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2022-10-31 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舍生取义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对待生于死、利与义的问题上,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孟子曾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此,舍生取义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进步的人生观被一代代仁人志士当作评估人生价值的标准。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一直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壮士豪杰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梦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群星般在历史的天穹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终于血洒秦宫,慷慨就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留于后世的状元郎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作了最好的注解;直至近代,“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铸于铁镣之中、迸发于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后人。

  去年,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对我们的意志和勇气也是严峻的考验。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虽然许多年轻的生命因此而一去不返,但面对这些,没有人退缩,大家前赴后继,在逆境中不沉沦、在挑战前不退缩,终于,我们戴上了胜利的桂冠。

  这就是舍生取义!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屈服的民族,艰苦和磨难只会把我们锤炼得更加坚强。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支支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精神之歌。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记

  滚滚的乌江在眼前咆哮着,奔流着,消失在他极目也望不到的天之尽头。他的头盔不完整了,可那血一般红艳艳的缨仍在固执地迎风飘动。满身的鲜血是否标志着他的生命已经接近完结?伤口很痛,可是比不上他心里的痛,曾拥有千万的军、队千万的武士千万的谋臣,如今却只剩下他孑然一身。剑,还握在手里,可是他还有力气再挥起这把沉甸甸的剑吗?也还有力气再重整旗鼓与刘邦争天下吗?

  刘邦!就是那个长他十几岁却比他奸诈狡猾几百倍的人吗?就是那个为了江山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吗?就是那个曾在鸿门宴上对他服服帖帖口称项王的人吗?那么多的士兵,却在刘邦面前兵败如山倒,将他逼到了独立乌江的地步。这真的就是结局吗?

  他可以重来的,可以再让刘邦,也让天下人惊诧的,只要,只要他渡过这条江。江的那边,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江的那边,有对他翘首以待的乡亲;江的那边,有他再熟悉不过的人、永远期待他的人。只要他渡过这条江,一切都可以重来,可以再做项王。

  项王!这是个多么沉重的名字!做了项王,就得担上更沉重的责任,可能失去的是全部,甚至是虞姬!啊!虞姬!那个天下最美最可爱的女子!为他付出了一切,青春,平静,甚至生命!可是,他并没有要她去死啊!他要的是她好好地活在世上,找个好人家嫁出去,过一辈子安详宁静的生活,这就够了!可虞姬她.....怎么就那么傻呢?

  舍生取义。虞姬似乎就站在他眼前,依然那样楚楚动人。樱桃小口里轻轻的吐出几个字: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天地豁然开朗!虞姬不愿意辜负他,那个深爱的他,要她另找人家,那和死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舍生而取义!而他呢?能跨过这条江去面对他无颜面对的江东父老吗?真的有足够的勇气去苟延残喘吗?英雄还是懦夫,尽在一念之间.......

  他已看到了对岸划过来的小船。

  船上有他所熟悉的声音:将军........

  他的嘴角泛起了浅浅的笑意,然后仰天大笑,一生都没有这样笑过。他的眼角,泛起了一片晶莹。为了舍生取义的英雄梦。他,挥剑。在血色的天幕下。那滴泪,始终没有流下。就像他始终是个英雄.......英雄,是无泪的。一个名字——项羽,横亘在天地间,那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足够的勇气去舍生而取义的英雄。流星划破了漫长漫长的银河,露出项羽的脸。舍生而取义的勇气——永恒不变。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3

  千年前,一位文人写下了一篇关于“生”与“义”的文章,千年来,这篇文章被人们传唱,脍炙人口,于是便有了舍生取义,于是便有了无数的人们为了正义而献出了生命。

  当我看到舍生取义,我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想到了林则徐被贬新疆,仍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想到了谭嗣同面对死亡,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也想到了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

  展望古今,历史长河上并不缺少舍生取义的人:文天祥、谭嗣同、刘胡兰、秋瑾……仔细想一想,为正义而献身于革命中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28岁就英勇就义的夏明翰那一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誓言。是啊!为了正义,奋不顾身的人是千千万万的,正如同飞蛾追逐火光,追逐炙热,丝毫不怕这火是不是会无情的焚烧着他们那柔弱的身躯!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取义不一定舍生,鱼与熊掌可兼得?虽然会失去些利益,可生命是革命的本钱,有了生命,还会有什么实现不了呢?

  于是,我想起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让他所在的朝代有自己的史书,他选择了苟活,花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就是司马迁!

