地综合整治农房建设的项目共计4个。

  完成20xx年区(市)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的统计报送。

  二、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结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选址和方案审查

  按照《关于确定20xx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示范点的通知》要求,我市确定柳街镇鹤鸣村9组和天马镇二郎村2组为20xx年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我局按照“四性”、“九化”原则,完成了天马镇二郎村2组安置点与柳街镇鹤鸣村9组安置点的初步选址和规划方案设计初步审查工作,并主动协调相关设计单位对该两个拟建设的示范点采取比选的方式确定规划设计方案,通过此方式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示范点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目前,两个示范点建筑主体基本完工。两个示范点规划设计方案均报送xxx市参与相关评优活动。

  (一)示范点基本情况

  鹤鸣村9组:该安置点位于成青路以北,鹤鸣大道以东,毗邻鹤鸣村8组。用地50亩,安置161户,约515人。

  天马镇二郎村2组:该安置点位于天马镇西南,沙西线南侧,用地约33亩,安置97户,约347人。

  (二)审批情况

  5月20日,xxx市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天马镇二郎村和鹤鸣村九组方案进行了评审,会议对用地指标和建筑风格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5月31日,xxx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xxx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建设示范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通知》,柳街镇鹤鸣村9组和天马镇二郎村2组基本合格。

  6月2日,xxx市国土局彭建辉副局长带队检查了柳街镇鹤鸣村9组和天马镇二郎村2组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推进情况。

  6月24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组织方案评审,会议对集中度等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下发了城乡建筑形态整改通知书,并已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为传承乡土特色,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须依托林盘建设,在体现特色的同时,须加强对林盘生态的保护。同时,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在集中度和集约度问题上有待进一步优化,须进一步协调好林盘中建设的点位人均综合用地与土地利用率协调等问题。而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使用性质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两规合一”须进一步推进落实。

  (二)下一步计划

  继续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完成“三规合一”

  按照相关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用以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工作。完善全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按照《xxx市规划管理局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实施指导意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优势和文化特色,节约整合土地资源,对村域的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特色风貌及村域环境整治进行了统一规划。

  三规合一:积极与发改、土地管理部门、农发衔接,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产业规划)、镇(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城乡建设规划的编制,确保乡镇规划做到“三规合一”,合理布局农民新居点位,提高集中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加强方案审批工作,提升村镇规划工作

  按照xxx市委、市政府最新都市发展战略顶层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世界田园城市各级休闲区域的各种各类规划,并按照“多样性、共享性、相融性、发展性”的要求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切实抓好农房的建设规划,又好又快推进各示范点建设。认真审查各项农房规划设计方案从集中居住区建设的集聚度、公共空间的合理分配,避免“三个一”。聚居点规划设计中,继续坚持主动协调相关设计单位对拟建设的点位采取比选的方式确定规划设计方案的方式,通过此方式提高示范点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实现城乡满覆盖。

  根据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各乡镇相关规划要求,实施完成农村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并根据规划积极协调相关基础设施单位,目前已完成该项工作。积极指导了各乡镇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农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5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公顷;省级联合项目1个,建设规模公顷;市级联合项目4个,建设规模公顷;省级投资项目9个,建设规模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为把土地整治这一好事办好,我们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相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还与项目镇、镇与项目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特别是在项目动工前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项目区面积、工程概况以及拆迁补偿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对土地权属调整依法、公正、公开操作,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凝聚群众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全程代理,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监察室)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发布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到位、正规发票到位、验收报账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请审计部门到现场“查、对、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集体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念好紧箍咒,有力地保护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停工事件及违纪违规的案件。

  5、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对每个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一到”即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协管人员在每一个单元单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到现场监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图、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进场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督”即管理人员、聘请人员、当地群众交叉监督,对不符合规划的施工坚决停工,对各标段建设工程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二、主要成效

  1、增加了耕地面积,保障了用地需求。红安版图面积较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较大。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农民建房用地逐年增加,外加国家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政策等,使用地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弥补了红安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有效保障了红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用地需要。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通过土地整理,将分散零乱、高低不平的地块合并成形状规则、面积适度的标准农田;将淤塞、破损的沟渠、涵闸建成了排灌及时的灌溉系统;将弯曲无序、宽窄不一的田间小道建成了便捷的机耕路;搬迁建筑物,复垦废弃地,营造防护林,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整理后所有的水田、98%的旱地能机电灌溉,所有渠道硬化为“u”形槽,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机械能下田,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整理后的土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据国土部门统计,整理后耕地利用程度提高了3%-1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农民得到了实惠。一是提高了耕地产出率。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提高。据测算,项目区土地整理后,耕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5%,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收入。二是农民得到了用工收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专业技术人员外,所需的劳动力全部就地招工,农民通过参与施工,可以直接获得劳务收入。三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乡村道路建设,使项目区的每个自然湾都通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门难、行路难;通过防护林建设,村庄得到了绿化;通过清淤排渍,改善了村民的卫生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项规划。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有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规划作指导。

