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的推进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让学引思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素质教育的脉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将让学引思真正融入课堂,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亲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层次,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让学引思让高效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 走进生活,感受地理的魅力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地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而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地理问题的过程,因此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地理就一直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昼夜长短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冬季和夏季,我们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冬天上学和放学时天都是黑的,而夏天上学和放学时天都是亮的,从这种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可以脱离传统的死记硬背,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冬夏两季的昼夜长短状况。当我问道为什么我们要半夜起来看世界杯直播?为什么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这些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顿时热烈,立马有了思考的举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指导实践,凸显研究的价值
思维始于动作,动作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了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动手操作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运用学具,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或亲身参加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
热烈讨论的氛围熏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探究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探讨,小组合作的热情。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例如:在学习选择合适的地图一节时,有的同学擅长根据比例尺的大小选择内容详细或者省略的地图,有些同学擅长根据不同的出行需要选择地图,在学习等高线一节时,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用橡皮泥和线模拟山和等高线,那么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能充分发扬民主,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 激发猜想,引发思维的内化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精心的设计而是课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提问或是流于形式。要想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杜绝在新情境下盲目的提问造成问题与内容脱节的现象。教师应在上课之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认真的分析,针对每项任务从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入手,至少设计一项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再由此分配一些随机性提问,而不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个细节性、孤立性的练习中。 例如,在怎样绘制地图知识学习之后,绘制地图的过程从整体上视为一项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根据地图的三要素已经能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出一幅学校的平面地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地图的种类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你们见过的地图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之后再对地图的种类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了地图的家族
及种类,激起了学生对学习地图的兴趣,为学习地图知识奠定了基础。这种切合实际的提问即能突出重点,更从方法与过程等角度整体掌握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活动。
2、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达制定提问计划
表达清楚所要提出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加以说明的情况,这不但无益于帮助理解,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精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3、分析学生心理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一个有效的提问,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一个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应使学生确实亲身感受到教师提出的某些问题,具有亲切感,能引起一定的重视,即感到问题困惑但又不感到灰心丧气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情境。如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这几种提问都包含了教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有些似乎也是开放性的、富于启发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抽象的问题往往使得学生不愿意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而消极等待教师给出答案。
四、 充实自我,化身智慧的导师
俗话说: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媒体,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具有感染作用。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使用激情化的语言,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
教师语言表达在教学中起到诱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一节课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对自己的阵地——课堂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掌控。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教学过程节奏必须紧凑,做到收放自如,不能出现任何脱节或者停顿的情形;教师对课堂必须驾轻就熟。对于讲课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能够恰当处理,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引导。全面了解班里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了如指掌,同时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课堂中学生的一点点动作,以及细微的变化老师都应该看的很清楚。第四方面,教师还要有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因为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教师的对于知识传授情况。总之,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正。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初中生的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因此,老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当然,要做到这一些,也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挑战,因此,老师也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鞭策自己,师生共同学习进步,在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同时,也把“新课堂是老师展示生命价值的主阵地”的重要理念体现于其间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把课堂中老师教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处处有生活”,只要你愿意发现,愿意主动思考,你就能把地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让学引思心得体会(二)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的结尾处深情的叙述着自己的教育思考。是的,她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一个五岁的小孩,等待他从容地、专心地扎好一个蝴蝶结。看到这里,自然想起我校金礼辉校长提出的“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并由此立项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我想,每一名语文老师都应该且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牵着蜗牛去散步,将课堂节奏慢下来!
一、语文课堂慢下来,智慧教学的必然选择
语文的学科性质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慢的艺术;语用训练靠的是步步落实;语感提升需要小火慢熏,日积月累。
均衡教育的推进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大家都在追求高效课堂,难免会使课堂节奏变快,如此一来,部分优秀的孩子如鱼得水,还有的孩子却因此囫囵吞枣!笔者做过调查,“高效课堂”不仅容易使一部分后进生跟不上节奏,失去自信,失去自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容易使优秀学生迷失方向,带来急功近利,骄傲自满的心理。在这样的快节奏、高容量、多环节的“高效课堂”里,学生和老师均被动地往前赶,直接影响均衡教育的推进。
教学的过程观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过去,让学生获得已有的结论作为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直接将结论传递给孩子,或者整个过程就是为了验证一个既定的结论。新课标提出,三维教学的新理念最核心的就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观”,学习过程的缺失是我们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语文课堂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让教和学融合共生。我们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习场景对于学习的意义,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都需要学习时间来保证。所以,课堂节奏慢下来,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成长的过程。
二、让学引思,我们的理性抉择
以学定教:基于儿童,把课堂还给孩子。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将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点的,教师无视学情,主观代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会极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习内驱力,偏离课堂学习的本义,影响学习的效果。目标基于学生来定,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教学中,第一个环节预设为听写生字词,指导写字。当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写一个句子,不过要请一个小老师从文中挑选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句子。小老师念出来给同学听写的是:“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恩科西的评价,也是本课教学须重点品读的语句。写完后同学互相点评:“写一段话时,字走中线,大小相宜,距离适当。”“我们高年级同学写字,在写好每个字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行款摆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准确把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将写字词调整为句段的听写,着眼于学生语段听记能力的训练和整段话的书写指导,抓住中心句展开,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给足了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时间、空间,慢节奏反而带来了高效益!
为学而教:回归儿童,把活动还给孩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慢课堂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慢课堂拒绝直接地告诉,而是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学《长征》一课时,为带领学生理解关键词语“逶迤”“磅礴”,体会这首词中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学生从字形和图文三个方面结合理解。先从对字形的观察入手,“逶迤”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五岭山脉一千多里,红军战士一路走来,步步艰辛!“磅礴”,两个石字旁彰显着气魄和力量,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只有勇者才能征服!此时,让学生把自己眼中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用简笔画画下来。在此基础上出示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面对这些山脉写下的诗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在这样的慢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课堂学习有导向作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课堂细节中生发的即时性、零散式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给足了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
顺学而引:放飞儿童,把成功还给孩子。慢课堂节奏慢,环节少,减少的是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减少表演性的内容,减少虚架子,注重实效,把学生的目光及时地引到表达上来。在《莫高窟》一课的教学中,教者顺学而引,在叹藏经洞之得失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先围绕一个“曾”字作删减,“洞里曾藏有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经删减比较后学生明白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再扣住“掠”字安排了换和比两个环节。学生在找近义词“抢、偷、夺”来进行换词练习中明晰了掠的意思,在斟酌比较中更明确了“掠”在这里是“抢劫,夺取”之意。这个字也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教者巧妙地为孩子搭建梯子,一次次引导,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深刻理解,学生一步步主动构建,一步步成功,在对文本确认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慢课堂的教学里,教者很好地处理了课堂的快与慢,做到了有张有弛,因材施教。给学生留足了反刍的时间,回味的空间,把体验、发现的成功留给了学生,紧扣俩字,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小容量同样也取得了高效率。
所以,慢课堂和高效课堂不是相对的,而是互相包容的。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慢语文,一定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等待与耐心。注重细节,回归简单,回归自然,回归人性,远离急功近利,让教育回归儿童,散发出快乐的“味道”。