  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李陵触怒龙颜,的确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有的人心中会这样想:“一个傻瓜,为了一个不相识的人恼怒了皇上,必要吗?”可是,我却认为司马迁是对的,他与李陵之间虽无有意,但他站出来为李陵辩解却是大义!是因为他的职业是记录历史而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出来为李陵辩解,皇上大怒,下令将他贬入大牢,听候发落。此时,他仍不后悔,可是他必须在生与死中作出选择。生,他将会受宫刑,从此屈辱的活着;而死,他将不能再继续记录历史!

  为了历史,为了后人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历史,他选择了生,贫贱的活着,但他用余生编撰成“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让我们了解了先人们的故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是,我要说取熊掌不一定要舍鱼,鱼与熊掌可得兼。

  有时候,选择死确实比选择生要容易得多,但真正的勇敢不是为了某件事壮烈得死去,而是为了某件事卑贱的活着。因为见惯了这个世界上太多的轰轰烈烈,所以更喜欢平平淡淡地选择生会更好——取义不一定舍生!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4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出现了多少舍生取义,坚良死节的忠臣?他们为着追求光与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东汉末年一位名叫吉平的名医,忠于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漏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直至撞阶而死。

  南宋末年,在蒙古队伍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者抗元的重任,号召四方的豪杰,下定决心抗元到底。但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他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的劝降,仍不为所动,只求亦死而不求苟生。 显然,文天祥也是一位典型的爱国主义英雄。他死后,留下了许多爱国诗文,其中《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而文天祥也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嵇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苏轼被扣于匈奴后,宁死不屈。 屈原看楚国大好河山被吞噬,失望跳入江中。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这就是“舍生取义”!为了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为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现在,在与平的年代里,“义”并不代表舍弃生命,而是正义的替身,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新时代一颗璀璨的明珠。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5

  在人们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遇到许多利益权力的诱惑,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以“义”为重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舍生取义,因而被千古传诵,成为了不朽的史诗。

  汩罗江畔,以死报国

  汩罗江畔,只见有一个人在跪地仰天痛哭,走近才知这是楚国大诗人屈原。得知楚国灭亡的消息,屈原顿觉万念俱灭。他怎么可能背弃祖国去追求个人的荣耀呢?“轰隆隆”一个巨雷响彻天地。苍老的鬓发被江风拂起,他步履维艰行走在汩罗江畔,望着波涛汹涌,一去不返的江水,停留了片刻,便毅然决然地向江中走去,一任江水没过他的双膝、胸口……汩罗江边,谁又明白他心中生与义的交织?在生与义之间,他终究选择了义。屈原,他以死报国,以示忠心。

  乌江水边,自刎而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苦奈何?”那英雄末路的血色残阳,在历史的上空回荡了二千多年。那一潭江水被微风吹皱了。他自刎乌江那一下,豪气冲天,震撼了古今多少人。没有人怀疑项羽是大丈夫大英雄,自古以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出来,自刎乌江,这得需要多少的勇气?然而项羽做到了,他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演绎到了极致!

  受尽折磨,从容就义

  南宋末年,元军猖狂,面临着敌国威胁的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的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就义。但却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名句。文天祥拒绝降元,最终就义。

  自古英雄多忠义,舍生取义,固然甚好,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要做到舍生取义,就不乏会被人盖上“不理智,不正确”等称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舍生取义,我们要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去理智的做出正确的抉择。

  “义”是忠义、正义、义气,他比生命更为珍贵,在现在的生活中,他依然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但要理智抉择,愿义永存。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6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这是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这里所讲的舍生取义,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

  在中国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舍生取义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吉平,他忠于汉室,不满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欲与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诸曹。送药下毒的计划没有成功,曹操让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满阶,痛骂曹贼,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在近代,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中国科学界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带着“相当于五个山地师”的智慧,回到中国。如果她留在美国,他必然有丰厚的物质条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今日的钱学森,可能只是千万留洋学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员。

  再来看外国的例子。

  美国独立战争时有一位叫做黑尔内森,在英军的酷刑之下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地绞死。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一生唯一一件遗憾的事就是只有一条生命献给祖国。”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今中外因舍身取义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们失去的东西是弥足珍贵的,但他们获得的东西,却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

  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

  他们身上那种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为中国发展奉献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永不泯灭的光芒!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7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好像春雨,洗涤着我们的灵魂;好像洪钟,震动着我们的耳鼓;好像阳光,擦亮着我们的眼睛。品位生活,我们追求的确实有比生命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良、道义。

