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有什么作用

2021-06-10 座右铭

  导读: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但是座右铭对大家真的有用吗,小编就这个话题展开谈一下。

  座右铭有什么作用

  在时下,你经常会看到,在领导的办公室或是寻常人的书房厅堂,都会挂上一幅找人写的墨迹;不知真是用来作为警句或座右铭,还是依附儒雅,问之,回答基本雷同而且简单:“我喜欢这句话!”

  于是乎,我想起了《容斋随笔》“君臣事迹屏风”一节有关座右铭的论述且受益非浅;将自己的心得表露出来,愿和朋友共飨。

  唐宪宗登基后,新官上任,自然踌躇满志,胸怀大志,也想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以便后世流芳。元和二年,他写了《君臣事迹》,其内容是采集收纳了历代古籍所记载的君臣行事可以借鉴的事情,共收集整理成十四篇,宪宗皇帝亲自作了序言,并将其书写于屏风上,排列在他的座位右方,可见宪宗皇帝的用意,一来警示自家如何处理国家朝政大事,二来告诫自己的臣子应该如何为官,显而易见,这初衷是无可非议的。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想见识见识《君臣事迹》所记载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徒劳,没有查到,有点扫兴。但对座右铭的来历和作用却有了了解,也算是有点小小的收获吧。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于座右铭是这样解释的:古人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自警的铭文;泛指用以自励、自警的格言。看来座右铭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激励和警示自己的。作为宪宗皇帝《君臣事迹》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座右铭没有什么不同,但他还多了一层告诫大臣的意思,谁让人家是皇帝老儿呢?但归根结底,既然是座右铭,他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警示自己,不然的话,宪宗皇帝就不应该将《君臣事迹》屏风放在自己龙座的右侧。

  既然座右铭是古代人发明的,我就想看看座右铭的来历,一查资料才发现,有关座右铭的来历有好多种说法,不知谁对谁非了,于是信手记录了两种座右铭来历的说法:一说,早见于《文选》中崔瑗《座右铭》一文,注说:“瑗兄璋为人所杀,瑗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二说,宋朝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汲取的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录了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不论是那种说法,但用以都是用来激励和警示自己的。

  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示自己的文字。

  座右铭,在中国流传至今,也不完全局限于将文字刻在器物上的形式了,也算是与时俱进吧,但其内涵没有发生改变。有想法的`人,或称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常常会引经据典将名人格言或经典语句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然,不是古板地将其放在座位的右边,有的写在日记的扉页上,有的放在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更有甚者,请书法好手或名家,形成墨迹,装裱后挂于墙上,既当座右铭又当艺术品,二者兼顾。

  其实,座右铭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在自己把握,还拿唐宪宗李纯来说,当《君臣事迹》屏风一出,朝内大臣们是一片赞美之声,乐的宪宗合不拢嘴,乐也就乐乐呗,可这宪宗还意犹未尽,下了诏书进行了一番心迹的自我表白,诏书的大概意思是说:取而作为借鉴,书写成屏风。与它散见于图书典籍,心中常常想起而加羡慕,还不如列于洁白的绘锦上,用眼睛看着它而身体力行,希望它能够成为后来人的效法,而不单单是只看看古人的形象。瞧瞧,人家说的多么中肯呀!然而,事与愿违,唐宪宗是唐朝的第十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历史学家早有定论,我们姑且不去管他,单说他独出心裁的《君臣事迹》屏风的座右铭来看,和他对这个座右铭用意的自我表白,他肯定是想当一任有作为的皇帝,可惜的是,这位宪宗皇帝是靠宦官们拥立的,因此,他对宦官们的做法是百依百顺不加约束。在其执政的后几年当中,按理来说,正是他应该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年龄阶段,可是他却在宦官们的纵容之下昏了头脑,求仙问道,快活似神仙,成天想着长生不老,到处讨长生不老的仙丹妙方,早把国家社稷忘了个干干净净,那还会记得《君臣事迹》的座右铭呢?其最终的下场,还是被宦官陈弘志等人杀了,年仅43岁,执政14年,真是可悲可叹。

  你说说看,座右铭真的对他起了作用吗?

  所以我说,不要常立志,要立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