  2、土地整理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效应发挥不够。当前,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林业、文化等部门涉农资金很多,但这些涉农资金整合得还不够,使土地整理的资金导向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村庄整理尚待破题。长期以来,红安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各种功能区没有区分,农民建房无序、零星、散乱,乡镇企业厂房用地布局不合理,废弃房随处可见,普遍存在“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许多农舍总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实际利用率低下,而且多是占用最好的耕地,造成农村耕地浪费。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和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户的房子“房间多、住人少;占地多、用处小”,村庄“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开展村庄整理。这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土地整理开拓新领域、实现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四、几点建议

  1、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在全面掌握红安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到位,以指导和规范红安的土地整理工作。

  2、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的导向效应。依托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而决不仅仅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要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整合力量,齐抓共建。要采取“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办法,以土地整理项目为平台,国土、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建设、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按照规划集中投向项目区,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3、切实把村庄整理作为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在做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四大板块的同时,要把村庄整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土地整理之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用地减少挂钩试点项目,把迁村腾地、零散居民点归并、废弃宅基地和工矿地整理、“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及村庄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以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的标准统一规划、集中盖建,配套建设水、电、气、路、通讯、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文明程度,还可以直接推动中心村和中心镇建设。但在开展村庄整理时要防止不切实际地大拆大建,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给工程实施带来阻力。

  4、把土地整理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第一,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相结合。要使土地整理实现增效增收,必须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结合。在土地整理中,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整理后土地的用途,围绕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从规划论证、项目施工到竣工后的使用都注意科学布局、精心组织,建成一批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环境优美的农业板块基地,使整理出的农用地能够适应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使土地整理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第二,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要通过土地整理充分挖掘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属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把通过整理增加的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作为村集体财产,组建市场主体,发展非农产业。二是条件适宜的地方,在确定农民土地承包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淡化地权,强化股权,组建股份合作社,使农民成为土地股东,得到分红。三是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整理后的耕地由现代农业企业承包经营,农民收取地租,还可以成为企业聘用的农业工人,获得工资收入。

  5、把土地整理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整理前后土地的质量、数量发生变化,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化,土地整理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还要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红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五项改革之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理之后土地权属调整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允许盘活土地使用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要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保证土地相对集中使用,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从小村落向中心村、从乡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6

  10月底以来,按照全县土地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该镇立足实际,通过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加强服务宣传,严格做好监督,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中心任务来抓,扎实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稳步实施。

  一是迅速启动,周密部署。10月31日,该镇组织召开土地整治工作部署会,该镇党政领导、涉及土地整治任务的村两委负责人及土地整治项目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该镇领导对全镇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同时项目单位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土地整治工作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并回答了各村对此项工作存在的疑问;会议要求各村和施工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工。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镇高度重视,一是成立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具体任务和责任量化到点,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村安排一名副科级领导具体协调解决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各村成立土地整治工作理事会,镇领导、国土所及村两委及理事会人员全力配合,使整个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强有力工作合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村,实施奖励政策,对工作进度落后的,镇干部会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并给予通报批评。

  三是加强沟通,广泛宣传。由镇干部牵头,村两委具体负责组织,采取召开户主会、村组会的形式面对面地宣传有关政策,针对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思想顾虑的村民,该镇干部及时走访入户,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同时该镇还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是加强调度,及时汇报。根据土地整治实施方案,该镇严格实施每天一调度的工作机制,由驻村镇干部统一调度,各村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每日上报一次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整个土地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截至目前,该镇土地整治所涉及的九个村中,已登记户数总计为x户,已登记面积为x亩;其中居委会、x村、x村、x村、x村、x村已进场施工,x村、村、x村已展开土地权属登记工作。

【土地乱象整治报告】相关文章:

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自查报告(精选22篇)06-22

土地整治宣传标语04-14

土地整治合同范本12-02

土地生态整治项目监理工作报告08-26

社区创城工作整治背街小巷环境乱象工作总结08-05

农村土地整治的工作总结06-30

土地整治工作会议总结12-01

人间乱象的诗歌08-17

市场乱象工作自查报告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