  在青岛,东海边,一层层巨浪向岸边涌来,向游人展示着它的雄伟壮阔、波涛澎湃。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巨浪将一名女子卷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红色上衣在水中时起时伏。岸边的人慌了手脚,喊着的,哭着的,跺脚的。可是风大浪高,无人敢施救。紧要关头,河南小伙魏青刚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海辽阔,浪雄壮,海中的魏青刚是多么渺小,当他刚抓住女子时,一个大浪又把他们冲开了。回到岸边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员只好将保险绳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将落水的女子拖到岸边。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他的故事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观众。商人落泪了,官员落泪了,青年学生落泪了。在我们感慨社会冷漠的时候,我们落泪了。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在汶川,在灾区,解放军战士正在为灾区人民搭建帐篷。一场地震,毁了人民的家园。遍地是瓦砾,是断裂的钢筋,到处是灾民愁苦的面庞。武警战士武文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对灾区人民的爱全都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运,竟然牺牲在板棚搭建的现场。当看到电视上那穿着军装继续儿子事业的父亲时,我们哭了。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善良,是道义。生活中实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当听到某个煤矿老板对被困井下矿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时,我们感慨他们生命的龌龊;当听到某个高官因贪而锒铛入狱时,我们感慨他们生命的苍白;当听到某个匪徒为了享乐而实施抢劫时,我们感慨他们生命的无力。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8

  在我国的经典文学著作中,早就出现了舍生取义的说法。并且舍生取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也一直被人们所称颂。

  这是知识分子的气节与骨气,是一种不向强权低头,不畏惧于权贵的精神。

  不过回顾历史有一些舍生取义的案例,其实也是有一定争议的。例如最早的“不食周粟”的故事是讲的是商朝的两个大臣最后躲进山中而饿死了。仅凭射程区域的论述。别的呢的好像你在哪。因为从后续的观念来看就还是生命是最宝贵的,而且不管是谁做统治者,到底为什么要为了统治者的感受。

  为了所谓的忠诚的观念,牺牲自己的生命,那真的值得吗?

  而且我们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历史断代的文明古国,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是中华民族,只是改换了朝代而已,这样一来其实我们对外仍就是中国的这样一个身份。

  还有就是明朝的方孝孺他本来是建文帝的意愿忠臣,而后来就因为朱棣是一个篡位而上的皇帝,但朱棣还是用了明朝的这样一个名号,因为方孝孺不愿意去给朱棣写诏书,最后朱棣就诛杀了他的大至于是住了十族还是多少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但是无疑他也为了自己这样一个坚持去失去了家里面那么多家族人的生命。

  那么现在也有人争议去说这种甩葱曲的做法真的正确吗?方孝孺的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不尊重自己家里其他人的行为吗?古代有连坐制度其实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生命权利的行为,所以在现在也就被废止了。

  所以在舍生取义的时候,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所谓的道义,真的可以高于人的生命权利吗?基于什么样的理由我们才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9

  伟大的哲人孟子曾在三千年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在近千年来,也有无数人前赴后继,为了心中的义字献出生命。面对他们的大义凛然,我要说:要勇敢的舍弃生命,不畏坚守正义。

  舍弃生命,坚守朋友间的义气。三国时曾有一位名医吉平看不惯曹操专权,与一群人策划刺杀他,最终失败了,他却没出卖任何人,一头撞死在台阶上。他虽然只是一位医生,但他能为了朋友舍弃生命,他的品德已流传千古。生命固然可贵,而友谊是更为珍惜的。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医生都敢于舍弃生命,我们更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坚守住朋友间的义气。

  舍弃生命,坚守忠君爱国的正义。南宋的文天祥曾写过这样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他那英勇赴死的行为,忠于宋朝的品格也影响了一代代人。西汉的苏武不愿为匈奴卖命,在边疆放羊数十年,回到汉朝时早已白发斑斑。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勇于献身,像文天祥、苏武那样舍生取义,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顾自己的生命,坚守忠君爱国的正义。

  舍弃生命,坚守民族大义。在晚清时期发生过一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而谭嗣同却用鲜血唤醒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屈原看着楚国的河山一点点被吞噬,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他们都只是文人,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唤醒了一位位有心的人。是的,他们的生命逝去了,但是他们坚守民族大义的精神却永远为人们所缅怀。

  舍生取义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准则,我们应该舍弃生命,坚守住心中的正义。只有这样,才会流芳百世,永远不留遗憾。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0

  世间,总有人只看表面,也总有人喜欢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却也真理自存于心,光点自在黎明。

  前段日子偶然看到一个新闻原版视频,讲的是一个外卖小哥送外卖的时候,遇到小区不让进,给买家打电话,十米的路程买家却不愿意下来拿,百般刁难,甚至叫外卖小哥爬进小区,视频的结尾是很多人在骂这名买家,可外卖小哥依然顶着烈日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写了一张便条以表歉意放下外卖转身离去,又是飞奔去下一个地点。烈日下,外卖这一行的确不好做,特别是又碰到强硬的无理取闹的买家,简直是心态全面崩溃。

  看过视频后,没几天,也不知道视频是怎样流传出来的,一下子就火遍了半个网络。我本以为有不少人此时可以站出来替小哥伸张正义,但我看到的,却是发布视频的人恶意截取人们骂买家的片段和小哥放下外卖转身就走的身影,于是人们不分黑白不明是非就开始骂这个外卖小哥没有职业操守,甚至还有网友说,外卖员本来就应该想尽办法给买家送到,这样的服务态度就不应该做外卖员。评论一个比一个可气,发布视频的人也是世间“耻辱”。这个世界要的应该是更多的理智,而不是不明真相就开始的随意谩骂,这叫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会置人于死地的。

  骂外卖小哥的,你们又怎么知道事情的全部面貌呢?世界上,或许没有一个人会天生不遵守职业行规,让我们不遵守的是人们的偏见和断章取义。本来以为小哥可以换的一片清白,却难料世间无知者甚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怎可断然下结论,怎么能因此就否定一个人,置其于死地呢?

  断章取义、混淆黑白,实在是人间惨剧。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人讨厌所谓的“键盘侠”,因为我们所讲的“键盘侠”根本不是在网络上伸张正义的人,而是一群根本无厘头跟风的无知青年,不知道事情的全部面貌就开始在网络上刷存在感,想体现自己的评论是正确的见解,这种做法实在是人间大耻。人心或许本就轻浮,再被混淆黑白,实在是再难静于世。

  这种事情生活中发生的还不在少数,有太多太多的人在网络上被骂的一无是处,可他们或许本来就没有干什么,或者是他们在做好事,却被断章取义。于是部分人的断章取义让这个世界善意减少,让这个世界又充斥着猜疑,简直是人间悲哀。当事情被还原,当真相被发布,可被网络暴力的那个人的内心又用什么去平复呢?

  于是,我们应该学会,理智看待任何一件事,网络充斥的信息实在是太杂,理智做人,才能淡然于世。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1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题记

  明正统十四年的北京城正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也先率领的瓦剌军已在城下虎视眈眈地盯着守军了,他们相信“大元比兴,只在明日!”。北元人的自信并非毫无道理,此时的大明帝国刚刚经历土木堡之变,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逃跑派的官员各怀鬼胎,想要放弃北京选择南迁。正如323年前北宋的战败一样,那一年,宋钦宗向金投降,北宋灭亡。

  然而大明王朝并没有走上那条道路,因为它与北宋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北宋没有英雄,而大明有。

  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英雄也是人,也会有畏惧,普通人逃避畏惧,而英雄则是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是的,明朝有英雄。他将力挽狂澜!他将守住大明的半壁江山!他的名字将流传千古!他叫于谦。

  少年时,他曾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他在孤灯下苦读不辍,他曾青云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未使于谦忘记自己的誓言: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现在他是真正的国士,是真正的英雄。

  此时此刻,德胜门的城楼上正站着一个瘦削的文人,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沉着、镇定的儒士,而现在的他披坚执锐,所以的怯懦、游移都随风飘去,因为他知道他的国家需要他。在最后一次将领会议上,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也就是说,能再次退入城门的,不是胜利者,就只能是尸体。这条规定没有例外,包括于谦自己。要么胜,要么死!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开始。

  北元士兵惊奇地看着守军一个个从城里出来。九座城门,共计十余万士兵,这是这个王朝的一切了。这些守军背负着土木堡之变的屈辱和杀亲之仇向敌人亮出了自己手中紧握的刀剑。北元人震惊了,在他们眼中,这应该是一群脆弱的人,应该像也先在土木堡打败的那群人一样不堪一击,这应该是一个懦弱的民族。可是他们错了,眼前的明军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民族,也提醒了他们在两千多年前汉人就明白了四个字——舍生取义。

  很快自以为是的也先失败了,那个“大元必兴”的“明日”再也没有到来。

  这就是舍生取义的力量,一个人的舍生取义和一个民族的舍生取义。不为个人谋私,只为国家、为生民谋利,这是民族的气节,更是一个国家的傲骨。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义而舍弃生命,“粉身碎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舍生取义,激励着一代代人们,激励着他们走向成功。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气节,不屈节辱命。这不就是道义吗?

  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后为国捐躯。虽然他的身躯已被埋没,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过零丁洋》,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不断向前。

  苏武,文天祥,他们在名利面前不为所动,在强势面前不屈不挠;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接领美国“救济粮”;邱少云宁愿烧死也不愿暴露自己目标。在死亡面前,他们又何尝不想求生,但在义的面前,生又变得何其渺小。他们的躯体是随着历史的江河流逝了,可他们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有义,生命才会变得美好;有义,你才会被世人所敬重,才能在属于你的天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3

  “义”是一切品德,情操的高度概括。自古以来一位位英雄在名为义海的历史长河中名垂青史,践行着道义,信义,情义。“义”是一切美好品格的源泉,也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因为没有道义便没有人格,没有信义便没作为,没有情义便没有朋友,这样可否称其为人?可见,义是人的延伸,有义方为真人。

  林则徐在虎门硝烟这一义事为后人所称颂,他便是一个真人。曾经有一位英国公使送给林则徐一份价值10万英镑的礼盒:上等的烟草,华贵精美的烟斗,价值不菲的金簪。然而这些有着华丽外表的礼物正是荼毒中国人民的武器,林则徐坚决拒绝并回讽一句:“这套烟具是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把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林则徐坚守着自己的义并维护了当时大清的义,在当时外国列强对清朝的压迫下,他义字当头,绝不低头,决不妥协。

  而那位英国代表的行为可说是与“义”背道而驰,那他纵然是人却不属真人。义不能用物质去衡量,更不可用物质去替代,去磨灭,否则那只是假义。林则徐的义在财宝面前丝毫没有动摇。正是这一种义让人们免受迫害,也正是这一种义让林则徐名垂千古。

  爱国是义,坚定是义,刚正是义。

  在此之前备受关注的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中,那一位不知名的香港导游在人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拨打电话回香港汇报。他的这一举动也可称为义,他冒着生命危险也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让香港公民能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虽然到最后他还是不幸遇难,但从他灵堂前一束束怒放的纯白之花可看出他的义为人所赞同,为人所赞赏。

  做好本分是“义”,坚守岗位也是“义”。

  不管大义或是小义,做好自己应该去做、值得去做的事,那便是“义”,不必惊天动地,不必刻骨铭心,不必名垂青史,只要“义”在心,“义”在行,“真人”并不难达到。

  “义”之我见,为道,为信,为德,为情,简述之,为宜,为然。继而,行义之人为“真人”矣!

  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湮灭不了“满江红”的慷慨激昂;汨罗江边的声声叹息,湮灭不了“虽九死犹未悔”的赤胆忠心;苦寒之地的牧羊老者,大漠孤烟下的声声驼鸣,从我记忆最深处涌现。古往今来,生生世世,星空下的呢喃诉说一个个有关“义”的故事,使我刻骨铭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呐喊言犹在耳。身世浮沉,风雨飘零,身处历史的变化更替之际,面对高官利诱,于零丁洋边却不为所动。如果说这是一种信念,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对“义”的执著,这种执著,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毅,是对自己的情感最真实的流露。沧海浮生,岁月如华,潮涨潮落间那伫立的身影,以自己的血肉唤醒了这个时代。爱国是义,坚定是义。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把把无形的首,刺向国民麻木一仁的心灵,于灵魂至深处,是先生痛彻心扉的呐喊,这一声声呐喊,唤醒的是民族的赤血精魂。于民族存亡之际,先生舍弃了原本极其安逸的生活,为了触动内心的“义”,将自己的思想响彻黯淡的长夜。“义”使先生安逸的生活充满了急流,给予人们的却是不巧的篇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先生的义,使民族不彷徨。刚正是义,责任感是义。

  秦桧卖国,已历千载,人犹骂之。周作人投敌,虽一代文学大家,难掩世人所不齿的污点。沈括的《梦溪笔谈》传至后人,扬名青史,然而沈括的内心并无义的存在,于变法最顶盛的时候,驳斥苏轼;而后于变法衰落之时,却又明哲保身,上奏贬王安石。虽才智过人,却也难避“义”的考验。明末清初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明,日日夜夜承受着自己内心义的煎熬。晚景甚是凄凉,他于绝笔诗中写道:“草间偷活,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义的考验,内心的决择,可见一斑。

  记忆的风铃悄然响起,三国时的羽扇纶巾,秦汉时的明月关山,大唐时的紫气东来,“义”的传承横亘于历史的长河中。丛飞的至死不渝,谭千秋的隐形的翅膀,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的义无反顾,香港殉职领队谢廷骏的“站到最前、撑到最后”。种种的义举中,浩然正气无不充溢于天地间,而这浩然正气,正是缘于内心深处的“义”。其实,所谓的“义”,并非上升到绝对的道德高度,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良知。而当这种良知成为一种习惯,毋庸置疑,这种习惯将会改变一个人生命的轨迹。

  循着古人的来路,踏上世界的旅途,“义”存于身而发于心,而当“义”成为人内心最纯粹的一种表露,那么生命的意义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金钱数字的累积以及对荣华富贵的热衷了。

  耳边传来了响彻天际的梵音,如晨钟暮鼓,久久涤荡着我的心灵。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4

  学生的一收一据,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要理智对待利与义。

  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托住了高楼坠落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她就选择了义,而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一要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她同时选择了利,于是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已是毋庸置疑。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力与义务,行了义何畏收利?难不成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政府,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与款待。然而,爱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一枚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了百名警察寻找。镇长曾郑重的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收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了整个社会对善举的认同和尊重吗?

  利是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株鲜花,义是花朵,利是徐徐的微风,义有了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收购届“最高科学荣誉奖”。我不清楚跨越千年的“接受”是否还会迎来众人的一片唏嘘?只是倘若孔圣人可以再度点评,定还是只褒不贬。因为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养活了亿万的世界人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受之无愧。更何况,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对千千万万个有才之士的鼓励和号召,是对善举的传承和发扬。

  雅典运动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起了众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然而重奖效应却在中国与此同时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它不仅激励了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更让“善举”的火炬一再传承——中国女排集体捐款慈善机构,球员明星签名售衣募捐活动等屡见不鲜。这便是对义与利最好的诠释,对道德最好的发扬。

  跨越千年的沉思,穿越时空的警钟。流水化开春来也,心中自存清澈透明的流水,又哪怕是世间之利。理智对待利与义,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能掌她”。早在初中,我们就学习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那么利和义呢?在利益和道义的关系中,到底应该做出怎样的取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在鱼和熊掌的故事中,熊掌的价值远高于鱼,所以我们选则了熊掌。那么,我认为,在利与义的决则中,义也是远大于利的。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者有,舍生取利,贻笑大方者也有。《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淡泊名利的君子,就好像晨间的朝露,笔挺的修竹,谦逊的文松,雨后的清荷。淡雅中又漾出幽兰入梦般的馨香,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轻易划开高洁的涟漪。《庸言》道:“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就是说做多少善事都不为过。而仁义,难道不就是善良之举吗?自古以来,无往不利,无利不为者,有哪一个是彬彬有礼的君子,又有多少是道貌岸然的小人呢?利益的诱感力很大,可是当我们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君子的道德观念来要求自己,利益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利益只能满足我们的物质条件,并带不来精神享受,又何必去考虑呢?精神食粮,才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源头活水。

  那么,选则“义”就必须要弃,“利”了吗?并不是的,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这个道理了。君子对于“利”,不是不需要,而是君子能够正确的对待,运用正确方式来获取利益。既得到了利益,又不违反道义,这才是君子之风。但是这并不是同时得到了鱼和熊掌,因为君子的利益,是在道义的范围内的,而没有超出。而那些得到“熊掌”,又想着“鱼”的,往往都是些不道德的“鱼”了。

  所以,对于利与义,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做君子应该做的事——如果为了利益而违反了道义,那是万万不可取的。但是反之,若是为了道义而舍去了利益,才是君子应有的态度。

  其实在获得义的同时,也获得了利——精神上的成长,美好的品质和善良的人格。做一个君子,怀抱着仁爱善良,坐看利、义兼收。才是利与义的价值体现。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6

  俗话说的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古今人类,从来都是认为义与利是一对相反词,事实的确如此,许多人为了利益,而义无反顾的放弃了道义,一心只想自己的钱财,可谓是万颗黑心;而有些人坚守着道义,不受金钱与美色的诱惑,真是万人敬仰啊!不过要论义,先知义。

  义,是道义的简写,它是公正的,它更是儒家的核心。在古今社会中有多少人是我们所值得去学习、去敬仰的呢?他们中有人因义而死,有些人却差点受军法处治,他们是不朽的。

  在这其中有一人是世人皆知的,他就是刘玄德的义弟—关云长,关云长又称关羽,他的道义可谓是世人之榜样啊!曾记得关羽他坚守道义,因为当年他与刘备、张飞的誓言在先,他毅然拒绝了曹操对他诚恳的邀请以及那一生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是一庶民见到这些定然会忘记誓言,背蜀入魏,但关羽他没有,他只是因听信了刘玄德死亡的谣言,所以只得暂时住于曹府。在这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他又思曹操以前对他的恩德,以及曹操以前没杀他的情义,而放走曹操。又在这之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吴王孙权所抓获,面对着要被逼成为吴将和孙权的紧逼,金钱与名利的诱惑,他再一次毅然拒绝,结果孙权他一怒之下,一刀将关羽身首异处。虽然关羽他的肉体已亡,但他的道义和他那颗坚守道义之心,令人所敬仰、所感叹、所赞颂。他的道义之心永远在众人心中跳动。

  还有一人也是十分有名的,他就是李剑英。李剑英是一位已经牺牲的空军战士。在空军训练的那一天,他顺利完成了任务,可是在返航时他遭遇了群鸽撞击,发动机在一刹那之间熄火了,当他得知前面有6个普普通通的地球村的平民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道义,他十分清楚,如果不跳伞他便会死,可是他更清楚在他的面前是6个无辜的人民啊!他改变了方向,因飞机的坠毁而永远沉睡了,但他挽救了6个人民的性命。要知道在飞机熄火与坠毁之间仅仅只有16秒,他能在这么短时间里选择了他人,这是多么值得赞赏。他是为了道义而死的,他的死是值得所有人而敬仰的。他的道义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在2007年“感动中国”中对他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一样,他的生命因道义而升华。

  道义是天平的一头,而另一头却是利益,当利益沉下时,这个人的灵魂将会令世人唾弃;当道义下沉时,这个人的灵魂将会得到升华。有些人到死才明白义的可贵,可那时却已再也无法挽回。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处于孔子之口。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中的是利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身边都存在许许多多的君子和小人,而在重大的事件面前,我们则更能看到这些君子与小人,感受人心。

  今年春节,我们国家爆发了疫情。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疫情,也因为疫情的出现造成了一些物资的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了一些没这良心大发国难钱的人。我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工厂连夜加工,为的就是赶制那些假冒名牌的口罩向市民出售;有的商人因为口罩紧缺,将口罩卖到了三四百块一个;更离谱的是有的私人司机高价收取车费,帮助人偷偷逃离已经封锁的疫区……这是让人多么不齿的行为啊。他们的行为,真是体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切皆为利益。可能有些人说,为了自己,有什么错?可是,他们在获取自己的私人小利益,也同时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毁了自己的品质。

  在谴责这些人的同时,我更为我们的“君子”而骄傲。84岁的院士钟南山在疫情发生时,号召大家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武汉,可本人却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去研究疫情。全国各地的医生纷纷写下申请,主动要求到疫情最严重的医院去参与救援,他们每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跟病毒这么近,只是为了尽力去治好病人。这些医疗人员,就如同之前前往大兴安岭灭火的消防员,他们都是灾难中的逆行者。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不,他们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儿女。他们之所以坚定向前,敢于面对种种困难的,是因为他们心中又大义,这“义”就是他们对工作,对国家的责任感。人人们常说:“这个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他们为什么会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舍下妻儿,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义吗?因选取大义,虽知道前有刀山火海,才会有逆风前行的国之君子啊。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面对义与利时又应该如何取舍?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疫情前的每一个君子之行,相信会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选择。选择心中大义,坚定前行,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8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人张映斗的豪言掷地有声。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重义薄利是古来传统。时间无情,岁月淘洗,永恒的道义,存留人心。

  我们景仰泛舟五湖、遨游群峰的商圣范蠡。三为巨富,三散家财,“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佐越王成就霸业,一雪前耻。经商能聚利,散财为大义,范蠡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我们景仰舍生取义的文天祥。国难当头时,毁家纾难,纛旗独擎,把个人的生死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虽大厦之倾,回天无力,死以殉国,也是南天一柱。史海淘沙,他的一身正气,义薄云天,永照汗青。

  道义,是昭君辞别汉宫,甘没胡沙换太平的勇毅;是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的决绝;是辛稼轩典房卖田,武装义师,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豪迈……天地无语,日月静好,这份对道义的坚守与执着,千秋之下,余韵流芳。

  所以,我们唾弃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奸相秦桧,唾弃一朝富贵、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唾弃贪赃枉法的和|。物欲横流中,这些见利忘义之辈,贼胆包天,恣意妄为,最终祸国殃民,害人害己。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说得好:“宁以义死,不苟幸生。”我们应铭记先贤的箴言。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生活太功利,人们奔走在灰色的现代废墟里,迷失,遗忘,唯利是图。某些现象的确触目惊心,但这种观点太悲观。看看钱学森吧,拒绝美国开出的优厚条件,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看看袁隆平吧,名满天下,专注于田畴,只为让更多的人远离饥饿;还有胡忠、谢晓君,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十年支教路,双颊高原红,站成时代最亮丽的风景……这些坚守道义、远离物欲的人们,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

  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准则。”道义的力量是巨大的。浩瀚青史,闪耀着中华脊梁之光;当下英豪,传递着人间正能量。文字不泯,道义不泯。

  放眼天下,清风浩荡,大义回归。让我们心不被物役,身不为俗驱,坚守道义,谱写生命的辉煌!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19

  孟子于《鱼我所欲也》之中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的正气,激励着后代仁人志士。

  似灿烂的流星,他们的光辉如火焰般耀眼;如凌空一闪的璀璨钻石,他们的存在如日月般永恒。他们是一团迅捷升空、猛烈燃烧、瞬间将大地于长空照耀得通明绚丽,却又骤然熄灭的烟火。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舍生取义,流传千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舍生取义,爱国之心永不覆灭。

  “匈奴未死,何以家为。”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死,从不追求安逸享乐。十六岁,残酷的命运转盘,转盘指针将他指向死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慷慨起兵抗元,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谭嗣同就义的那天,慷慨激昂,神情没有丝毫改变。“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朝暮暮,舍生取义,重复激昂上演。

  2011年七月,一个两岁儿童突然从十楼坠落,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吴菊萍挺身而出,接住生命。

  中国不是缺乏“舍生取义”精神的民族,此精神随处可见。许许多多的军人,生死守卫祖国边疆,常年累月不能回家。除夕之夜,家家团圆之时,与亲人各在一方。思乡之痛被他们爱国的精神压住,血色男儿阳刚之气十足。

  古舍生取义之士,在历史星空中烁烁生辉。舍义取生之庸夫、在现人心里,只有憎恨与无视。历代有才能与胆识之人,为国死,天下缟素,名垂青史。历代奸臣,为了生存,一仆二主。使国混乱,后被君杀,百姓乐,名臭万载。

  不过舍生取义此说,对我们而言,不是要一定去履行的。精神可嘉,可我们没有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一切。不能盲目地去选择“舍生取义”,青少年舍生取义的例子层出不穷。某中学生,在某河救入水者溺水而死……将此落实到行动上,危险至极。故有此精神,壮志凌云即可。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 篇20

  鲁迅先生说:“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下去,以饲别人。随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便是这样义无返顾,愤然前进的人。

  先秦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的非攻诞生于那儿,他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因为掠夺战争才识最大的不义,侵略者在金钱的诱惑下,杀人放火,强抢豪夺,最后还炫耀自己的财富,这是最大的不义,是没有道德品质的做法,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道理,却有人始终不明白,不义的战争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遗臭万年。

  与之相反的,当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历史,会发现一座座的精神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溅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她们”的特蕾麽麽,这些都是正义之士,都是勇敢而顽强不屈的战士。他们为了真理,为了正义,为了人民大众,不惜把自己的生命、把手中的笔作为赌注,有的幸运赢得了胜利,但也有些牺牲了自己,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名字将会永远的刻在历史的隧洞中。

  在所谓的底层社会中也有不朽的人物,他们也会成为社会文明的基础,有无以计数的劳动者虽生活贫困,没有受过诗书之训,但他们诚朴待人,直言不讳,社会便是建筑在他们的脊梁上的,如五位烈士在面对阉党的专权,被正义所激励,毅然赴死,能不说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吗?

  就在一个思想家,艺术家也可以为正义而战,他们可以坚持真理和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永不屈服,用笔表达自己的声音,喊出自己的心声,这也是正义的表现,鲁迅先生不就是弃医从文,用笔来批判现实社会的吗?

  义,是一种豪情壮志,是一种优秀品质,更是值得称颂的行为。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01-28

舍生取义议论文05-25

舍生取义的议论文作文04-27

谈舍生取义议论文「精选」04-27

舍生取义议论文500字01-24

舍生取义的历史典故09-30

舍生取义的历史典故04-05

历史故事:舍生取义03-25

关于舍生取义的成语由来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